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6 工作記錄 Romney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nehz.html 今日到達濟南,在家因為有些私人的事情,干擾頗多,所以做東西進度很慢。寫一下這段時間做的工作。
jerry讓我做的問題是GDP增速和股市回報率之間的關係。
有許多文獻表明,二者其實是負相關的,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但是這些實證方面的證據,如果不能認識其背後的原理,並不足以成為決策的依據。
同樣是GDP放緩,為什麼美國和韓國的GDP增速進入慢速時代,股市回報率會大幅度提高,而日本卻迎來了漫漫熊市呢?所以單純的從數據上看,我們無法清楚的理解這一問題,必須深入挖掘更深層次的原因。
我這段時間主要理清楚了韓國、美國的案例。日本方面,剛剛很幸運的找到了一個日本財政部出的企業抽樣而得的企業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對日本的數據還在繼續加工,日本是這幾個樣本中,GDP增速放緩,而股市回報率也長期不振的一個國家。這個和美國和韓國的案例是不一樣的,因為數據還在加工,所以不敢妄言了。
股票的估值主要是由兩個因子決定的,一個是估值水平,第二個則是盈利水平。
估值水平從長期的歷史來看,主要是和實際利率相關聯。從長期來看,市盈率和實際利率尤其是長期利率負相關。這一點從過去100年中美國股市的歷史中也可以窺見。
而當GDP增速放緩時,往往伴隨著資本開支的下降,投資是GDP拉動的最重要推手,GDP進入慢增長的時代,往往意味著投資的下滑。美國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從數據上看,1984年後,資本形成額(我們可以將其視為資本開支)開始迅速下降,並穩定在了一個較低增速的穩態上,經濟也開始進入了一個相對較慢增長的新常態。
此時美國的長期國債利率也開始迅速下降了,其原理也容易理解,資本開支的下降意味著實體對於資本的需求下降,這將推動長期利率的下降(我們可以認為長期利率對資本開支更為敏感)。而長期利率的下降,使得美國股市的市盈率一路猛增。
另一方面,資本開支的下降使得美國企業的融資壓力下降,財務費用也隨之下降了,另一方面,員工工資在收入分配中的下降,也是導致企業利潤增高的另一個因素,從員工工資/企業淨利潤這一指標上看,1984年後,企業在利潤分配中表現的越來越強勢了。
這一切都反映在了兩個指標上,一個是企業淨利潤佔GDP的佔比,在80年代之後一路上揚。另一個就是企業的ROE和淨利潤率,在80年代後,也開始上升了。
於是,在GDP增速進入慢增長的新常態之後,美國的股市反而走出了一輪大牛市。其邏輯就在這裡。
韓國的故事相對美國而言更加戲劇化,其去槓桿化以及匯率,在其中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就是了。
週三出一個初稿,算是立個靶子,歡迎大家指正了。
隨著事實的不斷再發現,我自己的觀點,也會不斷修正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