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倒下15位大佬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marketresearch/20081220/1208566392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772

那些曾经倒下的金融巨头们……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11062.html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周军(化名)的时候,他刚在半年前离开曾经工作三年的巴克莱银行。回忆三年来自己从雷 曼兄弟的员工成为巴克莱员工,然后自己工作的整个小组被解散,往事历历在目,甚至当年雷曼绿色的地毯换成了巴克莱的蓝色地毯也就在眼前。感慨世事迅速变迁 的同时,他的声音却非常平静。

经营结构改变巨大

周军从事的正是当年最热火,也是现在最有争议的自营交易。2009年股票交易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原先他们组设置的交易策略无法适应市场新的形势,造 成巨大亏损。今年年初,整个组遭遇了解散的命运。在巴克莱,周军所在的股票自营交易组不是唯一遭灭顶之灾的部门,从去年开始,高风险的交易业务也在不断瓦 解。

“我身边的许多部门,多空操作的、高频交易的、基本面交易的都被砍掉了。高频交易2008年非常好,2009年上半年就有很多人走了。他们的座位, 后来被期权做市(option market making)的人取代了,自营交易业务在各个银行都在减少。”周军说,“他们(巴克莱)也不想冒很大的风险。还有来自英国的规定也对自营交易限制比较 多。”而当年雷曼兄弟的强项——二级市场业务(flow trading)则成为巴克莱扩张的主体。

两年前的今天,美国最大的投行之一雷曼兄弟突然宣布破产,这个拥有2万名员工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地,几乎与此同时,英国的一家普通的银行——巴克莱买下了雷曼兄弟,成为与摩根大通和高盛齐名的投行。

投行出身的巴克莱总裁戴蒙德主导了收购雷曼兄弟的谈判。最近,戴蒙德又被提拔为巴克莱的首席执行官。他的升职,也预示着巴克莱的经营策略将更偏重于 投资银行的业务。英国商务大臣Vince Cable对此表示愤怒。因为巴克莱拥有1674家分行,是大型的商业银行,这样的银行业务和风险较高的投资银行紧密联系,风险巨大。

“正在发生的是你让一个拿着极端高薪的投行负责人来接管世界其中一个主要银行,这也显示了政府建立银行委员会来查看银行的结构的明智。”Cable说。

事实上,自2000年以来,投行业务在巴克莱一路走强。2007年,投行业务所带来的利润占到整个银行的36%。如今,巴克莱的基调并没有变,不过,高风险的投行业务正逐渐被风险较低的二级市场业务所取代。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银行。

“花旗银行赚钱不多的、长期的、高风险的产品或部门就去掉了,因为很难向股东解释。总体的趋势是流动性比较强、杠杆比较低、比较容易向股东解释的方 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本报,“例如CDO(担保债务凭证)部门就砍掉了。私募股本因为需要持有时间很长,(花旗)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每季度要公开盈利状 况,这是有矛盾的,因为很难知道将来的结果。他们就把这个部门出售了。”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金融监管法案开始落实,本月初,摩根大通开始逐步关闭自营交易业务,紧接着,高盛集团传出类似消息,摩根士丹利则正在寻找应对之策。将来,银行业涉及自营交易的资金量将大大减少。

专家表示,由于经济形势的低迷,银行整体的业务比过去缓慢了很多,这也推动银行要在投资交易方面赚更多的钱。二级市场是很好的业务,但是它不如高风险的量化交易盈利大。所以,当监管部门要求银行远离量化交易,或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他们自然而然会增加二级市场业务。

“这就像上世纪80年代,二级市场是交易的主体,量化交易很少。”纽约大学斯登商学院教授查尔斯·默菲(Charles Murphy)告诉本报,“将来,银行会在资产负债表方面更保守,它们会有更高的保留金,必须减少风险性。银行业还是很好的商业领域,不过盈利不会像 2007年那么高了。”

经营状况明显改善

周军今年3月份离开巴克莱,加入找工作的大军。令他惊喜的是,市场上机会非常多。许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大银行,由于业绩上升纷纷开始招人,他在一个月内就找到了新的工作。

金融危机两年后的今天,当年拿政府救助资金的银行纷纷缓过气来,不但还清了政府的救助款,而且开始盈利。

花旗银行今年连续两季度盈利。这家银行当年曾一度徘徊在国有化边缘,公司首席执行官潘伟迪(Vikram Pandit)在国会听证会上唯唯诺诺,不敢提出任何反对意见。如今,他在应对政府新金融监管法案时,也敢稍微提一下公司的不满了。

如今,摩根士丹利、瑞银、花旗等实力大大削弱,但是,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银行却碰到了千载难逢的扩张机会,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等 以较小的代价壮大起来。美国银行并购了陷入绝境的美林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盈利354亿美元,高盛盈利88亿美元。其他银行的业绩也一片叫好。

去年年初,监管部门通过监管资本评估项目对一些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一些机构已经具备了承受更加不利的宏观经济变动影响的能力。这 些机构刚刚缓过气,就争相偿还政府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援助的资金。这可不是“道德高尚”,而是在“自由市场”上驰骋惯了的金融巨头们,不想被政府牵着鼻 子走。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当你看到市场开始变好,总不喜欢政府还在你的机构中起决定作用,让你业务放缓。绝大部分银行已经把欠政府的钱还清,也就从对政府的承诺中脱身。”默菲说。

债务刚刚还清,银行扬眉吐气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高管们再次发放巨额奖金。高盛的2009年年终奖金额达到历史高度。在今年的高盛股东大会上,这成为 股东们争相斥责的焦点。一位普通股东提议,希望高层管理人员离开公司三年内,仍必须持有75%以上以奖金形式获得的公司股票,从而提高公司的长期效益,这 样的提议没有被通过。此外,几乎所有的银行即使勒紧裤带,也要给一线交易员发放大量的年终奖金。

2008年金融危机刚爆发时,储户曾担心自己资产的安全性,当年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就是经不起挤兑,不得不被摩根大通收购。现在,这种担心也大大减轻了。金融机构核心存款的融资渠道在政府的担保下已得到改善,许多金融机构已筹集大量资本,并缓慢开始借贷。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投行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员流动频繁。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后,投行的交易员仿佛是风中的蒲公英,频繁变动工作岗位。贝尔斯登倒闭后,法国巴黎银行重金吸纳了该公司四名从事二级交易业务的骨干。一年多后,其中两人又跳槽到野村证券,一名到摩根士丹利。

近来,美国证监会又开始新一轮针对雷曼兄弟垮台的调查。前雷曼兄弟高层官员再次被要求接受询问,雷曼兄弟倒台前的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这让人们重新想起那些已悄悄退出众人视野的雷曼高管们。

当年对国会议员说自己对雷曼兄弟倒闭感到“恐惧”的雷曼前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Fuld),曾经一度必须出售自己千万美元收藏的名画。现在,据《华尔街日报》称,他已在纽约低调地开设了自己的投资公司——矩阵咨询(Matrix Advisors),但具体业务不明。记者使用谷歌根本无法查到该公司的网站和业务内容。

而雷曼的前首席法务长托马斯·拉叟(Thomas Russo)在纽约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资深职务。前欧洲和亚洲地区运营主管杰瑞米·以塞克斯( Jeremy Isaacs)则开始了新的投资公司。虽然这些高管们还将不时面对美国证监会的传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大好前途”。

“这就是华尔街人事体系的特点。你拿别人的钱,冒很大的风险投资,赢了,你拿很多的奖金;输了,你换一家公司。任何人都会在这里面作权衡,这就是交易员的期权。”周军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73

雙匯危局:倒下去還是站起來?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zMMDAwMDIzMDYzMg.html

3月31日上午10時,位於漯河市西頭的漯河市體育館,一場名為雙彙集團職工大會的會議正在這裡舉行。

實際上,這是一場彙集雙匯全國各地員工代表、供貨商、經銷商、金融單位、機構投資者以及政府人士的會議。據雙匯方面的信息顯示,此次會議總計有萬人參加,包括全國各地數十家新聞媒體人員。

早 在會議前,這場被稱為「雙匯萬人大會」的活動就已經「名噪」社會各界——因為在過去的15天時間裡,「瘦肉精事件」持續升溫發酵,風暴眼中的雙匯在產品市 場、資本市場遭受重創,消費者認同感極速下滑,評論界甚至有人認為,雙匯或許將如同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三鹿一般,轟然倒地。

「損失難以估量。」號稱中國屠夫長的雙彙集團董事長萬隆稱。而據其當天公佈的數據,「瘦肉精事件」中,雙匯能夠計算的損失已經超過121億元。

據本報記者瞭解,在過去的十多天中,面對緊急情勢,萬隆曾一遍遍以「雙匯沒做壞事,也不要怕事」來安撫職工。但在當天的萬人會議上,這位被人稱為強勢不服輸的「屠夫長」坦言,「這是自己職業生涯中面臨的最大一次危機」。

「刻骨銘心的教訓,生死攸關的考驗。」在會議主席台背景牆上,雙彙集團如此表述。

萬隆介紹稱,截止到3月30日,根據媒體公佈全國61個地區政府執法部門的抽檢結果顯示,雙彙集團產品合格,並沒有檢測出瘦肉精。

「我們已經找到了原因,也會整改,雙匯的發展也不會減速!」會場上,萬隆多次起身道歉,希望以此帶給合作夥伴,帶給投資者,帶給整個市場最大的信心。

眾多經銷商對萬隆的發言給予了掌聲,並以集體口號的形式表達對雙匯的支持。一位來自遼寧的經銷商甚至連聲高呼:「萬總萬歲!雙匯萬歲!」

據本報記者瞭解到,就在雙匯「萬人會議」召開的同時,之前在一些地區撤櫃的雙匯食品已經開始重新上架銷售。雙彙總經理遊牧也表示,瘦肉精事件發生後,雙匯肉製品產量大降,但截至3月30日,已經恢復到2500噸/天,接近原計劃的50%。

這些跡像似乎意味著雙匯已經開始逐漸走出「漩渦」,但疑問和擔憂依然存在。歷經食品安全之痛的消費者,同樣遭遇突然打擊和重大損失的投資者,他們是否還會重拾起對雙匯的信心?會場上,幾位明確表示長期看好企業的研究人士,私下也在互相探討著,雙匯的市場究竟何時能回暖?

121億:不是損失的全部

「刻骨銘心的教訓,生死攸關的考驗」,「萬人會」主席台的背景牆上,雙匯如此表示。

據萬隆當天介紹,雙匯面臨的損失最為迅速而巨大的是在資本市場上。在央視爆出「瘦肉精」事件的3月15日當天,雙匯旗下上市公司雙匯發展(000895.SZ)以跌停報收。雙匯發展隨即停牌至今。

雙匯表示,僅3月15日這天的股票跌停,就致使雙匯市值蒸發103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前100名流通股中持有雙匯股票的22只基金均發佈了調整雙匯估值的公告,並基本給予了一個跌停的預估。華安基金則給予了兩個跌停的估值。

資本市場對於雙匯股價的判斷,來自於這次事件對雙匯市場銷售和品牌影響的考量。而自3月15日之後,雙匯產品就在全國範圍內遭受到下架風潮。

以上海為例,3月20日前後,記者走訪上海市一些超市發現,部分超市已經不見雙匯產品蹤影;而部分有其產品的超市,則都貼出了降價促銷的標籤。

與此同時,在全國很多主要城市的部分大型超市內,雙匯的產品也沒有了蹤影。

有雙匯負責銷售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下架的行動,最早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開始,隨後蔓延到全國的二、三線城市。

據該雙匯銷售人士透露,相比以往雙匯每天5000-6000噸產品的銷量,這段時間最低谷時,雙匯在全國的銷售僅有1000噸左右。

而在雙匯的兩大類產品肉製品和冷鮮肉中,前者遭遇到的損失最大。事實上,查出問題的雙匯濟源工廠,其主要產品為冷鮮肉,肉製品數量極少。但前述銷售人士的解釋是,遭遇下架的都是在商超渠道中銷售的肉製品產品,而冷鮮肉因為保質期短,在市場中很容易消化。

根據雙匯發展(000895.SZ)2010年半年報,在目前雙匯發展銷售中,肉製品的比例仍遠高於冷鮮肉。據記者計算,2010年上半年,雙匯發展肉製品產品佔整個銷售收入的60%,而冷鮮肉為33.35%。

但以銷售冷鮮肉為主的雙匯連鎖加盟店,也受到巨大衝擊。有媒體報導,一些地區的部分加盟店,在「瘦肉精」事件後,已經「易幟」,成了其他品牌的代理商。

萬隆在「萬人大會」上也坦言,「有競爭對手積極策反我們的經銷商、加盟商」。

而遊牧則在報告中稱,有鮮凍品的特約門店因此事關停,並要求各地經銷商「要積極協調終端店主盡快開門營業」。

一週之前,雙匯公佈的數據稱,「瘦肉精」事件影響雙匯銷售十多億元,而根據雙匯在「萬人會」上公佈的最新數據,從3月15日起截止到3月31日,「瘦肉精」事件已經影響到雙匯銷售15個多億。目前,影響還在持續。

此外,雙匯表示,當前,濟源雙匯處理肉製品和鮮凍品的直接損失預計3000多萬元。此前,按照雙匯聲明,已經「要求濟源雙匯收回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管下處理」。

「雙匯的品牌美譽度受到極大傷害,雙匯用20多年時間鑄就的放心肉品牌受到質疑,損失難以估量。」在萬隆看來,這更是「不能承受之重」。

15天:雙匯逐步「漂白」?

事實上,3月15日央視關於「瘦肉精」的節目播出後,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萬隆就已經預感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16日凌晨2點半,萬隆從北京緊急趕回到漯河,立即主持召開全集團高管參加的專題會議,會議一直持續到清晨6點。與會者透露,當時的氣氛十分凝重。

會議決定,立即發表聲明,第一時間向消費者道歉。同時,責令濟源工廠停產自查,並派出集團主管生產的副總及相關人員進駐濟源工廠進行整頓和處理。

17日,雙匯再發聲明,除表示將收回濟源工廠產品,並對相關負責人進行免職處理外,還提到,自3月16日起,對下屬所有工廠的生豬屠宰進行「瘦肉精」的在線逐頭檢驗。

其後,3月23日、25日,雙匯又分別召開了幾千人參加的全國經銷商大會和供應商大會,安撫穩定經銷商與供貨商。

有意思的是,從經銷商大會開始,此前一直在媒體面前保持緘默的萬隆及雙匯,開始邀請門外蹲守的記者入場旁聽,萬隆也在媒體面前首次開腔稱,「我們不會成為下一個三鹿!」

事實上,此次「萬人大會」上專門所設的媒體問答一項,也是萬隆提議的。雙匯內部員工曾提議將媒體問答會單獨轉移到一個會場進行,但會議臨開始前,萬隆否決了這個提議,並要求,就在這萬人會議中接受媒體的提問。

有分析稱,萬隆想借「萬人大會」之機,改變一直以來外界對於雙匯「不透明」的指責和看法。

媒體的問題集中反映了目前市場上對於雙匯的看法和疑問。此前,外界看來,造成雙匯「瘦肉精」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在擴張產能的同時,對上游養殖業缺乏應有的掌控力。雙匯的「問題豬」,正是由農戶提供。

雙匯顯然有備而來。記者注意到,無論是萬隆,還是其後發言的遊牧,在其報告中均多次提到,未來,「雙彙集團將加快養殖業發展,進一步完善雙匯的產業鏈,提高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控制力,確保產品安全」。

按照遊牧的說法,下一步,雙匯的「屠宰加工廠建到哪裡,養殖場就跟到哪裡」,圍繞工廠配套建設年出欄50萬頭的養殖基地,並配套建設年產20萬噸的飼料加工廠,實現對上游生豬資源的安全控制。

萬隆稱,未來自養生豬佔全部屠宰生豬的比例要達到約30%。

據 記者瞭解,目前雙匯唯一一個自建的商品豬養殖基地位於漯河葉縣,規模為20萬頭,於2009年建立。雙彙集團養殖事業部總經理郭凱告訴記者,其實,在「瘦 肉精」事件前,集團也有了大規模複製葉縣養豬場模式的考慮。在「事發地」濟源,彼時也正在修建一座50萬頭規模的養殖場。

遊牧還表示,除自養外,雙匯今後的採購重點還將向規模化養殖場轉移,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萬人大會」上,雙彙集團還宣佈成立了雙匯食品安全監督委員會,萬隆本人擔任主任一職,並引進中國檢驗認證集團作為第三方質量檢驗機構。

3個多億:站起來的代價?

從逐頭檢驗等一系列安全管控措施,到發展上游的戰略規劃,這些,能否讓雙匯擺脫「三鹿」的命運?

以增加的安全管控措施而言,直接帶來的成本壓力,是否會讓雙匯雪上加霜?據萬隆介紹,由於「瘦肉精」改為逐頭檢驗,全年預計增加「瘦肉精」檢測費用3個多億。

這3個多億怎麼消化就是一個問題:如果轉嫁到下游,帶動產品價格提高,將進一步影響到雙匯產品的競爭力。

「我們自己能消化的儘量消化。」萬隆說。此前,他也不否認,會有一部分轉嫁到下游。

與此同時,發展上游也是對企業資金實力的巨大考驗。據業內人士介紹,每10萬頭豬投資在6000萬元左右。而雙匯所稱未來要建的每個50萬頭規模的養殖廠,投資當在3億元以上。

但萬隆表示,自建養豬場最大的難點,不在資金,而在徵地。相比工廠,養殖用地,且屬於農業用地,拿地較難。此前,雙匯曾與日本攜手投資了一個5000萬頭肉雞的養殖項目,光拿地就拿了整整兩年。

「未來我們養豬場發展重點會在山區、丘陵,這些地方的土地好征,也都歡迎我們去投資。」萬隆說。

除此之外,雙匯面臨的還有市場信心的恢復這個最大的難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行業研究員,都對記者直言,該事件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對企業都有直接影響。但他們也同時表示,雙匯的市場會逐漸恢復。

而雙匯自己的預期是,到今年4月底銷售能基本恢復。根據遊牧公佈的企業生產經營的啟動的階段性的計劃,雙匯屠宰業在4月15日要達到1400噸/天以上,4月底要達到1500噸/天以上;肉製品業4月15日要達到3500噸/天以上;4月底要達到5000噸/天以上。

遊牧表示,按照公司原定計劃,去年產銷175萬噸,今年的目標是200萬噸,而3、4月肉製品每天的銷售計劃應該在5000-6000噸左右。「我們之前的會議上也提到3月底肉製品要恢復至2000噸。我們對4月底肉製品銷售基本恢復正常有信心。」

記者從相關渠道處獲悉,在此前的經銷商大會上,雙匯給經銷商派的定心丸是,今年5月1日前生產的產品,如因「瘦肉精」受到的損失,企業均負責承擔。「也就是說,雙匯預估的銷售影響,是到5月份。」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基金研究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看來,他認為,雙匯走出危機是時間早晚的事情。他提供了幾點理由。首先,此次國務院調查報告已經有了定論。結果顯示,政府調查和打擊的重點都在上游製造銷售添加瘦肉精的環節,對雙匯企業並無涉及。

其次,在他看來,當地政府也對雙匯給予了力挺的態度。他同時認為,增加的3億多元成本,雙匯自身應該能消化1億多。「這幾個月的損失,應該有一些方法可以彌補。」

在漯河,雙匯對於當地財政收入的貢獻佔到了60%以上。而在萬人大會上,漯河市市長、副市長等悉數出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47

大靠山倒下 華邦乘機甩賠錢產線

2011-10-10  TCW




棋盤上,走上絕路、失掉大半江 山,竟反而重獲生機,越走越順……。

印象裡,這是小說《天龍八部》裡才有的情節,在真實商場上,卻是華邦的寫照,若不是兩年前的一場打擊,華邦電子,恐怕到現在還走不出DRAM(動態隨機存 取記憶體)產業困境。

過去華邦被視為DRAM概念股,從二○○○年到二○一○年十一年間,華邦有七年賠錢。

但從去年第四季開始,華邦電已成功把標準型DRAM的比例降到零,是第一家成功退出標準型DRAM市場的公司,轉型做提供電視、手機等使用的利基型記憶體 產品,而且從○九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二季,華邦已連續七季獲利。

今年標準型DRAM的價格下滑,華邦過去同行如茂德、華亞科等DRAM廠接連陷入危機,華邦卻已不受影響,今年上半年,華邦稅後淨利三億八千萬 元,EPS(每股稅後盈餘)○.一一元。「如果奇夢達(德國記憶體大廠)還在,我們應該還在做DRAM。」華邦董座焦佑鈞接受本刊專訪時說。

一場破產危機……助華邦撤出賺少賠多市場

原來,一場破產危機,就是華邦轉型的關鍵轉折。

其實,華邦早就想過轉型。「○二年,我們就已決定退出標準型DRAM市場了,」焦佑鈞說。華邦二○○○年賺一百億,二○○一年賠一百零六億,前一年賺的 錢,又全吐回去了。

華邦嘗試多角化經營,除了標準型記憶體外,還有邏輯IC等其他三個部門。

「退出標準型DRAM的決策,一點也不難做,」焦佑鈞說,「我要的是穩定獲利的生意,」看清DRAM景氣變動大,華邦並不像其他廠商一樣借錢擴產,但規模 小,景氣好時只能小賺,景氣差時,其他三個部門持續獲利,賺的錢卻不夠DRAM事業部賠。

焦佑鈞不是沒想過,完全撤離標準型記憶體的可能性。只是,第一,拿掉了占比高的標準型DRAM產品,工廠一大半產品就會不見,「怎麼填產能?」第二,如果 不繼續和合作夥伴奇夢達合作生產標準型DRAM,就得不到奇夢達技術授權,因為這技術,還可以用在其他特殊型記憶體上。

一個重要合作案……讓賺錢部門反拿不到資源

華邦是在○二年跟奇夢達開始合作的。後者開出的條件是,和華邦簽五年長約,用華邦產能換奇夢達先進製造技術,華邦等於不用花一塊錢,就能取得比自己現有先 進二代的技術,用拆帳方式分享獲利。但有很長時間,華邦卻反而變成幫奇夢達分擔風險,DRAM價格下滑時,華邦在標準型DRAM的事業,不但做白工,還要 跟著賠錢。

這場合作案,讓華邦資源完全錯置。直到○八年華邦總產能不到三萬片,虧錢的標準型DRAM用掉全部產能二分之一,最重要的十二吋廠也拿來生產標準型 DRAM。賺錢的邏輯、NOR Flash等事業部反而只分到有限資源。

華邦如其他DRAM廠般陷入泥淖,直到○九年除夕前。

一個關鍵性決定……不填補產能,買技術轉型

當天奇夢達宣布破產。「那天下午五點宣布的,」焦佑鈞還記得,留下的問題是,一半產能訂單蒸發。「這是十年來最大的surprise(意外),」焦佑鈞 說,面對金融海嘯,連分擔風險的夥伴都倒了,公司策略都得從頭再想過,焦佑鈞坦言,他考慮過工廠停產,以求脫困。

「那年初二,所有主管都在我們家過年,」焦佑鈞回憶,「是我最難忘的一個年,」夜以繼日的討論。外界原本預測,華邦要再找個技術母廠,才能填補原有的 DRAM產能空缺。

焦佑鈞卻決定,標下奇夢達四六奈米的技術,自己掌握記憶體製造技術,用在其他記憶體產品上,同時撤出標準型DRAM市場。

奇夢達的新技術雖然在標準型記憶體不是最新,用在特殊記憶體產業,卻仍比對手領先一到兩個世代,沒有標準型DRAM夥伴,原有的賺錢單位,才能自由運用最 先進的十二吋廠產能,比原來用的八吋廠更省成本,獲利跟著提高。

華邦資源重組後,終於變成利基型產品掛帥的企業。

焦佑鈞坦言,「有些事(指奇夢達破產),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九年,華邦創下十一年來第二大虧損,第二年卻賺進三十五億元。

「如再來一次,我十年前就會把各事業部切開,」焦佑鈞說。十年冤枉路,焦佑鈞繞了一大圈,卻在金融海嘯的大危機,等到重新出發的機會。

【延伸閱讀】華邦終於擺脫賠錢貨惡名!

2000年至2010年的11年間,有7年賠錢'09年創11年來第二大虧損,隔年卻賺進35億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1

一个乔布斯倒下去, 千个“乔布斯”站起来?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36

乔布斯总是让世界发出“嗷”的惊叹,这次是以永别。

在笃信佛教的乔布斯还没决定去哪里投胎之际,地球另一角宁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当地政府要斥资5000万元5年内打造1400位“创新领军人才”,当地官媒豪迈地将被打造的人才称为“乔布斯”。

一时恶评如潮。批评者说迄今为止的“乔布斯”都是野生的,想要豢养和量产技术上不可能,即使勉强搞出来一些,也不可能是那个味道。不过,如果以为人 家官员傻,那傻的就是你。人家聪明,这叫话题营销、注意力经济。批评、讽刺和挖苦纷至沓来好得很,要的就是这效果。关注力是王道,“卖丑”也不错。想当 年,凤姐出道,惊人之举,一下占领眼球。众人还在嘲笑其言行,她已经拿到美国绿卡开始了新生活,其嘲笑者还不是一如既往地挤地铁、吃便当、为生存而挣扎?

看,谁说中国人不聪明?注意力经济时代,乔布斯们是“卖美”,做未来科技和时尚的弄潮儿,将苹果变得不只是一种水果,将windows变得不只是一排窗户。某些国人则是“卖丑”——创造美、把世界往好的方向改变一点点太难,炮制丑、让世界难受一阵子还不容易?

中国当然需要乔布斯。美国有3亿人,乔布斯也属凤毛麟角。中国的人口四倍于美国,假定两国出乔布斯的概率一样,美国出一个,中国出四个,才算打平。 可到现在还没一个。要出“乔布斯”,首先需要国人有做回自己的心,把聪明劲儿往创造美、营销美上面使;更重要的是,要保育环境,让只愿做回自己的人自由成 长。“美是难的”,对环境极敏感。

如果小剧场出身的郭德纲刚混出点名堂,曲艺界领导就坐不住,想不通这么一个在他们看来“道德有问题”的人怎会有市场,搞政协提案整顿小剧场反“三 俗”;如果一些国企及有官方为后盾的企业想收购谁就是谁,如有不从,就借助权力把你整破产。这样的环境让郭德纲和民企生存下去都难,又怎能奢望出“乔布 斯”?

国人的聪明和对美的品味都不是问题,水土改良是关键。否则,为了引领注意力经济,聪明劲儿也就只能用在炮制丑、营销丑上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62

如果希臘明天倒下…… 天知

http://blog.yahoo.com/_72WIFHLVKF2G7BULLLTKWEWV6Y/articles/195766/index

 

如果你明早起床打開電視機時聽到希臘債務違約,你會怎樣做?

 

我會繼續刷牙,早一點上班,多看幾份年報,早一點下班回家,減少外出消遣。

 

希臘問題每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並且有時是兩個極端。大家看相同的數據,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問題太複雜。其實我覺得就算當局中人都未必能完全瞭解事件,大家都只是瞎子摸象,以致市場混亂。

 

第二,決策者有欠客觀。這是索羅斯先生經常提到的客點︰決策者不是以數據作決定,是以對數據的解釋作決定。我認為現在正是這樣,他們主觀地解釋數據,容易犯錯。

 

希臘的問題我並無非常深入的見解,在這裡我只談談自己粗淺的意見,希望拋磚引玉一下。

 

希臘,或者一些歐盟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根本問題就是沒有錢,並且負債纍纍。EFSF的 救助方案是「救近火」,幫助希臘短期渡過難關,避免其他國家或機構因為持有希臘債券而受拖累,進而避免全球經濟被系統性破壞。但是,長遠而言,希臘是否可 以還清債務呢?其實根本不需要很精確的數據我們便可以知道根本不可能。希臘全國生產總值是多少?稅收是多少?公共開支是多少?因此,最根本的問題不是希臘 短期會不會倒下,或者是有序還是無序,而是其公共開支(或人民福利)可 以如何減低。如果減不了,違約是遲早的事。但問題不是這樣簡單,因為這樣做定必遭受到既得利益者的阻撓,處理手法不好不單止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極速惡 化。我不懂政治,無法為它提供一些有用的實行方法。我只知道要解決問題就必須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並且不能讓人民自行決定或進行公投什麼的。但是,還需 有人出來做醜人,不理人民意願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才能令希臘有一線曙光。當然,這人還要有很強的政治手腕。現在是亡羊補牢,還是「惡補」!

 

作為投資者,我們又應怎樣做?

 

其 實作為投資者,我認為我們只需平常心面對及處之泰然便可以了。一間公司的盈利,可能會因經濟差而減少,但其投資價值卻不會因經濟差而減低。我的做法就是儘 量存一點錢,看中好公司就買,但亦保留一些現金,以便應付突如其來的「大平賣」。而我更認為,這次危機的氣氛更增加了我的議價能力,可以慢慢來不用心急。

 

最後我想講,我並不是在嚇大家,希臘債務違約很有可能是「黑天鵝」,也許明天就會倒下,因此我第一句的問題大家真的應該認真去想想,不要到時候手忙腳亂。

 

 

 

 

 

P.S.

 

城市電訊(1137)竟然將2012年股息一併宣佈,每股將派30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9

BBG:SEC隱瞞花旗倒下內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634

BBG:記得Richard Bowen嗎?(明顯不記得.....)

他是前花旗集團高級主管,他在2007年11月對他的同事和花旗董事會發表了一次感人的演講——銀行的巨大信貸質量問題若隱若現。

Bowen是花旗抵押證券銷售部門的首席包銷人,這個部門每年從第三方買入價值500億美元的居民住房抵押貸款,然後把它們打包成為證券出售給全球投資者。在07年11月3日,Bowen發了一封「緊急的」電子郵件給所有花旗董事,其中包括羅伯特·魯賓——前高盛主席和美國財政部部長,當時為花旗執行委員會的主席,還包括當時花旗的CFO Gary Crittenden。信中提到「內部控制出現了問題,導致銀行裡存在巨大但可能未被發現的金融損失」。

Bowen寫道,他對這個問題已經「多次感到痛苦」,特別是從2006年中發現問題以後,已經多次向他的直屬高管反映,但銀行幾乎沒有做出任何行動修復該問題。Bowen當時發現花旗所持有的60%從第三方購買回來的居民住房抵押貸款——價值300億美元,是「有缺陷的」,這意味著這些貸款並不符合花旗的包銷標準。儘管如此,花旗仍然把這些存在缺陷的貸款資產打包出售。

其實什麼都沒做

大家都知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而花旗的高管幾乎什麼都沒做。魯賓在09年1月離開了花旗,在2010年4月8日向聯邦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表示,「要麼我要麼其他人把它(Bowen的警告郵件)轉發到了合適的人手裡,我確實知道,銀行當時迅速地行動,並採取了應對的措施。」該委員會主席Phil Angelides要求魯賓遵循委員會的指示,詳細解釋花旗究竟在收到Bowen警告郵件後採取了何種行動。幾個月後,魯賓的代表律師回了一封信,表示「那封郵件已經轉發給銀行裡的相關人員」,同時「花旗應該有能力提供關於應對Bowen所指出問題的應對細節描述」。這完全就是尼克松應對水門事件的回應方式。

接著,花旗的代表律師在2010年10月寫信給委員會表示,銀行已經就Bowen的郵件作出了反應,解僱了集團中負責審查購買回來的抵押貸款資產信貸質量的「主管」——實際上Bowen早就這麼幹了,並部署了一系列的新「流程」。但是,根據BBG在2012年7月發表的採訪報導,Sherry Hunt(當時Bowen的下屬)表示:「Bowen的警告並沒有導致抵押資產業務機構發生明顯改變。」

當然,當魯賓在委員會作證時,花旗已經接受了納稅人450億美元的救助,同時還獲得了聯邦政府價值3060億美元的擔保,而接受政府擔保的有毒資產正是Bowen警告存在質量問題的資產。魯賓在花旗工作了大約十年時間,一共獲得了1.26億美元的報酬。而Bowen,在發出那份有損花旗名譽的警告郵件後不久,就被剝奪了原來的職位,最後在魯賓離開的兩週後也離開了花旗。他現在在達拉斯的德州大學教授會計。

警告被無視

不單是魯賓,當時花旗CFO Crittenden和其它人都無視了Bowen明確的警告,而這並不是這個故事的結局。作為告發花旗內部錯誤行為的一部分,Bowen還給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銀行最主要的監管者,發出了警示,希望SEC會認真調查花旗內控系統出現的問題,並對相關負責人採取法律行動。在花旗接受政府救助前,Bowen向SEC提交了兩份口供和1000多頁的文件,其中一部分文件來源於網絡,細述了花旗問題的嚴重性和Bowen嘗試修復它們的努力。更重要的是,Bowen表示他還同意SEC公開他的口供和相關文件。

很明顯,在動用納稅人數百億美元救助花旗之前,SEC什麼都沒做。但SEC仍必須遵守信息自由法案(FOIA),該法案授予公眾獲取像Bowen提交的文件之類信息的權利。SEC在認真履行FOIA請求的歷史記錄並不好,比如說不能按時地公開資料。經驗證明,SEC非常憐惜它的資料,只會公開儘可能少的部分。

今年早些時候,BBG的Ivry要求SEC按照FOIA公開Bowen提交的兩份口供和1000多頁文件。Ivry只是希望知道Bowen在花旗究竟發現了什麼不良行為,最終導致花旗接受救助。開始的時候,SEC有意迴避,聲稱Bowen的資料足以構成花旗的「交易秘密」。

當Ivry最終根據FOIA從SEC拿到了文件,他失望了。「裡面根本不存在相關的討論,而且被大幅篡改了,包括Bowen的名字。」Ivry通過電郵告訴我(「我」指的是本文作者William D Cohan)。不必說,Ivry無法從文件獲知關於Bowen所發現問題的更多資訊,所以也無法把Bowen的故事說全。

不能公開的資料

上週,我告訴Bowen,SEC沒有向Ivry公開他提交的文件和證詞,Bowen吃驚了。因為法律的原因,Bowen不能直接公開這些資料,但他一直期待SEC會對記者公開這些資料。Bowen還期待SEC會調查其中的違法行為。

Bowen告訴我:「坦白地說,我怒了。他們曾經告訴我,如果調查結束會根據FOIA公開相關的材料。而現在看起來,SEC已經決定不公開了,公眾無法瞭解其中的內幕了。我不知道SEC在法律上的顧慮,但坦白地說,我真的怒了。」

上兩週,我提出公開Bowen的文件和證詞的FOIA權利請求。10月22日,我受到了一份SEC寄來的確認信。我的查詢號為13-00937-FOIA。老實說,我對這個不放太多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1

熊曉鴿:我是如何從大老虎倒下的地方看到投資機會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01/144628.html
為什麼說現在中國還面臨一個很好的機會?就是周老虎都下來了。現在中國有很多領域我們可以進,未來我可以做石油、能源這樣東西……我們非常關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時我剛才提到了新能源,還有健康,還有娛樂業,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要投資的。

7月31日,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參加福布斯中國創新峰會並講話。他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解讀技術如何重新定義產業,以及資本如何加速互聯網與新產業的融合。以下是他演講的全部內容:

我們都在用iPhone,但記得看到過一篇關於蘋果的文章,裡面說雖然都在中國生產蘋果手機、中國人也都在購買土豪金,但中國在蘋果產業鏈掙的錢不到10%。這說明我們自己在中間的技術含量太低了,做搬運工作,沒有自己的原創技術。在國內有很多的應用技術,當然也不能說不叫原創的,比方說像昨天講到,我們在中國其實蠻幸運的,國內的市場很大,像百度、騰訊銷售額不像他們的競爭對手、60%以外都是在本土以外,我們主要是在國內。我們未來應該更多地走向全世界。未來跨國的這種投資機會應該越來越多。因為在國外很多原創技術還是非常領先的,因為它畢竟有很多年的積累,比如我剛才談到新能源技術、還有醫療等等。

有了移動互聯網以後,現在創業的這些年輕人,越來越年輕,有些朋友關注說怎麼面對巨頭的挑戰。但是我認為在現在這個時代,巨頭根本不是你要擔心的事情,為什麼呢?我記得幾年前大家都在講微軟多了不起,那時候我到美國去,有人要我帶諾基亞的手機回來,現在反過來很多人要我們給他們帶小米手機去。還有一點,微軟當年有一個願景就是每一個桌子上有它的視窗系統,它已經做到了這一點,但我們已經改變了移動互聯網,使得你不需要桌子,也不需要固定的時間,實際上只要有一個信號,只要能夠上網你都可以做你想要的事情。

在這個時代變化是太快太快。22年前我就在深圳這個地方融資,剛開始是數字顯示,再是漢顯,覺得很了不起,有一個大哥大覺得更了不起。短短幾年過去,已經成了歷史,所以我要特別祝賀在座各位,你們今年很多都是三十歲以下,你們有很多的機會,有很多的可能性。

在中國,我覺得當下製造業是我們的一個根本。中國這麼大的國家,不製造不生產肯定是不行的。但是要走什麼樣的路子?我認為,第一點,不管是哪個方面的創業,一定要有自己的移動互聯網策略,不這樣做的話肯定會被打敗;還有一點就是不要依賴經驗,過去的經驗完全不重要,我認為一定要學習,向年輕人學習,向新模式學習。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模式太新,沒有人有經驗,教訓比較多,賠了錢可能是比較多的教訓。

八十年代的時候,我比較早地當了一個記者,出國採訪,因為長了一個亞洲人的面孔,到所有的地方,那些人都問我是不是日本人,我說我是中國人。我就想到,我們現在面臨著當年日本的處境,當年日本是全世界外匯儲備最高的。其實人在錢多的時候,比較容易犯投資方面的大錯誤,錢少的時候反而犯錯誤比較少。這是我自己的經驗,因為錢少的話比較謹慎,所以看的比較清楚一點。

我認為不管你是錢多還是錢少,要做一個好的投資人,最重要的是要永遠有一個很好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市場,看待它的產品,尤其是它的管理團隊。我們的服務對象就是人,當然你要看產品;但最重要的是通過這個團隊創業者把這個東西介紹給你之後,你怎麼樣判斷這個人,他有什麼樣的策略,他有什麼樣的心態。所以說從在這點上來講,我覺得投資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為什麼說在中國還面臨一個很好的機會呢,就是現在講到的周老虎都下來了。現在中國有很多領域我們可以進,未來我可以做石油、能源這樣東西。未來是不是應該更加市場化?未來在能源這方面,比如說電力,會不會有出色的創業者湧現出來?當然金融業也是同樣的。中國的銀行業能賺錢,但銀行是個典型的服務業,是個服務業怎麼那麼賺錢呢?未來的話我認為在這個方面也會出現更多的創業機會,當然對我們的投資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福音。

另外我想補充周鴻禕講的一點,他談到廣告是最不靠譜的事情,我覺得非常對。移動互聯網是不太容易蒙你,因為你有很多的信息,這點上來講也對,也不對。首先一點信息很多是真的,但是裡面假的信息也是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給客戶帶來的最大困惑就是,你一定要辨別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這就跟傳統的媒體不一樣。我覺得未來的移動互聯網跟傳統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內容準確性和權威性變得非常重要,而且移動互聯網時代,媒體更多的是靠內容來賺錢。最近我也在關注電影,大家也知道在現在的電影市場,中國已經成了全世界第二名,是美國票房的三分之一。再過三到五年左右,中國電影就會和美國市場一樣大,而美國電影市場是美國最驕傲出口行業,在過去五年中沒有任何的成長,每年是一百億,而且還有一定的下降趨勢。

另外一點,我剛才也提到了體育。我把休閒、體育、健身等等歸到娛樂業,這裡面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大家都非常關心我們自己的健康,不僅是你的工作需要你,家庭也需要你。對我來講,作為投資人一定要跟著市場走,跟著創業者,把握他們的脈絡怎麼走,對市場判斷是很重要的一點。

IDG在中國做風險投資正好是22年的時間,也投了三百多家公司,七十多家上市公司。我們非常關注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同時我剛才提到了新能源,還有健康,還有娛樂業,這些都是我們未來要投資的,當然包括電商等等這樣的一些領域。我覺得市場可能在變,技術也在變,人們的管理技能要求可能在變,但是唯一不變的是什麼呢?就是你對市場的把握,還有在座的各位創業的精神不能夠變。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790

樓市「寒冬」:下一個倒下房地產開發商會是誰?

http://www.xcf.cn/tt2/201408/t20140829_632126.htm

  TOP50房企集中度升至33% 誰是下一個倒下的地產商?

  萬科董事長王石在今年8月的亞布力峰會上說,萬科有可能會是下一個倒下的開發商,因為原來世界最大的地產商在一輪又一輪的金融風暴之後都倒下了,而現在萬科是最大的住宅地產商。讓他擔憂的是,萬科目前並沒有找到下一步的轉型方向。

  另一方面,中小地產商也在逐漸淡出市場。「今年以來,有很多小房企過來跟我們聊合作,有些是希望項目合作,有些是希望被收購,但我們在挑選併購項目時會非常謹慎」,一家銷售規模在500億元的上市房企品牌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首當其衝的是大量中小型開發商面臨洗牌出局。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向記者表示,光耀地產資金鏈斷裂並不是孤例,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無法容納那麼多的開發商,未來幾年行業集中度將快速提高,會有大批中小型開發商退出市場。歐陽捷認為,如果本輪房地產市場低迷期超過三年,一批財務激進的上市房企也有可能熬不過寒冬陷入危機。

  蘭德諮詢總裁宋延慶更直言有三種地產商會倒下。一是做郊區盤的開發商,二是做旅遊地產的開發商,三是做三四線城市豪宅的開發商。這些地方的開發商的共同點只有一個:房子基本賣不動。高周轉、高溢價、輕資產,是他眼中能適應經濟新常態環境下的地產公司特徵。

  那麼,誰是下一個最有可能倒下的地產商?

  高槓桿隱藏償付危機

  從今年主流房企的銷售業績來看,「強者恆強」的商業生存法則在房地產行業越發明顯。

  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TOP10的房企銷售金額佔比從去年的14.6%上升至18.6%,增加了4個百分點;TOP20及TOP50企業則同比分別增加4個百分點及4.7個百分點。TOP50企業市場集中度連續上升,從2012上半年的27.7%增至2014年上半年的33.2%。

  主流房企的市場佔有率繼續提升,也意味著中小型房企正在快速退出市場。歐陽捷告訴記者,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9萬家左右,其中絕大部分是非上市企業,隨著市場增速放緩,房地產將從依靠增量發展進入到存量整合時代,市場無法再容納那麼多的房地產企業,預計在未來的三年內,TOP50房企市場佔有率有可能提升至50%。

  自3月份以來,包括寧波興潤置業、南京盈嘉地產、海寧立德房產、南京福地房產、南京亞細亞置業、青島君利豪、惠州光耀集團等十餘個企業均被曝光陷入倒閉、瀕臨破產或老闆跑路事件。

  「據我瞭解,現在四大國有銀行只會向國內約十分之一的主流房企發放開發貸款,這意味著90%的房企無法從銀行獲取貸款,它們只能依靠信託、房地產基金這樣的高息融資渠道」,歐陽捷說,如果市場環境好,這些企業還可以通過「十個瓶子七個蓋子」的方式存活下去,一旦市場不好資金回籠出現問題,這些高息負債會把它們壓垮。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統計顯示,上半年房企的自籌資金在企業到位資金中所佔比重上升至40.4%,相比今年一季度上升1.8個百分點,且高於去年同期2.6個百分點,這表明房地產行業外部融資較為困難。與之相對,今年將有5.3萬億元信託到期,其中三四季度是集中到期時間段,這將進一步加劇房地產企業的資金負擔,部分槓桿率過高的中小企業面臨著較大的償付危機。

  「雖然很多中小房企也意識到償付危機,希望通過出售項目甚至公司股權求生,但現在急著要賣的項目或者公司質地肯定不好,願意接盤的人並不多,所以未來剛性兌付很可能會被打破,中小型房企將出現大面積出局」,歐陽捷說。

  此外,歐陽捷提醒,以江浙一帶為代表的部分地區存在大量房企相互擔保的情況,一旦其中的少數企業出現償付危機,擔保鏈上的其他企業都會受到牽連,危機最終越演越大。

  銷售回款率低一樣難存活

  已經上市且具備一定規模的上市房企也並非能高枕無憂。

  在歐陽捷看來,部分上市房企這兩年以來一直在拚命提高槓桿,借用基金、信託等方式來拿地,再通過高周轉的方式對衝前期的融資風險。類似的運作模式雖然可以在短期內把規模做大,但如果本輪市場的調整期過長,銷售持續低迷導致資金回籠無法覆蓋工程開支與債務償還,這些企業會面臨生存危機。

  世聯行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上市房企的現金償付比例(貨幣資金/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已經低於2012年一季度,僅略高於2008年第四季度,預計二季度將進一步走低。如果未來流動性仍未放鬆,不少上市房企也將面臨償付壓力。

  「對於部分在前幾年頻頻高價拿地、全國化擴張過急的中小型上市房企而言,銷售回款往往跟不上投資需求,企業因此需要大舉借債才能彌補資金缺口,一旦去化不力,遇到融資渠道不暢通,資金鏈就面臨斷裂風險」,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朱一鳴告訴記者。

  而在宋延慶眼裡,負債率過高,並不是直接致命的「殺手」,頂多只是病因,能讓開發商最終倒下的,還是房屋的滯銷。

  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少過去幾年業績看上去增長不錯的開發商接下來同樣存在倒下的可能。特別是實際銷售現金收入很差的開發商,可能會因為其相對疲弱的銷售能力最終倒下。他表示,目前三類地產公司風險最大:一是在城市郊區大面積開發樓盤,但其項目配套和人口導入遠遠不夠的開發商;二是主要產品線以旅遊地產為主的房地產商;三是三四線城市的豪宅開發商。

  宋延慶的看法,某種意義上也反映了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的變化。在過去十多年時間,受益於人口紅利、大規模的城鎮化建設以及廣義貨幣的大規模發行,房地產行業僅依靠投資需求就能拉動銷售。但是在未來,市場的投資性需求日益減少,房地產開發需要重新回歸到以消費為主的模式中。在這樣的背景下,地價和房價的上漲速度和幅度,必然跑不過固定利息的開支。以高周轉、輕資產為新內涵的商業模式顯然將是行業未來的主流。

 

  從6月20日呼和浩特明文宣佈取消限購開始,我國樓市政策出現鬆動已整整兩月。如今,在全國47個限購城市中,已有37城或明或暗地鬆綁「救市」。那麼,這些城市的「救市」效果如何?部分城市的限購鬆綁之後引起的成交回升能否持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多數城市限購鬆綁後的成效不彰,個別城市成交量不升反降。在目前房貸利率優惠全面取消甚至上浮的情況下,單方面取消限購對樓市的刺激作用不大,樓市能否回暖,房貸政策成為關鍵。而從半年報來看,房企普遍面臨現金流減少和融資成本的雙重壓力。面對樓市「寒冬」,開發商的「糧草」備足了嗎?下一個倒下的會是誰? 

  自6月20日呼和浩特發文宣佈取消限購以來,「救市潮」已在全國各地蔓延開來。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8月26日,全國47個限購城市中,已有37個城市取消或調整限購政策。 

  然而,各地救市政策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綜合中原地產與克而瑞等機構的研究數據發現,除了呼和浩特、南昌、長春、蘇州,大多數出台救市政策的城市成交並未出現持續回暖,部分城市成交量反而進一步下滑。 

  新城控股高級副總裁歐陽捷告訴記者,本輪樓市價格出現調整根源在於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逆轉,除了一線城市,大部分城市供過於求,即使限購放鬆,帶來的新增需求也相當有限。除非房貸能出現大力度鬆綁,否則市場很難出現實質性回暖。 

  然而,在中國經濟去槓桿化的大背景下,加上目前處於利率市場化的過程中,銀行的攬儲成本居高不下,寄望房貸資金面放鬆的想法恐怕要落空了。世聯行認為,此前85折的房貸利率優惠恐難再現,預計接下來市場成交回升的力度有限,房企仍需積極跑量。 

  個別城市鬆綁後成交反降

  克而瑞監測發現,作為首個放開限購的城市,呼和浩特7月首週成交面積大幅飆升至41669平方米,遠高於上半年周平均24114平方米的成交,7月該市商品房成交面積178819.45平方米,環比上漲68.62%,同比漲幅也達到42.55%。 

  然而,呼和浩特的回暖只是個例。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對30個調整限購政策的城市跟蹤發現,多數城市成交量出現短期沖高後馬上回落至正常水平,部分城市成交持續低迷,救市政策的長期效果仍待觀察。 

  在8個率先調整限購政策的城市中,僅呼和浩特成交出現明顯回升,無錫、南寧、瀋陽、蘭州、溫州五地則在政策放鬆初期出現短期成交沖高現象,之後又逐漸恢復至今年3月以來的水平,而短期沖高現象主要是由於集中備案所致;廈門及天津則幾乎對政策調整未作出任何反應。 

  在隨後政策放鬆的12個城市中,南昌、長春、蘇州三地在政策放鬆後的一個月內市場成交有所起色,較今年3月至限購放鬆前的日均成交量分別上升16%、16%和11%;濟南、福州、成都、杭州、寧波、石家莊等六地都有明顯的短期成交沖高現象,除成都及福州外,其他四地高位回落後的成交水平依然較前期有明顯上升,上升幅度在31%至56%之間。 

  武漢及西安政策調整後,市場未有任何明顯反應;海口在限購放鬆後日均成交量較前期反而下降了27%。 

  在最近調整樓市政策的10個城市中,青島、金華、紹興、佛山、昆明五地都有明顯的短期成交沖高現象,其中青島及佛山短期沖高時間分別達到10天和9天,而金華、昆明僅有4天和1天;徐州、貴陽、合肥、大連、長沙五地對政策調整未作出明顯反應,其中徐州由於去年末已經對限購措施作出調整,而長沙從限購令執行初期開始就較為寬鬆。 

  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楊科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部分城市短期沖高的共同原因主要是,限購調整前累積的成交單在限購鬆綁後集中補備案或補網簽,但並沒有帶動新增成交,因此呈現出沖高後回歸常態的趨勢。」從限購取消之後各城市市場情況來看,購房者看房數量明顯上升,但基本以諮詢政策變化為主,來訪客戶的轉化量(包括意向轉簽約的轉化率)都沒有明顯提升,因此成交量並未出現明顯上升。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46個限購城市中,除了一線城市和部分重點二線城市嚴格執行限購以外,大多數城市的執行力度並不嚴厲,外地人要獲得當地戶籍比較容易,取消限購能帶來的新增購買力自然很有限。 

  目前來看,各地救市潮對提振房企業績的作用也有待觀察。克而瑞的統計報告顯示,其監測的16家重點房企7月份銷售額全部呈現環比下跌。 

  首套房與二套房貸利率趨同

  與各地方政府掀起救市潮相對應的是,困擾市場的房貸緊縮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限貸政策與房貸利率高企,是造成市場購買力疲弱的重要原因。 

  根據「融360」發佈的7月房貸分析報告,基準和上浮利率依然是房貸市場的主流,絕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優惠利率已經銷聲匿跡,首套房貸利率與二套房貸利率逐漸趨同,差別化信貸政策名存實亡。停貸銀行佔比相比6月有小幅回落,但也達到12%的高位。 

  歐陽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上半年雖然各地掀起了一波降價潮,但除了部分一線城市,大多數城市成交並不理想,一個重要原因是房價下降的同時房貸利率上漲,購房者的實際負擔並沒有降低甚至提高了。 

  「我接觸過的部分城市,房價從年初算已經下降了20%,但由於房貸利率從去年的85折變成上浮10%,購房者實際需要承擔的總房款不降反升,這表明信貸政策已經成為制約市場的最重要因素。」歐陽捷說。 

  「限貸放鬆或將給市場帶來真正的轉機。」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房貸利率下降能大大釋放剛需族的購買力,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降則有利於減少改善性購房者的換房負擔,限貸與限購同時放鬆對市場產生的作用將遠大於單一政策的作用,「1+1」的效果會大於2。 

  實際上,已有部分城市在房貸層面給予政策支持。江西省政府日前印發的《關於促進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措施》中指出,要落實首套房貸款優惠政策,適當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 

  此外,紹興的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於40%、紹興和福建省的二套房認房不認貸等措施,成為地方政府在信貸層面救市的一大利器。 

  但丁祖昱擔憂的是,地方政府要求銀行支持房貸也許只是一廂情願,由於商業銀行的主管機構屬於央行與銀監會,加上自身的盈利壓力,商業銀行能否採納地方政府的建議還有待觀察,這可能是下半年市場最大的變數所在。 

  房企現狀 

  「糧草」不夠貸款來湊主流房企借長還短過冬 

  「至少1/3以上的房地產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為負,完全是靠籌資性現金流支撐。」蘭德諮詢總裁宋延慶研究多家地產企業的半年報後如是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多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量表發現,面對樓市調整的「寒冬」,房企主要靠貸款來應對。不過,這些借來的「糧草」,並不足以應對房企銷售下降帶來的困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企業開發資金數據,前7月房企來自銷售系統的定金、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總金額,較上一年減少2170多億元,而新增的國內貸款總金額只比去年增加不到1680億元。 

  不僅如此,受上半年貸款成本較高影響,再加上開發商多數認為本輪調整期較長,諸多企業被迫使用利率較高的中長期貸款「過冬」,導致財務成本上升。如果市場無法在短期內走出困局,部分開發商的資金鏈不僅會更加緊繃,利潤也會被高額的融資成本吞噬。 

  房企現金儲備下降 

  以招商地產為例,截至6月末貨幣資金僅為185億元,而年初有242億元;泰禾集團上半年的貨幣資金,更是由年初的66.17億元,減少至上半年末的37.58億元;萬科今年上半年的貨幣資金也較年初有所下滑,截至6月30日,其貨幣資金為428.61億元,而年初是443億元。 

  當現金儲備大幅減少後,開發商還有沒有足夠的「糧草」應付漫長的「寒冬」?儘管上半年前50名房企中,不少企業的銷售業績仍然增長,有的企業銷售額增長幅度甚至超過100%。但一部分企業銷售額的增長,並沒有給現金收入帶來明顯提升。 

  以上半年銷售額101億元的泰禾集團為例,上半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獲得的現金卻只有57.68億元。另一家銷售額110億元的房企金融街的現金收入也只有71.9億元。 

  億翰智庫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化東表示,受銀行按揭貸款放款不及時等因素影響,房企目前回款率不高是很正常的現象,而且越是小的公司越容易遇到銷售回款被拖欠的問題。 

  此前,平安好房網CEO莊諾在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第四屆價值地產年會上談及,為瞭解決資金的及時回款,不少開發商會選擇將已經簽訂的銷售合同抵押給平安好房網。 

  宋延慶則直接戳中了個別開發商的「痛點」:有些開發商的銷售金額可能並不存在。真正反映企業上半年業績情況的,也許並不是各公司公佈的銷售數據,而是現金流量表。 

  調整負債結構準備過冬 

  受銷售額下降,以及回款不力等多重因素影響,今年很多開發商的經營性現金流由正轉負,這使得開發商大幅度增加了貸款的規模。而業界普遍認為本輪樓市調整週期較長,開發商為此調整了貸款結構,部分短期貸款被中長期貸款替代。 

  招商地產長期借款金額由年初的170億元出頭,增加至上半年末180多億元,短期借款由上一年的425億元,降至342.5億元。金融街的長期借款由228億元增加至308億元,短期借款則由12.6億元減少至5.3億元。 

  宋延慶說,在市場回暖時間未知的大背景下,調整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的負債結構,能大大提高企業資金鏈的安全性。但是,上述做法的代價卻是利息支出大幅度上升。 

  招商地產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由去年同期的10億多元,增加至今年上半年的15億多元。金融街同期上述現金支出項由13億元增加至20億元,泰禾集團的上述現金支出更是由去年同期的6億多元增加至今年上半年的22億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房企可以通過資本化利息,將部分財務費用在項目開發的成本中攤銷掉,因而在半年報中,上述成本尚顯現不明顯,但上述巨額的財務費用未來無疑將會吞噬房企相當一部分利潤,是企業業績的一大隱患。 

  政府有必要救市嗎? 

  地方政府究竟有沒有必要出手救市? 

  在「2014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上,華遠地董事長任志強說,雖然目前還有較大供應量,從供應情況看,到明年9月份供求關係可能就會出現逆轉。 

  根據他的測算,今年至少到7月份為止,樓市總需求並沒有下降,而目前的庫存中有一部分是相當長時間都無法消化的,比如像鄂爾多斯的供應量。 

  按照任志強的預測,其實用不了多久,市場就會有一個自發調整,由暫時供應過剩,轉向為供不應求。 

  此前,新城地產高級副總裁歐陽捷也有過類似觀點。他認為,目前的需求其實非常旺盛,購買力也並不弱,而目前房地產在建項目的竣工率偏低,只要再經過一段時間,市場的供需就會逆轉。 

  如此看來,房地產市場所需要經歷的調整時間並不長,那麼為什麼地方政府還要出手救市呢? 

  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政府救市的原因是因為房地產與多個產業直接相關,並且是地方財政資金的重要來源。 

  根據任志強的觀點,房地產投資增速從19%多下降到10%左右,對於GDP的影響大概只有0.6個百分點。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7月房地產企業購置土地所支付的土地成交價款4828億元,增長9.8%,增速提高0.8個百分點。 

  既然土地財政收入並未下降,對GDP影響也非常有限,那麼地方政府爭先恐後地救市的原因何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目前有救市需求的,主要是那些庫存較高,而市場需求疲弱的二三線城市。 

  其實當地擁有大片土地的開發商並不希望政府盲目救市,因為救市政策往往會成為地方政府賣地的好機會。雖然短期內救市政策可能會刺激成交量,中長期卻會增加市場供給,給本來就銷售乏力的市場雪上加霜。 

  而對各地政府來說,與其把精力放在如何救市,不如把時間用於調整地方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優化,吸引更多人才的落戶上。 

  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副董事長朱兆榮說,從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無論經歷怎樣的經濟不景氣,那些經濟發達、就業率和居民收入較高的城市,比如倫敦、紐約,其房地產市場始終能夠保持穩定向上的趨勢;而那些經濟凋敝的地方,樓市更容易遭遇價格下跌的風險。 

  由此看來,地方經濟的轉型升級才是地方政府更應該關注的,至於房地產市場,還是交給市場的無形之手去自我調節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02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將最早倒下?---柳文龍大道長 柳文龍大道長

來源: http://xueqiu.com/4327900537/31704660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三家的核心競爭力分別是電商生態和企業文化、信息積累和搜索技術、用戶流量和產品管理。三家在國內的互聯網環境中都占領了一方山頭。關於“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家最早倒下”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誰最難倒下?

一、騰訊最難倒下。QQ和微信的朋友關系網從防禦上,是最難進攻的,業務上無法批量將其用戶轉化為其他產品的用戶,之前的米聊、飛信、易信三家有比較強的資源和背景的企業的進攻都沒有成功,可見一斑。尤其是QQ通過自主研發、開放平臺、投資入股等方式強化用戶在其產品體系中的綁定和關聯、培養了很深的用戶行為。從進攻上,騰訊公司的產品管理體系和項目管理模式以及產品為導向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非常優質的產品生長環境,通過內部競爭催生出優質的產品,再去跟外界競爭。之前采用封閉策略時,騰訊憑借產品能力和流量優勢就消滅掉了很多競爭對手,就是比較明顯的體現。而從前年開始,騰訊的戰略有了進一步提升,開始用投資、參股、合作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進一步地強化了互聯網的跨界聯合、資源共享。綜上,進可攻,退可守。騰訊現階段的競爭力最強。

二、其次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本質上是零售業基於互聯網渠道的重構,它繼承了零售業需要不斷地積累、細節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產業特點,必須要精細化運營和長年累月花時間做透,阿里巴巴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1.長年以來的用戶行為積累,以淘寶為典型的各個平臺,基本上都是各個領域中用戶體驗最好的購物網站,要從用戶體驗上突破需要時間逐漸積累的完善,其他的電商平臺尤其是傳統線下零售業投入巨資花了幾年時間做的電商網站的用戶體驗跟阿里系網站有差距就是比較明顯的證據;
2.多年積累下來的商戶、商品、用戶、產業鏈合作夥伴的資源和信息,電商的商業模式是平臺模式,用用戶來撬動商戶,用商戶再來撬動用戶,如此循環,而現在的單位客戶獲取成本和阿里的體量已經給電商平臺樹立了很高的競爭門檻,要改變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就導致對手其實很少;
3.生態環境,其實跟阿里巴巴有比較深的關系的朋友是知道的,阿里巴巴在搭建生態體系時,當時是直接跟 上海市政府各個部門對接,然後參考市政府各個部門的智能來設計自己的生態系統的各個模塊,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體系,而不是口頭上的概念。除非零售業的本質發生改變,這種生態體系的優勢是無法用顛覆式創新的方式突破和打敗的。
可能的風險是
1.移動互聯網的轉變,用戶行為逐漸轉變成以移動端操作為主,而阿里的客戶端目前優勢並不像微信那麽明顯,這也是阿里這幾年一直強調並且強制往移動端轉型的原因。而相對而言,騰訊的微信在移動端卻在有效的重複當年QQ在pc端的作用,甚至再做進一步的升華和擴張,像騰訊的流量優勢+京東的電商行業優勢,二者的結合的確對阿里巴巴有一定的威脅。

三、最後是百度。雖然這里給百度排在最後,但是以我對百度的了解,百度是比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牛逼了不是一個級別。搜索引擎這個產品的品牌粘性相對於電商和社交的粘性稍微偏低點,這點從之前360瀏覽器將默認瀏覽器改成360搜索後的用戶分流上能提現出來。而技術方面,雖然搜索技術很高深且各個模塊、架構、性能方面都比較困難,但因為搜索的結果是鏈接,所以最簡單的做法,有流量的企業只要將百度等成熟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重新排序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技術門檻在降低。綜上,百度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是否能穩定地獲得用戶流量,如何抗衡有流量優勢的企業。      當然,搜索尤其是競價排名這個商業模式非常優秀,利潤率很高。Robin也是一個非常專註的人,百度的文化也非常專註,專註對用戶體驗的提升和進化,對提升壁壘有巨大的幫助,從企業經營上,專註的品質對守住主業是很有利的。       而百度最有潛質的一塊業務是百度地圖,盡管百度地圖可能短時間內商業化方面會遇到一定困難,但是卻是用戶、商戶的剛性需求,具有很大的可擴展性,在互聯網公司接軌線下實體方面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核心節點,也是真正有潛質能做成O2O模式的平臺型產品,在未來與電商、生活電商、線下服務等方面的融合會是關鍵的一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