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絲出口降幅達7.8% 產業發展存“兩端”瓶頸

“一是前端纖維的形成與獲得,效率實在低下;二是終端的享受與體驗,缺少品牌價值。”絲綢之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州絲綢協會會長淩蘭芳10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絲綢產業發展的重大瓶頸主要在這兩端,如果這兩個短板不解決掉,這個行業就沒有出路,也沒有前景。

絲綢有著“纖維皇後”的美譽,一直都是高檔服裝面料的首選。目前,高品質生絲價格在38萬元/噸左右,是化纖絲價格的15倍,棉紗價格的40~50倍左右。

近年來,受國際國內宏觀環境錯綜複雜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一些繭絲綢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市場風險增加,行業發展面臨不確定因素較多。同時,隨著我國許多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大量土地轉化為城鎮和工業開發區,沿海城市種桑養蠶的數量開始逐漸萎縮。

10月10日,在第十八屆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上海通氣會上,以“變革產業未來”為主題的2016中國國際絲綢博覽會的項目推介人潘建軍談到,今年絲綢產業會在蠶繭收購、繅絲轉型、互聯網+等方面經歷較大變化,同時也存在外貿下降、內貿不振等痛點。

潘建軍表示,在蠶繭收購方面,今年國家一改以往的統一收購變為放開蠶繭市場,這意味著所有的後端企業和前端供應市場都會發生變化。在繅絲轉型方面,把農業口子的繭變成絲這一中間環節目前還是大面積虧損的,如果絲綢產業要轉型,這一環節的轉型也將是要經歷的重大變化。在“互聯網+”方面,在PC端過渡到手機端的時候,絲綢這一傳統產業需要適應這一新時代的變化。

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全國真絲綢商品出口10.23億美元,同比下降7.81%。全國28個省市中有19個省市的出口金額出現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浙江真絲綢商品出口37353.52萬美元,同比下降13.13%,廣東、江蘇和上海同比分別下降了8.12%、2.93%和10.45%。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絲絹紡織及精加工行業虧損企業虧損總額為1.69億元,同比下降14.24%,虧損面為16.21%。盡管全行業虧損總額有所下降,但行業虧損面超過兩位數,高於紡織行業平均水平,絲綢行業面臨的壓力仍將長期存在。

淩蘭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為絲綢的蠶絲是蛋白纖維,其纖維的形成和獲得所需要消耗的資源和勞力要比其他纖維更多,所以造成絲綢的價格是所有纖維中最為昂貴的。“這里面有幾道工藝目前還無法通過自動化、智能化來解決,比如蠶絲斷了還是需要人工去接,因而其人均產出特別低,化纖每分鐘可以產出450米,而且有成千上萬根絲線在走,但蠶絲每分鐘才產出150米,且只有一根絲線在走。”

“在品牌方面,國內目前還沒有一個能讓人記得住的絲綢品牌。”淩蘭芳告訴記者,品牌需要文化的積澱,不管是愛馬仕還是香奈兒都是要一兩百年的培育才形成的,而我們現在的品牌才只有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時間,在創新品牌、工匠精神方面還需要下很大的工夫。

“我國計劃經濟年代對絲綢沒有任何的品牌創建,那個時候只是出口半成品。改革開放後雖然有了品牌意識,但大家又急功近利,偷工減料、自相殘殺的事屢見不鮮。同時,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的缺失和漏洞,致使大家對創新沒有積極性,抄襲、剽竊現象依然存在。”淩蘭芳補充道。

潘建軍表示,本屆絲綢博覽會將深度剖析產業發展的趨勢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共同探討“傳統絲綢行業如何走工業4.0之路”、“絲綢產業的供給側改革該怎麽做”、“絲綢創新應用”、“絲綢作為國粹如何走向全球市場”等話題,尋求絲綢產業的轉型發展之道。

淩蘭芳同時也表示,在國家“一路一帶”、“工業4.0”等戰略布局下,未來絲綢產業的發展充滿了機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2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