http://www.21cbh.com/HTML/2012-2-25/5MMzA4XzQwNDY5Mg.html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出席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成立大會時表示,上市公司中需要有更多的消費服務企業。此言一出,A股餐飲板塊立即給予積極回應。
數據顯示,本週A股3家上市企業均現不同程度上漲,全聚德(002186)(002186.SZ)漲幅8.90%、湘鄂情(002306)(002306.SZ)漲幅6.94%、西安飲食(000721)(000721.SZ)漲幅4.39%。同期大盤漲幅3.50%。
「顯然,郭樹清的講話是支持更多消費服務企業與資本市場連接起來,對於未上市的餐飲企業是一大鼓舞。」三甲金融港股研究員曾燕玲在接受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財商》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在已上市的餐飲企業中,分析人士較為看好湘鄂情、稻香控股(00573.HK)、大快活集團(00052.HK)等個股。
餐企IPO或重啟行業軟肋仍難解
「對消費服務企業,我們過去往往有某種偏見,以為像商店、飯館、旅館都不那麼重要、不那麼複雜,其實是完全錯誤的。」郭樹清在會議上的公開發言被業界認為是餐飲行業IPO大門重啟的開始。
「經濟政策主基調是支持、促進內需。」北京和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李澤剛對記者表示,郭樹清的表態對已上市餐企並不構成直接利好。
據 不完全統計,過去5年,僅9家餐飲公司IPO。A股方面有全聚德、湘鄂情,H股有味千(中國)(00538.HK)、小肥羊(已被收購)、唐宮中國 (01181.HK)、稻香控股、喜尚控股(08179.HK)、名軒控股(08246.HK),紐交所有鄉村基快餐(CCSC)。A股已經兩年多未見餐 飲業新股。
國泰君安證券日前發佈報告稱,2011年整個餐飲業的總收入為2.05萬億元。產值與上市數量的不匹配一方面緣於餐飲企業的各項財務指標無法達到上市融資的要求;另一方面餐飲企業的財務不透明性和管理不規範導致證監會對餐飲業IPO較為謹慎。
雖 有利好傳出,但是真正放開餐飲企業的IPO並非指日可待。中銀國際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餐飲企業未來肯定要走集團化、產業化、連鎖化的道路,需要有很好的投 融資渠道,證監會的表態可能就是緣於這個。「但風險控制確實很難,現狀對投資者不利。上市那塊不一定會放開,畢竟之前有很多公司已經在排隊了。」
在 香港IPO市場,港交所2012年1月16日在其網站上掛出《香港交易所登載有關從事餐飲業務的申請人在上市文件中的披露的指引信》。在指引信中,港交所 對欲在港IPO的餐飲企業披露文件提出了新的七大要求。包括「供貨商、食材來源及其價格」、「同店銷售額及桌/座流轉率」、「現金管理」、「商標」、「擴 充」、「定價政策」以及「食品安全質量監控及投訴」等。
曾燕玲認為:「這些披露要求無疑對餐飲業IPO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確實,食品安全、財務信息透明度等一直以來都是餐飲企業的監管軟肋。李澤剛認為,制約餐飲企業上市的主要問題是本身是否適合上市的問題。
「食 品的來源和安全受到更大監管,企業在IPO時面臨更多質疑。股權投資者PE對餐飲業持有謹慎態度。」曾燕玲認為,目前的一些中小餐飲公司,必須要得到資金 的幫助才可以擴大經營規模以達上市要求,但目前股權投資者PE對餐飲企業的興趣並不大。「他們主要考慮到餐飲企業未必能在上市時受到市場歡迎而有更高定 價,所以轉而投資其他更具吸引力的行業。」
業績與股價齊升板塊隱憂尚存
近階段,餐飲板塊跟隨大盤反彈,部分個股表現頗為搶眼,特別是幾家港股上市公司。數據顯示,2月以來,稻香控股漲幅15.82%、味千(中國)漲幅17.58%、大家樂集團(00341.HK)漲幅10.16%、唐宮中國漲幅9.33%……
「港 股餐飲板塊近期走勢不俗,應該是投資者憧憬公司業績理想所致。」港股評論員岑智勇(微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餐飲板塊去年總收益高達900億港元, 餐飲聯業協會主席黃家和形容『創歷史新高』,較前年升8%,其中中式餐館收益佔半。其中第四季收益價值236億港元,較前年同期增7.4%。」
但業績和股價的上行並不能轉移投資者對餐飲板塊風險的擔憂。
成本控制一直是影響餐飲企業業績的重要因素,租金、薪金、食材價格也都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表現。岑智勇認為,成本控制會是重要一環,管理層如何節約成本、開發新菜式從而提高毛利,對業績至關重要。
「餐 飲行業擴張到一定規模之後就會進入成熟階段,比如大家樂集團和味千中國。通常到了成熟階段之後,企業經營和現金流都比較穩定。」曾燕玲認為,漫長的成熟期 是餐飲企業最大的投資價值所在。「成熟期唯一的風險就是食品安全,如果一旦食品出現安全問題,便會直接把企業推向死亡,沒有衰退期。這個是餐飲行業的特 徵。」
在A股已上市的3家公司中,分析人士較為偏愛湘鄂情。華泰證券(601688)分析師張芸在22日發佈的研報中稱:「作為目前A股 唯一民營餐飲企業,我們看好湘鄂情在發展過程中靈活的戰略機制,並且對未來各一線城市的直營門店業績穩定增長保持信心。一、二線城市未來大眾餐飲的加盟店 將是今後業績增速的亮點。」
興業證券(601377)也在20日發佈的餐飲旅遊行業週報中,將湘鄂情列入推薦行列,同時上榜的還有全聚德。
曾燕玲表示,不看好西安飲食的原因在於,公司想增發股份以改善和增加經營網點。在增發集資期間,公司股價將逐步下降到接近增發價,短期上漲可能性降低。
H股方面,分析人士認為稻香控股、大快活集團或許值得關注。
曾燕玲表示:「雖然面臨成本上升壓力,但稻香控股在成本控制上得宜,不僅毛利有所上升,內地業務貢獻也大幅增加。」
岑智勇則認為:「從價值投資角度出發,大快活集團淨資產收益率(ROE)為28.14%,高於同業;市淨率為3.13倍,略低於同業。此外,大快活的市盈率也較同業為低,所以顯得此股相對具有吸引力。」
原來已足足有1個月沒有更新, 雖然如此, 我的股票投資依然相當活躍
想開始鑽研技術分析, 如果有路過的網友們有好的網站、書籍或任何資訊, 請分享一下, 我會很感激你, 我要在今年填補在TA方面的空白。
入正題
今次暫不談個股, 純粹分享整個天然氣板塊的看法, 我不是行家, 純粹以直覺加觀察判斷
回顧一下近日的新聞, 南海問題日漸升溫, 就是搶資源比誰的拳頭大, 油氣資源是當中的重中之重, 搶資源就是要大力發展海洋工程(這是另一個主題板塊, 個股例子: 宏華集團 #196, 未知近日#196的升幅與此有沒有關係?)及相關海上的油氣開采配套, 相關公司國家一定會全力支持
日本關閉了最後一組核反應堆,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 天然氣價可能會上升。因為日本已經大量采用天然氣作為能源, 想不到日本竟然此時就全數關掉所有反應堆, 天然氣的進口量會繼續增加。考慮到天然氣價格過去數年持續下跌, 而日元又大幅上升, 所以對日本來說, 氣價只是數年前的幾分之一。如果日本從今開始選擇以天然氣作為主力能源, 南海的氣源對日本來說尤其重要。
天然氣的可采儲量因美國的頁岩氣 (shale gas) 開采技術有突破而大幅上升, 而近日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將開發中國頁岩氣作為首要議題(http://www.finet.hk/mainsite/newscenter /CNFINET/0/438030.html)。據知中國的頁岩氣儲量媲美美國, 但更難開采, 不過只是時間問題。這代表中國有條件大力發展天然氣。大天然氣時代好像已經降臨。
市場消息方面, 北京控股#392 突然出手入股中國燃氣#384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505/KFKAJD5ZN57VU.shtml?c=sh_stock), 燃氣市場顯然受到市場高度關注。資金應會繼續被引入局。
全部消息均指向天然氣, 「我feel到有尐o野」
我認為天然氣是其中一個最值搏的板塊, 個人的選股配置已反映我的看法, 希望今年會有些斬獲吧!
相關個股的探討待續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高端白酒近期遇到一輪不大不小的價格調整,瀘州老窖宣佈減產,白酒板塊的基本面已經走弱,二級市場價格更是從5月7日以來大 幅縮水。「吃酒喝藥」向來是公募基金的摯愛,此次白酒板塊的調整也讓部分基金很受傷。有分析認為,部分基金可能已經逢高減倉,白酒步入持續調整階段。
自5月7日達到階段的高位之後,白酒板塊近期一路下坡。從同花順數據來看,瀘州老窖、古井貢酒、酒鬼酒、五糧液、古井貢B近一個月來的跌幅都超過10%。
業內分析認為,基本面不佳是引發此次下調的關鍵因素。今年以來,諸如53度飛天茅台、52度五糧液等一線名酒終端零售價不斷回調。廣州終端市場上,飛天茅 台最近兩個月每瓶最高已經下跌了近500元,五糧液的市場批發價也從高峰時期接近千元回落到目前的750元左右。市場消息稱,經銷商已經拿到了文件,瀘州 老窖方面已經同意下調2012年的銷售任務,國窖1573大概縮減了1500噸的銷售任務。在這樣的基本面情況下,加上前期炒作太猛,白酒股的調整在所難 免。
招商證券認為,「白酒板塊6月份可能進入休整。」今年初以來白酒需求受經濟下行、嚴控高檔酒公務消費、淡季漫長、庫存過高四個因素的影響,走弱基本已成定局,而政府重新加大投資,帶動白酒消費還需經過一個過程,所以這種調整也不可能馬上結束。
有一種論斷認為,持續時間長達10年的中國白酒股投資熱潮,可能在今年達到頂峰,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白酒股將不復此前的輝煌,也不再會成為好的投資標的。
不過世事總不絕對。看空白酒的人們紛紛將目光轉向了其他酒類,啤酒、甚至黃酒,大消費類板塊總是資金避險的重點流向,近期也隱隱有這種趨勢。
今年來,李寧(02331.HK)、中國動向(03818.HK)、匹克體育(01968.HK)等在香港上市的內地品牌運動服飾公司均遭遇了市場增速下滑、集中度偏高、庫存高企等問題,公司股價也一路走低。
儘管隨著奧運會的召開,上述公司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但在行業依舊低迷的情況下,品牌運動服飾上市公司能否像耐克曾經的那樣面對挑戰,發揮「運動精神」,重新拾起高成長的接力棒?
行業困境:庫存高企,賺錢容易時代已結束
時移則世異,前兩年還因為快速成長而被寄予厚望的品牌運動服飾上市公司,近期快速發展的步伐似乎戛然而止。
數據顯示,以李寧、中國動向等為代表的中高端品牌以及特步(01368.HK)、匹克等為代表的中低端大眾品牌2011年的存貨周轉率都處於近年來同期的低水平。
財報顯示,李寧2011年的庫存已達到11.3億元,幾乎是2008年的兩倍。另外幾大品牌的庫存同樣巨大,安踏(02020.HK)庫存6.18億元、特步庫存6.71億元、361度庫存4.51億元、匹克庫存4.21億元。
此外,李寧、安踏、匹克、特步、361度等公司的業績增速都有所放緩,李寧的總收入僅89.29億元,出現了5.8%的負增長。
分析人士認為,這顯示在市場規模增速放緩、行業競爭格局穩定的背景下,企業外延式擴張不得不面對銷售不佳的情況。
而從行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必然遇到的「瓶頸」。東興證券認為,參照服飾行業的生命週期,國內運動服飾處於成熟期的後半段。運動品牌作為典型 的功能性、場合性品牌服飾,其目標市場相對休閒等大眾消費品類小,在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的啟蒙期、2000~2007年的成長期及2008年至今的成熟 期前半段,當前市場已經顯現較明顯的增長乏力跡象,品牌持續數年的賺錢容易的優越時代已經過去。
「任何行業如果處於自由競爭,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都會出現供過於求的現象,一旦供過於求,就會形成存貨。可以說,中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在過去 10年中經歷了超高速的發展,不斷有新國內品牌誕生和國際品牌進入,這也就造成了過度供給,自然會產生存貨高、供過於求的情況,行業發展放緩屬於正常現 象。」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顧問朱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採訪時表示。
Frost & Sullivan高級顧問秦沖則認為,從2003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奧運會之間的「奧運效應」也在某種程度上透支了消費需求,導致行業拐點提前到來。
據介紹,中國的品牌運動服飾行業在2009年也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相關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更是表現搶眼。李寧的股價在這一年中扶搖直上,全年大部分時間均維持漲勢,並在2010年年中達到31.95港元/股的高位。
秦沖表示,諸多國內體育用品企業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和市場營銷方面的實力都還有待提高,在現有市場需求逐步飽和的情況下,很多企業不善於抓住新潮流、發展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所以目前國內體育品牌所遇到的困境可謂是內外因交疊下的結果。
耐克經驗:抓住時機實現反轉
事實上,品牌運動服飾行業一直將耐克等作為發展的風向標,當初李寧等公司上市的時候,市場之所以給予較高的估值,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耐克之前在美國資本市場上的上好表現令投資者印象深刻。
而耐克也一度經歷過市場競爭激烈、策略失誤的低迷時期,之後通過一系列調整,耐克重獲市場第一。更為重要的是,耐克隨後的股價表現依舊波瀾壯闊,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
資料顯示,耐克在經歷了1972~1982年十年的高速成長之後,公司在1983年~1985年業績出現大跌,股價也於1984年底跌到0.3美元左右的低谷。
在經歷了80年代後期的轉折期後,耐克在1989年底重新奪回美國市場第一,並走上了業績持續高速增長的階段,其股價也從1984年11月9日的0.30美元漲至2011年11月4日的94美元,漲幅321倍,遠高於同期標普500指數約7.5倍的漲幅。
那麼,耐克的發展能夠為投資國內運動品牌提供一些借鑑嗎?
秦沖認為,耐克的發展過程,對於國內體育用品企業而言,有諸多之處值得借鑑,如善於抓住市場最新的潮流和趨勢、及時反思和調整現有戰略、不斷強化自身的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等,都值得國內公司學習。
本土品牌走出困境先後有序
「行業在經過一系列的調整之後,還是會走向平衡的。」朱萌表示。
而對於品牌運動服飾的發展前景,分析人士存在不同看法。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在中國消費人群如此大規模的前提下,市場需求會長時間保持旺盛的格局,並且隨著國內消費升級的展開,未來購買高端運動品牌的人群會越來越多,仍然看好行業前景。
香港方面的機構則認為,多數投資者均看淡體育用品板塊,認為即便注入倫敦奧運這支興奮劑,該板塊也難以出現大的改善。
361度副總裁朱晨曄近日表示,本土體育品牌要回到之前每年20%~30%的增長速度已不現實。而從已經開始的2013年訂貨情況來看,明年仍然是本土體育品牌比較困難的一年。她相信,中國的體育用品行業在2014年之後會回到較快增長的軌道上來。
招商證券認為,即便本土體育品牌要走出困境,也有一個先後順序。比如李寧和中國動向在明年中後季度的情況會變好。但其他品牌的困境可能才剛剛開始,這些品牌需要整合和調整的方面會更多,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總體來看,安踏和匹克的前景會好一些。
本帖最後由 Billy 於 2014-10-14 10:05 編輯 軍工板塊表現搶眼 資產註入提升估值 作者:趙宇 國防軍工板塊上周(10.7-10.12)市場表現 上周國防軍工板塊表現強於大盤。其中船舶工業&重工板塊和航天科工集團表現最好,加權平均漲幅超過10%。兵器集團的漲幅也超過10%。表現最差的地方軍工&民參軍板塊漲幅為零,跑輸滬深300指數。 國防軍工板塊的估值水平繼續提升,目前在82倍左右,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且相對於滬深300的估值比也達到9.3 倍,同樣為近三年的最高水平。軍工集團的資產證券化率不斷提升的趨勢是確定的,但近來的兩個借殼案例提示我們軍工資產上市有新的思路,目前軍工板塊中估值較高的個股存在資產註入預期不能兌現的風險。 ![]() ![]() ![]() ![]() ![]() 行業及公司新聞 高分二號亞米級圖像發布 中國進入高分遙感時代。國防科工局29日發布了由高分二號衛星拍攝的首批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圖,圖像紋理清晰、層次分明、信息豐富。這顆衛星將在國土資源監測、礦產資源開發、城市精細化管理、交通設施監測、林業資源調查、災區恢複重建等諸領域廣泛應用。高分二號衛星是中國自主研制的首顆空間分辨優於1 米的民用光學遙感衛星,具備快速機動側擺能力和較高的定位精度。8月19日成功發射後,高分二號於8月21日首次開機成像並下傳數據。截至9月29日,已完成在軌工程測試。 此次發布的首批高分二號影像圖有1米全色、4米多光譜、1米全色與4米多光譜融合共3類15幅,包括北京市區、上海市區、克拉瑪依市區和昆侖山天池、雲南省魯甸災區、山西省寧武礦區等衛星影像。據悉,我國計劃明後年發射高分三號、四號和五號衛星。(來源:人民日報) 中航工業成功研制光纖飛秒激光器 技術國內領先。中航工業計量所重點實驗室的飛秒激光課題組成功研制1.03μm 摻鐿光纖飛秒激光器和1.55μm摻鉺光纖飛秒激光器。這標誌著計量所在腔內色散補償光纖激光技術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也為實現小型化便攜式的飛秒激光頻率梳奠定了良好的開端基礎。 光纖飛秒激光器以其小型化、便攜化、風冷卻、低成本和穩定性高等優勢被認為是新一代的飛秒激光器,是光纖頻率梳的核心種子光源,光纖頻率梳已成為很多高端研究的基礎科學儀器,例如光鐘的頻率測量、引力波的測量、高精度絕對距離測量,導航定位以及時間頻率標準傳遞等。 以光纖飛秒激光頻率梳為核心的精密光譜源標準裝臵的建立,不僅為我國國防、軍事等領域廣泛應用的紅外激光源提供精密的校準測試服務,而且為將來便攜式激光跟蹤儀、小型化激光雷達等高新武器提供更精密的激光源。此外,光纖激光頻率梳的研究還可改進現有的全球定位系統、提高全球定位系統的精度,同時為戰略武器導航、全球通信、航空航天、探礦、救援等涉及國防安全的領域提供精確地的定位,使我國在該領域的工作徹底擺脫對國外的封鎖和限制,它的建立還可以將長度、時間和頻率等物理量統一到極高精度的標準,最終促成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統的產生。1.03μm和1.55μm光纖飛秒激光器的成功研制為計量所自主研制的小型化便攜式飛秒激光器奠定了基礎,為我國高功率光纖飛秒激光技術進一步實現工程化應用方面開拓了廣闊的前景。(中國航空報) 中航光電擬1.2 億控股光纖企業。中航光電(002179)10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以不高於1.22 億元的價格收購翔通光電51%的股權,評估增值率為229.86%。資料顯示,翔通光電成立於2001 年5 月21 日,主營光纖連接器、光纖適配器等。該公司是國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通信組件供應商,其主力產品激光器/探測器光纖接口組件是光纖通訊中最核心的基礎零部件,主要應用於光發射接收模塊。(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投資建議 複雜的國際局勢和周邊環境、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日益增長的國防預算成為軍工行業未來不斷發展的動力,我們給予國防軍工行業“看好”評級。 資產註入預期短期內仍然是軍工板塊投資的主要邏輯。從近期閩福發和南通科技的借殼案例來看,軍工資產證券化或許有新的思路。此前由於資產註入預期的存在,軍工股的估值大幅升高,提高了大股東的成本。大股東有動力在現有上市公司之外尋找新的上市平臺。因此,目前軍工板塊內公司就存在較大的風險。尤其是那些估值較高,而且大股東並沒有承諾將其作為唯一資產整合平臺的公司。我們建議回避這類公司,建議關註大股東有相關承諾的公司。 風險提示 1、資產證券化受制於政策因素而停滯;2、軍品裝備新型號研制進展緩慢; 3、國防投入增長放緩。 (來源:華創證券) |
本周二滬、深兩市成交額分別為3313億和2497億元,分別創歷史最高和次高成交量,但大盤不但未能走出明顯的上揚,反而中小盤個股普遍大跌。
今日開盤後不久, 上證綜指便突破2500點,創下三年新高。 因“滬港通”和“T+0”消息刺激。
不過隨後大盤未能守住該關鍵點位,連續三次上探該價位後翻綠,港口航運和航空版塊領跌,除了銀行板塊依然堅挺和次新股勉強收紅以外,其余全部殺跌,前期強勢的港口航運、鋼鐵等板塊紛紛回調。個股更是慘烈,只有少數的個股上漲,跌停個數超過15只,而跌幅在5個點以上的亦超過500只。
創業板指一度大跌近4%創兩月來新低,截止收盤創業板僅有30余只個股上漲。香港恒生指數也收窄漲幅至0.27%,盤中一度上漲0.76%.
有分析指出因滬港通開通在即,部分資金開始囤積“彈藥”準備投入對方市場,導致了滬港兩個市場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
港交所和證監會昨日聯合公告稱,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啟動。該消息刺激中國股市大幅走高。
對於滬港通的“錢景”,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十分樂觀。他認為,這將帶來“世界最大規模資產的一次重新平衡”。李小加預計,上述22萬億美元的銀行資產將大規模地向資本市場轉移,其中的七八萬億美元可能會流入A股市場,使得A股市場的體量在未來五到十年獲得巨大增長。
此外,上證所昨日在滬港通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經過近20年的發展,內地股票市場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已具備了恢複T+0的條件,“我們會配合監管部門積極推進對現有T+1交易制度的研究評估,在防控風險的基礎上開展試點。”
銀行板塊成為唯一飄紅的版塊,其中按市值計為中國第四大銀行中國銀行漲停,因昨日中國銀行獲“滬股通”獨家結算銀行資格。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