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保險助解養老難題

2014-05-12  NCW
 
 

 

保險公司開闢多條路徑,通過市場手段和政策支持參與養老市場,卡在哪裡 ?

◎ 財新記者 王申璐 文wangshenlu.blog.caixin.com 誰來養老,在哪養老,怎麼養老,這在中國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中國老齡化加劇呈現出城鄉老齡化差別大、未富先老等問題。農村老齡化嚴重高於城市,預計到2028年農村老年人口比重將突破30%。中國在1999年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 GDP 不足1000 美元,而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均GDP在1萬美元以上。

現行的養老保障主要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 :第一支柱為強制性社會保險 ;第二支柱為補充性養老保險,主要包括企業年金和團體養老保險計劃 ;第三支柱為個人商業養老保險,比如一些壽險、養老險、長期護理險等。政府負擔過重,第二、第三支柱發展不足,覆蓋率不斷下降等問題早已被各界人士指出。

「中國已經步入中等收入階段,養老金體制需要相應轉型,以公共財政為依託的基本養老體制只能解決低收入階段及從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過渡階段的養老問題。 」 5月5日,在中國保險學會與中國社會福利協會主辦的首屆全國養老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賀力平指出。

目前中國養老保障體系中,90% 以上的資源主要還是來自上述三大支柱形成的養老金,而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機制的供給不足。

隨著2013年9月6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形成養老保障體系的初步頂層設計,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參與養老產業,比如從發行債券、私募股權基金、信託計劃等方式探索資金來源的其他可能性。保險業也將發揮重要作用,一些保險公司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目前看來,保險業參與養老產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有推動「以房養老」 、發展護理保險、建立養老機構責任險、參與養老地產或養老社區的建設等。但目前配套政策嚴重不足,如相關稅收優惠等 。

未富先老

從「二戰」後到現在,全球都開始進入銀發社會 。中國從1999年開始進入老齡化,到2013年底,老齡人口已達2.02億,佔總人口的14.9%。到2025年,65歲以上的人口占比會達到13%。截至2013年底,失能老人達到了3600萬,高齡老年即80歲以上的達到了2200萬,空巢老人將近1億,佔比高達近50%。

「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到現在已經發展為中度老齡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甚至已經進入到深度、重度老齡化階段。 」匯力基金董事長、中房集團與幸福人壽前董事長孟曉蘇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指出。

在以往的養老保障體系中,保險公司已有參與,集中在第二、第三支柱,即以企業年金和個人商業保險。根據人社部的統計,截至2013年底,保險業在企業年金領域共為4.3萬家企業、832萬名職工提供受託管理服務,佔企業年金法人受託業務71%,共2501億元,投資管理資產金額3789億元,佔市場份額48%。2013年個人養老保險金保費規模達到1533億元。

企業年金指企業為職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所需費用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企業繳費每年不超過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十二分之一。但企業年金制度從2005年建立至今,目前覆蓋企業數不足1%,主要為一些大型企業,覆蓋職工數不到10%。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社會保障中心主任鄭秉文教授指出,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中,78% 均來自第一支柱的公共養老金,第二、第三支柱發展嚴重不足。

陽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助理總裁龔剛認為,中小企業沒有加入年金計劃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個人所得稅稅收優惠的刺激力度不夠,二是中小企業年金計劃安排不佳,步驟流程複雜、成本太高。龔剛建議,進一步擴大個人繳費所能享受的稅收優惠的比例和額度,以刺激個人繳費,形成美國401K 計劃中個人繳費為大頭的格局。

企業年金被詬病的另一個問題是收益率不高。據人社部的統計,2013年企業年金加權平均收益率為5.68%。

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副主任王敘文指出,醫療保障需求日後會日益增加,基本的醫療保險保障程度低,而以商業健康保險為主的補充醫療保險不足,預計到2030年城鄉人口醫療保險需求是6萬億到8萬億元。養老機構、養老社區等建設嚴重不足,長期護理、社區護理等服務並未開展,預計今後護理費用為9000億到1.5萬億元。

王敘文認為,目前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存在幾大問題,比如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尚不明確, 「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的諸多基本問題仍未解決,導致商業保險地位不清,難以充分發揮在養老保障體系中的支柱作用」 。她建議出台對個人購買儲蓄性保險、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政策。

「以房養老」 的空間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俗稱保險版「以房養老」 ,指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並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後,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優先用於償付養老保險費用,剩餘部分返還給老人的繼承者。 「以房養老」源於歐洲,在美、日等國發展已趨成熟。

中國的「以房養老」方案,至今已過十年,直到2013年9月才初有進展,在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鼓勵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

2014年3月,保監會下發了《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 》 ,決定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首批試點將為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

十年之中,其他非保險機構曾做過多番嘗試,但效果均不好。孟曉蘇認為這些嘗試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以房養老」 ,在產品設計上存在問題。2005 年4月,南京市湯山「溫泉留園」老年公寓推出以房換養業務,2007年5月,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推出以房自助養老業務,2007年10月,北京壽山福海養老服務中心推出「養老房屋銀行」業務。

最接近目標的當屬2011年10月中信銀行開辦的養老按揭貸款業務。存在的問題是需要和貸款年限相掛鈎,要求老人準備第二套房進行抵押,以解決年限到期,老人健在卻無力還貸款的問題。

購買該產品的老人並不多。

華東師範大學曾建立課題組對各類嘗試的失敗原因進行總結,認為缺乏政府等有公信力的機構介入,無法取信於廣大老年人 ;項目實施者的利益導向使得老年人望而卻步;無法滿足老年人的收益預期 ;不適應中國老年人的社會心理;不能有效規避風險;沒有考慮老年人的生命因素,使實施者與參與者雙方都面臨巨大風險等。

孟曉蘇指出, 「以房養老」方案遲遲未能面世,主要障礙來自保險公司,擔心房價下跌 ;老人的顧慮來自住房70 年產權的限制。2007年出台的 《物權法》明確規定,住房用地使用權期限到期後自動續期,解除了這方面的後顧之憂 。

對房地產市場的判斷髮生變化和《物權法》的出台等因素,促成「以房養老」制度終於在2013年出頭。

上述保監會發佈的《徵求意見稿》中指出,根據保險公司對於投保人所抵押房屋增值的處理方式不同,試點產品將分為參與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產品和非參與型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產品。

其中,參與型產品是指保險公司可參與分享房屋增值收益,通過定期評估,對投保人所抵押房屋價值增長部分,依照合同約定在投保人和保險公司之間進行分配。而非參與型產品,則指保險公司不參與分享房屋增值收益,抵押房屋價值增長全部歸屬於投保人的繼承人。

在保監會徵集試點方案過程中,幸福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泰康人壽、合眾人壽等保險公司都遞交了方案。

但獲得試點資格、真正開始實施的保險公司不足五家,幸福人壽最為積極。

孟曉蘇當年創立幸福人壽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促進、實施「以房養老」的方案。 「獲得試點資格的保險公司中就幸福人壽、泰康人壽、合眾人壽相對比較上心,而泰康、合眾主力在發展養老地產,希望『以房養老』與其對接,幸福人壽未來也打算建立養老機構,而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尚未獲得試點資格,只能做課題研究。 」知情人士透露。

試點城市中,幸福人壽主要接觸了北京、上海。

「保險公司從產品設計上將『以房養老』定位為一個不盈利或者微利的產品。但會有一些增值,比如可以向老人銷售健康保險等。 」孟曉蘇指出,住房反向抵押的產品對保險公司來說既是保險產品,也是一種投資產品, 「相當於保險公司向老年人分期付款買房了」 。

此前保險資金不被允許進行「一級土地開發」及「住宅類商品房的開發和銷售」 ,通過「以房養老」的產品,保險公司則可以小額間接地參與住宅類商品房的投資。孟曉蘇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險資投資的渠道。

為防止房價下跌造成的損失,美國保險公司會採用再保險機制,美國曾由於房價下跌在反向抵押的產品上賠了50 億美元,其中美國政府賠了17億美元。孟曉蘇認為,等國內「以房養老」形成一定規模後,才會隨之形成再保險機制。

對傳統保險公司來說,房產估值是一項難題。

以北京為例,經過評估後的老人住房反向抵押後,老人平均每月大概能得到一兩萬元的收入,使得老人有條件承受高端養老院的服務。目前,養老機構門檻過高、費用過重的問題嚴重,因此入住率較低。而據調查,北京老年人能接受的養老機構月費用上限為6000元。

中國人壽的一位管理層人士指出,對保險公司來說仍有顧慮,比如到期後,零售商品住宅對保險公司來說是個問題,房產分散且保險公司並無此類經驗。

另據新華保險的一位管理層人士表示,希望試點地方政府能更積極些,配套一些優惠政策,比如對養老配套的護理保險等健康險予以一定的稅收優惠。

孟曉蘇認為, 「以房養老」產品屬於小眾產品,試點期間主要針對無子女老人和失獨老人(即失去獨生子女的老人) 。 「能覆蓋30% 的無子女老人和佔總量1%的失獨老人就不錯了。 」孟曉蘇說。

爭投養老地產

參與養老地產的機構眾多,保險公司參與養老地產的身影也格外顯眼。

中國平安、泰康人壽、合眾人壽、太平集團、新華保險、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均已拿地正式展開投資養老社區。

據財新記者不完全估算,目前保險公司在養老地產上的投資已經超過了500億元。2014年4月中旬,成立不足三年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4億元競得位於深圳寶安中心區的 A001-0198宗地,用於建設養老地產。

其中,走得最快的為合眾人壽。

2013年11月,合眾人壽在武漢的養老社區一期已經竣工,可容納4000人入住,目前試運營開放。

新華保險第一期養老社區已經開始建設,計劃總投資14.4億元。首期包括兩種類型的養老社區,一類是自理型的養老社區,預計建設400多套房;另一類是提供護理型的高端養老社區,預計 建成250套左右,以位於北京蓮花池的新華保險大廈作為建設基礎,均計劃於2016年投入使用。

「目前建設進展順利。新華保險一方面在建設,一方面也在研究合適的收費模式。 」 新華保險副總裁黃萍指出。

平安集團在嘉興桐鄉的養生養老項目總投資達170億元。泰康人壽2011年在北京昌平區購入了一幅土地建設泰康之家養老社區,計劃在2015年實現首批入住。2012年,泰康人壽又斥資40億元在昌平小湯山溫泉鄉購置2000畝土地用以建設養老社區。中國人壽的廊坊生態健康城在2011年11月開工,總佔地面積超過1萬畝,計劃投資超過100億元。中國太平集團也在2012年宣佈投資20億元在上海周浦建立養老社區。

泰康人壽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泰康之家投資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劉挺軍指出,泰康在北京、上海、廣州、三亞同時建設四個連鎖的養老社區,共計1000戶,每戶平均90平方米,總投資是50億元。

多數投資養老地產的保險公司都定位於高端用戶,門檻較高。目前合眾人壽、泰康人壽已有成型的養老地產收費模式。其中合眾人壽定位相對偏低,在二三線城市針對中等收入老人,客戶可以選擇直接交租金入住,也可以通過購 買保險產品入。

以合眾人壽的武漢一期項目為例,直接交費入住活躍老人區,兩室一廳每月租金1350元,服務費每套每月需700 元,共計2050元 ;如果選擇購買保險產品,以35歲 -40歲的客戶為例,選擇十年繳費,每年需交三五萬元。

而泰康人壽則只向購買了其特定養老保險產品的客戶開放其養老社區,購買該產品的門檻為200萬元。投保人至少需要分一次或多次繳納不少於200萬元的保費,可以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 獲得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產品到期後按年返還養老金直至身故。

養老社區門檻高、費用高使得大眾懷疑保險公司是在以「養老地產」的名義跑馬圈地。購買保險產品免租金入住養老社區後,物業費、衛生費、水電費、護理費等費用還需另算。據一位長期關注養老地產的人士估算,二線城市老人入住養老地產每月的成本在1萬元以上,一線城市更高。

養老社區的費用較高是其他國家同樣存在的現象。美國有多種類型的養老社區,包括活躍成年人退休社區、生活自理型社區、生活協助型社區、特殊護區社區、混合型社區等,年費從3萬美元到28萬美元不等,平均每月需要四五千美元的費用。

劉挺軍認為,保險公司為養老社區搭建了完整的護理、醫療、康複體系,提供多層次的養老產品,並非為了圈地,保險公司建設養老社區並不是為了賣房子, 「泰康明年可入住的養老社區的預定率很好」 。

劉挺軍認為,養老地產的費用對現 在需要入住的老人比如平均年齡在75 歲左右的老人來說比較貴,但是成本難以下降,養老地產的成本壓力大,其中一個原因來自按照政策要求,建設養老社區仍需按照普通住宅1:1的比例進行車位配備,但養老社區明顯不需要那麼多車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4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