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馬來西亞、柬埔寨 房價起漲還能賺價差? 海外置產選標的 這些功課必懂

2015-06-29  TWM

撰文•周思含

近年來台灣房市沉寂,海外投資市場異軍突起,打著「高投報率」的旗幟,紛紛吸引台灣熱錢流出海外置產,不過真的有這麼好康的事嗎?專家提醒,別被甜美的報酬率數字沖昏頭,勤做功課才是投資守則第一條。

台灣房價高漲、租金報酬率低早就不是新聞,除了增值空間有限,加上政府打房政策影響,想尋求穩定收益的包租公們,前仆後繼飛往海外置產,蔚為風潮。這股海外不動產投資熱潮持續至今,熱度有增無減。

而台灣人最喜歡的海外不動產標的,多半集中在鄰近的亞洲國家,其中,日本置產著重於長期持有,賺取穩定租金報酬;東南亞地區則因成長快速,房價起漲,有機會短進短出賺價差。

不過,亞太國際地產趨勢研究處分析師張漢超提醒,高報酬的投資背後隱含著不可輕忽的風險,想當海外包租公,還是得勤做功課,隨時掌握投資區域的最新動態。

海外標的一:日本

搶進置產的「末班車」

最早吸引海外包租公置產目光的,就是日本。除了因為日本是台灣人極為喜愛的旅遊國家,光是台灣人赴日旅遊人數全年已達兩百萬人次以上,從房地產投資的角度來看, 隨著迎接二○二○年東京奧運而興起的公共建設將陸續啟動,整個東京市將逐步改頭換面,對房價和租金都有正面助益。

觀察近半年來整體東京房市的變化,富群海外地產顧問賴煥昇表示,目前稍微呈現「價漲量縮」的現象,「『價漲』並不是指土地價格上漲,而是因應東京奧運,工資調漲,許多自有住宅建案停工,但大型建案仍然持續,新成屋價格因而受到影響;至於『量縮』,則是因為銀行利率調降,民眾相對較能負擔房貸,進而願意買房的人多了,造成房東產生惜售的心態,因此成交量較為下滑。」既然「價漲」,那已經先行進場的包租公豈不樂歪了?

賴煥昇進一步說明,事實上,房價稍漲並不代表租金也跟著起漲,因為租金通常視區域行情而定,再加上儘管日本國內大型企業帶頭調高已凍漲多年的員工薪資,但是在消費稅也調高的情形下,房租自然無漲勢可言;普遍來說,在房價稍漲、租金不動的情形下,如果現在買進,相較於半年前,日圓計價的投報率其實是微幅下跌的。不過賴煥昇認為,在日圓大幅走軟的情形之下,抵銷了微幅上調的房價,和早前的進場時機點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整體來說,已在日本置產者,目前仍有續抱等待房產增值的空間,至於空手但現在有意買進的投資者,現階段仍可把握日圓處於低檔的機會點,但日前日銀總裁黑田東彥聲稱,日圓實質有效匯率已經「非常低」,不太可能進一步貶值,也許這是搶進日本置產的「末班車」。

海外標的二:馬來西亞

優選首都SOHO型物件

除了日本之外,近幾年台灣人最喜歡的海外投資標的,另外還有搭上東協經濟成長列車的東南亞地區,剔除物價太過高昂的新加坡、排華情形時有所聞的越南及印尼,有「東協資優生」稱號的馬來西亞因而出線。

璽朵國際海外資產部門副總經理黃淑苓說,這幾年從事馬來西亞房產仲介的業者迅速膨脹,表示市場真的很熱,「不過,市場很熱通常也代表基期相對較高,想投入馬來西亞置產的投資人,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由於馬來西亞可以使用華文溝通,加上高速經濟成長與大馬政府大力推動交通、基礎建設,並祭出多項政策吸引海外資金進駐,此外,大馬政府為了活絡房地產市場,從○六年開始放寬地產政策,近年更鼓勵投資移民,推動MM2H︵第二家園︶計畫,種種利多,果然激勵大馬房價近兩年來逐漸走升。

而台灣人在大馬置產,首選地點以首都吉隆坡為主,特別是由雙子星大樓、敦拉薩經濟特區及巴比倫廣場所圍繞起的「金三角」,更是精華商圈。一般而言,吉隆坡的大樓目前每坪單價從四十萬元台幣起跳,最貴突破百萬元,多數入門總價至少就要千萬。除了吉隆坡,距離車程兩小時的麻六甲,在○六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每年吸引超過數以千萬的遊客,為當地帶來龐大商機,也是國人前往馬來西亞置產的第二選擇。

經過這兩年「熱炒」,大馬房價已被拉高,但黃淑苓表示,「相較於台灣房市,馬來西亞仍然是可以進場的標的,不過物件的選擇就要以投報率較穩健的居家辦公室(SOHO型物件)為優先考量。」此外,由於馬來西亞政府也有打房措施,稅率上亦面臨修正,在當地買氣不高的情形下,將來轉手性的問題值得多加考慮,因此選擇新成屋優於預售屋,除了考量議價空間,預售屋的不可控制因素也比較大。至於標的位置,黃淑苓給的建議是,「所有海外買房都應該以首都為首選,因此,吉隆坡就是最佳標的。」相較於馬來西亞首都,從房仲門市海報聲稱「只要車位價,即可擁有」的柬埔寨就親民多了。

近期的柬埔寨旅遊十分熱絡,從聞名的吳哥窟古蹟探索之旅,搖身成為房產團的考察旅遊勝地,許多業者甚至以「比墾丁五星級度假行程還便宜」為號召出團,有業者表示,像這樣的房產考察旅遊團,小至六人成團、多到三十人一團,近兩個月來,看房人次突破千人。

海外標的三:柬埔寨

美元走強 房價基期低成亮點柬埔寨房市究竟有何魅力?首先,二十一世紀不動產副總經理曹若琪指出,「美元走強使得以美元計價及流通的國家投資正熱,柬埔寨是少有的『美元全面流通國』,再加上正值經濟發展飛速時期,像是二十年前台灣的縮影,房價基期相對低檔。」雙城建設台灣負責人黃子晃補充,海外買房最怕匯差問題,他以在大馬置產舉例說明,「先將新台幣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換成馬幣,可能造成兩次匯損,但是在柬埔寨兩種貨幣雙行,能將匯兌風險降至最低。而且,當地外匯沒有任何管制,在柬國賺的錢,都能輕鬆匯回台灣。」最重要的是,柬埔寨挾著地理位置優勢,在東協扮演貿易樞紐角色,未來待泛亞高速鐵路興建完畢,能串連昆明、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前景相當樂觀,因此早就吸引許多外商集團積極搶進。

不過,在決定投資前,仍然必須特別注意風險,曹若琪指出,柬埔寨住宅的土地產權有兩種方式,一是永久產權,一是九十九年期的地上權;前者能夠向當地銀行借貸,後者不能,且會隨著使用時間逼近而跌價,買方購買前應事先確認產權,避免糾紛。再者,外國人購屋皆須遵守《外國人私有房產所有權法》,即只可購買二樓或以上的共管式高樓產業。

綜觀東南亞的房市現況,張漢超指出,投資人欲求穩定報酬,可以馬來西亞為首選,基期雖高但是相對安全穩定;如果想搭上翻倍成長的獲利列車,柬埔寨看起來很有機會,不過風險相對高出許多。

「投資工具沒有好壞,最重要的是投資人有沒有花心思做功課,不要被房仲業者用話術牽著鼻子走。」張漢超建議,海外投資房產須注意房屋轉手性、房價走勢及增值性、匯率風險,租金投報是否透明化,同時,也要掌握這些國家的政策,或者有何重大建設利多,開發投資新管道,避免被套牢。

柬、馬、日、台四國2014年以來房價漲幅 柬埔寨 馬來西亞 日本 台灣

區域 金邊

蛋黃區 吉隆坡

雙子星周邊 東京 台北

信義區

房價

年漲幅 18% 13% 6% -5% 時間: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底資料來源:21世紀不動產儘管海外置產標榜「高報酬」,但也相對「高風險」,勤做功課絕對不可少。

柬、馬、日、台四國2014年以來租金投報率 柬埔寨 馬來西亞 日本 台灣

區域 金邊

蛋黃區 吉隆坡

雙子星周邊 東京 台北

信義區

租金

投報率 10% 7% 5% 1.57% 資料來源:21世紀不動產專家建議,投資客投入海外置產時,未來的成長性很重要,因此,標的應以首都為優先選擇。

更正

第962期第78頁,表格誤植「交大科技法律研究所博士班」為錄取率百分百,實際上為25%,就出刊日前之資料統計,為國立大學法學院最低,特此說明。

第965期《非懂不可 10個健康密碼》第73頁圖表「從走路到飲食,你現在就該關心的健康數字!」中,正常舒張壓誤植為80∼129mmHg,正確應為80∼84mmHg。

第965期第147頁《熱門商品獨家特搜 教你買對長看險》,文中表格將南山人壽「美滿人生長期看護終身保險」誤植為「美滿人生長期看顧終身保險」;其給付項目之給付上限為十六次誤植為十六年。 編輯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57

中聯中止並購特雷克斯 心理價差13億美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8/1008437.html

27日午間,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000157.SZ,01157.HK,下稱“中聯重科”)正式宣布,終止對美國工程機械企業---特雷克斯(Terex.NYSE)重大收購案。“我們進行了密切溝通,雙方在關鍵條款上沒有達成一致,決定終止收購特雷克斯的談判。”中聯重科公告寫道。而這也意味著1月底至今的中企在海外並購事件出現重大轉折點。

6.thumb_head

持續了近半年時間的中國制造業重大海外並購案,有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結果。

27日午間,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000157.SZ,01157.HK,下稱“中聯重科”)正式宣布,終止對美國工程機械企業---特雷克斯(Terex.NYSE)重大收購案。“我們進行了密切溝通,雙方在關鍵條款上沒有達成一致,決定終止收購特雷克斯的談判。”中聯重科公告寫道。而這也意味著1月底至今的中企在海外並購事件出現重大轉折點。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下午向各方進行了解後得知,中聯重科停止並購的主要原因在於,雙方在價格上很大的分歧。中聯重科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仍願與特雷克斯繼續溝通,且在未來合適時機繼續收購特雷克斯。

特雷克斯公司為全球著名的機械公司,在美國的行業地位僅次於世界第一大機械公司卡特彼勒。特雷克斯近80%的產品排名全球前三。2014年,該公司收入為73.09億美元,凈利潤3.1億美元,綜合毛利率19.89%。目前特雷克斯在北美、歐洲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比重的40%、30%,其他地區為30%,旗下總計5個事業部:高空作業平臺、建築機械、起重機和物料搬運與港口解決方案(下稱“MHPS”)、物料處理等。

2014年,特雷克斯在“高空作業平臺”業務板塊的收入,占公司比重的31.83%,該業務名列全球第一;起重機占比24.09%,MHPS業務和建築機械、物料處理設備等分別占比23.99%、11.25%、8.79%。收購特雷克斯之後,中聯重科也由此進入歐美地區市場、並一舉切入此前並不熟悉的高空作業平臺等諸多機械領域。

今年1月28日,中聯重科公告稱,正就一項潛在的交易與特雷克斯進行討論,並向其董事會提交了無約束力報價。中方出價為每股為30美元。3月23日,中聯重科再次向特雷克斯提交以現金方式收購對方全部已發行普通股的非約束性報價,從每股30美元上調至每股31美元。因此,中聯重科實際通過貸款和自有現金,一次性掏出34億美元的資金,最終獲得這家美國企業的股權。

然而2016年5月16日,雙方收購出現了變數。特雷克斯宣布與芬蘭科尼公司達成協議,前者將“MHPS”這一重要業務板塊賣出,總價約13.57億美元(對價包括了8.2億美元現金和1960萬股科尼公司新發行股票)。交易完成後,特雷克斯或持有約25%的科尼公司已發行股票,預計於2017年1月份完成交割。

很快,中美雙方大型並購案的最後一輪談判也到來了。北京時間5月27日晨,雙方代表就位。特雷克斯提出,中聯重科仍需以34億美元的報價來收購,但中聯重科沒有接受。中方企業堅持認為,應在34億美元的估價基準上,減去特雷克斯賣給科尼公司MHPS業務的出價,但特雷克斯未能點頭同意。在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後,中聯重科也很快結束了這場談判,並向資本市場發出了消息。

中聯重科方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沒有就雙方談判細節做評價,不過公司表示,“特雷克斯的收購,符合中聯對裝備制造業的國際化要求、也符合企業的業務發展長期戰略。同時,公司也要堅持AH股東的基本利益,不能因為高價而使股東蒙受損失。事實上,我們為了這次談判也請到了各方一流專家,得到了國家各個部門的認可,拿到了並購路條。中聯重科在資金安排上,也做了充分準備,獲得了中國政府的相應支持。我們也認為直接現金購買特雷克斯對交易各方都有利,也有明確性。對於特雷克斯出讓部分業務給科尼的這一舉動,我們也是同意的,這使得雙方(中聯與特雷克斯)後續的收購更具針對性。遺憾的是,中美企業最終未能形成統一意見。”

創立於1992年的中聯重科,主要從事工程機械、環境產業、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制造。20多年的創新發展,使公司在工程機械、環衛機械均位居國內第一,農業機械位居國內前三。

在並購上,中聯重科在15年前就開始海外並購,不過收購對象均集中於歐洲地區,並沒有在北美有過斬獲。

2001年11月,中聯重科整體收購了英國保路捷公司;2008年9月28日,其拿下了全球混凝土設備領先企業意大利CIFA公司。2013年至2015年,公司又分別買下全球幹混砂漿設備第一品牌——德國M-TEC公司、著名升降機企業---荷蘭Raxtar公司、意大利Ladurner公司。

長江證券的分析師萬廣博就在其分析報告指出,工程機械周期性下行的過程中,中聯重科也在從傳統工程機械向其他領域轉型,從而實現由裝備制造商,向裝備制造、工程技術、投資運營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轉變。在“一帶一路”政策的推動下,工程機械板塊也正整體加速走出國門。他表示,目前,中聯重科持有貨幣資金155億元,在外延擴張上也有相應基礎。而對於全球工程機械環境不佳的狀況下,收購海外公司是否也會帶來更多利好,中聯重科的一位高管則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類投資關系重大,公司也做過了多方評估後再做出並購決定的。”同時他也告訴記者,與特雷克斯之間的並購案雖未取得成功,但也會繼續保持關註,如果在價格和時機都合適的情況下,中聯會再度出擊。

  • 第一財經日報
  • 羅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6

兩地價差拉大 中小銀行紮堆想回A股

在多家中小銀行紮堆赴港上市後,兩地估值日趨加大的情況下,這些銀行又開始紮堆回歸A股市場,目前已經有8家銀行宣布回歸A股的計劃,市場人士稱,除了拓寬融資渠道,目前境外融資成本逐步升高也是各家銀行考慮回歸的因素之一。

目前,內地有19家銀行在香港上市,包括五大行、5家股份行、8家城商行、1家農商行,其中,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錦州銀行、鄭州銀行和青島銀行等7家城商行、重慶農商行1家農商行均提出了擬回歸A股,進行“A+H”上市。

22日,青島銀行董事長兼執行董事郭少泉在香港的記者會上稱,申請回A股上市不代表會退出香港市場,回歸A股上市將令青島銀行在內地的發展更具動力,他認為A股和H股是兩個不同的市場,該行在H股上市後,提升了銀行的國際形象,也有助於了解國際金融市場規則,而因此未來會保持“A+H”股的狀況經營。

同日,重慶銀行資產負債管理部總經理李映軍在香港的記者會上稱,回歸A股主要是基於資本補充的考慮,如果可以真正回歸A股,可以拓寬融資渠道,目前該行一切正在有序推進中,但預計正式登陸A股還需要2年時間。

比富達證券有限公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目前A股的估值普遍比H股更高,尤其是銀行股更為明顯,由於香港投資者與國際投資者對於內地銀行的不良貸款及壞賬都心有芥蒂,這是令這類銀行股回歸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A股和H股上市的銀行中,截至8月22日收盤,A股對H股的溢價依舊非常明顯,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H股對A股的折讓都很高,分別是-32%、-23%、-21%、-16%、-14.5%、-11.4%。

實際上,在香港市場不論是大行還是中小銀行,都還處在“破 ”(股價低於每股賬面凈值)的階段,即便是A股對H股溢價最低的工商銀行,其截至8月22日的股價4.96港元,也低於每股賬面凈值大約1.22%,而A股對H股溢價最高的中信銀行,其截至8月22日的股價比每股賬面凈值低了25%,但在A股市場,中信銀行的市凈率大約達到0.96,證明“破凈”程度比H股好不少。

野村證券稱,內地自從8月份開始加快淘汰過剩產能,貨幣政策將保持謹慎,相信下半年將是內地銀行股的轉折點,有機會迎來結構性估值重估。不過,野村證券還是傾向有強勁資本及嚴格風險管理的銀行,主要因為這些銀行有能力承擔壞賬,預計未來工行及建行的市凈率,在1年內可由目前的0.7倍至0.8倍,重返至1倍水平。

林嘉麒稱,除了估值的考慮,不少銀行回歸A股的原因還有境外融資成本的提高,目前不少內地銀行股在香港的融資手段是發行美元債券,隨著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對於發行債券的企業來說匯率的損失比較大,加上債券本身的利率,融資成本基本超過了內地的融資成本。所以不論青島銀行還是重慶銀行都公開稱,回歸A股是為了拓寬其融資通道。

與此同時,還是有很多銀行尋求在港股上市,8月16日,吉林九臺農村商業銀行就向港交所上傳了招股資料,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也計劃登陸港股,有媒體報道,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集資規模高達100億美元,將於本月25日進行上市聆訊,是近兩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上市計劃。

不過,回歸A股的路並非一帆風順,等待時間久以及所需文件不同,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今年1月,哈爾濱銀行就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審核程序無法繼續”而被中止審查。而重慶銀行則稱,登陸A股最快要等兩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516

深港通開通一周“遇冷” AH價差反而越來越大為哪般?

本周,是深港通開通的第一周,從交易的情況來看,市場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

就在今天,深股通的使用額度僅為4.23億元,已用額度占比僅為3.23%,比起前幾天的交易量更是低了不少。

而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包括浙江世寶、山東墨龍、東北電氣等在AH兩地上市股票的價差不但沒有出現之前所預期的拉平,反而是越來越大,這又是什麽原因?

深港通“遇冷”

“深港通的平淡是預期之中的事情,雖然滬港通因為和上一輪牛市聯系在一起,被認為意義重大,但現在人民幣匯率、港股的走勢等等和當時的情況不同。”上海市某投資人表示。

12月5日,深港通開通當日,市場表現並沒有太大熱情。截至12月5日收市,流入資金累計27.11億元,占深股通每日限額130億元的20.85%。流入香港股市的資金是8.51億元人民幣,占港股通每日限額105億元的8.1%。

而就在兩年前滬港通開通的時候,在開始交易的前45分鐘,狂熱的投資者就用掉了滬股通當日限額的三分之二。由此可見,和滬港通相比,深港通還是“冷清”不少的。

之後的幾個交易日,深股通每日使用的額度分別為19.39億元、17.79億元、17.08億元,可謂波瀾不驚,相對於深股通130億元的限額可謂相去甚遠。而同期港股通每日使用的額則分別為8.51億元、5.2億元、3.56億元和4.12億元。

不過到了12月9日的時候,深股通已用額度僅為4.23億元,只用了3.25%。

對於深港通的“遇冷”,其實也在不少市場人士的預期之中。如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傑就認為,在人民幣貶值和資產荒大背景下,會維持“南熱北冷”的局面,深港聽的開通對港股的正面影響會大於A股。

AH價差為何“不降反升”?

在深港通即將開通的時候,尋找AH價差股,也是市場上存在的“慣用的投資思路”。

但是,顯然這一投資邏輯被證明是無效的。以深港兩地價格差別最大的股票——浙江世寶為例,自深港通開通以後,A股的溢價率不降反升,開通前,浙江世寶A股的價格是港股價格的4倍左右,到12月9日,浙江世寶A股的價格為36.9元,而港股的價格為9.4元,A股價格為港股的價格的4.43倍。

另外,兩地價格差別較大的山東墨龍、東北電氣等公司也都出現了價差不降反升的情況。

這顯然與之前市場所預期的——深港通互聯互通,有助於AH價差拉平的說法不同。

事實上,這一現象在滬港通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也正因為如此,在深港通開通的時候,提價差股要比滬港通開通的時候少多了。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傑在之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滬港通僅僅為兩地的投資者提供了投資對方市場股票的通道,並不能將已邁入的股票進行跨市場賣出,無法真正“互聯互通”消除折價溢價。而滬股通的交易額平均占比太低,也難以改變A股的投資者結構和市場風格的。

“除非你可以實現低價買入H股股票,以A股的價格賣出,實現無風險套利,否則這個價差並不會消除。還是按照兩地市場原來的方式在運行。”上述投資人表示。

由此可見,深港通和滬港通一樣,也無法消除兩地股票的折溢價率,隨著市場的波動,AH股價差反而越來越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842

人民幣跌破6.95,在岸、離岸價差倒掛超百點意味著什麽?

12月16日,在岸人民幣跌破6.95關口,與離岸人民幣價差持續倒掛。截止發稿,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官方收盤價報6.9547,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139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69點。

而離岸人民幣報6.9430元,價差已超過100點。對於在岸、離岸人民幣價差持續出現倒掛,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員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岸、離岸人民幣倒掛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

趙慶明認為,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定價機制不同,尤其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定價更加市場化。考慮的因素更多且會包含對未來整個國際外匯市場的預期。產生價差倒掛,某種程度上反應了海外市場的預期。這是好現象。“離岸市場化的市場相對於在岸管理的人民幣市場,有可能會提前反應,有利於減輕人民幣貶值壓力。”趙慶明說。

歷史曾經出現過人民幣在岸、離岸價差倒掛的情況。但總體而言比較罕見。人民幣主戰場還是在境內。知名外匯市場專家韓會師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離岸市場貶值幅度比在岸小的具體原因可能比較複雜。

韓會師指出,有可能是市場對於未來美元進一步上行的力度有所懷疑。在人民幣當前定價機制之下,如果美元指數上行速度下降,人民幣對美元大概率會反彈。但也有可能離岸市場由於其他因素影響,沒有升上去。

韓會師表示,離岸市場與在岸人民幣市場不同,離岸人民幣市場是一個投機主導的市場,機構之間的投機交易規模較大,來自於企業層面進出口實盤交易占比較少,所以離岸市場對國內央行政策非常敏感。但機構自營盤的頭寸一般比較小,如果離岸機構預期境內市場將有大的變化,可能立即調整策略,而不會進行大規模的單邊賭博。

“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

另一方面,12月16日外匯局公布的結售匯數據顯示,11結售匯逆差2284億元人民幣(等值334億美元)。 這一數字比10月結售匯146億逆差擴大了188億美元。

民生銀行首席分析師溫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0月份結售匯逆差相比9月有所收窄,但是我們看到11月環比再次擴大。美聯儲加息對全球市場影響很大,與人民幣相關的數據變化都不樂觀,面臨比較大壓力。

趙慶明指出,結售匯逆差擴大符合當前預期。11月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幅度是過去幾個月中最大的。市場恐慌情緒最強烈。所以表現為增加購匯,減少結匯。但結售匯逆差擴大也是階段性的,一旦人民幣貶值幅度減小,市場貶值預期改變,結售匯逆差將收窄。

外匯局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11月份,在外部環境存在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處於相對穩定的區間。主要受美聯儲加息預期進一步升溫、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全球主要非美貨幣普遍下跌的影響,11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較10月份有所增加。

外匯局發言人表示,總的來看,近期美元匯率走強對全球貨幣和國際資本流動帶來了較大影響,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幅度相對較小,對一籃子貨幣匯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中的一些積極因素繼續發揮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87

在岸人民幣跌破6.95關口 與離岸人民幣價差持續倒掛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官方收盤價報6.9547,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139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69點。

近日,離岸人民幣與在岸人民幣持續出現價差倒掛。在岸人民幣現報6.9574元,離岸人民幣報6.9430元,價差已超過100點。

韓會師近日分析中指出,2017年要歐洲仍將處於多事之秋,歐洲動蕩歐元必然承壓,美元指數就會被動走強,而人民幣也自然會遭受打壓。。面對強勢的美元,包括人民幣在內的多數非美貨幣都將繼續承受壓力。 根據人民幣的定價機制,一旦國際市場美元對主要貨幣升值,“參考一籃子貨幣”定價規則一定會對人民幣對美元的雙邊匯率施加貶值壓力。

12月15日,新華社連發六文評述美聯儲加息 。其中,新華社英文評論文章稱,美聯儲加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明顯調整,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及儲備貨幣的主要發行國,美國應充分重視其貨幣政策決定可能的溢出效應,並就宏觀政策與其他主要經濟體進行協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91

離岸人民幣連續升破五大關口 兩地價差倒掛逾200點

周三晚間,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一舉升破6.92關口,日內連破6.96、6.95、6.94、6.93、6.92五大關口,創12月15日以來新高至6.9185。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現報6.9436,兩地價差倒掛逾200點。

值得註意的是,今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下跌28個基點,報6.9526,創2008年5月以來的逾八年半最低水平。有交易員指出,中間價雖創出新低,但實際跌幅仍非常有限。在美元指數突破當前整固平臺之前,人民幣料將持穩。

交易員同時表示,離岸人民幣流動性仍較為緊張。早盤離岸人民幣快速反彈,與在岸匯價出現超過100點的倒掛現象。這預計會抑制市場投機操作。

瑞穗銀行策略師張建泰稱,今天離岸人民幣強勁上漲的主要原因似乎在於流動性緊張,今天美元兌離岸人民幣明日次日遠期點上漲逾120%至65個點,漲得非常誇張。

匯豐外匯策略師Joey Chew稱,人民幣中間價強於預期以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趨緊,可能已促使部分投資者平掉了美元/離岸人民幣多頭倉位。隨著中國繼續加大資本項目管控力度以遏制資本外流,人民幣資金緊張的狀況或將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34

在岸人民幣收報6.9344 兩岸價差仍倒掛逾500點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官方收盤價報6.9344,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跌114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跌14點。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793元,日內跌近300點,兩岸價差仍倒掛逾500點。

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周一有所緩解,香港離岸人民幣同業拆借利率Hibor從高位回落。隔夜拆借利率報14.05%,較前一交易日利率61.33%大幅下降;7天期、14天期Hibor利率也紛紛下行。

此前, 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表示,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價差依舊較高,或有套利盤出現。而離岸人民幣走軟,也在推動在岸人民幣下行。市場觀點認為,未來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方向仍將由在岸市場決定,在美元仍然處在強勢周期的背景下,整體匯率格局發生改變的重要前提在於中國的商業環境。

上周末,外匯管理局公布2016年12月外匯儲備數據。12月中國外匯儲備降幅從11月的691億美元收窄至411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儲7月以來連續第六個月下降。12月外儲的美元值為30,105億美元,為2011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

中金認為,央行近期在離岸市場的動作已經表明其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打破人民幣貶值一致預期的意圖。並作出估計,中國出口商至少有超過1.1萬億美元的貿易收入滯留海外。如果外匯壓力進一步加大,政府可能會敦促這些企業、尤其是國企進行結匯,增加外匯流入。

往前看,中國應該而且也會繼續實施較為嚴格的資本管制。1月中國外儲可能跌破3萬億美元。盡管這並不改變外儲充足的基本形勢——按不同指標,充足的依然充足、不足的依然不足,但它必然是個心理沖擊,可能增加市場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6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556元 兩岸價差再度倒掛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556元,上日中間價6.8588。上日官方收盤報6.8780,夜盤收盤報6.8807。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報6.8184元,春節期間升近600點,與在岸人民幣價差再度倒掛。

美元指數報99.75,昨日一度下探至99.26,創去年11月以來最低。

北京時間2月2日淩晨3點,美聯儲宣布維持利率區間不變,符合預期。美聯儲聲明中並未顯露任何“鷹派”表態,且未透漏此後加息的路徑。 聯邦基金利率期貨依然顯示,美聯儲2017年料加息兩次。2017年7月到期聯邦基金利率期貨的隱含利率為88個基點,處於75-100基點的區間之內。

招商證券(香港)宏觀研究副總裁宋林表示,總體而言美聯儲態度更偏謹慎,FOMC投票委員部分也輪換更新,今年鴿派委員數量增多,預計5月或6月加息可能性更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255

在岸人民幣跌破6.89 兩地價差倒掛逾200點

周四,在岸人民幣跌破6.89關口,現報6.8932,離岸人民幣報6.8731,兩地價差倒掛逾200點。

周四早間中國央行公布數據,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856,較上日中間價6.8889升值33個基點,中間價創3月6日來的新高。

國開證券表示,雖然美聯儲3月加息貨幣政策收緊,但是,一方面,美元指數上漲力度較2014年剛退出量化寬松時儼然已弱,另一方面,我國貨幣政策與美聯儲貨幣政策同向,最終表現出人民幣匯率趨於穩定,人民幣貶值預期大大弱化。

綜合考慮中美經濟狀況,從全年來看,兩大經濟體貨幣政策趨於同向,即便美聯儲加息速度和幅度超預期提升,由於面臨金融“去杠桿”、抑制房價和大宗商品價格泡沫等壓力,我國貨幣政策也將會緊跟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的頻率和步伐,而這在客觀上又會起到穩定人民幣匯率的效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