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同仁堂蜕变:“御药房”借力“新医改”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8/HTML_8OQJVO5LDN9H.html


李建勋现在还忙着在京郊各个工厂之间跑。

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同仁堂第一代药工。1953年,他作为所在药店的骨 干,被北京市总工会调集加入同仁堂。“当时同仁堂只有170多人,国家说同仁堂发展需要人,就把我们100多人调过去了,那时候我才20岁出头。”李老回 忆着他来到同仁堂的过程,说话间,顷刻已是56年。

创办于1669年,被雍正皇帝1723年钦定为供奉御药房、代制内廷所需药材的“定点药店”的同仁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制药企业之一。60年在同仁堂的历史上并不算长,然而在这60年里,同仁堂经历了破裂、重生、兴盛和腾飞。

事实上,中药作为我国的特殊文化符号,一直面临着传承和拓展的困惑。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受到西药的强烈冲击。然而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复苏,以“治未病”为主的中药重新受到重视。

新的医改方案中,中医药被提到了很高的位置。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表示:“国务院提出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北京市又将医药产业列为未来的经济支柱,这些都是同仁堂应该抓住的历史机遇。目前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同仁堂有42个品种入选,包括四个独家品种。”

同仁堂目前确立的战略是“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从传统的中成药进入保健品、药妆等健康产业领域。同仁堂集团总工程师田瑞华告诉记者:“中药企业向病源上游转移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同仁堂正在健康领域扩张,这也是未来我们所依仗的重要支柱。”

梅群表示:“健康药业成立之初的年销售收入仅2亿元,今年将达到30亿元。未来,治疗药品和保健品将各占一半,争取在5年之后,两大板块的销售额都突破100亿元。”同仁堂健康药业公司成立于2004年。

同时,同仁堂继续在下游产业链上延伸。目前公司拥有1000家零售药店。将在5年之内新开设1000家,包括100家海外药店。

2008年底,同仁堂在其工厂原址上成立了同仁堂中医院,试图用340多年前乐显扬“前店后厂”般的方式,为中医扬名。

梅群承认,要想让中药真正走向世界,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国内中药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尽管同仁堂已经走出国门,但真正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并不多,大多数的海外同仁堂开在华人聚集区。中药也不被视为治疗药物,而只是被批准为保健品。

田瑞华告诉记者:“同仁堂至今还保存着498个古配方,其中超过一半的配方出于各种原因从未公布过,这将是中药的巨大财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9

同仁堂科技(1666)轉主板有何啓示? 紅猴股評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10/07/11-jul-2010-1666.html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產生的矛盾

過往一年因被看好而大幅炒上的中國醫藥股,自上月中起大幅下挫,主因國家 發改委發文要求,對於突擊漲價的新進醫保目錄藥品漲價,將啓動「反暴利」,並重整藥品定價體系。一個月過去,中國政府仍未為相關政策定性,中國醫藥股仍在 近期低位徘徊,失去方向。

事實上,部分新進入醫保目錄的藥品獲批後漲價,當利潤達13倍的「天價蘆筍片」及20倍的「恩丹西酮」曝光後, 引發公衆廣泛關注。去週,北京市發改委表示,將清理整頓此種漲價行為,對於企業漲價理由不充分且拒絕調低價格的,將取消其中標資格。「反暴利」行動似俏俏 地慢慢進行。

另一方面,就算能加入新醫改頒布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亦未必有利可圖。據《第一財經日報》從多方證實,以同仁堂為代表的多家 企業,目前已先後退出多個省份的國家基本藥物供應,而低價甚至超低價招標是迫使這些企業退出的重要原因。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共收錄品種307個,其中中藥品 種有102個,同仁堂就坐擁42個品種,佔據中藥目錄四成之多。但不少地方的招標根本不問價格,先統一砍掉15%至20%的價格,不少招標價格連藥材都買 不進來,同仁堂為保品牌,不能將貨就價,只好退出。

同仁堂科技(1666)與同仁堂股份(600085)的關係

先 釐清一點,上述提及的同仁堂為同仁堂股份於上海上市,股號600085,為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的母公司。同仁堂科技(1666)已上市達 10年,業績一直不賴,但怎樣區分其和母公司之業務,相信很少投資者會知曉。

兩公司的業務主要按所生產中藥劑型劃分,同仁堂科技 (1666)專注生產顆粒劑、水蜜丸劑、片劑及軟膠囊劑的西藥劑型;同仁堂股份(600085)則生產散劑、膏劑及藥酒等傳統劑型的中成藥,在藥效方面也 沒有形成競爭。同仁堂科技(1666)目前的招牌藥品包括六味地黃丸、牛黃解毒片、感冒清熱顆粒、金匱腎氣丸和生脈飲等;同仁堂股份(600085)的當 家藥有同仁烏雞白鳳丸、同仁大活絡丸與國公酒等,雙方約定除了安宮牛黃丸外,兩公司不可以生產任何名稱相同、可能產生競爭關係的產品。

為 使同仁堂科技(1666)專注研製四類主要類型之產品(分別為顆粒劑、水蜜丸劑、片劑及軟膠囊劑),同仁堂股份(600085)已向同仁堂科技 (1666)授出優先選擇製造及銷售彼等或彼等任何附屬公司所研製且屬本公司四類主要類型之現有產品其中一類之任何新產品。優先選擇權行使後,同仁堂股份 (600085)或彼等各自之附屬公司均不許生產任何該等新產品。

同仁堂科技(1666)轉主板後或轉趨積極

同 仁堂科技(1666)的股價於2004年前曾有一段風光時,其後轉為平淡兼成交疏落。其實以其業績要轉主板多年前已沒問題,今年忽然落實,或有原因。

同 仁堂科技(1666)主席梅群於上週主板上市記者會上表示,轉為主板上市令集團於市場更有發展空間,亦為集團提供新舞台。對於中成藥發展,他認為,隨著內 地擴大醫療保障計劃,對集團來說是一個新機遇,看好前景。另外,集團將以近期投資成立的北京同仁堂(唐山)營養保健品公司為主體,重點考慮發展膠劑有關產 品,投資額為7,000萬元人民幣,並在籌備階段。集團副總經理丁永鈴表示,已透過CEPA把靈芝破壁及阿膠兩種產品打入內地市場,未來將有5至6個新產 品同樣以CEPA進入內地市場。

同仁堂科技(1666)財政健康,現金流理想,但近年業績過份平穩,業務亦未有進展,使投資者失卻興趣, 炒中國醫藥股時亦被忘卻。開拓保健品對公司增長有正面作用,亦為投資者建立憧憬,持現金4億,7,000萬元人民幣相關投資應付有餘。

業 績及估值

同仁堂科技(1666)剛發布今年第一季業績,銷售收入為4.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8.6%;其中 淨利潤6,459萬元人民幣,增長11.9%;每股盈利為0.33元人民幣。明顯地,淨利潤率下降不少,由17%跌至15%。

同仁堂科技 (1666)的毛利率近期一直持平,但經營利潤及淨利潤率卻於去年一直下跌,雖然以第一季計今年此兩數據比去年差,但已比去年下半年改善不少。

同 仁堂科技(1666)上週五收$15.48,2010年預期每股盈利$1.17,預期PE為13.3,偏低反映其以往的不積極。保守估值預期PE可達 15,估值為$17.5。若公司未來轉趨積極,拓展業務方向正確,估值可超過$20。暫時來說,除非公司持續展現其積極性,否則筆者會較保守地待其股價回 落至$14.5下才吸納。

投資風險當然是中國政府對醫藥的未來政策,及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及積極性。於第一季業績公告,同仁堂科技 (1666)作了以下的展望,可供參考。

「二零一零年是中國全面推進醫藥衛生体制改革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國家繼續加大對基本藥物制度和 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体系等的投入力度,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也開始啟動,行業結構性的調整將給公司帶來機遇,但同時醫藥行業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為此, 公司將密切關注新醫改、基本藥物制度等政策的推行進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視質量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嚴格執行績效考核、薪酬分配 等管理制度,進一步開拓思路,不斷增強符合現時市場要求的核心競爭力,並且要迅速適應競爭環境的變化,全面加強企業運行管理,實現各類資源的有效配置,努 力打造支撐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80

同仁堂科技是否有重大经营变化? value9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4dc8080100kv3m.html


同仁堂科技最近转主板,看到如下公告:

《经济通通讯社2010年7月9日专讯》北京同仁堂科技(01666)主席梅群于主板上市记者会上表
示,转为主板上市令集团于市场更有发展空间,亦为集团提供新舞台。
对于中成药发展,他认为,随着内地扩大医疗保障计划,对集团来说是一个新机遇,看好前
景。
他又指,集团将以近期投资成立的北京同仁堂(唐山)营养保健品公司为主体,重点考虑发
展胶剂有关产品,投资额为7000万元人民币,并在筹备阶段。
集团副总经理丁永铃表示,已透过CEPA把灵芝破壁及阿胶两种产品打入内地市场,未来
将有5至6个新产品同样以CEPA进入内地市场。



感想:

1 同仁堂科技是否现在开始决定大举进入保健品行业?若是,我认为是重大利好。

2 CEPA的事情以前还真不知道,难道公司保健品是在香港生产,再返销内地?那么它与唐山保健品新公司是何关系?有朋友知道吗?

3 公司13亿的市值和当前估值pe并不高,若有催化剂应该是好机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4

健康药业暂不注入同仁堂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1/0MMDAwMDE5ODY0MA.html

9月19日,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威斯康辛州花旗参农业总会(简称:GBW)签约,成为该农业总会在中国的唯一授权经销商。

之前有消息称,同仁堂集团有意将北京同仁堂健康药业注入到上市公司同仁堂(600085),拟实现整体上市。

同仁堂健康药业是同仁堂专职做保健品子公司, 在同仁堂十大子公司中,地位仅次于同仁堂股份,而且其销售规模要略大于上市公司同仁堂股份。

但同仁堂健康药业销售额多大,一直是个谜。同仁堂健康药业总经理俞俊称,“健康药业每年都是按照双位数以上增长”

唯一能获知资料显示,2009年1至4月,同仁堂健康药业实现销售11.7亿元,同比增长了13.19%;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了7.34%。

但同仁堂集团总经理梅群称,“目前暂时不会启动资产注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76

正宗同仁堂 從台灣『反攻』大陸

2010-11-08 TCM




這是個兩岸分隔六十年,從戲劇《大宅門》裡走入現代,面對真實人生的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台灣老牌飲料大廠泰山舉辦六十週年慶酒會,現場同時也進行與北京同仁堂正式簽約儀式,泰山取得北京同仁堂養生飲品在台灣的總經銷權,北京同仁堂將從高單價的養生藥材,進軍台灣大眾飲料市場!

就在這兩家加起來超過四百年的老字號企業舉杯歡慶合作的同時,打著「同仁堂第十四代傳人」名號的樂覺心,正準備「反攻」大陸市場。

在大陸: 北京同仁堂早收歸國有

同仁堂,是中國最大中藥公司,風靡兩岸的《大宅門》演的正是改編自同仁堂樂覺心家族的故事,戲裡的白家正是取自「樂」字中間的「白」。

北京同仁堂集團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零售門市超過八百家,去年營收約達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六十億元),和樂覺心目前營收新台幣八千萬元的規模相比,有如天壤之別,更是場小蝦米對超大鯨魚的故事。

在台灣: 上代傳人為避風險關店

「同 仁堂是樂家創辦的,可是現在北京同仁堂完全沒有樂家的人了。」樂覺心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首先花了十幾分鐘向記者介紹同仁堂從一六六九年(清康熙八 年)以來的歷史,他為了證實自己的「正統」身分,除了族譜以外,還帶了一大堆文件、書籍、藥目,甚至連父親的身分證影本都帶來了。

樂覺心的父親樂崇輝一九四九年從大陸來台,帶著祖傳同仁堂藥方,在台北開了「台灣同仁堂」。大陸文革後把北京同仁堂收歸國有,樂崇輝擔心在台開店會給後代和對岸的樂氏家族帶來麻煩,於是把店關掉,也告誡樂覺心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身分。

「小 的時候,父親常會告訴我們關於同仁堂和老北京的故事:以前樂家從庭院走到裡面要走半小時,裡面有水蜜桃多大多甜……,當時樂家是個大家族,救濟很多窮人, 蓋小學給窮人念書……,」在樂覺心的兒時記憶裡,很大一部分是家族與同仁堂過往的美好故事,父親沒有告訴他的是,現在的同仁堂早就不屬於樂家。 直到他長大後,才逐漸明白現實的真相。

想未來: 違反父命,網賣泡澡配方 而樂崇輝還是一樣態度堅決的告誡兒子:「你們如果去搞同仁堂,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後來樂覺心從事廣告行銷方面的工作,「我越做廣告行銷,越覺得這個可以做,不能就這樣埋沒掉了。」

二○○○年網路泡沫化,股市投資讓樂覺心慘賠一千多萬元,公司也關了,重新開始的他卻想起藏在心中多年,要「重振家業」的想法。○四年他開始在網路上賣起泡澡配方,當時他還不敢使用「同仁堂」名稱,擔心會和北京同仁堂起衝突。

就在同一年,北京同仁堂也由代理方式進入台灣市場,在北市長春路開了一家富麗堂皇的門市,樂覺心曾經透過人介紹,和台灣的代理商碰了面,希望能有合作的機會。

「對方卻跟我說,現在的北京同仁堂已經把同仁堂經營得有聲有色……,意思是告訴我,不用自己出來做了……,可能對方沒那個意思,但我聽起來覺得很酸。」

「一定要做起來!」樂覺心當時下了這個決定,但是這「復興」之路並不好走。

「常常被當成來詐騙的。」樂覺心說,他曾透過人介紹去談有合作機會,結果對方把他晾在一邊,自己跑去打麻將。還遇過對方直接嗆他:「我跟國務院很熟,他們說樂家的人都死光了。」 想差異: 開發生技藥和漢方美容品

樂覺心了解到,比資金、比規模,他是不可能超過北京同仁堂,他唯一有的就是自己是樂家的正統身分和台灣生技技術,「如果只是抱著祖先光環,那一定做不下去。」

這兩年,他開始積極發展,開發生技中成藥、保健食品和漢方美容產品,有七成的產品是透過第三地銷往大陸,這也讓他看到了市場機會,進一步要到大陸去設廠開店。

當年幫樂崇輝生產藥丸的福安製藥董事長王松鎰說,樂家的配方和炮製方法是獨門秘方,他相信以樂家的正統名號,應可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協助樂覺心把其配方和技術商品化的萬能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專案經理李金銘表示,樂覺心手中握有同仁堂流傳下來的六百多種配方,這也是他們最有競爭力之處。

詩芙儂國際企業董事長黃冠賢說,雙方合作的漢方美容保養品,是北京同仁堂沒有的產品,強調天然有機,這也是樂覺心創造差異化的策略之一。

失落的後代,不甘心家族傳承三百多年的輝煌歷史就這麼畫下句點,懷著一股使命感,樂覺心從《大宅門》戲中走出,真實活在台灣,想要「復興」百年家族大業,能不能成功,就看他的本事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97

「李鬼」氾濫 同仁堂網絡打假維權難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1/2224519.shtml

  每經記者 黃志偉 發自北京
對於北京同仁堂這家百年老店來說,網絡給他們打假帶來了新難題。
從去年4月份至今,北京同仁堂官網上已經連續發了16份打假聲明,內容涉及假冒產品、侵權網站、招商活動等。不過,這似乎難以遏製造假者作假的衝動。
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聞宣傳部門負責人表示,冒用同仁堂的名義銷售假藥對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很大的困擾。發現了假冒藥品,藥監部門以及工商部門可以進行查封,打假效果不錯,但是網絡和媒體上假冒「同仁堂」賣的假藥,這個只能靠消費者自己識別。
造假打上擦邊球
在北京同仁堂最近一期的打假聲明上,列出了多達35個假冒北京同仁堂的名義在網上進行假藥宣傳銷售的。記者點擊鏈接發現,仍有不少網站可以打開。
北京同仁堂的官方聲明中指出的假冒行為五花八門,不少宣傳、標示等方面和北京同仁堂做得相差無幾,有冒用同仁堂的名義設立各種形式研究院的,也有謊稱和「同仁堂」進行合作,共同研製、生產等。
儘管北京同仁堂設立了專門監測系統,發現冒用的假藥隨時進行更新,並及時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出聲明,但記者查詢發現,打著各類「同仁堂」旗號的商家依然混跡於網絡,兜售各類「同仁堂」產品。
對此,同仁堂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同仁堂的相關產品時,一定要到正規的藥店和醫院,不要輕易相信廣告。購買前一定要到北京同仁堂的官方網站進行查詢,或者撥打北京同仁堂的售後電話進行確認。
除了假冒同仁堂的名義外,還有部分藥品名稱打了「同仁」的擦邊球。對此,北京同仁堂品牌部的負責人表示,對以「同仁」命名的行為無可奈何,只能在官方網站作出聲明,防止消費者受騙。
頻繁出現的造假雖然對同仁堂的銷售未造成太大影響,但是對於同仁堂品牌造成了侵害。由於是冠以同仁堂的名義,藥監局在進行假藥曝光時,「同仁堂」屢屢榜上有名。
藥企打假維權難
受到困擾的除了同仁堂這樣的老字號,還有吉林天強製藥這樣的普通製藥企業。一年前,天強製藥接到消費者舉報,發現一家號稱北京國際風濕骨病研究院冒用他們的一款名為風痛安膠囊的產品准字號進行生產。
天強製藥銷售部負責人郭立軍介紹說,他們隨之向工商局和藥監部門進行了舉報,公司也自己進行維權,但是查詢發現公司網址註冊是在國外,很難舉報查封。
對此,品牌管理專家楊曦倫表示,藥品作假違法成本低,一些假藥販子很會鑽法律的空子,以吃不死人為標準,往往逃脫了刑事制裁。企業打假成本高,維權聲明只能構成一道防火牆,但是對於造假和販假者沒有約束力。
「假藥生產現在已經成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河北省藥監局一位工作人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牟利豐厚,這種獲利方式已經形成了連鎖效應,其他人往往進行倣傚,形成造假集團。
去年11月,北京市藥監局就破獲了一個造假團夥,其核心人員都是來自同一地區,他們打著科研院所的旗號制售假藥,通過網絡、報紙等渠道發佈虛假藥品信息,宣稱可治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然後以郵購、快遞的形式向外埠銷售假藥,牟取暴利。
記者從北京藥監局瞭解到,權威機構或者專家專治的是疑難雜症,是假藥銷售的兩大「法寶」。
北京市藥監局提示,如果網上購買一定要通過有網上交易資格的網站。同時,藥品的宣傳中不允許出現「徹底治癒」、「永不復發」等內容,出現了就是對療效的誇大,屬於違法宣傳,這樣的藥品往往是不值得消費者信任的。
河北藥監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假藥信息充斥著網絡,很多主流網站上都有假藥廣告,利益是假藥信息氾濫的主要原因。隨著人們對假藥信息識別能力提高,造假者的技術也在提高,部分網站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對消費者有很強的迷惑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4

基金重倉股同仁堂悄然飆升為哪般?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8/xMMDAwMDIyOTExMg.html

一直表現落後的同仁堂搖身一變成了醫藥板塊的黑馬。

進入2011年,去年的三大牛股云南白藥、東阿阿膠和片仔癀都出現大 幅調整,但是同樣是中藥企業,同仁堂卻逆市上揚,農曆春節之後漲幅更是明顯,從2月9日到3月17日,同仁堂從30.65元最高漲到了40.98元,最高 漲幅達到了34%,近日雖有回調,但是股價仍在37元上方,漲幅仍超過20%。

而同仁堂2010年年報顯示,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五席被基金包攬,其餘席位也被保險、年金等佔據。

同仁堂發生了什麼?

被「輕視」的百年老店

同仁堂有著和其在中醫藥領域地位不匹配的市值。

同仁堂創建於1669年,至今已經300多年歷史,同仁堂在品牌基礎、獨家品種和製藥工藝等方面具有不可複製性,在傳統中醫藥領域具有不可撼動的代表地位。

但是這些都沒有體現在其估值上,在A股市場上,能夠跟同仁堂進行類比的只有云南白藥和東阿阿膠,截至3月25日,云南白藥和東阿阿膠的市值分別為389.9億元和297.1億元,同仁堂卻只有194.5億元。

而不少業內的投資人士對同仁堂的目前的投資價值並不認同。

「現 在投資界對於同仁堂基本有兩點共識,第一,同仁堂是一個很好的品牌,它們的產品質量也很好,產品也很有競爭力;第二,但是同仁堂在戰略上,在管理上,在營 銷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從現在的情況看,還看不出公司在這些方面有實質性改進,所以同仁堂的股價表現在醫藥行業內長期偏低,公司的獨特優勢並沒有獲得溢 價。」博瑞藍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少平認為。

雖然同仁堂集團的直銷門店大部分都在大股東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手中, 但是張少平認為,由於同仁堂上市公司和母公司下屬公司之間有著大量的關聯交易,因此從同仁堂門店的經營情況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整體管理水平,同時從中還可以 分析出同仁堂毛利率一直偏低的原因。

同仁堂的毛利率水平跟其產品售價和產品的獨特優勢完全無法匹配。

產品多樣化的云南白藥2010年中報顯示其主營業務的毛利率也接近30%,一些獨家中藥的毛利率更高,東阿阿膠的阿膠系列產品毛利率接近70%,片仔癀旗下的片仔癀系列產品的毛利率更是高達76%。但是同仁堂2010年年報顯示,其主營業務毛利率只有13.75%。

張 少平曾經對同仁堂的不少門店都進行了草根調研。在張看來,同仁堂在門店策略上存在明顯失誤,「同仁堂在全國建立了上千家的自有終端門店,在門店選址上,同 仁堂都選擇大商場和很好的商業地段,這樣的選址必然需要非常高的租金,此外,同仁堂的裝修也是力求古典和豪華,這就更增加了門店的開設和運營費用。」

高企的開辦和運營費用吞噬了同仁堂的利潤。

「同 仁堂門店主要是提供中藥產品,這塊業務的利潤其實很微薄,中藥不像中成藥或西藥,中成藥或者西藥經過提煉、萃取,最後的售價可以很高,因為消費者沒法辨別 和比較,但是中藥材的價格如果上漲,消費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到。而且去年以來,中藥材價格上漲了很多,這也會擠壓中藥材銷售的利潤空間。除了中藥材的銷售 外,同仁堂的門店也銷售安宮牛黃丸、烏雞白風丸等自己的產品,但是同仁堂自有產品雖多,也無法支撐起一個自有門店的銷售,為解決租金等較高的費用問題,同 仁堂選擇毛利及銷售金額較大的參茸類滋補品。」張少平表示。

上海一私募基金經理認為「滋補品的銷售雖然能夠跟同仁堂的門店匹配,但是同仁堂 銷售的參茸等都只是粗加工產品,也就是原材料加上簡單的同仁堂的包裝,或者是直接銷售其他品牌的滋補品。同別的專業滋補品連鎖店例如東方紅、位元堂等比 較,同仁堂在這方面沒有任何優勢,甚至在品系、包裝及營銷手法上處於劣勢。對於消費者來說,無論是在同仁堂購買還是在別的地方購買,售價只是跟產品質量的 高低相關,跟品牌之間關聯度不大,也就是說,在這些產品上面,同仁堂的品牌價值並沒有發揮出來。」

即便如此,深圳一私募基金經理認為從投資 角度看,不一定是壞事,這正說明同仁堂在成本控制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對於同仁堂來說,例如壓縮終端門店的數量,改為在每個城市設立少量旗艦店,加大相關的 產品服務,同時通過其他銷售渠道來銷售自己的低值中藥產品,一方面能夠達到宣傳同仁堂的高端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能節省大筆成本支出。現在市場投資者都在 盯著同仁堂的管理層,等著他們積極作為。

高送配背後

3月22日,同仁堂發佈2010年年報,年報的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 38.24億元、淨利潤3.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30%和19.19%,基本每股收益0.659元,同比增長19.17%。這些數據顯示同仁堂的 成長性依然一般,但是同時公佈的利潤分配預案卻讓人眼前一亮,同仁堂公告稱,擬10股送紅股5股派3.5元,同時擬向全體股東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每 10股轉增10股,這是同仁堂上市以來最慷慨的一次分紅。

「高送配是市場炒作的一個主題,這或許是前期股價上漲的一個推動因素,但是除此以 外,高送配本身透露出的積極信號更值得期待。」上述深圳私募人士認為,「這說明管理層開始重視上市公司的市場形象。」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同仁堂的高送配其 實也印證了一則傳言,「同仁堂最近股價的表現還因為市場傳言稱北京市政府希望同仁堂有所改變,如果該傳言屬實,則可以預期管理層的積極性未來會被調動起 來,公司的價值也會充分體現出來。」

傳言或許並非空穴來風,同仁堂年報中就明確表示「2010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將同仁堂集團列為首都發展 醫藥產業的龍頭企業,整體進入生物醫藥『G20』工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政府部門對同仁堂的發展寄予了厚望,國家漢辦與同仁堂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意向 書,將共同推動中醫藥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公司作為同仁堂系內的核心企業之一,必將受益於這些舉措,同仁堂集團整體制定的戰略規劃,也必將帶動和促進 公司未來的快速發展。」

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如果管理層積極作為,同仁堂未來會擁有很強的爆發力,「將同仁堂和別的中藥企業進行橫向對比, 可以發現,近些年同仁堂幾乎是止步不前,但是別的上市公司都在進行快速擴張,如雲南白藥就加緊新產品開發,圍繞著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進行多元化,開發出了 云南白藥牙膏等產品,東阿阿膠則做大膠塊業務,同時依據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採取類似貴州茅台的提價策略,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康美藥業則注重上下游一體 化的建設,從而獲取更強的競爭優勢。」但是「無論是云南白藥、東阿阿膠還是康美藥業走的路,在同仁堂身上複製都並不難。」

資產注入疑雲

除了積極改善經營外,讓資本市場覬覦的還有同仁堂大股東手上的資產。

「同仁堂集團公司有不少的優質資產並沒有注入上市公司,同仁堂旗下主營參茸、蟲草等高端滋補品的同仁堂健康藥業公司尚未注入上市公司;同仁堂上市公司中主要包括中藥部分,而商業連鎖部分也還沒有注入。」上述深圳私募人士告訴記者。

同仁堂大股東名下除了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及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外還擁有專做保健滋補品的同仁堂健康藥業及負責中藥材採購、銷售等子公司,其中香港上市公司同仁堂科技在A股上市公司裡。除了兩家上市公司外,同仁堂大股東手中最優質的資產就是同仁堂健康藥業。

來自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透露,2009 年,同仁堂大股東同仁堂集團收入達到102 億,其中上市公司及同仁堂健康藥業分別貢獻收入的32%和29%;大股東同仁堂集團利潤達到8億多,上市公司及健康藥業分別貢獻利潤的47%和40%。

同仁堂集團下屬公司之間大量的關聯交易也強化了市場對於同仁堂資產注入的預期。

「從業務結構來看,集團主要由製藥工業、醫藥商業及醫療服務三塊組成,而這三個業務板塊在法人單位層面又相互交叉,集團整體的業務架構並不是非常清晰,未來存在整合的必要。」國金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

此外,國金證券認為「由於業務和法人單位的相互交叉,導致作為上市公司的股份公司與集團其他下屬法人單位存在大量的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從上市公司監管角度看,未來也存在整合的必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4

同仁堂 基本面分析一:公司結構、產品結構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61795
一、公司結構

同仁堂這家343年的老店,公司大、產品多。分析它首先要弄清楚它的公司結構和產品結構。

 1669年北京同仁堂建立;1723年正式供奉清皇宮御藥;1954年公私合營(同仁堂產品配方就是在這個時候公開的。)1997年同仁堂股份上市;2000年同仁堂股份分拆組建同仁堂科技在香港上市。

 實際控制人,北京市國資委。

 同仁堂集團的結構。

經整合,同仁堂集團業務分成三大板塊。製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製藥業最具實力,零售藥業發展最快,醫療服務為後起之秀。

2012年7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六大集團。
查看原圖
新聞報導說公司有人提到除已上市的集團外,其他集團也計劃上市。(公司計劃,能不能成功還要看監管層。)

股權控制結構混亂,同業競爭嚴重。
查看原圖
註: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業、同仁堂國藥、同仁堂天然藥物,都各自有其他的下屬子公司。但本圖以同仁堂股份的分析為目的,僅列出重點公司。

在集團層面,同仁堂與其他五家公司是平級的;但是,在股份控制上,它又控股同仁堂科技、同仁堂商業、同仁堂國藥。控制關係沒有理順。

同仁堂股份下屬公司簡介
查看原圖
二、產品結構

收入主要來自於母公司、同仁堂科技和同仁堂商業(註:其他業務一併計為同仁堂商業的銷售收入)。2011年各公司收入、利潤情況:
查看原圖
其中: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的被合併方在合併前實現的淨利潤:7520.36萬元。剔除這個影響從而得到同仁堂商業2011歸屬利潤。

三家公司合計收入62.93億,大於合併報表的部分是合併抵消影響。

公告對同仁堂商業投資日期是2011年5月26日。由於存在注入資產。2012年同仁堂商業收入結構會發生變化。而且母公司2012年收入結構也會變化。收入結構中,母公司佔比縮小,同仁堂商業佔比增加。

雖然如此,以現有數據來計算收入和利潤和各自佔比,仍然是有意義的。(假設不剔除同仁堂商業合併前的淨利潤。)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接下來再分別看看三家公司主要產品。母公司與同仁堂科技合併算作醫藥工業,同仁堂商業則是商業收入。
查看原圖
醫藥工業主要產品:

 同仁堂股份與同仁堂商業2011銷售收入(工業收入)共計:40.89億,一線產品佔比約39%。

 公司產品種類豐富,擁有800 多個藥品文號。二線產品中,3000-5000 萬的30 多個,

總數超過10 億,整體增速高於20%。

 阿膠銷售2011年9千萬,今年估計過億。由於股權比例。比如1億營業收入,到合併報表的收入貢獻則是5282.8萬。

 即使毛估估二線產品銷售收入14億,加上一線15.9億,離工業總收入40.89億還差了近11億。
查看原圖
其他產品佔比這麼大嗎?是的,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它們控股的子公司其他產品或服務的收入呢?這一塊也很大。比如同仁堂國藥,2011年營業收入2.34億,以同仁堂股份和同仁堂科技各自的持股比例各自合併,1.08億歸同仁堂股份(母公司),1.24億歸同仁堂科技。

問與同仁堂走得近的醫藥人士,說同仁堂太複雜,可能連公司裡邊的人都搞不清楚公司結構和產品。

作為一個外部投資者能做的,就是搞清楚它的主要產品在各自市場的競爭情況;合併報表的各家公司的經營管理情況。從而做一個合理的假設推測。又是一個模糊的正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7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二:行業競爭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71213
說同仁堂的行業競爭,不得不提到同仁堂在1954年的公私合營。在那個時候,同仁堂的名藥配方公開。從此,使得他沒有了云南白藥和片仔癀那樣的獨門秘方。他的名藥都有同行生產,有一些藥的銷售額甚至超過了同仁堂。這使得同仁堂的行業競爭分析複雜。

把主要產品分為三類:一線產品、二線產品及其他產品。

首先,武斷地給同仁堂產品定性一下。從它幾百年來的歷史,它的質量要求來看。可以看出它的產品質量好,同時,價格相對較高。定性地說同仁堂的產品是好產品,這大概八九不離十。由於同仁堂產品線之廣,以我們外部投資者的角度,以我們所能獲取的信息,無法細緻到每一個產品;其實是連一些二線大類都無深入。

只能是關注一線產品,這方面的信息較多。二線看作一個大類,無法細分。其他產品就已經只能處於是一個「產品」這樣一個東西,一個模糊的概念了。

那麼怎樣來進行行業競爭的分析呢?

基於以上的情況。挑選主要的原材料,看主要產品競爭情況,主要產品的消費者市場情況。

這樣一個極其模糊的分類,及基於此分類之上的分析,將使得我們對公司產生距離感。但這個距離並不是美。我們只能是用更多的公司經營分析來補充。同時,這樣的分析在二級市場就會形成,模糊的估值,模糊的PE,當出現問題時,投資者就變成驚弓之鳥。容易流於概念炒作。表現在股票價格指數上,就是波動較大,且較劇烈。

當然,市場比較關心一線產品,相當多的新聞報導及爭論都集中在此。我們把這些產品搞清楚,能夠讓我們在遇到一些負面新聞時,不會成為驚恐的小白兔。

一、醫藥工業,行業內競爭、基本藥物目錄

1、  一線產品

1.1心腦血管類

心腦血管藥已經屬於我國第二大類藥,2010 年我國心腦血管終端用藥市場規模超過1100 億,因為心腦血管疾病中多數病種為長期慢性病,需要長期服用,因此具有副作用較小、活血化瘀療效顯著並且價格合理等優點的中藥製劑在我國心腦血管病藥物市場佔據了重要位置。2010 年我國心腦血管中成藥市場規模達420 億,增速超過20%。

產品: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丸。安宮牛黃丸裡邊含有麝香。目前國內只有5家企業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其中只有同仁堂一家生產安宮牛黃丸。其他廠家生產的安宮使用的都是人工麝香。同仁堂自家也有使用人工麝香的安宮,因為醫保目錄裡的產品是用人工麝香的。同仁堂應該用好這手牌----天然麝香的安宮。與其他公司產品不同。
查看原圖
1.2滋陰補腎類

六味地黃丸是滋補腎陰的基礎方劑,在國內市場有近15 億市場規模,2010年我國滋陰補腎類藥物市場規模約22 億,六味產品佔據滋陰補腎類中藥市場的70%。同仁堂的六味地黃丸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的零售市場排名前兩位,其中在北京近八成以上的份額歸其所有。

六味地黃丸市場競爭激勵,有700多家廠在生產。

六味地黃丸整個市場近三年增速不到10%,同仁堂六味地黃丸2011年增長約6%。整體增長較低。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近期一個關於六味地黃丸重金屬超標的新聞。這種新聞對於同仁堂這樣的產品質量至上的公司是好事情。但是,觀察事件影響力不夠大。如果能夠像馬皮之於阿膠市場那樣的負面影響程度,那才是好事情。這個事件,短期可能讓同仁堂躺著也中槍,長期來看,可能使集中度提高。新聞鏈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121116/170313702560.shtml

裡邊的一張表格有意思。
查看原圖
1.3婦科用藥

婦科用藥一直是中藥產品的重點戲。

烏雞白鳳丸主治補氣養血,調經止帶。該細分市場格局:
查看原圖
烏雞白鳳丸主治補氣養血,調經止帶。健康網數據顯示,烏雞白鳳丸在調經類產品中市場佔有率達21%,整個烏雞白鳳丸市場規模超過 10 億,市場增速平穩。

同仁堂的烏雞白鳳丸在市場佔有率在北京地區高達94%。當然北京是它的老巢,這份佔有率不錯。但需要在增長在其他地區市場的佔有率。可惜沒有其他地區市場佔有率的信息。只能通過觀察它銷售的改善及佈局來估計。

1.4感冒藥

2009 年,全國感冒藥零售市場總規模達到151 億元,佔當年全國藥品零售總額的13.44%,從發展趨勢來看,2009 年,全國感冒藥的銷售規模比2008 年增長16.92%左右。從用藥結構來看,中成藥佔感冒藥的比例呈不斷上升趨勢,主要得益於近年部分原來強勢的化學藥不時傳出不良反應風險。

1.5清熱解毒中成藥

牛黃解毒片是臨床上常用的清熱解毒中成藥,目前我國清熱解毒用藥市場規模超過60 億,增速在10-12%之間,而近年來隨著抗生素限售令後,藥店的抗生素出現銷路不暢現象,店員們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推薦力度加大,這將成為牛黃解毒片增長的新動力。

1.6阿膠

同仁堂阿膠2010年銷售額5000萬,2011年9000萬,2012估計達1億。放在一線產品中。

以同仁堂這個品牌做背書,它的阿膠增長很快。這也說明了同仁堂品牌的影響力,只要把銷售搞好。同仁堂這塊牌子是很值錢的。

具體這個產品的行業競爭情況看如下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3ri4.html

2、  一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3、二線產品

二線產品沒有相關的銷售數據及行業佔比數據。但是,我們可以用一線產品的大類把二線產品分類。從而在相應類別出現變化的時候做個估計,不對,應該叫聯想。

該分類僅根據公開信息推測,與公司實際銷售額可能存在較大差異。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4、二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4.1同仁堂股份公司二線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4.2同仁堂科技公司產品進目錄情況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二、             同仁堂商業

1、商業的基本情況

2011年5月26日同仁堂發佈公告,以旗下23家零售藥店股權及下屬同仁堂藥店相關資產作為標的,對同仁堂商業投資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仁堂商業)投資,本次關聯交易後,公司對同仁堂商業持股比例達到51.98%,最終實現了對同仁堂商業控股。

同仁堂商業公司專注於發展同仁堂連鎖藥店,經營範圍包括銷售中成藥、中藥飲片、化學製劑藥、醫療器械等。

截至到今年5月,商業集團所屬96家子公司,353家門店,2家中醫院,近百家診所,分佈在24個省市自治區,91個城市,員工總數達到8600餘人。人數眾多,同仁堂員工待遇又好,開支不小啊。

商業公司計劃「十二五」末終端門店達到600家,年銷售達到70億,同仁堂的自有品種銷售達到30億元。銷售是同仁堂的短板,未來600個銷售點對於同仁堂股份、同仁堂科技的藥品銷售有重大意義,也是這兩個上市公司銷售額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同時,加大開辦中醫診所、中醫坐堂醫服務項目既可增加藥品銷售,又是重要的戰略性醫療資源。另外,整體集團目前有915家零售終端,計劃十二五期間再翻一番。

同仁堂商業的銷售作風還是老國企,這方面比同仁堂健康藥業和同仁堂藥材差很多。

但是,也要關注一個比例:

其中股份公司約10%的銷售額發生在公司直接擁有的350餘家藥店,約3%-5%的銷售額通過集團旗下的同仁堂鍵康藥業等公司銷售,其餘依靠自身約百餘家一級分銷商。增加終端是可以促進銷售。但是,以目前的銷售渠道佔比來看,做好分銷商的工作仍是銷售的重中之重。這部分放在分析三的銷售部分一起談。
查看原圖
公司產品有90%是OTC市場銷售。

此次投資將以同仁堂商業為平台整合商業零售,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拓寬產品的銷售覆蓋面、減少關聯交易、實現投資者利益最大化,對提升公司業績發揮促進作用。

同仁堂商業正逐步成為上市公司 的重要銷售平台。

同仁堂商業的單店利潤和單人利潤在行業裡面是排在前三位的。商業集團很多門面為租賃,隨著股份公司作為後盾,商業集團的發展速度應該更快。
由於 2012-2015 年同仁堂商業將進入較快擴張,對這幾年商業的利潤將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從公司歷史開店情況來看,當年新開門店大多數並未虧損、少數虧損很小,因此預計只會對利潤增速帶來較少的影響。(商業利潤率低)

2、商業的同業競爭

商業零售比較混亂,集團的大多數公司都有門店。存在同業競爭。
查看原圖
註:數據比較老了,最新的同仁堂商業有門店數已超350家。這裡列的數據,主要是看各公司門店數量的比例。

期待著集團公司支持以同仁堂商業為整合平台,儘可能地將同業競爭的問題解決。但這不會很快。

3、  南京、天津、成都同仁堂

由於歷史的原因,南京、天津和成都都有同仁堂公司,但這幾家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不是一家公司。這個解決起來有點麻煩了。公司對此的解釋是:

1985年商標法沒有實行之前的都為合法,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成都同仁堂,86年同仁堂註冊了商標為00001號,只能通過我們的發展來區分其他的同仁堂,至於後來成立的新的同仁堂,集團公司和股份公司都開始了打假,集團非常關注品牌的保護,打假等非公集團公司都負責一半。

三、原材料

公司原材料部分自已生產,部分外購。但目前沒有自產與外購的比例。從公開信息來看,外購佔比較大。也就是說原材料價格的波動對公司成本影響較大。

投資市場方面比較關注安宮牛黃丸的犀牛角與麝香。犀牛角是肯定沒有了。麝香方面,比較片仔癀公司。片仔癀在經營著幾個養麝基地,雖然效果還不夠明顯,但慢慢地也能提供部分供給,且在未來把握主動權。同仁堂公司目前這在方面沒有動作,麝香存量的變化對它影響更大。

擴展閱讀:
同仁堂 基本面分析一:公司結構及產品結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84ca01014hza.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8

同仁堂基本面分析三:競爭優勢及戰略 德榮

http://xueqiu.com/6051104112/22483915
一、競爭優勢

 同仁堂最大的競爭優勢是品牌。

創始於1669年,至今已是342年的品牌。1723年正式供奉清宮御藥。產品質量過硬,經歷過這麼多食品藥品質量問題後,同仁堂自身的產品還沒有傳出過重大的質量問題。我想這來自於同仁堂文化,及同仁堂給員工的好待遇。

 據Campaign亞太2012年亞洲最佳品牌1000強報告,在大陸消費者心目中,蘋果領跑品牌價值榜單。該報告是亞太地區規模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調查。在中國大陸的調查中,躋身十強的最佳品牌是蘋果、雀巢、香奈兒、索尼、三星、統一、松下、耐克、佳能以及星巴克。中國大陸排名中顯現的另一趨勢是國產品牌的弱勢。在去年的調查中,前二十名中國產品牌佔了八席,而今年僅佔三席,分別是同仁堂(第11位)、康師傅(第14位)以及海爾(第15位)。去年位列前十的蒙牛和百度今年則下滑至第89位和第37位。

 同仁堂名藥又該怎麼定位呢?我認為同仁堂不能將產品確認為優勢。因為產品配方已經在1954年公私合營的時候公開,目前同仁堂的主要產品都有其他廠家生產。在產品方面,堅持質量標準,這是增加其品牌影響力的有力方法,這可以使同仁堂產品區別於其他品牌產品。關於安宮牛黃丸,由於同仁堂是生產安宮的廠家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的,這個產品區別於其他品牌。但配方公開,使得它不具有片仔癀那樣的獨家競爭力。

二、公司戰略

公司是怎樣運用它的品牌優勢的呢?我們來看公司的戰略。

與同類型公司作比較能讓我們更直觀地看到公司的戰略選擇,以及該戰略執行的情況。

拿同仁堂與東阿阿膠、片仔癀、云南白藥比較;東阿阿膠、片仔癀是做品牌,高利潤的戰略;而同仁堂則是與云南白藥類似的利潤率相對較低,靠加快總資產周轉來提搞ROE。

具體來看些數據。
查看原圖
 資產負債率2011年的上升,是來自於控股商業公司,商業公司的負債率高,但同年母公司的負債並沒有增加。資產負債率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貢獻了ROE。此次控股後需要觀察公司資產負債水平是否能穩定在這個位置,還是繼續上升。
查看原圖
 2011年淨利潤率下降是因為控股商業公司,剔除該影響,淨利潤率保持平穩。與可比公司比較,淨利潤率與云南白藥相當。
查看原圖
 東阿阿膠、片仔癀的拳頭產品近些年連年提價,這使得利潤率接連上升。但同仁堂產品多年沒有提價。其中在2005、2006年對自定價品種提過價,之後就是在今年對安宮牛黃丸大幅提價70%,這是該產品十年來第一次提價;另外就是對阿膠提價。

 安宮牛黃丸的提價是否具有持續性?由於麝香原料的漲價,且同仁堂是生產安宮廠家中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天然麝香的,具有一定的提價能力。但是,又不如片仔癀獨家產品的提價能力。前幾個系列已經談到,安宮不只同仁堂一家生產。安宮在同仁堂的收入貢獻中過小,請看系列一。提價帶來的淨利潤增長效應低。

 總資產周轉率:
查看原圖
 這裡邊2009年的大幅上升,是因為該表使用的數據中對2009年的營業收入進行了追溯調整。剔除該影響,幅度沒那麼大,只是小幅上升。商業公司的很多門面是租賃的,這使得合併商業公司後,營業收入增長,但總資產沒有同比例地增加。這會帶來總資產周轉率的上升。從而正面影響ROE。但是,更加重要的是通過其百餘家分銷商的OTC市場,因為這佔了公司銷售的86%。這一部分放在下邊銷售部分進行分析。
查看原圖
可比公司裡邊,同樣戰略的云南白藥總資產周轉率就很好。

資產負債率:
查看原圖
 可比云南白藥在資產負債率上比同仁堂做得好。

 通過競爭優勢的分析,以及可比公司的比較,及公司戰略的分析。同仁堂定位,或者說通過分析認為它提高ROE的主要方法是提高總資產周轉率。

 由於產品提價能力的限制(除配方公開外,不少產品還是醫保目錄產品,詳見系列二),無法通過像東阿阿膠、片仔癀那樣提價驅動ROE。公司最好的選擇是加快總資產周轉率,也就是增加銷售量,由於價格的相對穩定,其實就是體現在營業收入上邊。怎樣把營業收入不斷地提高?控股商業後,通過自有商業渠道銷售方面更具有了控制能力。更重要佔收入86%的OTC市場,怎樣做好?公司自2003年以來的銷售改革,艱難且曲折。在系列四公司經營裡將詳細分析。

 今年安宮和阿膠提價後,有種說法是公司進入了提價週期,將走上東阿阿膠前幾年或者說現在片仔癀的提價之路。關於這一點,我認為有待商榷。安宮的配方是公開的,這使得它不同於片仔癀。阿膠市場經過2011年東阿阿膠大幅度提價後,東阿阿膠今後的發展都不再是在幅度提價驅動業績了,同仁堂只能是跟隨,最多小幅度提價。這兩個產品在公司的業績貢獻不如阿膠之於東阿阿膠,不如片仔癀錠劑之於片仔癀。其他產品比如六味地黃丸,仲景牌六味地黃丸的銷量甚至高於同仁堂。我認為公司沒有能力走前幾年東阿阿膠及現在片仔癀的路,及通過這條路來驅動業績。

 戰略是一個不做什麼的選擇,從而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我認為公司沒有實力也不應該把提價作為重點;而應該把力量集中於銷售的改革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