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年,蘋果將砸下一千億美元股利(約合新台幣三兆元),證實「賈伯斯缺口」正式浮現! 四月二十三日,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主持第二季法說會。在這天之前,蘋果股價已從去年九月的七百零二美元跌到三百九十美元,七個月市值足足蒸發二千八百五十億美元,當所有人引頸期盼蘋果能再推出令市場驚豔的新產品時,庫克端出來的卻是未來三年,返還一千億美元的股利大餅。 股利發放規模空前刺激股價,當日漲近二% 此消息一出,立刻震撼華爾街。這不僅是蘋果有史以來最高的股利發放計畫,與當前美國所有握有高現金部位的科技公司相比,規模都是空前。 以每股股利換算,比微軟高十二倍,更比思科(Cisco)高十七倍(見四十八頁附表)。當天,蘋果股價上漲將近二%。 上一次蘋果發放股利是在一九九五年、賈伯斯(Steve Jobs)回鍋的前一年。當時蘋果股價僅十美元,一股派息不過○.一二美元。自從賈伯斯接手執行長後,整整十六年,蘋果沒有發放過股息。 庫克打破賈伯斯立下的鐵則,背後透露出什麼樣的訊息?「這證明了蘋果已從天上落入凡間,宣告從高成長型科技公司變成價值型的傳產股,」波士頓台灣董事經理徐瑞廷表示。 徐瑞廷觀察,過去賈伯斯能不甩華爾街壓力,是因為他把現金投入到產品研發、零售商布局、供應鏈支援,以及購併有潛力的小公司上,說服投資人「我能創造更高的價值!」但如今庫克放手,「等於是承認蘋果已無法再創造奇蹟。」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過去十年來,矽谷誕生的高成長科技股,都在成長放緩後運用發放股利的方式刺激股價,如微軟、思科、甲骨文等,一方面維持投資人信心,一方面以空間換取時間,試圖找回創新動能。但目前來看,沒有一家公司能因此重返高峰,反倒是沒有發放股利的Google,還在創高峰。 《富比世》(Forbes)也認為,「蘋果正步上戴爾後塵」。科技專欄作家彼得.柯漢(Peter Cohan)批評,蘋果就像當年的戴爾一樣,雖然已從高峰滑落,卻還砸下大錢蓋大樓。目前蘋果正花費五十億美元要修建一座新總部。 他引用調查機構Michael Gumport的研究,發現自二○○○年至二○○九年,兩百八十家用股利討好投資人的公司,平均虧損六六%。戴爾正是其一,光是在回購股票上就虧了一百七十億美元,現在甚至淪落到得尋求私有化。 賈伯斯魔法消逝庫克接手兩年打回原形 早在二○一一年一月,賈伯斯第三次因病請假,讓庫克代理執行長職務時,《商業周刊》就以封面故事預告「賈伯斯留下的產品規畫只到兩年」,一旦蘋果失去這位靈魂人物,所有的創新能量、爆發性成長,以及高利潤時代將隨之消逝,形成三大「賈伯斯缺口」,對全球科技業帶來衝擊。 事實證明果然如此。該年十月賈伯斯辭世,庫克接手後推出的幾項產品,例如搭配語音辨識功能的iPhone 4S,以及擁有超高視網膜解析度的New iPad,仍是賈伯斯時代主導下的產品,依然讓市場驚豔,蘋果股價也在短暫下滑後一路衝上高峰,市值一度達到六千二百億美元,成為有史以來市值最高的公司。 然而如同本刊所預言的,賈伯斯的魔法棒法力終究有限。兩年一過,進入二○一三年,庫克就像是過了十二點的灰姑娘,與南瓜馬車一起被打回原形。 領導危機高層人事頻頻震盪 這也暴露了庫克接班以來面臨的三大危機。 第一,領導危機。分析蘋果的管理架構就會發現,他們的組織迥異於一般企業,是以執行長為圓心,九位高階主管為半徑,輻射出一個獨特的圓形的管理制度。圓心就如同教主一般,居最高領導位置,擁有絕對強勢主導權,其他人則按半徑範圍平起平坐。 《賈伯斯在想什麼》一書的作者卡尼(Leander Kahney)指出,一般人都認為蘋果是靠賈伯斯一個人的天才與創意,但事實上,所有的產品都來自於他與九位高手的腦力激盪。 卡尼在書中指出,每當蘋果要推出新產品之前,賈伯斯就會與團隊進行一場「智力格鬥」。雙方各站穩一個立場,從定位、外觀設計、功能、定價、行銷等問題,進行猛烈的炮火互駁。賈伯斯雖然主見極強,但他從不用「由上往下」的決策方式,而是在一場場的「格鬥」中找到最佳的答案。 當年統管全球供應鏈與生產線的庫克正是這九大高手之一,與設計出iPod、iPhone,被稱為蘋果設計靈魂的艾夫(Jonathan Ive),打造出App Store軟體開發平台的資深副總裁佛斯特(Scott Forstall),以及建立起蘋果全球零售商店的行銷負責人席勒(Phil Schiller),共同繞著賈伯斯這個圓心轉動。 但庫克既無賈伯斯的個人魅力與創新遠見,資歷與地位又與他人相差不遠,要他位居圓心去鎮住其他人,極難服眾。因此自上任以來,蘋果高層人事動盪不斷。佛斯特去年已因蘋果地圖事件離職,艾夫也多次傳出不滿硬體製造部門無法達到其設計水平,逼得庫克不得不讓他跨足人機介面部門。 「蘋果現在內耗的很厲害,誰也不服誰,」一位熟悉蘋果內部運作的台灣供應鏈主管說。庫克這位繼任君王既鎮壓不住各大將軍,就連自己也面臨被迫下台窘境。「這表示蘋果內部有人向華爾街放話,想要趁亂奪權,」該主管透露。 創新危機一味守成,拚不出驚豔之作 第二,創新危機。過去十年來,蘋果不斷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改革,從iPod、iPhone到iPad,幾乎每五年就能讓消費者耳目一新,這個創新能力不只來自賈伯斯的遠見,更是整個蘋果團隊智力格鬥的結果。 但如今,庫克無法領導團隊複製賈伯斯的創新路徑,只能一味守成。iPhone5被批評為最令人失望的蘋果產品,除了外觀變薄變長,性能優化之外,已經無法再讓消費者感到驚豔。 最尷尬的是,上市後,前一代產品iPhone 4S竟然創下銷售新高。這說明了消費者認為新產品的性價比不及折價後的舊產品,就像當年大部分人都還抱著Windows XP不願意花錢更換Vista一樣。 許多跡象都顯示蘋果正把市場領導地位拱手讓人。過去半年來,蘋果成長動能竟來自iPad mini。但這種東西根本稱不上是創新,只是對三星的七吋平板做出符合市場考量的回應。 就連庫克在法說會上被問到最多的也是,會不會推出五吋以上的大尺寸手機(平板手機,Phablets)。這個由三星提出來的概念,原本被賈伯斯嗤之以鼻,認為是個無法塞入牛仔褲口袋的愚蠢設計,如今卻攻占了六成女性的包包。根據巴克萊證券的研究報告,未來三年平板手機複合成長率將達七○%,成為下一波手機的成長動能。 外部危機百家爭鳴,先進者優勢流失 內憂不斷,外患更劇。庫克的第三個危機,就來自於大環境。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戰場已進入紅海,在百家爭鳴下,蘋果的先進者優勢正大幅流失,這從第二季財報,毛利率從驚人的四七%滑落到三七%就可看出。 除了既有的競爭對手如三星、宏達電、索尼之外,過去被認為是不入流的中國品牌也挾著龐大的市場優勢,及價格競爭能力快速崛起。華為、聯想更展現不輸一線廠商的研發實力。 「現在是我們最好切入的時機,」華為終端事業部董事長余承東表示,二十年前華為什麼都不是,但現在越跑越快,「華為有很強的技術實力,我們又不追求高額利潤,有好的產品,又有合理的價格,要超星趕蘋一定有機會。」 根據研究機構IDC的報告,三星、樂金、華為等亞洲智慧型手機品牌第一季市占率都在增加,蘋果卻從二三%滑落到一七.三%,是前四大中唯一衰退的品牌。庫克希望用一千億美元的股利來爭取投資人的信心與研發時間,雖然不失為危機處理的好手段,但以蘋果向來產品單一化又走封閉系統的路線,如果不能盡快推出讓人驚豔的新產品維持成長動能,這一千億能讓庫克在執行長位置上撐多久?恐怕將會是蘋果下一個最受矚目的焦點。 【延伸閱讀】 龍頭公司大發股利,宣告高成長拜拜? 公司:全球市值最高科技公司-蘋果手上現金(美元):1,371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3.05美元,自2012年至2015年,預計3年發放現金1,000億美元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待觀察 公司:全球最大軟體公司-微軟手上現金(美元):683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0.23美元,自2003年起,連30季發放股利,總計1,565億美元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在30美元上下徘徊,2009年曾跌破16美元,無刺激成長 公司: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公司-思科手上現金(美元):464億股利內容:每股股利0.17美元,預計將464億美元現金回饋投資者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過去一年股價幾乎未動,無刺激成長 公司:全球最大搜尋引擎公司-Google手上現金(美元):481億股利內容:未曾派發股利發放股利後5年成長與表現:股價達800美元,仍在創新高 |
來源:騰訊科技 作者:玉臨
[導讀]消費者在購買了這種產品之後,到底能用來做什麼?
北京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的CEO蒂姆-庫克並不認為谷歌(微博)眼鏡會在市場上引起巨大的反響,他的這種言論很可能是正確的。
最近,在D11大會上,庫克對蘋果目前的狀況發表了很多觀點,他依然認為蘋果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看似波瀾不驚的訪談,卻因為庫克對競爭對手谷歌的一番點評而顯得格外引人矚目。庫克表示,谷歌眼鏡在未來將不會成為主流的產品類別。
雖然庫克自己也承認,谷歌眼鏡可能對某些用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對一般消費者而言,他們或許並沒有多大的熱情。雖然,目前有不少媒體認為這種產品應該對消費者具有吸引力,但庫克認為,要讓消費者下決心、真正花大量金錢去購買該設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雖然谷歌的粉絲表示,庫克的這番言論並不屬實,並且是從商業競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事實上庫克的觀點很可能是正確的。谷歌眼鏡要想在大眾市場上獲得成功,其機會非常渺茫。該產品的受眾群很小。
下文我們將作出詳細的論證:
1.其價格可能非常昂貴
根據谷歌自己的說法,如果一名用戶遺失了谷歌眼鏡,那麼他將損失1500美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該產品在未來面市後的價格就有這麼高,但是人們普遍認為谷歌眼鏡的售價不會有多麼便宜。谷歌在未來將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出量,由此降低每部眼鏡的生產成本,並保證一定的利潤,從而在大眾市場上打開局面。
2.谷歌眼鏡的產品理念模糊不清
在未來真正推出谷歌眼鏡的時候,谷歌必須要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消費者在購買了這種產品之後,到底能用來做什麼?沒錯,該產品的確可以提供導航、通信和其他一系列很炫的功能,但是消費者的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目前已經具備了相同的功能。那麼,為什麼他們還需要再花那麼多的金錢去購買一款功能幾乎相同的產品呢?
3.谷歌眼鏡談不上多麼時尚
毫無疑問,時尚元素是谷歌眼鏡未來在大眾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素之一。的確,該設備需要時尚一些,這樣人們才願意把它一直戴在頭上,不然谷歌眼鏡很可能只會淪落為一款「極客」產品,即只重視科技元素、忽略外觀設計。不過,就谷歌眼鏡目前的外觀設計而言,很難說該產品有多麼時尚,是否能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可也很難判斷。
4.谷歌眼鏡需要一款高端的應用
在評估谷歌眼鏡的商業價值時,「殺手級應用」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該應用必須非常特別、具有原創性並且非常吸引人,這樣才能提高消費者的實際購買慾望。不過,在谷歌這款可穿戴設備上,目前尚不存在類似的應用。對此,谷歌必須予以高度的重視才行。
5.消費者要想習慣谷歌眼鏡,可能尚需時日
另一個谷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消費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習慣這款可穿戴式設備。在一些情況下,用戶可能並不想佩戴這款設備,因為他們不希望有什麼東西會干擾到自己的視線。當然,有很多用戶可能不介意佩戴類似的設備,即使他們的視力良好。但是,消費者要想真正習慣谷歌眼鏡,依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說這款產品的出貨量在短期內可能無法快速增長。
6.舒適度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除了上面所談到的幾點,舒適度同樣會成為消費者是否會購買的重要因素。目前,關於谷歌眼鏡佩戴舒適度的報導還很少,但就從產品的外觀來看,其設計可能並不是多麼人性化,很難想像其舒適程度會有多高。考慮到每個人在佩戴時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所以這也成為了谷歌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7.企業市場可能很難打開局面
當前,企業級市場已成為各大設備廠商必須重視的市場之一。很多公司都在開發能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因為目前業界有一種「自帶設備(BYOD)」的趨勢,即員工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設備帶到公司裡進行辦公,公司不再統一配備相關的設備。換句話說,若產品能真正吸引終端用戶,那麼實際上也就成功打入了企業市場。可是,谷歌目前的一系列動作,無法讓人相信會有多少企業用戶對此感興趣。從谷歌眼鏡現在的功能特性來看,企業市場對此並沒有多大需求。對谷歌而言,這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8.谷歌眼鏡並不能矯正用戶的視力
對一些視力不佳的用戶來說,谷歌眼鏡並不能矯正他們的視力。此前,雖然有消息稱谷歌可能會在該產品中集成光學視力矯正鏡片,但直到現在,該公司都沒有做出明確的回應。如果谷歌不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在大眾市場上將很難取得成功。
9.谷歌眼鏡的真正對手是智能手機
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想同智能手機開展競爭的設備類型幾乎都以失敗告終。現在,谷歌打算通過推出智能眼鏡來取代智能手機,這可能並不是一個好的主意。實際上,谷歌眼鏡的很多功能智能手機都具備,而且智能手機還可以做得更多。此外,比起谷歌眼鏡,智能手機的售價要平易近人得多,這大大降低了用戶的購買門檻。谷歌需要向人們表明智能眼鏡與智能手機的真正區別所在,或者在功能上彌補智能手機的不足,否則將很難真正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10.谷歌眼鏡需要更「酷」一些才行
正如前面所談到的,谷歌眼鏡必須要具備更強的時尚元素,這樣才能使用戶更願意佩戴。但是,谷歌眼鏡還需要做得更多,即最終成為一款「酷」產品。當iPod首次發佈的時候,購買該產品會被人視作一種「酷」的象徵。從這一點來說,iPhone和目前的三星Galaxy S 4同樣是酷產品。要想讓青少年或年齡不大的成年用戶都願意佩戴谷歌眼鏡(想必這也是谷歌所期望達到的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谷歌目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看完WWDC2013直播,我得承認,羅永浩的錘子ROM沒有那麼難看了,因為蘋果的iOS7讓人大跌眼鏡。
其實我並不是認同錘子,這不過是在蘋果節操碎了一地之際的自我安慰性說法。
今夜凌晨一點,萬眾矚目的WWDC2013在舊金山舉行。傳說中的iPad5沒有發佈,發佈了新的 Mac Pro、新的MacBook Air、iOS 7 和 OS X 10.9 Mavericks. 除了新MacBook Air可以馬上購買外,其他都得等秋天才能兌現。
最近兩年的蘋果發佈會都是吐槽的大會,蘋果粉的各種期待落空、各種不滿向來毫不掩飾,但吐過之後,蘋果產品該用還用,甚至用得更歡。蘋果粉們用活生生的心、腎和熱愛,給庫克同學凝成了發佈會上高調曬成就、曬幸福、嘲笑對手的數據和圖表的血肉長城。
但這次不一樣,iOS 7的變化和醜陋是毀滅性的,是具有轉折意義的。
庫克一直試圖在擺脫喬布斯的陰影,好吧,現在我終於可以說,這是庫克的蘋果公司了。
喬布斯的科技加美學品味,是蘋果最大的標籤,現在庫克成功去掉了審美這一項,並向對手投降,iOS 7就是最好的說明。
從功能上看,iOS 7的新功能有一些創新,比如我喜歡的按整年視圖分類歸納的相冊;結合車載電話升級了的Siri,並加進了男聲,可吸引更多女果粉應用Siri;自動更新應用的App Store,不再顯示血紅的角標,後台自動升級,更智能化;相機濾鏡也增加了;免費但有廣告的iTunes Radio。
但最要命的卻是,iOS 7 外觀大變,完全扁平化。功能上扁平化,以簡約、樸素、方便好用為主,這個對,但設計風格同樣呈現扁平化,扁平到以線條和色塊取代了複雜的圖標和陰影,瞬間二維即視感,扁平到「天平公主」。
UI這玩意兒,用戶的直觀感受是第一位的。
陰影、質感,歷來是喬老爺的趣味,很精緻、優雅。其實,這一點我認為說到庫克隱秘的心理了:「我就是要去掉陰影,圖標上的陰影就是我心中的喬布斯陰影!」
扁平化的結果就是蘋果韻味盡失,更有甚者,庫克更弄出了向上滑出的控制中心、卡片加圖標式所有程序多任務,這太像安卓和WP致敬了吧?更多的這不能怪所有人都有種iOS+Andiord+WP的趕腳,整個一個安卓4.0加WP的混搭山寨版。
還有更讓人無法直視的是iOS 7的UI顏色,螢光、亮彩,也擺脫了喬布斯時代的「明亮、深沉的混合體」,變得花裡胡哨。有人說是小清新,但我更認為是亮騷;有人說是Gay風,但我認為是娘氣。我很尊重Gay族,真正的Gay風決不是搔首弄姿。
色彩風格,我總結一句就是,想向年輕人靠攏卻失敗的最炫民族風。
蘋果對iOS7的解釋是:簡潔,有一種深沉而持久的美感。但我看不出來,你呢?
從功能上向安卓和WP系統投降,在界面上迎合大眾審美,彩騷范兒雖然看起來年輕,但已經明顯不是蘋果風格。你還會再愛蘋果嗎?我的朋友們的第一反應是「好吧,省錢了」,感覺不會再愛了。
關於審美,人人都有不同感受,我覺得iOS 7丑爆了,但很有可能別人喜歡。其實,iOS不是不能變,不是不能創新,也不是不能加入類「Andiord+WP」這樣的親民元素,但前提是你不能失了蘋果的風格。
蘋果設計最核心的要素就是優雅,而庫克恰恰把最關鍵的去掉了。喬老爺的精神核心,被庫克幹掉了。
你要說庫克不懂審美?非也,還是他太想向市場投降了。庫克的本質就是一介商人。
在被iOS亮瞎之際,再說點好的吧,新Mac Pro是個亮點,外形設計雖然也引發了諸如「煤氣罐、垃圾桶、煙灰缸」等諸多聯想,但我更願意想像它是R2D2以及機器人瓦力,反正我就是想起了星際迷航、星球大戰的一類的東西,大家感受下,小巧的圓桶外觀是不是像一艘星級飛船掉下來的引擎?
打開內部也很酷,採用12核256位英特爾至強處理器,搭配更強大的內存、顯卡,體積只佔老款Mac Pro的1/8,還有多達4個USB 3.0接口和6個「雷電」高速接口。
微信上,在現場的張小龍也很關注Mac Pro,他拍了這個圓桶圖片,並稱:「他們說要用這個做開發機,電視做顯示屏」。
Mac Pro的圓桶設計雖然也不是多麼顛覆,但至少還保留了蘋果風格,值得期待。而且用電視做顯示屏,很有意思,我本來就在關注這事,所以很期待蘋果Mac Pro的下一步進展,很有可能是與蘋果電視的結合。
發佈會上的另一個小亮點是新MacBook Air,外觀和屏幕都沒有變化,亮點在於採用 Intel Haswell 處理器,電池續航時間飆升:11吋為9小時,13吋為12小時。蘋果產品續航時間已經比較給力,這次又有所提升,也不錯。
最後總結下,在諸如Mac Pro這樣的技術上,以及iOS 7的功能升級上,蘋果仍然有很多進步。但在直面用戶的審美層面,iOS 7很明顯在「去喬布斯化」,並迎合大眾趣味。
蘋果技術的領先仍可以關注,技術上的創新,很多人都可以做,蘋果也在堅持。但蘋果文化的成功,來自科技與美學的結合。經過庫克兩年多的改造,獨特的蘋果美學已經不再。
雖然我熱愛蘋果產品,但我也吐槽過蘋果iTunes同步起來有多麻煩,嬛嬛姐不是腦殘蘋果粉,我可以接受蘋果的改變,但要改變得更優雅,以自己的品味引領潮流,給這個已經不再美麗的世界打下一道屬於蘋果的光,而不是向世俗的市場妥協。
業界對WWDC的整體印象並不好,WWDC剛一結束,蘋果的股價開始下跌,截止到收盤,蘋果公司股價跌幅0.66%。
股價下跌也不能說明一切,歷來蘋果發佈會後,這都是慣常的表現。但我還是認為,這次iOS7的風格大變,對蘋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引領世界,很難,這需要巨大的能量。喬布斯有這個能量,而庫克沒有。
現在,這個引領世界的角色更多讓位給了谷歌,現場那麼多人戴著Google Glass,你們是來黑蘋果的嗎?
庫克,一個商人,他率領蘋果兩年後,成功打造了一個帶有庫克標籤的蘋果,向大眾投降的蘋果。
| ||||||
兩場國際級開發者大會,宣告科技業即將進入軟硬新時代的對決! 六月十一日凌晨,蘋果(Apple)在舊金山舉辦的開發者大會(WWDC)中,沒有推新版iPhone,也沒有新版iPad,更沒有傳說中的智慧手表iWatch,最大的亮點,全部集中在新的手機作業系統iOS 7上。 除了外觀大幅更新,一改過去的寫實擬真化,用當前最流行的扁平化設計,讓介面看起來更為簡潔清爽,同時加入多工預覽等功能之外,iOS 7最大的突破,就是讓用戶可以把手機內的資料,快速且自由的傳輸到其他的蘋果產品上。 兩年前引起震撼的語音助理Siri也有了新的樣貌,不僅更新介面系統、加入男聲,蘋果更把該功能與汽車電子連結,用語音就能聲控撥打電話、放音樂、找地圖方向等。 蘋果低調練功要開發沒存在過的產品 將近八個月沒有發表任何硬體新品,一年一度全球矚目的大會上,重點竟然還是軟體。相較於以軟體起家的最大競爭對手Google,五月中在其開發者大會上推出讓科技界驚豔的Google眼鏡,曾以iPhone、iPad等創新產品引領科技潮流的蘋果,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蘋果不會坐以待斃,就我所知,供應鏈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推iWatch!」長期關注蘋果的花旗資深分析師格倫楊(Glen Yeung)肯定的說。《財星》(Fortune)也指出,蘋果正在研發「從未存在過的產品」。 格倫楊觀察,不管是手機或平板電腦,都已經過了創新高峰期,除了走向低價路線,很難再有新變化;而智慧電視仍處在混沌不明的狀態中,至今找不到一個清晰的使用情境與商業模式。只有手表,既符合蘋果一貫對3C產品的時尚定位,還兼具創新性與實用面。 兩大科技龍頭的戰爭,從手機、平板、作業系統,一路打到現在,幾乎已經變不出新把戲,只能想辦法往其他的領域邁進。「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是尚未開發的數位處女地,不管是蘋果或Google都不會停止相關的研發,」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愛普絲(Sarah Rotman Epps)說:「除了功能,更要考慮到使用者情境。」 Google眼鏡賣酷炫卻可能像3D電視沒買氣 以Google眼鏡來說,其應用最新的擴增實境技術,加上拍照、攝影、觸控、通訊等功能,把原有的各項Google服務如導航、搜尋引擎、郵件、視訊等整合在一起,成為一台戴在頭上的智慧型手機,目前看來產品的成熟度與豐富度顯然超越蘋果。 為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罕見的趕在自家開發者大會登場之前,對Google眼鏡公開批評。他認為,眼鏡是一種因應身體缺陷延伸出來的需要,「將之變成商品非常不自然,僅能吸引特定市場。如果想要普及化,很難辦到。」 以外型來看,Google眼鏡也不易引領潮流。對許多人來說,iPhone與iPad不僅是功能強大的3C產品,更是流行品味的象徵,但除了科技迷與宅男外,似乎很難說服大家把智慧型眼鏡當成時尚配件。加上眼睛原本就是較敏感脆弱的器官,從3D電視的發展,或許可以推論智慧型眼鏡的未來。 庫克認為,手表本身就是裝飾性高過於實用性的配件,不僅可以加入時尚品味,也非常適合做為既有產品的輔助工具。 以iWatch的概念來說,它可以變成iPhone通訊功能的延伸,電話響起時不用掏出手機,只要舉起手按個鈕就可以通話。若整合入Siri的功能,還可以用聲控傳訊息、收發郵件等。 儘管庫克對眼鏡不屑一顧,但長期觀察科技趨勢的波士頓顧問公司台灣董事經理徐瑞廷認為,Google眼鏡可以同時滿足五官的需求,可以開發出來的應用也比手表更廣,比較容易成為獨立的主流產品。 相較之下,「手表是個可有可無的東西,必須跟手機搭配在一起才能發揮完整的功能,無法自成一格,由此看來,iWatch很難有戲。」 軟硬體擂台賽跨裝置通用才勝出 然而,不管眼鏡或手表,「重點在生態系統的建立,」全球最大矽智財公司安謀(ARM)執行副總裁伊恩祖魯(Ian Drew)說,科技業競爭早已跳脫單一產品決勝負的時期,誰能充分整合軟硬體,做各種裝置間的串聯,創造源源不絕的生態系統,才是勝出關鍵。 因此,庫克不惜拖延新品上市時程,先把作業系統與軟體服務等整合完畢,讓個人資料可以在不同的裝置間自由傳輸串聯,目的就是為了日後發展iWatch等穿戴式裝置。專業科技網站癮科技也指出,iOS 7採用的這項傳輸技術,就是要與Google力推的NFC標準對打。 目前看來,蘋果不管在股價上或硬體創新方面,雖然都略遜Google一籌,但這場新智慧型裝置大戰,才正要開始。 【延伸閱讀】蘋果對決Google,從軟打到硬! 項目 項目:手機作業系統市占率 蘋果:iOS:17.3%Google:Android:75% 項目:應用程式數目 蘋果:App store:超過100萬個Google:Google Play:約90萬個 項目:PC作業系統市占率蘋果:Mac:6.94%Google:Chrome:<1% 項目:軟體服務蘋果:Apple地圖……Google:Google地圖、Gmail、YouTube視訊網站…… 項目:平板電腦硬體市占率蘋果:iPad:單一品牌39.6%Google:Android:總市占率57% 項目:智慧電視蘋果:iTV Google:Google TV 項目:穿戴式裝置蘋果:iWatch Google:Google glass 整理:林俊劭 |
| ||||||
三六%:一三%。 這組魔術數字,決定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接班以來最重要的關鍵一役! 九月十一日凌晨一點,蘋果在加州古柏迪諾市(Cupertino)的總部推出了眾所矚目的新iPhone;九小時後,北京國貿三期十二樓,蘋果在中國的辦公室,上千人將附近擠得水洩不通,但只有少數接到邀請函的媒體可以進到現場。 這是蘋果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新機發表,發表會的主角,是以塑膠機殼取代金屬機殼的中低價版本iPhone。 蘋果前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在世時,從未將心力放在中國,不要說新品發表會,就連在當地市場推出的時間都往往落後美國、歐洲等地。在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竟只有十一家零售店,造成水貨與山寨充斥,足見對中國市場的漠視;而低價,更不可能從他口中說出來。 但庫克竟然一口氣打破賈伯斯時代的兩大鐵則,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秘密就是「三六%:一三%」這組數字,兩者正是今年以來,中國與美國占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的比重,今年中國市場智慧型手機銷量已將近是美國市場的二.八倍,未來的比率,也將越拉越大。 《商業周刊》在兩岸追蹤蘋果供應鏈布局改變,試圖找出庫克背後的算盤。 才接班就打算做低價iPhone來台設營運中心,研發適合對岸手機 場景拉回台北。一個多月前,蘋果才透過社交網站LinkedIn,在台灣大舉招募軟硬體研發工程師,引發業界震撼,但收到面試邀請的人都被下了封口令,禁止討論或透露任何與蘋果有關的消息。 本刊走訪後發現,信義區租金最貴的辦公室之一,華新麗華大樓十九樓,幾週前悄悄掛上了「Apple Asia LLC, Taiwan Branch」的牌子。白色系辦公室裡沒有太多布置,一如蘋果的簡約低調風格;走進去,甚至還有剛裝潢完的味道。這裡,是蘋果新設置的,亞洲區採購暨OEM營運中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在台灣積極尋找各種合作機會,除了招募自家的研發人員、成立OEM營運中心外,也找尋優秀的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App developer),「軟硬兼施」,在亞洲深耕立基的企圖心相當明顯。 這裡,也是庫克進攻中國市場的研發灘頭堡。蘋果從台灣大舉招募研發人員,為的就是研發、製造出適合中國市場的手機產品,多彩的中價位iPhone 5C,只是庫克從這裡進攻中國的第一槍。 為了開這一槍,庫克布局了超過一年。 二○一一年八月底,庫克正式從賈伯斯手中接下執行長大位。當時,美國仍是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但中國已經追到只落後三個百分點。隔年,兩邊就出現死亡交叉,中國一躍成為龍頭,年出貨量達三億支。 這個警訊,讓甫一接班的庫克,就打算啟動中低價iPhone計畫,「早在二○一一年底,蘋果就已經在秘密規畫低價版iPhone,」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但因為設計總監艾孚(Jonathan Ive)與庫克觀點不合,雙方為此爭執多次,才會拖延至今。 曾遭首席設計師反對以便宜iPod熱賣的戰績說服他 艾孚是賈伯斯最信任的首席設計師,兩人對手機的美感觀點幾乎一致,同樣強調金屬質感、簡約設計、高端精品路線。對於庫克想要推出售價四百美元、塑料機殼的低價iPhone根本無法認同。 但最後,「庫克應該是以iPod的成功經驗說服了他,」該人士表示。 二○○二年,蘋果推出音樂播放器iPod,價格雖然高達三百九十九美元,但因為創新的滑輪功能與大尺寸螢幕選單,一推出就引爆轟動,三年賣了一千五百萬台,為蘋果帶來了高額利潤。 但如同許多高階產品一樣,很快就面臨成長趨緩與市場飽和的瓶頸。當時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構想:縮小體積、降低成本,讓音樂完全隨機播放會怎麼樣? 原本賈伯斯覺得這是個蠢到不行的點子,認為這樣就會失去iPod最精彩的設計與質感。但再怎麼執著的他,也無法忽視一、兩千萬台的經濟規模,無法讓iTunes的使用者更上一層樓的事實,只好勉為其難的妥協,在二○○四年先推出尺寸有如名片大小的iPod mini,隔年又推出售價僅九十九美元、陽春版的iPod shuffle。 沒想到這兩個改革竟然引爆了第二波熱賣潮,iPod mini推出十八個月後,蘋果在音樂播放器的市占率就從三一%,衝高到七四%,成長超過一倍,也讓iTunes使用者大增,為日後的蘋果王朝奠定基礎。 如今iPhone面臨的狀況與當年的iPod類似。在中國,一支iPhone售價高達八百美元,比起硬體規格一點也不輸的Andorid陣營中國品牌,例如華為的旗艦機種,或小米機等,足足貴上一倍。 三星的S4售價雖然與iPhone不相上下,但因為產品線遠比蘋果多元,其中兩百美元以下的機種占總出貨量四七%,顯示其優勢主要還是來自於中低價市場。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一旦蘋果推出四百八十六美元以下價位的機種,不只可以擴大自身的市占率,同時還可壓縮競爭對手的空間,大幅提高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策略上具有多重意義。 不只消費市場,就連供應鏈部分也會有更多談判籌碼。 不想再依賴富士康代工趁做新機種,找其他供應鏈練兵 一位熟悉蘋果供應鏈人士指出,蘋果因為要求品質,長期以來只能依賴富士康,但過去幾年卻也承受了不少壓力,包含血汗工廠惡名、白色機種研發滯延,以及iPhone 5良率不佳等問題。 蘋果一直想辦法要找其他的供應鏈練兵,推出低價iPhone正好給了蘋果一個試水溫的機會。 儘管和碩官方不予回應,但科技業界盛傳,蘋果早在去年就找上和碩,用共同開發(JDM)的方式,秘密在進行低價iPhone的試產。 「庫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總能把供應鏈drive(利用)到極致,成本壓到最低,產出卻要最高,」該人士指出,供應鏈管理出身的庫克,當年就是因為強大的執行力才會受到賈伯斯信賴,如今走往低價市場,「剛好是發揮他的強項。」 要對槓廉價山寨機但三、四線城市根本不認識蘋果 然而看似合理的策略轉彎,是否真的能夠幫庫克化解成長衰退危機? 第一個挑戰,是削減掉的毛利空間。根據研究機構iSuppli分析,一支iPhone 5生產成本約二百六十五美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八百五十元),換算價格大約有五五%的毛利空間;一旦走低價,成本可能可以減少兩成,但售價卻足足砍一半,利潤勢必受影響。「這部分,就要靠其他加值服務來彌補,」顧能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 第二個潛在威脅,是多達四、五十家的中國低價自有品牌。一位中國手機業者就質疑,蘋果最強的品牌優勢將很難在中國複製,「一、二線城市或許還行,但最具潛力的三、四線城市很多人根本連蘋果是什麼都不知道,蘋果再怎麼降價還是要(人民幣)二千五,還不要說一堆山寨仿冒品,這場仗要怎麼打?」 去年開始,華爾街對庫克的不滿與質疑聲音就不斷,因為上任三年來,他始終無法像賈伯斯一樣,帶給消費者無窮盡的產品驚喜。現在,他選擇回到最熟悉的戰場,要用供應鏈管理、低價產品,進攻全世界最具潛力的市場,這一戰,不只攸關他個人的成敗,更會決定蘋果未來的命運。 【延伸閱讀】中國變最大市場!—中、美占全球智慧型手機銷量比重 美國2009年:26.4%中國2009年:10.1%2012年,中國爆發換機潮,智慧型手機市占率首次超過美國,讓蘋果大受打擊美國2013年:13.5%中國2013年:36.3% 註:2013年為上半年數據資料來源:IDC 【延伸閱讀】蘋果市占嚴重落後!—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前六大品牌智慧型手機市占比較 三星:18.4%聯想:11.2%酷派:10.1%華為:9.1%中興:8.5%蘋果:6.6% 資料來源:IDC | ||||||
| ||||||
「去年有一億三千萬用戶購買了他們人生中第一支iPhone,其中不少人是從Android陣營投奔來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今年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以嘲弄Google為首的對手陣營開場。緊接著,他和其他蘋果主管端上大菜,宣告蘋果將徹底解放,從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固守的封閉走向開放。 造反一:輸入法隨你更動 雖然開發者大會沒有iPhone 6也沒有iWtach,但徹夜守著電腦觀看直播的蘋果達人、汪達數位出版創辦人董福興仍很振奮。因為蘋果宣佈開放四千多種應用程式介面(API)供開發者應用,還推出連業餘者都能上手的全新程式語言Swift,「這意味著大開放,全民都可以改造iPhone。」連向來不允許別人更動的輸入法,都對外開放了。台灣用戶未來有機會可以在iPhone上使用嘸蝦米或是新酷音等輸入法。 在庫克主導之下的大開放,預告九月即將面世的iPhone 6和舊iPhone,將完全是兩回事:你我皆可以在iPhone上「動手腳」。「這在賈伯斯時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董福興說。 蘋果這場盛會,沒有任何硬體產品露出早在外界預料之中,iPhone 6的原型機照片早已滿天飛,但也顯示庫克不依循「賈伯斯模式」的決心,越來越堅定。尤其是保密這件事,庫克的寬鬆程度,讓董福興直呼不可思議。除了傳遍網路的iPhone 6原型機照片,開發者大會的焦點:Health,一款健康管理軟體介面截圖也在今年三月流出。「蘋果不製造硬體,手機原型機流出還情有可原,但連核心的軟體都流出,實在很不符合蘋果的保密風格,」董福興說。 造反二:愛放風聲測水溫 台灣蘋果開發界,參與開發者大會六年的週可思創辦人胡晉豪很有同感,他認為庫克和賈伯斯對保密的態度截然不同,「開發者大會不到最後一刻賈伯斯上台,沒有人說得準會發表什麼。」庫克的保密功夫雖不到位,但放點風聲,也能提前測試新產品的市場水溫。 與其說庫克不搞神秘,倒不如說他較公開透明。賈伯斯任內,蘋果引發的最大爭議就是「血汗工廠」罵名,尤其是那些位於中國的供應鏈廠商。但庫克上台後,不僅公佈了供應鏈廠商名單,還接受第三方獨立機構FLA對蘋果供應鏈勞工問題進行調查等。 造反三:走進人群做市調 為什麼外界確信蘋果今年將推出更大尺寸的iPhone呢?是蘋果自己告訴大家的。獨立科技網站Re/code日前揭露一份蘋果內部文件,報告顯示,消費者想要低價且大螢幕的手機,這份文件透露一項更重要的訊息:原來蘋果也會做市調。「我們就是決定這產品偉不偉大的那群人。我們不會走進人群做市場調查,」賈伯斯過去對此是如此不屑一顧。 走向終端消費者、與他們對話,是庫克瞭解消費者想要什麼的做法,他因此在二○一二年三月高調視察北京的蘋果專賣店,這是蘋果歷史上第一位執行長訪問中國,隔年iPhone 5S和5C兩款手機,中國首次列入首賣地區,庫克也成功籠絡了中國消費者的心。 造反四:願分紅給股東 此外庫克也宣佈,將把四百五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三千三百億元)用於分紅給股東以及回購股票,這是蘋果自一九九五年來首次分紅,而賈伯斯拒絕分紅,他認為,對股東更負責任的做法是「善用錢」,而非把錢用於分紅。 對於庫克「還錢於股東」的決策,評論家認為,這家向來強勢傲慢的公司,正在變柔軟。俄亥俄大學線上MBA課程分析了兩位前後任執行長的管理風格,結果是,庫克總是強調團隊合作,賈伯斯以獨特個人魅力凌駕團隊。 「賈伯斯是神,無所不能;庫克是佛,慈悲為懷。」做為蘋果官方二○○九年唯一邀請參訪開發者大會的媒體人,董福興對此感受很深,「以前的開發者大會是賈伯斯個人秀,現在庫克會對著台下五千多名全球開發者致謝:『我們是一起的,沒有你們,我們沒有今天。』」庫克讓開發者大會回歸本質,就是和來自全球的第三方開發者分享、技術交流。 庫克曾對友人說,「每天起床,他提醒自己,是在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去想賈伯斯會怎樣做。」「他終於在他老闆的影子中找到自己。」早在四月初傳出新iPhone將有重大改變,《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便如此肯定他。 代價:創新步伐正在放緩 但,造反是要付出代價的。庫克帶領的蘋果,創新步伐正在放緩,蘋果只有改版卻沒有全新的產品,開發者大會甚至沒有「One more thing」(還有一件事)的硬體驚喜。不只如此,蘋果全球品牌價值也在今年丟了寶座,以新台幣三千三百億元之差,讓給了Google。 今年八月,將是庫克接任蘋果執行長滿三年。屆時全球投資人、輿論,以及數億蘋果用戶,都將拿放大鏡檢視他。 【延伸閱讀】沒推出硬體,轉攻新軟體應用── 蘋果開發者大會發表重點1.軟體名稱:Swift類型╱功能:(創作型)簡單、容易學習的全新程式語言,業餘者也能寫出App影響:全民皆可當App生產者,擴大蘋果系統生態圈2.軟體名稱:Health類型╱功能:(醫療型)健康管理App,讓所有健康相關App和iPhone、iPad共享資料影響:iPhone、iPad熟知你身體所有變化,變成私人醫師3.軟體名稱:Home類型╱功能:(應用型)開放第三方App應用Touch ID指紋辨識功能,開發設計操作智慧家電相關應用功能影響:把iPhone變成家庭全能遙控器4.軟體名稱:Family sharing類型╱功能:(分享型)可與家人分享你所購買的音樂、電影、電視影集,還有照片和定位等影響:家長更有效監管小孩購買數位商品5.軟體名稱:QuickType類型╱功能:(開發型)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開發文字輸入法影響:改善長久以來輸入法的缺點,對非英語系國家用戶是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WWDC 2014整理:顏瓊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