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律131121侵權法(九) 騷擾 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1/21/%E6%B3%95%E5%BE%8B131121%E4%BE%B5%E6%AC%8A%E6%B3%95%E4%B9%9D-%E9%A8%B7%E6%93%BE-%E4%B8%8A%E7%AF%87/

法律131121

侵權法(九) 騷擾 Nuisance上篇

蕭律師執筆

 

作為一種可被起訴的侵權行為, 「騷擾」可以是私人private性質和公眾public性質。 「私人騷擾」涉及保障個人得以寕靜享用其產業及權益。 相反地,「公眾騷擾」必須涉及某些大量現行成文法律條文針對的損害環境行為。

這些條文的執行掌握在公眾團體之手,因而從屬於公眾範疇。 兩者都提出對環境的保護,一般涉及聲音與污染。 私人騷擾侵權法保障的只是個人,不是環境。

〈私人騷擾 Private Nuisance〉

如果被告人非法干擾原告人享用自己的土地或其有關權益,如地役權easement等,後者可以私人騷擾為由提出起訴。 原告人一般的投訴是:他的地方由於被告在他自己土地上的活動而被「入侵」。 這些活動不一定非法,但卻構成騷擾,一般都是間接性的。

 

間接騷擾有兩種:

(a)確實、實質的損害tangible, physical damage

如被告土地的樹根伸延入原告的土地:Davey v Harrow Corp(CA1958)。

此類的「侵入」與另一侵權trespass(也是侵入)的分別在於此類侵入是非直接的indirect,而trespass則是直接的。 對土地、建築物或植物構成實質損害(如令原告的去水道堵塞或泛濫(Sedleigh-Denfield v O’Callagham, HL1940),或失修的部份建築物跌落原告的土地(Wringe v Cohen, CA1940)是一種可被起訴的侵權行為。

 

(b)損害鄰居寧靜quiet及舒適地comfortable享用他的土地

譬如臭氣、塵埃、煙、聲音、震盪等。

Thompson-Schwab v Costaki (CA1956):把一個高級住宅區中的一個房子闢作賣淫場所被判定為騷擾其鄰居。 這類牽涉到無形的、或難以捉摸的所謂「破壞舒適環境」被列為騷擾,是對原告個人權利的保障。

 

Hunter v. Canary Wharf (AC1997):

Canary Wharf建築了一座有800尺高、鋪了金屬的塔樓,該發展區居民的電視訊號受到干擾。 有些受影響者是業主,但其他人是家庭成員、留宿者及沒有業權的人。上議院裁決只有那些擁有產業於的人仕才有權提出起訴。***

 

私人騷擾的基本要素是某人不合理地使用他的土地或產業, 致令鄰居受到損害: Miller v Jackson (CA1977)。所以,私人騷擾強調兩個中心特徵:(1)保障土地或產業;(2)免受不合理的干擾。 保障個人享用土地或產業權益,個人必應享有此等土地或權益的獨擁權exclusive possession, 如在上述Hunter一案中,訪客、留宿者、或家庭成員,就不算擁有此等權利而得以成為原告人。

騷擾可以發生在一間住屋與另一間住屋之間,而此二屋不必一定鄰接,只要足夠接近而受影響即成;同理,也可以發生在一座多層大廈中的一個單位與另一單位之間,而二者的獨享權是分開的separation of exclusive possession。

騷擾必須由土地而來,所以土地上的樹木也可以做成騷擾。

騷擾可以由商業或工業的產業發出,但如果住宅物業地面下陷而影響到商業或工業的產業,後者也可受到保護。

一塊不是居住的用地也可引起騷擾, 如一個運動場或體育場發出的聲浪可以是對一個公園的騷擾,而公園的樹木也可能侵犯體育場。

 

法律求取兩種互競利益的平衡:一方面是被告人可隨意使用他自己土地,另方面他的鄰居不受此使用所影響。 不是每一種騷擾都可起訴。 為了大眾能和平共處,人們必須對某些不便作某程度上的容忍。 由於被告不合理使用土地,遂令騷擾變成非法。

如騷擾確實做成一些實質的傷害,原告人一般不難建立起被告非法干擾他的權利。 另一方面,對社區的損害,原告人必須證明一般生活舒適和方便受到相當的干擾和影響到一般的社區中人。

被告是否不合理使用他的土地,不能單以他的行為性質去量度,因為一些可預見的傷害在法律眼中並不算過分,因為鄰居要「互相遷就,互相包涵」。

 

在決定何謂「合理使用」,法庭會考慮以下情況:

A.    干擾的程度

當實質傷害已做成,相對少的干擾也可成為騷擾。在其他情況,必須有相當的干擾多於日常的不便。所以干擾是程度的問題。

在Halsey v. Esso Petroleum Co Ltd(HC1961)一案中,騷擾來自被告的廠房及往來汽油輪發出中人欲嘔的氣味及夜間發出的噪音。

 

B.    地區的性質

一個人住在工業城很難期望如住在郊區那般沒有噪音和污染。 但如對物業有實質傷害,地區的性質就無關了。

在St Helen’s Smelting Co v Tipping(HL1965)中,法庭裁決被告要負責,因為它的工廠發出難聞的氣味證實損害了原告的矮樹。 相反,在Murdoch v Glacier Metal Co Ltd(CA1998)中,法庭裁決晚間工廠聲音不構成騷擾,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原告的居所很靠近一條捷徑旁道, 即使聲音超出世界健康機構建議水平而會影響睡眠的價值。

 

C.    社會功利

即使被告的作為對社區有益,也無助於被告免除責任。 基於騷擾與平衡雙方衝突的利益有關,被告是需容忍一些輕微的滋擾的。 如果有實質損害,或滋擾相當,則公眾利益絕不能凌駕私人權利:Kennaway v. Thomson(CA1981)。

 

在Adams v. Ursell(HC1913)中,油炸魚店舖產生的氣味被裁決構成對附近居民騷擾,雖然被告作出的辯護是他向附近窮人提供良好食品服務。

 

過份敏感

一個人不能因使用自己的物業作特別用途,無論是為了生意或樂趣,而增加鄰居的責任。

在Robinson v. Kilvert(CA1889)中,被告的場所發出的暖氣增加了上層溫度,以致原告存放在該處的紙張有若干損毀。 實際上,溫度並未太引起在那裡工作員工的煩擾與不便,紙張損毀普遍亦不嚴重。原告申訴失敗。同樣道理適用於某些人仕對氣味或聲音有特殊的敏感。

 

事件情況

滋擾必須要持續continuous或一再發生recurrent,而不是暫時性temporary或偶發occasional。 法庭一般不會頒發禁制令injunction,除非被告的滋擾活動有某種程度的恆久性permanence。 滋擾的持續、及發生的時間,都是決定被告須否負責的重要考慮點。

某人在其屋後擴建,毫無疑問對他的鄰居是一種騷擾,但如他已採取所有合理的謹慎reasonable care去防犯過度之干擾,那又作別論:Harrison v Southwark(HC1891)。 另一方面,如他的運作是在不合理的時間,如零晨三點,或持續的時間超出合理度,或採用陳舊的方法從而增加干擾度,他將會被裁定須負責。

個別性氣體洩漏大抵上不能算是騷擾,但這可佐證被告的地方存在危險情況。

在Spicer v Smee(HC1946)中,有毛病的陳年電線拼出火花及引致鄰居有所損毀被裁定是騷擾。

在Crown River Cruises Ltd v Kimbolton Fireworks Ltd(HC1996)中,在放煙花過程中,免不了有15-20分鐘有燃燒過的煙花殘餘,散落在附近區域有潛在易燃的物業上被裁定構成騷擾。 此等情況也會在Rylands v Fletcher(重要判例,將來分題講述)的原則下構成另一種侵權—疏忽。

 

故意滋擾

惡意malice的行動本身並非非法,但可變成騷擾,假如被告的行動是出於惡意的激發。

如果被告的所作所為滋擾其鄰居的目的明顯,便是騷擾,即使滋擾的程度對一般人來說是合理的土地使用:Christy v Davie (HC1893)

在Hollywood Silver Fox Farm Ltd v Emmett(HC1936)中,被告刻意在原告土地的邊沿放槍,目的是干擾原告繁育銀狐silver fox,致令許多雌狐流產。法庭裁定被告騷擾,須賠償原告的損失。

另一相似案件是Bradford Corp v Pickles(HL1895)。 為了引誘原告購買他的土地,被告將本應提供水源給原告的水塘的岩石滲水,引向自己土地下的不固定水道。法庭裁定與被告的動機無關,判被告不須負責。 此案與Emmett案結果之不同,在於原告並無儲水的權利,所以無權益須要保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8

法律131210簡明合約法(九)錯誤 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10/%E6%B3%95%E5%BE%8B131210%E7%B0%A1%E6%98%8E%E5%90%88%E7%B4%84%E6%B3%95%EF%BC%88%E4%B9%9D%EF%BC%89%E9%8C%AF%E8%AA%A4-%E4%B8%8A%E7%AF%87/

法律131210

簡明合約法(九)錯誤 上篇

蕭律師執筆

 

在某些情況下,合約由於「可起作用的錯誤operative mistake」,可變成無效。這須考慮以下列課題:

1  訂立合約時引起錯誤而導致合約無效的環境。

2  “共同錯誤” 的概念。

3  非共同錯誤。這又分為 “雙方的錯誤”和 “單方的錯誤”。

4  因誤認對方身份而導致合約無效。

 

導致合約無效的錯誤叫「可起作用的錯誤」。 但在考慮錯誤的爭論中,首須考慮一個基本上的問題,就是合約本身,無論明示或暗指,有否說明誰應負責錯誤的風險。*** 以前錯誤只涉及 “事實的錯誤”之範疇,現已引申到 “法律上的錯誤”。

錯誤,分四個議題:有關文件之錯誤、共同錯誤、非共同錯誤及身份誤認。

 

〈文件的錯誤〉

○    Non Est Factum

這拉丁文相當於英文“that is not my/his deed非 我/他 文件”,是在合約法中拒絕履行合約任務的一種抗辯。 提出這種抗辯,表示文件是在錯誤下簽署,而這文件由一開始就無效,英文叫void ab initio,而ab initio又是拉丁文,即「由開始」的意思,簡單地說:「合約從未生效過」。***

 

一般原則是,人必須向他所簽置的文件負責, 不論他在簽前有否閱讀過該份文件。 但如果合約文件的簽署是由欺騙或失實陳述導致的結果,此份合約是「可使之無效voidable」的; 如因任何一種錯誤方式成立,此份合約是完全「無效void」的。***

 

要注意「可使無效」和「無效void」有很大的分別。 Void是由文件簽署那一刻起已無效;voidable是文件基本上是有效的,須由一方採取行動令它無效。這點在概念上須弄清楚,非常重要。

 

Non Est Factum最初用來保護文盲,現今已引申到保護識字的人士,他簽署了一份與他原意不符的文件。

在Foster v Mackinnon, 1968一案中, 老邁、視力極差的被告被原告勸誘簽署了一份聲稱是 擔保書guarantee的文件。 事實上那是一份最後由原告人得益的票據bill of exchange。 法庭裁決被告不須為該票據負責;他以non est factum的抗辯獲法庭接納。

 

如果non est factum的使用不加限制,將會被濫用,所以法庭為此設下兩度關卡:

  1. 1.     簽者所誤簽文件性質是十分重要的;
  2. 2.     簽者在簽時沒有粗心大意。

 

在Saunders v Anglia Building Society, HL1971中,年老寡婦Saunders想將她的屋的業權以餽贈方式轉移到她姪兒的名下。 姪兒和另一個姓李的人準備了一份將業權轉換給李的文件要她簽署。 她由於遺失了眼鏡和信任姪兒,沒有閱讀該文件就簽了字。 李將物業抵押給了原告,拿了錢並將錢完全花掉。在李不能還欵情況下,原告要接管該物。 Saunders的遺囑執行人以non est factum為由,要求法庭宣判給李之業權轉移無效。

上訴庭之判決得到上議院的支持,判non est factum的申辯失敗,理由如下:

  1. 寡婦所簽署的文件性質與原意沒有基本上之不同;
  2. 她在簽署時粗心大意;她起碼要確定轉讓是轉讓給心目中的人。

 

○    修正 Rectification

雙方口頭已達成合約的條欵協議,但後來將協議轉變成文件時有錯誤。 如錯誤文件受益的一方硬要執行文件合約,受損一方可要求法庭執行文件的修正並强制執行specific performance原先達成協譏的合約。

要獲得法庭修正命令,必須全部符合下列條件:

  1. 必須有一個文字所本的先前達成協議的合約。
  2. 文件未能完全紀錄所達成的協議。

在Frederick E. Rose (London) Ltd v William H Pin Co Ltd, CA1953中,雙方達成買賣某一種蠶豆horsebean,但在合約文件中只寫horsebeans。在送貨時,買方發現那並不是雙方協議買賣的蠶豆。法庭拒絕修正的請求,因為合約正確地紀錄了雙方同意買賣的東西:horsebean。

  1. 文件未能表達雙方共同的意願。如果一方錯誤地相信文件表達了意願,但另一方相信有錯誤,但仍堅持合約的執行,法庭會作修正。
  2. 修正須合乎公義equitable。

 

○    共同錯誤

雙方雖然達成協議成立合約,但是基於一個基本上虛假的假設,這是共同錯誤」。在普通法下,合約不一定全然無效,要看個別情況。

 

※    主體事物存在的錯誤

根據普通法,如果雙方都不知道主體事物根本不存在、或曾存在,現已不存在,合約無效。***

Couturier v Hastie, HL1856: 一條載着穀物的貨船在往倫敦途中,由於某地方有動亂,穀物須售出以救濟難民。 合約雙方都不知這回事,協議穀物在倫敦出售。法庭判決合約無效。

 

有時雙方同時誤信一種假設。

在Galloway v Gallaway, 1914案中,雙方都以為他們的結婚是合法的,簽了一份分居契約。事實上他們的婚姻是無效的,所以分居契約也無效。

 

※    業權的錯誤

在罕有情況下,一方面自以為擁有物業權,同意將物業轉讓與另一方。 雙方都不知道其實另一方早已擁有該物業,所訂合約亦屬無效。

 

※    素質的錯誤

如果A賣給B一幅油畫,雙方都誤以為某名畫家的作品,所以價錢很高,而事實上該畫是由另一位名氣稍遜的畫家的作品,所以不值那麼多錢。 法庭裁決,在任何一方沒有失實陳述misrepresentation下,這是一份有效的合約: Leaf v International Gallery, CA1950

 

在另一件有指導性的判例 Bell v Lever Bros Ltd, HL1932中, Bell是Lever的雇員,在一份雙方簽訂的終止雇用合約中(由於公司的合併致使Bell的服務變得多餘),Bell獲£30,000賠償。 雙方都以為那分雇用合約是不可終止non-terminable的,故須達成解雇及賠償的協議。 Lever後來發現,他根本不須補償£30,000而可解雇Bell,因Bell曾幾次失職違反合約,但當時雙方都沒有發現。 事實上這些失職,據合約已可使Bell遭解雇而不獲任何賠償。 Lever想以共同錯誤為由推翻合約及討回£30000。

在結案中,三位上議院大法官(包括著名的Lord Atkin)各自表達不同意見和不同理據,最後以三比二多數判決合約有效。 這案的判決表示共同錯誤不一定使合約無效。 這判例被後來的判例追隨和支持。 但在此案的其他大法官也旁及聲明dicta,如果品質的錯誤是基本性,合約仍可作無效。

 

○    非共同錯誤

非共同錯誤,是雙方沒有犯同一錯誤。 一個非共同錯誤可稱「相互mutual錯誤」,如雙方誤解了對方的意向、各自有相反的目的;而「單方面unilateral錯誤」,一方錯誤而另一方知道這個錯誤。

 

※    相互錯誤

可用Raffles v Wichelhaus, 1864案去解釋。 被告同意購買原告的船叫“Peerless”上所載的棉花。有兩條同叫“Peerless”的船同時離開孟買。被告腦海想着的是在十月離開那條船,而原告所想的是十二月離開那條。 法庭裁決認為合約含糊不清,無法執行。 法庭在此類案件所考慮的,是一個合情合理的第三者如何看待對A的理解或另一方B的理解。 只有一個如此含糊不清的合約,法庭無法根據客觀驗證,判合約無法執行。

 

在Wood v Scarth, 1858案中,被告以文件方式,向原告邀約,以£63的年租,租一間酒館與原告。 原告經一番與被告的秘書交談,回信接受了邀約,以為只需付年租£63。其實被告還要每年收取£500的潤金premium,而他相信他的秘書已與原告講清楚這點。被告最後拒絕承認該文件合約(因沒有提及潤金)。法庭認為被告不能反對受約所達成的意義,認為合約有效。

 

用另一案Scriven v Hindley, 1913去和前案比較。 拍賣中,被告出價的是一批拖索(繩的一種),並獲接納,但被告以為出價的是絞索。 對絞索而言,出價是適當的,但對拖索而言,出價就非常昂貴了。 拍賣商對被告的錯誤並不知情。但拍賣目錄的描述、樣板及其他環境混亂和誤導,令一個明理人也無法說出拍賣的是拖索還是絞索。法庭判定合約無效。

 

在普通法中,如果合約的無效是基於相互錯誤, 「衡平法追隨普通法equity follows the law」,法庭不會頒發強制執行令。 即使合約在普通法下是有效,如果強制執行會令被強制一方極端艱困,法庭也不會頒發強制執行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93

演說1401日本史(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1/04/%E6%BC%94%E8%AA%AA1401%E6%97%A5%E6%9C%AC%E5%8F%B2%E4%B8%8A%E7%AF%87/

演說1401日本史(上篇)
講者:掌門
《日本史 Japan: From Prehistory to Modern Times》(1981) John Whitney Hall
中文版:中國出版集團“世界歷史文庫”

歷史上,日本人曾經兩度全盤“西化”,公元645年仿唐的「大化改新」和1868年仿歐的「明治維新」。作者精切地指出:只有日本人,才能夠在全盤接受外來的技術體系和典章制度之下,竟然能夠保住傳統的文化風格和社會結構,並且相互調適,開創新局。****

〈概覽〉
1日本島國,孤懸大陸之外圍。季風洋流使其温暖及宜於稻作,育孕文化。海洋作為分隔屏障保護了她,使她長期免受大陸強勢政治力量過於猛烈的衝擊吞噬。海洋同時又作為通道而利益了她,使她不斷接受外來文化和經濟上的滋潤。

Th. 地理環境加諸日本的兩大決定性因素便是:與世隔絕和農業豐饒。
這使得日本歷史非常單純而完整,呈現為線性積累發展,節奏緩慢。
****
現代之前,她的歷史步伐從未被外力打斷。
她接納外來的重大影響竟然是出於主動的,這點在世界歷史上相當罕見。體現為時機成熟的時候,可以變政維新;換句話說,政改本質上是內部力量推動的,只不過從外部移植解決方案。**

〈繩紋,彌生和古墳文化〉
由於山勢分隔,上古日本的東部和西部無論在人種、語言和文化上差異都很大,各自受到不同的海洋面向所影響,這種差異在後來很長的時間內才逐漸移除。其時,受到大陸人民遷徙和文化幅射,西部文化比較東部領先。

2繩紋文化, 公元前250年之前的若干千年
日本極早就有陶器,晚期裝作精美,表面滿佈繩狀花紋,因此得名。***
繩紋之世,人民未識農務,以採集漁獵維生,穴居地底,養狗,疑為母系社會。
3彌生文化,約在公元前250年至元後450年,跨時七百年。
繩紋文化急速地被風格迥異的外來文化毁壞取代, 這是朝鮮半島方面的民族遷徙所造成的。西漢於元前108年殖民朝鮮,置樂浪四郡,可能是這股動力在之前之後,分數波把稻作文化壓進了日本。***
彌生人蒙古血統,製作青銅器,役使牛馬,引進了灌溉水稻技術,把日後的社會定型。他們群居於泥地之上的棚屋村落,墓葬鋪張,高墳陶棺,葬於村外,証明彌生人已然形成氏族社會,並且內部階級分化。***

4古墳文化,約在公元450年至700年。
三世紀中葉,氏族上層開始用前方後圓式的巨大土丘標誌墳墓。*** 古墳內設通道石室,藏有極之豐富的陪葬品,反映酋邦己然成型。*** 陪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騎馬武士陶俑,棉衣盔甲,長刀彎弓,馬有馬鐙,一派草原游牧民族的典型裝束,於是而有日本人是「騎馬民族」的起源學說。****

朝鮮方面,中國殖民地於四世紀初解體,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鼎立,開展了九百年漫長的“戰國時代”。日本武力曾經多次越洋介入王國間的戰爭。日本人進入朝鮮後汲取了當地文化因子,成就了古墳文化。而軍事領袖在國內外的有力擴張,反映在墳墓誇大的行逕上面。***

〈大和國家〉公元300年至645年
5古墳文化趨於成熟,各地氐族酋邦林立。西部興起了一個以太陽族為首的氏族聯盟集團。他們不斷擴張勢力,到了三世紀末粗略達到國家規模,這就是所謂「萬世一系」的大和國家。***
據八世紀初寫成的日本最古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記載,天皇世系可上溯至元前600年首位天皇神武天皇,這全然是無稽之談。

五世紀太陽族遷徙至中部畿內平原的古大和國臻於鼎盛。 天皇大權旁落豪橫氐族手上。其時,蘇我氏與物部氏、中臣氏最為強雄。

6大和國在朝鮮半島的軍事冒險雖以失敗告終,惟是汲取文化受益匪淺。 538年佛教傳入是決定性的歷史大事,引發了力主引進新宗教的蘇我氏和維護傳統神道教的物部—中臣氏同盟的武力對決。*** 587年蘇我氏取得勝利,佛教從這時起成為主流宗教。
兩教抗衡的意義不在於教義衝突,事實上那時的日本佛教玄學味道極之淡薄,祂是以世界級別神祗而被引進的,用來壓制地域和血緣級別的神道教神祇,反映國家意識抬頭,以犧牲氏族意識為代價。 *****

7 蘇我氏壟斷政壇六十年,592年 蘇我馬子把在位天皇暗殺掉,扶植自己的外甥女為推古天皇,以皇侄 厩户豐聰耳尊 為攝政。攝政死後,以諡號「聖德太子」名留青史。
聖德太子雖無天皇之名而有其實,是位奮發有為的君主,以頭號政制改革家見稱於後世。簡單地說,他推行新政。新政以中國制式和意識形態為藍本,用意在於洗脫氏族聯盟積習,建立“現代化國家”。***

〈大化改新〉646年
8太子逝後,政情持續險惡。 皇族 中大兄皇子密約大臣 中臣鐮足成立倒蘇我同盟。 645年在一次朝廷儀典之上當場刺殺了 蘇我入鹿,連根拔除了蘇我氏。
646年改元大化,發布了有名的深化改革詔書,史稱「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相當於明治維新, 起用唐朝留學生作智囊團,推行全盤仿唐的政制革新。***** 意在建立全新的律令國家,以粉碎舊日的氏族門閥結構。
大化改新手段激進,包括行郡國制;遷都,在難波建設中國式樣新京城;沒收部族田產,丈量土地;人口普查,重新授田;和提振王權。
668年中大兄晉位天智天皇,躊躇滿志。

9天智薨於671年,朝廷陷入王位繼承流血鬥爭,史稱「壬申之亂」。673年憑武力獨攬大權的天武天皇登基,政改得到全面落實。
由天智奪權起計數十年,可說是皇族最有實力和最有創造力的光輝時代。***
702年「大寶法典」寫成,標誌著改革的最高成就。

10大化改新轉換了社會上層結構,形成了新興廷臣貴族階級。***
改行郡國制抽空了地方氏族的經濟基礎,舊式氏族貴族急速沒落。 營新都行中央官僚制,大量與王室親善的氏族人員帶著系譜移進京城,搖身一變為賜田產食奉祿的百官,形成了新型公卿階級,稱之為「公家」。

他們從誕生便是城市人,他們的文化是城市文化,**** 只此一點便大不同於舊日的地方貴族。他們以放棄獨立的軍力和財源為代價,接受朝廷的“邀約”,即收買,換取舒適考究而且有安全感的都市生活。 他們洗脫往昔強調地域和粗魯好戰的色彩,開始衣冠楚楚,並且胸懷天下國家。
由593年推古登基聖德攝政至遷都平城共一百一十多年,史稱「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公元710年至784年
11平城京,即奈良城,呈長方形,內建王宮、政府建築、道路和寺廟,體現國家的權力和財富,彰顯“大寶法典”強調的層級和諧的社會概念。
平城沒有城牆,反映日本孤懸海外,不用防禦遠方的入侵者;同時也反映國內沒有足以威脅的強敵。

日本國君這時正式採用「天皇」的稱號,自信是天照大神的後裔,獲賜鏡劍玉三神器以統率宇內。天皇作為大祭司保留著重要的神道儀式成份。
政府架構思想上仿唐制,但落實上相同之處很少。 從未採用科舉制,*** 阻截了階級流動,使後世的日本成為僵硬的等級世襲社會,影響極之深遠。
總的來說,這是“具有日本特色的現代化改革”,社會上層改革有之,然而毫不向下層“開放”。平城體系是為了貴族的利益而打造的。

12這是個貴族獨領風騷的時代,未來主人翁武士階級尚未興起;這也是個追求文化建設的時代,渴望擺脫蒙昧野蠻,早日趕上泱泱中國。***
平城朝廷不惜工本,派出了九個遣唐使節團。*** (註:日本前後只派過15至26個遣隋唐使團。) 引進中國事物之豐富令人稱奇。

13平城有規劃地施行意識形態統治,建立出以京師東大寺為首的全國性「國分寺系統」。 *** 朝廷以“護國寺”,貴族以“家廟”形式建設佛寺,單京城最終建寺48所。
其時日本佛教奉行的是藥師、四天王和觀音崇拜;僧人有家室,本質上是系統的主持祭司。 佛教作為上層信仰,僧人作為新興智識階層和行政官員,有力地參予,甚或主導京師政局,*** 就如基督教僧侶在中世紀歐洲的地位一樣,政即是教,教即是政。

貴族階層不受制約,迅速墮落,到了頗為荒唐的地步,最終釀成「道鏡醜劇」,結束了奈良時代。 781年有為的桓武天皇登基。 784年放棄平城,另營新都,以避開力量強大的佛寺系統。 794年仿長安城的平安京(今日京都)落成,不准奈良諸大寺的總部遷進。
〈平安時代〉794年至1185年
14平安延續著奈良的政治宗教結構而作出若干調整,中央官制精密化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有利於權臣把持朝政,架空王室。 地方開始盛行莊園制***,並且成立民兵組織,埋下日後封建割據的種子。總之,中央一味只顧京師的權力鬥爭和文化建設,與地方日益疏離,決定了日本未來長期亂世的格局。***

平安朝的都城生活與奈良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唐風的模仿減退。*** 反映在宮室建築上面是發明了“寢殿造”,布置不對稱的房間和走廊格局,使屋舍與花園池塘渾成一體,風格自由,堪稱極品。
無可爭議的最大成就當屬文學,日本貴族婦女發明了本國標音文字「假名」,使得敍事文學呈現爆炸性發展。*** 女性散文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和清少訥言的《枕草子》名傳千古。

平安時代歷時近四百年,前期藤原家擅權,政局平穩;末期平源兩家武鬥,政局急劇崩壞,武家抬頭。
15藤原氏擅權
滅蘇我氏的功臣中臣鐮足獲天皇賜姓藤原,開藤原家門。藤原氏累世為外戚,權力逐步上升,857年 藤原良房晉位太政大臣,正式全面把持朝政。次年,其外孫嬰兒清和天皇登基,上位「攝政」。嬰兒登基和非王族攝政很快便成為慣習。繼任人 藤原基經採用「關白」稱號,成立機構「政所」,即政策科,此後「攝政關白」即國家行政首長,世代為藤原家囊中物,史稱「攝關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06

說史131231最寒冷的冬天(十五)雲山伏擊戰 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3/12/31/%E8%AA%AA%E5%8F%B2131231%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F%BC%88%E5%8D%81%E4%BA%94%EF%BC%89%E9%9B%B2%E5%B1%B1%E4%BC%8F%E6%93%8A%E6%88%B0-%E4%B8%8A%E7%AF%87/

說史131231
最寒冷的冬天(十五)雲山伏擊戰 上篇
蕭律師執筆

1950年10月,美軍第一騎兵師直搗平壤。 在美軍看來,這場戰爭已接近尾聲,他們將凱旋歸國。 但不久,他們就獲重新配發彈藥,北上奔赴雲山,去解救受到攻擊的南韓友軍。 他們覺得南韓軍總是陷入小麻煩,此行只是去收拾殘局而已。 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只穿上本來用作東京勝利大閱兵的特製衣服。 他們的目的地與鴨綠江近在咫尺。在他們艱苦跋涉北上途中,氣温驟降,每天下降攝氏五度左右—-百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正快速逼近—-,地形愈加險峻,萬籟俱寂,一片荒涼,杳無人跡。

情報員持續獲得資訊,向上級發出預警:中國軍隊在十月底前已大舉進軍北韓。但騎一師的高級軍官對情報置若罔聞。後來事實證明,這些情報絕對準確:中國軍隊已經入境,悄悄潛伏在北韓群山之中,耐心等待聯合國軍隊一路北上,拉長已經吃緊的戰線,直至他們筋疲力竭才開始進攻。

十月底,南韓名將 白善燁率領的士兵搖旗吶喊:「打到鴨綠江邊去。」然而,就在十月廿五日,中國軍隊開始大舉出擊。 南韓將領不明所以,在猛烈的迫擊砲攻擊下,南韓第一師兵敗如山倒。 敵軍深諳用兵之道,白善燁認定是中國人幹的,不愧名將,立即把第一師撒回雲山鎮內,從而保住了大部份兵力。
他們捉到一名俘虜,在白善燁親自審問,再經美軍軍長 米爾本審問下,俘虜直認屬於中國廣東的正規軍,並供出附近埋伏着數萬中國軍隊,第一師已陷重圍。照俘虜所提供的情報,目下局勢相當危急,至少有三十萬中國大軍駐紥在鴨綠江邊。

這個最新情報立刻傳遞到麥克阿瑟情報部長威洛比Charles Willoughby准將處。但是威洛比一向說中國不會介入戰爭,因此認為北韓境內不可能有中共軍隊,這一論點與他的上司吻合。 對麥克阿瑟來說,軍情部門的唯一工作與第一要務,就是要證明他的決策多麼英明。 美軍與聯軍之所以膽敢以有限兵力深入北方、直搗鴨綠江畔,正是建立在不存在中國軍隊此一前提之上。 如果這時麥克阿瑟的總部突然對外宣布,美軍已和中國正面交火,豈非由華盛頓掌回主權而美軍再也無法到達鴨綠江邊?這肯定不是麥克阿瑟想聽到的消息!所以當第一次報告說大批中國軍隊在鴨綠江北集結時,威洛比向總部報告時稱之為「外交訛詐」。而現在,當南韓軍隊捕獲第一個中國戰俘,威洛比的傳話是:這名俘虜是一名中國裔韓僑,他是自願參戰的。即是說,這個俘虜根本對自己所屬的兵力一無所知。這個結論當然令中國的最高統帥部大喜過望,因為這正是他們想讓美軍抱持的態度。 美方越是對此漫不經心,他們將美軍一舉包圍,獲勝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接下來的幾週裡,不斷抓獲中國俘虜,這些人不僅指認了他們所屬的軍隊,還承認已有大批軍隊跨越鴨綠江。 然而對這些來自前方戰地的最新情報,威洛比一次又一次輕描淡寫搪塞過去。 正從平壤向雲山進發的第八騎兵團還堅信,擋在他們前方的只是北韓軍殘餘,他們很快就抵達鴨綠江畔,對著江水撒尿以慶祝勝利。

第一騎兵師第八團一路暢行無阻抵達了雲山。 米勒Pappy Miller中士聽說,上級之所以讓他們北上,是為了穩定南韓軍心。 米勒抵達雲山後,對駐地方圓五里進行了一次巡邏,途中遇到一位老農。 他告訴這一帶有成千上萬的中國軍隊,其中不少是騎兵。 米勒深信不疑,遂把老農帶到營部,但是營部卻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第八團的三個營抵達雲山。 只要稍加留意便會發現,這三個營不僅來錯了地方,也錯估了空間。 總部的地圖顯示這三個營之間距離很近,但其實相當遠。 還有,新任營長完全是個外行,大部分士兵都駐紮在平坦的稻田上,而且連戰壕也沒有挖。

十一月一日下午,當騎一師長 蓋伊Hap Gay和 帕爾默Charles Palmer將軍(該師的砲兵指揮官)一起在指揮所時,一則由偵察機觀測員通過無線電發出的報告引起他們的注意:「有兩大股敵軍步兵縱隊正從龍塘洞與龍雲洞附近的小路向東南方向進發。我們的砲彈正好擊中敵軍內部,但是他們卻沒有停止前進。」那是距離雲山五、六哩處的兩座小村莊。 帕爾默將軍立即下令砲兵開火,同時蓋伊也緊張地和第一軍司令部通話,請求准許八團撤到雲山以南數哩外,但遭拒絕。

這麼一來,他們就喪失了挽救八團(尤其是三營)的最後一次機會。 接下來,戰役幾乎在頃刻間就勝負已定。 兩支中國精銳師,與一支毫無準備、部署不當、由那些以為韓戰業已結束的軍官指揮的美軍菁英師,進行一場正面交鋒。
五團在 強森Harold Johnson團長率領下,在展開救援行動途中被設置的路障困在半路上。 他們不僅難以解救受困的八團,自身能否脫困也大成問題。 十月一日夜幕降臨前,八團被中國軍隊三面包圍,只留東南一個缺口。 如果當時南韓軍十五團能在原地抵抗的話,他們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八團一營配有坦克和火砲,當時駐紥在雲山以北四百碼之處,是最易遭到攻擊的目標。 他們把迫擊砲對準四周的目標,並且與敵軍進行了幾番交火,但因戰況並不激烈,所以大家都以為對方是北韓一些散兵游勇而已。 可是到了晚上,由營部開會回來的連長帶來的消息是,附近有兩萬名中國軍。

接着,對面軍號與喇叭發出一種詭異聲響。 對於這種聲音,很多人都會畢生難忘。這種聲音有一種強大威懾力,代表中國軍隊即將進攻。十時三十分左右,中國軍隊發動猛攻,如入無人之境,迅速穿過美軍薄弱的防線,看似防守嚴密的營指揮所頃刻間被夷為平地。 各個排的倖存者想臨時構建一道防線,但很快就因寡不敵眾而土崩瓦解,到處都是傷兵。 營長 米利金Jack Millikan和博伊德Ben Boyd中尉各領一輛坦克突圍,在雲山鎮以南約一里處時,有兩條岔路。米利金率眾向東南方向前行,博伊德向西南前行。米利金順利抵達三營防禦圈,博伊德可沒有那幸運。

博伊德率部沿西南走了五、六百碼後,兩側埋伏的重兵就開火了。 火力異常猛烈,他們的車上全部是傷兵,根本無力還擊。 慌亂間,博伊德坐的那輛坦克駕駛員操作失誤,砲塔猛烈旋轉,坐在上面的士兵全掉下來。 博伊德部跌進一條戰壕裡,後來他能活下來,完全是天意。

十一月二日凌晨一時半,中國軍隊突襲了八團三營, 轉眼間,就占領了營總部。在左側大約三百五十碼的L連也被一舉擊潰。 連裡的一百八十人亦剩下二十五人。 指揮所此刻全然混亂,攻克的中國士兵似乎不敢相信自己之勝利,好像現在的結果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
EPSON MFP image

資料來源: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寧、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310

SENSE隨筆140204信仰本能(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2/04/sense%E9%9A%A8%E7%AD%86140204%E4%BF%A1%E4%BB%B0%E6%9C%AC%E8%83%BD%E4%B8%8A/

來SENSE隨筆140204
信仰本能(上篇): 關於 靈魂、命運和生命意義 的心理機制
執筆:Thomas

〈為何要用心理學解析信仰行為?〉
「人類為何會有宗教信仰?」為了避免墮入循環論證,我們先不用宗教觀點去作解釋。 有人認為智力低的人才有信仰,但是上至高才卓識的領袖人物如甘地、馬丁路德金,下至被 “祁福黨”欺騙的無知婦孺都有信仰,智力與信仰似乎沒有絕對的關係。再者,無信仰的人並不見得一定聰明,因此智力的高低並未能夠有力地解釋信仰的有無。

亦有早期人類學家提出「文明演化論」,認為隨著文明進步,人類社會從相信巫術,變為信仰宗教,再進而信奉科學。 但是觀乎人類歷史,宗教信仰原是文明最早期的產物,*** 並且一直延續至今。況且,「文明演化論」也不能解釋現代的信仰行為。
此外,在很多無神論者的個人自白中,均表示常會「隱約感到」有「超然的心智在主宰一切」。
那麼是怎樣的「心理機制」使人類普遍地擁有信仰的本能呢? 本文作者嘗試採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去探討信仰現象。

〈天意從高難問〉
「究竟個天想我點呀?」這是很多人在面對困境時不自覺地浮現的感想。 有這感想的人未必一定相信神,但無可否認人總希望在紛亂的事態中找出「背後的意義」。心理學家相信這種現象源於人類獨有的「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這種本能讓人類具有強烈的欲望去解讀別人的心思。

人類學家Daniel Povinrlli認為即使人類與黑猩猩有98.4%的DNA相同,但「心智理論」是人與黑猩猩從共同始祖分化之後才發展出來的,只有人類的系譜才有心智理論。 在一個實驗中,他發現黑猩猩不懂得用實驗人員的角度看事物,而兩歲孩童卻能夠。其後雖然科學家們在黑猩猩是否有心智理論上爭議不休,但毫無疑問,人類在動物界中絕對是解讀別人心思的高手。

這種解讀別人心思的意欲和能力十分強烈,以致它會推向根本沒有心理活動能力的死物上面(如望夫石)。*** 心理學家Heider及Simnel做了一個名為 “Apparent behavior”的行為研究,他們向受試者播放一段由三角形,圓形等圖形作為活動主體的動畫,結果大多數人會用人類行為的動機方式來描述圖形做了些什麼事,如大正方形在「欺負」小三角形,兩個三角形在「追求」圓形的「愛」等等。這個實驗的結果暗示人類喜歡對大自然行為作出擬人化解釋,可能只是「心智理論」作祟而已。神或許並沒有實存於人類大腦之外,祂可能只是人類心智投射出來的幻覺。

〈We are part of Masterplan〉
面對生活上各種不確定性時,心智理論會令人「感覺到被一個超然的力量主宰著」,就如英國搖滾樂隊Oasis的歌詞所說:
“life in the other hand won’t make us understand, we’re all part of the masterplan.”

達爾文在自傳中提到:「要把這個壯麗、奇妙的宇宙— 其中還包括能回顧過去、瞻望未來的人類— 說成盲目造就、或不得不然的結果,對我來說十分困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只要深入想想,我就不得不認為:第一因的心智在某程度上跟人類一樣,是具有智能的。所以,我覺得自己算是有神論者。」

存在主義哲學家 沙特也在一段內心告白中透露道:「我覺得自己是被期待、被召喚、被設計好的存在。簡單說來,是個只可能出於造物主的存在……這個念頭跟我大多數的想法背道而馳,可是它就是存在,模模糊糊地懸在那裡。在我想到自己的時候,我通常都會有這種想法,因為我沒辦法用別的方式來想。」

皮亞傑解釋這種「被主宰」的心理是「先天結構」,他指出學齡兒童都有「人為論artification」的傾向,他們會把自然界的種種現象,當成是為了解決人類問題而出現的。
心理學家Deborah Kelemen的研究發現,當七、八歲的兒童被問到:「為什麼有山?」時,不論父母有沒有宗教信仰,絕大多數會選用目的論的方式去解釋(如因為山給動物有地方爬),兒童會把自己的目的論思想投射到自然環境上。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Jerome Bruner主張,在事情不如人們預期,或不符合基本社會規範時,人們就會思索箇中含意。 對某位超自然的「他者」存在的想法,與及對「他者」目的的猜想,形成了人類的各種信仰。有的自然現象更會觸動我們的心智理論,讓我們以為有一個想跟人溝通的「他者」存在。

〈自閉症的反證〉
既然「信仰」是因人類解讀別人的心思而產生,那麼「自閉症」患者是否就不能「感覺到神的存在」呢?以下是一些自閉症患者對「神」的看法:
Temple Grandin:「要接受任何與信仰相關的事,對我來說難如登天,因為我的思維方式完全是邏輯式的,而非感情式的。在中學時,我覺得神是維護萬物秩序的力量。宇宙會越來越失序的觀點,讓我相當困擾。我現在對神的看法是:宇宙中有數不清的粒子在交互作用,而這些交互作用,可能造成了某種宇宙意識。」

Edgar Schneider:「我是基於科學理由才相信有一至高智慧存在,你高興的話,要說那是神也可以。我得說,我的宗教信仰毫無情感根據,純粹是理智而已。對我來說,要投身宗教或某種意識型態,必須滿足數學上『充分且必要』的理性條件。我覺得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像其他人說的那樣,是得自上帝的恩賜,而是自己給自己的禮物。因此,我從來也沒什麼『滿心喜樂』的『宗教經驗』。即使在參加聖禮時,我也一點感覺都沒有。信仰裡真正打動我的,完全是倫理。」

「神」在一般人的宗教經驗中扮演了一個重要人物的角色(如天父、觀音等),但在自閉症患者的論述中,「神」其實更像某種公理、原則,而非某個心智實體。自閉症患者對神的論述,反證了擬人化的神不過是「心智理論」的產物而已。

參考書目:
《信仰本能》 Jesse Bering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37

讀書札記140314變黃 (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14/%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40314%E8%AE%8A%E9%BB%83-%E4%B8%8A%E7%AF%87/

讀書札記140314

變黃 (上篇)

朝日執筆

 

《變黃:種族思維簡史》

《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2011)

作者Michael Keevak

 

〈逐漸變黃,又得!立即變黃,都得!得咗!〉

多年前民間特首劉華有名曲《中國人》:「五千年的風和雨呀!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實在是非常「政治不正確」!填詞的李安修難道不知道我們的「中華民族」,一共包括了「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嗎?

再看遠一點,各位小時候大概都會聽過侯德建的《龍的傳人》:「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還有較近代謝霆鋒的《黃種人》:「所有散在土地裏的黃,在種頑強非常東方。黃種人,來到地上,挺起新的胸膛。黃種人,走在路上,天下知我不一樣!」這說法也有問題,難道同樣是「黃種人」的日本人韓國人也是「龍的傳人」嗎?

不過話說回來,無論上面的歌詞是否「正確」,有樣東西似乎都是不證自明的—我們的皮膚是黃色的!各位是否記得很小很小的時候,當第一次有人告訴你,你的皮膚是「黃色」的時候,你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呢?若不是有人這樣告訴你,也許你最多只會覺得自己「白色」、「啡色」、「肉色」,甚至是「黑色」,但大概怎樣也不可能看得出自己是「黃色」的吧— 有黃疸病的當然又另作別論!

 

究竟我們何時開始覺得自己的膚色是「黃色」的呢? 事實上,今時今時在歐美的學術著作或公眾媒體上,已很難找到「黃種人」這樣的說法了。 這固然是一個「政治正確」的問題,正如美國的「黑人」彷彿一下子都消失了,有的只是「非裔美國人」!不過與此同時,這種脫離「顏色」的分類還有相當的「科學成份」。

早於1940年,著名意大利地理學家、人類學家 Renato Biasutti將其多年的研究成果,編繪成「世界皮膚色譜地圖」。 結果發現,除了北歐地區的居民是「真白」(色調為0-12),歐洲的其他部分、整個北美、北非小部分、俄羅斯,以至包括中國大部分(除西南高原地區以外)在內的東亞,膚色調值都是「近白」(12-14)。經過這七十年來西人愛「古銅」,東人喜「美白」的「人為調整」,有理由相信今天若再做同樣的調查,所謂的「黃種人」和「白種人」的膚色差異只會更小。

不過,正如上面的幾首流行曲所反映的事實,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仍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黃種人」。 考諸中國歷史,中國人的「黃」,除了自稱是「炎黃子孫」外,別無所據。在晚清以前,我們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史料,說中國人覺得自己的皮膚是黃色的!那究竟中國人,或東亞人從何時開始「變黃」呢?

 

人類學家 紀華克Michael Keevak的新作《Becoming Yellow: A Short History of Racial Thinking》(尚未有中文譯本,朝日硬譯為《變黃:種族思維簡史》)正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書中講述了西方「白種人」對東亞「黃種人」的觀念變遷史。 考究「黃種人」概念的起源,人種分類學觀念的演變。更重要的是,此一「科學理論」如何傳到東方,並成為東方社會的「常識」,以至「身份認同」!

 

在開始介紹紀華克的研究前,我們不妨先簡單講一下

〈「前科學時代」的人種學發展史〉

顯然,即使是今時今日最「政治正確」的「左膠」,也不能否認不同的人類族群之間,確實具有先天的「可識別差異」。 因此,我們幾乎可以肯定,自史前開始,甚至人類還未成為人類以前,就已經對「人種」概念存在若干的認知。 理所當然地,最早的「種族分類」必然就是「我族」和「他族」。

現存最早的「種族分類文獻」見於古埃及的《地獄之書Book of Gates》,其中將人類分為「埃及人」、「亞洲人」、「利比亞人」和「努比亞人」四大類。 按現在的概念來看,這個分類方式混合了「人種」、「民族」和「國家」這幾個不同「維度」的概念,顯然非常「不科學」(但很實用)!

中國也許是眾多古文明中的一個特例。 自中國文明史開始,其與周邊民族於外觀上即無顯著差別。 是故在中國的民族起源神話中,將自己與大多數周邊民族都視為同一祖先(例如「炎黃」)的後裔,華夏與「四夷」的分別,就只是「嫡子」和「別子」的差異而已。

由此所及,即使古代中國人也認知到遠方有與自己外觀差異極大的「黃毛人」(即現在所謂的「白種人」),以至「黑人」的存在,不過,比起憑外觀區分的「種族」或「民族」,中國人更重視的是「氏族」。 「氏族」並不一定以「血緣」為紐帶。相反,具有共同「神話信仰」和「生活方式」(即所謂的「禮儀」)更為重要。 正如許多深信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古文明一樣,中國人甚至相信,即使是先天外觀不同的(野蠻)人,也可以透過接受「文明社會」的文化標準,而成為該社會的一員;反之亦然。 此之所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例如外貌極具中亞特徵的「中國大詩人」李白(生於今日吉爾吉斯近哈薩克邊境的 托克馬克Tokmok,唐時稱「碎葉城」,為「安西都護府」轄區)。

在其他古代文明中,猶太人的種族起源神話尤其值得注意。 由於「迦南」所在之地為歐亞非三大洲的交界,故該地區的人對不同的種族自然較為敏感。 他們認為人類分為亞洲人、非洲人和歐洲人三大類,分別是挪亞的三個兒子 「閃」、「含」和「雅弗」的後代。這種說法透過《聖經》,影響著整個中世紀的歐洲。

 

歐洲地理大發現令「人種學」的發展進入「新時代」,甚至可以說,建構了現代整個對「種族」的理解。 在歐洲人探索世界的「獵奇」過程中,面對各種外觀、行為和文化與自己迥然相異的「他者」,來不及消化理解大量資訊的歐洲探險家,唯有以猜想代替研究,去了解這眾多不同的「種族」。 當非洲人取代以往的西亞和歐洲人成為奴隸貿易的「主角」後,更加強了歐洲人將人類「分類」的動因,以強化其奴役非洲人的理據。

「現代人種學」就是在這個大時代之中誕生了。雖然「科學」還沒有發達,但歐洲人從「文明的源頭」—- 希臘羅馬的古典文獻中,尋找依據,將自己與其他民族劃分為外觀、行為和能力皆有差異的不同「種族」。 最重要的是,在這種論述中,智力、行為方式,以至道德水準,皆如外貌特徵一樣,是可遺傳的。*** 誠然,這種觀點並非歐洲人所獨創,但將這套以歐洲人為基準的「種族論範式」推廣至全世界,卻絕對是他們的「功勞」。

 

17世紀進入啟蒙時代,知識界開始強調「理性」,「科學」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於是乎,就在這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肆虐歐洲的年代,對人種的「科學劃分」出現了。

1684年François Bernier的《按地球上居住的不同物種或種族的新地球劃分法Nouvelle division de la terre par les différents espèces ou races qui l’habitent 》,首次擺脫希臘羅馬的傳統,以較為「現代」的方式將人類分為四個「人種」:

A遠東人; B美洲土著;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和 D包括南亞人在內的歐洲人,但不包括 薩米人Saami。(他們是北歐的原住民,操屬於「芬.烏語系」的「薩米語」,現主要居於芬蘭。)

不難發現,這個分類與我們現代對人種的認知極為接近,而且,在這個劃分之中,似乎並沒有特別考慮到「顏色」的因素。

十八世紀是「人種分類學」發展的關鍵時代。因為就在這個時代,歐洲人成為了「世界的主人」,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這個「事實」!

 

好了!終於回到「黃色」這個議題上了! 按照 紀華克從歷史文獻的研究所得,原來認為東亞人的膚色是「黃色」,並非經驗觀察的結果,而是近代科學的「發明」! 縱觀十八世紀中期以前歐洲人的遊記,他們對中國人和日本人膚色的描述,基本上都是白晳、淺白色、橄欖色等,這些顏色用詞同時也會其他文書中,用以形容歐洲人的膚色。 也就是說,十八世紀中期以前的歐洲人,壓根兒就不覺得以中國人和日本人的膚色,與歐洲人有顯著的差別。 在這些旅行家、商人和傳教士眼中,中國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膚色反而是有差別的,不過這種差別與歐洲內各國之間一樣,「顏色」無異,只是「深淺」有別! 按當時的歐洲旅人觀察所得,「黃皮膚」的人也是存在的,他們就是後來被歸類為「白種人」的印度人!這些才是真正的「經驗觀察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38

說史140612 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一) 毛澤東和彭德懷的矛盾 上篇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6/12/%E8%AA%AA%E5%8F%B2140612-%E6%9C%80%E5%AF%92%E5%86%B7%E7%9A%84%E5%86%AC%E5%A4%A9%E4%B8%89%E5%8D%81%E4%B8%80/

說史140612
最寒冷的冬天(三十一) 毛澤東和彭德懷的矛盾 上篇
蕭律師執筆

中國人即將面對一個非常不同的美國指揮體系和一支非常不同的美國軍隊。

1951年二月中旬,雙方在 雙聯隧道、原州和砥平里 展開了三場極為慘烈的激戰。 就在兩軍即將開戰的時刻,中共領導層卻發生了極大分歧。
早在1950年九月和十月,在毛澤東考慮是否軍事干預韓國時,中國的軍方與政治領導人就曾出現意見分歧。 林彪堅決反對這場戰爭,擔心中國無法抗衡強大的美國軍力。 他認為美國一個師的火力就相當於中國的十個、甚至二十個師。林彪和其他軍方人士還提出另一點:中國的工業基礎相當薄弱,兩個國家在維持現代戰爭的能力上存在著極大差距,即便是武器的供給和更換,對中國而言也構成巨大的挑戰。

林彪後來以健康為由拒絕指揮軍隊。 這確實反映很多中共軍方人士的極度不安,無奈是政治領導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軍人都知道基本原則:政治第一,軍事服從於政治。*** 這是他們在長期艱苦的內戰中最終能獲勝的原因。 但是那場戰爭是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的,他們在那裡很容易獲得農民的掩護和支援。 正是長期受壓廹、沒有基本人格尊嚴和基本經濟權利的農民,讓他們在蔣介石面前擁有了無堅不摧的力量。 但這種力量能否在國外的土地上繼續發揮作用,卻是很大的疑問。

毛澤東一向認為政治有特殊的規律;彭德懷這樣的軍人不僅瞭解政治,同時也意識到戰爭也有其特殊的內在規律。 政治規律和戰爭規律在中國內戰期間整合而為一,但到了北韓就一分為二。 因為北韓人認為中共軍隊只不過是一支外國軍隊,懷有殖民的企圖。
(編按:韓國人在歷史上飽受中國壓迫,以小事大,因而非常厭惡中國人。)

清川江戰役後,毛澤東變得更有自信,而彭德懷則清醒地認識到,美國人之敗只不過是他們走入自己挖下的陷阱。 中國軍隊南下之時,因缺乏空中掩護,顧慮重重,後勤補給更為困難。 但毛澤東認為一切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 他多次要求彭德懷採取更積極的進攻策略,但每次彭德懷都無可奈何地搖頭,向助手抱怨毛澤東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彭德懷很清楚,他這支軍隊如繼續南下,口糧和軍火的補給愈加困難。軍隊基本上已處於半飢餓狀態,主要靠美國人剩下的食物充飢。 在清川江戰役中,他面對的即使是一群毫無準備的美國部隊,仍不能將他們全部殲滅。 美國空中火力的壓倒性優勢,和地面部隊的高度機動性,使被圍困也隨時可以得到援助。 即使在軍隅里地區,美國人對中國軍隊的進攻毫無準備,指揮官又無能,但他們仍能逃出包圍,大大超乎他的預料。 反之,中國軍隊劣勢盡顯,這也導致他和政治決策者的緊張關係趨於公開化。

第一次戰役從1950年十月廿四至十一月五日開展,主要以打擊率先北上的南韓軍隊為主,而後在 元山大敗騎八團。 第二次是清川江戰役和長津湖伏擊陸戰第一師,時在十一月至十二月初。 第三次戰役則是在毛澤東和彭德懷發生激烈爭執之後進行。 彭德懷希望能暫緩進攻,認為政治因素已導致自己的軍隊過於疲憊。這次戰役的主要任務是全力追趕南撤的美軍。 在這場戰役中,雙方發生多次激戰,漢城在六個月內三度易主,中國軍隊一直打到北緯37度線。
原定於一月開始的第四次戰役,將是一場規模更大的戰役。按照毛澤東的設想,中國軍隊將繼續推進一百里左右,作進攻釜山的準備。

由於要追擊南撤的美軍,中國軍隊的補給線也就愈拉愈長。 由於沒有空軍和海軍,輸送物資倍覺困難。 美國人南撤以卡車和火車為交通工具,而且不必擔心空襲,並在必要時利用海、空輸送彈藥和糧食。 反之,相較於規模龐大的部隊數量,中國軍隊擁有的機動車輛實在太少了,而這些卡車和火車也容易成為美國空軍的轟炸目標。

毛澤東自己遠離戰場,也許和麥克亞瑟一樣,不是從實際出發,而以想像看待戰局,北方的勝利蒙蔽了毛澤東的判斷力,但彭德懷意識到這種勝利難以再得。

在某程度上,彭德懷和李奇微是同類的軍事家,對部下士兵的疾苦深有體會,也同樣得到官兵的愛戴。 彭德懷比中央政治局的一些人更精明,清川江戰役的勝利並沒有蒙蔽他的判斷力。 早在開戰前,他就認為,考慮到朝鮮半島的特殊地形,任何一方要從半島一端向另一端輸送物資都有困難。 戰爭一開始,他就對自己的參謀說:「朝鮮戰爭是一場後勤戰。」**** 他正是用這個理由成功說服毛澤東,務必要等到美國人遠離南方才對他們進攻。

十一月底,在第二次戰役獲勝後,他正確估計了美軍在清川江附近的殘餘兵力,以及己方為這場勝利所付出的代價。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猛烈反擊讓中國人對資本主義軍隊的戰鬥力有了新的認識。 在對高級軍官講話時,彭德懷不時會略帶嘲諷地提到:「某些以教條主義思想來看待戰爭的人」及「某些自封為深諳戰爭藝術的專家」。 當蘇聯和北韓在十二月強烈要求他的軍隊加快追擊的步伐時,彭德懷大怒。 蘇聯人根本未派一兵一卒到戰場;至於北韓,是他把他們從拙劣的軍事指揮中挽救出來。

最寒冷的冬天:韓戰真相解密 The Coldest War:America and the Korean War
作者: David Halberstam
譯者: 王祖寕、劉演龍
出版者:八旗文化部落

EPSON MFP imag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17

JAZZ ! 孤兒症的爵士樂!(上篇) 瘋投哥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9993450
爵士製藥眾包研報——瘋投工作室出品

作者:瘋投哥、Suisui、Jacqueline (作者簡介見文末)

前言

在美股醫藥股投資人的耳中,Jazz這個詞讓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不是一種音樂類型,而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一家製藥公司的名字——$爵士製藥(JAZZ)$ 。這麼說會不會有些誇張?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它的市場表現吧。以當前股價130元(2014/4/15)來算,在過去的一年中,jazz上漲了     1.30倍;若從2007年6月1日IPO 18元的價格算起,股價上漲了6倍;若從近些年最低點0.6元(09年5月1日)算起,在過去的五年中股價更是驚人的上漲了21.5倍;如以今年達到的歷史高點176.6元計算,則上漲了293倍! 我不知道它是否是這個期間最牛的票,但一定是最牛之一。當前,其股價為128美刀,14PE約為16左右,PEG約為0.6。

我曾經在50出頭的時候買入過這只股,又在80多的時候賣出,可誰知它不到一年一下子又漲了一倍多![吐血][哭泣] 事實上,從資產分散配置的需求和醫藥股本身就是牛股集中地(當然也是地雷集中地[吐血])來考量,醫藥股實在是值得我們長期關注。那麼,就從Jazz這個舊情人開始吧。在分析中,我們想看看這隻牛股為什麼這麼牛以及能否在牛途中繼續牛奔下去。另外也想通過對它的分析,試圖找到些或者印證些關於投資的一些規律和邏輯。我們不指望能找到所有問題的「正確」答案,文中可能還有些木有答案的開放的問題,但只要能通過這一研究的過程,能夠加深我們對投資的認識、對投資醫藥股的認識,如果再能進一步引發朋友們的有價值的探討,則將是我們寫這篇研報最大的收穫了。

公司簡介

Jazz Pharmaceuticals plc. 爵士製藥公司於2003年3月由BRUCE C.COZADD 博士和Samuel Saks博士創立,總部在愛爾蘭,目前在美加,以及歐洲多個國家都有分支機構,銷售渠道夥伴遍及世界80多個國家。公司致力於特種生物製藥的研發和銷售,主要產品聚焦在睡眠(Sleep),血液/腫瘤(Hematology/Oncology),疼痛(Pain)和神經(Psychiatry)領域。

公司於2005年6月收購了一款治療猝睡症(Narcolepsy)的孤兒藥Xyrem,成為公司的旗艦產品,是公司十足的搖錢樹、現金牛,是公司起家和壯大的決定性因素。2007年6月,Jazz在納斯達克上市,目前市值80億美元左右。

產品介紹

查看原图
Jazz主要產品聚焦在睡眠(Sleep),血液/腫瘤(Hematology/Oncology),疼痛(Pain)和神經(Psychiatry)領域。下面我們就公司的幾個主要產品做一介紹。

Ø  XYREM

這是Jazz的核心產品,Jazz當今80億的市值,至少有50億是靠著Xyrem這款產品撐起來的,可以說是Xyrem成就了Jazz,沒有Xyrem就沒有Jazz的今天,因此,我們必須要多一點筆墨來介紹一下Xyrem。

Xyrem是一款孤兒藥(Orphan drug),是目前唯一通過FDA認證的用來治療與猝睡症(Narcolepsy)相關的突發性肌無力(cataplexy)和白天嗜睡症(EDS: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的藥物,有14項專利保護。看到這個「唯一」兩字了吧?對了,牛就牛在這兒了,這是啥啊?——隱!形!冠!軍!——赫爾曼·西蒙如是說;定!價!權!——巴菲特這樣告訴你[赚大了]

慢著!孤兒藥,猝睡症、突發性肌無力和白天嗜睡症介都是神馬火星文[为什么]

孤兒藥(Orphan Drug)在美國定義為用於人數小於20萬以下的藥,還有極端孤兒藥(ultra-orphan)用於每萬人5例的病症。有關孤兒藥下面的鏈接有些不錯的介紹。http://www.twitlonger.com/show/n9ju0f

另外,本文的作者之一Suisui也有文章介紹孤兒藥:http://xueqiu.com/5867983716/28771298

發作性嗜睡病(Narcolepsy),又名猝睡症、渴睡症,是一種睡眠障礙,與睡眠機制相關的異常。有四五個典型症狀,白天嗜睡症(EDS: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就是不管你夜裡睡多久睡多好,但白天還是超級困,抑制不住的困,沒精神沒能量。病人普遍在日間有無法用意志控制的渴睡情況出現,一天可能好幾次。而另外一個就是失去肌肉控制能力Cataplexy,即在沒有預警之下(連病者也不知道)而突然昏睡或猝倒,跟夜間的睡眠時間無關。摔倒是因為對肌肉控制能力的短暫性喪失,時間可以從幾秒到長達幾分鐘。這段時間,患者的意識完全清醒卻連一根手指頭都動不了(要知道這病有多可怕?想想吧,沒人扶啊,你懂得![吐血] [吐血] [吐血])。通常出現在患者情緒突然轉變的時候,比如笑、生氣、驚訝或害怕。因為Cataplexy的後果可能很嚴重,所以也有人將嗜睡症分為伴隨有cataplexy的和沒有cataplexy的嗜睡症。

這種病遍及世界各地,不分年齡種族,其中一個佐證是在歐美和日本的發病率是差不多高的,在中國沒有人統計。但很多學生往往被誤認為是愛在上課時睡覺的頑皮學生,而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及治療。而成年患者卻容易把這種病的症狀誤解成壓力或睡眠不足[囧]

這種病的特點是患者會在很短的時間進入看上去像深度睡眠的階段。一般人需要一個半小時左右從輕度睡眠進入到深度睡眠,而患有此病的人可能只需要一分鐘甚至更短。而患者的夜間睡眠大多間斷而且容易醒來。所以大腦才會在白天自動進入睡眠狀態。患者睡著的速度跟醒來的速度都可以快得驚人,甚至可以在睡著的幾秒鐘之內就做一個夢,而醒來幾秒鐘之內可能會意識模糊不清。大部分患者的夢都豐富多彩而且多數會記得所做的夢,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夢境一般的幻覺[困顿]。這種症狀可以通過安排每天固定的小睡時間大大降低,但是無法預料且無法完全控制、避免促睡發作的可能。

由於發病機制未明,目前嗜睡症並沒有非常好的對症治療/根治的藥物,Xyrem也不是第一個針對嗜睡症開發的藥品,目前在嗜睡症的治療方案上,頗有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味道。三個最主要症狀對症下藥:EDS是用興奮劑刺激把人弄醒,猝倒症是用抗抑鬱劑,而其他則通過夜晚使用安眠藥解決夜間睡眠問題。Xyrem獨特的地方在於,其對於猝倒症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是美國FDA唯一一個批準可以治療伴隨有猝倒症的嗜睡症的藥

查看原图
據研究,猝睡症每2千人中就有一個,那麼按這個比例,僅美國就有約15.7萬的患者,但是有超過50%的人都沒有被診斷出,病發年齡平均在15到25歲之間,(我在想像會有多少未被診斷出的青少年患者因白天無精打采犯困嗜睡而被周圍人冤枉成懶惰啊!!!尼瑪!哥/姐其實不是懶而是真有病啊!!![哭泣] [哭泣] [哭泣] 如果,你身邊有個白天嗜睡的小夥伴,請一定要善待TA,不要在確認TA沒有猝睡症之前責怪TA懶哦~~ [跪了]

另外,嚴重時這種病還會有其他綜合症狀,比如抑鬱、自殺、焦慮、腸胃/呼吸/心臟等器官的紊亂[吐血]。。。

Ø  Erwinaze/Erwinase

這也是一款孤兒藥,用來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這個病每年在美國大概有5-6千的新病症,2014年據統計有新病症大概為6024例,每年大概有1440人因此病去世。(http://www.cancer.org/acs/groups/cid/documents/webcontent/003054-pdf.pdf )。 夠小眾的吧,應該屬於極端孤兒藥(ultra-orphan)了。這種病多發生在幼童以及青少年,成年人發病率相對要少,其中50%發生在14歲以下的幼童,約20%發生在15-39歲的青少年,剩下的30%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群中。它是兒童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病因不詳,無法預防,這種病兒童治療效果優於成人。

Ø  Defitelio(defibrotide)

這又是一個孤兒藥,用來治療肝靜脈閉塞症(hepatic VOD: Veno-Occlusive Disease)的。這個藥在2013年10月獲得了在歐洲市場銷售的許可,Jazz打算2014年一季度開始投放歐洲市場,

這種病在歐洲的患者約有4萬人左右。

由於這三種藥將佔Jazz 2014年銷售額的90%左右,所以我們對於其他的藥不做專門介紹,感興趣的朋友請參閱附錄。

發展歷程和商業模式

查看原图
Ø 發展歷程

Jazz 2003成立,於2005年購得Xyrem,為日後的發展壯大奠定了決定性的基礎。但是Jazz深知依賴單一產品的風險,一直積極尋求豐富產品種類的機會。

2007年2月,Jazz從比利時一家製藥公司Solvay Pharmaceuticals獲得了抗強迫性紊亂症(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 Luvox (fluvoxamine氟伏沙明)在美國的專營權。

2012年1月,Jazz與一家愛爾蘭特種製藥公司Azur Pharma合併。這次合併給Jazz帶來了10種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婦女健康領域的藥物品種,包括Prialt (治療難治性重度慢性疼痛refractory severe chronic pain)和FazaClo (治療頑固性精神分裂resistant schizophrenia)。 此外,通過這次合併,公司把總部移到稅率只有美國三分之一的愛爾蘭,為公司的降低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2012年6月又收購EUSA製藥公司,引入了產品Erwinaze/Erwinase,而且通過此次併購,打通了Jazz在腫瘤治療領域和血液病的渠道,同時把銷售觸角從美國延伸到歐洲。

2012年9月,Jazz賣掉了之前購入的婦女健康領域的六種藥,旨在更加聚焦自身核心產品。

2013年2月從Concert製藥公司獲得JZP-386的全球獨家授權,JZP-386是Xyrem的活性藥物成分,對它的研究將有助於Jazz加強和拓展在猝睡症方面的優勢地位。

2014年1月從Aerial生物製藥公司購得ADX-N05,這是一種用於治療猝睡症患者相伴的白天過度睡眠(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症狀的藥品,並改名為JZP-110。

2014年1季度併購意大利製藥公司Gentium,獲得其治療嚴重肝靜脈閉塞症(hepatic VOD: Veno-Occlusive Disease)的旗艦產品—— Defitelio(當時沒上市,2014年3月通過了審批)。

Ø 商業模式

Jazz是個市場型銷售型的公司,其最主要的產品Xyrem和Erwinaze都是買來的,研發也僅限於對買來的產品進行最後FDA認證前的臨門一腳型研發或者是對現有產品其他適應症的拓展式研發,而生產則乾脆外包出去了。這種模式符合其屌絲出身,原創型基礎型重大型(Shao Qian Xing)的研發是只有高富帥們才能玩滴,這也使得其具有輕資產的模式。

以Xyrem為例,由於其原材料羥丁酸鈉(sodium oxybate)是受限原料,出於方便受控的需要,Jazz僅和一個原料供應商和製造商簽有供應合同,並且羥丁酸鈉的獲取量受到美國緝毒局(United States 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or DEA)所給的配額限制。配額一般是一年一批,並且需要提交很多文件手續,因此比較困難和費時。Jazz需要隨時跟DEA申請、協商所需額外配額,但是不一定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配額量。

Jazz的銷售在美國本土主要依靠自己的銷售力量,而在美國之外,則授權給合作夥伴如UCB(歐亞非等54國)、Valeant(加拿大)收取授權費和銷售里程碑提成。

Jazz公司與傳統製藥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連自己的生產線都沒有,全部是通過授權CMO合同外包生產的方式實現產品的供給。比較有意思的是,Jazz沒有走品種代理的模式,而是通過併購的方式,連產品帶渠道母公司完全接管,這很可能是因為產品主要都是孤兒藥,受眾不大,而Jazz自身在孤兒藥的推廣銷售方面又有很多經驗,所以找代理可能沒有必要。Jazz購買的品種都是在單價尚低的時候購入的,之後通過公司的渠道和公關能力進入醫保,將價格步步拉升到讓人吐血的地步——絕對的低買高賣——介個算是價值投資嗎?[俏皮] [赚大了] 比如Xyrem,最初單價不過50-60刀,現在已經是5千多刀[吐血](180ml,500mg/ml,每天按照4.5gx2,夠喝10天)。

Xyrem的市場、銷售和流通遵循著由FDA所批准的風險評估與緩解戰略規定(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y program, or REMS)。根據REMS,Xyrem的流通必須經由一個中心藥房(central pharmacy)來執行。這個中心藥房維護著註冊醫生和患者的數據庫。每個註冊醫生和患者必須在醫生給患者開藥前進行用藥風險收益等的教育。無論何時中心藥房收到一個醫生開來的處方,該藥房必須驗證這個處方的合理性、聯繫患者的保險公司獲得額外必要的信息、與患者聯繫通話,這些工作都通過之後,中心藥房才能給患者通過一個專門的物流公司寄送藥品。醫生每次最多能開六個月的用藥量,而中心藥房第一次只能寄送一個月的用量。藥房的信息系統可以追溯到每個患者的病情信息和用藥細節信息,能夠有效監測以防止濫用藥物的可能,Jazz在這些方面也有著專利保護。

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Xyrem的原料供應、生產、銷售、配送都有著嚴格而複雜的流程所監管,對管理和經驗有著很高的要求,這些構成了Jazz除產品本身之外的「軟性」競爭壁壘,競爭者要複製這些並不容易。

為什麼賣孤兒藥?這是個好生意嗎?

要理解Jazz的生意,其主要產品孤兒藥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我們有必要在此深入的講解一下。Jazz作為一個沒有後台白手起家的屌絲,沒有選擇跟土豪巨頭們去競爭重磅藥產品,也沒有不求進取的混跡到仿藥的屌絲堆中,而是很明智的選擇了孤兒藥這個利基市場,當上了隱形的冠軍,走出了小鴨變天鵝的逆襲高富帥之路。那麼,做孤兒藥是個好生意嗎?

湯森路透數據表明,2001-2010年間,孤兒藥市場的增長率為25.8%,相對非孤兒藥市場的20.1%呈顯著優勢。而2018年,孤兒藥市場規模預計將增長到127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在2012年到2018年間將達到7.4%,是全球處方藥市場(不含通用名藥物)增長率的2倍。彼時,孤兒藥的市場份額將佔到全球處方藥市場的15.9%,而1998年時該數字僅為5.1%。

目前,美國FDA認可6000種罕見病,歐盟版FDA,即EMA(European MedicinesAgency)認可8000種罕見病。自從1983年美國國會通過孤兒藥法案以來,美國FDA已經批准約350種孤兒藥(包括生物藥)用於治療大約200種罕見病。所以即使是在美國,絕大多數罕見病迄今仍然是無藥可治,但這也顯示孤兒藥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由於孤兒藥由於受眾非常小,潛在市場小,藥企原本對研發這類藥缺乏興趣。然而,隨著歐美各國對孤兒藥審批給予了眾多的優惠政策,鼓勵藥企研發生產孤兒藥。以美國為例,美國在1983年通過了一項法案,名為孤兒藥法案(Orphan Drug Act,簡稱ODA),其主要內容和對孤兒藥的研發的促進主要表現在:

1)聯邦政府對藥企在孤兒藥的研發經費退稅(最高可達50%),以及相關競爭性聯邦經費支持;
2)增強專利和孤兒藥市場化保護;
3)快速審批程序;
4)規模更小的臨床實驗。

由於在新藥研發中,據統計,超過6成的開銷是在臨床實驗上,有的甚至高達8成。除了研發金額龐大,所需的臨床人數也是一個很困擾藥品研發機構的難題。尤其III期臨床,可能涉及多達一千至數千病人(對於罕見病這個是不可能的),週期長達5年以上。而許多研發過程中的藥就是死在最後這個關口上,也意味著此前數以億美元計的前期投資都打了水漂。所以,新藥研發不但週期長(一般8-10年),風險也很高。

而孤兒藥研發風險則大大降低,不但研發過程中可以得到聯邦經費支持,臨床實驗階段的開銷也大大降低。有的孤兒藥,即使是在3期臨床階段只有幾十個病人也最終批准上市了(因為適應症是罕見病不可能集結數千病例)。並且,孤兒藥一般定價都很高,一般每個病人需要花費20萬到50萬美元。

那麼誰來為這麼貴的藥買單呢?

美國從立法上做出規定,任何商業保險公司不能拒絕罕見病患者的投保,罕見病患者只需每年比一般人多支付1000美元的保費,就可以使用任何藥物,所有費用由保險公司承擔。而事實上,這類藥品雖然價高,但是患病率很低。在一個大的投保人群基數中,該風險將非常低,據醫療補助和保險服務中心報告稱孤兒藥在美國醫療開支中佔的比重不到0.5%。(http://www.hanjianbing.org/content/details_11_1489.html ),因此,孤兒藥很容易進醫保。

另外,孤兒藥不僅容易進入醫保,也是由於有醫保的覆蓋,其定價基本都是向天價看齊的。目前的最高記錄是單次用藥超過百萬歐元。所以孤兒藥,對藥企而言可謂是投資少,收益大。2011年被賽諾菲以200億美元併購的健贊(Genzyme)就是專門從事孤兒藥研發生產的公司,2010年該公司為世界第三大生物公司,有11,000餘名僱員,2007的營銷收入為38億美元。

由於孤兒藥的受眾很小,但用藥又奇缺,因此各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程度的優惠。以美國為例,孤兒藥的上市不但享有快速審批通道,並且一旦上市就有7年的市場獨佔期(無論是否有有效的專利保護)。

對於製藥公司,孤兒藥的開發有兩個顯著的優勢和一個潛在的利好因素。

首先孤兒藥的治病機理往往是機理相對明確的病,如單基因疾病等,研發的時候容易確定靶點,有的放矢,成功率較高。據FDA2011年的一個關於罕見病和孤兒藥介紹的文件記載,4/5的罕見病都是有相應的遺傳背景的。

第二,由於受眾很少,難以滿足III期臨床的病例要求,往往得以減免臨床試驗例數,從而可以加快註冊進程和註冊成本。

潛在的好處則是,孤兒藥相比受眾巨大的慢性病,更容易出於人道因素考慮,進入醫保。因此,許多製藥公司為了加快產品的上市,往往是從孤兒藥做起,然後再擴大應用,開發多適應症。先上市,再謀求更大的利益。據湯姆遜路透的報告顯示,2000年到2010年10年間,孤兒藥的復合年增長率為26%,高於普通藥的20%。孤兒藥大約佔整個藥物市場的22%,即近四分之一。目前,全球孤兒藥年銷售額約50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獲益最多的孤兒藥針對的是一些常見病(如腫瘤和血液病)中的一些亞型(實際上,在美國被FDA批准的3成-4成孤兒藥都是腫瘤領域的)。如下表所示,目前全球最暢銷的10種孤兒藥主要都是治療如腫瘤(oncology)和血液病(hematology)等看起來似乎常見的疾病的。事實上,2013年批准的8個孤兒藥中有5個是治療腫瘤(癌症)的的某個亞型,在2012年FDA批准的13種孤兒藥中有6種是治療腫瘤(癌症)的某個亞型,2011年,11種孤兒藥中更有7種是腫瘤領域(癌症的某個亞型)的,並且其適應症在上市後不斷擴大,創造的價值也越來越多。

看到這裡,看官您應該對Jazz的孤兒藥生意有所瞭解了,再一瞅Jazz的財報,好傢伙,竟然常年保持高達90%左右的毛利率!體現出Jazz強大的定價權,打劫啊!

Jazz生意的天花板

然而,您可能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孤兒藥這麼小眾的市場,Jazz這個生意的天花板能有多高呢?

Jazz從四個方面在努力拓展其生意天花板:

1)現有產品當前適應症的深耕細作

據公司13年財報中介紹,Xyrem在2013Q4活躍患者用戶有11250個,而猝睡症(Narcolepsy)這種病症每2000人中就有一個可能,而有cataplexy(突然肌無力)的猝睡症在美國的發病率被估算為1/3000之間,因此整個美國潛在的患者人數近11萬,但其中只有10-25%的患者有非常明顯的症狀,我們拍腦袋假設約2.5萬人需要接受治療(包括多數症狀明顯的和少數症狀不明顯的)。然而,按照目前的定價(年治療費用約7.5萬美刀),沒有保險的美國人是不可能承擔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的,而2012年,全美沒有醫療保險的人的比例約為17.7%,簡單套用這個比例,2.5萬個目標患者群體中,大約有2萬患者有能力負擔這項治療。因此我們預測,Xyrem的天花板大概是病人總數在2萬左右(可能低估了Jazz的銷售忽悠水平哈)。公司目前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產品和Narcolepsy病症的宣傳,包括在醫學論壇上、電視媒體上,來增進醫生、公眾、患者對此病症的意識、認識,需要跟蹤宣傳效果。
查看原图
此外,Erwinaze/Erwinase也在積極的在針對青少年患者宣傳推廣。

2)現有產品適應症的研究拓展

Jazz對現有產品Xyrem、Erwinaze/Erwinase等也在進行新的適應症的研究和拓展,一旦突破將會使的適用人群數目增加,即市場變大。

3)後備產品的研發

JZP-386、JZP-110等作為後備產品,有望給Jazz帶來更大的市場和新的增長點。

4)尋找兼併外購的機會,在內生性增長外也尋求外延式增長

通過兼併外購,Jazz也會獲得新的產品帶來的新的市場。

綜上所述,Jazz生意的天花板現在還難言盡。

Jazz的核心競爭力和產品壁壘


Jazz並不是以研發見長,它的研發經費長期佔銷售收入的5%左右,在製藥公司的同行中並不突出(巨頭們的投入一般在16%以上,最高的有24%左右),然而在多年經營孤兒藥過程中,Jazz積累了大量的孤兒藥的營銷經驗、執行力以及隨之帶來的對產品、對產業、對醫保、對市場等的理解力,這就是Jazz的核心競爭力。這種競爭力使得Jazz在內生式的發展中能夠分配合理的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研發中,投入到卓有成效的營銷中去;在外延式發展中能夠識別併購可以增強自身競爭力、有前景的產品。

其產品壁壘由專利、孤兒藥的上市獨佔期、對巨頭胃口而言太小的利基市場等因素所構建。

Jazz的發展戰略


如下圖所示,Jazz尋求一種可持續發展之路。具體講就是,通過併購這樣的無機增長模式,獲得新的產品以及相應的銷售渠道,完善產品類型,然後再依靠Xyrem、Erwinaze/Erwinase這樣的現金奶牛型產品獲得強勁的現金流,結合自己在孤兒藥、特種藥上的知識和經驗,驅動其併購外延式發展。比如2012年1月Jazz併購了Azur製藥,6月併購了EUSA製藥,這兩個公司也是偏向銷售和市場的。Azur的購入,引入了10種中樞神經系統(CNS)產品,打破了以往僅有Xyrem這一單一品種的格局,豐富了產品線,鞏固了Jazz在CNS領域的優勢;同時,通過這次合併,公司把總部移到稅率只有美國三分之一的愛爾蘭,為公司的降低成本起到重要作用。而對EUSA的購入,引入了Erwinaze/Erwinase這個新的現金奶牛型產品,同時使得Jazz打通了在腫瘤治療領域和血液病的渠道,為它進一步引入這類品種奠定了基礎,另外,也把銷售觸角從美國拓展到了歐洲,可謂一石三鳥[牛]

查看原图
JAZZ !  孤兒症的爵士樂!(下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29993559

附:作者介紹

Suisui @SUISUI胖胖媽 : 專注搞藥搞癌搞狗的技術宅,海內外認證永久性腦殘
對此文的貢獻:商業模式、風險分析及重要里程碑預測、下一步併購、被併購可能分析以及全篇涉及的藥品專業知識把關
dongsuisui at gmail.com

Jacqueline: Financial advisor at an NGO advisory firm
對此文的貢獻:財務分析中最後的綜合績效計算部分
Jacqueline.c.su at gmail.com

瘋投哥:瘋投工作室研報眾包召(hu)集(you)人、出(da)品(za)人
對此文的貢獻:以上兩位作者貢獻的補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558

港股醫藥股分類梳理上篇 Goron

http://xueqiu.com/4743264771/30422865
by 格隆匯 Joey

港股醫藥製造股如下:

2196.2211.1099.2607.3933.1177.1093.460.8138.874.867.1011.570.503.512,1681.1345.8049.2348.940.963.2877.2005.0587

原料藥:

聯邦製藥( 3933.HK):青黴素原料藥和製劑龍頭

利君國際(2005.HK):大輸液區域龍頭

東瑞製藥(2348 HK)

羅欣藥業(08058 HK)

生物化學藥

中國生物製藥( 1177.HK):肝病用藥和心血管用藥龍頭

營業額約 578,234 萬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 41.5%;盈利為 178,196 萬港元,增長 25.7%。本集團的藥品主要針對心腦血管及肝病治療領域,並正在致力發展治療腫瘤、疼痛、糖尿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其他疾病領域的藥物,以滿足市場和廣大的醫生及患者的需要。

主要產品:

肝病用藥:天晴甘美(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潤眾(恩替卡韋)分散片、名正(阿德福韋酯)膠囊、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銨)腸溶膠囊、甘利欣(甘草酸二銨)注射液和膠囊心腦血管用藥: 依倫平(厄貝沙坦/氫氯噻嗪)片、天晴寧(羥乙基澱粉 130)注射液、托妥(瑞舒伐他汀鈣)片。

抗腫瘤用藥:天晴依泰(唑來膦酸)注射液

腸外營養用藥:新海能(混合糖電解質)注射液、豐海能果糖注射液

抗感染用藥:天冊(比阿培南)注射液肛腸科用藥: 葛泰(地奧司明)片

具發展潛力之主要產品:心腦血管用藥: 天晴甘安(甘油果糖)注射液 抗腫瘤用藥: 仁怡(帕米膦酸二鈉葡萄糖)注射液、止若(鹽酸帕洛諾司瓊)注射液、 賽維健(雷替曲塞)注射液、晴唯可(注射用地西他濱)

呼吸系統用藥:天晴速樂(噻托溴銨)粉霧吸入劑、正大素克(克洛己新)片糖尿病用藥: 泰白(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中國製藥(1093.HK)

本集團錄得的銷售收入約為99.49 億港元,而股東應佔溢利則約為9.73 億港元。

1) 成藥業務

創新藥產品:

「嗯必普」系列是國家一類新藥,擁有專利保護的獨家產品。其主要成份為丁苯酞,主要用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歐來寧」系列包括膠囊和凍乾粉針兩個劑型,其主要成份為奧拉西坦,主要用於輕中度血管性痴呆、老人痴呆及腦外傷等症引致的記憶與智慧障礙。

「玄寧」系列包括片劑和分散片,其主要成份為馬來酸左旋氨氯地平,主要用於治療高血壓症。

現有的抗腫瘤用藥包括「多美素」、「津優力」及「艾利能」。「多美素」(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是新型的蒽環類藥物,為一線的化療用藥,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卵巢癌及乳腺癌。「津優力」(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是國內首個長效化生長因子類藥物,適用於預防化療後引起的白血球減少及感染。「艾利能」(欖香烯注射液)主要用於神經膠質瘤和腦轉移瘤的治療及癌性胸腹水的輔助治療。

普藥產品:

抗生素限用及基藥招標等政策的不利影響

2) 原料藥業務

抗生素業務經過前一階段的激烈競爭,市場趨於穩定並有所好轉。

維生素C產能過剩的情況持續,市場行業競爭依然激烈,本集團憑藉其在規模、質量和生產成本的優勢,在行業中繼續保持了絕對的競爭優勢地位。

咖啡因及其它。

3) 研發

目前在研的產品有170 余個,主要集中在抗感染、心腦血管、糖尿病、精神神經及抗腫瘤等領域,其中一類新藥12 個、三類新藥37 個。年內本集團取得3 個ANDA批准的藥品,並有7 個藥品或原料和2 個保健品取得國內的生產批准。

四環醫藥(0460.HK)心腦血管處方藥市場龍頭

本集團仍保持了在心腦血管處方藥市場的領導地位,以醫院採購額計市場份額增至9.3%,按醫院採購額計,本集團於年內成為中國醫院市場的第四大製藥公司。

(i) 心腦血管產品

銷售額增加60.7%至人民幣4,505.0百萬元,佔本集團總收益的95.2%。大幅增長乃主要由於其兩大主要產品克林澳及歐迪美的銷售顯著回升以及其潛力產品的迅速增長。

克林澳的銷售額增加71.7%至人民幣1,115.3百萬元。

歐迪美的銷售額於年度增加93.1%至人民幣1,343.9百萬元。

也多佳、丹參川芎嗪、谷紅、益脈寧及源之久的銷售額保持強勁增長,分別顯著增加225.7%、83.9%、59.8%、54.9%及19.7%至人民幣239.5百萬元、人民幣134.5百萬元、人民幣328.5百萬元、人民幣195.1百萬元及人民幣432.5百萬元。

曲奧、清通、川青及GM1的銷售額分別增加12.0%、13.1%、4.9%及1.3%至人民幣103.6百萬元、人民幣75.8百萬元、人民幣97.6百萬元及人民幣219.8百萬元。

(ii) 非心腦血管產品

仁澳(主要用於治療癲癇)、卓澳及必澳(均為呼吸系統藥物)的銷售額保持穩定增長。仁澳的銷售增加6.9%至人民幣14.6百萬元,卓澳及必澳的銷售額則分別增加22.4%及減少1.0%,收益合共為人民幣69.9百萬元。洛安命(新陳代謝藥物)因其獨家配方錄得銷售額增加25.3%至人民幣72.9百萬元。由於臨床使用抗感染藥物受到更嚴格的限制,頗佳的銷售額下跌12.6%至人民幣31.1百萬元。

本集團於二零一三年下半年推出獨家首仿新藥羅沙替丁。

華熙生物科技(0963.HK)

本集團目前以生產銷售各類透明質酸(「HA」)原料為主,並重點向下游HA終端產品拓展。本集團已成功開發出注射用修飾HA凝膠(商品名:潤·百顏,以下簡稱「潤·百顏」)、醫用HA凝膠(眼科用)(商品名:晶視,以下簡稱「晶視」)等終端產品,其中,潤·百顏已上市銷售。

二零一三年之營業額為人民幣375,180,000元,較二零一二年增加人民幣100,214,000元(或36.45%)。其中HA原料佔76.4%,HA終端產品佔23.1%。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為人民幣94,398,000元,較二零一二年增加人民幣5,126,000元(或5.74%)。

康臣藥業(1681.HK)腎藥龍頭(缺少分部佔比)

本集團的銷售收入572MM 人民幣,增長24.9%

延續一貫強勁增長的趨勢,營業額同比增長達24.9%。其中主要產品,尿毒清顆粒仍然是本集團銷售增長的火車頭,增長達25.8%,維持在腎病口服現代中成藥的領先地位。

而在二零一零年推出的益腎化濕顆粒,於二零一三年增長為77.6%,是本集團腎病藥物的新力軍。至於造影劑方面,二零一三年的同比增長為30.4%,仍然穩佔國內磁共振成像對比劑市場的前列。

復旦張江(1349.HK)

二零一三年度,本集團的收入約達人民幣415,925,000元,而二零一二年同期則為人民幣232,527,000元,同比上升了79%。

本集團二零一三年度的收入來自於醫療產品銷售的收入、特許經銷權收益及技術轉讓收益。

1)銷售醫療產品的收入

二零一三年度,本集團銷售醫療產品的收入為人民幣410,847,000元(佔總收入的99%),比二零一二年同期增加了82%,二零一二年度為人民幣225,880,000元。本集團的主要產品艾拉®(鹽酸氨酮戊酸,ALA)和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Doxorubicin liposome),分別為本集團貢獻了43%和52%的銷售收入。

2)特許經銷權收益

於二零一一年二月,本公司與泰凌醫藥(江蘇)有限公司簽署了獨家總代理協議(「獨家總代理協議」),授予其裡葆多®的獨家代理權以取代本公司先前與南京醫藥籤署的特許經銷協議。轉讓對價總額為人民幣20,000,000元。二零一三年度確認收入約為人民幣5,000,000 元(佔總收入的1.2%),二零一二年度約為人民幣5,000,000 元。

3)技術轉讓收益

二零一三年度確認的技術轉讓收入約人民幣78,000元。系來自於二零零二年轉讓給山東一家製藥公司的一項技術轉讓合同所約定的比例的銷售額提成。

查看原圖
李氏大藥廠(00950.HK)(缺分部佔比)

期內實現收入 6.97 億港元,同比增長 30.4%;毛利為 5.03 億港元,同比增長 32.1%;毛利率為 72.2%,高於 2012 年 71.3%的毛利率 0.9 個百分點;純利率為 21.6%,高於 12 年的 21.3%的純利率 0.3 個百分點。

公司幾大主要產品均獲得較大增長:再寧平,增長124%;尤靖安,增長45%;可益能,增長38%;菲普利,增長34%;立邁清增長28%。銷售費用佔營業額的比例下降兩個百分點,至32%;中間體及原料藥的銷售數量較2012 年同期減少 0.14%基本持平。

查看原圖
朗生醫藥(00503.HK)風濕藥龍頭

13 年專科藥銷售收入為57.6 百萬美元,同比減少6.2%,佔總收入比64.1%,該分部利潤率從12 年 的30%提高到13 年的33.4%;現代中藥銷售收入28.7百萬美元,同比增加23.4%,佔比24.8%,該分部利潤率從12 年的16.6%降低到13 年15.4%;普藥及其他銷售收入為8.8 百萬美元,同比減少 4.3%,佔比11.1%,其利潤率從12 年的9.9%略有降低到13 年9.7%;整體毛利率從12 年的58%下降到13 年的54.9%。

2013 年朗生佔中國風濕病慢作用藥銷售額的26.9%,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繼續保持風濕慢作用 市場的領導地位。其中帕夫林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佔該領域市場份額的19.6%,妥抒市場佔有率排名第四,佔該領域的7.3%份額

吉林長龍藥業(8049 HK)

收入較去年增長約 30% ,至約人民幣 457,746,000 元(二零一二年: 人民幣353,247,000 元)。營業額大幅增加主要由於本集團核心收入來源的收入增加,即海昆腎喜膠囊(70%)。海昆腎喜膠囊已滲入市場,於二零一三年銷售額較二零一二年增加 33%。複方活腦舒膠囊(13%)於截至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的銷售額約為人民幣 59,582,000 元。

遠大醫藥(00512.HK)

營業額約為港幣2,658,000,000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約29.1%。本集團之平均毛利率為約33.3%,較二零一二年增長了約2.0%。

1) 醫藥製劑

心腦血管藥,本集團之核心產品,營業額約為人民幣28,263萬元,較二零一二年同期增長約44.7%。當中用作抗血小板藥之「替羅非班」有約人民幣10,036萬元之營業額,增幅約達43.6%;而新產品「辛伐他汀膠囊」的營業額亦有約為人民幣2,801萬元。眼科藥及其他醫藥製劑,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17,753萬元,眼科非處方用藥「聚乙烯醇」滴眼液錄得約人民幣4,983萬元之營業額,較去年同期增加了約81.2%。而傳統抗菌藥「依諾沙星」錄得約人民幣5,092萬元之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約73.3%。湖北舒邦之鎮痛解熱產品「尼美舒利分散片」錄得約人民幣2,449萬元之營業額。而遠大黃石飛云之「抗病毒口服液」亦錄得約人民幣1,132萬元之營業額。

2) 醫藥中間體

藥用原材料,營業額約為人民幣32,662萬元。其中「安乃近」之營業額增長約14.2%至約為人民幣17,408萬元,而抗生素原材料「氯黴素」之營業額即約為人民幣6,553萬元。氨基酸類產品,營業額約為人民幣25,424萬。亮點產品「N-乙酰-L-半胱氨酸」於本財政年度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4,183萬元,增加了約46.0%。對另一產品「L-亮氨酸」的需要增加,本期錄得之營業額亦增加了約人民幣1,833萬元至約人民幣4,488萬元。

3) 甾體類醫藥中間體

糖皮質類激素及性激素類:糖皮質激素產品,包括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之營業額約為人民幣14,298萬元。性激素類之營業額約為人民幣7,345萬元,主要增長點為於二零一二年下半年新推出的產品「羥基黃體酮醋酸酯」。強的松系列, 該產品的營業額約為人民幣1,997萬元 4)健康產品及化工產品牛磺酸, 銷售收入約為人民幣18,842萬元

中國動物保健品(0940.HK)獸藥龍頭

主要從事獸藥製造、銷售及分銷業務。本集團是國內獸藥行業的翹楚,擁有粉劑、針劑和生物藥共 14 個品牌。

總銷售收入人民幣 914,600,000 元,較去年銷售收入人民幣 862,700,000 元增加人民幣 51,900,000 元或 6%。2013 財政年度生物藥銷售毛利率上升 2.1 個百分點至69.4%,粉劑(55.1%)及針劑(3、7%)之營業額分別為人民幣 504,000,000 元及人民幣 33,900,000 元。生物藥(41.2%)貢獻營業額人民幣 376,700,000 元。出售予省級獸醫站的強制疫苗的銷售額為 338,500,000 元,較去年銷售額人民幣 290,300,000 元上升 16.6%。

中成藥:

同仁堂國藥(8138 HK)

白雲山(0874 HK)

同仁堂科技(01666 HK)

中國中藥(0570 HK)

神威藥業(2877 .HK)

中國最大的現代中藥注射液及軟膠囊製造商神威藥業的產品主要分為中藥注射液、中藥軟膠囊及中藥顆粒三大類,提供針對中老年人、抗病毒及兒童用藥這三大潛力優厚之市場。

華瀚生物製藥(0587 HK)

總銷售收入約為1,916,200,000 港元(二零一二年同期:約1,724,500,000 港元),於總銷售收入中,約1,362,500,000 港元源自以婦科藥品為主的傳統中藥產品,並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5.3%。於本年度內,生物藥品錄得約516,600,000 港元的銷售額, 並較去年同期增加約22.3%。本集團於本年度約37,100,000 港元之營業額乃源自貿易業務。

在處方藥方面,仍以「芪膠升白膠囊」、「止漱化痰丸」、「易孚」、「易貝」四個醫保目錄獨家品種為核心產品,「芪膠升白膠囊」及「止漱化痰丸」銷售收入分別為約431,000,000 港元及80,200,000 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率分別為約77.1%及38.5%;「易孚」及「易貝」於本年度的總銷售收入約為438,600,000 港元,並較去年同期錄得增加約8.6%。在非處方藥方面,「婦科再造丸」(含膠囊)銷售收入約405,900,000 港元,比上年同期增長約25.4%,穩居國內婦科調理類產品銷量前三位。「金紫肽」產品本年度銷售收入約58,300,000 港元。「ACTL™抗腫瘤靶向性細胞免疫治療技術」已開始在醫院推廣。

醫療器械個股:

1066.0853.1302.8180.0325.0801.0233.8247

分銷商

全國性分銷商:

國藥控股(1099.HK):醫藥流通業龍頭

區域分銷龍頭:

上海醫藥(02607.HK) 白雲山(0874.HK)

營銷外包(CSO)

泰凌醫藥(1011.HK)

營業收入 754.12MM人民幣

1) 第三方藥物推廣及銷售(82.01%)覆蓋包括腫瘤、抗感染及中樞神經系統專業治療領域的產品,貢獻最大的是復旦張江的腫瘤藥裡葆多(18.8%)和葛蘭素製造的抗生素復達欣(57.4%)。

2) 自有產品(16.82%)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舒思等 3)疫苗推廣及銷售(1.17%)

康哲藥業(0867.HK)進口醫藥與醫療器械代理行業龍頭

營業收入 363.26MM 人民幣醫藥產品的營銷、推廣、銷售及製造(100%)

(ⅰ)直接網絡的產品

查看原圖
黛力新(氟呱噻噸和美利曲辛),黛力新由丹麥 H.Lundbeck A/S 藥廠生產,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抑鬱和焦慮。

優思弗(熊脫氧膽酸),由德國 Dr. Falk Pharma GmbH 生產,用於治療膽囊膽固醇結石、膽汁淤積性肝病、膽汁反流性胃炎。

新活素(奈西立肽、凍干重組人腦利鈉肽,「rhBNP」),由中國成都諾迪康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是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國家一類生物製劑。

施圖倫滴眼液(七葉洋地黃雙苷滴眼液),由德國 Pharma Stulln GmbH 生產,用於治療眼底黃斑變性和所有類型的視疲勞。

莎爾福(美色拉秦),由德國 Dr. Falk Pharma GmbH 生產,主要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其擁有腸溶片、栓劑和灌腸液三種劑型。

億活(布拉氏酵母菌),由法國百科達製藥廠生產,是一種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腹瀉,及腸道菌群失調所引起的腹瀉症狀的生物製劑。

(ii) 代理商網絡的產品 主要產佔本集團營業額的比例(%)

查看原圖
沙多力卡由重慶藥友製藥有限公司研發生產,是一種廣泛適用於兒科、呼吸科和急診科室的抗感染類中藥注射液。擁有伊諾舒的產品控制權,委託康哲(湖南)製藥有限公司及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公司進行生產。伊諾舒是用於治療呼吸道疾病的祛痰類產品。喜達康是中國唯一批准的水解蛋白類腸內營養製劑,目前在售劑型有口服溶液和散劑。茵蓮清肝顆粒由北京亞東生物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為獨家中藥品種,並擁有國家新藥證書,主要用於治療多種急慢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及高血壓。

(iii) 其他產品

除上述產品,本集團銷售的其他品種,如西施泰、肝復樂、依克沙、坤寧口服液、香茯益血口服液等產品,營業額的6.0%。

(iv) 自研產品

酪絲亮肽(CMS024)是本集團自主研發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一類新藥,用於治療原發性肝癌。

(v) 在註冊產品

本集團現有九個產品於報告期內正在辦理進口註冊申請工作,其將在正式獲得CFDA 頒發的進口藥品註冊證後對本集團的銷售產生貢獻。主要產品信息如下:

查看原圖
先鋒醫藥(1345 HK)進口醫藥與醫療器械代理行業第二

1)為美國愛爾康的所有眼藥部分代理業務,愛爾康業務收入為7.86億元,佔先鋒宗收入的61.78%。

2)向愛爾康以外的其它海外(中小)藥廠全面代理業務,這其中包括美國輝利、意大利阿爾法韋斯曼、德國泰姆勒、日本武田等海外知名製藥企業形成了穩定的長期合作關係。由於全面代理模式覆蓋了藥品推銷的所有環節,因此毛利率較高,基本都在 50%以上。2013 年先鋒醫藥代理模式收入 4.86 億元,佔比只有總收入的 38%,但毛利為 2.75 億元,利潤貢獻佔比達到了 71%,綜合毛利率為 56%,綜合淨利率超過 20%。目前先鋒這種全面代理的主打藥品主要包括:(1)、戴芬。緩釋鎮痛藥,2013 年實現銷售收入 1.2 億,同比增長 27%。由於該藥療效較好,市場容量也較大(目前已經進入 1 萬多家醫院),同時因主要競爭對手 GSK 被限制,預計 2014 年能達到 35—40%的增速;

(2)希弗全:是用於預防及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針劑,13 年收入 8500 萬,佔比 6.68%。希弗全當前只在中國部分省市的 802 家醫院銷售,而先鋒未來會在全國持續推廣,因此會有不錯的增長,預計 14 年增長 30% 以上。(3)普利莫:口服免疫增強劑。目前先鋒僅獲授權在南方 11 省市銷售,到明年有望獲取更多的獲授權省市。普利莫 2013 年收入 6 千萬,收入佔比為 4.7%,市場預期 2014 年增速為 30%。

零售藥店

金天醫藥集團(2211 HK)

醫療服務

0801.1515.8143.3886.0648  復星醫藥 (2196 HK) 鳳凰醫藥(1515 HK)。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314

京東VS蘇寧 上篇 每天一個新發現

來源: http://xueqiu.com/4628637141/31271765

截止目前$京東(JD)$$蘇寧雲商(SZ002024)$ 的半年報已經披露完畢,一個是電商直銷平臺老大,一個是線下直銷老大但力爭突破線上業務,10年開始明爭暗鬥4年,究竟現狀如何,我們不妨從經營數據來一窺究竟。
京東就是電商界的360,將免費思維做到了極致,對於自營業務我想東哥今後也沒想過要掙錢,能達到盈虧平衡已經非常滿意了。通過自營免費模式獲取巨大的流量,平臺業務以及金融業務才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一、電商行業狀況
1、行業增長依然高達45%+

2、B2C比例持續擴大

3、雙寡頭壟斷


4、一家獨大




行業點評:
2014Q2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萬億元,網絡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占比為10.1%,首次單季度滲透率突破10%。

與C2C平臺賣家相比,B2C平臺商家在整體實力、促銷力度、商品品質及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將日益凸顯,B2C平臺將逐漸成為網絡購物用戶的重要選擇。

京東和阿里的龍頭地位已經非常明顯,第二梯隊的電商企業生存壓力加大,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對市場及用戶的爭奪戰將持續演進。

二、電商直銷平臺老大——京東

1、主要業務:零售+開放平臺+金融業務

零售包括電子及家電產品、一般大眾化商品(包括母嬰、食品、圖書、視頻音樂等)

開放平臺包括第三方銷售傭金、增值服務收入(提供物流配送、倉儲等)、廣告費等

金融業務包括理財收入、電子支付傭金。

點評:零售市場競爭大,價格透明,只能通過優化產品品類提高毛利率。開發平臺收入來源於網絡效應產生的額外收益,基本不增加附加成本,毛利率應該能達到70%以上。金融業務來源於經營活動產生的正現金流理財收益,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迅速,是未來主要收益來源。

2、主要營運數據:

07年開始物流中心建設,截止2014年6月底擁有97個倉庫合計面積180萬平米,1808個配送中心以及715個揀貨站,70%以上的貨物訂單當天或隔天送達。

倉儲中心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客服總部在宿遷(東哥老巢[大笑])。

10年開始向第三方開發平臺,目前擁有3.8萬家供應商,SKU超過4000萬,活躍會員超3800萬,24%的訂單通過移動端完成。

截止2014年3月底員工合計50122人,其中供應鏈(含采購、倉儲、配送)人員75.4%,客服11.6%,技術人員6.7%,管理營銷人員6.2%。驚人的數據快遞人員達到2.44萬,占總員工比例的48.7%,這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還是一家快遞公司[想一下]

3、主要交易數據

13年GMV達到1255億,這里的GMV是指訂單總額,按照產品分類電子及家電產品金額798億(13年增長率66.9%),一般大眾化商品457億(13年增長率79.2%)。按照交易分類零售金額937億(13年增長率65.3%),開發平臺銷售318億(13年增長率91.6%)。由此可見第三方平臺以及大眾化商品成長性更高,這正好符合互聯網的網絡效應。

4、季度經營績效

剔除非經營性支出,從2013年開始經營虧損已經有非常明顯的收窄,但離實現盈利仍有一段路程。

5、自營業務真實狀況

平臺業務毛利率從京東的年報披露中無法獲取,因此我是參考阿里暫估的,二季度物流費用提高一個百分點是因為拍拍網、QQ網購人員並入以及第三方物流費用增加。因此可見自營業務毛利率基本維持在7%-8%之間,而經營費用合計達10%+(剔除股權激勵以及合並攤銷),這已經是全行業最優的管理效率了,未來進一步壓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優化產品品類提高毛利率是唯一出路。

二季度平臺業務收入占比達到了5.6%,增長高達185.8%,顯然平臺業務將是未來的重要贏利點,正因為平臺業務的貢獻營業利潤率才得以維持在盈虧平衡點附近。

6、資本結構

14年無形資產資產增加70億,商譽增加25億,半年報披露不詳,不清楚具體情況。
從13年數據看長期資產占收入的比重為5%,資產使用效率非常高儼然是一個輕資產運營的公司。

7、現金流狀況


存貨周轉加快,供應鏈管理效率進一步提升。應付占款天數不到兩個月,隨著規模進一步放大議價能力越來越強,自營業務會產生強大的現金流,也為京東的金融業務提供充足的資金儲備。

綜合評價:
京東目前基本處在盈虧平衡點邊緣,自營業務毛利率僅有7%-8%,未來提升空間巨大,綜合費用率10%+已經是行業最優水平,未來進一步壓縮空間不大。
平臺業務加速增長,參考阿里平臺業務營業利率有望達到50%+。
假設京東未來營收突破五千億,自營業務實現盈虧平衡,平臺及金融業務營收比重達到10%,也就是500億,凈利潤有望達到250億,目前市值425億美金,對應250億凈利潤預期PE10.5倍,應該說還有一倍的增長空間。
[鼓鼓掌]

針對我的預計,球友們貌似爭議很大,那說說我假設的由來吧。2013年社會零售總額23.8萬億,其中網絡購物達到1.89萬億,互聯網滲透率7.9%,假設未來零售總額達到50萬億,滲透率達到20%,網絡購物市場將達到10萬億,是2013年的5.3倍。根據艾瑞數據二季度京東的市場份額是9.3%,阿里市場份額超70%,假設京東未來市場份額20%,那就是2萬億。京東二季度平臺GMV收占自營GMV的60.7%,且平臺增長高於自營,假設未來比例達到80%,意味著平臺GMV能達到9000億,按照6%的傭金比例就是540億[大笑],我並沒有憑空想象吧,只是你們不敢想而已。還有廣告、供應鏈、金融這些業務空間巨大,我就不在這暢想了。我並沒有薦股,我寫文章的原則是基於理性分析判斷,是自我修養的過程,非常感謝你們的意見。[加油]

@不明真相的群眾 @方舟88 @李妍@港股那點事直播間 @蘭權資本 @投資禪院 @B座12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7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