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導讀】幾乎一夜之間,不知是Snapchat創始人斯皮格瘋了,還是各個大佬瘋了:先是拒絕Facebook的30億美元收購,Facebook抬高價格至35億美元,又遭拒絕,接著又拒了騰訊30-40億美元的收購,最後又拒絕了谷歌40億美元的收購!在這瘋狂的節奏下,斯皮格似乎在表明這樣一種態度:Snapchat不希望Facebook毀掉自己,他們還想繼續挑戰巨頭!
Snapchat的價值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每天有3.5億照片上傳至Snapchat,這個數量和Facebook每天的照片上傳量是相等的,雖然Facebook上每天還有來自Instagram的額外5500萬張照片,但Snapchat現在的體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地步(獨立分析來講Snapchat的體量已經達到了Instagram的5倍)。
回顧當年Facebook收購Instagram,就是趕上了Instagram體量還未發展起來之前直接一刀拿下,做個不恰當的假設,如果當年Instagram沒有被Facebook收購,說不定發展得要比現在更好。
回到這次的主角Snapchat,Facebook收購一年前的Instagram時花了10億美金,這次收購體量五倍於現在的Instagram的Snapchat,直接換算一下也應該起碼50億美金起,所以現在的報價30億美金自然會被Snapchat直接拒絕。
社交網絡的燃料
若人們把眼光放回社交網絡最初興起的基礎,照片分享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連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本身也是做Facemash起家的,所以Mark對於照片分享工具的重視程度很可能要高出我們的預期許多。所以不論是當初收購Instagram還是現在報價Snapchat,Facebook想要做到的都是長期霸佔照片分享業界龍頭老大的地位。而且這種佔領還必須是全方位的,Facebook自己在照片桌面上傳端應該說是長期具有優勢的,但在移動端,他們先是輸給了Instagram(濾鏡),現在又敗給了Snapchat(閱後即焚)。
眾所周知,照片上傳領域的核心在移動端,而且這種趨勢未來還將加劇,若Facebook輸了這場必須勝利的戰爭,必將為其以後的發展留下一個非常重大的隱患。
流失的用戶群
Facebook青年用戶流失已經不再是一個新聞了,那麼他們究竟都流向了哪裡呢?也許Snapchat不是這些用戶唯一的去向,但也一定是一個人員擁擠的終點站。
國外社交網絡市場和國內有著天然的區別,那就是國外的社交網絡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網絡,意味著你的父母、親戚都會出現在你的Facebook好友列表中,那麼對於青少年們來說,他們一樣會有逃離長輩們視線的需要,一旦他們發現了諸如Snapchat這樣的好地方,那麼義無反顧地逃離Facebook就成為了他們唯一的最佳選擇。在國外比較開放的文化背景下,青年們擁有一個自己的獨立的照片分享空間是必須的,但若我們將照片分享這一功能從Facebook上拿去,你很難想像那些青少年們是否還依然需要Facebook。30億美金收購一個體量如此龐大,用戶群又與自己幾乎截然不同的直接競爭對手,再問值不值這個問題實在是有點多餘了。
收購即毀滅
筆者這裡其實有一個非常陰謀論的想法,那就是Facebook收購Snapchat不僅不是為了把Snapchat做得更大,而是為了加速毀滅它。
對於自己和Facebook截然不同的用戶群,Snapchat的CEO自然比誰都要清楚,與Facebook的合體對於Snapchat本身來說就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因為Facebook的介入將使Snapchat直接喪失那些原本為了躲避Facebook才來此安家的用戶,而他們的數量很可能是驚人的。
根據Facebook最新一季的財報顯示,2013年第三季度Facebook的淨收益達到了4億2500萬美金,幾乎兩倍於2013年第一季度時的2億1900萬,這顯示了Facebook目前強大的發展勢頭,而在一個公司的擴張期,且現金流非常健康時,他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收購,用自己龐大的資產砸死那些還處於襁褓之中的競爭對手。
Facebook的明天
題目起得有些大,但這裡我只想談一點,那就是移動IM。
為什麼說QQ是一個互聯網奇蹟?因為騰訊已經在國內,在國外至今都沒有誕生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老大的即時通訊行業,做了將近15年的巨頭。
每個互聯網用戶都有即時通訊的需要,而Facebook Messenger只是用戶們的眾多選擇之一,而且他們之所以用Facebook Messenger是因為他們是Facebook的用戶,他們的朋友也都是Facebook的用戶。如果有一天,他們的朋友都遷出了Facebook,那麼Facebook Messenger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Snapchat不同於傳統的照片分享類軟件,它是國外照片版的微信,比起它的社交作用,通訊與聯繫作用才是Snapchat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這樣一個分分鐘就可能牢牢抓住自己的老用戶,甚至在自己一直以來的弱勢領域發展勢頭強勁的競爭對手,30億美金應該只是Facebook的一次試探性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