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嘉里置业13亿抢得地王 香港豪宅尚有一成空间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3/2MMDAwMDE5NTY2MQ.html

嘉里置业最近大手笔不断。

8月31日,集团旗下位于香港的嘉里建设有限公司(0683.HK,简称“嘉里建设”)又以12.85亿港元总价竞得九龙塘义德道一块地皮,每平方尺楼面地价达到16587港元,一举刷新九龙地区豪宅用地最高楼面尺价的纪录,成为新地王。

相较同区仅仅两个月前获认的旧地王,九龙塘义德道地王每平方尺楼面价格升幅达32.27%。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表示,“从这次九龙塘义德道地皮拍卖价格来看,长期而言反映了发展商对市区豪宅市场长期看好的举态,短期而言,市场气氛将因此被刺激。”

高出底价近一倍

当天拍卖会上热闹的场景,让人将港府正在轮番出台房市调控政策的现况抛之脑后。

当拍卖官以6.59亿港元的底价推出义德道地皮,并规定每口叫价2000万港币后,各大地产商便开始了举牌角逐。南丰、华懋、嘉里、新世界等市场玩家竞相承价,现场更是出现多家竞拍者抢拍的情形,五分钟内,承价已近10亿港元。

最终,嘉里建设后发制人,以高于起拍价94.99%的出价,拿下新地王冠冕。

美联测量师行董事林子彬(Alvin Lam)认为,该地块受青睐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可合并毗邻九龙塘义德道3至5号地皮,故而发展潜力优厚。而由于发展项目设有高度限制,预料地皮将有机会发展为混合式洋房项目。

此 前,这一地区地王的纪录由何文田前山谷道村二期的每平方尺楼面价格12540港元所保持。据悉,这一总面积达17.4万平方尺(合1.6151万平方米) 的地块在6月8日竞标时,嘉里建设与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均有加入竞价战团,战局激烈,但该地块最终由新鸿基地产旗下宝仑有限公司以109亿港元竞得。

市场之前预计,九龙塘义德道1号住宅用地地皮成交价介乎9.2亿至11亿港元,相当于楼面地价每平方尺11876至14199港元,显然,最终的每平方尺约16587港元大超市场预期。

嘉里建设执行董事何述勤在竞拍成功后表示,集团将独资发展,预计总投资额17亿-18亿港元,该地段将发展为私人住宅项目,包括数十个豪宅单位。

香港置业行政总裁李志成对本报记者表示,卖地成绩理想,业主憧憬区内物业潜力看高一线,故有部分即时提价约一成,更有部分业主立刻封盘。

本 报记者从香港置业处得到资料显示,自九龙塘义德道地皮拍出消息传出后,区内业主憧憬理想卖地成绩纷纷反价,早前约有二成业主反价约5%至8%,叫价态度强 硬。自七月起多幅市区地皮高价成交,带动区内楼价拾级而上,而随着义德道地皮拍卖消息传出后,市场交投出现“价稳量升”。

后市豪宅预计涨10%-15%

由于2009年以来香港房价的快速上涨,港府数次出台政策稳定香港楼市。

就 在8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金管局、香港按揭证券公司等机构同日推出多项政策,主要包括:多渠道增加土地与住宅供应量,禁止炒卖一手楼花等投机交易,降 低住宅楼宇按揭上限(即提高首付比例),以及提升按揭供款对收入比率,进一步提升申请按揭难度,并要求银行针对按揭进行压力测试。

但除了其后几天港市地产板块股价的下跌,市场的镇定令人惊讶:政策颁布不过半月,人们又目睹了房价的上升。

中原测量师行董事总经理黎坚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这次拍地成绩对后市起积极支持作用,预料楼市未来数月会再起升浪,九龙豪宅楼价在今年年底时可望上升10%至15%。

温 天纳表示,“由于美国在近两年都不太可能加息,在联系汇率下,这种低息的环境会对港市的房价会有火上加油的影响,之后的房价肯定会稳中有升,除非政策有个 剧烈的调整。但就之前出台的政策来看,调控的成效不大,如果未来楼价持续上涨,不排除在此后的施政上会参照新加坡此前实行的房市调控手法。”

这次成交价超乎预期并不代表楼市调控措施无效,因为拍得地皮属长远投资项目,故不受短期政策影响。

嘉里发展执行董事朱叶培在记者会上则表示,认为政府推出的措施已足够,当前香港市场上高级住宅物业供应有限,市场对优质市区地段的物业需求殷切,是故现时楼市发展前景趋于向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10

林鴻明敢選擇別人不看好的創業路 信驊搶得雲端先機 晶片超美趕日

2013-04-29  TWM
 
 

 

即將於四月底掛牌上櫃的信驊科技,是少數本益比突破二十倍的IC設計新明星,由於敢於選擇與眾不同的創業題目,讓信驊與廣達等國內伺服器廠建立深入關係,並且超美趕日,成為雲端商機最大的受惠者。

撰文‧林宏文

「說實在話,信驊的創業過程並不辛苦,因為我們有勇氣去做一個不一樣的題目。」創業九年、即將於四月底掛牌上櫃的信驊科技,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傑出IC設計公司,而白手起家的信驊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鴻明,以這句話作為九年創業歷程的總結。

成立於二○○四年十一月的信驊科技,是國內唯一鎖定雲端伺服器晶片的IC設計公司,並推出與日、美大廠直接競爭的晶片。

不過,談起自己的創業過程,林鴻明卻說是一個意外,而且這個意外還來得不太愉快。

創業前,林鴻明服務於台灣老牌IC設計公司矽統科技,一直當到副總經理。○三年,矽統將繪圖部門獨立為圖誠科技,同時還合併美商泰鼎(Trident)旗下的繪圖晶片團隊,由林鴻明擔任總經理。

不過,由於後來矽統大股東聯電介入組織調整,林鴻明被迫離開。當時,他與其他團隊感覺很不舒服,「那時覺得當專業經理人真是可悲,人家叫你走,你就得走,根本沒有選擇餘地!」創業印證林百里的雲端遠見結果,無事可做的林鴻明與朋友打了兩個月的高爾夫球。後來遇到廣達伺服器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晴華,談到雲端是未來趨勢,就決定出來創業,並與廣達簽訂技術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雲端伺服器晶片。

回憶九年前的情景,林鴻明表示,當時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說:「未來的電腦運算,會像電源一樣,只要一插電就有,雲端趨勢將讓伺服器的銷售大幅提升。」那時林鴻明與團隊都還半信半疑,但沒想到創業後,發現這真的是一個大趨勢,讓他非常佩服林百里的遠見。

不過,林鴻明要出來創業,太太卻很反對。但他說服太太,雲端伺服器晶片這個題目其實很好,「當時,我說要做雲端伺服器晶片,身邊幾乎沒有朋友支持,讓我更堅定這是一個很好的創業題目。」林鴻明說,現在,他也常奉勸想創業的朋友,選擇創業主題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則:一個是若報紙寫前景發展很好的產業,千萬不要去做;另外,若問身旁朋友,大家一致都說是好的題目,那就一定很不好。

「因為這些已被普遍認同的產業,必然吸引很多人跳進去做,接下來一定流血殺價,下場會很慘。」林鴻明說,像之前無線區域網路(WiFi)及USB 3.0等晶片都很夯,但後來證明全部淪為殺戮戰場。

於是,林鴻明創立信驊後,找來許多以前圖誠、矽統的老同事,這些老夥伴都有很好的工作默契,結果十個月後就交出第一顆晶片。

林鴻明說,由於過去在矽統與圖誠做的是很複雜的繪圖晶片,但轉到比過去簡單很多的伺服器晶片時,大家都覺得反而輕鬆不少,這也是信驊可以表現很好的關鍵。

此外,由於行動通訊普及,雲端運算大舉崛起,許多國際網路大廠如谷歌、臉書及亞馬遜,也跳過IBM、惠普及戴爾等品牌大廠,直接下伺服器訂單給廣達、緯創等廠商。與廣達已有技術合作的信驊,業務就跟著快速成長。公司創立八個季度後就開始賺錢,之後更一路從○七年起至今都維持每年的高獲利。

慷慨與員工分享股份

林鴻明說,信驊創立一年多,美商博通(Broadcom)公司就有意收購,而且價格開到原始成本的十倍,由於當時幾乎大部分持股都是林鴻明所有,只要一賣掉公司,他就可以退休了。

但後來林鴻明不僅未把公司賣掉,還把自己的股份釋出給主管及員工,從最高持股八成,一直降到目前大約二三%股份;至於其他三十餘位員工則持有二六%,比林鴻明的股份還多。

由於老闆慷慨分享,信驊員工的表現也愈來愈好,原本全球伺服器晶片是由日商瑞薩(Renesas)所壟斷,但在信驊三合一晶片推出後,市占率也逐漸讓出來。如今,信驊的對手只有日、美兩家廠商,第一名還是瑞薩,市占率約五成;第二名就是信驊,市占率約二○至二五%,並且明顯領先美商Emulex公司。

不過,在業務形態上,信驊與日、美廠商不太相同,瑞薩與Emulex均以國際品牌廠為主要客戶,瑞薩主要客戶是IBM、戴爾,Emulex則是英特爾、富士通。至於信驊九成客戶是台灣的廣達、緯創、英業達等白牌業者為主。

○九年,英特爾看好信驊的發展潛力,還入股信驊,主要原因就是擁有全球伺服器晶片市占率超過九成的英特爾,看到信驊雲端晶片不斷推陳出新,至今已推出第五代,即積極入股投資。

隨著台灣雲端伺服器市場仍在快速成長,信驊今年業績依舊亮麗,成長幅度將優於去年,法人估計今年營收成長有機會超過四成,預估全年營收可能衝破七億元,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八元。

「我有一個創業口號,就是『未來新一代的IC設計公司,一定要敢做不一樣的題目。』」林鴻明說,這是他要給所有想創業的人,一個最誠懇且發自內心的建議。

林鴻明

出生:1961年

現職:信驊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經歷:圖誠科技總經理、矽統科技副總經理學歷:交通大學EMBA碩士、台灣大學電機所碩士

信驊科技

成立時間:2004年11月

股本:2.13億元

經營團隊:董事長兼總經理林鴻明主要產品:伺服器系統單晶片

過去3年業績:

2010年營收2.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66元2011年營收3.46億元,每股稅後純益4.77元2012年營收4.84億元,每股稅後純益6.5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66

搶得蘋果訂單 卻輸了下一代製程進度 被三星超越的台積電到底怎麼了?

2014-07-28  TWM  
 

 

賠了夫人又折兵,拿來形容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開發,大概再貼切不過。從三星手上搶得蘋果訂單,卻造成十六奈米進度落後三星,台積電該如何因應?

撰文‧周品均

「台積電怎麼了?」這是七月十七日上午所有台積電投資人都在想的問題。

七月十六日,一樣的台積電季度法說會,一樣由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親自主持,現場一樣被分析師、媒體擠得水洩不通,不一樣的卻是張忠謀那句話:「台積電十六奈米製程市佔率,明年可能會比競爭對手低。」張忠謀的話還沒說完,那一刻氣氛卻好像凝結了一般,當所有分析師回過神來,台下已經一片議論紛紛。

外資分析師們交頭接耳,揣測著張忠謀這席話的含意,所有人意識過來他說的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市佔率,將在明年首度落後給競爭對手,而這個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張忠謀口中「可畏的對手」—三星。

這席話立刻震撼了全資本市場,法說會結束當晚,台積電在美股發行的存託憑證(ADR)股價大跌四.六%,隔天更引發外資大賣台積電,市值隨即蒸發一五五五億元。

三星挖台積電客戶牆腳並非新鮮事,向來在先進製程都跑在三星前頭的台積電,對於三星、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的競爭,也不曾畏懼過。然而,這次光從張忠謀的態度,就能嗅出事情非同小可,因為張忠謀在先進製程都還沒量產前,就釋出市佔率恐怕不妙的訊息,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張忠謀解釋,原因就出在台積電同時發展二○奈米製程與十六奈米製程。台積電今年二○奈米才剛量產,明年十六奈米就要緊接著量產,內部研發團隊、資源兩頭燒。

同時發展兩項製程的狀況也不是沒發生過,二○○八年,台積電就曾同時開發四五奈米與四○奈米製程,最後卻導致四○奈米良率低於預期,而這次,台積電選擇同時發展二○奈米與十六奈米的策略,竟然意外讓台積電面臨第一次最先進製程市佔落後的危機。

掉單逼三星衝刺十四奈米

一般來說,台積電的製程開發進度多維持三年一大步的速度,○八年四五奈米量產後,三年後再推二八奈米,原本應在一五年向下推進到十六奈米製程,卻在今年推出二○奈米。

業內人士透露,台積電之所以在十六奈米前推出二○奈米,關鍵就在蘋果訂單。「台積電為了接蘋果(處理器晶片)A8的訂單,特地為它開出二○奈米製程,勢必會犧牲十六奈米的進度。」一位不願具名產業分析師說。還有分析師直言,「二○奈米專為蘋果而開,能夠為台積電帶來的貢獻度很有限。」挑明質疑台積電接單蘋果,是否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為同時衝刺兩個先進製程的結果,不僅內部研發人員各個以「累得像狗一樣」來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接單蘋果造成的產能排擠效應,更讓訂單「排隊」的狀況更嚴重,讓大客戶高通略生不滿,選擇轉向與三星合作試產。

顧此失彼的情況可不只高通這一樁,甚至連另一大客戶Altera(阿爾特拉)也向三星招手,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分析師呂家璈認為「這樣的狀況恐怕比市場原先預期更糟。」乍看之下,外界可能會以為三星晶圓代工的研發能力大躍進,才能首度搶先台積電推進十四奈米,但業內人士嘆了口氣,「還不是因為蘋果A8訂單被台積電搶走,逼得三星不得不力拚下一局,將研發資源都趕緊轉往十四奈米。」不只想把失去的蘋果贏回來,也想在最先進製程上重啟戰局。

對於三星破釜沉舟的積極程度,台積電高層這麼形容,「為了搶客戶,三星代工價格簡直低得不可思議,甚至開出光罩(mask)不用錢這種條件,可見他們多想要客戶,也看得出他們有多著急。」「夜鶯部隊」提前佈局十奈米儘管外界對於台積電先進製程開發進度的看法充滿雜音,但仍有分析師認為,台積電十六奈米的量產時間雖比三星晚一季,但台積電一路從四○奈米、二八奈米到二○奈米,擁有學習曲線的優勢,量產能力應會比三星更好。這也是為什麼張忠謀老神在在,對贏得十六奈米之戰信心十足,「我很肯定,一六年台積電會把十六奈米市佔要回來。」原因無他,張忠謀已經掌握一六年將會在台積電十六奈米投產的客戶名單。

根據晶圓代工產業慣例,客戶從試產、認證到最後真正量產需要兩年的時間,台積電十六奈米放量時間落在一六年,意思就是,所有十六奈米下單的客戶目前都已經開始與台積電合作開發,而這個數量將會遠超過三星搶單的量。「我感覺,台積電的十六奈米需求會很強。」十六奈米這一役,張忠謀很確定,台積電不會輸太久。

只是,先進製程的開發進度具有指標性,十六奈米製程輸人的事件勢必不能再重演,台積電要在更新一代的十奈米,重新拿回領先地位,張忠謀直接預言:「十六奈米戰爭已經打完,下一場戰役將是十奈米。」這也難怪台積電要力組「夜鶯部隊」,找來近四百名研發工程師,以輪三班的方式讓機台研發流程得以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提前佈局十奈米之戰。畢竟,輸給三星這件事造成台積電市值大蒸發,不能再重演!

顧此失彼?

歷年台積電先進製程研發都跑在三星之前,卻在16奈米的開發進度,首度被三星超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640

中國黃金需求大跌 因“大媽”去年搶得太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17

據路透旗下黃金礦業服務公司(GFMS)的報告,因零售消費者尚在消化去年金價大跌時逢低買入的黃金,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需求大跌。

金價去年重挫28%,為逾三十年來最差表現,觸發了“中國大媽”入市抄底,一度導致實物金出現短缺。

但在今年,因金價波幅收窄,且經濟增速放緩,亞洲的黃金消費者維持觀望態度。而中國政府反腐行動也令中國黃金市場承壓。

據GFMS的黃金年報,因消費者還在消化去年大肆買入的黃金,今年上半年中國黃金飾品需求下降22%,至351噸。

“更為疲軟的經濟形勢以及相對穩定的價格環境,也是今年需求疲軟的原因。此外中國政府反腐行動也影響黃金需求。”

不過,相比於2012年上半年,今年還是個黃金“正常年”,表明中國黃金飾品需求依然“強健”。

上半年唯一一個實物金需求錄得可觀增長的地區是美國,受改善的消費者信心提振,美國上半年黃金飾品需求上升8%。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印度,印度政府為了縮減經常帳赤字繼續施壓黃金需求,印度上半年黃金零售需求下滑18%,至296噸。

不過,GFMS預計,包括零售、央行和投資需求在內,今年的實物金買盤將從去年的歷史高點4957噸下挫15.9%,至4174噸。

今年年初,金價幾乎觸及1400美元關口,但因美元的強勁,美聯儲調整前瞻指引,金價當前跌至1217美元/盎司的8個半月低點。

GFMS預計今年剩下時間黃金均價為1250美元。若跌向1200美元可能激發新的亞洲和中東實物金需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20

科蒂搶得Tiffany香水代理權 奢侈品香水代理背後之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467.html

科蒂搶得Tiffany香水代理權 奢侈品香水代理背後之爭

一財網 劉瓊 2016-01-28 18:38:00

美國奢侈珠寶品牌蒂芙尼Tiffany & Co.計劃在香水業務停滯13年後再度發力, 而美國香水與化妝品巨頭科蒂集團Coty Inc.(COTY.NYSE)日前搶得了其代理權,合作的新款香水將在Tiffany門店和其它專門店渠道出售。

科蒂這次算是扳回了一些顏面。

美國奢侈珠寶品牌蒂芙尼Tiffany & Co.(TIF.NYSE)計劃在香水業務停滯13年後再度發力, 而美國香水與化妝品巨頭科蒂集團Coty Inc.(COTY.NYSE)日前搶得了其代理權,合作的新款香水將在Tiffany門店和其它專門店渠道出售。

就在1月前期,科蒂剛剛陷入一場尷尬,其與全球最大的消費品公司寶潔的一筆125億美元涉及43個品牌的收購交易中,有2個品牌Dolce & Gabbana和Christina Aguilera的香水業務拒絕“轉授權”落戶科蒂。不過,這個小插曲並不能撼動手握眾多奢侈品牌香水代理權的科蒂全球香水老大的地位。

由於香水代理業務利潤不菲,科蒂與歐萊雅、雅詩蘭黛、Interparfums等日化與香水巨頭們在獲得香水授權方面的爭奪也非常激烈。

香水代理背後的競技

“作為奢侈品的入門級產品,香水和配飾一樣,消費門檻相對較低,對於奢侈品牌來說,不僅容易量產,也容易以LOGO和品牌效應吸引顧客,因而是奢侈品擴大利潤的重要門類。”提及香水品類對奢侈品品牌的作用,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Tiffany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 Cumenal也認為:“香水是品牌傳遞的重要渠道。”因此,他計劃通過與科蒂集團的代理合約開發更有意思的香水組合。Tiffany上次推出香水要追溯至2003年。該品牌在1987年推出首款香水,當時的香水代理公司是香奈兒Chanel旗下的香水部門Fragrances Exclusive,雙方在80、90年代合作過數款男士和女士香水。香奈兒Chanel的Fragrances Exclusive部門在2006年結束。

與Tiffany & Co.一樣,由於絕大多數的服裝、箱包、珠寶類奢侈品牌精力有限、渠道差異等原因,並不設計、制造或銷售自己品牌的香水,其香水業務往往被授權給寶潔、歐萊雅、聯合利華、資生堂、雅詩蘭黛、科蒂等日化與香水巨頭去研發生產。

而由於香水代理業務的利潤不菲,日化巨頭們在獲得授權香水方面的爭奪也非常激烈。在日前科蒂接手寶潔的41個美妝品牌中,有包括Hugo Boss、Gucci、Lacoste、Bruno Banani、Escada、Mexx、James Bond、Gabriela Sabatini、Stella McCartney和Alexander McQueen在內的10個香水代理品牌,這也使得其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香水制造商。

它的競爭對手歐萊雅在2015年1月1日開始負責研發、制造、分銷服裝品牌彪馬的化妝品,而在此之前,扮演這個角色的是寶潔。同時,歐萊雅公司,還持有以男裝起家的意大利品牌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等一系列品牌的香水授權業務。

法國香水制造商Interparfums旗下經營的香水品牌包括來自德國以鋼筆起家的萬寶龍(Montblanc)、鞋履品牌Jimmy Choo、登喜路(Alfred Dunhill)、朗萬(Lanvin)、寶詩龍(Boucheron)、VanCleef & Arpels和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等。

雅詩蘭黛也代理了多家服裝品牌的香水業務,除了已經解約的蔻馳,還包括Zegna、TommyHilfiger、Kiton、DonnaKaran、Missoni等品牌。2015年,Coach與Interparfums簽訂協議,後者將研發、生產及分銷全新的Coach香水及香氛的相關產品,包括全新的男士及女士香水產品。

自營還是代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奢侈品牌都願意將香水與美妝業務授權給科蒂這樣的第三方來研發和生產,法國傳統奢侈品牌香奈兒(Chanel)和迪奧(Dior)的服裝、配飾一直在時尚圈內享有盛譽,但自有化妝品團隊也一直在為各自集團拓展客戶群體和盈利貢獻力量。

以香奈兒為例,其分為精品部、香水及美容品部和腕表珠寶部等部門,但根據紐約Telsey Advisory公司的奢侈品分析師David Wu的估計,目前香奈兒的美妝香水業務所占品牌業務比重應該在55%左右。其2011年的銷售額預估已達32.5億美元左右,高級定制和成衣配飾部門的銷售應在26.5億美元左右。

據悉,全球香水行業的市值達到了280億美元,並穩步上升,預計到2018年將達到456億美元。Cosmetic Valley主席Jean-Luc Ansel預計,全球化妝品市場到2030年的預計增長率將達到30%。其主要驅動來自於新興市場的消費能力和創新產品的推出。消費者城鎮化趨勢、更高的消費傾向以及對個人形象的高度重視都使得這個市場獲益。

正因如此,一些奢侈品品牌甚至收回了香水、化妝品的代理權。2012年10月,Burberry甚至收回了香水代理巨頭Interparfums公司20年的美妝授權,開始推出自己的美妝線。2015年8月,Burberry全球首家獨立美妝精品店於上海開幕,涵蓋眼妝、唇妝、底妝及指甲油、男士女士香水等。

要知道,Burberry發布的2014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美妝產品收入增長了55%,達到了7850萬英鎊(約合7.53億元人民幣)。這部分得益於香水My Burberry,財報稱這款香水“為品牌塑造了光環效應”。Burberry美妝高級副總裁Simona Cattaneo曾說:“美妝是Burberry品牌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致力於在亞洲獲得進一步的拓展。”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