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環保部:立即停用未經許可的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

12日從環保部官網獲悉,10月環保部對四川省環保廳作出《關於對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輻射安全管理相關問題的複函》(下文簡稱《複函》)。複函要求四川省環保廳嚴格執法,對未經許可違法生產、銷售、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單位,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確保公眾安全。

環保部稱,根據我國《射線裝置分類辦法》,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屬“其它高於豁免水平的X射線機”範疇,為Ⅲ類射線裝置。根據相關要求,生產、銷售、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輻射工作單位應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和取得省級環保部門(或其委托的市級環保部門)頒發的輻射安全許可證,納入輻射安全監管。

環保部表示,根據國家標準《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的相關要求和國際輻射防護實踐,不得采用電離輻射設備進行大規模人體相關普查性質的檢測,因此使用單位應確定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正當性並嚴格限定其使用範圍和對象,不得在公共場所對公眾大規模使用。

環保部強調,四川省環保廳應嚴格執法,對未經許可違法生產、銷售、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設備的單位,責令立即停止違法行為,確保公眾安全。

近日,四川多地火車站、機場使用“弱光子人體安檢儀”給旅客安檢引發爭議。這種儀器實質上就是X光照射,公眾質疑這樣的安檢方式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成都雙流機場也在使用這一儀器。隨後機場方面發布消息稱,將采取五項措施整改。成都市環保局也明確,正在依法依規妥善處理此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99

衛計委副主任:霧霾對人體健康有害 進行科學防控是非常必要的

23日,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霧霾當中的顆粒度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害的,因此人們進行一些科學的防控是非常必要的。

他表示,為了減少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都對此作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

“首先要加強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改善大氣環境的質量,現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多個部門合作,地方政府落實相關政策,形成了齊抓共管、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現在正在著力,從衛生的角度來講,完善重度以及汙染天氣的區域聯防預警體制,註意全面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管理,促進全國空氣質量的明顯好轉。同時,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和風險的評估,這方面的監測和評估,對空氣的汙染,對人群健康影響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只要做到這一點才能建立預警機制。”他說。

以下為文字實錄: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襲艷春]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本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討論了《“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和《“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同時邀請到兩位衛生計生領域的重量級官員,請他們來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他們是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有關情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就先請馬曉偉先生作介紹。2016-12-23 17:10:34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曉偉]各位媒體朋友,主持人,大家下午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人民健康,今年8月和10月,召開了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了系統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堅持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李克強總理強調,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改革發展,是關系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並對保障人民健康、發展健康產業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劉延東副總理多次召開會議作出部署安排。按照工作部署,衛生計生委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起草了《“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送審稿)》(以下簡稱《規劃》)。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2016-12-23 17:12:02

[馬曉偉]一、編制背景和過程 “十二五”以來,我國衛生與健康事業取得長足發展。2015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6.34歲,比2010年提高1.51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水平。 按照健康中國建設有關部署,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統籌考慮,組織“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醫改規劃的編制工作,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和專項課題研究,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建議。5月26日、9月9日和11月18日,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三次對文件稿進行了研究。經反複聽取建議、征求意見,各相關方面已達成共識。1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了《規劃》。2016-12-23 17:13:07

[馬曉偉]馬曉偉: 二、主要內容 總體思路是,針對群眾健康需求和事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以維護和促進健康為中心任務,面向全人群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連續的健康服務。文件共分為4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規劃背景”。總結了“十二五”期間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時期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第二部分是“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健康、轉模式、強基層、重保障”為著力點,更加註重預防為主和健康促進,更加註重工作重心下移和資源下沈,更加註重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均預期壽命在2015年基礎上提高1歲。同時,從健康水平、疾病防控、婦幼健康、醫療服務、計劃生育、服務體系、醫療衛生保障7個方面提出了25項主要發展指標。2016-12-23 17:14:42

[馬曉偉]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務”。從衛生與健康領域各項重點工作入手,提出了加強重大疾病防治、推動愛國衛生運動與健康促進、加強婦幼衛生保健和生育服務、發展老年健康服務、促進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健康、完善計劃生育政策、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強化監督執法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加快健康產業發展10項工作任務。同時,加強衛生計生服務體系、人才隊伍、人口健康信息化和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衛生與健康工作提供支撐。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通過全面深化醫改、建立公平有效可持續的籌資體系、完善衛生計生法制體系、強化宣傳引導、做好國際交流合作和加強組織實施等6個方面的措施,確保各項規劃任務的落實和目標的實現。 為了進一步明確規劃任務,做好規劃落實,規劃文本中還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分工。 我們在國務院正式印發後,做好政策的解讀和組織實施推動工作。介紹完畢。謝謝。2016-12-23 17:15:41

[襲艷春]謝謝馬曉偉先生的介紹,下面有請王賀勝先生作介紹。2016-12-23 17:16:23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王賀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十三五”醫改規劃的有關情況。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推動醫改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我國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和可及性顯著提升,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醫藥費用不合理過快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降至30%以下,為近20年來最低水平,人民健康水平總體上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實踐證明,深化醫改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用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 隨著醫改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任務更為艱巨。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疾病譜變化、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醫藥技術創新等,都對深化醫改提出更高要求。2016-12-23 17:20:19

[王賀勝]“十三五”時期是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關鍵時期。2016年1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對於完善“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的總體設計,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十三五”期間,深化醫改將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政府主導與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堅持突出重點、試點示範、循序推進。到2017年,基本形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2016-12-23 17:21:45

[王賀勝]“十三五”期間醫改工作主要有“5+1”的重點任務。“5”是指努力在5項重點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具體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高效運行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規範有序的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和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通過醫聯體、醫共體、專科醫院聯盟等形式,健全醫療服務體系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推進基本醫保全國聯網,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1”是指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主要是:健全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激勵評價機制,加快形成多元辦醫格局,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2016-12-23 17:22:16

[王賀勝]為保障各項改革落到實處,我們提出“七個強化”措施,也就是,強化組織領導、責任落實、改革探索、科技支撐、國際合作、督查評估和宣傳引導。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組織實施好“十三五”醫改規劃,促進醫改工作再上新臺階。 謝謝大家!2016-12-23 17:22:44

[襲艷春]謝謝王賀勝先生的介紹,下面我們進入答問環節。大家可能註意到,今天介紹的領域非常廣,現場也來了一些衛生計生委相關業務司局的負責同誌,我們也非常歡迎他們加入到答問中,給記者提供更加詳盡的情況。下面請大家提問。2016-12-23 17:23:30

[馬曉偉]計劃生育是基本國策,政策調整之後,計劃生育工作從三個方面著手進行。一是全面實施兩孩政策,要合理配置婦幼保健、兒童照料、學前、中小學教育、社會保障等資源,因為新生兒增加之後,孩子從出生一直到成人,這一段社會公共衛生總的資源是需要增加的,供給服務的能力在各個環節上都需要提高和加強。所以這方面的工作任務是比較重的。二是要做好政策銜接。兩孩政策出臺前後,計劃生育的很多政策要銜接好,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使政策的變化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維持穩定的狀況。三是要加強出生人口的預警和監測,及時把握人口出生的狀態,這樣對於掌握整個社會人口的變化是十分重要的。對這方面的研究和監測工作需要加強。2016-12-23 17:24:08

[馬曉偉]另外是改革完善計劃生育的服務管理,過去計劃生育的服務管理工作主要是控制人口總量,從兩孩政策實施以後,應該逐漸向調控總量、提升素質、優化結構方向來發展。從過去政府行政的角度來控制轉向政府、社會、家庭多方共治的模式,宣傳倡導服務關懷、政府引導和依法行政。另外我們準備實施生育登記服務制度,推行網上辦事和承諾。提高計劃生育家庭的發展能力,完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和扶持的政策。這些政策還要繼續實施,並且要落實。特別是在農村貧困地區,在這方面的工作還要進一步做好。同時要加強對於計劃生育特殊家庭關愛和社會方面的幫助。這項工作也是很重要的。還有就是打擊“兩非”,維持出生率繼續下降的趨勢。2016-12-23 17:24:39

[馬曉偉]總的來講,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之後,有幾方面的工作還需要做。如果說還有哪些工作,也是社會比較關心的工作,就是生育服務體系的供給這是一方面,比如說“一床難求”,這個事集中在城市大醫院“一床難求”,實際上就是資源總供給不足。出生的孩子一多,尤其是二胎,高齡孕婦占比越來越高,我到基層去調研,這方面的壓力很大。所以我們想增加供給,長短結合。一個是近期內組織好現有的婦幼保健和醫療服務資源,充分發揮城市大醫院的作用,以產科為核心組織好,主要是用於解決疑難重癥,保證母子平安。另一方面大醫院要進行橫向聯動,和婦幼保健院進行聯合,接手比較重的病人。同時建立分級診療,基層要把孕期前後的工作做好,一旦有重癥病人能夠向上級轉,上級醫生能夠到下來治療,這樣資源能夠橫向聯合,縱向聯動。 長遠來看,解決床的問題,產床新增8.9萬張;解決人的問題,兒科、婦產科醫生加強培訓,產科醫生和助產士增加14萬人,這樣來解決資源總供給的問題。2016-12-23 17:25:16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有關分級診療我們都特別關註,想了解一下分級診療目前的工作進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部署,特別是如何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方面,有哪些具體的舉措?2016-12-23 17:26:04

[王賀勝]分級診療是優化就醫秩序、推進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應該說這個工作抓的好與壞直接關系到改革的成敗。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模式。 首先在所有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和綜合醫改試點省份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現在為止,4個直轄市和266個城市都開展了分級診療的試點,占全國城市總數的88.1%,已經超額完成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的目標。2016-12-23 17:26:44

[王賀勝]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將分級診療制度作為重要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之一,作出了具體的安排。我們在“十三五”醫改規劃中將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作為工作重點,提出健全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引導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推進形成診療-康複-長期護理連續服務模式,科學合理引導群眾就醫需求等重點任務。 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對分級診療試點城市工作的指導、跟蹤和監測,組織開展試點工作評估,總結推廣地方成功經驗。以醫療聯合體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引導醫療資源下沈,提升基層服務能力;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抓手,落實基層首診;暢通機制,完善醫保、價格等配套政策,推動公立醫院參與分級診療。同時,我們還要引導群眾合理預期,促進病人有序就醫,加快形成“大醫院舍得放、基層接得住、患者願意去基層”的格局。我們的目標是,2017年,85%以上的地市要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到2020年,分級診療模式逐漸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 謝謝。2016-12-23 17:27:11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現在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我們想知道“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當中,在應對老齡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具體安排?謝謝。2016-12-23 17:27:49

[馬曉偉]我國在2015年,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2.2億,占整個人口的16.6%,在“十三五”末期,這個數字還會增長,所以應對老齡化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在這里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關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在“十三五”規劃當中都有非常明確的表述,表述的工作內容我在這里就不重複了。 我想說說應對老齡化,我們應該解決幾個突出問題。一是老齡化的問題主要還是要解決醫養結合和醫療照顧的問題。醫療照顧要解決這樣幾個問題,第一就是照顧誰,第二誰照顧,第三在哪照顧,第四誰出錢照顧。有這四個問題。2016-12-23 17:28:22

[馬曉偉]第一,照顧誰?我國現在60歲以上的人口2.2億,不是說每個人都需要我們照顧,而是在這里要用醫學診斷的方法鑒別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需要我們照顧,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有變化。因此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十三五”期間要建立老年醫學照顧診斷標準體系。就像對殘疾人一樣,要評幾級,老年人照護要分失能、半失能。這將來在醫療照顧的手段上,養護的機構上,以及保險的比例上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說照顧誰,要有科學的鑒定標準,失能、半失能有一個標準,以後的政策要根據這些標準進行制定,以後醫療服務行為要根據標準進行展開,所以首先要決定照顧誰。2016-12-23 17:28:53

[馬曉偉]第二,誰照顧?我們國家的醫療護理主要是對護士進行培訓,現在有200多萬人,是圍繞著以疾病、治療、護理進行配合的,而且相當一部分都在醫療機構,或者是90%以上的護士都在醫療機構。而老年人的照顧卻不完全是這樣,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疾病來進行醫療照顧的這一套業務,我們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現在還是在醫院里的護士,還不是走進家庭、走進社區,面向生活、面向社會的護理隊伍。所以這支隊伍實際上是我們的新業態,需要我們來進行創立。堅持政府倡導、行業準入、多元投入、規範發展的原則,要把這支隊伍建立起來,因此還要解決誰照顧的問題。2016-12-23 17:29:27

[馬曉偉]第三,在哪照顧?是以機構照顧為主還是以居家社區照顧為主?根據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國際上經濟發達和欠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結合我們國家的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顯然我們國家的老年人是要在居家和社區為主進行照顧。這就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出了很重要的一個任務。大醫院診斷,基層要進行管理,健康關心、健康促進,老年人的心理照顧,包括一些康複和恢複期都需要在這些機構來做。 另外還有一些二級醫院轉型和康複醫院進行合作,聯合共建,更多的是在社區和家庭,以及二級醫院,醫養結合的深度融合就很需要。因為基層的健康公共衛生的服務能力和基本公共衛生的服務能力需要進一步增強,老年醫學的實踐環節在基層要落地。以社區家庭養老為主,以機構養老為輔,走這樣一條路子來解決在哪照顧的問題。 第四,誰出錢照顧?“十三五”期間,有關部門開展老年護理保險試點,一定要建立一個保險制度,來解決這個問題。2016-12-23 17:30:05

[人民日報記者]想問王主任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醫療服務要建立上下聯動的機制,請問上下是如何聯動的?謝謝。2016-12-23 17:31:10

[王賀勝]我首先向媒體記者朋友們表示敬意,媒體朋友真是慧眼獨到,剛才那位記者上來就提問了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問題,人民日報的記者同誌又提到上下聯動,這兩個問題抓住了醫改的一些核心問題,所以向媒體記者表示敬意。 上下聯動主要是要使醫療衛生的優質資源能夠共享,醫生能夠走的下去,同時基層能夠強得起來,才能實現分級診療。我們現在探索的是醫聯體這樣一個途徑。 現在醫聯體有多種形式,有緊密型的,也有松散型的。松散型醫聯體是以管理和技術合作為主,通過簽訂協議,來強化不同類型醫療機構之間的協作關系。緊密型醫聯體是以所有權為基礎,進行內部資產整合,實現人、財、物的統一管理。比如江蘇省的鎮江市,以兩個三甲醫院為核心,組建了縱向一體化的醫療集團,吸納城區內的二級以上醫院、專科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共同參加,來提高醫療服務的整體效率。2016-12-23 17:31:51

[王賀勝]另一種類型是醫療共同體,就像安徽天長市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資金和新農合資金打包,統籌管理分配,由牽頭的醫院帶動成員單位協同發展,提供預防、治療、康複一體化的健康管理,初步建立了健康和醫保基金雙守門人的制度,這個制度得到了人們的歡迎。我昨天晚上剛從天長回到北京,國家衛生計生委在天長召開了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現場推動會,重點就是推廣四個試點縣的經驗,其中就包括天長創造的醫療共同體的模式。 第三類是專科聯盟。就像北京兒童醫院,從2013年開始組建跨省醫院集團,通過集團成員間專家、臨床、科研、教學、管理、預防六個共享,來建設遠程會診中心。目前北京兒童醫院集團已經發展到了20家,並且向下延伸組建了地方兒科聯盟,覆蓋了722家基層醫療機構。效果是非常正向的,2015年北京兒童醫院門診量較2014年下降了25萬,集團內部的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的兒童醫院的門診量明顯上升,都是因為醫療集團帶來的一些效果。 關於上下聯動、分工協作的機制,目前我們國家基層已經創建出了這樣幾個方面的經驗。2016-12-23 17:32:21

[光明日報社記者]我問的問題是,前幾天我國出現了一輪大範圍的霧霾天氣,請問這種天氣對健康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另外,“十三五”期間在減少空氣汙染對健康方面有何具體措施推進?謝謝。2016-12-23 17:32:49

[馬曉偉]這個問題我回答一下。為了減少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都對此作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 首先要加強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改善大氣環境的質量,現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多個部門合作,地方政府落實相關政策,形成了齊抓共管、聯防聯控的工作機制。現在正在著力,從衛生的角度來講,完善重度以及汙染天氣的區域聯防預警體制,註意全面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的管理,促進全國空氣質量的明顯好轉。同時,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強環境與健康綜合監測和風險的評估,這方面的監測和評估,對空氣的汙染,對人群健康影響做出全面的分析和判斷,只要做到這一點才能建立預警機制。應該說在霧霾當中的顆粒度對人體的健康是有害的,因此人們進行一些科學的防控是非常必要的。2016-12-23 17:33:17

[中國日報記者]想請問一下新一輪醫改到現在已經有7年了,截止到目前醫改有哪些新的進展和成效?另外,想問一下推進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下一步會有哪些打算?2016-12-23 17:33:50

[馬曉偉]關於在“十三五”期間,衛生計生委在這方面的主要工作,我們現在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工作要著手做。一是在全國建立126個監測點,了解不同地區空氣汙染對居民產生的健康影響和相關疾病的患病情況,我們現在進行這種監測就是要收集這方面的信息和資料。二是要加強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科學研究,目前啟動了“霧霾天氣人均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關鍵技術項目,識別霧霾天氣對健康影響的特征汙染物及其成份,探索建立霧霾天氣對健康影響的評價指標體系,對人群健康風險評估和預警的技術,現在正在研究這方面。換句話說一個是加強監測,一個是進行科學研究,收集霧霾對人體的影響、產生不同疾病以及霧霾的程度對人體健康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目前這項工作處於起步階段,我們正在抓緊推進,在“十三五”期間希望能夠建立起對空氣汙染,包括霧霾的預測預警的基礎。謝謝。2016-12-23 17:33:57

[路透社記者]我想問一下對禽流感的問題,你們有什麽方案或者殺死活禽的方法?2016-12-23 17:34:27

[毛群安]因為最近有媒體關註,境外也有一些報道,有一些流感的病例,包括有一些禽流感的疫情發生,因為這個季節確實是發生禽流感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高發的時段,我們國家有聯防聯控的機制,多部門之間進行合作,在這個季節我們會對禽流感以及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嚴密監測,我們也提醒公眾註意,請不要和病死家禽接觸,一旦發現情況要及時報告就醫,我們對於活禽市場一直在嚴密的進行管理。目前來看,專家的判斷,發生個案病例的可能性存在,但是發生大規模人感染的案例的風險比較低。我就作這樣一個回答,會後可以做進一步交流。2016-12-23 17:35:07

[王賀勝]我回答醫改方面的問題,農村醫療衛生問題請馬主任回答。大家都知道,新一輪醫改是從2009年開始,我回顧一下,從2009年新一輪醫改開始到現在,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09年-2011年,這個階段我們重點抓了五件事。一是基本醫保制度,二是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四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主要是2009-2011年的重點任務。 第二個階段,“十二五”以來以三項工作為重點:一是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統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衛生人才培養使用等相關領域的改革。應該說是深化醫改由試點探索、單向突破,逐步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這樣一個過程。 第三個階段,今年以來,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我們重點抓好五項制度的建設。五項制度就是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爭取取得新突破。這樣從新一輪醫改2009年以來,三個階段來反映醫改的成效。2016-12-23 17:37:13

[王賀勝]新一輪醫改給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健康福祉。提供大家兩組數據,一是醫藥費用負擔實現了“一優兩降”。“一優”是醫院收入結構持續優化,全國公立醫院藥占比從2010年的46.33%降到2015年的40%左右。“兩降”是醫藥費用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政府辦醫療機構收入增幅由2010年的18.97%降到了2015年的10%左右。另一組數據,居民就醫負擔有所減輕,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降到30%以下,我在前面整體情況介紹的時候已經用了這組數字,數字說明這是近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前面一組數據說明醫藥費用負擔實現了“一優兩降”。2016-12-23 17:38:14

[王賀勝]還有一組數據,人民的健康水平實現了“一升兩降”。“一升”是指人均期望壽命提升了,從2010年人均期望壽命74.83歲,到2015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了76.34歲,這幾年提高了1.51歲。“兩降”是指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下降,孕產婦的死亡率是從十萬分之31.9,下降到了十萬分之20.1,這是2010年和2015年數據的比較。嬰兒死亡率是從千分之13.8降到千分之8.1。經過統計,我們國家的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另外也提前實現了聯合國的千年發展目標,可以說用較少的投入取得了較高的健康績效。由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們國家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社部三方五家共同對醫改的工作進行了聯合研究,研究的成果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改革成就舉世矚目”。2016-12-23 17:38:32

[王賀勝]應該說,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各個方面包括地方各個部門緊密配合,努力探索用中國式的辦法來解決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我們的醫改方向正確,路徑清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使群眾的看病就醫獲得感不斷增強。 以上我把進程和取得的成效用數據和階段給大家作一個匯報。2016-12-23 17:38:50

[馬曉偉]我回答第二個問題。農村衛生工作歷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從建國以來的衛生工作方針一直到新時期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都提出,以基層為重點。應該說我們國家的農村衛生工作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不斷地提高,進入了一個歷史上發展很快的時期。 它的標誌主要是幾個方面。第一是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立,解決農民有錢看病的問題。補償機制的制度定型,使得8.2億農民能夠受益,政策範圍內的報銷比例已經接近了75%,人均籌資水平是從20塊錢達到了400多塊錢,在短短的十幾年期間,建立了覆蓋這麽大人群的基本保障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成績。2016-12-23 17:39:54

[馬曉偉]第二是標準化的建設,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從縣醫院的建設到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到村衛生室的建設,各級財政給予了大量的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了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三級網的基本建設條件和醫療服務條件。 第三是公共衛生均等化,人均籌資增加到45塊錢,12類,45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推出對於提供公共衛生服務,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保障農民的身體健康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使農民能夠享受到價廉和可及性很強的藥物。 這四項制度的推出,使得我們農村的衛生工作在“十二五”期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2016-12-23 17:40:32

[馬曉偉]“十三五”期間主要工作的想法,就是以提升能力、激發活力為主要的任務,真正推進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村的目標。具體的工作想法,第一是要加強縣醫院的建設,做到縣級要強,因為在農村來講,如果要使得農民能夠大病不進城,使農民的醫療消費特別是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重大疾病,災難性醫療支出能夠避免的話,首先一條就是看病不能進城,只要一進城,一個人看病兩個人陪,連治帶住,支出是很大的,農民的經濟收入,包括農村醫保體系是解決不了城市醫療服務的費用的。所以農民看病的問題,還是爭取在農村得到解決。那麽縣醫院就必須把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任務承擔起來。任何一個縣只要有一所水平高、實力強、學科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縣醫院,農民看病的問題就根本解決了,鄉和村衛生醫療機構能力也能有所增強,所以縣醫院的建設是非常重要的,是公立醫院三級網的網底,是農村三級網的龍頭,所以要把縣醫院解決好,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對口支援。2016-12-23 17:41:04

[馬曉偉]三級甲等醫院對縣醫院進行對口支援,一個學科一個學科的扶持,把疾病譜前幾位的學科能夠扶持起來。比如要加強急救建設、婦科建設、產科建設、兒科建設、骨科建設。農民的生產生活和交通方式,骨科是很重要的。把這些重點的科室建設好,使得重大疾病、疑難重癥診療能力解決。首先縣要做強,鄉要搞活。鄉在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投入,包括定員定編定崗以後,鄉鎮衛生醫院如何激發活力是一個問題。另外鄉鎮衛生院在做好公共衛生均等化服務的時候,要進一步提高自己基本醫療的能力,當好“看門人”,基本能力很重要。2016-12-23 17:41:19

[馬曉偉]剛才賀勝主任講到了分級診療,分級診療首診在基層,基層必須強。所以說鄉鎮衛生院治療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要有所提升,而且要建立質量評價標準。同時要做強基本醫療的話,就必須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鄉村衛生院醫務人員的績效工資的比例要提高,要實現多勞多得,有勞有得,特別是財政有所保障的情況下,進一步調動積極性。 第三是村級要穩,著重解決村級的薪酬問題。現在是三個渠道進行補償,應該說還要進一步到位。再一個是養老的問題,現在也在進行落實各方面的政策,各地創造了一些好的經驗,“十三五”期間要把村醫搞穩。另外村醫全科醫生助理醫師的考試,要在農村辦設醫考,解決村醫的執業資格問題。 第四是上下要聯,縣鄉一體化。剛才賀勝主任講的,城市叫醫聯體,農村叫醫共體,縣鄉縱向資源要流動。縣管鄉用,醫務人員有一些身份不會改變,但工作可以下來,服務可以下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另外,信息要通,公共衛生的信息、醫療服務信息、管理服務信息要通暢,特別是大城市對縣醫院遠程會診能力要增強,這樣才能夠實現我們的目標。 在“十三五”期間,我們對基層農村衛生工作應該是有目標、有信心也有期待,希望能夠在“十三五”上一個新的臺階,在農村小康社會方面做出一些新的貢獻。謝謝。2016-12-23 17:42:01

[襲艷春]謝謝兩位發布人的答問。時間關系,今天的吹風會到此結束。謝謝兩位發布人非常專業詳盡的回答。也謝謝大家。2016-12-23 17:42: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66

蘋果直擊 人體充電治病搵命博

1 : GS(14)@2012-04-07 15:30:3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457
人體充電站近年進駐中環、銅鑼灣及灣仔等鬧市,向白領招手。記者放蛇到中環分店試用,一名自稱由用家轉兼職特許經營合夥人的黃小姐,招呼記者坐在一張放有電毯的椅子,每節坐 50分鐘,黃為記者調校充電機的度數至 3度(最高 9度)後,便展開推銷攻勢,「呢部機產自韓國,好多 OL都嚟充電減壓同保健,試過有氣功師傅邊充電邊打坐」。為顯示記者真的被充電,她拿來光管叫記者手持另一端,光管立時亮起,她說:「你已有電包圍。」
記者叉電 10分鐘感頭暈,她說是好轉反應,將度數調至 2度,暈眩即消失。她半步不離力銷充電機好處,更游說記者以「超抵價」 680元入會坐 5次,如購買則 6.8萬元。
男職員 Felix的推銷功勢更凌厲,力銷充電機可防癌和多種老人病,更有美容、改善體質及減輕經痛功效。又說癌症病人血液酸鹼度都偏酸,健康人體為弱鹼性,這部機可令血液轉為弱鹼性。「我 70幾歲媽媽坐咗(部機)兩年,可以肯定佢以後唔會有癌、中風、老人癡呆症同柏金遜症」。他還指有婆婆中風兩次半身不遂,坐兩個月可持枴杖「行番」。
人體導電令光管發光

港大腦內科教授張德輝不評論人體充電機,但指出微弱電流可防治疾病的講法並無醫學根據,「通電唔會影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或酸鹼度,醫學上係有以弱電流刺激身體,但只用嚟檢查神經系統,不能治病」。他又警告,人體遇太強電流會燒傷神經及肌肉,心臟會被破壞引致心律不整,嚴重會令心臟停頓,呼籲切勿亂試。
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邵祖德則對充電機可防癌、中風及老人癡呆症等說法,認為可信性低,又指透過運動已可影響糖尿指數下降,不一定與充電機有關。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提醒,人體新陳代謝功能和其他系統毋須外來電流「激活」也可自行運作,「有病應睇醫生,想減壓就多做運動」。
對於為何記者充電後可亮起光管,中大電子工程學系教授何浩培指並非甚麼神奇功效,在物理學上可以解釋,「光管發光係因為坐電墊通電後,有電波能量積聚喺人體,而人體係導電,能量透過身體傳到光管發光」。

2 : GS(14)@2012-04-07 15:30:57


自稱特許經營合夥人的黃小姐,取出光管叫記者讓其發光。
3 : GS(14)@2012-04-07 15:31:0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458
6.8萬元一部電腦機箱大小的人體充電機,職員聲稱韓國製造,根據簡介小冊子,此機以電位療法將負離子導入人體淨化血液,加速鈣質離子化和把酸化的血液變為帶鹼性;又能以電磁場刺激自律神經系統、內分秘和免疫系統,加速新陳代謝,改善健康。

認證書字體極細

小冊子內容大多為生物化學等分析講解如何淨化血液,普通人不易明白,小冊子也無直接指此機可以防治任何疾病。惟最後一頁列出十多張來自不同國家,包括中國、歐美、韓國及日本等保健產品及醫療器械等認證書,令人感到充電機具權威性;再加上推銷員落足嘴頭力銷充電機的超越效能,不難讓消費者信服。然而認證書字體極細,也看不到認證是授予給廠商或是個別儀器。本報曾聯絡人體充電站,查詢是否有醫學報告證明儀器有防治疾病功效,至截稿未獲回覆。
4 : GS(14)@2012-04-07 15:31:18

冇王管
醫療儀器監管差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227459
5 : 龍生(798)@2012-04-08 00:21:31

挑, 的人又要白痴肯俾, 邊個救到佢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655

90後狂加班 嘔人體一半血

1 : GS(14)@2014-09-27 23:05:06



兩公升是大支家庭樽裝汽水的容量,也是廈門一個90後4天的嘔血量!該賴姓男子上周開始嘔血,卻因工作繁忙而沒去醫院就診,4天嘔了2,000毫升的血量,醫生指他已經嘔了相當人體一半的血量!賴在福建長樂機場工作,近日因為航班延誤不斷,他每天都要加班,經常會吃不定時,甚至不吃。本月19日賴開始嘔吐並吐血,但因為工作忙,他只在機場看航醫,一直沒有去醫院詳細檢查。直到本月23日晚,賴面如白紙,虛弱得樓梯也爬不到,同事才趕緊送他往醫院急症室,經診斷為急性上消化性潰瘍引起的大量出血,指他出血量高達2,000毫升,相當約人體一半的血量,而血色素不到正常人一半,屬嚴重貧血。不少網民都勸喻年輕人「工作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別用生命來加班」。鳳凰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0927/1888084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17

「人體照相機」 7,000高樓烙印腦中山東天才憑記憶畫維港

1 : GS(14)@2015-01-06 01:05:45





■辛哲把維港景色按比例默畫出來,細節無一遺漏。



香港維港兩岸的建築物,你記得多少?山東男生辛哲幾乎全部記得!他過目不忘,在直升機上俯瞰維港景色7小時,把所有細節深深烙印在腦中,以18天的時間默畫一幅9米長的畫作,把維港7,000多棟高樓呈現出來,就連每個樓頂廣告牌完全一樣。內地電視綜藝節目《最強大腦》上周五(2日)播出他的維港天際線畫作,觀眾驚嘆他是「人體照相機」。


辛哲用了18天才把維港景色畫完,遠比節目要求的5天長,挑戰失敗。但是他驚人的記憶力及細緻的畫功,足以令全場驚嘆,畫作中的會展、IFC、中環碼頭,甚至是一塊塊廣告牌上的每一個英文字母,都跟香港的景色一模一樣,評審之一的范冰冰看到也忍不住大讚辛「是個天才」。辛去年10月報名挑戰患有自閉症的英國天才畫家Stephen Wiltshire,Stephen於2009年用了5天就把紐約市天際線默畫成一幅5.5米的畫作,這次辛就要比他用更短時間默畫維港景色。


■23歲的辛哲在節目向父親證明畫畫是自己的夢想。

18天超時完成 挑戰失敗

辛哲人生第一次到達香港,就立即登上維港的觀光直升機,但他無暇享受維港景色,反而要細心觀察維港所有細節,把景色印在腦中。辛有自己的記憶秘訣:首次飛行先將海岸線輪廓和大致風貌記住,然後把海岸線分成一塊塊大區域,再將每個大區域細分成小塊及細節,如是者辛從早上9時坐直升機至下午4時,確認自己記住所有細節,就立即前往香港一間畫室,在腦中把記憶像影片一樣「回帶」、「定格」,用一支鉛筆和黑色簽字筆,在一張10米長的畫布細緻地描繪維港每一個細節。其間他被禁止離開房間,吃喝都由工作人員送到。但辛畫畫的過程比他原先想像的難得多,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記憶就越加模糊,為了確保細節準確,他每次都需拚命在腦中尋找記憶。直到第18天辛哲才畫上最後一筆,總共用了60多支簽字筆。





雖然辛哲第5天已知自己挑戰失敗,但他仍說「非常不想放棄這個機會,這是離夢想最近的一次」一直堅持至第18日完成畫作,令很多很多觀眾為之動容。23歲的辛哲從小就十分喜歡畫畫,高中時原本想考美術學校,卻被父親阻止,這次他終向父親證明了「畫畫是伴隨我一生的最大夢想」。新華網/江蘇衞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105/189916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81

西蘭花先烚後炒 維C流失73% 無油煮食礙人體吸收部份營養素

1 : GS(14)@2015-10-20 07:33:05

【本報訊】港人生活繁忙少食住家飯,一項調查發現港人每周平均外出用膳7.5次,大部份人着重食物價錢及口味,只有約一成人留意營養價值。營養師指出,食肆或家庭一些常用的烹調方式會令營養流失較多,如先烚後炒的西蘭花,維他命C流失逾七成;餐餐少油白烚餸菜也不一定健康,建議除煮食方法要多元化外,慢食也有助吸收。記者:伍雅謙亞健康關注聯盟上月以網上問卷訪問305人,發現佔46%受訪者指與5年前相比,現時較多外出用膳。最常外出用膳地點佔74%是茶餐廳,其次佔51%是快餐店。至於最愛菜式中,逾四成受訪者選擇西蘭花帶子,其次是咕嚕肉、海南雞、金銀蛋浸時菜及蜜汁叉燒。調查顯示,近六成人認為出街食很方便,也有四成人因工時長難以自己煮飯。在選擇食物方面,近八成人着重食物價錢,六成八人重視菜式口味,但營養價值及烹調方法分別只有一成人重視。註冊營養師陳勇堅表示,烹調方式及種植方法均會令食物營養減少,曾有研究發現,現代農業着重高效益生產,農作物生長速度過快,未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及其他營養;也有研究顯示,在室內成長及生長速度越快的雞隻,雞胸蛋白質的含量會較低。


■註冊營養師陳勇堅指,煮食方式直接影響食物的營養。

學童5分鐘用膳影響吸收

陳指,一般人認為烚的烹調方法一定較炒健康,因屬少油煮食法,但烚會流失水溶性營養素如維他命C、B6及B12,烚菜的維他命C流失更可達55%,而炒及焗等烹調方法則較能保存水溶性維他命。以西蘭花帶子為例,每100克含89.2毫克維他命C,而西蘭花一般會先烚後炒,經烚後的西蘭花,維他命C含量只剩47.5%,再經炒後,維他命C會進一步流失,最後只餘24.4毫克維他命C,流失達73%。但一般烹調肉類,不論採用烚、炒及焗哪一種方法,維他命C的流失也相若。食物營養減少,有機會令進食者吸收不足營養素,陳指,營養素比例失衡是導致亞健康的成因之一,患者容易出現感冒、頭痛及怕冷等症狀。他建議日常應注意均衡飲食,清淡的烚菜不等於絕對健康,部份營養素如紅蘿蔔素及番茄紅素等,需靠油及加熱才能釋放兼易於吸收,故要使用不同烹調方法,以助攝取足夠及均衡的營養。此外,慢食也有助營養吸收,他指曾有家長限制讀高小的兒子只有5分鐘用膳,以為「唔好攤凍食物最健康」,又能盡快在飯後溫習,忽略進食太快其實會影響營養吸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1020/19340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359

自嘲似人體模型失四肢女模再踏天橋

1 : GS(14)@2016-03-30 14:41:10

美國一名護士不幸感染足以致命的腦膜炎,失去四肢更險些毀容,她裝上義肢後自嘲是「人體模型」,但她並沒有氣餒,反而踏上天橋,成為紐約時裝周首位沒四肢的模特兒。來自洛杉磯、32歲的克雷斯波(Karen Crespo)2011年感染了生存機率只得一成的腦膜炎雙球菌血症(Meningococcemia),不但四肢變黑要被截走,更失去鼻子及上唇。但克雷斯波反而積極接受治療,包括接受重塑上唇手術,鼻子及右耳後來亦長回來。她稱:「我幾乎身上每一部份都接受了皮膚移植。」她裝上義肢後令她可以自行走路,但適應起來不是一件易事,「我仍然害怕自己走路到雜貨店,深怕突然需要其他人幫忙」,義肢重近13公斤,令她要花不少時間才能裝上。雖然她每日仍然面對不同的困難,她仍非常感激自己有全新的「四肢」,為她再次帶來機會實現夢想—在時裝展中行騷。「當我首次失去四肢時我崩潰了,但自此我學懂接受我新的外觀。我就像櫥窗內的人體模型,全身有40%是塑膠,但我來到紐約時裝周,這真是太美好了」。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30/195503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742

美撤資助禁令 助培育人體器官人類幹細胞准植入動物胚胎

1 : GS(14)@2016-08-07 02:13:40

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半獸人」生物也許即將降臨人世。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前日宣佈,正計劃解禁移植人體幹細胞到動物胚胎的研究資助,最快在秋季生效。新技術將令動物的大腦更接近人類,有助研究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及不育,以至培育移植用的人體器官。把人類細胞植入動物並非新鮮事,科學家過去亦常把人類腫瘤植入老鼠試藥,但把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卻是革命性實驗,能培育出任何血液、器官或骨骼細胞。以此方式培育的生物被稱作「克邁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擁有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去年NIH因研究爭議性太大,下令煞停,今次開綠燈的條件,是有關實驗中「人類細胞必須對動物腦部帶來重大貢獻或改良」。NIH將就實驗的建議範圍諮詢30天。



料數以百萬病人受惠

撤銷資助禁令有助推動科學家研究人類疾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克利茨曼指,過去醫學界只能用人腦細胞研究精神分裂、認知障礙症等疾病。他相信禁令解除後,數以百萬計的病人將會受惠。科學家將來甚至或可在豬體內培植人類腎臟,解決移植用器官不足的問題。但「半獸人」的概念令不少科學家感到心寒。紐約醫學院研究員紐曼指,倘若科學家培育出擁有人腦的豬,「牠們會奇怪,我們為何要對牠們做實驗」;相反若創造出有動物腦部的人體,人們又能否指「他們不是人類」,利用他們做實驗及摘取器官?克利茨曼亦呼籲,NIH須安排倫理學家加入資助監督委員會,謹慎處理人類幹細胞。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6/197252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82

【任睇唔嬲】700呎開放式空間 人體模型刺激創作

1 : GS(14)@2017-01-05 08:07:41

以舖頭形式展示,便可賣自己的產品,加上多年來他們收藏了很多旅行時買回來的小物擺設,於是趁這個機會割愛,讓大家帶回家。



六年前還在讀書的阿強(邱國強)與阿立(陳惠立)早已悄悄成立dirty paper創作團體,那時候他們還未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室,適逢就讀理工大學的阿強說學校有二十四小時工作室開放,於是霸佔了學校一角作為他們首個工作室。其後見石硤尾JCCAC開放學生團體工作室,初次申請便成功,當時仍是學生的他們卻有負擔租金等開支顧慮,而阿立的家人反而著他們租下單位,不要浪費大好機會,於是JCCAC二樓某個單位便成為他們的真正的首個工作室。他們對於首個工作室的感覺是「好細,二百多呎,甚麼都沒有,一個正方形單位。」於是他們便他細想想如何建立這個地方,可以放些甚麼?」阿立補充,唯一貫徹始終的就是他們每次都會自己鋪地板,搬過三次工作室,他們都是用相同的地板,覺得地板對於一個空間來說很重要,誇張點說,連地板也有感情。

游牧工作室生活


香港手作人和藝術家絕大部分遇到工作室租金高昂問題,經常另覓工作室,過着游牧搬遷的日子。接着租了兩年約滿後便要找新地方,於是找到樓高十四層的灣仔富德樓,一梯兩伙的富德樓內隱藏不少藝術界朋友,除了某些固定租客,大部分藝術單位租約三年便要離開,對於新晉藝術家可說是個很好踏台階,為將來發展作好準備。阿立和阿德回憶起富德樓的點滴,「因為富德樓租戶的關係緊密,上下鄰居大家都認識,感情就像老屋邨的街坊。」位於富德樓的第二個工作室,便開始前半部分對外開放,後半部分是工作間的間隔,由於不想花錢買傢俱,工作室部分東西也是從富德樓執回來。三年過去,富德樓單位亦滿約,適逢石硤尾再次有藝術家空置單位,五年後dirty paper又再次回來這裡重新開始。他們劃分了三分一空間叫作實驗空間計劃,現階段會以商店形式呈現,亦有機會變成gallery或舉辦workshop,「我們搬回來後會思考這裏可以帶給大家甚麼感覺和意義。」於是用了展覽剩餘的物資製作牆身,但並不是掛畫,而是貼滿曾經舉辦過的的活動海報,讓大家檢閱dirty paper這些年來究竟做過甚麼。


人體模型刺激創作


在工作室的角落不時發現人體模型的存在,有點奇怪,阿立解說:「之前曾畫過關於課堂的主題,回憶起科學及生物堂的解剖細節,而實驗室一定有人體模型,既深刻又吸引。」至於第一個人體模型怎樣得來,阿強便說富德樓藝術家有個網上群組,假如大家有甚麼需要便會於群組內出聲,有次富德樓負責人說二樓中醫館醫師最近離世,大家可去看看有甚麼拿,於是阿立雙眼發光,拾了第一個人體模型。「有次經過某屋邨地攤,在攤前漫無目的地找,無啦啦找到一隻模型手,然後再找到完整的人體模型,很有趣!」他們也不想定義這個空間,「為何我們經常開放,是因為覺得要跟外面的人溝通。」唯有跟別人接觸,才能激發起他們更多的創作靈感,他們亦發現不開放工作室時,大家便會很想入來,更試過有人強行推門進來,可是當他們正式開放的時候他們卻又不進來,只在門外探頭,不知是否大家很怕羞?始終這是藝術家工作空間,大家或許覺得參觀生怕阻礙別人,可是dirty paper說希望打破這個隔閡,打開門便歡迎大家進內參觀交流!



空間夠大,四四正正,也是他們感到舒服的原因。

七百多呎的空間,除了前舖後工作室,轉個彎原來是秘密休息室,閒時會宴請親朋來玩樂一番。

新推出的胸章產品也是從人體模型中取得靈感。


最近有畫作關於青春期,於是找了兩個男女生殖器官模型作參考。

門口也放了dirty paper早前校園主題展覽的展品,一個學生妹企門口,點都吸引到你啩?

石硤尾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L6-14記者:畢慧婷攝影︰陳健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4/198855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98

人體發現新器官腸繫膜將腸管連結固定腹壁上

1 : GS(14)@2017-01-06 02:07:41

人體的奧妙,人類絕對未看透,醫學界研究人體運作幾百年,原來連結構都未弄明白,如今竟再發現「新」器官──一直「隱藏」在我們每個人腹部的腸繫膜(mesentery)。



腸繫膜是把腸管連結並固定於腹壁上的雙層腹膜,16世紀已由意大利博學家達文西,以單一結構呈現於解剖圖上。但幾百年來,腸繫膜一直被認為是分散、不完整結構,直到最近才獲醫學界確認是擁有獨立結構組成的器官。研究人員在英國《柳葉刀腸胃病學和肝病學》期刊報告說,他們在2012年通過精細的電鏡檢查,發現腸繫膜事實上擁有連續的結構;在過去四年間,他們持續收集了更多證據,證明腸繫膜是獨立器官。有關論文經過同行評議,腸繫膜「器官地位」獲得確立,因此醫科生自去年開始已把腸繫膜作為獨立器官來學習。醫學教科書《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亦已因應這項發現而作出更新。主導這項研究的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醫學院教授科菲指,雖然他們已證明「流傳了幾百年的解剖描述是錯誤的」,但相關的研究遠未完成:醫學界目前只弄清楚腸繫膜的結構、知道它有作為連接層的功用,今後還要深入研究,包括決定應把腸繫膜歸入腸臟、血管、內分泌還是免疫系統,以及了解它其他功能。


人體共79個器官

「在了解腸繫膜的功能後,才可以確定怎樣算是功能異常,接下來就是研究相關疾病。」比如說,腸繫膜有可能是疾病由腹部一個部份散播到另一個部份的途徑。了解相關疾病後,就可更有針對性地研究治療腹部和消化系統疾病。把這一切結合起來,就成為「腸繫膜學」,「是全新科學領域」。究竟人體有多少個器官?西方醫學界認為,連同腸繫膜在內,人體其實有79個器官。英國《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5/198867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