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爭產案開戰有底富豪撐龔仁心


2009-02-26  NextMagazine





陳振聰與華懋慈善基金的官司,雙方未開波已劍拔弩張;陳振聰一直質疑對方銀彈是否足夠,又指基金早前曾收到三千萬款項,懷疑有人包攬訴訟。

據本刊得悉,這三千萬「捐助」的確存在。傳聞願意捐錢的有聯合集團前主席李明治、北海集團名譽主席徐展堂,以及公益金名譽副會長余錦基等。

而遠東發展主席邱德根已開口承諾願意支持,這是計早前盛傳的富商劉鑾雄後,再有商人願意出手;可見這筆未知花落誰家的千億遺產,已令城中富豪注目。

△只計及上市公司權益*由家族信託公司持有,其人已淡出公司,未有披露股權。

 

龔如心的千億遺產爭奪戰,本月中預審,當時華懋慈善基金在庭上自揭底牌,指出現財困,無錢聘請專家撰寫報告。然而只相隔十日,在本週一高院的指示聆訊中,華懋表示基金已有新資金注入,相信有能力打這場為期八星期的官司。

由 於突然有神秘資金注入,代表華懋的大律師張健利在庭上表示,已收到華懋方面兩張合共三千萬的支票,據悉部分款項將用以繳清拖欠上手高偉紳律師行的訴訟費。 早於本月中爭產案預審前,華懋一方已更換律師團,棄用龔如心生前親密戰友、曾協助打贏世紀翁媳爭產案的大律師高致理;而負責的律師行亦由高偉紳律師行,改 為高露雲律師行。今次預審,華懋又再次陣前易帥,棄用上次的英國御用大律師Geoffrey Vos及資深大律師翟紹唐,改以資深大律師張健利出戰。有指華懋撤換律師,是因為使費較便宜,高露雲律師行的何文基即說:「平啲唔係主要原因」。

撤換律師減省開支

據本刊得悉,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曾向龔仁心提出可出手相助,但條件是要派兩個人進身基金董事局,其中一個是其兒子劉鳴煒,另一個則是其好友、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而且若打贏官司,要由大劉來控制慈善基金會。「有人一直睇唔起陳振聰,好有野心想參與基金事務,不過何柱國想不到原來內情咁複雜。」一名知情人士說。

然而固執的龔仁心一口拒絕,認為大劉開出的條件太辛辣,甚至認為身邊贊成接受大劉協助的律師及華懋員工有傾向性,遂要求撤換律師。「高致理就係支持基金會引入大劉做外援,令反對嘅龔仁心對佢有戒心。而前排用開嘅高偉紳律師行,單係風水遺囑嘅專家證明已收費不菲,龔仁心認為好貴。」知情人士說。

不過,龔仁心雖拒絕大劉,其他外援仍有意幫忙。根據本刊可靠線報,城中四名知名人士,已口頭承諾捐錢到華懋慈善基金,傳聞其中一個是聯合集團前主席李明治。

 

陳振聰(中)及軍師朱偉民(右),一直對華懋慈善基金的財源窮追猛打。(嚴寶權攝)

聯合集團財力十足

今年七十一歲的李明治,來自大馬,在八、九十年代曾叱咤金融界,由他一手建立的聯合系,高峰時曾持有十間上市公司, 市值合共逾九十億元。他因為發表虛假聲明與港府打足十年官司,終於○四年認罪,被判監一年。事有湊巧,當年幫他與港府打官司的律師,正是今趟協助陳振聰一 方的麥至理(Jonathan Midgley)。據知李明治出獄後移居上海,並將大部分生意交兒子李成輝及李成煜打理。

不過,現市值三十億港元的聯合集團,仍具一定分量。旗下的聯合地產,在香港持有收租物業;同系新鴻基及天安中國在上海、南京、深圳等多地發展地產;另外亦經營私人財務公司亞洲聯合財務等,業務多元化。本刊本週二查詢聯合集團,發言人表示李明治否認有協助華懋慈善基金。

遠東主席力撐華懋

另一位想參與的富豪,是遠東發展主席邱德根。今年已八十二歲的邱德根,依然具野心;旗下的遠東發展,主要在香港及內地經營酒店及發展地產業務,現市值約十三億元。

同屬上海人的邱德根與龔如心,是數十年好友;龔如心身邊的助手王禮泉,據知本來是邱德根的得力助手,後來才過檔華懋。龔如心死後,王禮泉經常傍着邱德根出席活動。上週六兩人又雙雙現身四季酒店,其間王禮泉向傳媒表示有人捐款予慈善基金好正常,而邱德根亦開口表示會好支持華懋慈善基金。

亦有傳支持龔家的,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公益金名譽副會長余錦基,以及北海集團名譽主席徐展堂。現年六十四歲的余錦基,一直做家族染料生意,他父親與龔如心父親因是同行故相識。余錦基於八九年將家族的祥華實業上市。二千年科網股熱,其上市旗艦被科技公司收購,身家一夜間由三億變廿八億。○五年,余錦基為大股東的上市公司瑞力控股(後變身為漢傳媒),聯同殼王陳國強,收購電視廣播旗下銀河衛視逾半股權。現任漢傳媒主席的余錦基,只持有漢傳媒約百分之二股權及冠中地產不足百分之五權益,總值約一千六百多萬元。余錦基經常為公益金籌款,據知有人曾提議全港每人捐一蚊,以助慈善基金打官司,未知是否由他提出;本週二他回覆否認捐錢一事。

紅色商人復出

而有「紅色商人」之稱的北海集團名譽主席徐展堂,最為人熟悉的是其古董珍藏。他曾向香港大學、香港博物館及英國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等捐錢成立以他命名的藝術館。身為全國政協常委的他,人脈非常強勁。九二年他成立新中港集團,這間公司號稱首個投資中國的「啟動基金」,由他拉攏入股的包括長實李嘉誠、賭王何鴻燊、麗新林建岳等,傳聞不少國內部門如港澳辦公室都有意參股。

九七金融風暴,新中港因投資虧損嚴重,被銀行入稟清盤,更令身為公司債務擔保人的徐展堂一身蟻,要賣古董及物業還債。現時徐展堂仍持有近三成北海集團股份,市值約五千多萬。他本週二透過秘書回覆,指絕無協助基金打官司,他亦不認識龔家中人。

事實上,過去不少有心人幫助基金。根據基金截至○七年底的財務報告顯示,當年基金會除有一筆三千五百萬的捐款外,另外有一筆一千五百萬的借貸。根據報告附註,該筆借款並無抵押及訂定還款條款,而款項指明用於資助有關小甜甜○二年遺囑真偽的官司,基金會更可自行決定還錢與否,自由度十足。

龔 仁心為應付來叩門的人已不勝其煩,他對此甚為謹慎,皆因見過鬼怕黑。據知九十年代曾拉攏小甜甜捐款、與內地國安部熟稔的商人劉希泳,曾提出介紹內地高幹予 龔仁心認識。當時龔認為此舉對打官司有利,遂對劉希泳寄予厚望。然而劉要求龔仁心,借款一千五百萬予一名內地高幹,結果錢財一去無回頭,令龔仁心對外人築 起圍牆。然而無水難辦事,隨着爭產戰即將展開,且看龔仁心會否轉軚。

籌錢打官司早有前科

○二年,龔如心與老爺王廷歆爭產,便 盛傳後者背後有一班有勢力人士夾錢以助打官司,牽涉人物包括楊受成弟弟楊海成、藝人陳冠希父親陳澤民等。到○五年龔如心經終審法院上訴得直,爭產成功,即 向法庭頒令要老爺供出幕後黑手名單,王廷歆稱寧願坐監也誓死不供,最後龔如心決定不向老爺追究及追討訴訟費,事件才不了了之。

這次龔仁心與陳振聰打官司,同樣傳要籌錢,而雙方爭奪的,正是華懋集團資產;由於華懋資產屬遺產,雖然日常運作如常,但不能隨意調動來打官司,故龔仁心只能以華懋慈善基金的名義出戰。

夾錢打官司,贏了有錢分屬非法行為,但有熟悉爭產官司的律師表示,若富豪「捐錢」予華懋慈善基金,只要並無開列條件,便無問題。「基金可以話係將款項捐去做善事,又或者作為營運開支同行政費,打官司都可以係營運開支嘅一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57

黃、陳之爭再起 董監改選提前開戰外資搶進國票金 誰是幕後真買家?


2011-1-3  TWM




近一個月來,外資買超國票金近十二萬張,消息來源透露,背後神祕買主除可能是大股東黃春發想拉高持股,亦直指另一大股東陳哲芳背後有大型企業為購併而來,包括元大金、富邦金及旺旺集團蔡衍明都被點名,也讓國票金董監改選戰提早引爆。

國票金控購併大都會人壽一案,才在二○一○年十月初破局,但美麗華集團黃春發與耐斯集團陳哲芳兩大股東間的經營權大戰,不但沒有因此順利落幕,戰況顯然進入白熱化階段。

國票金近一月內在特定外資買盤大量吃貨動作下,不但大股東提前布局明年董監改選的企圖心浮上台面,甚至國票金將被購併的傳聞亦在市場上傳得沸沸揚揚。

根據券商進出表統計,一個月來,單是來自瑞士信貸證券與港商荷銀證券的買超數量,分別就達約九萬張與二.六萬張之多,一舉將國票金的外資持股比率推升到歷 史高點一○%的水準,股價更急漲近三成至十二元以上價位。投銀人士分析:「買盤如此集中,意圖顯然不單純,不是為了支持某一方大股東陣營,就是有人要準備 購併。」「以現在國票金的營運展望,絕對不會吸引真正外資來買。」摩根大通證券副總裁許世德說,央行開始升息不利於國票金本業經營,因為傳統票券利差收益 開始進入走下坡階段,未來只會越來越少。

那麼,這個站在不斷買超外資背後的神祕人物究竟會是誰?或許,從過去兩大股東的股權大戰裡,可以見到一些蛛絲馬跡。

時間拉回到○五年,國票金每逢董監改選前夕,總離不開大股東爭奪經營權的戲碼,在這場長達六年的拉鋸戰裡,過去黃、陳二派因持股相近,都在一○%上下,不但積極徵求其他股東支持,也常見在市場上收籌碼、增加持股的情況。

尤其雙方不斷在媒體刊登廣告互相攻擊,更曾以每張一千元天價徵求委託書。不但小股東早就見怪不怪,當年以公股代表人身分居中協調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冲,更以「兩隻大熊打架」來形容黃、陳二人股權上的角力。

外資大買,動機不單純此次黃、陳兩派大股東再次失和的引爆點,雖是因購併大都會人壽意見相左所致,但與過去到了最後,總是會在雙方協調董監席次下,以和平 落幕收場,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董監改選大戰提前開打,結果肯定與過去截然不同。」「外資在市場上大買國票金超過五%的股權,背後買家的可能性之一,就是 黃春發。」一位市場人士指出,據了解,如果觀察黃、陳兩派目前持股,外資手中的股權對陳哲芳陣營而言,帶來的影響力有限;但對黃春發陣營卻如同吃下大補丸 般,甚至「連談都不用談,光靠股權優勢就能在明年拿下多數董監席次,一口氣打敗對方。」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目前黃春發陣營包括國票金董事長洪三雄、 台產董事長李泰宏等,持股已超過二成,占董監席次六席;反觀陳哲芳陣營則仍在一○%以下,雖仍坐擁五席,但在黃春發陣營多了五%股權的助陣下,明年即使發 動委託書徵求大戰,恐怕亦難守住相同席次。也因此,對黃春發而言,花費高額成本,透過外資在市場收購顯然更加划算。

尤其過去國票金本業營運與股價雙雙徘徊在低檔,黃、陳二人在市場上尋找買家消息此起彼落,同時也一直有針對買下對方手中持股一事進行協商,儘管最後都因為 收購價格過低而破局。但是,如今黃春發若先在市場吃下多數持股,既將股權影響力推高,亦將股價墊高,對於日後雙方重新啟動股權收購談判,也可達到進可攻、 退可守的效果。

元大、富邦、旺旺都被點名雖然黃春發有可能是策動國票金提前發動董監改選大戰的主角,但陳哲芳也絕非省油的燈。市場盛傳,陳哲芳已與國內某大型企業談妥條件,不但準備將手中持股全數賣給對方,甚至將正式購併國票金,而該大型企業,可能才是外資背後真正的神祕買家。

根據過去開發金購併金鼎證時的經驗來看,開發金便曾透過外資大舉在市場收購金鼎證的股票,藉此拉高持股比重。以此對照目前國票金外資持股變化,不難看出相 似之處,購併意味十足。根據消息來源指出,可能購併國票金的企業,除元大、富邦等金控公司被點名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旺旺集團總裁蔡衍明竟也出現在買家 之列。

據了解,元大金因本身有元大證金子公司,購併國票金可發揮擴大市占率的效果,而富邦金在近兩年來不斷快速購併,若購併國票證,亦可望發揮提升市占率,與元大證券排名拉近的效果,也因而被點名成為買家之一,但旺旺集團的入列,則相對讓人感到意外。

蔡衍明近年來積極擴張集團事業版圖,先後拿下中時集團、中嘉網路,旗下唯一金融事業體旺旺友聯產險,相較之下則顯得較無發展,有鑑於ECFA(兩岸經濟協 議)簽署後,兩岸金融業交互合作、投資商機逐漸明朗,對蔡衍明而言,若能順利拿下國票金控,日後在金融產業的勢力必將大增。

此外,若拿下國票金控的平台,未來亦有機會進一步透過購併外商壽險公司,與旺旺友聯產險結合,把餅做大;如此一來,往後即使深耕金融本業,或是選擇待價而沽,甚至引進陸資結盟,對蔡衍明來說都是一項划算的生意。

雖然外資背後的買主,國票金高層強調不知道是誰,同時也否認購併傳言,但無論如何,都已正式啟動了這場董監改選大戰,明年勢必難再見到黃、陳兩派「兩隻大熊打架」的場面。

目前資產規模排名國內十五家金控最後一名的國票金,未來將如何表現,值得觀察。

一個月來,特定外資買盤 集中大量收購國票金股票進出券商 買超張數 進出券商 賣超張數瑞士信貸 90865 日盛 22176 港商荷銀 25789 元大京華 21749 華南永昌 8187 國票 19405 永豐金 4982 台銀 17765 大華 3650 富邦 12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6

TCL、三星結盟故事 韓國面板雙雄中國開戰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25/4MMDAwMDIzNDQ4Mw.html

一方是積極在中國尋找戰略合作夥伴的全球液晶面板巨頭,一方則是國內最大的彩電企業,在中國高世代液晶面板前景不明的這個時刻,雙方選擇走到了一起。

4 月21日下午,三星電子LCD事業部在北京主辦的「FHD全高清3D合作夥伴論壇」現場,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毫不掩飾自己的興奮,向本報記者和盤托出 了TCL集團(000100.SZ)當天緊急停牌的背後原因,那就是TCL與三星當天簽署了一系列關於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戰略合作協議。

這是一份雙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投資領域交叉持股的協議,TCL成為了即將獲得商務部正式批文的蘇州三星7.5代線的小股東,而三星電子也從深超科技手中拿到了深圳華星光電15%的股權。

這是繼創維數碼參股廣州LGD8.5代線的協議簽署後,國內彩電企業與韓國面板巨頭的又一合作。

TCL、三星合作前後

在 三星與TCL戰略合作的消息公佈前,由於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增速放緩,外界對於包括三星蘇州7.5代線、廣州LGD8.5代線和崑山龍飛光 電7.5代線的建設前景日趨看淡。LGD宣佈推遲廣州8.5代線的開工時間,更是從側面證實了液晶面板潛在的產能過剩的風險。

「三星電子是 獲得批文的外資面板企業中對在中國投資最積極的,TCL這次與三星電子的合作其實去年就達成了意向。」TCL集團品牌中心總經理梁啟春告訴記者,由於發改 委和商務部的批文還沒拿到,所以才推遲到現在簽署正式協議。他表示,協議簽署後只要商務部批文順利拿到,蘇州三星7.5代的開工將肯定很快。

這是一個多層面的一攬子協議。4月21日,TCL集團發佈的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華星光電的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深超科技擬將其持有的華星光電15%股權轉讓給三星電子,股權轉讓完成後,TCL集團、深超科技與三星電子則分別持有華星光電55%、30%、15%的股權。

與此同時,TCL與三星電子、蘇州工業園區等三方簽署合同,共同成立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從事7.5代線TFT-LCD面板的生產與銷售。TCL出資1億美元持股10%,三星電子和三星中國則佔50%股份,蘇州開發區佔30%。

此外,華星光電將根據三星電子的需要,為其提供液晶顯示屏產品的ODM服務,合作期限為五年,供貨量最高可佔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15%的產能,約210萬-255萬塊液晶電視模組。

「這預示著我們與三星的戰略合作再進一步。」李東生告訴本報記者,「在我們看來,股權合作是彩電廠商與面板廠商最穩定的合作關係。」

雙方合作淵源已久。至2010年,三星已成為TCL液晶面板的最大供應商,而TCL也是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最大的客戶。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TCL採購了47億元的三星液晶面板,佔三星面板在中國市場出貨量的一半以上。

對於TCL集團來說,2008年4月其投資11億元在惠州建設液晶模組工廠,其技術和面板合作對象就是韓國的三星電子。而2010年5月,三星電子大中華區原總裁朴根熙在與深圳市領導溝通時也表示了投資華星光電8.5代線的意向。

據瞭解,此次合作的談判並非一帆風順。消息人士告訴記者,由於2009年TCL向友達也採購了不少面板,三星電子與TCL的合作曾經遇到波折,甚至一度有消息稱三星計劃在華南自建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

在 李東生與三星電子總部和中國公司的高管溝通後,雙方合作得以繼續。但李東生也意識到,簡單的採購協議無法完全綁定三星電子。在2009年11月與深超科技 合資建立華星光電後,TCL就曾經希望三星電子來入股。雖然三星電子也希望在佔國內平板電視出貨50%以上的華南地區有所布局,但當時已經與中國國家發改 委談妥了在蘇州投資的7.5代線,因此未做出投資華星光電的決定。

2010年,發改委對各地政府上報的5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進行遴選,三星電子方面認為很快就能落定,

不料這場遴選持續了近一年時間。在等待的過程中,三星電子開始準備第二套方案,其實就是參股華星光電,三星電子同時也希望TCL能夠參股蘇州三星的7.5代線。

「去年10月,我們雙方已經達成了初步協議。」TCL集團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參考了LGD與創維合作的模式,這是低成本的一種戰略合作模式。

2010年3月,創維數碼與LGD、廣州開發區簽署了合資協議,其中LGD在廣州8.5線控股70%,而創維和開發區佔股比例分別為10%和20%。

最終,TCL與三星完成了兩條高世代線的交叉持股。之所以由深超科技向三星出讓15%股權,是為了保證TCL在華星光電的絕對控股地位,這是TCL談判的底線,而在蘇州三星7.5代線最終獲批後,三星電子無意控股華星光電,也接受了這一條件。

TCL面板的合縱術

TCL與三星在兩條面板線上的交叉持股僅僅是個開始,在一連串的合作協議背後,雙方在醞釀更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技術方面。

TCL已經通過A股定向增發和申請銀團貸款,解決了華星光電8.5代線的資金難題。今年3月主體廠房已經竣工,隨著大型設備的搬入和安裝結束,華星光電今年8月有望開始試生產。

業 界一直擔心,從無高世代液晶面板運作經驗的TCL是否有足夠的技術力量。雖然TCL用股權加高薪從奇美、友達、LGD等面板巨頭挖來近百名核心技術人員, 並組建了研發的「多國聯軍」,但一家台灣面板廠商的人士還是堅持認為:「高世代液晶面板與5代線不同,臨時拼湊的『烏合之眾』短期內是難以解決核心技術問 題。」

雖然TCL集團高級副總裁賀成明多次表示「有能力自主完成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投產」,但對於TCL集團來說,其招聘的技術人士很少有參 與8.5代線建設的經驗,今年8月開始的爬坡期的確是對其重大考驗。更為重要的是,由於液晶面板廠商也根據技術升級進行相應的技術升級,比如LED背光技 術的結合,與3D顯示技術的結合,這些對於華星光電來說則更為艱難。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高 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投產只是個開始,面板廠商的競爭力往往體現在後續技術研發的突破上,比如在240HZ、480HZ面板、全高清液晶面板及3D液晶面板 的技術專利上,沒有任何技術積累的國內面板商相對落後,而選擇與韓國或台灣面板商合作則是捷徑。

其實在去年與三星電子的談判中,李東生就提出希望三星電子能以技術入股的方式來參與華星光電的建設。消息人士告訴記者,這次三星電子入股華星光電除了投入資金外,還有技術合作的方式,這將幫助華星8.5代線跟上目前全球最先進的面板技術的升級。

此外,賀成明也曾經表示,單獨一條8.5代線是無法與三星、LGD等面板巨頭競爭的,接下來TCL還將投資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如此才能形成產能集聚的成本優勢。

「其實華星光電還計劃2012年開始進行新的8.5代線或10代線的立項,三星也有望投資其中。」TCL有關人士透露,同時,對於三星電子接下來在中國進行的面板投資,TCL也會積極參與。

業內人士則分析,這個協議對TCL是利好,一是TCL投資蘇州三星7.5代線可以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二是三星參股華星光電不僅可以解決公司資金的缺口,而且保證了15%的面板定單。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出席雙方合作簽約儀式時指出,TCL與三星兩家在高世代線液晶面板項目的合作,將有效帶動液晶面板產業鏈上下游關聯行業的加速集聚。

TCL、三星結盟故事 韓國面板雙雄中國開戰

韓系巨頭的3D攻防戰

「這是一場面板巨頭之間爭奪戰略合作夥伴的戰爭,如今已經形成了三星-TCL聯盟與LGD-創維聯盟對抗的格局。」帕勒諮詢機構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

對於三星面板來說,抓住TCL僅僅是其控制中國面板市場的第一步,其更大的野心在於通過液晶電視從2D向3D的技術升級,成為中國電視面板最大的供應商。而LGD想法同出一轍,其爭取中國廠商的法寶則是成本更低的不閃式3D液晶面板。

去年12月16日,LGD第一次在中國舉行了「開啟不傷眼的3D新視紀」為主題的盛大發佈會,當時創維、TCL等在內的國內彩電企業高管都參與了這次會議,隨後創維對「不閃3D」進行全國範圍內的推廣。

按照LGD的說法,三星等推廣的主動快門式(SG)3D技術是落後的技術,有畫面閃爍、SG眼鏡笨重、價格昂貴等諸多難以克服的技術問題。

但事實是,除了創維、LG電子兩大電視巨頭將3D電視的重點推廣技術放在了不閃式3D技術上外,三星、索尼、海信、TCL、長虹、松下等眾多中外電視巨頭均更傾向於主動快門式3D顯示技術,很多品牌雖然也有推出不閃式3D電視,但更多侷限在低端產品。

面對LGD、LG電子和創維的持續攻擊,三星電子為首的主動快門式3D技術陣營4月21日進行了一次反擊,這次他們打出了全高清的牌,並且將此前價格高達千元的SG眼鏡價格降至最低9.98美元。

三星電子LCD事業部常務朴辰赫告訴本報記者,LGD主推的偏振光式3D技術由於採取將整幅畫面一分為二的技術,其顯示的畫面分辨率最高只能達到1920×540P,而主動快門式機會則可以達到全高清的1920×1080P。

接 下來三星電子還將推出480Hz的全高清3D面板,甚至是4K×2K的高分辨率3D面板。此外,松下也牽頭組織了SG 3D眼鏡聯盟,希望通過主要彩電巨頭的合作來大幅降低3D眼鏡的成本,同時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來讓各品牌的3D眼鏡可以兼容,顯然這都是對LGD挑戰的回 擊。

其實對於三星電子來說,其在液晶面板領域連續八年的領先優勢正遭遇LGD越來越大的挑戰,今年1月LGD與已經中斷六年的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供貨商索尼重啟合作。

據Displaysearch估計,今年LGD有望以5500萬塊的出貨量在全球電視用液晶面板市場拔得頭籌。三星電子2011年電視用液晶面板出貨量大約為5000萬塊,略輸一籌。

與此同時,在大陸電視用液晶面板市場,奇美電子、友達光電兩家台灣地區面板企業2011年仍將保持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而LGD通過偏光式3D技術廣泛結盟彩電整機企業,市場佔有率有可能超過25%,三星電子市場佔有率僅為16%左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46

萬得向同花順開戰 訴其抄襲索賠近億

http://finance.caixin.com/2012-11-22/100464160.html
【財新網】(記者 沈乎 榮宗驍)萬得(Wind)資訊出品人上海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1月21日向上海市一中院起訴同花順出品人同花順(300033.SZ)侵犯知識產權,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並索賠9920萬元。

  同花順今日以停牌應對。這是中國金融數據行業年內第二起侵權大案,開庭尚未排期。今年4月,全球數據行業巨頭彭博(Bloomberg)訴大智慧(601519.SH)不正當競爭案在上海市一中院開庭,彭博索賠500萬元。

  萬得稱,同花順公然抄襲萬得,抄襲範圍涵蓋數據、組織結構、欄目名稱、銜接方式、指標、函數、文字釋義、界面與操作方式等,甚至連預埋的「數據地雷」也剽竊。同花順所謂金融終端產品已徹頭徹尾地淪為「山寨產品」。

  所謂「數據地雷」,是指萬得在不影響客戶使用的前提下,將標點符號、空格的排列方式所做的變化,目的在於觀察同花順之後所做的跟進。

  據萬得觀察,對於萬得所做的大小更新,同花順都會很快地跟進,包括這些「數據地雷」也照單全收。

  在今日的新聞發佈會上,萬得新聞發言人王洋播放了戲劇性的一段錄像:在港澳諮詢2012年4月戰略發佈會上,同花順的一位高管說,「我們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複製了一個很像萬得的終端,像到什麼程度,就是個山寨版的萬得。無論說它的數據結構也好,還是說它的功能也好,還是說它的界面也好,還是說它的操作方式也好,所有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一個山寨的萬得。山寨到什麼程度,萬得有的,我們都有,萬得沒有的,我們也沒有!」

  王洋稱,「同花順抄襲萬得早就不是秘密了……是故意去抄襲,故意把產品做成這樣的……不是無意中做了這樣的事情。」

  萬得產品負責人孫駿向記者展示了兩款產品相似度和同花順的抄襲情況。他表示,同花順超過99%以上的功能點都是抄襲萬得,而定價遠低於萬得。

  王洋稱,同花順的公開市場定價約是萬得的五分之一,但實際大量都是贈送。同花順的售價完全不足以覆蓋創新,「我們認為實際上是因為它沒有付出這個成本。」

  萬得稱自己將50%以上支出用於創新研發,每年支出過億,累計投入超過10億元,記載用戶需求和反饋的客戶拜訪日誌超30萬頁。

  萬得還表示,金融數據行業抄襲成風,「國內抄萬得,國外抄Bloomberg,以上市公司為主的山寨風氣開始蔓延。」「低於成本價銷售,行業規模萎縮。」而對於山寨產品,半數以上客戶由於成本的原因樂意接受,長期來看這是影響創新的。但王洋沒有透露萬得的市場份額所受的影響。

  在發現同花順抄襲之後,萬得用了一年半的時間進行取證。王洋說,取證的素材堆積了一個小房間,豎堆起來超過三層樓高,昨天(21日)調用了一個小卡車送到法院。

  萬得稱,此次訴訟「證據充分,準備周詳」,「有必勝信心」。

  萬得稱,在掌握證據之後,今年萬得在同花順的股東大會上,以股東身份對同花順進行了「溝通和告誡」,但「對方沒有理睬」。

  9月5日,同花順發表公告稱,注意到部分網絡媒體報導了公司被競爭對手萬得公司訴訟的事項,該等報導不屬實。

  但奇特的是,2011年二季度,萬得以兩個賬號南京萬得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萬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買入同花順28.3萬股和25.5萬股,一舉拿下合計0.4%的股份;三季末又增持至63.5萬股和60萬股,佔總股本0.9%;四季度繼續增持至1.01%。

  萬得持有這些股份至2012年中,三季度突然大舉拋售,退出了前十大股東名單。由於同花順股價自去年年中一路走低,萬得的投資盈利可能很小。

  在場記者紛紛質疑萬得為何要大量買入同花順,萬得方面表示,自己沒有經驗,認為「買多一點會有底氣」。王洋拒絕透露萬得是否還持有同花順以及投資的盈虧情況。

  同花順董秘辦公室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公司高層對此事的處理意見,因此暫時無法回答媒體相關疑問。

  「業內抄我們的不是一兩家,但今天只說同花順,因為範圍之大、時間之長,令人咋舌。」王洋說,「萬得十多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的行為,沒有抄襲過產品,也沒有剽竊過別人的智力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86

史蒂夫·布蘭科:創業者要與「尋租者」開戰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85535.html
新總是意味著出現新產品或服務,這是創新公司的死對頭們不希望看到的。這些扼殺創新的傢伙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尋租者」,他們是些希望維持現狀的人或者組織。

聰明的創業者應該提前準備面對這些尋租者,並規劃出可行的戰略來對付他們。那麼尋租者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或者組織,他們是如何運作的呢?

近日,紐約和北卡羅萊納州的立法機關正在審議一項汽車經銷商遊說團體發起的法案,該法案一旦通過,將使特斯拉公司直接向消費者出售汽車的方式變為非法。這一事件激發我思考了創新商業模式和法律障礙的關係。

正在挑戰行業現狀的初創公司有:Lyft(互助租車公司)、Square(移動支付公司)、Uber(私人打車APP)、Airbnb(空中食宿公司)、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Zillow(免費房地產估價網站)等公司。曾經成功地重新定義行業的公司包括Craigslist、Netflix、亞馬遜、eBay和PayPal。

雖然特斯拉、Lyft、Uber、Airbnb這些企業所在的行業不同,但他們有兩個共同點:1,他們是破壞創新的商業模式,創造出了新的市場,當然也擾亂了現狀;2,他們都面臨著法律障礙,他們並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他們的敵人是那些原有商業格局的既得利益者。

尋租者

尋租者個人或組織在現有業務模式中往往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們害怕攪局者,並期待政府和監管機構與他們統一戰線來抵禦創新者的競爭。尋租者們往往熱衷於利用政府監管和法律訴訟來使開創嶄新商業模式的攪局者出局。他們用公眾安全、質量缺乏監管或失去工作等具有煽動性的藉口來污衊創新公司,對其發動攻擊。尋租者們不會創造新產品或新市場,他們只是想保住目前的市場份額。簡言之,他們不會創造價值。

這些尋租者會用賄賂政府官員、遊說監管組織等手段給新加入者製造壁壘,包括國家汽車特許經營的法律、出租法規、限制特許學校法,汽車、鋼鐵行業關稅、專利稅等等。他們所做的只是為了防止其領域有任何創新發生。

當然,並非所有的政府監管都是壞的。例如,為專利提供保護,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讓企業收回研發費用和賺取利潤。但是,一旦專利法為尋租者所用,他們就會使用專利合法化地勒索其它公司。

尋租者並不提供更好的產品、較低的價格或更好的服務,他們採用的方式是聘請律師和遊說團體來影響政客和監管機構,他們通過制定對自身有利的法律,來阻止別人與他們競爭。政府給予這些「嗯惠」的過程,就是尋租。

尋租者的遊說團體直接駐紮在立法機構(國會、州議會、市議會),以給予政治競選捐款等方式,來遊說政府官員,制定法律和規章,來給予他們財政等方面的照顧。他們還利用法院訴訟的方式來消耗初創企業有限的資金。

尋租者的遊說工作還會涉及到一些監管機構,如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聯邦貿易委員會、公用事業協會、出租車協會、保險委員會和學校議會等。雖然這些監管機構建立的初衷是保護公眾的健康和安全或提供一個平等的行業競爭環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慢慢被尋租者所蠶食,尋租者通過利用監管對創新進行各種打壓,來保護自身的利益。

行業協會變壞

美國汽車行業的歷史簡直就是尋租行為的教科書。美國汽車企業在20世紀70年代無法與日本車的質量和價格競爭,1981年美國汽車行業協會就說服美國政府來限制進口汽車。結果美國人要為汽車額外多支付5億美元。而日本則克服了這些障礙,它們通過使用自己的進口配額,推出高端、高利潤的豪華車,並通過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實現了技術的升級和成本的下降。相比之下,美國汽車製造商通過尋租暫時保住了高價,賺足了利潤,買通了工會與工人簽訂了有利於資方的合同,但這導致美國汽車效率不斷降低以及創新的停止。該法案後來讓美國汽車產業陷入破產,到了2012年,其市場份額從1981年的75%暴跌至45%。

據蓋洛普民意調查,美國消費者普遍認為汽車推銷員是毫無誠信和道德的。然而,當特斯拉為消費者提供直銷模式繞過汽車推銷員時,尋租者——美國全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則遊說紐約、北卡羅萊納等州的議會制定不利於特斯拉模式的法律。

對這些尋租者來說,創新者是該死的。但就如同當時的美國汽車產業,如果尋租者一味地通過增加壁壘來打垮創新者,最後,他們會發現被打垮的是他們自己。尋租扼殺創新於搖籃裡。當企業通過尋租獲得保護,他們就不會有動力去削減成本,提高生產率並關注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投入到尋租行為當中去的資源也是一種經濟上的浪費,降低了整體經濟效率。

在傳統市場,你很清楚你的對手是誰,你通過提高易用性、質量或降低價格來與對手競爭。然而,對於建立了一個新市場的初創企業來說如果你的創新威脅到尋租者的工作或利潤,它們是不會管你為消費者創造了何等價值的,如果他們認為威脅到現狀,他們就會無情打擊。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具有破壞性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業者,你將不得不在創業伊始就制定與尋租者周旋的方案,下面是你應該去做到的:

制定與尋租者周旋的方案

★態度上要重視。如果你只會嘲笑那些落伍的傢伙並四處去宣揚,「他們沒得到這塊市場,就要完蛋了」這將是危險的。你要明白,這些人一定會使用一切方法來守住自己的原有地盤,想想那些電影製片廠、電信服務提供商、教師工會吧。

★瞭解那些在相關領域有影響力的政客和監管部門,以及他們的運作方式。

★初創企業要低調,一定儘量不要引起那些既得利益集團的注意。因為一旦他們注意到你對他們未來有強大威脅性,他們就會在你沒有足夠力量反擊的情況下,使用司法訴訟的手段耗垮你。

挑選尋租者實力最弱並且規模最小的早期市場

★選擇那些不會讓任何聯邦或州的遊說團體參與進來的市場。如Craigslist網站了顛覆報紙行業,Netflix公司顛覆了視頻租賃連鎖行業,亞馬遜顛覆了書店行業,但都沒有引起尋租者激烈的反擊。

★選擇那些可以快速獲得大量客戶的商業模式,如Uber(私人打車APP),Airbnb(空中食宿公司)還有特斯拉汽車。

★選擇與一些規模較大的機構成為夥伴,通過團體合作的方式來打破既定市場。比如Palantir(情報分析平台)與其它情報公司一起對抗美國陸軍對該商業模式的挑戰。

當你的客戶規模到達一定程度,並且得到了新一輪的融資。那麼這個階段你的策略應該包括:

僱用自己的說客

★建立自己的影響力和政治團體。

★公開羞辱那些尋租者。

★利用政府之間的競爭,讓自己處在主動的位置。例如,如果紐約或北卡羅萊納州不希望特斯拉進入,那麼,特斯拉將進入新澤西州,無疑新澤西州的稅收將會因此增加。

★切斷尋租者之間的聯繫。可以用收入/利潤共享,兩層聘用等方式做到這點。

★將那些尋租者的公司併購下來,不過應該保證那些公司人員的就業崗位,不要輕易裁員。

經驗教訓

★尋租者已經失去了創新能力。

★他們期待政府提供保護來抵禦創新公司的競爭。

★要規劃與尋租者戰鬥的策略。

★挑選合適的市場。

★如果已拿到足夠資金,那就不要過於擔心了,與尋租者勇敢戰鬥吧!

 

編者註:史蒂夫·布蘭科,斯坦福大學創業學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458

銀聯開戰第三方支付

2013-09-02 NCW  
 

 

支付寶以退為進,主動放棄頗有前景的線下POS業務,更把咄咄逼人的

銀聯曝了光

◎ 本刊記者 溫秀 張宇哲 文wenxiu.blog.caixin.com|zhangyuzhe.blog.caixin.com 支付寶官方微博的寥寥數語,將第三方支付機構與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銀聯)的利益之爭捅上了台面。8月27日,這條消息引起關注: “由於某些衆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寶將停止所有線下 POS 業務。 ”所謂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通過與各家銀行簽約,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持平台,這可以是在互聯網上支付,也可以是商戶離不開的 POS 機收單業務。前者,支付寶是老大;後者,是銀聯的天下,也是其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支付寶此舉,實為以退為進,即為保住線上第三方支付市場,而主動放棄同樣頗有前景的線下 POS 業務,更把咄咄逼人的銀聯曝了光。

線下收單市場發展迅猛,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這一領域的時間較晚,在POS 支付市場的佔有率和交易量相對有限,但來勢頗猛。

賽迪顧問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第三方支付企業的交易規模已經接近7萬億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量的66%。其中,銀聯商務位列第一,支付寶緊隨其後。

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寶此舉的直接誘因,是7月5日央行發佈的《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 (下稱《辦法》 ) ,放棄了徵求意見稿中所有清算業務必須經過銀聯轉接的提法。市場理解,這等於默許了銀行與第三方機構的直聯。但此後,銀聯相繼採取一系列舉措,令第三方機構“困惑且不安” 。

8月中旬,銀聯組織成員銀行和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開會,對《辦法》做出截然不同的解讀 :在銀聯看來,新規“不是對銀行卡轉接清算市場的開放,重在強調發揮銀行卡組織市場協調、監督和管理的職能,提升銀行卡組織市場化運作能力,強化銀行卡組織的規則執 行力度” 。

“銀聯利用市場參與者對其身份地位的模糊認知,試圖用一種行政保護下的壟斷事實,謀求和證明另一個新興市場的壟斷地位。 ”曾效力于某國際卡組織的高層人士如是說。

“跨行轉接是銀聯的‘根’ ,把銀聯排除在跨行轉接之外,直接涉及銀聯的生存。但基礎服務包括技術標準、清算規則等都是銀聯在做,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這些方面並沒有投入。 ”一位央行相關官員這樣解釋銀聯為何反應激烈。

但作為主管部門,央行希望新興的第三方支付是競爭性市場,前述官員表示, “7月批的250多家第三方支付的牌照,符合2010年9月實施的《非金融支付管理辦法》 (2號令) ,理論上沒有數量限制,其市場成熟後,央行也不需要資格審批,市場化競爭和淘汰即可。 ”

“收編” 倒計時

銀聯之舉被業界稱為一場“收編”行動。

銀聯的《關於進一步規範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交易維護成員銀行和銀聯權益的議案》 (下稱《議案》 )稱,兩年前其就有意“規範非金融支付機構(下稱非金機構)銀聯卡業務” ,但至今“未得到全面有效落實” 。

究其原因,銀聯認為,一是商業銀行內部沒有形成合力,二是“單個商業銀行和銀聯單獨落實難度較大” 。

有支付行業的資深人士認為,銀聯的做法既不符合市場規律,也不得各合作方之心。

銀聯在《議案》中提到兩大工作目標 :一是在年底前,全面完成非金機構線下交易業務遷移 ;二是在2014年7月1日前,實現非金機構互聯網銀聯卡的全面接入。

艾瑞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2年,中國線下收單市場交易總規模已經超過21萬億元,同比增長過四成,其中 POS 支付占絕對主體。

銀聯在《議案》中,除要求成員銀行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實現“統一管理、統一定價、統一審批” ,一個新的舉措是,從9月起,成員銀行停止向非金機構新增開通銀聯卡支付接口,存量接口不再新增無卡取現、轉賬、代授權等銀聯卡業務。

“既然橫豎都受制于人,索性放棄。 ”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寶日益感到銀聯意欲“收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強烈意圖,非市場化的壟斷力量比想象中更嚴重,於是有了“大不了不幹”的想法。

支付寶方面表示,會妥善處理後續事宜,聯繫一兩家銀行代替支付寶向之前的客戶提供服務,且不會停止創新。

知情人士稱,在2004年左右,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拜會銀聯,希望銀聯承擔網上轉接和收單業務,但銀聯認為業務量過小,前景黯淡。創業之初的淘寶和支付寶,一年裡只爭取到四五家願為其提供相關服務的銀行。當時馬雲認為專業化分工合作對雙方都有利,但對市場前景截然不同的預判導致合作告吹。此後,馬雲先後談了近200家銀行。

數年後,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收單業務風生水起,銀聯感到錯失先機,在加緊自身布局的同時,希望通過其壟斷 地位“收編”已有的第三方支付機構。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網上支付的價值終於被市場認可,而且幾乎都是直聯模式 ;銀聯突然介入,試圖通過一紙公告橫刀奪愛,先期投入大量精力,承擔諸多風險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顯然難以接受。 ”知情人士如此解讀支付寶面對銀聯時的心態。

銀聯為何不安

2012年12月,銀聯《關於規範與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合作的函》 (下稱17號文)發佈,試圖對非金融支付機構銀聯卡業務加以規範和約束,但這一措辭嚴厲的公函效果不大。

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負責人坦言,當時大家都認為銀聯只是說說而已,會“不了了之” ,對此“沒有太當真” 。

按照17號文的相關說法,所有基於銀聯的業務都要聽銀聯號令,幾乎等於要徹底“收編”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銀聯將在這一領域同時成為市場參與者和事實上的監管者。不少第三方機構當時都以為“不太可能” 。

更為悲觀的看法則認為,一旦銀聯成功,第三方支付行業將不復存在,而現有的第三方機構充其量只是銀聯的分銷商。

銀聯於今年4月發佈了《銀行卡受理市場秩序規範約束與獎勵機制實施細則》 (5號文) ,旨在約束和規範銀行卡“受理秩序” 。在這份長達33頁的文件中,銀聯提出了限期整改、通報、追償性清算、標準化清算、違規跨行轉接銀聯卡違約罰金和多次違規約束等辦法,試圖 震懾第三方支付機構和相關銀行。

此後銀聯高層親自出面拜訪一些主要成員銀行的高層,就規範整頓第三方支付市場問題進行深入溝通後,這才令開始還不以為然的第三方機構警醒,銀聯在“動真格的” 。

“銀行的立場和態度至關重要,但銀行遲遲不願表態。 ”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相關人士稱,銀聯對銀行發卡的准入和審批令銀行不敢或不願與銀聯對抗。但銀行同時也不願按照銀聯的思路執行,導致銀行的份額失守,同時也會喪失自主權和話語權。

銀行對第三方機構的訴求也不無糾結。一方面,一些第三方機構能夠為銀行帶來綜合收益,如增加存款,引入新的客戶群;另一方面,一些第三方機構利用其客戶資源和多頭談判,也對銀行的利益造成了衝擊。

一位市場參與者說,各方參與者對銀聯敢怒不敢言。

“銀聯所有的通知都是‘紅頭文件’ 。 ”有熟悉銀聯運作程序的國際支付組織人士直言。

銀聯是否代表了主管機構的意志?

數位與主管部門有過深入交流的資深業內人士並不認同這一看法,他們相信:央行的管理思路是開明的、市場化的,對各個參與者也是一視同仁。在第三方支付領域,銀聯和各家機構在主管部門眼中一致,主管部門不會厚此薄彼。只不過主管部門未曾就此做過專門表態,才令市場參與者乃至銀聯自身長期存在身份錯覺。

然而,銀聯和市場對今年7月央行發佈的《辦法》的不同解讀,令不少機構無所適從。

《辦法》規定: “收單機構將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應當在發卡銀行遵守與相關銀行卡清算機構的協議約 定下,與其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交易信息和資金安全、持卡人和商戶權益保護等方面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 ”但同時去掉了徵求意見稿中的一個說法: “收單機構為特約商戶提供人民幣銀行卡收單服務,涉及到跨法人交易轉換和資金清算的,應通過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合法銀行卡清算機構進行。 ”在市場參與者看來,這是對直聯的默許以及對銀聯壟斷地位的破除。

但銀聯認為上述規定另有深意。據《經濟觀察報》報道,8月13日,銀聯召集52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參與“銀行卡收單業務運作與收單辦法解讀會議” 。會上,銀聯業務管理部總經理黃建軍強調 : “根據《銀行卡業務運作規章》規定,銀聯卡跨行交易應統一送中國銀聯處理;確因業務創新等原因,收單機構需將銀聯卡交易信息直接發送發卡銀行的,雙方應向中國銀聯提出申請,經評估審核並簽訂協議後,開展相關業務。 ”銀聯的規範行動帶來的震懾力終於升級,直接導致支付寶停止線下 POS 業務。

以銀聯卡的名義

在17號文中,銀聯祭出了一個遊戲規 則:所有銀聯卡業務都得按銀聯的規矩辦。即“當前非金機構基於銀聯卡開展的各種網絡支付、賬戶充值、代收代付、轉賬等業務,無論其支付應用通過何種渠道、卡片是否出現、是否通過銀聯轉接,其本質上都屬於銀聯卡業務” 。

基於上述認知,銀聯提出, “所有銀聯卡業務均應遵守銀聯卡業務規則,多頭連接違反相關規定” ,並稱“未經中國銀聯許可或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開展銀聯卡業務” 。

“如果銀聯是一個市場化的銀行卡組織,這種要求入情入理。 ”有曾效力于國際卡組織的高層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VISA、MASTER 向成員銀行發類似的文件是家常便飯,問題在於銀聯的地位是通過政策保護形成的,國內發行的卡片絕大多數都是銀聯卡。

與 VISA、MASTER 等卡組織不同,銀聯還下設子公司,從事收單和支付等業務,與商業銀行和其他市場玩家構成競爭。

“按照銀聯的主張,銀聯不僅是第三方支付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同時也會替代央行成為這一市場實際的監管者,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大勢所趨,也不符合主管部門所倡導的創新開放的市場化監管思路。 ”有支付行業的資深人士如是說。

“保護壟斷的做法不僅會極大地降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創新效率,甚至第三方支付機構還要大量終止現有業務,並擾亂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業市場秩序。 ”另一家第三方支付企業高管表示。

前述曾供職于國際卡組織的高層人士坦承,從金融主管部門的角度看,通過銀聯接入,肯定會減少一部分清算風險,但如果只有銀聯一家,會在線上支付領域形成新的系統性風險。

在第三方支付出現以前,傳統收單市場一直是“銀聯繫”和“銀行系”兩分天下。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第三方支付憑借極強的創新能力迅速進入到快速增長的互聯網支付領域,並在傳統POS收單市場與銀聯形成了正面競爭。

“幾家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均通過與發卡行直接連接的方式開展互聯網支付、POS 收單、快捷支付、手機支付等服務,乃至為企業資金管理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其產品創新的速度和力度是銀聯難以比擬的。 ”某家知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表示。

在《議案》中,銀聯開宗明義 :非金機構通過和商業銀行直聯,大量違規開展銀聯卡支付及其他業務, “嚴重損害商業銀行和銀聯的商業利益和品牌權益” 。

銀聯要求, “各成員銀行建立行內統一定價機制,于2013年底前完成非金機構業務收費規範,相關收費不低於銀聯業務管理委員會規定的價格標準。 ”“成本方的統一定價,即是事實上的壟斷定價,可能造成的無非就是對客戶端的成本轉嫁,或者中介機構因利潤空間被極度擠壓而難以為繼。 ”某知名支付機構的業務負責人據此分析,這兩種結果顯然都無益于行業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銀聯在17號文中曾做過一個測算,“在銀聯卡線上支付業務中,非金機構向主要成員銀行支付的實際手續費費率平均僅為0.1%,大大低於銀聯網絡內 0.3%-0.55% 的平均價格水平。據此初步估算,各主要成員銀行的此項手續費 年損失超過30億元。 ”有電商從業者基於上述數據做了一個進一步的推論,一旦銀聯全面擴張至第三方支付,至少有每年30億元的通道費用加到消費者頭上,相當于平均每位網民每年要向銀聯繳納15元手續費。這一數字會隨著人均網購額的提高而快速增長。

業界提供的另一個口徑的測算更加不容樂觀。以8萬億元的網上支付交易額初略估算,第三方機構如果全部如約接入銀聯通道,將要為此支付的手續費 可能需要240億元。

此外,銀聯認為,部分非金機構“多頭談判壓低發卡銀行手續費收入” “在受理端惡意降價爭搶商戶” ,導致“商戶對成員銀行現有手續費標準產生嚴重不滿,成為誘發此次政府調整刷卡手續費的原因之一” 。

不過亦有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表示,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存在,對於降低商戶的成本,擴大相關銀行卡的受理範圍和交易金額,起到的積極作用。

是否國際慣例

中國對非金融機構從事支付業務的監管始于2009年。當年4月,央行開始對從事支付業務的非金融機構進行登記。次年6月,央行發佈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 ,對其實施行政許可。

同年12月,又發佈了相關的管理細則。

由此,中國的非金機構支付市場監管框架也得以建立。

給第三方支付企業發放牌照的做法,在國外十分鮮見,出于對支付安全和風險控制的考量,牌照管理被各界認為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創新之舉。

“發放牌照之後,監管當局將會背負更大的責任,但鑒於市場過於龐大,發展又十分迅猛,牌照管理實屬不得已為之的管理創新。 ”前述曾效力于國際支付機構的高層人士坦言。

飛速發展的第三方支付行業,也的確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並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著市場各方已有的格局和秩序。

如銀聯在17號文中就曾提到,部分非金機構“擴張衝動強烈、自律意識不強” ,多頭連接, “增加了成員銀行的業務經營風險” 。如出現了大量變造交易渠道和交易類型,使得銀行無法準確識別交易場景和客戶真實交易信息,難以有效實施風險管控,隱藏大量偽卡欺詐、套現和洗錢風險。同時持卡人賬戶信息安全也面臨一定威脅。

這就需要在行業標準和數據安全標準方面有更多的規範和監管,通常國際卡組織會在上述領域發揮作用。

“如果銀聯可以站在促進和維護行業發展的高度,參與新興市場的管理,而非一味從事競爭性業務,會受到各界歡迎。 ”據某國際卡組織的技術專家介紹,銀聯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樣才能建立起更為健康有序的行業生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23

支付寶微信線下開戰

2014-01-06  NCW  
 

 

第三方支付線下最大的競爭將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間展開,後者能否在移動時代顛覆前者于PC時代建立的霸主格局,是最大的懸念◎ 本刊記者 朱以師 文zhuyishi.blog.caixin.com 線下是個更大的市場,與線下商業實體結合,

是第三方支付商們

重構競爭格局的

絕佳機會

杭州是著名的打車難城市。

2013年底的一天,從北京到杭州出差的張蕊在蕭山機場通過手機上的“嘀嘀打車”叫車應用軟件,叫到了一輛出租車。上車後, “的哥”戴鵬主動加了她的微信號,並告訴她下次到杭州可以提前把航班信息通過微信發過來,這樣他可以準時接機,既可讓她免受排隊打車之苦,又能節省時間。下車時,張蕊用支付寶錢包支付了車費。 “真是科技改變生活。 ”張蕊感嘆說,移動互聯網讓打車都不再難了。

戴鵬的出租車還提供免費的4G Wi-Fi 網絡,他的微信通訊錄已有上百人的 “常旅客”名單。每逢節日,他會給客戶發送問候。他還加入了一個用微信組織聯繫的車隊,車隊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微信“常旅客” 。

通過打車應用叫車,並通過移動支付完成消費,這是一個典型的O2O(線上與線下結合)業務場景。在大城市,這正在成為互聯網公司向線下滲透的重要領域。在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過程中,支付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張蕊可以在微信或 “嘀嘀打車”內直接將車費支付給司機,而不用通過支付寶錢包,那麼消費過程則可在微信體系內形成閉環,顯得更流暢和完整——這是騰訊構建自有支付體系的重要目標,而微信支付的理想,也並不局限于自有產品的閉環應用,還想向其他APP開放。

2013年底,有媒體披露,騰訊公司大手筆進入 “嘀嘀打車”的 C 輪投資。

而早先阿里巴巴集團就已投資了另一個叫車應用“快的打車” ,將大量推廣費用砸進了打車市場。現在,支付寶錢包通過與 “快的打車” 的合作及自我拓展,在北京已與2萬台出租車達成合作,支持支付寶錢包付款。接下來,類似的合作將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迅速鋪開。

在兩大互聯網巨頭的資本推動下,打車應用領域的競爭日益白熱化。這場 O2O“戰火”還將迅速向百貨商場、電影院線、連鎖便利店、快捷酒店和餐飲連鎖等線下實業領域蔓延。艾瑞咨詢高級分析師王維東表示,PC 端的互聯網在線支付已基本全覆蓋,且支付寶一家獨大;而線下是個更大的市場,與線下商業實體結合,是第三方支付商們重構競爭格局的絕佳機會。

可預見的是,最大的競爭將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之間展開,微信支付能否在移動時代顛覆PC 時代的第三方支付格局,是最大的懸念。目前看,有近十年線上積累的支付寶,在線下市場仍比微信支付暫時領先;但微信支付有數億微信用戶為靠山,其任何應用的拓展和創新,都可能產生超乎尋常的影響。

這兩家各挾所長的支付商,正在全力向線下拓展,誰的速度更快,拓展應用場景更多、規模更大,誰先抓住用戶的固定習慣,誰就有可能勝出一籌。

搶灘線下

2013年12月24日,微信支付與海底撈正式達成合作。在全國21個城市近百家海底撈門店接入微信支付。顧客在吃完火鍋後,拿出手機掃一掃服務員的手持iPad 或收銀小票上的二維碼,即可進行支付。顧客甚至還可以拍下二維碼發給朋友,進行遠程支付。使用微信支付的顧客可享每台 “立減10元”的優惠。

微信支付的界面目前仍 “隱藏”在微信 “我的銀行卡”選項下,用戶綁定一張銀行卡,通過銀行身份校驗後,微信即取得了支付授權。騰訊在線支付部助理總經理王毅介紹,微信支付的背後是騰訊財付通的技術體系。微信支付開通後,其實是默認在後台開通了一個財付通賬戶,並將綁定的銀行卡開通快捷支付功能。但這個財付通賬戶只能與微信賬戶綁定使用,不能單獨使用。通過這種方式,微信支付隱藏了後台賬戶的存在,用戶幾乎沒有感知,只需要六位密碼就能完成支付。王毅稱,微信支付力求回歸支付的最本質,追求最簡化。

微信支付功能在2013年8月隨微信5.0版本推出,10月開始推廣。在與海底撈接入之前,微信支付在線下已經與7天連鎖酒店、太平洋咖啡等連鎖企業達成合作,友寶自動售貨機和天虹商場、上品折扣等部分門店也能支持微信的掃碼支付。

12月,微信支付在全國接入400余家影院,支持在線選座、購票和支付。

在線上,也有易迅網、當當網、大衆點評、小米等電商網站支持微信支付。

微信方面沒有公佈最新的支付用戶數據。微信團隊在11月20日曾披露稱,微信支付綁卡用戶達到2000萬,每日新增用戶約20萬。微信目前的月活躍用戶數約2.72億。

騰訊公司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複中表示,微信支付與海底撈的合作溝通長達數月,為保證支付體驗更加順暢,雙方投入了大量的技術和人力資源。另據財新記者瞭解,海底撈接入微信支付,需要將後台收銀系統與微信支付的後台進行歸結,並在財付通開設企業賬戶與微信支付綁定,利用財付通的結算體系可以即時到賬,但商戶提現需要“T+3”結算。微信方面沒有透露手續費率的水平。

支付寶錢包在2013年12月23日宣佈與連鎖便利店美宜佳達成合作,美宜佳的5000家門店全部支持支付寶錢包的 “條碼支付” 。用戶在美宜佳購物後,結賬時只需打開手機的支付寶錢包,點開條碼支付,讓收銀員掃一下條形碼就可完成付款,付款只要1秒。這是移動支付技術在商超零售業的首次大規模應用,也是支付寶錢包在聲波支付之後,又一個在零售業大規模應用的移動支付技術。之前,支付寶錢包在打車領域推出掃碼支付,與銀泰百貨、萬達影城、佐丹奴等線下門店合作使用聲波支付。

支付寶新業務部經理沈嚴告訴財新記者,從決定做條碼支付到最後與美宜佳合作上線,總共用了不到50天。美宜佳的收銀後台系統與支付寶系統對接,只花了兩周時間。支付寶錢包的條碼支付支持便利店的掃描槍,基本不需要對硬件和設備進行改造升級,成本不高。

美宜佳相關負責人對財新記者說,接入支付寶之後,收銀的效率更高,從平均每單30秒縮短到了15秒,最快只要6到7秒。同時,減少了找零、假鈔的風險。另外,商戶結算周期 “T+0” ,每一單支付都實時歸結到美宜佳的支付寶賬戶,並支持實時提現。現階段使用支付寶錢包付款的比例還不算高,支付寶暫免手續費。通常便利店行業的手續費 率大致在0.38%。

支付寶內部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很快就會有新一批的連鎖便利店,如711和喜士多支持支付寶錢包,覆蓋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等城市。

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 CEO 彭蕾在11月的媒體溝通會上曾表示,支付寶錢包將作為獨立品牌發展,滿足用戶的移動支付需求,迎接更大的線下市場。

事實上,從2013年9月開始,支付寶在線下的布局就開始大幅提速,相繼與11 大售貨機運營商、銀泰百貨、12306鐵路在線售票系統、萬達影院和金逸影城等達成合作。支付寶錢包還加大了在大學校園的推廣力度,支持校園一卡通充值,並能在學校超市用手機付款。截至目前,支付寶錢包的用戶數超過1億。

玩法變了

微信產品助理總經理曾鳴說,微信支付不是一個純粹的支付工具,而是為移動支付提供的一個完整解決方案。 “我們一直在探索 ,在電商與微信支付之間如何形成一個良好的閉環。 ”他說,微信把消費者在微信購買商品的場景分成幾個環節:登錄、購買、後期的通知、互動以及消費者主動傳播分享。

這與傳統 PC 時代電子商務的玩法完全不同。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認為移動互聯網是 PC 互聯網的延伸,而是更多認同移動互聯網是變革與顛覆。時代不同了。以往,設備是死的,所以人有在線離線的概念;現在,設備跟著人走,人一直在線,人在哪兒,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接入點就在哪兒。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移動電商的玩法也將異于以往。騰訊意識到了這種變化,並在變化中看到了新的機會。

2013年12月20日發佈的微信5.1版本有幾個小改動,印證了微信在移動電商的野心。在微信5.1的安卓版本中,個人信息里添加了 “我的收貨地址” ,以此引導用戶在微信商戶購物。此前微信與騰訊旗下電商平台易迅網已聯手推出 “精選商品” 。騰訊電商總經理助理宋晹告訴財新記者,目前微信平台 “精選商品”的訂單量穩定在1萬 -2萬單 / 日,且老用戶占比越來越高,說明這個產品得到了用戶認可。現在, “精選商品”界面已經變成了“微信商城” ,計劃在易迅網自營商品之外,逐步接入更多優質的第三方供應商,豐富商品種類。易迅和微信則著力于開放平台的能力建設,根據移動電商的特點研究商品的推薦機制。2013年12月27日,微信商城推出品牌特賣頻道,首批接入了阿迪達斯、耐克等運動品牌。

騰訊對微信的定位是提供連接能力,連接人與人、人與設備、人與商品以及人與服務。所以,微信還會為其他電商平台或應用提供一鍵登錄、APP 內 支付、掃碼支付和公衆賬號內支付等能力。微信的優勢在於通知和互動,用戶通過關注相應的服務公衆號,購買商品後,可以自動獲得商家推送的物流動態,而不需要另外查詢。在配送過程中,甚至可以推送快遞員的照片。簽收之後,還能通過微信進行點評、分享和傳播。微信的公衆號也會成為商家的自助菜單、客戶關係管理工具和客服中心。

這樣,微信就能在電商和消費者之間形成回路。不過,微信在電商領域的經驗仍顯不足,用戶在微信商城的購物體驗仍有諸多不足之處。

大衆點評網產品及運營副總裁姜躍平透露,大衆點評與微信支付合作一個多月之後,微信給大衆點評平台帶來的交易額增長了7倍,平台上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戶數增長了5倍。特別是使用微信支付兩次以上的用戶占比一直在上升。 “說明很多用戶發生了支付習慣的轉移。 ”他認為,微信支付不僅是支付手段,而是以移動支付為核心串起了整個消費平台,從購買、兌換到消費,都有微信消息推送到用戶,這極大提高了用戶線上和線下的信息流通效率。

微信對移動電商的更多注意力是打通線上線下。曾鳴說, “以前,電商只是在互聯網的場景里,現在有機會將互聯網電商向線下移動。任何一個展示二維碼的平面,都可能成為一個移動電商的線下賣場。 ”騰訊對於電商的規劃,一是以易迅網為主題的線上電子商務,包括自營商品和開放平台;二是打通線上線下的O2O 業務。O2O 又分實體零售和生活服務兩塊,前者由微購物團隊在做,後者有微生活團隊。

騰訊電商控股公司 CEO 吳宵光近日稱,移動電商可以延伸線下實體零售的服務場景,移動電商與線下零售將形成共生而不是零和的關係。線下品牌商對O2O 業務和移動電商,將會有很大的推動力。

最近,一份 “微信店鋪”的招商文件在網上流傳。第三方商家可通過口袋通等第三方服務機構在微信平台建店,申請認證和支付接口。商家通過審核和認證之後,可在微信公衆賬號平台搭建商城提供B2C 服務。接入微信支付的手續費率,絕大部分品類是0.6%,珠寶類是2%,公用事業繳費可與財付通另行協商。但騰訊公司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複中稱,騰訊並沒有授權外部代理商處理商戶接入微信支付事宜。商戶可向騰訊體系的商務拓展團隊咨詢、洽談接入微信支付,費率視具體情況而定。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主任楊志寧認為,微信支付的出現,在打通微信平台的移動電商消費閉環之後,將重構電商的結構。

支付寶仍佔先

阿里集團也深切感受到了電商在移動時代的巨大變化。對實體店而言,電子商務不再僅意味著將商品放到網上賣,而是線上店鋪與線下店面互為延伸,更加一體化。這使線上“電商霸主”阿里,也必須開始向O2O的線下方向滲透。

阿里在2013年10月提出 “ALL IN 無線”戰略,在手機淘寶投入大量資源。

擁有超過3億用戶的手機淘寶,孵化出了“淘點點”和“微淘” 。淘點點定位移動餐飲服務平台,支持消費者自助點菜、點外賣、自主下單和支付。淘點點事業部總經理王煜磊表示,淘點點能幫助餐飲商戶重構服務流程,用戶提前遠程下單和預約,商家可以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提高翻台率、增加收入。王煜磊說,中國的餐飲業營收規模已突破2萬億元,阿里希望淘點點能做成餐飲業的“淘寶+天貓” 。

微淘仍在手機淘寶應用內,類似于微博的功能,賣家在微淘建立自己的粉絲群,進行客戶關係管理和營銷。現在,微淘開始考慮從線上的營銷工具變成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橋樑。最近,微淘召集了在線下有大量實體店的淘寶和天貓賣家進行座談,研討如何利用微淘來打通線上與線下店鋪。

淘點點與微淘促成交易後,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支付環節都由支付寶完成。不過對支付寶而言,當務之急是如何讓更多的用戶與商家接受手機付款。

以出租車為例,據財新記者的走訪,大多數出租車司機仍不信任手機付款,認為現金和銀行才是可靠的。支付寶為推廣移動支付打車費,給予付款乘客和收款司機每單各補貼5元,每天還抽出200 單進行免單獎勵。這一推廣政策原計劃在2013年12月31日到期,但現在支付寶決定繼續進行。

微信支付也面臨著用戶習慣培養的挑戰。 近月來,微信支付通過各種推廣,引導用戶開通。比如1分錢預定小米3手機的活動,一次就給微信支付綁卡用戶超過300萬,15萬台小米手機在9分55秒內在微信平台被搶光,那也是微信首次為非騰訊系公司產品提供通道。微信還上線了AA 收款功能,鼓勵用戶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寶錢包也將在下一個版本上線類似的AA支付功能。

對微信支付與支付寶錢包的競爭,支付寶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稱,微信支付還難以構成足夠的威脅。 “很簡單,支付寶的應用場景更多,用戶更願意把錢放在支付寶及餘額寶內,而不是放在微信里。 ”該人士稱,微信支付在支付場景、用戶信任和信用體系建設上,還有很多功課要補。單就支付體系而言,用戶的使用習慣以及支付的信用體系,微信支付還有很大的差距。

布丁酒店同時接入了微信平台和支付寶錢包。布丁酒店在微信公衆賬號平台運營一年多,目前擁有60萬粉絲,註冊會員約10萬。接入支付寶錢包公衆服務平台一個月,擁有3萬多粉絲,其中90% 都是新用戶。現在,兩個平台每天能夠帶來的訂單量差不多,各在280單左右。每天來自移動端的訂單量,包括官方APP在內,則接近3000單。其中,移動端的支付90%以上來自支付寶。整體在線支付的訂單更有98% 來自支付寶,盡管PC端也接入了財付通支付通道。

在萬達院線的線上交易中,通過支付寶支付的筆數也占到整體的70% 左右,而支付寶交易一般是通過餘額寶和快捷支付完成。

“目前,微信更多還是一個與客戶交流溝通的平台,做客戶關係管理很好,但直接產生訂單的能力還不行。相比較而言,支付寶用戶的目的性更強,訂單轉化率更高。 ”布丁酒店公關經理王粲告訴財新記者,布丁酒店也在申請微信支付的接口,但從實際運營的情況來看,客戶對微信支付的需求反饋還不是很強烈。連鎖快捷酒店接入微信支付,需要繳納5萬元保證金,手續費率為0.6%,與支付寶持平。

楊志寧指出,微信支付需要做的是消除用戶的心理障礙。而姜躍平也指出,微信支付的首次綁卡成功率不是特別高,因為消費者有安全性顧慮。同時,財付通在銀行的覆蓋面上沒有支付寶完善,另外在線下支付場景上也應增加離線支付的功能。

相比而言,支付寶錢包在離線支付、聲波支付方面的功能更為完善。例如,條碼支付,即使沒有網絡,支付寶錢包也能自動根據紅包、快捷支付、信用支付、支付寶餘額、餘額寶的優先級去自動支付。曾鳴也表示,微信支付下一步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是離線支付。

支付寶錢包與微信支付都在探索移動時代的新玩法。現階段,談顛覆格局仍為時過早。二者在競爭之外,更多是在相互借鑒。楊志寧認為,二者不是完全同質化的競爭,會有各自的陣地和領域。最後移動支付市場會是一個多頭的壟斷競爭市場。

為吸引用戶,最近微信支付借鑒餘額寶的思路,提供理財產品,希望盡可能將資金留在微信支付的體系內。財付通總經理賴智明表示,財付通將聯合微信支付推出類似餘額寶的基金理財產 品,以開放的方式與多家基金公司展開合作。目前基金公司已經敲定,分別是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和匯添富基金,產品均是穩健的貨幣基金。

支付寶錢包則借鑒微信平台公衆服務賬號的思路,為商家開設公衆號,將用戶與商戶分享。另外,餘額寶將在近期針對企業賬戶開放,這對中小商家或有極大的吸引力。

支付寶國內事業群總裁樊治銘稱,線下市場足夠大,支付寶與微信支付應一起開拓、教育市場,二者目前共同的最大對手是現金和銀行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626

阿里入股360,騰訊投資京東,互聯網世界大戰全線開戰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8/57743.html

又到了歲末年關,互聯網圈里非但沒有消停,反而像娛樂圈一樣熱鬧,而演戲的兩位主角就是騰訊和阿里巴巴。 雙方持續交戰,記者只好隨時跟進。下面就跟i黑馬來慢慢梳理下雙方鬥法的攻防之戰。首先,在O2O領域打得火熱。阿里和騰訊的手里都有哪幾張牌?目前在阿里的O2O戰線之中,有自己投資的美團、丁丁優惠、高德地圖以及投資過的快的打車等外圍戰友,同時也有微淘、淘點點等戰略級的新產品。去年12月開始,阿里突然開始加快在O2O領域的步伐,有傳聞說阿里今年將重點投資布局O2O。而騰訊的武器也不少,除了自己依托微信重點推廣過的微生活以及微信這張大王之外,其他的諸如搜狗地圖、soso地圖,還有自己花巨資投資的新高朋,以及剛剛投資的嘀嘀打車。另一方面,雙方的O2O戰火蔓延到了媒體公關戰。無論是微淘的O2O案例,還是微信的O2O案例,都不時見之報道。從雙方最近不斷通過媒體推廣O2O案例可以看出已經到了刺刀見血的時刻,而阿里也的確對於微信的O2O非常忌撣。第二,騰訊鐵了心要做電商。這兩天廣泛流傳的傳聞是,騰訊即將入股京東。先不論消息的真實,這個時候突然傳出這個消息也有點公關戰的味道。微信的巨大想象力很可能幫助騰訊抄阿里的近道,若與京東順利結盟,阿里的核心業務電商將會遭遇京東更加強有力的阻擊。雙方的合作似乎有跡可循,在上次東哥美國遊學歸來的首場發布會之中,東哥提到京東最大的業務在一線城市,希望未來能打入二三線城市的腹地,而二三線城市恰恰是淘寶的陣地。京東想要完成縱深戰略,或許可以借助騰訊的力量,要知道,QQ廣大的用戶群體很多都是二三線用戶。雙方有結合不奇怪,或許不只是資金合作。第三,阿里推出遊戲平臺,攔截騰訊最大的現金牛。就在騰訊投資京東的傳聞喧囂至上的時候,阿里於今天宣布推出手遊平臺,並表示要打破騰訊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阿里與遊戲開發者的分成比例為2:8,其中開發者可以獲得70%的分成,還有10%將會捐助給公益基金。據了解,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是該平臺的負責人,他此前系騰訊集團副總裁,負責騰訊數字娛樂及多媒體業務。他表示,對於單機版遊戲合作者,第一年阿里巴巴將完全免費為其提供服務,聯合運營的遊戲則采用8:2的分成模式,其中阿里巴巴僅拿20%以覆蓋成本和用戶激勵,遊戲開發者獲得70%的收益,剩余10%將用於支持農村孩子教育發展。而這一招很厲害,就在騰訊希望結盟京東來在電商領域殺阿里這一招的時候,阿里利用遊戲分發平臺來對抗騰訊,不得不說是一步釜底抽薪的招數,騰訊本質上是一家遊戲公司,其收入超過六成來自於遊戲,阿里如果通過高分成來將騰訊大後方拖垮,豈不是妙招?第四,阿里要跟360結盟了。關於阿里的消息還不止步於此,據未經證實消息傳聞,阿里將投資360,談判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不過,合作模式還未確定,傳聞稱或類似於阿里投資新浪微博時的換股形式,或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目前來看,阿里和360的合作算是互利,阿里可以靠360為電商業務輸送流量,360則可以完成流量變現。不過,或許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二者的關系,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360和京東是除BAT之外,中國互聯網格局中至關重要的力量。若騰訊投資京東、阿里入股360屬實,互聯網格局會發生巨大改變。至此,i黑馬相信大家可以重新審視一下阿里和騰訊的這場戰爭,如今的中國互聯網正在進入集團對戰的趨勢。當然,還有另外一股勢力不可忽視,那就是百度及其背後的PPS、去哪兒、糯米等聯合形成的第三集團軍。這樣來看,互聯網之間的世界大戰是不是一觸即發?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靜靜 寧詠微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736

全面開戰:美國欲切斷IS黑金命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03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ISIS(伊斯蘭國)進行全面打擊之後,美國及其盟友正在考慮更為有效的削弱ISIS的實力和影響力。切斷為ISIS帶來數百萬元收益的黑市石油販賣網將成為重要任務。

此前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美國希望土耳其協助參與摧毀IS的石油帝國,但是土耳其以49名外交官被ISIS扣為人質做理由,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在IS控制的伊拉克中部和北部地區,原油每日的產能達到2.5萬-4萬桶。在通過黑市交易之後,每天可以產生至少120萬美元的收益。在初始階段,ISIS利用“中間人”以25美元/桶的低價將原油出售至伊朗、敘利亞、約旦和土耳其等國。隨著其實力的逐漸增強,ISIS已經跳過“中間人”開始全面接受該“業務”。

20140911_isis_0

黑市的原油交易為ISIS的發展提供了關鍵的經濟支持。招募新的恐怖分子、為恐怖分子提供獎金以及為被擊斃的恐怖分子提供“撫恤金”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而在伊拉克政府時代,目前ISIS所控制地區的運營成本(基礎的水電等)也遠超過200萬美元/天。所以即便黑金交易受益匪淺,並且可以通過大棒政策作為控制,長遠的“發展”依然迫切需要資金。ISIS對此也心知肚明,因此已經數次對首都巴格達北面130里外的拜吉煉油廠發動猛攻,試圖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產能。

到目前為止,美國尚未對ISIS的運油車進行打擊。恐怖份子可以大搖大擺的通過公路將控制區域內的原油運送出去並獲得利益。美國迫切需要考慮對運油車或者公路進行精確打擊。畢竟空襲可以摧毀恐怖組織的有生力量和裝備武器,而切斷其經濟命脈才能“打蛇打七寸”。(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9

烏克蘭局勢惡化 烏總統稱不懼和俄“全面開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76

在烏克蘭總統波羅申克宣稱準備好和俄羅斯軍隊“全面開戰”之後,烏克蘭沖突的緊張情緒進一步升溫,俄烏雙方對於如何達成新的停火協議各執一詞。

烏克蘭總理Yatsenyuk周二宣稱,應該采取新“日內瓦協議”來控制地區沖突擴大化。該協議由美國一同參與制定。但是俄羅斯方面則認為,該協議將東部分裂分子排除在外,因此違背了9月初達成的明斯克協議的初衷。

俄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周二表示,“明斯克協議已經存在,多方應在這個框架內尋找解決方法。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的反俄聲明表明,北約不準備與莫斯科就現有的問題進行建設性討論,這使得基輔當局武力解決問題的支持者立場更加堅定。”

此前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指責俄羅斯方面正在烏克蘭境內以及俄烏兩國邊境集結大量軍隊,並向集結地運輸防空系統等軍備。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16日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表示,“我不害怕同俄軍作戰,我們已經為全面戰爭做好了準備。”波羅申科說,“我們希望和平,但也要為最壞情況做打算。”17日,烏克蘭內務部長阿瓦科夫稱,在頓巴斯地區集結了約7000名俄軍,且有“發動侵略”的可能。“我們處在全面戰爭的門檻上”,阿瓦科夫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8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