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定位之父再談定位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18

C=CBNweekly
T=Jack Trout


  1969年,傑克·特勞特提出了定位理論的概念,1972年他在《廣告時代》刊登系列文章闡述系統營銷哲學。之後,定位理論被邁克爾·波特引入到企業戰略中,作為競爭戰略的重要一環。傑克·特勞特現在是美國特勞特夥伴公司總裁。


  C: 你提到社會化媒體改變了傳統傳播信息方式,在這種變革中,你的定位理論有何創新?


  T: 我們可以看到社交媒體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社交媒體的營銷上,我依然在探索,所以這是謎。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個公司Google與Facebook。 Google是一個很好的廣告平台,因為用戶就是用它搜索信息,所以在信息中提供廣告,用戶相對歡迎。但用戶使用Facebook來講述自己的故事,是用 來分享的,他們不希望自己的體驗被廣告打斷,這是和以前電視媒體最大的不同,傳統的電視媒體可以插播廣告,但社交媒體如果這麼做,用戶會非常反感。


  C: 有些企業堅持強化自己的優勢,如果按照你的定位理論,它們更應根據市場去調整定位,尋求差異化,這兩種策略在你看來有何種區別,是否相悖?


  T: 我認為這兩種策略並無本質區別。如果企業既有的競爭優勢能夠發揮到最大,我認為這是很好的戰略。但問題在於 我們面臨的競爭愈加激烈,競爭對手也會將自己的競爭優勢表現出來。這是一種博弈,是你的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博弈。企業能夠做什麼並非單純由企業自身所決定, 而是企業的競爭對手能夠允許你做什麼來決定。


  C: 但市場環境變化如此之快,這是否意味著企業的定位要隨之調整和改變?


  T: 不是這樣的。並非對定位所改變,而是需要在定位上有很高的靈活度,企業要用很快的速度去做出調整。企業在某些方面非常成功,一旦成功,競爭對手就會湧入, 仿照你的做法,競爭會愈加激烈。在中國我經常提三點,做到第一比做到更好更重要;第二要在消費者的心智資源裡面佔有認知;第三點要實現差異化。中國與美國 的不同在於有龐大的市場。比如,一個美國企業可能只擁有2%至4%的市場份額,這在美國是無法存活的。但在中國同等規模就不存在這個問題,這是「基數效 用」。


  C: 但在如此大的市場,面對如此多的消費者,消費者面臨嚴重的信息冗餘,企業應找到何種營銷工具與消費者進行溝通?


  T: 第一點,如前所述通過定位佔領消費者心智;第二點,商戰。如果一個企業是品類的領導者,需要提出新的想法去嘗試,另外一點是要阻截你的競爭對手。當競爭對手提出一些好的意見或想法時要及時跟進。但有時很多的企業,這兩方面都沒有做到,最後就失敗了。第三點就是差異化。


  C: 有些企業之前成功的定位會影響之後定位,比如低端市場品牌成功影響到高端品牌,企業如何改進?


  T: 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豐田在美國曾被認為是中低檔品牌,但為了推出高端品牌雷克薩斯,它規定雷克薩斯與豐田的4S店必須至少相隔20英里,以保證消費者認知的區隔。有時候可能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企業做的越多,消費者越懷疑,改進是非常困難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