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Sing之天使劉曉松

2009-6-18  NM




劉曉松是內地響噹噹的天使投資者(angel investor),專門入股剛起步的IT公司,待其羽翼漸豐才退股賺一大筆。

他的成名作是發掘了騰訊,估計至今賺逾千倍回報,成為天使界的神話。

但劉曉松不甘心只做幕後的天使,數年前走上幕前,創辦A8音樂網站,將網民上載的原創歌曲轉化成手機鈴聲出售,藉此捧紅了不少草根歌手,去年公司還來港上市,成為貨真價實Sing之天使。

「為何你要那麼壞,當初是誰告白說愛,永遠不改,什麼地老天荒,什麼地久天長,愛不該因你寂寞才存在……」千萬不要誤會!這些幽怨情話,絕非記者與劉曉松之間的訪問內容,而是A8網站金牌金曲《寂寞才說愛》的歌詞。

這首由內地網民劉可作曲兼主唱的情歌,被A8轉化成手機鈴聲,讓聽眾透過手機網絡下載,去年下載量高達一千八百萬次。以每次下載收費約一至兩元人民幣計算,扣除推廣費及電訊商分佣後,粗略估計淨賺近千萬元,是名副其實的金曲!

一曲賺二千萬

但在劉曉松眼中,這只是家常便飯,「之前試過用兩萬元買斷一首歌的版權,宣傳費用了一百六十萬,結果賺了二千萬元。」A8的賺錢方程式很簡單:在網站收集原創歌曲,讓網民免費收聽;若歌曲大受歡迎,便與原創者合作,甚或買斷版權,再轉化成手機鈴聲出售。

由於家庭電腦在內地仍未普及,聽眾難以將MP3音樂自製成手機鈴聲,情願付費透過電訊商下載,劉曉松笑說:「我們還製作接駁鈴聲,即是人家打電話給你,在你接聽之前,對方聽到的鈴聲。這必須由電訊商安排,沒可能盜版。」

經營模式聽起來很簡單,但A8勝在快人一步付諸實行,早已成為業內龍頭。截至去年底,A8音樂網站已有一萬多名音樂創作人及六萬首原創歌曲。劉曉松還傾掂諾基亞等手機大廠,在內地推出新款手機時,內置音樂軟件A8 Box,讓手機用戶下載鈴聲或其它歌曲時更為方便。

為了推廣原創音樂,A8每年也舉辦大型歌唱比賽,由網民投票選出入圍作品,再請來華納等唱片公司作評判;得獎者非但可到內地各大城市巡迴演出,更可贏得唱片公司合約,因此去年一共收到四千多首參賽歌曲。

創造全國首支電話鈴聲

今天劉曉松彷彿星探上身,四出發掘原創音樂,但原來是時勢迫成。話說A8前身名叫華動飛天,是一家手機服務供應商,由劉曉松於○○年創辦。當時公司業務百足咁多爪,包括遊戲、新聞、圖片和音樂等,增長速度很快。但一向不安現狀的他,卻如坐針氈,「容易賺錢的地方,自然引來大量行家加入,行業競爭只會愈趨激烈。」

劉曉松抓破頭皮,千方百計替公司建立別人無法超越的優勢,直至○四年他決定收窄業務,集中資源專攻一瓣。他想起公司○一年曾跟中移動合作,以貝多芬名曲《給愛麗斯》,創造了全中國第一首電話鈴聲,雖然只得單頻音,聽起來效果不太理想,但照樣大受手機用戶歡迎。「電話鈴聲可以突出個人性格,年輕人特別喜歡。」

惟以往音樂業務僅佔公司盈利一至兩成,他突然全盤結束其他生意,難免惹來反對聲音,但作為公司大股東的他卻毫不動搖,「不願意改變的話,唯有請他離開。」為免管理層日後想走回頭路,他索性將公司易名為A8音樂,「A代表是最好的,而音樂只有七個音符,我們想做第八個,意味我們想做最好的音樂。」

劉曉松檔案

43歲已婚育有二子

84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士學位

87年:畢業於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獲工程碩士學位

91年: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注於電腦視覺研究,翌年提早退學,到深圳發展

94年:創辦信立德系統,從事銀行、證券公司軟件開發

99年:入股騰訊

00年:創辦華動飛天,任職首席執行官

03年:華動飛天易名A8,專注手機音樂服務

08年:A8在香港主板上市

食老鼠愛大米熱潮

起初他打算向唱片公司購買歌曲版權,但對方不是諸多留難,便是懶懶閒。碰巧當時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大行其道,劉曉松睇中這股浪潮,乘勢推出了A8網站,「唱片公司資源有限,不可能幫大量歌手出碟,但音樂人不會停下來,他們不斷創作音樂,所以我們要提供一個平台,讓他們發表作品。」

音樂人上載歌曲作品之後,A8會根據曲種和唱功,自行編製排行榜,以吸引其他網民收聽。如果網民反應良好,A8便會跟音樂人直接洽購版權,再經中移動的手機網絡賣錢,不用看唱片公司臉色。劉曉松說:「我們不用等歌手灌錄了十首八首歌才出唱片,一首歌已經可以做推廣,產品周期快很多。」

眼見A8漸漸做出成績,一些像丁薇等已成名的內地歌手,亦跟A8合作獨家推出單曲,令不少唱片公司另眼相看。最近A8便跟台灣華研合作,取得旗下藝人S.H.E及飛輪海的歌曲使用權。種種因素,令A8去年無視金融海嘯,盈利大增四成半,賺八千萬元人民幣。

眼光獨到的他,小學及中學曾經跳級,十五歲便入讀湖南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學。九一年他在清華大學攻讀博士,一心想做科學家,「當時大家都說科學報國,我的數理成績較好,便順理成章讀下去,沒想過幹別的。」

惟翌年暑假,他到深圳一家IT公司打工,發現當地遍地黃金,於是當機立斷向學校申請退學,遠赴深圳尋找機會。眼見深圳銀行業愈趨發達,劉曉松遂於九四年創辦了信力德,專替銀行設計軟件,一做便是六年,為他賺來人生第一桶金。

變身天使

後來美國著名創業投資公司IDG表示有意投資信力德,但經一輪研究後,最終決定打退堂鼓。劉曉松大惑不解,於是虛心請教,對方坦言成立近六年的信力德,盈利難以維持高速增長。「好的生意是三百人可以做到五百萬利潤,但擴大到五百人後可賺二千萬。」他被這種高風險高回報的創業投資吸引,遂將公司股份全數出售,還跟當年是IDG亞洲區副總裁的熊曉鴿學習,涉足天使投資。由於他是中國最早一代網民,十分熟悉深圳的互聯網圈子,便由此入手,尋找投資機會。

九九年剛起步的騰訊,雖然QQ用戶人數激增,卻因沒有任何收入,導致水頭甚緊。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惟有四出撲水,但因性格內斂,吃了無數閉門羹。剛剛開始嘗試天使投資的劉曉松,抱着幫朋友的心態到騰訊考察,竟有意外收穫,「他的公司雖然很小,但對每一個用戶的每個動作都有記錄和分析,這些資料將來必定很有價值。」於是他扑槌做騰訊的第一位投資者,最初欲以五十萬元人民幣購入騰訊兩成股權,但馬化騰卻嫌「賤賣」,最終再討價還價才正式入股;惟正如一般天使的習慣,他早於騰訊上市前賣掉大部分股份,因此港交所沒有披露其持股數字。劉曉松後來又拉攏了IDG入股,扶了騰訊一大把,從此他的名字,在天使界響噹噹;到他創辦A8時,不少明星級的創業基金也俾面入股。

去年騰訊進身成為恒指成份股,同年劉曉松的A8亦來港上市,投資界喜歡將兩家公司互相比較,一來兩者都靠互聯網搵食,二來管理層同屬三十至四十歲,非常年輕,有分析員甚至形容A8是下一個騰訊。劉曉松坦言跟騰訊老闆馬化騰份屬老友,卻鮮有談論對方的公司,反而把握機會強調A8未來還有強勁增長動力,「3G開通之後,多媒體彩鈴及音樂下載等便更輕而易舉,需求會大大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2

駐英大使劉曉明就欣克利角通過FT發聲 被稱“迄今最嚴厲警告”(附全文)

2016年8月9日,英國主流大報《金融時報》紙質版和網絡版以及中文網同時刊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相互信任是中英合作的基礎——欣克利角考驗中英互信》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近來,在英國政府宣布將對英格蘭西南部新建核電站項目重新進行評估之後,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再次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澄清三個基本事實。

一是發展核電是英國自身能源規劃的實際需求。英國長期以來在民用核能領域走在世界前列,清潔高效的核電站一度是英國人的驕傲。近20年來,英國的核電發展有所停滯,現有的15個核電站大多數已達到設計壽命,正漸次退役。英國《能源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全英將只有一個核電站仍在運行,英國電力供應將面臨重大短缺。核電相較於其他的現代清潔能源,有著運行成本低、維護技術成熟及發電穩定等優點,自然成為英解決電力需求的重要選項。

二是欣克利角核電項目不是臨時起意、倉促上陣的,而是英、法、中三方本著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精神,經過深思熟慮達成的重要成果。在英、法、中達成合作協議前,英法兩國有關部門和歐洲委員會均對欣克利角項目進行了研究論證和審批,相關企業和媒體也就項目的投入產出成本、施工工期和技術安全性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討論。歷經十年磨礪,該項目只待順利啟動實施,早日為英國提供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的能源。

三是中國企業是英國核電建設最好的合作夥伴。參與欣克利角項目的中國廣核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核電運營商,也是全球最大的核電建造商,占全球核電在建裝機容量的近1/5。從全球範圍看,這是一個有技術、有資金,同時也有豐富的核電站管理和運營經驗的優質夥伴。

圍繞欣克利角項目,媒體炒得最兇的還有一個安全問題。我也想就此談談我的看法。

英國的核能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是世界一流的,英國政府監管部門有豐富的經驗,也有充分的能力保證核電站的安全。中國發展核電30多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運行業績和安全水準,在核電發展和監管方面的成就得到了國際機構的高度評價。同時,英、法、中三國都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成員。因此,法、中兩國在英投資的核電項目,必將遵守國際通行標準和英國當地標準。

建設核電站投資巨大,風險亦大。核電領域的多國合作是國際通行做法。中國的許多核電站都是通過國際合作建成的,其中有美國公司、加拿大公司、法國公司、俄羅斯公司。有國際規範的監督管理制度作為保障,我們從不擔心外國公司會控制中國的核電站。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國際合作成就了中國核電產業的快速發展。

英國素以對外資開放著稱,並引以為自豪。我也認可這一點。正是由於英國的開放,中國已成為英國在歐洲外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英國亦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過去5年里,中國對英投資超過其在德、法、意的投資總和。這些成績的取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英雙方堅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果說英國的開放是中英合作的條件,那麽相互信任則是中英合作的基礎。

當前中英關系正處在一個重要歷史時刻,相互尊重和信任更顯彌足珍貴。我希望英國繼續對中國開放,希望英國政府繼續支持欣克利角核電項目,盡早做出決定,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我深信,只要我們都珍惜中英關系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不斷擴大和深化各領域合作,中英關系就能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繼續造福兩國人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817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還有什麽戲唱?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9/158256.shtml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還有什麽戲唱?
騰訊開放平臺騰訊開放平臺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還有什麽戲唱?

大部分人會認為社交沒戲了。我的答案是社交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好多機會。社交領域的新機遇,來源於技術驅動、代際、行業、分群、垂直、平臺等方面。

本文授權轉載自騰訊開放平臺(ID:open-qq)

劉曉松(Alvin Liu)

1999年投資騰訊,讓劉曉松一戰成名。幾年前曾有評論說,“他投資騰訊的回報據說達到了20000倍。”劉曉松的另一個身份是“A8新媒體集團”創始人,中國數字音樂行業領軍人物,但這位創業老兵對於投資的熱情依然未改。2012年,劉曉松聯合互聯網投資界資深人士董占斌和蘇蔚成立天使投資機構“青松基金”,專註於投資早期項目。2016年最火爆的直播平臺“映客”,就是由劉曉松旗下的"多米音樂"孵化出來的新獨角獸。以下為現場實錄摘選。

2

劉曉松,A8音樂集團創始人兼CEO,青松基金創始合夥人

我今天講的題目是《社交還有什麽戲唱?》。中國最大的兩個社交平臺QQ和微信都是騰訊的,其他的社交平臺看上去也都很強了,看似社交沒什麽戲唱。但是大家又受社交網絡的壓迫已久,幹啥事都得求著社交網絡,求大V幫轉,效果也搞不清楚好不好,等等,說明社交很重要。全世界的情況也差不多是這樣,美國其實集中得更嚴重,紮克伯格基本上是一旦看到某種新的社交形態出現,就花錢把這個產品和公司買了。幸虧Snapchat沒有被賣掉,否則中國以外的全球社交基本就被Facebook一統天下了。

社交還有什麽戲唱?

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人會認為社交沒戲了。我的答案是社交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還有好多機會。社交領域的新機遇,來源於技術驅動、代際、行業、分群、垂直、平臺等方面。

①技術驅動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當下很火的直播。當視頻技術、帶寬、手機處理能力發展到今天的狀況,一定會出現新的產品形態。為此A8和青松基金都做了布局。映客是A8旗下多米音樂內部孵化的項目。2013年青松基金投了“一對一”視頻直播的項目“掌門教育”,學生跟老師直接通過視頻上課。老師都是剛上名牌大學的學生,剛剛高考完,知識點都還是很熱的,稍加培訓,教師資源就解決了,現在這個公司現在發展得非常好。

②代際

隨著70後慢慢老去,90後、00後崛起,代際更替,社交產品發生革命是必然的事情。對下一代而言,太多東西是上一代難以理解。Snapchat的用戶會覺得我的父母在用Facebook,我要是也用,那就簡直太low了,所以我一定要選擇一個不一樣的平臺。這當然不是Snapchat成功的全部原因,但肯定是重要因素。這已經足以表明下一代人願意有自己的新平臺。

③垂直領域

有的垂直領域社交現在做的還非常差,比如娛樂領域的社交,里面還有很多機會。舉個例子,musically是個很有意思的產品。用戶面對手機鏡頭做表演,從iTunes上購買下載一首歌曲,就可以合成為一個MV。一方面能給蘋果音樂帶來流量,解決了音樂的版權問題,同時這些用戶能夠秀自己的才藝,特別好玩。這個產品是兩個中國人做的,我當時見了他們,發現發布內容的人主要在美國,建議創始人去美國發展,就給他們介紹了lady Gaga的經紀人Akon,他也是著名歌星。現在這個產品在美國超級牛逼,總榜排到過全球前三。如果在中國做,很難做起來,中國普通用戶一到鏡頭前就有點發怵,不美顏一下不敢往外發。

④分群

如果你不知道王俊凱的星座,那TFboys的粉絲會認為你到這個世界上是白來了,但是這個群體可能根本不知道特朗普,這事跟他沒關系。未來的世界會分為很多群,可能根據興趣來的,也可能根據某種屬性來的。重要的是,我這個群的人不願意跟你那個群在一起,思維邏輯、表達方式都不一樣。例如same這個產品對用戶非常有選擇性的,大叔進去會受不了,而喜歡上了根本就沒辦法離開。我看好這個產品,盡管這兩年發展有點慢。

⑤行業

社交深化細分下去肯定會進入行業。Linkedin是行業社交,但中國為什麽沒發展起來?SaaS也是有行業屬性的,SaaS能不能進入社交領域?如果能,那這個機會很大。反過來看,如果你做了一個saas,完全沒有社交屬性,那你的護城河有點低。

社交領域還有很多空白點可以去探索。同時我負責任地跟大家說,社交跟每一位創業者都特別有關——如果你的產品沒有社交屬性,會比較容易被顛覆。如果你沒有充分地利用社交網絡,我會高度懷疑你的傳播是不是有效。即使創業不做社交,也要高度關註社交。

社交產品的5V法

先做一個小測試。做一個產品,有兩種方法,大家覺得哪個更正確?方法A是先做一個牛逼的產品,再去打動用戶;方法B是根據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大家選哪個?

我選B。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特別重要,很多需求是偽需求,你要去判斷清楚。這位同學選了A,他的理由是,喬布斯的做法就是A。我們一起來穿越一下,到喬布斯重返蘋果的那個時間點。喬布斯被蘋果掃地出門後到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做了iPod。當時全世界IT行業都在爭奪的制高點是PC,蘋果和微軟打得一塌糊塗,當時蘋果輸了。但PC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董事會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個寶座搶回來。而播放器這個市場如此之小,況且索尼的mp3播放器全世界都已經流行開了。這時候喬布斯回來幹了這麽一件不入流的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為什麽?

喬布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戶需求以後才去做iPod的。盡管這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看上去需求已經比較好的被滿足了,但是喬布斯的牛逼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痛點,就是當你面對海量歌曲的時候你如何選?起始點一定不是產品,而是先想需求。你知道喬布斯對音樂有多深的了解和多深多愛嗎?喬布斯大學時與女友分手,是因為與瓊·貝茲約會,貝茲是誰,她是民謠女皇,巴布迪倫同樣重要的音樂人,當然他們也是戀人。我相信iPod里面有貝茲的影子,而沒有iPod很難想象有iPhone,iPhone3長得如此像iPod,尤其是itouch。第一次知道蘋果要做手機,我不以為然,當我第一次看到itouch時,我相信蘋果會有一席之地,當我打開app store時,感到這世界要顛覆了。可見喬布斯對需求的把握,前瞻而又精準。他的起始點不是做牛逼產品去打動用戶,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需求才做了牛逼產品。

那麽一個新產品的啟動過程,第一步是什麽呢?第一步是確定價值痛點。其實很多需求時沒有價值得,有些需求就是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放鞭炮”,火一下後面就沒消息了。臉萌app出來後,我立即就用了也喜歡,但我立即就發了微博,希望它不是像鞭炮一樣響一下就消失了,可惜基本言中了。有小痛點,沒有價值,沒有深度,或者說需求背後沒東西,這不是價值痛點。挖掘一個產品的需求點,一定要挖到情感深處,挖到愛恨情愁,這個產品才會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曇花一現。在了解用戶需求痛點時,千萬不要找調研公司。這個過程非常辛苦,但如果你做了一定會受益,也是做產品最精彩的地方。

《中國好聲音》這檔節目的價值痛點是什麽?你看這組鏡頭,導演讓貝娜穿著普通的牛仔t恤從出租車下來,接著展示她的癌癥診斷書。導演這樣的設計意圖是什麽?他想讓這個選手一出來,就離你很近,她就是你身邊的鄰家女孩,她就是你不如意生活的一部分。之後隨著貝娜的晉級,你跟著她一起成長,她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她的璀璨有你的一份喜悅。帶來希望--這就是好聲音的價值痛點。整個節目就是圍繞這一點去做的,我們因此深受感動!再看看另一檔節目“青歌賽”,歌手和評委都不遜色,但是你感動嗎。

除了價值痛點,另一個同樣重要的要點,就是誰是目標客戶(受眾)。在好聲音里,受眾就是有夢想的人,就是日子過得不太好還要夢想成真的人。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有各種不如意,但是,盡管我們身在溝渠,也仰望星空。所以好聲音能打動了我們。

價值痛點和目標客戶,是產品設計最核心的兩個要點,如人腦的左右半球,不斷碰撞,直至落實清楚“什麽人,對這個價值有需求”。

就需求而言,除了要判斷是不是真的需求外,需求還有強弱之分,有些是很強的需求,有的則不一定。比如你的產品里做了半天社交功能,用戶卻另外建了一個QQ群,就短路了你產品里的社交需求了。所以不僅僅是說你要確認這個東西是有需求的,還要對這個需求的深度和頻密度做研究,一定要去親自問用戶。怎樣判斷需求真偽,建議讀一讀“精益創業實戰”有關章節。

第三步,我們考慮如何實現,就是解決方案。做產品,順序特別重要,一定是前面兩個問題明確了,才考慮實現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

需求老在變化,什麽是你要抓住的穩定的東西?就是我剛才講的價值痛點。例如,剛才這位同學的運動音樂頭盔項目,你會發現騎自行車的人一會兒喜歡聽音樂,過一段時間不喜歡聽音樂,聽新聞了,或者又幹別的事情了。這是因為這些需求還不構成價值痛點,運動中的用戶,聽音樂也好,聽新聞也好,是想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bycile是美國流行的一個連鎖運動室,把用戶關在黑房間里,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音樂,教練不停的呼喊引導,也是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所以你的頭盔和bycycle的黑房間,都是不同的解決方案而已。的面對這種用戶需求老是變的情況,你的唯一辦法是把他的需求挖得更深,直到抓住需求背後的價值,挖到情感這個程度。

抓住情感,就抓住了用戶的心智模式,你的傳播就呼之欲出,到位,精確,這就是5V法的第四步,傳播。之後的第五步就是盈利模式,今天就不展開講了。值得提醒的事,這五步,有時候是需要整體思考和驗證的,但一切都要圍繞"價值痛點"來展開,所以叫五個"V"(Value)。

產品的5V法,就像人體。價值痛點和目標用戶就是腦袋里的陰陽兩面,不斷碰撞,這構成一個公司和產品和靈魂,解決方案就是軀體,而傳播和盈利模式就是兩只手(如圖)。腦袋清晰,不要隨便動,軀體和手要常動常新。特別要提醒的是,順序別錯了,千萬別先動手去做解決方案,這是技術磚家創業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你覺得這個容易上手,其實你是對團隊不負責任。

640

為什麽musically在中國產生卻在美國成功,而periscope在美國產生卻在中國被映客發揚光大?本質就是中美價值觀不一樣,別在長相上看這兩個產品很像,這是解決方案層面的,用戶行為差異很大,價值痛點則根本不同。periscope有了腦袋和軀體,但沒有雙手,同樣有人把映客又反過來copy到美國,我同樣不看好沒有投,因為美國沒有打賞的文化。我問了老美,包括在美國生活多麽年的中國人,英語里找不到一個詞來描述"打賞",英美文化里有tips,同樣是給點錢,文化價值和場景根本不同。雖然說periscope有了腦袋,但這個腦袋和映客的腦袋是兩碼事,同樣,你們看到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直播"產品包括花椒的價值痛點跟映客也是兩碼事。主播們會到處張揚自己在映客直播,這里的區別是什麽?你們問問佑生,佑生也在這個班里,最有發言權。

Snapchat在美國很強,而中國至少有五十個團隊在copy,四年了,沒有成功的,為什麽?Snapchat強調"the moment",我們相遇的美好時刻,不在乎畫質和天長地久。模擬的場景就是我們的日常對話,咱們見面聊完即完,聊完不會保留,有的視頻中很多是帶顏色的,在中國有這個需求啊,為什麽不成呢?我還是相信會有團隊走出來,但是會以另外一種形態出現,肯定不是美國這個形態。

回到今天的題目,社交網絡,還有戲,顯著而重大。不光是因為代際的原因,不光是因為技術的原因會出新東西甚至新平臺,甚至大家做產品看上去跟社交無關,但都要有社交思維。比如電商xx平臺,量很大,但幹的都是苦力,以此建立的護城河,不會太堅固,你看蘑菇街和美麗說也合並了,相反我更看好小紅書,這也是你們班的同學。

在這個判斷下,我現在在做什麽呢?A8做了一個下一代社交產品的孵化平臺,基金也有參與,以開放的方式吸引有興趣的產品人或者公司,來領導或參與一些項目。這里面最核心的兩點,就是確定價值痛點和目標用戶。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痛點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86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20/159893.shtml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投資人說投資人說

騰訊天使投資人劉曉松: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機會

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

本文由微信公號投資人說(ID:touzirenshuo)授權i黑馬發布。

這一期,我們來聊聊社交領域創業的話題。為什麽會想著聊這個話題呢?幾天前,投投跟一位做垂直社交的創業者交流,言談之中,他透露出一種無力感,用他的來說:“目前流量越來越貴,融資環境也越來越差,但自己的產品卻不溫不火.......”跟他聊完之後,投投當時便心想,何不做一期社交的內容,相信也有不少的創業者正面臨著跟他一樣的困惑;再者無論你是做B端還是C端,以後可能越來越離不開社交網絡的助力。

投投今天和你分享的文章,來自騰訊與映客的投資人劉曉松先生,他認為目前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人群的代際成為最大的機會。什麽意思呢?來看看他對此的理解。

1.社交領域還有得玩

社交究竟跟我們有什麽關系?

可能很多人會想,我不是做社交產品的,社交和我有什麽關系?比如做平臺的京東,已經做了很多的流水,可能也會想,社交跟我有什麽關系?

實際上我想提醒一下你,這些都有關系。因為社交和消費者的關聯太大了,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不管是B2C、B2B,都得分析清楚一件事情:最終誰去付費買單。即使你做的是B2B的生意,最後B端賺的錢還是得通過C端來,因此搞清楚消費者需要什麽非常重要。

而現在的消費者離得開社交網絡嗎?離不開。所以不管你是不是幹社交的,你都要關註這個領域。我的分享可能不是直接告訴你如何再做出一個騰訊,或者一個映客出來,但是道理肯定都是相通的。首先,社交網絡看上去格局已定,沒什麽好玩的了,實則不然,一定還有得玩,如果你回過頭去看整個互聯網的發展,你會發現當所有業內的人,所有投資人都覺得這事沒戲了,戰鬥結束的時候,新東西反而就出來了

2000年的時候,AOL美國在線的老板史蒂芬·凱斯(StephenMcConnellCase)在加州宣布「互聯網戰爭結束」。他說他們是全球最大的內容供應商,所有美國人上網必須通過AOL撥號,只能買他的股票,別的互聯網公司沒戲了。當時美國在線和華納兄弟合並之後,市值立馬到了2000多億美金。

接下來的故事是什麽呢?美國在線沒了,出來一個雅虎,創造了一個詞:門戶,於是大家開始學雅虎。大家覺得雅虎把所有信息分類幹掉了,沒活幹了,這時候出來一個谷歌,後來又有Facebook等等。所以你千萬不要因為前面有幾座大山就覺得沒有機會了。

那麽,社交領域可能在哪些方面有戲呢?

2.社交領域還存在這七個機會

如今社交領域仍存在這七個機會:

第一個機會:人群的代際。現在的95後、00後,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一定會選擇一個爹媽都不用的社交網絡去玩,美國95後、00後就不用Facebook,轉而用Snapchat,而且我認為人群的代際將是社交領域中最大的一個機會

再看我們國內,微信和QQ都是出自於騰訊,這是很巧合的一件事情。騰訊其實是全球第一個社交網絡,不是Facebook,Facebook出來的時候,QQ空間已經出來了,QQ空間也是吸取了韓國空間的一些概念。但真正成為一個大規模人群社交的產品是QQ,然後才是Facebook。

在微信出來之前,馬化騰的危機感是非常重的。當時他寫了一封信,第一句話,騰訊連移動互聯網的站臺票還沒拿到;第二句,騰訊只要三個月就能死去。很幸運,那一局騰訊又勝出了。

第二個機會:技術。映客就是因為技術驅動而崛起的。三年前,4G出來的時候,大家都看到了視頻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寬的拓展以及移動通訊網絡覆蓋越來越廣。那個時候如果你是做投資的,或者是這個行業的人,如果還沒認識到視頻這個機會大潮來了,那真是白幹了,那個時候是一定要去做視頻的。

我們2013年開始介入視頻這個領域,在視頻領域當中找細分領域應用以及社交的機會。在2013年,我們投了掌門教育,這個產品是讓剛剛考上大學的優秀大學生,去輔導三四線城市中學生的課外學習,一對一通過視頻來做。現在一個月流水2千萬,有1.6萬個老師,發展得非常快,已經到B輪了。

還有一個,DaDaABC,這也是一個視頻教育產品,讓老外教孩子英語。然後就是映客,映客似乎是一夜之間爆發出來了,映客創始人是多米音樂前COO,這些讓我們看到通過視頻來做社交還是有機會的。

技術創新是可以帶來一些機會的,不過現在做直播這事已經晚了,沒戲了。特別針對顏值的直播早就過時了。那直播之後是什麽?是VR嗎?紮克伯格說是VR。

第三個機會:場景。這個事也有極大的機會,中國有很多團隊拷貝Snapchat,但沒有一個成功的,為什麽呢?其實Snapchat的場景是非常普通的,就是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場景,兩個人聊天本來就是說完拉倒,閱後即焚,其實特簡單。

有的人說中國人不需要這個,我覺得這是瞎扯的。Snapchat肯定直接Copy過來是不行的,中國人的內心需求和文化基因和美國是大不一樣的,純粹把美國的東西Copy過來肯定不行。

第四個機會:平臺。大家能夠看到馬雲天天希望他的產品有社交屬性,一會淘寶上面加社交,一會支付寶上面也加社交。我跟馬校長說,這事不容易,聰明人認識得都很清楚,作為純粹的一個平臺,這事不靠譜,長期下去是不行的。缺什麽?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還有人幹平臺幹得非常辛苦,倉庫、物流、運輸,這些當然可以形成門檻,但這種門檻不夠有機。美麗說與蘑菇街合並了,為什麽?雙方幹著難受唄。我真正看好的是具有社交性的電商平臺,這件事情其實還沒有人做好,所以還有很多機會。像小紅書,目前我覺得是很好的,給點時間,這類產品會做起來。強東也是我的好朋友,但是我覺得京東社交元素偏少。

還有一個是Pinterest,圖片社交網站。它在美國強到什麽程度?所有電商導購產品當中,它比第二名高出7倍,Facebook都不在它的話下,如此牛的東西,中國沒有!

第五個機會:垂直領域。有非常多垂直細分的領域是可以做的。舉個例子,有一個應用叫musical.ly,你可以錄一段視頻,選擇一段音樂,它幫你合成MV。他們剛開始做的時候就找我融資,但我看到他們的數據在中國表現太差了。

我說這個事很明顯,你應該在美國幹這個事,中國沒戲。美國人怎麽唱呢?倒著唱,在水里唱,跳著舞唱,各種歡樂,非常好玩。中國人基本一到鏡頭面前就特別不自然。中國人看,美國人演,所以說,UGC的「G」基本上在美國,「U」基本上在中國。

第六個機會:分群。分群是什麽概念?TFboys的粉絲不知道特朗普。我做過調查,他們一半人不知道特朗普。但是TFboys三個人的星座是什麽,如果你和他們說你不知道,他會覺得你都白來這個世界了,這就是分群。不會有一個偶像全世界都喜歡,一定是分群的。再比如B站,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進去的,但喜歡的人就非常喜歡,這也是機會。

第七個機會:行業應用。中國的行業應用太落後了,美國行業應用占整個投資市場很大的份額(大概40%),中國還差得太遠(只有5%),所以行業應用領域的機會還非常大,很多SaaS還不能做到社交化。市值200多億美金的產品LinkedIn,在中國沒有這麽體量的同類產品,他們自己在中國做得也不太好,這都是機會。

3.社交產品的5V法

這些年自己在做社交領域投資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做產品的規律,我將其稱為「社交產品的5V法」,下面我跟你來具體分享一下。

先做一個小測試。做一個產品,有兩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更正確?

方法A:先做一個牛逼的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方法B:根據用戶的需求去設計產品,再去打動用戶;

我個人是選方法B的。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特別重要,很多需求是偽需求,你要去判斷清楚。當年喬布斯的做法就是選方法A。我們一起來穿越一下,到喬布斯重返蘋果的那個時間點。喬布斯被蘋果掃地出門後到回到蘋果,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麽?做了iPod。

那時全世界IT行業都在爭奪的制高點是PC,蘋果和微軟打得一塌糊塗,最後蘋果輸了。但PC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董事會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把這個寶座搶回來。而播放器這個市場如此之小,況且索尼的mp3播放器全世界都已經流行開了。這時候喬布斯回來幹了這麽一件不入流的事情,很小的一件事情。為什麽?

實際上喬布斯是非常清楚地知道,用戶需求以後才去做iPod的。盡管這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看上去需求已經比較好的被滿足了,但是喬布斯的牛逼之處在於他發現了一個巨大痛點,就是當你面對海量歌曲的時候你如何選?所以你在設計產品的時候,起始點一定不是產品本身,而是先想用戶的需求。喬布斯對需求的把握,前瞻而又精準。他的起始點不是做牛逼產品去打動用戶,而是前瞻性的看到了需求才做了牛逼產品

回到社交產品的5V法,它的第一步是什麽呢?

第一步:確定產品的價值痛點。其實有很多用戶的需求是不存在價值點的,有些需求就是一個功能,很可能就是「放鞭炮」,火一下後面就沒消息了。臉萌app出來後,我立即就用了也喜歡,但我立即就發了微博,希望它不是像鞭炮一樣響一下就消失了,可惜基本言中了。

有小痛點,沒有價值,沒有深度,或者說需求背後沒東西依托,那這就不是價值痛點。挖掘一個產品的需求點,一定要挖到用戶的情感深處,挖到愛恨情愁,只有這樣產品才會有生命力,否則就是曇花一現。在了解用戶需求痛點時,千萬不要找調研公司。雖然調研用戶這個過程非常辛苦,但如果你做了一定會受益的,這同時也是做產品最精彩的地方。

第二步:明確目標用戶。以《中國好聲音》為例,它的受眾就是有夢想的人,就是日子過得不太好還要夢想成真的人。我們大部分普通人都有各種不如意,但是,盡管我們身在溝渠,也需要仰望星空。所以好聲音能打動了我們。

價值痛點和目標客戶,是產品設計最核心的兩個要點,如人腦的左右半球,需要不斷碰撞,直至落實清楚「什麽人,對這個價值有需求」。

就需求而言,除了要判斷是不是真的需求外,需求還有強弱之分,有些是很強的需求,有的則不一定。比如你的產品里做了半天社交功能,用戶卻另外建了一個QQ群,這樣就短路了你產品里的社交需求了。所以不僅僅是說你要確認這個東西是有需求的,還要對這個需求的深度和頻密度做研究,一定要去親自問用戶

第三步:考慮如何實現,就是解決方案。做產品,順序特別重要,一定是前面兩個問題明確了,才考慮實現的問題,而不是倒過來。

需求老在變化,什麽是你要抓住的穩定的東西?就是我剛才講的價值痛點。我之前看到過一個做運動音樂頭盔的項目,你會發現騎自行車的人一會兒喜歡聽音樂,過一段時間不喜歡聽音樂,聽新聞了,或者又幹別的事情了。

這是因為這些需求還不構成價值痛點,運動中的用戶,聽音樂也好,聽新聞也好,是想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Bycile是美國流行的一個連鎖運動室,把用戶關在黑房間里,用很大的音量播放音樂,教練不停的呼喊引導,這也是解決「枯燥」這個價值痛點,所以你的頭盔和Bycycle的黑房間,都是不同的解決方案而已。

面對這種用戶需求老是變的情況,你的唯一辦法是把他的需求挖得更深,直到抓住需求背後的價值,挖到用戶情感的這個高度

第四步:傳播。當你深挖到用戶的情感高度,就等於抓住了用戶的心智模式,你的傳播就呼之欲出,而且這類的傳播是非常精確的。

第五步:盈利模式。值得提醒的事,這五步,有時候是需要整體思考和驗證的,但一切都要圍繞價值痛點來展開,所以我叫五個「V」(Value,價值)。

產品的5V法,就像人體。價值痛點和目標用戶就是腦袋里的陰陽兩面,需要不斷碰撞,這構成一個公司和產品和靈魂,解決方案就是軀體,而傳播和盈利模式就是兩只手。腦袋清晰,不要隨便動,軀體和手需要常動常新。特別要提醒的是,順序別錯了,千萬別先動手去做解決方案,這是技術類創業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因為自己覺得這個容易上手,其實你這是對團隊的不負責任

騰訊社交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32

國產化妝品公司上市潮 給劉曉慶化少女妝的毛戈平也準備IPO

提及毛戈平,最出名的大概就是和劉曉慶合作。雙方首次合作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在一部以武則天為主角的電視劇中,這位溫州籍的化妝師憑借其高超的手法將45歲女星化成了15歲豆蔻少女和80多歲老太(彼時,大多數中國人對於化妝這門技術並不太精道且PS與美顏遠未盛行)。當時的媒體贊譽,在化妝師精湛的技藝下,妝容完美到讓觀眾完全猜不出女星實際到底幾歲。

毛戈平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國內本土化妝師里的標桿性人物。到了2000年,這位被行業內評為“大師級”的人物成立了同名的化妝品品牌。如今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後,毛戈平的化妝品公司於日前向證監會提交招股說明書。如果這一申請通過,這家公司也將成為國內首個本土上市的彩妝企業。

定位高端的本土彩妝

公開信息顯示,毛戈平的化妝品公司前身為杭州匯都,成立於2000年7月28日,整體變更前註冊資本為6000萬元。2015年,該公司更名為毛戈平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MGPIN與至愛終生兩大品牌彩妝、護膚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化妝技能培訓業務。

根據招股書顯示,毛戈平公司歷年營業收入也呈逐年增長之勢。其中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6月營業收入分別為24290.55萬元、28113.42萬元、32091.35萬元、15846.07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4446.73萬元、4711.26萬元、5462.47萬元、2180.76萬元。就銷售渠道而言,報告期內,毛戈平公司產品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百貨直營、經銷渠道、培訓渠道、電商渠道等方式。在前述幾個渠道中,目前百貨直營還是為最主要銷售渠道。以2016年1~6月銷售為例,這一渠道的金額達到10071.16萬元,占比高達75.04%。

“目前國內彩妝品牌做得較大的是卡姿蘭、瑪麗黛佳,但這兩個品牌都是針對大眾市場,主要的銷售渠道是化妝品專營店。”磐締資本創始合夥人王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和前兩家相比,毛戈平劣勢在於零售終端的數量偏低,但這還是和其定位有一定關系。相對於其它彩妝品牌走的都是化妝品專營店的渠道,定位大眾。而毛戈平的同名品牌,算是本土的高端彩妝,主要是進駐到國內的百貨店和購物中心。這在本土品牌中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由專業化妝師打造的專業彩妝品牌,雖在國內鮮見,但在國外卻有歷史悠久,且有好些個已經具有一定的市場知名度。比如美國的Bobbi Brown、M.A.C以及MAX FACTOR。其中,MAX FACTOR算是創立最久的品牌,由化妝師MAX FACTOR於1909年在好萊塢創立。另外兩家在創始人將品牌做出一定知名度後,被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收購,在集團的資源支持下成為了知名的國際品牌,且都定位偏高。

在國內,目前無論是彩妝還是護膚品牌,皆是海外公司強勢。由於缺乏大集團背後的資金資源支持,若想要在中高端市場占一席之地很難。所以,謀求上市也是一個必然。

王茁表示,在化妝品行業中,彩妝的利潤較高,且這一品類在目前看來處於上升趨勢,未來向好。

本土日化公司上市路漫漫

除了毛戈平,2016年預備沖擊IPO的本土日化公司還有珀萊雅、拉芳、名臣以及丸美四家。其中,丸美曾找來梁朝偉與周迅兩大明星代言獲取市場關註度。

但在11月中旬,證監會主板發審委發布的信息顯示,丸美的首發未能通過。根據證監會網站披露的信息,發審委會議提出詢問的主要問題包括丸美股份經銷的具體模式、對經銷的相關內部控制制度及執行情況等問題。同時,發審委會議公告還顯示,丸美報告期因產品質量問題受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檢查及處罰,而丸美尚未對內控制度是否健全並得到有效執行做出說明。

回顧丸美的上市之路,這家公司於2014年6月提交了招股書後,於今年6月底又對招股書進行了更新。數據顯示,2015年丸美公司的總營收為11.9123億元。其中丸美品牌2015年營業收入為10.2970億元,較2014年增長率下降4個百分點,丸美品牌產品的營業收入增長速度放緩。2015年,受促銷政策與銷售價格的影響,產品的平均銷售單價與毛利率都有所下降,所以也有不少人猜測丸美IPO失敗是因其盈利能力被質疑。

日化行業人士、優億美妝化妝品采購服務平臺創始人白雲虎就表示,從證監會的16條問題中可看出,丸美IPO未過其實正反映了證監會對日化企業普遍采用的傳統經銷商業模式存在顧慮。

據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目前國內本土的規模較大的化妝品公司多采用的是經銷商模式。這一模式的好處是,可以只要說服經銷商拼命拉貨,就能夠沖高業績。但不少品牌公司為了沖業績,常會給經銷商壓貨。這些產品積壓在渠道(換而言之事實一直堆在經銷商的倉庫里),也導致無法統計、了解最終具體的銷售情況。此外,這些傳統日化經銷商在財報稅收上並不規範。如此種種在相關部門看來無疑都是不確定風險因素。

丸美的“折戟”,或許會給其他同行業公司的上市之路蒙上些許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19

59歲劉曉春辭任浙商銀行行長,徐仁艷將接棒

近日,浙商銀行(02016.HK)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稱,浙商銀行董事會近日收到該行行長劉曉春提交的辭呈。公告指出,劉曉春先生因工作變動而辭任執行董事、副董事長兼行長及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及普惠金融發展委員會成員職務,辭任於2018年4月18日生效。

官方資料顯示,1959年3月出生的劉曉春即將到達退休年紀。劉曉春是“老銀行人”,早年歷任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研究所編輯部副主任、國際業務部信貸部經理、營業部副總經理、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副總經理,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長,中國農業銀行香港分行總經理。

2014年8月,劉曉春任浙商銀行行長。彼時,中國傳統金融機構身處互聯網金融2.0風口,面對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大行的“雙面夾擊”,體量相對較小的這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無不感到危機。第一財經記者曾就互聯網金融沖擊下的商業銀行發展戰略專訪劉曉春。劉曉春為人謙和,態度和藹,一頭灰發加上黑框眼鏡,國際範十足。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需要妙用互聯網重構銀行產品、服務和管理。

浙商銀行公告表示,該行委任徐仁艷為該行行長,其行長任職資格尚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核準。52歲的徐仁艷現任浙商銀行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副行長及附屬公司浙江浙銀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

浙商銀行公告顯示,徐仁艷也是浙商銀行一手培養起來的幹部,於2004年5月加入浙商銀行。公告顯示,徐仁艷在銀行業擁有逾30年的工作經驗。早期還有金融監管經歷,曾任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會計財務處處長,黨委委員、副行長等職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95

劉曉春:新時期商業銀行的創新方向

創新毫無疑問是當前的主題,也是一道難題。創新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或者說創新是在有限條件下的無限創新。好比我們在腦子里想“什麽是無限的”很難,但能想到什麽一定是有限的。再比如,篆刻藝術,始終在有限的面積內進行無限的創新。至於金融創新,筆者認為,我們不妨逆向思考,先不尋找答案,先了解金融創新的局限在哪兒,或者說哪些創新是不可以的。這樣,反而更容易找到方向。

明確金融創新不可為的三大前提

首先,不能違法違規創新。

人類社會要健康向前發展,必須有規則和秩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這個市場必須是法制的、規則的市場。如果一個市場不規則、沒有法制,必然導致市場不經濟、不公平,是一個無序低效的市場,資源配置的結果當然也是低效的。

同時,許多法律、規則也體現了行業本身風險管理的內在要求,是行業發展過程中血的教訓的總結。因此,我們在創新過程中,就應自覺遵守這些法律和規則。比如,銀行不僅是商業機構,也是公眾機構,所以需要發放牌照,有資格約束的要求。這是因為銀行的業務都是建立在公眾存款基礎上的,必須為公眾的存款負責,而不僅僅像一般商業機構那樣盈虧自負就可以。這就對經營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時也要接受監管,於是就有了牌照。這牌照是資格、能力的約束,而不是壟斷。

再比如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備付金率的要求等,都是銀行發展史上血的教訓總結出來的。所以規則本身就體現了行業的規律和特性。銀行的創新也應按照法律和規則來辦事。前些年,行業錯誤地把闖監管紅線、打擦邊球理解為創新,也因此造成了許多亂象,才有了當下的強監管、嚴監管。

嚴監管、強監管的“嚴”和“強”,需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業務可做或不可做的嚴和寬,這個是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業務創新的發展、監管環境的發展而變化的;另一方面,是執行法規的嚴和寬。未來執行法規的力度是強的、嚴的。從執行法規這個角度說,盼望監管“松”和“寬”,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作為從業者,就必須認識到這個趨勢。

第二,所有創新不能違背業務的基本邏輯。

金融行業的所有創新都是為了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流動性問題。而解決流動性的方式是通過時間、地點、投資人、融資人的錯配來創新的。銀行解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流動性,包括解決企業的流動性,與此同時,必須確保自身充分的流動性。因此不能以喪失自身流動性為代價進行創新。

銀行以間接融資為主,必須以債權管理的基本邏輯來看待這些產品。而不能違背這個基本邏輯,把債權當作股權進行管理和創新。所以,不能不顧基本的信用風險邏輯,單純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名進行創新。當然我們可以結合兩種業務的特點進行創新,把債權和股權結合起來,比如可轉債。但這樣的結合,並不是簡單地把“水”和“油”攪拌一下就可以的。可轉債,在什麽情況下是債,具備什麽條件可以轉為股,是有明確界定的;同時,當處於債的階段,是按債權的邏輯進行管理,待轉為股以後,則以股權的邏輯進行管理。

再比如,抵押物。抵押物的法律權利必須界定明確,權利轉移的法律關系要明晰,有市場可以交易。如果抵押物的創新違背了這些基本邏輯,抵押物就不能變現,當然也不能覆蓋風險了。

所以,業務創新必須遵循業務的基本邏輯。前些年一些套利業務或模式,幾層嵌套以後,業務性質和管理邏輯產生了混亂和錯位,加大了風險,因此必須加以整頓和清理。

第三,不能為了應用科技而創新。金融創新必須要以金融為本質。比如,攝影師拍攝照片是為了體現照片的藝術性還是體現相機技術的先進性?從攝影師的角度來講,是要充分利用相機的技術性能來體現他的藝術理念和創作;從相機生產商的角度來講,希望照片體現照相機的性能和優勢。我們的創新也一樣。銀行是為了滿足客戶需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強風險管理而運用各類技術進行創新的,絕不是為了應用那些技術而去創新。

大數據、雲計算、人臉識別等,利用這些技術,可以提高風險評判的效率,但這些並不是銀行風險管理的全部。區塊鏈技術,因為分布式賬戶,被認為是去中心化。許多人認為去中心化就可以實現信息對稱,進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商品經濟的發展之所以有中心,就是因為通過中心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效率。所謂去中心和去中間環節是不同的概念。去中間環節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但不等於去中心。

也就是說,去中心、去中間環節,是否一定能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主要看具體技術的性能,同時也要看應用技術的方式。所以一項技術是否具有商業應用價值,關鍵在於成本上、效率上、安全性上能否替代原有技術。

在創新時要充分應用技術,而不是為技術而創新。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技術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人才是運用技術的主體。是人類的發展推動了技術的發展,技術的發展解決了人類的問題,技術的發展也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技術的發展是無限的,但技術的發展永遠不可能解決人類的所有問題。

今後金融創新的關註點

金融的目的是通過為社會、為客戶提供流動性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根本上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服務的手段,就是對資金進行時間、空間、供應方、需求方的有效錯配。進行這樣錯配的前提或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金融創新,就是在明確不可為的前提下,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做文章。

基於以上認識,今後銀行創新的著眼點或關註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關註的是投資方、融資方需求的變化。其次要關註的是社會運作方式、商業模式的變化。再次要關註的是監管政策和監管方式的變化。最後要關註的是技術發展給金融創新提供的可能性。

同時,新時期銀行業務創新的基本趨勢或方向如下:

首先,銀行要充分利用技術,進行內部管理和流程創新。實現內部營運、管理的科技化和數字化。人們一般更多地把眼光放在客戶端產品的創新上。但內部管理的信息共享、流程效率的提高、管理和營運成本的降低、風險管理能力的加強,是產品創新的基礎和前提。要在合規、符合業務邏輯和有效應用科技的前提下實現有效創新,必須實現內部營運和管理的科技化和數字化。

第二,打通銀行各類業務和產品,提供模式化的服務。以前不同業務是相互分離的,貸款、結算、外匯買賣、對公業務、個人業務等都是分離的。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生活方式、企業運行方式發生了變化,需要我們打通不同的業務和產品的區隔提供相應的服務,同時技術也為這樣的打通提供了可能。以傳統業務為例,信用卡業務最初解決的是支付和信用問題,隨著技術的應用和服務模式的創新,現在實際上是貸款、清算、支付、兌換、提現等業務的整合。再如,為企業提供代發工資服務,是在做對公業務的同時,把個人業務整合了進來。

第三,打通銀行服務與客戶內部運營、管理的通道,提供模式化的服務。隨著企業組織架構的發展變化,其內部管理越來越複雜,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和手段已經不適應現代企業集團的管理需求,需要以金融的理念和工具來提升內部資金管理的水平,提高企業的流動性,降低資產負債率。銀行通過創新賦予企業金融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滿足自身業務發展需求。

第四,打通銀行服務與新商業模式的通道,提供模式化的服務。比如,信用證結算,就是把銀行的服務和產品,融合到企業的商品交易過程中。現在在探索的供應鏈金融,也是在尋求打通銀行服務與商業模式的通道。在互聯網條件下,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整合更需要銀行的創新參與。

另外,還有三個大的業務方向是需要銀行業積極探索的:

一是資產管理。如何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做真正意義上的資產管理。為什麽要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一方面是使需要融資的企業有更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讓投資者有更多的投資渠道,更為重要的是豐富融資體系,分散社會融資風險。也就是說,要分流銀行的間接融資。銀行要依據資管新規,明確銀行自身的定位,創新符合銀行角色的資產管理產品和服務方式。

二是廣義的國際業務或金融市場業務。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衍生產品市場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會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格局,引領世界經濟發展,也會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拉動作用。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過程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與貿易,與傳統的跨國投資、跨國貿易在形式上並不完全相同。金融服務上如何突破簡單的貸款業務,開展全方位、全新的跨國金融業務是未來一個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

三是企業並購業務。我國企業並購市場雖然發展很快,但依然是初級的、不成熟的。銀行如何為企業並購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和服務模式。這也是今後一個重要的創新領域。

(作者系浙商銀行原行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75

逆齡劉曉慶現身紐約自稱唔似武則天

1 : GS(14)@2016-03-06 16:09:49

60歲的「中國逆齡美魔女」劉曉慶在紐約法拉盛宣傳其主演的舞台劇《武則天》,其間不忘推銷新書《人生不怕從頭再來》。駐紐約記者:陳郁仁由劉曉慶主演的《武則天》將於周末(5、6日)在紐約公演。曾由富豪淪為階下囚,最後東山再起,傳奇一生難免令人將她與武則天相提並論,她卻認為兩者並不相似:「武則天是英雄造時勢,在逆境中抗爭。」而自己沒當過皇帝,只是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種種困難。她亦趁機推銷《人生不怕從頭再來》,形容自己曾經是一個明星、一個富豪,2002因逃稅入獄後,全部財產被充公,資產變成負數,人生就此從頭再來,而該書將披露她入獄與逃亡失敗的始末。周五宣傳當日,她身穿斑馬紋套裝,展示保養得宜的身材,完全看不出她已經60歲;但她謙稱自己小時候不是美女,只是後來演出機會較多,成為觀眾熟悉的面孔,加上性格樂觀,才有今日的成就。她又表示前兩部作品《金大班的最後一夜》、《風華絕代》都有在台灣公演,相信未來會將《武則天》帶到台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7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19

三對三接放學 劉曉彤怕仔女撞親

1 : GS(14)@2017-04-04 08:59:24

■劉曉彤(右)做了全職媽媽後,身形發胖,打扮也較樸素。讀者提供圖片



【爆相爆片】現年48歲無綫前藝人劉曉彤,出道時曾喺節目《歡樂今宵》扮嘢出位,以及03年演出劇集《西關大少》嘅周明鳳,較令觀眾有印象。不過劉曉彤演藝成績未見突出,喺04年就叠埋心水嫁嚴姓鞋業商人,婚後五年誕下一子兩女。



■劉曉彤日前帶着兩名工人出動,接三名子女放學。讀者提供圖片

工人姐姐殿後


《蘋果》讀者彭小姐日前透過「爆相爆片」,分享喺大坑摩頓台附近撞見劉曉彤湊仔女放學。當日傍晚6點半左右,劉曉彤帶住兩名工人,大陣仗接三名着校服嘅小朋友放學,未見老公現身。做全職媽媽嘅劉曉彤,素顏兼身形發福,打扮比出鏡時樸素,唯一最易認係佢個髮型。彭小姐話:「佢都好照顧啲小朋友,見到有架手推垃圾車行緊埋嚟,佢即叫住啲小朋友停一停,擔心佢哋撞親,行嘅時候都係媽咪行先,兩位工人姐姐殿後,可能怕小朋友走失。」劉曉彤大仔已經10歲,生得幾高大,可能書包比較重,工人姐姐就幫手孭,反而兩個女就自己孭書包,彭小姐話:「佢哋都好乖,沿途都聽唔到佢哋有扭計。」劉曉彤早年現身活動時,曾自認少少怪獸家長,會教小朋友自理能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3/199780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53

極抗拒生B點知五年抱三 劉曉彤認「少少怪獸」

1 : GS(14)@2017-04-04 08:59:24

劉曉彤予人活潑好動形象,於澳洲長大嘅佢,表面好似好open,但內裏卻係另一回事。睇番劉曉彤喺01年嘅一篇舊訪問,佢透露自己18歲嗰年失身,詳情佢冇講太多,只係話當時對方自稱係處子之身,佢自己又係,所以「豬」對「豬」、覺得自己冇蝕底咁話。劉曉彤話自己係無意同對方有將來先獻身,仲話生兒育女對佢嚟講真係怕怕,仲形容到好似患絕症咁。不過,世事如棋,事隔3年,劉曉彤低調嫁畀嚴姓男友,到06年更傳出佢懷孕消息,當時劉曉彤正拍攝大台劇《搜神傳》,但佢都冇同劇組人員透露,只係拒絕咗導演吊威吔嘅要求,導演醒目估到,劉曉彤其後陸續向身邊嘅朋友報喜,只係對外佢保持低調,冇人問就唔公佈。原以為既然劉曉彤講到生仔等如患世紀絕症咁滯,所以生一個就封肚?No喇!佢一係唔生,一生開就話要五年抱三,07年1月誕下長子後,翌年4月再誕下第二胎(係囡囡),揚言09年要唞一唞嘅佢,結果喺3年後再添1女,成功完成佢五年抱三嘅大計。劉曉彤喺13年現身童裝店開幕時,曾表示自己冇乜戲癮,反而好投入做媽媽,自認係少少怪獸家長嘅佢仲話會教小朋友自理能力,要佢哋自己沖涼同執書包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03/19978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1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