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拜拜Larry King 左丁山

2010-7-13  AD






 

昨日講起,《蘋 果》係全港最市場導向嘅報紙,如果一個專欄冇人睇,或者係the weakest link嘅話,一定冇得留低,所以因為左丁山講妥協政治而來電郵叫左丁山「收聲喇」嘅人士,你地或者會有一日終於睇到「GiGi細語」收檔嘅。

人 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此乃左丁山阿媽生前成日講嘅,記得好似係一九九三年啩,力寶中心現在賣牛扒嘅餐廳嘅地方,有一間LA Cafe,開幕初期,非常旺場,曾經邀請CNN嘅明星主持Larry King到場,主持一個酒會,吸引力極強,Cafe內有逼爆玻璃之盛,左丁山、餐廳R等等爭住排隊同Larry King影相,佢個人冇乜架子,幾好傾,講起佢嘅招牌吊帶就眉飛色舞。

呢位先生自1985年開始在CNN每晚訪問一位政客/名人/明星,至 今二十五年,卒於今年六月二十九日宣佈退休,係唔係因為年紀大咗呀?當然唔係,真正原因係收視率下跌,CNN需要變陣,需要一個新面孔與霍士及其他收費電 視台競爭。隨住Larry King退出電視,老一派嘅節目主持人風格亦隨風而逝。

現在受歡迎嘅新風格係乜嘢?Larry King老早自行爆料,話訪問名人之前,從來唔做背景研究,唔睇名人出版過嘅書,總之一聲開麥拉,佢就隨機發問,不斷跟進問題,十分自然,溫和,似兩個老 友促膝對談。Larry King話過霍士電視嘅〈Bill O' Reilly〉唔係佢杯茶,自己做唔出。哎吔,原來美國電視觀眾現在已經唔喜歡飲清茶,改為喜歡酸辣湯,奧拉利呢類主持人,喜歡訪問時與對手爭咪,喜歡對 罵,訪問總統候選人奧巴馬與眾議員Frank時,講到手指指,夠晒刺激,與Larry King嘅訪問風格完全不同。之不過,奧拉利係霍士皇牌,霍士電視嘅清談節目係咁鬧奧巴馬與左派自由主義分子,收視率高出CNN好多噃,反映到美國人要睇 一啲有attitude,有主觀意見嘅節目,CNN嗰套傳統客觀新聞報導,反而輸晒!Larry King當然唔會臨老改變風格以遷就觀眾,退休係佢最佳選項。奧拉利與Larry King,一升一沉,正好反映出美國人嘅政治觀點日趨兩極化,中立人士無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10

隱藏的地主:ROAD KING路勁基建(1098) BIL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1g0iv.html

第一次看到ROADKING,大概十幾年前在高速公路分流車輛的雪糕筒,記得很清晰---這名字太霸氣。在幾年前買天安時留意到深圳控股(00604),而後在調研深控看到有路勁27%的股份。我很早就說過深控的聯營公司,包括路勁,天安,都很值錢,連最差的沿海家園今年都表現不俗(指股票)。這幾年內房股不斷下挫,深控為聯營公司不斷做減值撥備,今年應該開始為利潤貢獻了,報表應該很亮麗,雖然不是實質性利潤,也跟現金流無關。投資組合裡,深控已遠拋離新華文軒,單一股票佔投資組合25%。

 

路勁絕對是很守法的好公司,稅前利潤18億,交稅就10億(你太愛國了)。房地產業務的貢獻2011稅前利潤7.2億,約佔其38%的稅前利潤。其餘為高速公路利潤。公司現價市值約43億,股息收益率約9%(很穩定),按照一般高速公路10倍PE計算,市值還未能完全反映其高速公路價值,其45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更是完全沒體現出來,其每股淨資產達15元。

 

我不明的是香港投資者,那麼穩定的公司及股息收益率,主業完全在中國,兼收人民幣升值的收益,其股價仍那麼低,給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嚇倒現在?連中移動,中石化等絕對壟斷的藍籌大盤股都比放銀行強多了吧。----像路勁這種那麼安全而又優質的公司(你在A股能找到比她絕對價值更高的?)既然香港投資者不要,那我要。另外,隨著房地產業務的穩步增長,建議其改名,路勁中國,路勁集團,都好,路勁基建這名字未能完全反映其業務,當然,分拆房地產業務上市更好,更能體現其價值。

 

上篇博客說賣出筆克遠東(00752)買入的,正是路勁基建(01098),能攻,更能守,其今年漲幅不大,股價很穩定,而且還有9%的股息率。她連同南粵物流(03399),我相信都是攻守兼備的公司,既保證今年的收成,也為下年打好基礎。再次回歸基建及磚頭,我的投資主流。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33

土地財政:歷史,邏輯與抉擇 king

http://xueqiu.com/7419988382/25476024
作者:廈門市規劃局局長趙燕菁

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這一獨特的制度,使得土 地成為中國地方政府巨大且不斷增值的信用來 源。不同於西方國家抵押稅收發行市政債券的 做法,中國土地收益的本質,就是通過出售土 地未來的增值(70年),為城市公共服務的一 次性投資融資。

改革就是一系列選擇。但真正改變歷史的選 擇,當時並不一定看得清楚。「土地財政」就是 如此。從誕生到形成,它並沒有一個完整的設 計,甚至「土地財政」這一名詞,也是後來才想 出來的。但正是這個來路不清、沒人負責甚至 沒有嚴格定義的「土地財政」,前所未有地改變 了中國城市的面貌,成為全球經濟成功與問題 的根源。

「土地財政」是否可以持續?是否還能改進?還 是必須全盤放棄?乃是攸關國家命運的重大抉 擇。由於「土地財政」被「房價」、「腐敗」、「泡 沫」等敏感的社會話題所綁架,摒棄「土地財 政」,幾乎成為學界和輿論界一邊倒的共識。本 應客觀、專業的學術討論,演變成了指責「土地 財政」的競賽。

好的「學術」,不在於告訴人們眾所周知的「常 識」,而在於能解釋眾所不解的「反常」。「土地財 政」之所以抗風而立、批而不倒,就在於其有著 不為學術界所知的內在邏輯。「土地財政」背後 的經濟含義,遠比我們大多數人知道的深刻、 複雜。

本文試圖以「信用」為主線,重新評價「土地財 政」的功過,思考 「土地財政」改變可能帶來的風 險,探討改進「土地財政」的可行路徑。

信用:城市化的催化劑

城市出現了幾千年,有興有衰,但為何到了近 代卻突然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城市化」?絕大多 數研究,都認為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結果。這一 表面化的解釋妨礙了我們對城市化深層原因的 認識。

城市的特徵,就是能提供農村所沒有的公共服 務。城市不動產的價值,來源於所處區位;不 同區位的價值,取決於公共服務的水平。公共 服務是城市土地 價值的唯一來源。無論城牆, 還是道路,或是引水工程,公共服務都需要大 規模的一次性投資(fixed cost)。但由於傳統 的資本獲得方式,主要是通過剩餘的積累,大 型工程建設往往需要成年累月的建設。巨大的 投資,限制了大型公共設施的建設,成為制約 城 市發展的主要障礙。

突破性的進步,來自於近代信用體系的創新。 信用制度為大規模長週期的設備和基礎設施投 資提供了可能。

信用制度的關鍵是如何獲得「初始信用」。工業 化和城市化的啟動,都有賴於獲得跨越原始資 本的臨界門檻。只有資本才能為資本作抵押。 一旦原始資本(基礎設施)積累完成,就會帶 來持續稅收。這些稅收可以再抵押、再投資, 自我循環,加速積累。

城市化模式的選擇,說到底,就是資本積累模 式的選擇。不同的原始資本積累方式,決定了 不同的城市化模式。歷史表明,完全靠內部積 累,很難跨越最低的原始資本門檻。強行積 累,則會引發大規模社會動亂。因此,早期資 本主義的原始資本積累,很大程度上是靠外部 掠奪完成的。幾乎每一個發達國家,都可以追 溯到其城市化早期階段的「原罪」。

傳統中國社會的差序格局中,基於熟人社會的 民間借貸,只能是小規模和短週期的。近代中 國被打開國門後,不僅沒有積累下原始資本, 反而成為列強積累原始資本的來源地。1949年 後,中國重獲完整的稅收主權,但依靠掠奪實 現原始資本積累的外部環境已不復存在。中國 不得不轉向計劃經濟模式。

所謂「計劃經濟」,原理上仍然是通過自我輸血, 強行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一種模式。在計劃經 濟條件下,經濟被分為農業和工業兩大部類, 國家通過工農業產品的剪刀差,不斷將農業的 積累轉移到工業部門。依靠這種辦法,中國建 立起初步的工業基礎,但卻再也沒有力量完成 城市化的積累。超強的積累率,窒息了中國經 濟,使生產和消費無法實現有效地循環。改革 前,中國城市化水平一直徘徊在百分之十幾。

中國城市化的「最初的信用」

中國城市化模式的大突破,起始於上世紀80年 代後期。當時,農業部門已經無力繼續為中國 的工業化提供積累。深圳、廈門等經濟特區被 迫嘗試倣傚香港,通過出讓城市土地使用權, 為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從此開創了一條以土地 為信用基礎,積累城市化原始資本的獨特道 路。這就是後來廣受詬病的「土地財政」。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極大地壓縮了地方政府 的稅收比例,但卻將當時規模很小的土地收益 劃給了地方政府,從此奠定了地方政府走向「土 地財政」的制度基礎。

隨著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城市股票上市」) 和2003年土地招拍掛(賣方決定市場)等一系 列制度創新,「土地財政」不斷完善。稅收分成 大 減的地方政府不僅沒有衰落,反而迅速暴 富。急劇膨脹的「土地財政」,幫助政府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積累起原始資本。城市基礎設施不 僅逐步還清欠賬,甚至還有部分超前(高鐵、 機場、行政中心)。

的確,沒有「土地財政」,今天中國經濟的很多 問題不會出現,但同樣,也不會有今天中國城 市化的高速發展。中國城市成就背後的真正秘 密,就是創造 性地發展出一套將土地作為信用 基礎的制度——「土地財政」。可以說,沒有這一 偉大的制度創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就是 一句空話。

為何中國能走這條路?這是因為計劃經濟所建 立的城市土地國有化和農村土地集體化,為政 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創造了條件。「土地財 政」的作用,就是利用市場機制,將這筆隱匿的 財富轉化成為啟動中國城市化的巨大資本。

「土地財政」並非中國專利。從建國至1862年近 百年間,美國聯邦政府依靠的也是「土地財 政」。同土地私有化的老大陸不同,殖民者幾乎 無償地從 原住民手中掠得大片土地。當時美國 聯邦法律規定創始十三州的新拓展地和新加入 州的境內土地,都由聯邦政府所有、管理和支 配。公共土地收入和關稅,構成了聯邦收入的 最主要部分。土地出售收入佔聯邦政府收入最 高年份達到48%。

對比中國土地財政,就可以想像當年美國的「土 地財政」規模有多大。

2012年,中國國稅收入11萬億元,如果按土地 收入佔48%計算,就相當於 5萬億,而2012 年「土地財政」總收入只有不到3萬億。中國土地 財政,就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算起,迄今也不 過20餘年。

而美國從建國伊始,直到 1862年《宅地法》 (Home stead Act)規定土地免費轉讓給新移 民,聯邦政府的「土地財政」才被地方政府的財 產稅所代替,前後持續近百年。所不同的是, 美國「初始地權」的獲得,靠的是對北美印第安 人的屠殺和掠奪,而中國則是通過計劃經濟的 制度設計。

土地財政的本質是融資而非收益

土地私有的城市,公共服務的任何改進,都要 先以不動產升值的方式轉移給土地所有者,然 後政府通過稅收體系,才能夠將這些外溢的收 益收回。

因此, 稅收財政的效率幾乎完全依賴於與納稅 人的博弈,交易成本極高。而在土地公有制的 條件下,任何公共服務的改進,都會外溢到國 有土地上。政府無需經由稅收「過濾」,就可以 直接從土地升值中獲得公共服務帶來的好處。

相對於「徵稅」的方式,通過「出售升值土地」來回 收公共服務,外溢漏失小、交易成本低。其積 累效率 如此之高,以至於城市政府不僅可以為 基礎設施融資,甚至還可以以補貼的方式,為 有持續稅收的項目融資。

計劃經濟遺留下來的這一獨特的制度,使得土 地成為中國地方政府巨大且不斷增值的信用來 源。不同於西方國家抵押稅收發行市政債券的 做法,中國土地 收益的本質,就是通過出售土 地未來的增值(70年),為城市公共服務的一 次性投資融資。如果把城市政府視作一個企 業,那麼西方國家城市是通過發行債券融 資, 中國城市則是通過發行的「股票」融資。

在中國,居民購買城市的不動產,相當於購買 城市的「股票」。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中國的住宅 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為中國住宅的本質就是 資本品,除了居住,還可以分紅。不僅分享現 在公共服務帶來的租值,還可以分享未來新增 服務帶來的租值。

因此,中國的房價和外國的房價是完全不同的 兩個概念。在這個意 義上,「土地財政」這個 詞,存在根本性的誤導——土地收益是融資(股 票),而不是財政收入(稅收)。在城市政府 的資產負債表上,土地收益屬於「負債」,稅收 則屬於「收益」。

對「土地財政」本質的認識,還有助於解釋困惑 經濟學家的一個「反常」——為何中國經濟高速增 長,而股票市場卻長期低迷不振。

如果你把城市土地市場視作股票市場的一部 分,就會發現中國股票市場的增長速度和中國 經濟的增長速度完全一致,一點也不反常。由 於土地市場的融資效率遠大於股票市場,因 此,很多產業都會借助地方政府招商,變相通 過土地市場融資。這也間接反駁了那些認為土 地財政抑制了實體經濟的指責。

土地財政相對稅收財政的效率差異,雖然很難 直接觀察,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數據間接 比較。

近年來,中國M2持續高速增長,但並未引發經 濟學家所預期的超級通貨膨脹。一個重要的原 因,就是M2的規模是有實際需求支撐的。現在 有一種流行的做法,就是拿M2和GDP作比較。 2012年M2余額97.42萬億。2012年GDP約51萬 億,M2與GDP的比例達190%。有人認為, M2/GDP數據逐年高企,說明資金效率和金融 機構的效率較低。更有人擔心通脹回歸和房價 反彈。

但實踐表明M2和GDP並不存在嚴格的對應關 系。1996年是個分水嶺。從這一年開始M2超 過GDP,但此後卻長期保持了低通脹,甚至局 部時期還出現通縮。而改革開放後幾次大通脹 都出現在此之前。

這是因為,合意的貨幣發行規模,取決於貨幣 背後的信用而非GDP本身。如果說稅 收財政信 用與GDP存在正相關關係,土地財政提供的信 用與GDP的這種相關性就可能比同樣GDP的稅 收財政成倍放大。

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雖然沒有增加GDP,但卻 使「城市股票」得以正式「上市流通」,全社會的信 用需求急速擴大。如果我們理解房價的本質是 股價的話,就會知道,通貨膨脹之所以沒有如 期而至甚至出現通縮,乃是因為房價上升導致 社會信用膨脹得更快。

理解土地財政的問題與風險

雖然「土地財政」給中國經濟帶來了諸多好處, 但同任何發展模式一樣,「土地財政」模式也有 其自身的重大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好,很可 能會給整個經濟帶來巨大的系統風險。其後 果,不會小於稅收財政曾經帶來的「大蕭條」、 「金融風暴」、「主權債務危機」。

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土地財政」必定要將不動 產變成投資品。政府打壓房價的政策之所以屢 屢失效,就是沒有按照資本品的市場來管理住 房市場。

「土地財政」的本質是融資,土地乃至住宅就必 定是投資品。買汽車公司股票的人,並不是因 為沒有汽車。同樣,買商品房(城市股票)的 人,也並非因為沒有住房。只 要是土地財政, 不動產就無可避免地會是一個資本品。無論你 怎樣打壓住房市場,只要其收益和流動性高於 股票、黃金、儲蓄、外匯等常規的資本渠道, 資金就會繼續流入不動產市場。

第二,拉大貧富差距。土地財政不僅給地方政 府帶來巨大財富,同時也給企業和個人快速積 累財富提供了通道。靠投資不動產在一代人之 內完成數代人都不敢夢想的巨額財富積累,成 為過去十年「中國夢」的最好註腳。

但與此同時,沒有機會投資城市不動產的居民 與早期投資不動產居民的貧富差距迅速拉開。 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不努力,財富也會自 動增加;而沒有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拚命 工作,擁有不動產的機會也會越來越渺茫。房 地產鎖定了不同社會階層流動的渠 道,造就了 絕望的社會階層。

第三,佔用大量資源。如果說中國經濟「不協 調、不平衡、不可持續」,房地產市場首當其 沖。同虛擬的股票甚至貴金屬不同,不動產為 信用基礎的融資模式,會超出實際需求製造大 量只有信用價值卻沒有真實消費需求的「鬼 樓」甚至「鬼城」。

為了生產這些信用,需要佔用大量土地,消耗 掉本應用於其他發展項目 的寶貴資源。資本市 場就像水庫,可以極大地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 率,灌溉更多的農田。但是,如果水庫的規模 過大並因此而淹沒了真正帶來產出的農田,水 庫就會變為一項負資產。

第四,金融風險。既然土地財政的本質是融 資,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金融風險。股票市場上 所有可能出現的風險,房地產市場上都會出 現。2012年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2.69萬億 元,雖然低於2011年的3.15萬億元,與2010年 的2.7萬億元基本持平。但這並不意味著土地融 資在全資本市場上比重的縮小。

截至2012年底,全國84個重點城市處於抵押狀 態的土地面積為34.87萬公頃,抵押貸款總額 5.9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7%和 23.2%。全 年土地抵押面積淨增4.72萬公頃,抵押貸款淨 增1.12萬億元,遠超土地出售收入的減少。這 些土地抵押品的價值實際上都是通過房地產市 場 的價格來定價的。打壓房價或許對坐擁高首 付的銀行住房貸款產生不了多少威脅,但對高 達6萬億以土地為信用的抵押貸款卻影響巨大。 一旦房價暴跌,如此規模的 抵押資產貶值將導 致難以想像的金融海嘯。

沒有準備的稅制轉型

鑑於「土地財政」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問題,主流 觀點幾乎一邊倒地要求拋棄「土地財政」。談論 拋棄很容易,如何找到替代的融資?一個簡單 的答案,就是倣傚發達國家,轉向稅收財政。

當年美國「土地財政」切換到「稅收財政」,靠的是 聯邦政府放棄土地收益同時地方政府開徵財產 稅。今天中國,土地在地方,稅收在中央。如 果倣傚美 國,中央政府就必須大規模讓稅給地 方政府。現在,中央稅收剛剛超過11萬億,要 想靠退稅彌補近3萬億的土地收入和佔地方財政 收入16.6%的1萬億的房地產相關稅收幾乎是不 可能的(更不要說還有6萬億的土地抵押融 資)。

如果國稅不變,按照某些專家的建議,通過直 接增加財產稅等新的地方稅種來補償土地收 入。那麼,能否靠增稅彌補放棄「土地財政」的 損失?中國的稅 負水平並不低,其增速遠超 GDP。2012年完成稅收達到11萬億,同比增 11.2%。在此基礎上,繼續大規模加稅的基礎 根本不存在。

在中國,「土地財政」的本質是「融資」,其替代者 必定是另一種對等的信用。而要把稅收變為足 以匹敵土地的另一個信用基礎,就必須突破一 個重要的技術屏障——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體 制。

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全部稅收收入中來自 流轉稅的收入佔比為70%以上,而來自所得稅 和其他稅種的收入合計佔比不足30%。來自各 類企業 繳納的稅收收入佔比更是高達92.06%, 而來自居民繳納的稅收收入佔比只有7.94%。 如果再減去由企業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個 人納稅不過佔2%。去年個稅起征點上調後,今 年個人直繳的比例還會更低。這就是為什麼稅 收高速增長,居民稅負痛感卻不敏感的重要原 因。

任何一種改革,如果想成功,前提就是納稅人 的負擔不能惡化。1862年,美國的稅改取消聯 邦土地收入,改徵地方財產稅,納稅人的負擔 沒變,收入在不同政府間切換。但在中國這樣 的稅收結構下,就算是中央真的可以下決心減 稅,也不過是減少了企業的負擔,減稅並不能 直接進入居民個人賬戶。因此,對居民 個人而 言,增加財產稅就是支出淨增加。

有人也許會質疑,難道應該讓中國企業忍受如 此高的稅負?我們可以用另一個問題回答這個 問題,為什麼中國邊際稅率如此之高,全球投 資還要蜂擁進入中國?答案是:「土地財政」。

借助土地的巨大融資能力,地方政府可以執行 無人能敵的稅收減免和地價補貼。其補貼規模 之大,甚至使得如此高的稅率都變得微不足 道。也正是由於地方政府的補貼遠大於稅負的 增長,中國企業才保持了相對競爭對手的優 勢。

同樣的道理,中央政府之所以可以保持如此高 的稅收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仰仗地方政府更高 的土地收益。沒有「土地財政」的補貼,企業根 本無法負擔如此沉重的稅收,中央政府的高稅 率就不可持續。

「土地財政」的升級與退出

中國未來幾年最大的戰略風險,就是在還沒有 替代方案之前,輕率拋棄「土地財政」。

沒有一成不變的城市化模式。「土地財政」也是 如此,不論它以前多成功,也不能保證其適用 於所有發展階段。指出直接稅開徵的風險,並 非否定直接稅的作用,而是要發揮不同模式在 不同階段的優勢。同時,當城市化進入新的發 展階段後,為不同模式的轉換尋找可行的途 徑。

最優的城市化模式,就是根據不同的發展階 段、不同的空間區位,組合使用不同的模式。 一旦原始資本積累完成,城市化進入穩定階 段,其歷史角色就會逐步淡出並最後終結。不 同模式過渡,沒有簡單的切換路徑。必須經過 複雜的制度設計和幾代人的時間。

正確的改革策略應當是:積小改為大改。把巨 大的利益調整,分解到數十年的城市化進程 中。要使每一次改革的對象,只佔整個社會的 很小部分。隨著城 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漸演變 到直接稅與間接稅並重,乃至直接稅為主的模 式。成功的轉換,是「無痛」的轉換。時間越 長、對象越分散,社會承受力就越強,改革也 就越成功。

具體做法是,當把城市分為已完成城市化原始 資本積累的存量部分和還沒有完成的增量部 分。在空間上、時間上把不同的利益主體區分 開,分別制定政策,分階段逐步過渡到更加可 持續的稅收模式:

1)企事業單位和商業機構,可率先開始徵收財 產稅;

2)永久產權(如僑房、公房等),可以開徵財 產稅;

3)小產權房、城中村可以結合確權同時開徵財 產稅;

4)有期限的房地產物業,70年到期後開徵財 產稅同時轉為永久產權;

5)老城新增住宅拍賣時就規定要交繳財產稅;

6)老城區及附近新出讓的項目 可以縮短期 限,如從70年減少到20年或30年,到期後,開 徵財產稅;

7)所有已經有完整產權的物業,需以公共利益 為目的,才可以強制拆遷,物業均按市場 價進 行補償;

8)願意自行改建的,在容積率不變且不惡化相 鄰權的條件下,允許自我更新;

9)願意集體改造的,自行與開發商談判條件。 個別政府鼓勵的項目 (如危舊房),可以容積 率增加等方式予以獎勵。

財產稅可以有不同的名目,直接對應相關的公 共服務。通過區別不同的政策對象,按照不同 的階段,將完成城市化的地區漸進式地過渡到 可持續的「稅收財政」,同時,建立與之相對應 的,以監督財稅收支為目的社區組織。

城市新區部分則應維持高效率的「土地財政」積 累模式。但維持,並不是意味著無需改變。其 中,最要緊的,就是必須盡快將住房地產分為 投資和消費兩個獨立的市場。現在的房地產政 策之所以效率低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我們希望用一個政策同時達成「防止房地產泡 沫」和「滿足消費需求」兩個目標。要想擺脫房地 產政策的被動局面,就必須將投資市場和消費 市場分開,並在不同的市場分別達成不同的經 濟目標——在投資市場,防止泡沫破裂;在消費 市場上,確保居者有其屋。

市場區分後,就可以組合利用價格和數量兩個 槓桿,使政策的「精度」大幅提高。在投資市場 上(商品房),控制數量(比如,將供地規模 同其空置率掛鉤)放開價格,避免不動產價值 暴跌觸發的系統性危機;在消費市場上(保障 房),控制價格增加數量,滿足新市民進入城 市的基本消費需求。

在這裡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土地財政」下,中 國貨幣的信用的「錨」就是土地。在某種意義 上,人民幣是「土地本位」貨幣。中國之所以沒 有產生超級通貨膨脹,關鍵在於人民幣的信用 基石——「土地」——的價值和流動性屹立不倒。 一旦房價暴跌,土地就會貶值,信用就會崩 潰,氾濫的流動性就會決堤而出。

「人的城市化」

真正用來滿足需求並成為經濟穩定之錨的,是 保障房供給。這部分供給應當儘可能的大。理 想的狀態,就是要做到新加坡式的「廣覆蓋」。 所謂「廣覆蓋」就是除了有房者外,所有居民都 可以以成本價獲得首套小戶型住宅。只要不能 做到「廣覆蓋」,保障房就會加劇而不是減少社 會不滿,「尋租」行為就會誘發大 規模腐敗。

而要做到「廣覆蓋」,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就是 資金。中國金融系統總體而言,資金非常豐 沛,關鍵是如何設計出足夠的信用將其貸出 來。目前的保障房不能進入市場。這種模式決 定了保障房無法像商品房那樣利用土地抵押融 資。依靠財政有限的信用,必定難以滿足大規 模建設的巨額資金需求。

如何既能與商品房市場區隔,又可以進入市場 流通以便於融資?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先租後 售」——「先租」目的是與現有商品房市場區 隔;「後售」 則是為瞭解決保障房建設融資。舉 例而言:假設50平方米保障房的全成本是20萬 元(土地成本2000元/平方米,建安成本2000 元/平方米)。一個打工者租房支出大約500元/月,夫妻兩人每年就是1.2萬元,10年就是12 萬元,15年就是18萬元。屆時只需補上差額, 就可獲得完整產權。

這個假設的例子裡,各地的具體數字可能不 同,但理論上講,只要還款年限足夠長,輔之 以政府補助和公積金(可分別用來貼息和政府 物業費),即使從事收入最低的職業,夫妻兩人 也完全有能力購買一套完整產權的住宅。

由於住房最終可以上市,因此土地(及附著其 上的保障房),就可以成為極其安全有效的抵 押品。通過發行「資產擔保債券」(Covered Bonds)等金融工具,利用社保(3.11萬億元)、 養老金(1.92萬億元)、公積金(2萬億)等沉澱 資金獲得低息貸款,只需政府少許投入(貼 息), 就可以一舉解決「全覆蓋」式保障房的融 資問題。

「先租後售」模式,看似解決的是住房問題,實 際上卻意味著「土地財政」的升級。

這一模式同以往的「土地財政」一個重要的不 同,就是以往「土地財 政」是通過補貼地價來直 接補貼企業,而「先租後售」保障房制度,則是 通過補貼勞動力間接補貼企業。2008年以後, 制約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已經不是企業,而是 勞動力。新加坡和香港的對比表明,住房成本 可以顯著影響本地的勞動力成本,進而增強本 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土地財政」另一個後果,就是「空間的城市化」並 沒有帶來「人的城市化」——城市到處是空置的豪 宅,農民工卻依然在城鄉間流動。現在很多研 究都 把矛頭指向戶口,似乎取消戶籍政策就可 以一夜之間消滅城鄉間的差距。取消戶籍制 度,如果不涉及其背後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 利,等於什麼也沒做;如果所有人自 動享受公 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那就沒有一個城市可以負 擔得起。

戶籍制度無法取消與「土地財政」密切相關。由 於沒有直接的納稅人,城市無法甄別誰有權利 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務,就只好以戶籍這種笨拙 但有效的辦法來限定公共服務供給的範圍。要 想取消戶籍制度,就必須改間接稅為直接稅。 而改變稅制,就必須面對前文所述的制度風 險。

但就算能夠用財產徵稅取代戶籍,也還是解決 不了農民轉變為市民的問題——今天因為缺少財 產而擁有不了戶籍的非城市人口,明天也一樣 會因為缺少財產而無法成為合格的納稅人。因 此,研究怎樣讓農民可以獲得持續增值的不動 產,遠比研究如何取消戶籍來得更有意義。

「先租後售」的保障房制度,使得戶籍制度變得 無關緊要。它為非農人口獲得城市資產和市民 身份,直接打開了一條正規渠道——新市民只需 居住滿一定時間,就可以通過購買保障房,成 為城市的正式市民。

「土地財政」重建個人資產

現在的財政界,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中國 現行的稅制結構,已經到了非調整不可的地 步。理由是間接稅使每一個購買者都成為了無 差別的納稅人,無法像直接稅那樣,通過累進 使高收入者承擔更多的稅負來調節貧富差距。

但現實中,真正導致貧富差距的深層原因,是 有沒有不動產。不動產成為劃分有產階級和無 產階級的主要分水嶺——有房者,資產隨價格上 升,自動分享社會財富;無房者,所有積累都 隨房價上升縮水。房價上升越快,兩者財富差 異就越大。財產不均是因,收入不均是果。用 稅收手段只能調節貧富的結果;用不動產手段 才能調節貧富的原因。

要縮小社會財富差距,最主要的手段,不是稅 收轉移和二次分配,而是要讓大部分公民能夠 從一開始就有機會均等地獲得不動產。「土地財 政」向有產者轉移財富的功能,是當前貧富差距 加大的「罪魁禍首」,但通過「先租後售」,這一功 能馬上就可以變為縮小貧富差距的有力工具。

「現代人」的特徵,就是擁有信用。土地財政通 過「先租後售」保障房,幫助家庭快速完成原始 資本積累,為勞動力資本的城市化創造了前 提。由於保障房的市場溢價遠遠高於其成本, 因此,保障房房改就相當於以兌現期權的方式 給所有家庭注資。

家庭的經濟學本質乃是從事「勞動力再生產」的 小微企業。將土地資本大規模注入家庭,可以 快速構築社會的個人信用,使經濟從國家信用 基礎拓展到個人信用基礎。保障房「廣覆蓋」, 為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穩 定器。它在利益急速變化的發展階段,極大地 增加整個社會的穩定性,擴大執政黨的 社會基 礎。

「先租後售」保障房可以顯著地提高配置家庭效 率。國外的實踐表明,同儲蓄形態的養老金相 比,住宅更加容易保值、增值。高流動性的住 宅可以在家庭層次將社保和養老金資本化。

「先租後售」保障房對中國經濟的意義,乃是借 助「土地財政」作為融資工具為啟動大規模保障 房建設並將住房轉化為城市化的人口的原始資 本,從而為城市化完成後轉向稅收財政創造條 件。1998年房改的成功,推動了中國近十年的 快速增長。保障房在規模上遠超當年的房改 (甚至美國的《宅地法》),可以預 見,這一 改革一旦成功,中國經濟至少還可以高速增長 20年。

結束語

近代以來,中國一直都在模仿、追趕,鮮有能 真正稱得上「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創新。而「土地 財政」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制度創新,其經濟學 意義遠比大多數人的理解來得深刻、複雜。

「土地財政」只是一種金融工具。工具本身無所 謂好壞,關鍵是如何使用。「土地財政」之所以 廣受詬病,並非「土地財政」出了問題,而是如 何使用「土地財政」出了問題。隨著城市化階段 的演進,「土地財政」用來解決的問題也應當及 時改變。

從更長遠的經濟發展階段看,我們今天所擔心 的問題,很可能會隨著原始資本積累階段的完 成而自動消失。

中國城市化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稅收收入佔 到政府收入的93%以上,來自土地的收益已經 微不足道。但深圳經濟並未為無地可賣而「不可 持續」——由於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深圳 土地財政已經悄然退 出。深圳的實踐表明,我 們可能根本無需為長大後不治自癒的「病」吃 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5

KING有可能就是$Zynga(ZNGA)$ 故事的翻版 onedot

http://xueqiu.com/8751729732/28506980
都是頂著巨大成功光環上市,慢慢開始褪去光環

我一直不喜歡碰各種遊戲股票


一是遊戲很難長青,愛玩遊戲的人多數就是喜歡新鮮的,尤其是現在遊戲都成了一種快速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比如現在誰還老玩找你妹,比如為微信打飛機也冷了很多(當然還是有很多沉澱玩家,但比例總是少的)

二是遊戲的設計和開發都是太倚重於一些牛逼的人,他們有的是不甘於維持現狀(往往他們才能做的出好遊戲)而離開,有的是可能一輩子就閃光了那麼一兩次後面就平平了。所以除了迪斯尼\EA這樣有文化內涵的大廠外,很少有新的遊戲公司/團隊能不斷有好作品,每次大熱的非大廠遊戲都經常來自新的公司/團隊

三是遊戲公司的估值,算不來算不來啊,因為一二兩點推導你就不能用簡單的數學方法推算這個公司未來的增長,不確定性太多了。

四是行業的變化,隨著未來虛擬化和其他我們暫時還無法直觀想像到的科技進步,遊戲也必然從單機遊戲--聯網遊戲--頁游--手游--XX游--YY游。。。。,IT最新科技往往最早商業化的方向多是遊戲,每一波新潮流來臨時就會死掉一大批上一代的遊戲廠家,所以這行業說到底太不安全。我們回頭看看,除了迪斯尼和EA類的把遊戲與 動漫/體育文化等充分融合的公司外,純遊戲公司好像大多數都是盛極而衰。

不過我覺得KING這個代碼名字挺好,呵呵,希望它能好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517

King Dollar大趨勢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1/07/king-dollar%E5%A4%A7%E8%B6%A8%E5%8B%A2/

King Dollar大趨勢

normal_stock-trend

 

美股和歐股市場,在踏入2015年後,突然又翻炒歐債危機,股市狂插,市場原本認為即使希臘脫離歐元區,影響亦不致太大,但實質情況是歐元已跌穿重要支持位1.2,如果短期內不能重上1.2以上,下個目標價將是1.0。

其實不止歐羅接近大位,很多外匯兌美元匯價,已接近五年高位,用十年的月線圖去看美匯指數的走勢,會發現多種貨幣已到達大圖的臨界點,牛市的急先鋒當然是無限量寬的日元,到達120後升勢稍稍放緩,但如美元再破位,跌至150也毫不出奇。

再數下去,亞洲貨幣很多也已到達大位,港人旅遊熱點泰國,其幣值也近乎重返2010年的水平,雖然比低位只跌了一成,但走勢上隨時可突破;臺幣的走勢也很弱,另一蘊釀突破中的貨幣乃是新加坡SGD,全部都逼近支持位。

歐元以外的貨幣更不用說,盧布已大舉貶值,短期內不敢說會否突破80,連一向穩建的瑞士法朗,兌美元也跌破大位1算,完全有可能進入無阻力區,下一站看1.1;北歐和東歐諸國的貨幣也不樂觀。

以走勢而論,美元去年的升幅是很驚人,但貨幣一旦出現趨勢,幅度可以很驚人,況且其他國家情況太差,2015年將不會有明顯改善,資金不斷流入美元資產帶動下,存在今年再升10%的機會。

如果根據以往的經驗,在聯繫匯率下會令香港股票和地產價格下跌,但今時今日中國的影響力太勁,部份指數成份股要跟隨A股的走勢,所以就算匯豐跌至52週新低,恒指仍能力頂跌幅,就是靠內地金融股發威。港樓如果是以前,一早已經要跌,但現在細價樓供求失衡,令樓價仍不斷上升,不過如果美元今年再升10%,不知又會怎樣?

用日線圖看會覺得高處不勝寒,但用月線圖看,美元的升幅隨時還有三成,如果未來幾年真是King Dollar的牛市,整個投資格局將與這十年的趨勢大大不同,過往經濟的指引作用將不可靠,對習慣了投資新興市場的香港人,將會是巨大的考驗,換另一角度,新時代也將出現新機會,就看美元是不是真趨勢。

盧誌威
《鴻鵠財誌》創辨人盧誌威,現任豐盛資產管理組合交易經理,證監會持牌人,Yahoo財經欄名《鴻鵠經誌》出自史記「燕雀安知鴻鵠之誌」,鴻鵠於古中國是白色鳳凰,善高飛,寓意,燕雀身小深信貧富不問出身,只憑誌氣決心。
Posted in 美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488

篩選潛力股:Cash is King


環球股市自上週四輪流跌兼且零反彈,直至週一晚上美國開市,道指裂口低開曾瀉約1100點,中午時分跌幅收窄,部分股價更倒升。無奈收市回落跌500多點。道指、納指和標普期貨跌幅超過5%,觸及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一度令美國三間交易所暫停交易。美國週一清晨的崩盤,幅度大速度急,每秒上落100點,估計當中大部分屬程式交易。



由港股大時代至A 股引致單日笨豬跳,至近期的陰乾式跌市,何止大時代的升幅全部歸零,更倒跌創下今年新低(亦低於去年4月低點)。手持現金準備shopping 的,宜等待並確認轉勢再入場。手持蟹貨的,這時候談風險管理大概嘥氣 - 先前沒守規矩,現在可能遲了。如果投資者清楚知道當初買入的理由,兼且有持貨能力未滿倉又不是孖展,又認為現價屬抵買(即如果未持貨會考慮買入),那就未必要急於沽貨套現。

近日是公佈中期業績高峯期,上週四有不少業績亮麗的公司,值得投資者注意。無奈處於大跌市,不論業績好壞,股價難免往下走。既是如此,筆者也不點名了,免得讀者以為是推介股票。若認為跌市中可做之事有限,正好翻查業績,花時間做功課,為未來做準備。過往篩選公司,著重盈利能力,以及未來前景。這階段選股,筆者屬意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環球又大跌市。不管任何行業,在低迷市道持有現金,就具備抗跌力,捱過不景氣的機率大幅提高。而且,在整體經濟不佳時,現金充裕的企業,有資源執平貨並低成本擴張業務,有利未來發展。要估算企業的現金水平,除了看中期業績,也可翻閱過去半年的公告,找出曾配股集資的公司。過往曾分析財務穩健的公司包括大昌集團(88),港通控股(32)和盛京銀行(2066),至今股價硬淨。

另外,曾為文分析的瑞年國際(2010), 今年3次配股後坐擁超過31億現金,(即便扣除約10億負債,淨現金仍超過20億),現價市值僅約24億。至於股價過去數月大上大落,筆者未知原因也想不明白。有風險管理機制的,也許早已賺錢離場。未能遵守規矩的,未必要現價賤賣。除非有管理層夾帶私逃,否則坐擁20億淨現金而市值僅24億,市盈率又僅約2倍,不論內地零售市道怎麼不濟,都是太便宜了。至於中國創意家居(1678),現金比例不及瑞年國際,淨現金超過10億,現價市值約22億,市盈率約4倍。上週三有一奇怪的「2014年報補充公告」,公開認購非上市認股權證的投資機構名稱(Kingwin Capital Group Limited)。網上搜尋,Kingwin Capital 由王平持有,而且似乎大有來頭。王平並非每次都點石成金,但集團無端作出這種「補充公告」,而認股權證於11月到期(每股認購價$1.8),未知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值得投資者關注。瑞年和中國創意家居都將在週五公佈中期業績,由於先前沒有盈喜或盈警,估計業績平穩無驚喜。

年代真的不一樣,崩盤觸發熔斷機制至追回失地不過短短數小時,循環越走越快,即便不熱衷短炒又不介意短期波動,都需要知道市場狀況。
《網上加料版》

短期經歷三種體會(大時代、笨豬跳、陰乾跌),也算適逢其會。重點是經一事,長一智。無論是持有現金或蟹貨,又或兩者皆有,都要誠實面對並總結經驗,知道以往決定是對或錯,以便未來能系統地做對決定和避免重複犯錯。

自律很重要,風險管理也很重要。到底是否只要有風險管理規矩,並自律地每次入場前定下離場價格和策略就可以?

現實是很多時並非沒有規矩,而是難以執行 -「笨豬跳」是速度太快,「陰乾跌」則是零反彈,投資者若非時刻看著螢幕,大概無法捕捉離場價位。其實,單有規矩並不足夠,情況就如減重 - 人人都知道均衡飲食,少吃醬汁煎炸零食甜品,定時做帶氧運動,體重自然會下降。理論人所共知兼認同,問題在於大部份人執行不了,或者持久力不足半途而廢。所以,真正需要一個機制ensure 可以執行到底。投資者可考慮設計一個系統(未必是電腦程式,總之是一套方法或alerts),協助自身嚴格執行風險管理 - 包括資金投放比例、買賣的投資時機、止賺止蝕的離場策略等。Excel spreadsheet 可能是最基本簡單,輸入計算程式之外,又可連接網上報價。儘管不進行自動交易,但就如手機新聞app 有notifications,有alerts 能協助執行交易守則。
(此文同見於《信報》的《價值投資專欄)
Facebook 專頁:www.facebook.com/trendalysi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946

篩選潛力股:Cash is King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8/cash-is-king.html

環球股市自上週四輪流跌兼且零反彈,直至週一晚上美國開市,道指裂口低開曾瀉約1100點,中午時分跌幅收窄,部分股價更倒升。無奈收市回落跌500多點。道指、納指和標普期貨跌幅超過5%,觸及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一度令美國三間交易所暫停交易。美國週一清晨的崩盤,幅度大速度急,每秒上落100點,估計當中大部分屬程式交易。



由港股大時代至A 股引致單日笨豬跳,至近期的陰乾式跌市,何止大時代的升幅全部歸零,更倒跌創下今年新低(亦低於去年4月低點)。手持現金準備shopping 的,宜等待並確認轉勢再入場。手持蟹貨的,這時候談風險管理大概嘥氣 - 先前沒守規矩,現在可能遲了。如果投資者清楚知道當初買入的理由,兼且有持貨能力未滿倉又不是孖展,又認為現價屬抵買(即如果未持貨會考慮買入),那就未必要急於沽貨套現。

近日是公佈中期業績高峯期,上週四有不少業績亮麗的公司,值得投資者注意。無奈處於大跌市,不論業績好壞,股價難免往下走。既是如此,筆者也不點名了,免得讀者以為是推介股票。若認為跌市中可做之事有限,正好翻查業績,花時間做功課,為未來做準備。過往篩選公司,著重盈利能力,以及未來前景。這階段選股,筆者屬意持有大量現金的公司。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環球又大跌市。不管任何行業,在低迷市道持有現金,就具備抗跌力,捱過不景氣的機率大幅提高。而且,在整體經濟不佳時,現金充裕的企業,有資源執平貨並低成本擴張業務,有利未來發展。要估算企業的現金水平,除了看中期業績,也可翻閱過去半年的公告,找出曾配股集資的公司。過往曾分析財務穩健的公司包括大昌集團(88),港通控股(32)和盛京銀行(2066),至今股價硬淨。

另外,曾為文分析的瑞年國際(2010), 今年3次配股後坐擁超過31億現金,(即便扣除約10億負債,淨現金仍超過20億),現價市值僅約24億。至於股價過去數月大上大落,筆者未知原因也想不明白。有風險管理機制的,也許早已賺錢離場。未能遵守規矩的,未必要現價賤賣。除非有管理層夾帶私逃,否則坐擁20億淨現金而市值僅24億,市盈率又僅約2倍,不論內地零售市道怎麼不濟,都是太便宜了。至於中國創意家居(1678),現金比例不及瑞年國際,淨現金超過10億,現價市值約22億,市盈率約4倍。上週三有一奇怪的「2014年報補充公告」,公開認購非上市認股權證的投資機構名稱(Kingwin Capital Group Limited)。網上搜尋,Kingwin Capital 由王平持有,而且似乎大有來頭。王平並非每次都點石成金,但集團無端作出這種「補充公告」,而認股權證於11月到期(每股認購價$1.8),未知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值得投資者關注。瑞年和中國創意家居都將在週五公佈中期業績,由於先前沒有盈喜或盈警,估計業績平穩無驚喜。

年代真的不一樣,崩盤觸發熔斷機制至追回失地不過短短數小時,循環越走越快,即便不熱衷短炒又不介意短期波動,都需要知道市場狀況。
《網上加料版》

短期經歷三種體會(大時代、笨豬跳、陰乾跌),也算適逢其會。重點是經一事,長一智。無論是持有現金或蟹貨,又或兩者皆有,都要誠實面對並總結經驗,知道以往決定是對或錯,以便未來能系統地做對決定和避免重複犯錯。

自律很重要,風險管理也很重要。到底是否只要有風險管理規矩,並自律地每次入場前定下離場價格和策略就可以?

現實是很多時並非沒有規矩,而是難以執行 -「笨豬跳」是速度太快,「陰乾跌」則是零反彈,投資者若非時刻看著螢幕,大概無法捕捉離場價位。其實,單有規矩並不足夠,情況就如減重 - 人人都知道均衡飲食,少吃醬汁煎炸零食甜品,定時做帶氧運動,體重自然會下降。理論人所共知兼認同,問題在於大部份人執行不了,或者持久力不足半途而廢。所以,真正需要一個機制ensure 可以執行到底。投資者可考慮設計一個系統(未必是電腦程式,總之是一套方法或alerts),協助自身嚴格執行風險管理 - 包括資金投放比例、買賣的投資時機、止賺止蝕的離場策略等。Excel spreadsheet 可能是最基本簡單,輸入計算程式之外,又可連接網上報價。儘管不進行自動交易,但就如手機新聞app 有notifications,有alerts 能協助執行交易守則。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8/cash-is-king.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172

給粉絲的忠告-保留現金 Cash is king Nainital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wilx.html

這個周末花了相當多時間 跟蹤Brexit的事態演變

Greenspan和Soros的言論 我非常認真和仔細的打印出來 讀了好多遍

貌似他們兩個的觀點 殊途同歸。一個說是擔任公職以來見過最嚴重的危機 超過1987年10月19日(當天道瓊斯下跌23% 有史以來最大當天跌幅)
一個說這次對經濟的影響只有2007-08年金融危機可以比。
換句話說他們都提倡了警告。

Greenspan 主要三個觀點1.蘇格蘭馬上公投退英,這是英國面臨最大問題 2.歐元區解體危機3.這些問題背後的原因還是發達國家快速老年化,導致政府開支急劇增加 導致赤字和移民問題
Soros的觀點是公投的原因還是針對移民 而非經濟問題,早前6.21 Soros的文章對Brexit帶來的經濟問題 寫了一篇文章他意思退歐帶來立刻的貶值而且政府沒有好的應對方案
主要三個原因1.低利率時代 2.對外資的依賴度高3貶值無法推動英國出口
這里提一點 周五 英國大跌 不過Burberry 卻是逆勢漲2.59%市場還是有效的
Soros第二個觀點也是歐元區的危險

綜合兩位的觀點,我覺得這次Brexit帶來的風險不會小,也不是一個客戶不管不顧的風險
雖然我還是沒能力預測風險的烈度

就此我給出一個忠告。面對不確定性 特別是一個一定會影響到你的不確定性 一定要用倉位表達自己的觀點。
換句話說減倉是必須的。 保留現金
如果用鴕鳥戰術 置之不理 我覺得未必妥當
畢竟這個影響到每個人幾乎可以確定。一定會影響你的風險一定要用倉位表達出來。
本質上對每個投資人而言 個人的portfolio一定是反映你對世界的看法

附帶 三個鏈接 
1.'This is the worst,' Alan Greenspan says of British break from EU
http://www.cnbc.com/2016/06/24/alan-greenspan-says-british-break-from-eu-is-just-the-tip-of-the-iceberg.html
2.Soros Brexit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print/brexit-eu-disintegration-inevitable-by-george-soros-2016-06
3.The Brexit crash will make all of you poorer – be warned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16/jun/20/brexit-crash-pound-living-standards-george-soro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38

Hong Kong Express Airways Ltd v King Power Traveler Co Ltd -海南航空/海航

1 : GS(14)@2010-12-17 11:55:10

http://legalref.judiciary.gov.hk ... sp?datesel=10122010
2 : GS(14)@2010-12-17 11:55:24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00721/00202_042.html

編號:1099

原告:Hong Kong Express Airway Limited

Hong Kong Airlines Limited

被告:King Power Traveler Co. Ltd.

要點:聲明終止協議

索償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68

睇淡股樓 盡沽物業 CY金主葉茂林:Cash is King

1 : GS(14)@2012-07-03 22:09:47

可能為集資做下專訪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703/107707
葉茂林接受訪問時指,自己沒有內幕消息,捐錢前亦未有見過梁氏,純粹是比較梁氏及唐英年的政綱後才決定支持梁振英。看淡後市主因是歐債危機未解決,樓市則是「天棚價(即天價)」,跌的機會大過升,加上估計加息潮將出現,所以看淡。
樓價或跌逾三成
葉個人估計美國經濟會轉好,最快會今年底或明年初加息,「息魔」重現將大大增加供樓人士負擔。
「樂觀情況下,估計樓價未來會有10至25%跌幅;悲觀的,跌幅會超過30%」。同樣道理,他亦不看好未來兩年港股表現,雖然大市仍會上上落落,但大勢仍是向下。
經營紡織業起家的葉茂林,不諱言80年代藉炒製衣業出口配額賺到第一桶金;03年沙士後,更大舉投資物業。他笑謂,當年只是抱着一個信念,「大陸唔會唔救香港,結果博中咗,賺大錢」。
不過,他指,沙士發生至今已近十年,股樓亦大幅回升。「整個投資周期已接近尾聲,未來會跌多過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