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和職業年金差距拉大 專家建議年金覆蓋2.3億參保者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差距,並不如期望的那樣隨著養老制度“並軌”改革而逐漸消弭。

人社部前副部長,中國社會保險協會會長胡曉義在9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論壇上表示,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推行三年多以來已經覆蓋了60%的政策目標人群,而企業年金實施多年來覆蓋率還不到企業參保人員的10%。“這對於企業職工來講有失公平。”胡曉義說。

胡曉義建議將現行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這兩個制度合並成為統一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增強制度的強制性,面向所有的單位就業者推開,覆蓋2.3億單位就業的參保人。

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的差距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三個支柱構成:一是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三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胡曉義表示,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構成的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目前總計覆蓋了4000多萬人,僅占我們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的15%,而基金的存量也只相當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1/3。

年金分為屬於企業職工的企業年金和屬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職業年金。為了彌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待遇下降的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強制性”要求為4000多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全部建立職業年金。

胡曉義透露,從2014年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已經有2000萬人建立了職業年金。2017年,有10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了大約14億的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當年的基金收入接近1500億,年末累計結余2200億。

與職業年金快速發展相比,參加企業年金的職工人數幾乎停滯,企業年金基金的增長率連創新低,收益率也不理想。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11075億元,較2015年的9526億元增長了16.26%,分別低於2013年25.18%,2014年27.41%和2015年23.89%,連創新低,企業年金規模速度擴張速度進一步降低。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今年初表示,到2017年底,全國已經有8萬多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達到了2300多萬人,企業年金基金也達到了1.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

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2015年企業年金的參與率出現了急劇下降的局面,職工參與率從兩位數的增長下降到1.00%,2016年更是下滑到0.37%。這意味著企業年金的覆蓋範圍已經日漸固化,越來越難以勝任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任。

企業年金覆蓋面過低使得並軌改革“含金量”不足,絕大多數企業職工由於缺少年金作為基本養老金的補充,與擁有職業年金的機關事業人員相比,養老待遇的差距仍然會較為明顯。

從自願走向強制

胡曉義認為,自願性的企業年金實行了20多年,雖然有發展,但是總體是滯後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同屬於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前者實行強制原則,後者維持自願自願原則,這對於企業職工來講有失公平。

胡曉義建議把現行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合並成為統一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並強制實施,安排所有單位就業者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以減少社會摩擦。

胡曉義表示,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有2.9億人,6000萬靈活就業人員之外的2.3億人都應屬於職業養老金的覆蓋範圍。

鄭秉文認為,由於企業年金參與率過低,擴大參與率是當前甚至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企業年金面對的一個最大挑戰,是企業年金改革的首要目標,也是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普惠性建立起職業年金後消除“假並軌”社會質疑的首要任務。

胡曉義表示,實踐證明完全靠單位自願來建立年金的推動力不夠,與多層次的目標漸行漸遠,只有采取強制性更強的措施才能盡早實現養老保險多層次體系的願景,既為職工群眾提供多元化的保障,又可以適度減輕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壓力。

去年末,針對企業年金發展的種種困境,人社部、財政部印發了新的《企業年金辦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這一辦法實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我國啟動企業年金時機非常好,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企業年金只覆蓋全體就業人員的不足2%,企業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的6%。企業年金增長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太高,擠出了企業做年金的成本空間。

楊燕綏認為,下一步改革應該夯實基礎養老金,把企業20%的費率降到10%,企業就會有更多的空間去做年金,這也將有助於縮小企業與機關事業人員養老金的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83

珠三角增速領跑廣東,與粵東西北差距拉大

廣東的區域發展失衡一直是一大難題。

廣東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上半年各地市經濟情況顯示,上半年珠三角與粵東西北之間的差距擴大,粵西粵北的增速較低。

從經濟總量看,上半年深圳、廣州兩市地區生產總值均在1萬億元以上,分別達11009.38 億元和10652.98 億元,這也是廣深兩市首次半年突破萬億大關;佛山、東莞的地區生產總值總量分別為4475.98 億元和3868.60 億元。廣深佛莞四市之和達到了30007億元,占全省比重達65%。

目前廣東各地市間經濟總量差距較大,經濟總量最小的雲浮市(398.65億元)只有經濟總量最大的深圳市的3.6%。

從增長速度看,21個地市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1.0%—8.7%之間,增幅差達7.7個百分點,處於近年以來較高水平。其中,增速最高的是珠海增長8.7%;其次是汕尾和深圳,分別增長8.2%和8.0%;增速排在後三位的是雲浮、清遠和陽江,分別增長1.0%、2.3%和3.6%。全部來自粵西、粵北。

分區域看,上半年珠三角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2%,保持全省領先地位;東西兩翼基本平穩,東翼增長6.1%,西翼增長5.6%;山區有所放緩,增長3.9%。

廣東省統計局指出,部分地市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處於近年低位。從2013年來各季度累計經濟增速看,雲浮、陽江、揭陽等地市增速處於各季度累計增速的最低位,且進一步提升壓力較大。

此間的一大背景是,2008年後,廣東推出產業、勞動力“雙轉移戰略”,廣東欠發達區域高速崛起,連續6年增速超過珠三角。不過2015年後,粵東西北GDP增速、財政收入增速都落後於珠三角。從區域GDP增速變異系數看,區域增速差異在長期縮窄後有所擴大。今年則繼續延續擴大的態勢。

珠三角與粵東西北差距的擴大,一方面是近幾年廣東尤其是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效不斷顯現,無論是珠江西岸的裝備制造業、家電業的智能化,還是東岸的智能手機等產業的發展都十分突出。數據顯示,上半年珠三角地區工業增長7.5%,分別高於東翼、西翼、山區1.6個、4.6個和3.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珠三角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教授林江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近幾年珠三角地區新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電商的發展進一步突破地理空間的制約和地方貿易壁壘,珠三角的制造業優勢進一步凸顯。

另一方面,2008年後,珠三角部分產業轉移到粵東西北,一些重化大項目也落地於此,因此粵東西北一度出現增速高於珠三角的局面。但在第一輪的產業轉移之後,東西北後續的產業沒有跟上,面臨著後續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廣東省統計局分析,粵東西北地區工業拉動作用減弱。上半年東翼、西翼、山區工業分別增長5.9%、2.9%和3.9%,增幅均低於珠三角(7.5%)。與去年同期相比,工業的拉動率分別下降0.3個、1.5個和0.3個百分點,制約了這些地區整體經濟提升。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2008年後,珠三角下決心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成效十分明顯。相比之下,轉移到粵東西北地區的產業有不少出現了產能過剩等問題。“產業轉移是梯度的轉移,不可能珠三角新興產業剛發展起來,又要轉移過去了,所以也有個發展周期的問題。”

林江說,目前廣東區域發展的不均衡狀況仍在持續。未來要縮小粵東西北與珠三角之間的差距,仍需要加倍努力。

廣東省統計局分析,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以功能區為引領的區域發展新戰略,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北部生態發展區構成的發展新格局,立足各區域功能定位,差異化布局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和產業項目,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有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一核一帶一區,即將區域發展格局明確為三大板塊:推動珠三角核心區優化發展;把粵東、粵西打造成新增長極,與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鏈形成沿海經濟帶;把粵北山區建設成為生態發展區,以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這其中,粵東粵西沿海的地理條件優越,擁有很多天然優良港灣,而且平原較多,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彭澎說,未來要促進粵東粵西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加快補足交通基礎設施的短板,尤其是加快建設通往粵東、粵西的高鐵,才能實現珠三角和東西兩翼的合理分工,促進產業的合理梯度分配。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汪時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94

白酒半年報前三甲出爐 茅五洋領跑頭尾差距拉大

8月29日晚洋河股份(002304.SZ)發布了半年報,至此除了金種子酒(600199.SH)外,白酒主要上市公司半年業績均已出爐,記者註意到,貴州茅臺(600519.SH)、五糧液(000858.SZ)和洋河股份三家繼續領跑行業,但前三甲酒企和後續企業的差距正在拉大。

洋河股份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洋河股份收入145.4億元,同比增長16.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0.1億元,增長28.2%,整體增速較去年同期明顯提升,也是自2012年行業大調整以來的歷史新高。

伴隨著銷售的提速,洋河上半年銷售費用也大幅增長22.7%至11.7億元,全國化進程隨之加速,數據顯示,上半年洋河省外市場銷售67億元,同比增長30.2%,增速已超過省內。

記者註意到,在分產品項中,洋河上半年白酒銷售為139.4億元,同比增長24.9%,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增長12.8%。公告顯示,一方面是由於消費稅的核算方式變化,另一方面與上半年中高端產品銷售占比增長有關。

對於三季度的預期,洋河公司表示,公司積極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實現了中高端產品銷售持續增長,預計1-9月份的凈利潤增長在20%到30%期間,約為67億元至72.6億元。

在本輪白酒行業增長中,伴隨著消費升級,高端白酒增速最快,次高端次之。2017年,洋河高端產品夢之藍增長迅速,全年銷售45億元,增速超過50%,雖然此次半年洋河沒有公布具體的產品銷售構成,但據記者了解,根據銷售情況,洋河有意在今年推動夢之藍實現翻倍的銷售目標,進而沖擊百億大單品。

值得註意的是,隨著洋河半年報的出爐,國內19家白酒上市公司已有18家公布半年報,只有金種子酒尚未公布,但從目前數據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分別以334億,214億和145.4億的收入規模排名前三甲,並進一步與之後的酒企拉開差距。

記者查閱2017年半年報發現,前三甲收入總共為534.2億元,2018年上半年,前三甲的收入為693.4億元,增長近160億元,而2018年上半年其余15家白酒上市公司收入329.5億元,比2017年同期(不含金種子酒)增長了60億元。

白酒分析師蔡學飛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輪白酒擠出式增長的格局並未發生改變,增長還是集中於名酒產品。隨著行業逐步進入品牌時代,消費更加理性,對品牌的要求度更高,消費也更加集中,而且名酒本身也在完成“瘦身”動作,砍掉大量條碼,提升集中度,業績也變得更加好看。而從前三甲的增長也不難看出,市場向一線名酒的集中更為明顯。

隨著時間進入9月份,白酒行業也將迎來第一輪銷售旺季,此前出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白酒行業下一步增速的預期有所擔憂。

中泰證券分析師範勁松指出,目前白酒名酒旺季前備貨節奏正常,名酒的渠道庫存在1-2月,較前幾輪行業周期頂點相比渠道情況要健康的多。從短期來看,茅臺已經提前執行10月份計劃,有望增厚三季度業績;區域酒企去年同期收入基數較低;同時今年中秋在9月下旬,與國慶假期錯開有利於旺季動銷,整體三季度業績值得期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7

拉大提琴走音遭恥笑紋身美選女石希露 爆粗轟ViuTV

1 : GS(14)@2016-09-25 10:28:16

■擁33F上圍的《美選D.n.A.》佳麗石希露,身上紋身比其上圍更受注目。資料圖片



【ViuTV風雲】
ViuTV今晚首播的選美真人騷《美選D.n.A》,未播已經是非多籮籮。擁33F逼爆上圍的紋身女石希露,前日忽然在facebook爆粗轟ViuTV:「ViuTV係想玩X我玩到幾時?」據悉石希露對ViuTV將自己拉到走音的大提琴才藝表演片段作宣傳片感不滿,對此她昨說:「都唔係話嬲,真係唔開心為主。」



打破傳統選美格局的選美真人騷《美選D.n.A》,將於今晚10時半在ViuTV首播。近日ViuTV在電視、官網及facebook播出宣傳片,其中一段為33F上圍紋身女石希露拉大提琴的的才藝表演,清楚聽到她拉到嚴重走音表現失準,被主持郭偉亮(Eric Kwok)等人恥笑之餘,Eric Kwok更寸爆石希露,問她玩大提琴玩了多久,石希露回答謂:「因為呢個節目,啱啱拉番一個禮拜。」Eric Kwok聞言寸爆石希露說:「聽得出。」



【嚴重走音】■ViuTV近日為谷今晚首播的《美選》,把石希露拉大提琴拉到走音片段作宣傳片。

【當場呆咗】■主持郭偉亮聽不明石希露演奏的音樂,寸爆問對方玩了大提琴多久。

【鬧爆ViuTV】■石希露不滿被用作宣傳兼恥笑,前日在fb爆粗鬧ViuTV。


「好失控咁喊過」

宣傳片在fb上載後,石希露在相關fb留言謂:「可唔可以放過我……我呢世都唔會再掂個琴。」之後她又表示原先才藝表演是演出訓練狗狗項目:「因為原定計劃係train隻狗狗,但隻狗臨時真係病咗,惟有局住拎琴上陣。」原來石希露對ViuTV將她被恥笑的大提琴走音片段剪輯成宣傳播出極度不滿,前日在自己私人fb留言爆粗鬧ViuTV說:「ViuTV係想玩X我玩到幾時?」記者昨日致電石希露了解,她揚言並非刻意爆粗,只是覺得fb是私人空間,跟朋友宣洩一下,沒有預期有街外人看到,她說:「老實講都唔係話嬲,真係唔開心為主,因為拍緊嗰一下都知自己大提琴係失咗準,拉得唔好,都預咗節目出街時,都會有啲人會批評同取笑,因為係自己做得唔好、表現唔好,冇得怪人。拍攝嗰陣都因為個大提琴表演而好崩潰、好失控咁喊過,對於我嚟講都係一個傷口嚟,我冇諗過會喺fb,除咗個節目出街以外會再有一條咁樣嘅片囉。」她透露是在初中年代學大提琴,曾斷斷續續學過兩年。



【受訪狂喊】■石希露在節目中爆喊指自己曾有自殺念頭。

■石希露不時在fb大晒與男友的恩愛合照。


曾有自殺念頭

另外,石希露在節目中曾一度自爆有自殺念頭,她說:「自己最靚係……堅強,雖然我係一個喊包,但有啲眼淚唔代表軟弱,我覺得係每一步都行過捱過個啲先叫堅強……我明香港人好大壓力,好多人自殺,我都有諗過死,但死唔係唯一嘅方法囉。」對於石希露不滿,ViuTV公關部王小姐昨以WhatsApp回應說:「工作人員已經聯絡Olga(石希露)本人了解事件,明白她因為表演大提琴時失準而唔開心。而ViuTV選擇該片段,是因為大提琴表演項目有新鮮感,認為能夠幫助宣傳節目,並不是刻意要令參賽者難受。」採訪:魯吉、嵐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25/197808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