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談業績好的壞的醜陋的 艾薩 Isaac Sofaer

2011-9-1  NM




我認為公司的基本因素,是考慮是 否買入股票最重要的原因。現時,質素差的公司表現愈差,質素好的愈好,令我對這個理念更添信心。

創科和中移動的表現比預期理想,我會一直 保留這兩隻股票。先談創科,假設每年其營業額增長一成,毛利率增長百分一,至一四年,其營業額將達至五十億美元。屆時創科將發行二點二四億新股,以還清可 換股債券。創科的成本佔營業額二成八,其淨利潤將可達三點五至四億美元,市值十五億美元。在成功賣出地板業務後,現金可用作還清債務。加強手動工具市場的 收入後,就能進行回購,日後的股東價值將被大大提升。中移動的純利率是百分之二十四,股本回報率是百分之二十,顧客人數達六點三億,現金有三千億人民幣, 現金流是盈利的兩倍,令其可投放更多資源於研製及開發上,亦可維持高派息及增加股東權益。現時中移動開支增加了一成二,營業額上升約一成,假如前者可減 少,後者再上升,其利潤及派息必再增加。中移動首次沒有承諾降低資本開支,希望這是意味日後將有更高利潤。

鷹君業績太多疑問

鷹 君(41)主要收入來自朗豪酒店及冠君產業信託(2778)的派息及管理費。撇除物業估值變更,今年的核心純利應是十一億元。即使酒店已不時進行革新,但 折舊仍會令其純利輕微下降。扣除財務資產,淨負債達十二億。董事們指賬面淨值每股五十一元,比現價高兩倍。不要忘記,不計地皮,酒店物業會折舊。當你相信 賬面淨值每股五十一元,那你不如相信當重估酒店價值後,賬面淨值將更高。我提議鷹君公布全年業績時,應提供更詳盡的業績報告,解釋每一項資產價值。投資者 先不要被迷惑。問題是主席羅嘉瑞會否以超過五成的折讓,投資現有的資產,然後回購公司股份,抑或他想把公司私有化?我認為投資在你知道的東西上,好過你不 知道的。

中信泰富陷困境

看過雨潤食品(1068)上半年業績,我依然未發現它有何問題。即使豬肉價格波動,政府補貼減少,股 份增發,毛利下降,但其營業額仍有八成增長。現金達二十八億,現金流足可支持其增加屠宰量,由現時四千一百萬頭豬,至一五年尾前,增至七千萬頭。雨潤現時 的毛利率少於一成,相信日後可增加至一成二至一成五之間。在國家受惠行業中,這間公司夠認真,不要愚弄它吧!囓_京首都機場(694)減低成本開支,令今 年上半年的收入增加。但這會一直維持嗎?首都機場無論在客運、貨運及飛機起降架次的增長都十分緩慢。總權益是一百四十億人民幣,但淨負債達一百六十六億人 民幣,數字令人擔心。其3-D航運站正在重建,意味將有更多使費。等等吧。中信泰富(267)盈利質素差勁,收入多是非經常性。其六十億利潤,明顯並非真 實的。其總負債達九百八十億人民幣,負債佔總權益八成九,可見中信泰富已經陷入了困境。利息成本是最主要的開支,而折舊率亦太低。其在澳礦項目延遲投產, 帶來的支出難以估計。另外,新任非執董要小心,他們要賺取他們的酬金。中信泰富曾被指涉嫌欺詐,董事們或要負上責任。快沽出。祝君好運!艾薩 [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 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9

21-Oct-2011 再談內功心法 小豬投資理財筆記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0/21-oct-2011.html

大家應該會發覺即使招式相同,但由不同的人行使出來的效果都會不同,原因就是不同人的內功心法都不同。我把內功心法的合成分成三大類:

  1. 常識
  2. 思維模式
  3. 性格

常識請看下文。

http://smallpignotes.blogspot.com/2011/10/19-oct-2011.html



思維模式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方法,逆向思維,科學思維,高度理性思維等都是思維模式的一種,日後有機會再詳談。

性格在成年後已經很難改變,如果大家擁有了不適合投資的性格便算是不好運了,例如性格上沒有耐性便是投資的大敵,急躁,自我中心,要面子,好大喜功等亦是 不利投資的。雖然性格很難改變,但成功的投資者是不會怕難的,他們可以通過高度理性的思維模式把不利的性格控制,即是利用左腦(理性)來消除右腦(感性) 的不利訊息。

從這三大類出發,大家應該明白世間上是沒有可能有100%相同的內功心法。

其實我不少文章都是通過大家的回應來獲得靈感的,如果想我多些文章發表,請多些回應來發表意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2

再談目標為本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09.html

今天恒指上升335點,初步企在20000點上,國指升231點(2.17%),成交增至604億;股票升:跌比例大約為2:1。滬深300指數升0.88%,成交和昨日相若。

以今天的成交量和市場寬度來看,恒指暫時難言能企穩20000點之上。市場對HSBC的反應暫時為負面,騰訊業績亦差於預期。

意大利10年國債息率開始升至危險水平,但股票市場沒有什麼反應。意大利國會通過了緊縮方案,總理亦表示即將辭職,市場反應利好。

個人今天沒有任何操作,組合回報今天上升1.1%。

看今天新聞報道,律師黨的梁先生表示,他也反對大量外藉家庭傭工擁有居港權。正如不少投資人總是要輸錢才得到教訓一樣,政治智慧低落的從政人士也要藉選舉慘敗才知道自己衰乜;雖然現在轉軚很窩囊,但至少面對現實。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目標為本,不清楚或者忘記目標那就肯定會失去方向,結果就是亂來和失敗。投資是為了賺錢、參選是為了得到選票、考試是為了取得高分數、做學問是為了追求真相、寫文章要知受眾是誰而要記錄或者表達一些東西。

很多人迷失目標,做投資不理回報成效,只講求意識形態,唯 Benjamin Graham 或者死牛長線為尊,視多年不堪入目的回報如無物。參選的政客忘記選舉應以爭取選票為先,做事違反自己代表之選民的利益,自然流失選票;這個時候還去講什麼 法治和正義,只能證明自己幼稚,不明現實。

香港搞教育的更加迷失。電視廣告需要呼籲「讀書不是求分數」,都知道這個政府教育當局很有問題。讀書有可以有兩個目的,一是求學問,二是去應付考試;前者 是追求真相,後者是考取認可資格作為上進的入場券,目的就是求分數,搞亂就好大問題。例如我們去考中國文化,評卷員和設計 marking scheme 的多數是學問水平不高、奉孔孟中庸論語為聖典的老師之流;倘若我們抱探討真相的態度去答卷,狠批儒家思想的問題,想考個好成績都難。可是當我們要認真做學 問,卻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不明歷史,孔子中庸之道就是現世令人響往的國度,一有個較嚴重的金融危機就話資本主義窮途末路、人類精神文明衰落,那肯定不及 格。

老老實實,我一點也不響往儒家思想主導的國度。面對目前中學生那些填鴨洗腦式的中國文化教育,實在令我有點擔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32

再談優質企業的溢價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ty2.html

答網友問:神威增長很不穩定,05、08年業績負增長,05-08年總增長率僅為45%,可以說是十分普通的企業。另外10年其股價達到過29.3元,最 高市盈率近30倍。壁壘越高,獲得的溢價越高,白藥的品牌壁壘眾所周知,神威可以說沒有壁壘。即使同為A股市場也有很多普通藥企的估值大幅低於白藥,這個 由來已久,茅台是同樣的道理,壁壘高確定性高,獲得的溢價自然就高,如果一個現象持續一兩年,可以認為是偶然性,但如果持續五年十年,則有其合理性。另外 作為一個增長放緩同時盈利增長前景具有較大不確定性的企業,25倍左右的PE也還不算太低。

    喜歡研究港股、美股的朋友可能習慣用現在港股美股的估值來衡量國內A股的優質企業的估值,但要清楚不同時期、不同發展前景、不同增長率、不同競爭優勢的企 業不能用同一標準衡量。如果國內這些優質企業發展遇到天花,市場空間有限,增長率開始大幅放緩的時候,就可以用那樣的標準估值,而現在最好研究一下二三十 年前美股那些高增長的優質企業的估值,以之為基準才是比較合理的。

    港股對真正高增長高壁壘的優質企業同樣不吝惜,李寧前幾年高速增長,市盈率長期高達50、60倍,最高上百倍,騰訊近三年PE幾乎沒有低於50倍以下,最 高也超過一百倍,現在仍然高達50倍左右。當然並不是50倍的PE還值得買入,而是說明估值的絕對值與基本面緊密相連,不能把二者割裂而談。凡事當有度, 投資安全第一,既不能因為企業優秀就盲目隨便買入,也不能因為溢價就斷然否定,而應根據基本面和估值的匹配度進行決策。

 

下面是網友的提問:

鄭永燦

我這裡有兩個問題要請教下博主:

A股醫藥消費向來很貴,可是港股的醫藥消費卻總是很便宜,比如說港股的以做中藥為主的神威藥業,最貴時也不過20倍PE, 從盈利總額以及ROE來看:
神威藥業2010年年度盈利8.8億元左右,云南白藥2010年年盈利9億元左右,2011年神威藥業增長有所停滯,盈利大概持平為8.8億元,云南白藥 大概增長40%到12.6億元。云南白藥盈利總額約超過神威藥業50%左右,但是市值已經為神威藥業4倍以上。至於ROE,我查Google數據,神威 2010年為27%,白藥2010年為24%(可能有些錯誤,但錯誤應該不會太大),兩者也差不多。
儘管兩者數據差別並不是很大,市值卻天差地別,這應該是A股這幾年估值習慣(即傾向於給醫藥股高估值)造成的一種結果。
既然這是估值習慣的結果,那麼是不是要想想,持有白藥賺到錢的人們,其賺到的錢多多少少來自於A股的估值習慣吧?
估值習慣我認為是會不斷變化的,也是無法去猜的,就好比XX這樣的牛人當年雖然猜到了茅台被嚴重低估,確沒有猜到A股會給酒類股這麼高的溢價,雖然他很早 就拋掉茅台並因此沒有賺到最後溢價的一部分,但是他選擇賺自己能力的那部分,而不是自己運氣的那部分,是不是更有遠見的一種做法呢?
話講回來,持有白藥並獲益頗豐的人們是不是應該想想,賺的錢到底是運氣好呢,還是自己的能力帶來的呢?如果是運氣成分多的話,或許就要再想想,好運真的會伴隨自己一世嗎?
我不懂茅台,也不懂白藥,並不知道這兩者是否高估或低估,只是因為港股和A股估值體系的不同而引發了以上這些疑問。

 

漢尼拔

1、對於樓上鄭永燦所說的運氣,我認為並不是問題的關鍵,而是要看對一個行業或公司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的深淺。
2、獲利的品種不僅是一個茅台,投資標的持有時間長短各不相同,唯有理清別人的思路和投資思想,才能把好的東西加以吸收。
3、投資,難在定性與定量的平衡(尤其是對於弱週期性行業的公司),對於那些持倉量越大、持有時間越長的標的,用任何挑剔的標準去篩選都不為過。
4、關於XX兄,我個人認為他深受格雷厄姆的思想比較重,過於「格」式化。
5、而段總(段永平)傾向於巴菲特的「以合理的價格買入非同尋常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88

[轉載]李馳再談平安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bn.html

評論:就像茅台成為但斌的標籤一樣,平安已經成為李馳的標籤了,40元的平安可以投資,李馳說了3年了。

    2012年1月9日(週一)雪球邀請到同威資本創始人、CEO李馳與大家交流金融股投資前景、A股選股策略等相關話題。以下為訪談內容整理,欲與李馳先生直接交流,請直接@李馳 。

1.對中國保險行業最看好 最擔心平安投資下一個富通

提問:能談談現在是買招行還是平安,那個好?

李馳:你買哪個都比我買得便宜並買的遲,反正比我買得都便宜。至於哪個更好,我知道了就不會買不好的了。

提問:最擔心中國平安出什麼問題?

李馳:擔心它在平安大廈封頂與股市在8000到1萬點的時候頭腦發熱,再投資下一個富通

提問:你對平安收購深發展怎麼看?深發展的質地,你認可嗎?

李馳:我對那家銀行的服務都有些意見,但有意見說明它們有提升空間。

提問:如何看待目前中國保險股的投資價值,內含價值比率都在歷史低點了,但是地方債,股市下跌保費收入放緩等問題困擾著投資者,請問它們的股價已經反映了最壞的情況嗎?

李馳:我認為是基本反映了。

提問:金融版塊中銀行、保險、證券,你更看好哪一個?說說原因吧!

李馳:我對未來中國的真正的保險行業最為看好。 養兒防老是靠不注的,普通老百姓必須靠社保+商業保險來養老。

2.現在「賣出銀行股」很可能是高買低賣的決定

提問:為什麼您覺得目前「賣出銀行股」是個錯誤的決定?

李馳:因為這個決定很可能是個高買低賣的決定。

提問:除去市盈率的低估不談,您覺得銀行股的長期成長速度,會趕不上消費,醫藥類嗎?

李馳:銀行內短期的成長速度一直不比其他差,我不明白人們為什麼熱衷於其他而偏偏要放棄最確定的金融。

提問:請問李總關於銀行股,投資者擔心的是表外資產問題,也就是境外看空者所說的影子銀行問題,這些問題使得銀行不論這幾年交出怎樣的靚麗業績在資本 市場上也都沒得到正面反映。另外這些銀行還不斷融資,更讓人懷疑,你這麼的盈利能力,還總融資幹嘛,悲觀者更認為就是虧多少融多少,請問李總如何看待?

李馳:明顯用錢生錢好賺錢的時候,股本融資又沒有明顯攤薄每股盈利的時期,為什麼老股東不支持融資。難到大家都希望在萬科07年那時候的股價去參加增發或配股。 聞增資色變是得了災後恐懼症。

提問: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硬著陸,您認為中國銀行業受的將是皮外傷還是傷筋動骨?我不怎麼相信所謂的各類壓力測試。

李馳:不相信可以不買任何股票。如果你空倉,你已經是贏在起跑線上了。

提問:您認為在投資邏輯上可以看空房產的同時看多金融股嗎?

李馳:銀行不是一條腿走路。 銀行是平台,賣什麼產品都是賣。 地產也不是想像得那麼壞。

提問:今天A股大漲,你認為目前而今眼目下,招行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哪家銀行?

李馳:目前銀行的競爭還遠不激烈。大家都有飯吃的好日子還有幾年。

提問:民生銀行衝勁十足,超越招商銀行指日可待,那民生銀行會在超越招商銀行之前發生撞車事故嗎?

李馳:它們目前遠遠不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提問:請問您對浦發銀行怎麼看?看好它搞移動支付嗎?

李馳:目前對金融板塊都有信心。

3.看好安踏 李寧已是過去時 便宜的361也喜歡

提問:請問你如何看李寧這家公司?

李馳:過去時,新的看安踏。

提問:特步,360的估值比安踏要便宜一半,產品定位也更多在在成長高的二三線城市,為行業第一的地位就要付這麼大的溢價給安踏嗎?

李馳:香港市場或國家市場確實對第一給了溢價。便宜的361我也喜歡。

提問:您對銀行地產保險的看法我都認同,唯獨蒙牛不能認同,感覺是否有點注重了財務而忽略了產品本身,固然還原奶易保存適合長途運輸、利潤高。但如果 信譽危機真的生效大眾不再消費蒙牛又或者人均奶製品消費水平提高,能達到消費屋狀鮮奶的水準,又或者人們觀念轉變和國際接軌,鮮奶消費佔據大比例,而去選 擇便宜的袋裝巴氏鮮奶呢?這三種情況任何一種生效,蒙牛過去優秀的財務以及現在的價內價格在未來都會變成平庸的財務和價外的價格。

李馳:我的話糙,當使壞能賺錢容易時,道德退居第二,賺錢排到第一;當使壞會損壞股東的利益時,企業自然就必須做市場接受的正確的事。 給目前的國內大品牌企業些時間,它們會走上正規的。

提問:是否關注過類似格力電器、三一重工等製造升級後有可能在全球市場大放異彩的中國製造業龍頭們呢?對他們怎麼看?

李馳:大家都看好的東西,已經沒有了超級收益。 真正有水平的是在6-10年前發現了它們並重倉。

提問:如何看待環保行業的機會?你認同A股市場是政策市的判斷嗎?

李馳:什麼行業都有機會、當然包含環保行業。 A股對許多股票還是半空。但對大股票,近底部了。

4.H股金融股比A股貴 2012投資策略以防守為核心

提問:A股和H股對同一銀行股的估值有差異,可以挑便宜的那個買麼?

李馳:要買肯定買A股的金融。

提問:是因為A股高估的時候估得比H股高嗎?

李馳:H股金融股比A股貴啊

提問:之前看到你預測「中國股市六年內能到10000點」,聽起來比較讓人吃驚,請問這個預測的背後邏輯是怎樣的?

李馳:邏輯是GDP不退到5%,股市不關門。否則大股票的盈利5年番一倍是有保障的。如果熱鬧一點它們的估值也翻倍,就離萬點不遠了。

提問:請問李老師,10年你投資業績

李馳:虧損啊。

提問:能否分享下你2012年的投資策略?

李馳:防守為核心。

提問:同威還有PE基金嗎?現在的PE是不是有點傻,二級市場都比一級市場便宜了,為什麼PE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買?

李馳:對,二級是便宜了。 目前和以後的PE永遠是沙裡淘金。

提問:你曾概括自己十多年的投資經歷:冷清時,買是對,不買也對,但賣是錯;熱鬧時,賣是對,不賣也對,買是錯。請問你認為目前是A股「最冷清時」嗎?那麼「熱鬧時」大概何時能到來?

李馳:絕對是冷清時期。熱鬧時期何時來天曉得。

5.價值被低估時間一般不超過5-6年

提問:以您的經驗,價值被低估的時間一般不超過多少年?

李馳:5、6年吧,但股市不是講舊經驗的地方,每一次它的低估外形與時間都高度不一樣。

提問:你認為在發審制管束下的A股市場適合價值投資嗎?在如今的市況下你怎麼看待發新股擴容問題?

李馳:我不管我不買的股票上市第一天或今天是否高估。 如果你已經結婚,你是否關心是否需要馬上離了再結一次?

提問:我的資金量較小,耐不住寂寞的時候,或者融資期限的需要,在你選中的幾個標的之間對倒操作,有多大可能增加收益,還得面臨哪些風險?

李馳:O是可能性,結果是負收益。

提問:融資比例太高的話容易招致洗倉,完全不參與融資也不夠好玩,請問您認為的最佳融資比例是多少?

李馳:巴菲特的操作是長期錢越多越好,短期錢根本不要。

提問:雪球網友葉為王認為「巴菲特不是誰都能學得來」,原因有三:1)巴菲特所拿到的入股條件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2)巴菲特能得到是信息不是一般人 能拿到的;3)巴菲特的投資往往是超長週期的投資,他可以忍受數年的虧損,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請問你怎麼看這個判斷?

李馳:完全不同意,絕對不同意。 只是大家沒有明白投資的精髓,以為一買就漲才對。

提問:在你的投資生涯中,有沒有曾經懷疑過自己的投資決策,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李馳:有。動搖了,就是成了斬倉的股票。

提問:城商行改制,積極推進上市,今明兩年會形成上市高潮嗎?

李馳:完全可能。

(雪球獨家稿件 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雪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71

【原創】市盈率幻覺(四):再談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及「雙擊-雙殺-單擊-單殺模型」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1013r.html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南朝】傅大士

 

 

市盈率幻覺(四):再談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

                               作者:程

市盈率幻覺的前三篇文章中,筆者初步介紹了市盈率估值的一個侷限和兩類誤區。緊接著就有朋友問,市盈率估值法作為相對估值法中的一種,在具體的投資實踐中:

1.      如何有效地運用市盈率(PE)數據作投資分析和參考呢?

2.      市盈率的高低(估值水平),會如何影響投資最後的結果呢?

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考察對企業投資結果中的收益來源。我們知道,通常表現為2方面,即「企業的股利分紅的收益和企業市值提升的收益」。前者通常在0-7%之間;後者則需要考察下面的公式,引起企業市值變化的2個因子:

 

企業市值= 淨利潤*市盈率

如上公式,在企業沒有因增發、配股融資等方式,改變企業的股本結構」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推導出企業市值的變化,大致可來源於2個方面:

 

1、企業每股盈餘EPS的變化,通常可表現為企業淨利潤的變化,主要參考指標為淨利潤增長率

2、市場估值水平,即市場心理預期的不同而導致市盈率PE的變化;

每股盈餘或淨利潤的正增長,筆者稱之為「投資收益」;估值水平提高市盈率上升,筆者稱之為「投機收益」。反之,每股盈餘或淨利潤的負增長則表現為「投資損失」,估值水平下降市盈率下滑則表現為「投機損失」。

具體可參考「雙擊-雙殺-單擊-單殺模型」,如下圖:

【原创】市盈率幻觉(四):再谈投资收益与投机收益及鈥溗-双杀-单击-单杀模型鈥

 

註:在筆者的博文

投資與投機?——價值投資的首要問題中,筆者曾提出將「投資」與「投機」做嚴格區分,並初步定義了「投資收益」與「投機收益」,現將其更進一步簡化的表述)

 

 

第一象限:雙擊;企業淨利潤持續正增長,同時企業市盈率也同步提高,市值加速變大。

 

第二象限:

(1)      

單擊;企業淨利潤變為負增長,企業市盈率主動提升幅度更大,導致企業市值變大;

(2)      

單殺;企業淨利潤變為負增長,企業市盈率被動提升,導致企業市值縮小;

 

第三象限:雙殺;企業淨利潤變為負增長,同時企業市盈率下滑,市值加速縮水;

 

第四象限:

 

1單擊;企業淨利潤持續正增長,企業市盈率被動下滑,前者幅度更大,導致企業市值變大;

    

2單殺;企業淨利潤持續正增長。企業市盈率主動下滑,後者幅度更大,導致企業市值縮水。

 

看過這個模型,我們就知道,估值水平如市盈率的變化,影響的主要是「投機收益」和「投機損失」

 

所以關於市盈率,我們需要記住的就是不能夠太高,我們需要避免「投機損失」,防止「增長率陷阱」如第三象限的「雙殺」,和第四象限的「單殺」。從而讓我們的投資整體上獲得一個較高的收益。

                                     

                                                       

                                                              2012213日於上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31

再談報章水平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坊間有多份大報, 例如生果日報及方向日報, 以及多本雜誌, 它們所寫的東西都不是富人思路。因為給富人看的東西多是沒有市場的, 要有市場就要寫適合普羅大眾看的東西, 再者, 那些撰稿員也不是富人出身, 所以很多報導及文章對富人來說都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例如富人身家在金融海潚後的數字, 富人的身家被他們量化出來, 實在意義不大。


經常會看到有文章建議留意某股票, 近期如何好業績, 買入價 $2.8x, 上望 $3.xx, 止蝕位$2.5x 之類。又或是樓市未來如何, 有否水位上升, 是沽樓還是買樓。總之大部份文章的概念就是著重「錢」及價格, 並非價值本身。或者大家看價值問題都習慣用價格來衡量, 有市價才有價值, 沒有市價哪來價值呢? 要能否定這句話, 相信要對富人思維有一定體會。


像施永青先生這樣白手興家的富豪, 而又會在報章每天寫文章分享的實在少之又少。施先生的專欄經常叫讀者累積優質資產, 這類文章實在屬於少於。施先生也經常預測大市, 當然他手中有不少數據, 以手上豐富而準確的數據去預測大市成功率是相當高的, 可是施先生對未來的預測也不可能是100%準確, 因為未來實在有太多機會起變化。

好像在金融海潚時, 施先生預言樓市會低沉好久一段時間, 還對公司作出裁員行動, 誰知美國財長竟大手加印銀紙來救市, 最後造成09及10年樓市大升市, 中原指數升至97年的100大關。其他的變數還有很多, 天災也許不計, 但人禍及人為政策都是經常出現, 既然花很多精力都只能預測一個可能性, 不如花精神檢視自己資產狀態更好。

之前提過一位末日博士成功命中金融海潚, 及後傳媒就每事都會訪問一下這位末日博士有何高見, 可能因為大眾都喜歡知道未來, 這位末日博士就每次都悲觀看未來, 什麼雙底衰退, 什麼歐洲會出現另一波金融海潚等, 講了幾年, 一次都沒有再命中過, 要是之後一天世界經濟真的出事, 可否說他命中呢? 還有很多, 每年年頭各位財演都預測年尾恒指是多少, 12000又有, 22000又有, 30000也有, 總有一個比較近似, 而言中的那位又不會是上年或前年都言中的那位。

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何我對人家如何看後市沒有多大興趣, 但偏偏報章就喜歡造這類報導, 有時在想, 到底是大眾真的喜歡看? 還是撰稿員估計大眾喜歡看呢? 或是撰稿員自己喜歡寫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3

再談認股權證:舉實例說明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z46.html
上篇有關認股權證的博文發表後,有博友發短消息問我有關指數的認股權證的問題,我真的不希望任何人參與其中,這真的不是一般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今天又看見有博友大額買入認股證,實在不願意見到。

我一直以來都不願意詳細說明認股權證的實際操作,是因為它不在一般投資者能力範圍內。投機認股權證,對應的必須是非常高的風險收益比。指數是均化後的產物,它的波動性必然會比個股低得多,即使成功預測大市,扣除所支付的溢價,風險收益比也注定不會吸引的。

認股權證,說白了就是賭博,徹頭徹尾的賭博。它沒有任何安全邊際可言,更不要期望能拿回任何剩餘價值。所以,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投入超過組合資金的5%!

我每次購買認股權證,都抱著必然淪為廢紙的最壞打算。而什麼樣的認股權證附合我的選擇標準呢?一旦成功預測,必須要有十倍以上的回報率,而成功率不低於20%。為免淪為講就天下無敵的理論家,我舉一些實例說明一下我的操作思路,也能夠讓大家明白我並不是腦子進水而亂來的賭徒。

首先,我必須再次重申,認股權證只應該是一種輔助工具,而不是一種投資品,我並不希望任何人學習。刊出此文章,只是希望大家對認股證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僅此而已。以下舉的實例,只屬於我開始關注的類別,並不作任何投資建議。

認股權證賭的是一個熊轉牛的週期,我只會考慮在熊末買入,賭一個不太可能的任務。因為它的性質就是賭博,所選擇的股票必須是非常高Beta值。以下四隻是我關注中的認股權證。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首先是招商銀行的16776,現價0.042。明年三月份到期,十份相當於一份正股(下同)。我賭的是招行股價能夠漲到25元以上,估計成功率20%,一旦成事,價值會漲至0.5元。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第二個是思捷的14602,現價0.077,明年二月底到期。思捷正處於改革關鍵 期,成敗難說。一旦失敗,即使現價持有正股,也存在虧損50%的可能性,相反一旦成功,股價漲回去25-30元並不會令我感到意外。思捷今年九月份將會公 佈差勁的業績。往後大家將會把目光投向2013年的業績,一旦改革非常成功,預期2013年度每股賺3元的情況下,股價漲回去25元,有什麼奇怪?概率估 計有30%以上,到時候它的認股權證可值0.6-1元左右。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第三個是李寧的15432。本來我是想選擇安踏的,可惜安踏並沒有合適的認股權證,只能退可求其次了。這個李寧也不算很吸引,現價風險收益比估計也只有兩倍多,同樣賭的是改革成功。補充一點的是,如果李寧改革失敗,持有同樣權益的正股,損失其實並不會比買入認股證的人少。

再谈认股权证:举实例说明
最後一個是中國人壽的18299。我賭的是人壽股價將會重回30元以上,沒可能?是不太可能的。請明白股票市場的運行:三年不發市,發市當三年。最近一次它的認股權證大顯神威是在09年,一年間漲了二三十倍的比比皆是。

從實例中大家會發現這種投機方式失敗率非常的高,但一旦成功卻收益不小。只要在每一輪熊末中定投,就能達到平均贏的效果。這一次是不是熊末?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要堅定在人心惶然的時候定期幹這種壞事,長期看,我是賺定的。

到此為止吧,我不打算就認股證進一步說下去了,這不是大多數人該學習的。最後請注意,即使我買入,所佔資金也不會超過倉位的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5

再談股市和樓市 土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b56dde001016f3o.html

除非是職業投資人,全力下注一類資產不是明智之舉。

我的體會是,本業50%,港股30%,房產20%更靠譜一些。

股權投資中,港股中已湧現n多netnets,撿「煙頭」的黃金時代已經來臨。

由於天朝貨幣堰塞湖業已形成,滯漲已成現實,通脹之下企業生存艱難,目前大部分

netnet股票沒有護城河,盈利增長堪憂,想短期實現資本利得非常難,但是長期看來,

利潤明明就在那裡,讓我不買入實在太困難再谈股市和楼市

再說房產,天朝文化自古崇尚對「空間」的佔有,在鈔票洪水壓頂之時,挑選一些有盈利能力

的房產也是「價值」投資!假如把一家企業的12%ROE回報作為常態的話,我認為4-7%的租金回報也

可接受,畢竟真實gdp不會低於6%吧,更不用說m2從2000年的12萬億到現今的93萬億年均

18%的增幅了,這樣也能實現5年翻一番。(請參考謝百三的統計:2012年中:92.5萬億元/12萬億

(2000年初)=7.7倍;復旦大學附近房價,2000年4000~5000元/m2,現在3.5~4萬元/m2,正好7~8倍。)

好了,問題又來了,天朝瘋狂的印刷機會無限期開下去麼?瘋狂印鈔會不會導致「資產負債表」式

衰退?假如貨幣持續收緊,資產會縮水到什麼程度?

回答這些問題太難了,說老實話,我不相信任何一個人的答案。

假如出現B/L式的衰退,那麼資產價格將暴跌,投資人重新拾回現金流折現法,

其實對我們也並無大礙,首先,港股那些純粹的netnet本身就無負債或少負債,又有大量現金,

趁機可以購買優質資產,反而是利好;其次,我們購買的房產年均6%的租金回報,假如價格崩跌到

12%的話,按照國人愛好佔有「空間」的天性,迅速就會有撿漏資金補上,價格也不一定能崩盤。

換個角度來講,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使崩盤,自下而上買入的資產也壞不到哪裡去,股息和租金

兜底,自己還有50%的主業權重持續提供彈藥。

出於對國人積極進取精神的自信,我其實並不太在意國內資產價格雪崩,但是歐債危機的黑天鵝

有可能出現,港股有沒有可能跌回萬六?留不留現金予以防範?見仁見智,均屬個人選項。

 

註:「傻瓜」組合今日回報3%,同期恆指5.5%,跑輸恆指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408

定位之父再談定位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18

C=CBNweekly
T=Jack Trout


  1969年,傑克·特勞特提出了定位理論的概念,1972年他在《廣告時代》刊登系列文章闡述系統營銷哲學。之後,定位理論被邁克爾·波特引入到企業戰略中,作為競爭戰略的重要一環。傑克·特勞特現在是美國特勞特夥伴公司總裁。


  C: 你提到社會化媒體改變了傳統傳播信息方式,在這種變革中,你的定位理論有何創新?


  T: 我們可以看到社交媒體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社交媒體的營銷上,我依然在探索,所以這是謎。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個公司Google與Facebook。 Google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平台,因為用戶就是用它搜索信息,所以在信息中提供廣告,用戶相對歡迎。但用戶使用Facebook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是用 來分享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體驗被廣告打斷,這是和以前電視媒體最大的不同,傳統的電視媒體可以插播廣告,但社交媒體如果這麼做,用戶會非常反感。


  C: 有些企業堅持強化自己的優勢,如果按照你的定位理論,它們更應根據市場去調整定位,尋求差異化,這兩種策略在你看來有何種區別,是否相悖?


  T: 我認為這兩種策略並無本質區別。如果企業既有的競爭優勢能夠發揮到最大,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戰略。但問題在於 我們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競爭對手也會將自己的競爭優勢表現出來。這是一種博弈,是你的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博弈。企業能夠做什麼並非單純由企業自身所決定, 而是企業的競爭對手能夠允許你做什麼來決定。


  C: 但市場環境變化如此之快,這是否意味著企業的定位要隨之調整和改變?


  T: 不是這樣的。並非對定位所改變,而是需要在定位上有很高的靈活度,企業要用很快的速度去做出調整。企業在某些方面非常成功,一旦成功,競爭對手就會湧入, 仿照你的做法,競爭會愈加激烈。在中國我經常提三點,做到第一比做到更好更重要;第二要在消費者的心智資源裡面佔有認知;第三點要實現差異化。中國與美國 的不同在於有龐大的市場。比如,一個美國企業可能只擁有2%至4%的市場份額,這在美國是無法存活的。但在中國同等規模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基數效 用」。


  C: 但在如此大的市場,面對如此多的消費者,消費者面臨嚴重的信息冗餘,企業應找到何種營銷工具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T: 第一點,如前所述通過定位佔領消費者心智;第二點,商戰。如果一個企業是品類的領導者,需要提出新的想法去嘗試,另外一點是要阻截你的競爭對手。當競爭對手提出一些好的意見或想法時要及時跟進。但有時很多的企業,這兩方面都沒有做到,最後就失敗了。第三點就是差異化。


  C: 有些企業之前成功的定位會影響之後定位,比如低端市場品牌成功影響到高端品牌,企業如何改進?


  T: 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豐田在美國曾被認為是中低檔品牌,但為了推出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它規定雷克薩斯與豐田的4S店必須至少相隔20英里,以保證消費者認知的區隔。有時候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企業做的越多,消費者越懷疑,改進是非常困難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