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 朋友應該做到哪裏? 彭浩翔
1 :
GS(14)@2013-11-30 15:58:07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130/18530052
有件事情常常困擾着我,就是作為好朋友,彼此之間應該做到哪一種程度的好朋友?
記得年輕時,有個朋友幫了我一很大的忙,我倆交心了,他跟我說,我們現在是好朋友,將來要是有甚麼事情認為對方做得不對的話,一定要盡力提點,把問題說出來。我真心想這位朋友好,於是一直記着他這句話。十多年過去,我努力說着這樣的話,可是有幾次太太在場,回家後她都叮囑,我不應該把話說那麼白;我解釋這是彼此間的承諾,大家要坦白,直指問題所在,這才是朋友的本質,要說客套恭維話,實在太容易。但太太說︰「你有堅持,我很欣賞。但要是你看不到當時他臉色的變化,那你肯定是盲的。」她解釋,大家都長大了,已經不是年輕時,說話還是要留幾分比較好。
■十多年過去,有幾次太太在場,回家後她都叮囑,我不應該把話說那麼白。資料圖片
難忍朋友壞習慣
坦白說,當第一次聽到她這些話,我認為只是她不懂男性情誼,於是我只好暗暗地在她面前沉默起來,她不在時,我才直接跟這位朋友說我的意見。後來我慢慢察覺,其實我太太是對的。我喜歡這段友誼,於是我選擇大部份時候不說出對這位朋友一些事情的真實評價。
看到這裏,有些年輕人大概會認為,你老了,沒火;也會有部份成熟人士會說,你終於長大。我不肯定。其實沒有一個固定方法是對的,所以我只能在每次不同的情況下,去摸索這個平衡。
這樣的事情,也不大好跟別人討論,畢竟每個人跟另一個人的熟識程度不同,因此大家能夠說話的程度也各有深淺。可是一些生活上的習慣,大家還是能夠共同察覺得到的,好像之前有另一件事一直困擾着我。
我有個好朋友,他不是真的很老,但肯定已是個成熟的人,每次跟他上茶樓,都總會碰上一個狀況,就是他老喜歡夾了點心吃到一半後,再重新沾上醬汁。我明白,山竹牛肉球體面積大,牛肉被粘實了,喼汁是很難透進其中。可是當每人用筷子夾下了山竹牛肉後,你可以儘管的在喼汁碟上翻滾牛肉,讓它表面都沾上喼汁。但一旦你拿回去咬了一口,就表示牛肉已經沾上你的口水。大概是這時他覺得喼汁不夠,於是就把山竹牛肉再次放回喼汁碟。這個事情就很可怕。
要是你夾了最後一球山竹牛肉還好,但若果你夾的是第一個,那別人再沾上喼汁時,不是全都跟你那口水有接觸嗎?其實即使你夾的是最後一球,這也不應該。因為雖然喼汁是配這山竹牛肉,但亦不代表同枱的其他客人,沒打算把蝦餃燒賣沾上喼汁。讓大家去吃你的口水,還是有點難為情。
■每次跟好友上茶樓,總會碰上一個狀況,就是他老喜歡夾了點心吃到一半後,再重新沾上醬汁。
牛肉點汁的啟示
有一些是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人,於是會牢牢的把筷子插進山竹牛肉,然後只把山竹牛肉沒咬到的部份沾回喼汁處。雖然,我對這個方法也有點微言。但相對之下也算是為人設想了。
此外,我發現這位朋友除了山竹牛肉外,春卷也是這樣。很奇怪,大概是跟喼汁有關係,他對喼汁是有種迷戀。老是認為喼汁沒法滲透到山竹牛肉和春卷之中,是有點可惜。於是他咬了口春卷後,亦會再把脆皮咬口的位置點回喼汁中。
其實每個人也有追求自己飲食方式的權利,可是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應該是找一個公羹(留意,是公羹,不是自己用過、舔過的匙羹)把一點喼汁放到自己的小碗中,這樣你就安心去點,要不然就問酒家多拿一碟喼汁好了。可是這種事情總是不懂如何去提出,畢竟大家已經某個年紀,就很難去說出口。我承認我在這方面是有種強迫症,所以為了這件事情我困擾很久,本來想找人討論,但又怕不好意思。結果我和太太提起,她果然也早已留意到這朋友的「習俗」,我們為這喼汁事件討論了許久,還是想不到如何開口,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把它寫成一篇專欄,這樣就是在一個最婉轉含蓄的情況下讓他知道,一方面沒有直斥其非,同時也不會被其他人發現,到他自己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假設他能看到),他可能會感受到,自己就是那個人。
■太太說︰「你有堅持,我很欣賞。但要是你看不到當時他臉色的變化,那你肯定是盲的。」
事情不要說太盡
當然也有可能是他根本沒意識到那個事情,所以即使讀了,也不可能發現我在談的是他,但經過之前我曾直接和那位朋友表示我的感受後,讓我明白到一件事,事情還是不要說得太盡。當然可能對對方來說,把這小問題寫成一個專欄在報紙上公開刊登,已經不能算是婉轉了。
撰文:彭浩翔
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
逢周六刊登
陣營各有考慮「冇人肯上台叫人退場」
1 :
GS(14)@2014-11-19 08:17:09
【拆局】陳健民再提以泛民變相公投交換佔領運動退場,有泛民中人直言,此建議早在五方平台討論過,甚至有人曾建議先退出銅鑼灣及旺角,無奈不同陣營各有考慮,「冇人肯做醜人,肯企上台叫人退場」,令建議無法操作,事實上大部份團體及佔領者均情願被拘捕,要游說他們撤退極為困難。有泛民中人形容,目前狀況是「三子請客、雙學點菜,民間團體做侍應,泛民就負責找數」,所以就算泛民、佔中三子肯發動變相公投,希望藉此促成和平退場,但這不是他們可以決定的事,「要睇佔領者、雙學同民間團體肯唔肯一齊做」。
佔領者拒撤退寧願被捕
他表示,泛民曾建議一旦決定搞變相公投,就由所有團體一起開記者會,再公開呼籲市民退場,各政黨、泛民組織、學界則落區宣傳拉票,延續佔領運動精神,「但有團體講明,佢哋唔反對泛民咁做,但就一定唔會上台呼籲(撤退),咁搞法,做唔到統一行動,根本冇得搞」。有泛民表示,所接觸的大部份佔領者抗拒撤退,「佢哋唔肯自己走,情願俾差人清場拘捕」,由於佔領者態度明確,泛民要游說他們撤退顯得更加困難,「有人仲諗就快考完試,又會再有學生出嚟,根本唔使諗撤退」。《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119/18940208
【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同班同學》之新導演的壓力
1 :
GS(14)@2015-11-02 00:09:37■除了特殊原因或製作非常大,才會使用搭景,而其餘則大多是實景拍攝。
電影拍攝的最大敵人,不是創作,而是天氣,它總像《歲月如歌》所說的︰天氣不似預期。荷李活製作的資金一般都比較龐大,因此即使有實景,他們大多仍會選擇用搭景方式去做,因為對他們來說,最大的成本是演員和工作人員的費用,搭景只是個有限的數目,一旦用了搭景,時間就容易控制,光線也好掌握。可是香港製作剛好相反,除了特殊原因或製作非常大,才會使用搭景,而其餘則大多是實景拍攝,因此就得跟天氣博弈。
■沒有藍天的話,實在難以運作。可是在拍攝的第一天,我們就已碰上了黑色暴雨警告。
開工首天遇黑雨
一開始,《同班同學》已經設定是一個比較陽光感覺的電影,正如導演所說,她要拍一個像寶礦力廣告一樣的青春片。因此要是沒有藍天的話,實在難以運作。可是在拍攝的第一天,我們就已碰上了黑色暴雨警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好見步行步,因應天氣轉變,去更改我們的拍攝場數和場景。當然,要是拍攝日數充裕,這個還好協調,但《同班同學》因為只能以純港片形式去做,加上是三級,因此製作預算根本定得不高;而且近年香港的工作人員大多都往合拍片跑,工資水漲船高。所以計算下來,就只能讓導演以十六個拍攝日去完成這部電影。電影少則有七十場,要以十六天去拍攝,那代表平均每天要拍攝四至五場,因此場景的選擇也得考慮。許多場景明明是喜歡的,但都因交通時間太長,只好放棄。幸好導演在大埔長大,對此地方認識頗深,這等如她從小就在勘景,加上是她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她也想把她長大的地方記錄下來,所以戲中有不少場景,其實都是導演自己提出來的,更沒想到她兒時經常流連的公園和攀爬架,至今仍然保留下來。我認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對一個新導演來說,這些都是她認識多年的東西,已有一種特殊感情,拍攝起來也會較為得心應手。
港片精髓多元化
可能有人會譴責,幹嗎拍攝純港片,就得粗口和色情,難道港片就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香港電影的精髓,就是多元化,類型片繁多,有鬼片、瘋狂喜劇、鬧劇、文藝片、社會性題材、動作片、警匪片、情色片等各式各樣。就是各自表述,才能海納百川,構成了精采多面的港產片特色。可是近年資金流向,往往都是靠攏內地,而合拍片要在內地公映,就必須通過審查,但目前內地的審查制度沒有分級,因此造成不少類型片只好選擇放棄,就像江湖片中的黑社會,也必須被繩之於法。不是說黑社會被繩之於法的電影就不能拍得精采,我絕對不是這個意思。但相對地,我們必須先削足適履,就像喜劇不能再說一些政治不正確的笑話或髒話,青春片也不能有中學生談戀愛或發生關係。
■導演第一部電影,她也想把她長大的地方記錄下來,所以戲中有不少場景,其實都是導演自己提出來的。
審查成製作束縛
當然,對一些抱着傳統主流價值觀的人來說,這不是壞事,甚至覺得是個健康發展,而這些「誨淫誨盜」的題材,本來就是異端,根本不值得鼓勵。但其實這些情色片、性愛題材或政治不正確笑話,也是構成香港電影多面的一部份。對許多新導演來說,要完成首部電影已經不容易,還得照顧審查的話,只會讓他們更感束縛。因此,當陸以心提出要當《同班同學》的導演時,我和公司就決定了,要協助她拍出一個完全屬於她自己的東西,讓她擺脫審查制度的束縛(可是也造成了製作成本的束縛)。本來電影就是一個藝術,那又何必一定要它帶着教育意味呢?這個不是教育電視應該做的事情嗎?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撰文:彭浩翔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本欄逢周六刊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1031/19354363
【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記那還要寫信的年代
1 :
GS(14)@2016-03-19 22:16:20記得我第一個寫信的對象,是幼稚園一個叫姚展雄的男同學。那時候剛知道世上有寫信這回事,於是就向姚展雄要了他家地址,和問我媽要了個郵票和信封,便寫下了我人生的第一封信,信中內容非常簡單,就是「姚展雄:你好嗎?我很好啊。彭浩翔。」直到今天,我還能隨口說出姚展雄當年的地址,是牛頭角定業街安德大廈X樓X室(樓層和座號我是記得的,但當然不會在這裏寫出來啦,雖然我相信姚展雄早不住那兒了)。自從有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後,大家都彷彿失去了許多記憶。就如現今長大的一代,不會再像我們那樣記得同學的地址,因為朋友的電話號碼和地址都記在手機裏,一按就能找着,沒必要用自己的大腦去記住。同樣地,大家寫過的文字和跟朋友說過的話,都在Wechat或短訊中,一旦遺失了手機,這些東西就灰飛煙滅。或許有人會說,都可拉到雲端啊!但試問有幾人會把這些東西保留着呢?
■昨天舊同學晚飯聚會,他突然從包裏掏出大堆信件,給我們幾個男生看。
保持通信
電郵也是一樣,不再使用的郵箱或是忘了密碼的,便意味內裏的東西都會失去。記得九十年代初剛開始使用電郵時,我還刻意把每次的電郵列印出來存底,可能那時候心存幻想,將來自己會像海明威一樣,有一個自己的紀念館,到時候這些文字就彌足珍貴了。當然,這個跟我人生大部份半途而廢的事情一樣,沒多久,那些電郵就不知丟到哪兒去了。話說回來,Form1那一年我認識了生命中一些重要的朋友,其中一個叫黃景威。那時候我住花墟,他住又一村,大家都很投契。他在新法書院念了一年後,就到了澳洲升學,但我倆一直有保持通信。他在澳洲待了好幾年後,回來香港,我們會偶爾見面,是大半生的好朋友。昨天舊同學晚飯聚會,他突然從包裏掏出大堆信件,給我們幾個男生看。原來我們從前寫給他的信件,他都保存了下來,還把它們帶回來香港,放到他家裏的一個紙箱中。可惜的是,被漏水的洗衣機弄濕了,經他辛苦晾乾後,便拿來跟大家分享。看着這些信,我不禁有點遺憾,因為他寫給我的,早在不知甚麼時候就遺失了,他卻把我的文字好好的保存下來。我問他借了這些信件回家,看着看着,不禁有點陌生,怎麼也記不起自己曾寫過這些東西,而更有趣是,一個男生寫信給另一個同班一年的男同學,幹嗎感覺信中充滿了gay的味道?
■原來我們從前寫給他的信件,他都保存了下來,還把它們帶回來香港。
寄聖誕卡
就在這裏分享一封我在一九九一年寫給黃景威的聖誕卡。那時候他大概離開了新法四年多。死仔︰嘩!自從你上次走後,便音訊全無。我仲以為你AIDS病發死咗,又可能返澳洲時撞機釘咗添!後來因為知道你仲有和阿倫通信,才得知你仲在人世,我都冇咁擔心。自從上次你走後,我便忙着搬屋;(不知道為甚麼會在這裏用上「;」,為了表示我懂得用標點符號嗎?不清楚。而且在這裏使用,也好像有點不合適)雖然搬咗屋,但係離開舊屋也不過是一條街。本來在三月就想寫信給你,但又忙着會考,會考完咗又要做暑期工,跟着會考放榜又忙着找學校重讀中五,所以一直未能寫信給你。真是有點不好意思!現在我正努力重讀中五,希望能夠在明年升上中六。你呢?考試未呀?有冇媾女呀?寫信話我聽啦!好啦!唔寫太多!下次再寫,最後祝聖誕快樂!你契哥彭浩翔91冬
■在火鍋店中,我和舊同學一面看着這些信,一面大聲地朗讀出來,大家都笑得人仰馬翻。
人仰馬翻
還記得那時候為了省錢,聽人家說可在郵票上先塗一層膠水,待乾後才貼在信封上,這樣郵局在郵票上蓋印時,墨迹就只是附在膠水層,沒有真的印到郵票上。然後我吩咐黃景威,在收到我的信件後,就拿那個信封去浸水,把郵票從信封上輕輕撕下來,放到寄給我的回信中,這樣我便能重用那個郵票了。除喜歡自稱是別人契哥外,因為很喜歡《秋天的童話》,我還老是在下款署名為船頭尺,甚至迫他回信時,要在信封上寫寄給船頭尺(難得我媽在收到這些信時,都知道是給我的)。在火鍋店中,我和舊同學一面看着這些信,一面大聲地朗讀出來,大家都笑得人仰馬翻,恍如從時間囊中掘出了那些年的遺物。昨天晚上吃過些甚麼,我忘了,但卻得到了一個美好回憶。謝謝你,黃景威,把這些東西都保存下來。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撰文:彭浩翔祖籍番禺,生於觀塘。集作家、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及藝術家於一身之處女座。尚且幹活,只為供養其網購血拼及極限運動。本欄逢周六刊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9/19535788
財金冒險號:有種關愛叫人顫抖
1 :
GS(14)@2016-08-18 06:01:13是的,那是一個注定要用黑色筆填寫的日子——8月17日。深港通終於宣佈了,但市場好唔畀面,所謂嘅受惠股全部插水,恒指都先升後跌。如果說9年前那個驚心動魄、恒指一度跌1,200點,然後因為從來無通行過的「港股直通車」而反彈千點的8.17大奇蹟日,係港股進入牛三的開始,那麼今天,當久聞樓梯響、毫無驚喜的「深港通」終於公佈,投資者應該意識到走得快好世界,港股已進入大調整了。李小加喺記者會講咗幾次「好事多磨」,深港通對大陸無疑係好事,但對香港呢?消息公佈當晚,新華社就發文,強調深港通點樣利好香港。小生一路睇篇文,一路諗起曹仁超嘅名言:「香港是好乾淨的水,內地是好污穢的水,『通』完後,你認為香港的水會變得更乾淨還是更污穢?」大陸人從此可以輕易炒賣本港小型股,爛股炒到市值過百億然後暴跌嘅悲劇,肯定越來越多,最終只會令人對細股避之則吉,成交及估值不升反跌。新華社篇鴻文又話:深港通「再次體現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視、關愛與支持」,更加打冷震。香港嘅支柱係金融業,而香港嘅剩餘價值、比上海深圳優勝嘅,係法治、廉潔,近3年警隊、廉署已被閹割,加埋銅鑼灣書店、梁天琦事件,如此「關愛」,令人感激流涕。笑笑生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590
廖偉強:叫人買樓永遠是對的
1 :
GS(14)@2016-10-17 08:00:33【明報專訊】上星期和朋友晚飯,在席間大家討論的內容是減肥;當然,筆者沒有太多發言權,因為筆者從小到大都沒有肥過!最終我們的結論是,能夠減肥的最佳方法只有兩種(不包括食藥),一是運動,二是節食;當中以運動達到減肥的效果只有約30%,其餘的一定要靠節食。
很多人減肥不成功,是因為太忙,難以每天抽出幾個小時做運動,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夠「堅持」。每一次樓市上升時,都有很多朋友問筆者,現在是否入市的好時機?當我回覆,叫他們應該入市時,他們很多時又會心大心細,把持不定:「目前是否虛火」、「看還有機會跌」、「再睇定□」等。但是,當樓價下跌時,筆者建議他們應該趁低吸納,他們大部分的反應又會是「目前正處跌市,沒理由入市」、「我看還未跌夠」、「仲有排跌」等等……似乎大家對是否入市的準則既無「堅持」,亦不「自律」。
持物業時間愈長 風險愈低
有很多人會說,你們作為代理,永遠都是叫人買樓,錢不是你的,升跌你們都有佣金收!但是,他們不明白,地產代理除了做生意可以賺取佣金的職業身份外,還應該有其專業知識及身份的。
「叫人買樓是對的」,這句說話筆者很認同,只要是入市的買家在能力的基本條件下,絕對不怕買錯。以用家的角度而言,自住理想的居所,已經賺到了家的感覺;以投資者的角度,只要計算到合理的回報率,投資物業的安全度,比任何產品為佳。再者,無論是用家或投資者,持有物業的時間愈長,風險會愈低,畢竟物業很少會變得一文不值,起碼在香港的物業市場不會發生!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000&issue=20161017
家長踩場反BCA 校長撕標語見燒試卷即叫人報警
1 :
GS(14)@2017-06-16 01:52:49■王曦彥(右三)與伍嘉儀(右二)於化寶盆內燒TSA試卷,消防員接報到場「救火」。陳善南攝
【本報訊】小三基本能力評估(BCA)昨開考英文及數學科,有家長及補習導師到曾參與BCA試行計劃的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示威,在門外掛上「罷考BCA」標語及焚燒去年試行的TSA試卷。發起行動的補習教師王曦彥批評,該校校長邵苑芬支持BCA的言論欠代表性、惹人反感;邵未有回應,僅上前撕毀標語及要求旁人報警,最終事件驚動警方及消防到場。記者:袁嘉詠 葉偉東
■邵苑芬(左)撕走示威標語。
早前在立法會BCA公聽會抗議的王曦彥與家長伍嘉儀,昨早到嘉諾撒聖家學校(九龍塘)門外示威,伍更帶同幼女到場。兩人在校門外掛上標語後,邵苑芬即上前撕走;其後王、伍兩人於化寶盆內焚燒TSA試卷,邵則要求旁人代為報警,最終一名女士代為報案,並指有人在校門外「不停燒紙,係咁燒嘢唔肯走」。
消防車到場「救火」
記者曾上前查詢女士身份,邵即示意毋須回答。最終警方及3輛消防車到場,王、伍經勸喻下停止行動。王曦彥不滿邵高調支持BCA,「佢曾經講過喺校長層面,大部份都支持BCA,但教協有調查話八成教師反對」。他又指邵言論惹火,「最不滿係佢話我哋荼毒小朋友」,故特意到該校抗議。伍批評政府未有讓學生自由選擇是否參與BCA,加劇操練文化,「好多學校都有操練(BCA),但啲學校唔認」;又指校門外屬公眾地方,校方無權阻撓行動,質疑邵校長小題大做、浪費警力。警方表示,昨接獲報案稱兩名男女於九龍城添福道進行公眾活動,其間懷疑燃燒紙張,消防其後將火救熄。警方向該兩名男女發出勸喻後,兩人收拾物品離去。校方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邵苑芬多次公開表態支持BCA,指BCA加劇操練是源於操練者「信念」而非制度;形容BCA爭拗是「有原告冇被告」,500間參加BCA學校均是自願參與。邵也批評反對派帶小孩到立法會BCA公聽會,是荼毒小朋友身心。去年該校是50間試行BCA學校之一,邵獲教育局邀請到立法會分享。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15/20056420
【生活方「法」】人氣日本食店 水準叫人失望
1 :
GS(14)@2017-06-23 01:45:16對我這個嗜日本料理的老饕來說,尖沙嘴實在是個好地方,因為這裏有不少高質素的日本食店。是晚到了「鮨真」,這間店開了幾年,風評一直不錯,聽說主理人是在壽司名店「見城」出道,所以我對今餐的壽司是有點期待。雖則師傅打着「見城」出道的牌頭,但香港不少壽司店的師傅也自稱在見城學過師,至於有多少功力,就要吃過才可以見真章。餐廳尚算整潔,大概有十多個座位,靠近窗邊的壽司吧座位可看到尖沙嘴景色,另一邊則能遠眺港島,以小店來說,環境算是不錯。我點了$1,380的「櫻」廚師發辦餐單,餐牌上寫着是季節推介,包括刺身、壽司、和食、稻庭烏冬或味噌湯,還有甜品,以款式來說,價錢還可以。刺身七款,有海紅鯛、深海鰤魚、銀鱈魚、鯖魚、鮫魚、帆立貝跟吞拿魚腩,只得深海鰤魚、鯖魚和鮫魚較有水準:深海鰤魚沒皮,所以不需要燒炙,雖然油脂比較多,但蘸點wasabi吃,味道不錯;鯖魚中間的紫蘇葉及嫩葱,帶出了魚的鮮味;鮫魚皮輕輕燒焦,吃起來非常惹味。但海紅鯛太軟腍,不似白身魚;帆立貝竟然只得一小塊;銀鱈魚味道單調,毫不鮮甜;吞拿魚腩太肥,有點油膩,質素實在令人失望。想不到壽司才是最令我卻步的一環,五款壽司最高水準的一款,也不過是剛好合格,油甘魚和海膽表現不過不失,餘下的石垣貝、螢光魷魚及右口魚邊簡直「嘆為觀止」,石垣貝吃起來太鹹,口感有點像蠔,很黏口;螢光魷魚上枱時令我訝異,賣相非常不吸引,吃起來也不算新鮮;而右口魚邊,差得已不想形容。熟食上場,依舊沒有驚喜,蓮藕蝦膠調味不足,這或者是伴碟有海鹽的原因,但這就有點奇怪了,難道我吃廚師發辦,還得自己調味不成?和牛烏冬的和牛質素差勁,猶如火鍋店的肥牛,絕對稱不上是和牛。對於餐廳的質素,我覺得尚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也不覺得有坊間所說的那麼出色,而且坐在壽司吧一整晚,主理人也不太搭理我們,就這個價格而言,我覺得尖沙嘴絕對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蓮藕蝦膠調味不足。
想不到餐廳的壽司,是最令我卻步的一環。
鮨真地址:尖沙嘴亞士厘道17-19號20樓價錢:晚餐每位$1,380
Profile:何偉文
香港出生,溫哥華長大,多倫多約克大學修讀政治學,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深造法律,現在香港執業。熱愛旅遊,閒時喜愛到處發掘美食,至今已嚐超過二百粒米芝蓮星。Facebook:Facebook.com/RHColumn
編輯:馮秀珍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19/20058369
湯文亮﹕以前敢叫人買樓 現在不敢
1 :
GS(14)@2018-03-01 08:10:04【明報專訊】有老友話我棋差一着,在過去十幾年,就算是金融海嘯,大部分分析員睇淡樓市,我仍然不斷叫人買樓,但近兩年,反而叫人不要買樓,如果我繼續叫人買樓,今日就是大贏家。老友有些少誤會,我現在並不是叫人不要買樓,而是不敢叫人買樓,兩者是有分別的。
我用行軍打仗來比喻,一個合資格統帥見到有敵軍來犯,在衡量過敵我形勢之後,派出最精銳部隊迎戰,無論是否能夠擊退敵人,精銳部隊都會因為消耗太大,在短時間內都不能夠再戰。如果有更強悍敵軍來犯,知道剩下的軍力是沒有可能擊敗敵軍,如果勉強出戰,落敗的機會就會很大,於是只會吩附做好防守的工作,即使士兵願意,或者敵軍百般挑釁,那位統帥都不會批准出戰,因為他知道,以剩下的兵力迎戰更強悍的敵人,就必敗無疑,不合資格的統帥就會做相反動作,在敵軍最初來犯時,即使自己軍隊戰意高昂,但仍然不敢迎戰,結果令到軍心散煥,出現逃兵,等到更多敵軍集結,更強悍時才傷殘盡起迎戰,落敗的機會就大得多。
現時買樓如老弱殘兵出戰
我在2015年寫「細價樓爆煲論」之前,是積極鼓勵市民買樓,當時樓價不高,利息低迷,供應未能增加,而市民負擔能力比現在高出很多,可惜當時有不少專家不但不鼓勵,甚至叫市民賣樓自保,說什麼無債一身輕。到了今日,有能力負擔的人大多數已經買了樓,剩下的不是要靠父幹就是要採用地產商高成數按揭,有如軍隊中的老弱傷殘,利息即將增加,供應正在增多,樓價亦升了不少;即是敵人更加強悍 ,現在買樓,失敗的機會增加,我當然不會鼓勵,竟然被人叫我做大淡友,真正意思是話我弱雞。其實,很多現在叫我做大淡友的人以前是睇淡樓市,積極叫人不要買樓,現在敵我形勢逆轉,他們反而叫人買樓,如果沒有能力就叫家人幫忙或者採用地產商高成數按揭,這點我真的不明白,但其他人更加不明白我點解經常會出現逆向思維。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33&issue=2018030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