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和職業年金差距拉大 專家建議年金覆蓋2.3億參保者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在養老金的差距,並不如期望的那樣隨著養老制度“並軌”改革而逐漸消弭。

人社部前副部長,中國社會保險協會會長胡曉義在9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論壇上表示,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制度推行三年多以來已經覆蓋了60%的政策目標人群,而企業年金實施多年來覆蓋率還不到企業參保人員的10%。“這對於企業職工來講有失公平。”胡曉義說。

胡曉義建議將現行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這兩個制度合並成為統一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增強制度的強制性,面向所有的單位就業者推開,覆蓋2.3億單位就業的參保人。

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的差距

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三個支柱構成:一是基本養老保險,二是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三是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胡曉義表示,由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構成的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目前總計覆蓋了4000多萬人,僅占我們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的15%,而基金的存量也只相當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1/3。

年金分為屬於企業職工的企業年金和屬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職業年金。為了彌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待遇下降的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強制性”要求為4000多萬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全部建立職業年金。

胡曉義透露,從2014年以來,機關事業單位已經有2000萬人建立了職業年金。2017年,有10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領取了大約14億的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當年的基金收入接近1500億,年末累計結余2200億。

與職業年金快速發展相比,參加企業年金的職工人數幾乎停滯,企業年金基金的增長率連創新低,收益率也不理想。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11075億元,較2015年的9526億元增長了16.26%,分別低於2013年25.18%,2014年27.41%和2015年23.89%,連創新低,企業年金規模速度擴張速度進一步降低。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今年初表示,到2017年底,全國已經有8萬多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人數達到了2300多萬人,企業年金基金也達到了1.3萬億元,同比增長16.3%。

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2015年企業年金的參與率出現了急劇下降的局面,職工參與率從兩位數的增長下降到1.00%,2016年更是下滑到0.37%。這意味著企業年金的覆蓋範圍已經日漸固化,越來越難以勝任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任。

企業年金覆蓋面過低使得並軌改革“含金量”不足,絕大多數企業職工由於缺少年金作為基本養老金的補充,與擁有職業年金的機關事業人員相比,養老待遇的差距仍然會較為明顯。

從自願走向強制

胡曉義認為,自願性的企業年金實行了20多年,雖然有發展,但是總體是滯後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同屬於養老保險的第二支柱,前者實行強制原則,後者維持自願自願原則,這對於企業職工來講有失公平。

胡曉義建議把現行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合並成為統一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並強制實施,安排所有單位就業者的職業性養老金制度,以減少社會摩擦。

胡曉義表示,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有2.9億人,6000萬靈活就業人員之外的2.3億人都應屬於職業養老金的覆蓋範圍。

鄭秉文認為,由於企業年金參與率過低,擴大參與率是當前甚至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企業年金面對的一個最大挑戰,是企業年金改革的首要目標,也是公務員和機關事業單位普惠性建立起職業年金後消除“假並軌”社會質疑的首要任務。

胡曉義表示,實踐證明完全靠單位自願來建立年金的推動力不夠,與多層次的目標漸行漸遠,只有采取強制性更強的措施才能盡早實現養老保險多層次體系的願景,既為職工群眾提供多元化的保障,又可以適度減輕養老保險第一支柱的壓力。

去年末,針對企業年金發展的種種困境,人社部、財政部印發了新的《企業年金辦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建立企業年金。這一辦法實施的效果還有待觀察。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我國啟動企業年金時機非常好,但是十幾年過去了,企業年金只覆蓋全體就業人員的不足2%,企業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員的6%。企業年金增長乏力的根本原因是企業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太高,擠出了企業做年金的成本空間。

楊燕綏認為,下一步改革應該夯實基礎養老金,把企業20%的費率降到10%,企業就會有更多的空間去做年金,這也將有助於縮小企業與機關事業人員養老金的差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