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年度創業家】推薦候選人:戴維尼聶文彪、科通芯城康敬偉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717.html

速途網曾發表文章《戴維尼聶文彪:鑽石電商O2O 兩全才能更美》:

戴維尼,中國最早從事鑽石電子商務公司之一。創立於2005年,依靠網絡銷售,以高科技顛覆傳統的鑽石銷售模式,讓珠寶走向大眾。

7月5日,速途網記者應邀受訪走入這家低調且神秘的企業,與廣大速途讀者一起探幽中國珠寶銷售秘道。

自信源泉

戴維尼董事長聶文彪,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從事鑽石行業,代理國外鑽石業務,同時擁有多年0EM加工鑽飾的經驗。在他的帶領下,同樣品質,戴維尼網絡價格與傳統珠寶店的價格相比,往往優惠30%,有的甚至達到70%,讓人瞠舌。

當下,O2O模式在電商領域炒的如火如荼,但是,戴維尼CEO聶文彪向速途網記者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周大生是我們的股東之一,已經擁有兩千多家珠寶店專賣店,而那些沒有線下店面基礎的O2O經營模式的鑽石電商企業,甚至再給他們30年,也無法趕超我們。」

在珠寶業界,熟悉聶文彪的人,大多把他歸類於科班出生的專業人士,這緣於他的過往經歷。聶文彪曾為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的國際知名品牌,如卡地亞、蒂芙尼、寶格麗,以及周大福、周生生香港品牌等國內知名品牌供應貨源,在他的努力下,戴維尼與中國本土最大的鑽石零售商之一週大生結成戰略同盟關係。

極致體驗

互聯網雖然被愛好創新的人士們高歌為營銷渠道的革命,但即便如此,在當下中國,互聯網仍改變不了商業根本,同時如何吸引線上及線下客戶,成為關鍵。

當然,作為奢侈品之一,網購鑽石也漸漸成為當下一種潮流,「實際上,大部分人還沒有完全接受珠寶網購,我們需要等待。一旦市場接受度到了,就會和周大生合作,將兩千家店開闢成為個性定製場所,達到線上線下高度融合。」聶文彪堅持認為。

戴維尼目前,周大生線下2000多家實體店一年銷售200個億,戴維尼創業8年多也積累了30多萬的客戶。巨大的客戶數量讓戴維尼更加瞭解客戶,知道客戶需求。聶文彪解釋,客戶想體驗珠寶,同時又想享受和網上一樣的優惠價格。戴維尼在等待客戶接受市場教育,讓客戶認識到,體驗雖好但是價格上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網購雖便宜,但便宜的沒有好的服務。這個時候,戴維尼會將線上線下價格相結合,以線下實體店七八成價格出售。

目前戴維尼由於互聯網的優勢,線上線下還沒有實現同價,價格差異對線下銷售存在一定的影響,但是戴維尼堅持長遠目標,雖然互聯網是未來的一個趨勢,但是線上永遠不會取代線下。在聶文彪看來,在奢侈品業界,線上相比線下除了價格沒有任何優勢。

儒家文化

在提到前不久的電商大戰時,聶文彪透露,戴維尼幾乎不打折不參與促銷,對產品質量設計十分講究,售後服務也是盡善盡美,平均客單價是一萬二左右,在珠寶電商裡消費價格較高。而這一切,客戶願意接受,因為他們是高端人群,買的是有品位有修養的珠寶。

聶文彪堅毅地向記者表示,「修身、齊家、治天下」這個格言,一直是戴維尼追求的目標,「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精髓,教育員工去智慧又平靜的面對現實社會的浮躁,寧靜自己內心,以感恩的心態過好每一天,用不一樣的心境,判斷自己應該做什麼,給顧客創造價值同時,也能在戴維尼實現自我價值。」

最後,在問及對鑽石電商行業的看法時,聶文彪表示,電商是銷售渠道革命,應該讚賞和鼓勵,企業在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更重要的應該靜下心來思考,如何讓產品為客戶帶來真正內心情感的滿足,更要用服務體驗智慧,去為客戶創造價值,而不浮躁追求單純價格戰。以感恩的心態對待工作對待客戶,同時自己能夠快樂生活,實現自我,厚德方能載物,兩全才能其美。(張帆)

康敬偉的「年度創業家」候選人推薦語是:「他依託科通集團在IC元器件領域20年的資源積累,從2011年開始用B2C的模式發力,善用微信企業應用、微博、科技博客等新媒體導購平台,2013年將實現50億元的銷售額,堪稱IC元器件通路領域的顛覆者。」

《互聯網週刊》曾對康敬偉進行專訪,並發表了封面文章「科通芯城康敬偉:做連馬云都猶豫的生意」:

「微軟科通大廈已經動工了,大約在2015年就可以入駐。」科通芯城董事長康敬偉指著窗外不遠處的一處工地驕傲地對記者說,「作為科通未來的總部基地,它是微軟和科通的合作項目,同時也是深圳市的一個重大項目。未來,微軟的硬件團隊也會入駐進來,與很多上下游的合作夥伴一起工作。」

作為一家創新型的互聯網企業,從2011年上線到今年實現五十億元的銷售額,康敬偉和他的科通芯城喊出了「做中國IC元器件領域的亞馬遜」的口號,引發了業界的諸多關注。放眼望去,國內真正能將硬件和互聯網的思維串聯起來的互聯網企業屈指可數,而科通芯城究竟是怎麼成功做到的呢?「微信企業應用第一家」名頭的背後又是什麼樣的力量所驅使?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記者日前走訪了位於深圳的科通芯城總部,也就有了開篇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自營電商聚焦長尾市場

眾所周知,作為製造業的焦點,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中心。從事電子產品製造的企業超過500萬家,生產從手機、電視、空調到車載設備等種類繁多的電子產品,每年僅IC元器件領域的採購規模便高達2萬億人民幣。對此,康敬偉興奮地表示,「相比3C、汽車,這是一個更大的市場–在未來的五年裡,我們會非常專注於這個市場。」

市場是現成的,憑藉著科通集團在該領域近20年的實力積累,康敬偉為科通芯城搭建的起點就很高。「其實,我們也沒有什麼創新,只是在向國外先進的B2C模式學習,例如在美國如何從最小的爸爸媽媽店演變到沃爾瑪、又再從沃爾瑪如何演變到亞馬遜的模式,這幾乎是美國零售市場的縮影。今天,國內的IC元器件市場全是線下的,甚至還沒有出現一個沃爾瑪,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從IC元器件領域的爸爸媽媽店一下子就變成亞馬遜!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機遇,也是我們清晰的定位和目標市場。」

說起科通芯城的運營模式,康敬偉的話題很自然地就轉到了馬云和阿里巴巴身上。前者在中國創造了一個全新的B2B模式,針對國內的中小企業,幫他們做出口的生意,一炮而紅。「這個模式也給我們很大的啟發,當時想得很簡單,就是把馬云的這個模式倒過來。我們初期的定位是『IC元器件的自營電商』,只是想做一個單純的IC元器件自營交易平台,將國際一線品牌的產品在線提供給由500萬家中小企業所形成的長尾市場,這是一種依靠規模發展的商業模式。對中小企業客戶來說,我們是提供高端IC元器件產品以及免費IT服務的一站式採購及解決方案平台,讓他們也能夠享受到以前只有大客戶才能有的產品和服務。而區別於阿里巴巴和其它B2B平台,由於我們的商業模式是自營,在質量方面,有100%的保證,以前中小企業常遇到的假貨可以徹底解決。在價格方面,因為科通芯城的採購規模,肯定比中小企業單獨採購更便宜,同時交貨期也能有保證。」

當然,科通芯城的優勢還不止於此。「在我們之前,有關IC元器件的銷售平台並沒有一個完整而有效的商業模式,也不會有VC或巨頭用錢砸出個經驗來,這就注定了我們在這個行業裡一旦做大就會形成難以抗衡的優勢。因為它的門檻太高,互聯網企業進入的難度很大;試想,如果連馬云都猶豫的話,誰還願意去做?如此一來,我們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將變得越來越大。」

左手營銷,右手服務

三年來,在清晰的定位和目標下,科通芯城並沒有走什麼彎路,只是公司的形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康敬偉對《互聯網週刊》記者表示,「隨著我們對互聯網理解的深入,以及通過對Facebook Marketing、Groupon等互聯網公司的學習,我們發現科通芯城當初所設定的運營形態是可以演變的。我們雖然面對的是數以萬計的企業客戶,表面上看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生意,但本質上的交流還是在人與人之間。我們面對的是中國數百萬製造企業中的高端人士,他們是掌管企業採購、設計產品的人,如果把他們彙集在一個社區中,那又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在仔細研究了Groupon以後,康敬偉發現Groupon看似只是一家產品和服務的團購網站,實際上卻是一個社會化媒體營銷平台。於是,科通芯城重新調整了自己的定位,把「在線營銷+在線銷售+線上/下交付和服務」作為創新的方向。

「首先,我們借助新媒體導購平台,低成本批量獲取客戶。」通過對2B客戶的採購習慣分析,康敬偉發現在售前、售中、售後的過程當中,在2B銷售中,有50%以上的價值產生在售前,在售中只有40%的價值體現,而2B的採購特點是客戶一旦獲取,90%都會重複購買。在認識到了售前的重要性之後,科通芯城的Internet marketing 團隊充分地利用了現有的如微博、科技博客、視頻網站以及微信等各種新媒體渠道,把產品和方案精準營銷給中小型企業客戶裡的工程師以及專業的採購人員,從而影響他們接納並採用這些新的方案、新的產品,以達到營銷的目的。「我們正著力打造一個社會化方案推廣平台,它的價值在於將方案內容做選擇,把客戶種類做劃分,然後用通過有效的社交媒體組合做精準營銷。」

「這在我們這個行業絕對是顛覆性的!電子製造業以前獲取客戶的方式都是銷售一對一,是銷售為導向的驅動市場方式。而現在我們是一對多的批量獲取客戶,真正是市場驅動市場。」康敬偉粗略地給記者算了筆賬,科通芯城一年的註冊客戶數量相當於科通集團20年總和的一半,而獲取客戶的成本還不到原來模式的十分之一。

其次,就是搭建一個基於大數據的云服務平台。對此,康敬偉表示,「IT平台的建設需要一個龐大的云的後台來進行支持,包括ERP、CRM訂單管理系統,數據支付、倉庫管理系統等。我們在前端支持方面運用WEB、移動互聯網APP、微信等形式。客戶可以用PC或移動終端在線下訂單,查價格、庫存,看交貨狀態、信用額度等,所有交易的需求信息和數據都會存儲在云端。」

「微信網關」加速移動端佈局

談到如何應用社交媒體精準營銷潛在客戶,康敬偉為記者介紹了「科通云助手」這個創新應用。科通芯城從一開始對微信的定位就不是WhatsApp,而是Mobile Facebook,把社交網絡與在線營銷結合在一起。這本身就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而他的思考似乎更進一層:「在和我們交易的數十萬家企業裡,每家都有五到十個這樣的關鍵人物,這就是幾百萬的人,而這些人決定了幾百億、上千億的購買能力–這就是我們認為的未來,,換句話說,「科通云助手」就是科通芯城的製造業企業移動入口!」

在微信平台上,科通芯城做了兩件事,一是營銷,二是服務:第一是不同細分客戶群的精準營銷;第二是客服平台。在營銷方面,科通芯城利用後台的數據庫分析,將客戶細分到了小行業及地區,生產平板電腦的企業和生產MP4的就是兩個行業。對每個細分客戶都建立不同的圈子,每個工程師負責他的客戶群圈子的維護,拉近與客戶的溝通與交流。工程師利用微信群跟客戶的互動很多,從而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留住客戶的成本降低。

至於客戶服務,康敬偉表示,它已與整個公司的管理系統打通。「熟悉微信公眾賬號的人都知道,在微信賬號裡回覆內容,回答你問題的往往是『機器人』,科通的賬戶也不例外,不同的是這個機器人更智能,背後依託的是科通的ERP系統與云計算解決方案的支持。此時,科通的微信平台已經從一個簡單的企業信息推送平台變成了用戶的云端助手。用戶在公眾平台賬號中查詢報價、庫存剩餘、物流進程等,只需要輸入幾個關鍵字,微信系統就能夠與科通的CRM系統打通,查詢信息,並自動回覆給用戶,用戶甚至可以直接在這個賬號上下訂單。」

瞄準電子製造業的互聯網化

硬件創新是科通芯城關注的一大領域。前段時間,科通芯城明確提出了「芯」硅谷戰略:不僅將為硬件創新創業者提供包含技術方案指導、上游產品資源以及硬件知識培訓為一體的硬件領域資源,同時也將聯合互聯網頂級公司、投資機構,為創業者提供營銷、資金以及運營支持。「從創業者開始有概念,然後從概唸到產品,從產品到量產,科通芯城會在每個環節提供支持,只要創業者有好的想法就可以。」 康敬偉如是說。

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的科通芯城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元器件的供應平台,而且還把有資源的從業者彙集在一起進行互補,以此來促進國內製造業和設計群體的整體轉型。在康敬偉的眼中,中國的創新企業(科通內部將其定義為Design House)並不缺乏創意,但他們不懂市場、不懂營銷、不懂供應鏈,這就是一個無形的門檻;而懂得這些的人又對於硬件是怎麼做出來的完全沒概念,使得硬件創新只能從「錢」出發。為此,科通芯城希望能成為硬件創新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從營銷和供應鏈這兩個角度把創新企業和市場連接在一起,聯合業內、互聯網以及媒體的力量建立一個有效溝通的平台,這樣既有了社會關注度,同時又能切實地幫助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而這種孕育創新的土壤是當下中國獨有的。「我們要做的是平台,就像阿里的生態系統,儘可能用第三方去做事,製造業企業之前離市場太遠了,從產品設計,到生產,再到推向市場需要的週期長,一般少則三五年,多則數十年,而推向市場後,也不一定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互聯網能夠真正讓製造業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無縫對接,不僅可以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更可以及時瞭解消費者需求,實現C2B。我們希望這個平台可以未來可以出現更多小米和雷軍。。」康敬偉如是說。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富於洞察力和遠見的策略,但在推行的過程中,很容易和科通芯城本身的定位產生一定的區隔。康敬偉解釋道:「我們希望能夠硬件創新平台作為科通芯城的有益補充,有點兒像Kickstarter,但目的不是為了籌錢,而是做信息交流、技術問答,做成一個社區和工具,形成群聚效應,切實推動整個電子製造業企業的互聯網化。對於製造企業來說,IC元器件的作用就好像是人的心臟。這是所有硬件創新企業都必須的核心資源。」

實現理想比上市重要

都說公司的企業文化與最高領導人是一脈相承的,而康敬偉在眾人的眼中就是一個愛學習、愛創新、注重執行力的好老闆。在他的帶動下,公司領導層均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特別是對互聯網的認知都相當深入。

在採訪中,康敬偉曾多次談及互聯網的精神核心:「我覺得首先是開放。在精神層面上,要能接受負面評價,經常否定自己,善於把自己歸零。因為在互聯網的世界裡沒有永遠正確的,往往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及時地反省,最好的方法就是否定自己,否定完了看剩下的是什麼。其次就是沒有十全十美的,互聯網本身就是個取捨,這需要勇氣,往往是需要砍掉一塊來成全另一塊,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看清了這個時代,我們就意識到必須否定自己,以前奉為金科玉律的東西都要重新審視。只有在否定中不斷修正自己,才能及時跟上互聯網發展的節奏。」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康敬偉還將這種互聯網思維滲透到了日常的決策中。他笑稱自己在企業主導方面的作用只有一個–那就是決定什麼不做。 「作為決策者,我的權利就是否決,不讓你做或者要求你改。保持提案的草根性,是維持我們創新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之前,也有不少關於科通芯城即將上市的傳聞,諳熟資本市場的康敬偉對此只是一笑了之。「這(上市)是最沒有技術含量的事,只是曇花一現的點綴。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資金自然就會進來,所有的投行都會追捧你,上市便成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眼下,中國的很多企業的問題就是太急於上市,把上市當成是一個終點,而不是一個起點。對我來講,讓科通芯城實現當年的理想才是最重要的。」

這種自信源於科通芯城的實力以及紮實的發展步伐。「短短三年,我們已經從零走到了近百億的銷售規模,足以證明我們的商業模式是對的。有了成熟的商業模式,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就是利用整個互聯網帶來的優勢和競爭力從一百億做到一千億,這就是我們未來三到五年要做的事。同時,在競爭對手還是夥伴的問題上,我們也在研究如何去構建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最理想的則是把所有的對手變成合作夥伴。」

「在未來二十年中,中國製造業企業會面臨大幅的升級換代,仍然會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也會給我們帶來更為旺盛的生命力。」面對潛在的市場需求,康敬偉不無感慨地說:「我們的願景很簡單,如此龐大的IC元器件市場足以支撐一個能達到千億銷售規模的公司,而我們將力爭成為第一個這樣的公司。與千千萬萬個線下的傳統元器件市場不同,我們在行業裡創造了一個在線的新興市場,並由此誕生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模式–我們要做的就是以高效率、高品質成就一個最佳的互聯網品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140

科通芯城上市,三年做到100億:用互聯網顛覆傳統電子製造業供應鏈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901-1.html

7月7日,中國最大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電商平台科通芯城集團(下簡稱「科通芯城」)今天宣佈於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預計發售3.4億股,作價每股3.20港元至4.48港元,最高募集15.40億港元,股份代號:00400。

☛據悉,科通芯城從成立到IPO用時僅三年。有評論人士認為,科通芯城的神話是產業互聯網崛起的代表。

科通芯城是中國最大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平台電商,也是這一領域首家申請IPO的公司,被譽為電子製造業的京東。科通芯城是產業互聯網的代表,以互聯網的輕資產的模式去運營電子製造業供應鏈的重資產模式,市場空間巨大。

其構建的「在線營銷+在線銷售+線 下服務」O2O一站式電子商務平台,旨在通過自營和第三方平台,以及搭建電子製造業的生態體系,進行大數據積累和挖掘分析,為全產業鏈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

▌科通芯城,電子製造業的「京東」?

根據易觀國際數據,在約300萬家電子製造業的強勁需求帶動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IC元器件採購市場,更在2013年創下超過人民幣2萬億元的交易總值。在中國,約有3,000家大型製造商可直接或通過大型分銷商向大型供貨商提取優質貨品,但數目只佔市場份額約0.1%,餘下的99.9%中小型製造商則有待受到更好的服務,這為科通芯城創造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科通芯城一改傳統的運營模式,用互聯網方式打造中國領先的交易型電子製造業產品電商平台,被譽為電子製造業的「京東」。

➣首先,以B2C的營銷方式實現B2B的創新式商業模式。

自營平台和第三方平台組成的電商平台把前台用戶接口與後台云端計算系統整合起來,並通過強大的云端體系,支撐不同業務的運營。

➣其次,IC元器件行業的採購量龐大,客單價遠高於其他商品,客戶重複購買率高。

以2013年和2014年Q1的數據為例,科通芯城每份自營訂單平均交易價值(自營總商品交易額除以自營總發貨量)分別為約人民幣147,000元及人民幣168,000元。

➣再次,通過全程服務,提高供應效率,降低存貨風險,維持健康的現金流。

服務包括廣泛的售前諮詢,售中跟進和售後回訪服務,以降低撤銷訂單和存貨的風險。科通芯城的產品平均存貨天數由2012年的42天減少至2013年的29天。

➣最後,在大型供貨商方面,科通芯城除了向其採購大量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外,亦通過售前服務及社交媒體營銷,以度身設計的方式有效推廣其新產品和新科技。

科通芯城向大客戶收取的價格與品牌供貨商直接提供的價格相當,但提供品牌供貨商一般不會提供的在線及線下額外增值服務,而且是免費提供。科通芯城的自營平台直接向頂級供貨商進行採購,為中小型電子製造商開闢了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採購優質品牌產品的有效渠道。同時,科通芯城通過自營平台於售前、售中及售後階段提供完善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在線營銷+在線銷售+線下服務」O2O一站式電子商務平台

科通芯城通過互聯網方式,高效運營在線營銷模式,以龐大的工程師及技術專家群,尤其是作出採購決定的專家為技術支持,通過移動應用、微博、微信,以及備受關注的「硬蛋」微信公眾賬號等形式,舉辦產品發佈及科技討論區等新媒體營銷活動,促進中國電子工程師和技術專家的意念和知識交流,透過專家社群口耳相傳的推薦方式,增加科通芯城的交流小區基礎群,提升營銷的廣度。

公司的網站cogobuy.com、移動應用軟件「芯云」及專責的銷售客戶團隊,讓客戶能便捷地搜索及採購產品、追蹤訂單、查閱賬單和發票以及管理存貨。

Cogobuy.com專為電子製造商而設計,讓他們能方便地搜索所需的解決方案其採購所需的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他們也可在網站上展示產品清單、解決方案、品牌建議、面市新品及特價促銷信息。

網站的認證用戶可以透過網站的個人化區域「我的供應鏈」完成整個訂貨流程、查閱訂單紀錄及追蹤訂單狀態。

另一個受歡迎的社區平台「芯云」,是經由微信核證的官方服務,可供網站用戶隨時取覽賬戶信息,並執行整個採購流程。

網站的認證用戶只需掃瞄cogobuy.com主頁上的QR碼,把官方服務賬號添加至其微信好友中,即可在手機上使用「芯云」的一系列豐富功能,包括新品和特價促銷、詢價和下單的「產品訊息」;

查詢發貨情況的「我的業務」以及查詢存貨等搜索功能的「我要查詢」,對無法隨時使用電腦的用戶而言尤其方便,且吸引電商平台的大部分流量。

▌科通芯城的「大數據」猜想

從「IC元器件電商」到「電子製造業供應鏈電商平台」

科通芯城的電商平台業務廣泛,包括定向營銷、在線銷售、供應鏈管理、物流及客戶服務。

☛這種「產品+服務」的模式以先進的云計算系統為後盾:

➣一方面,科通芯城建設了龐大的云後台,包括ERP、CRM訂單管理系統,數據支付、倉庫管理系統等;

➣另一方面,科通芯城在前端使用WEB、移動互聯網APP、微信等工具和應用,從而離客戶更近,促進業務的運營。

客戶可以用PC或移動終端在線下訂單,查價格、庫存,看交貨狀態、信用額度等,所有交易的需求信息和數據都會存儲在云端。

科通芯城也在圍繞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和硬件創新展開新業務、新模式,將極大提升毛利空間,其中一項重要定位即是「基於大數據的電子製造業供應鏈平台」,這意味著科通芯城以IC元器件(電子製造業核心器件)電商業務為入口,聚集大量的電子製造業企業客戶高端人士,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挖掘,開展針對性的軟件、金融、供應鏈及解決方案服務,打造一站式電子製造業供應鏈服務平台。

▌科通芯城的戰略規劃,強化第三方平台及電商生態系統

科通芯城於2013年7月起建立第三方平台,以中小型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製造商為主要業務,招攬更多渠道銷售賣家、供貨商及製造商,從而深入瞭解其需求和產品開發內容,有助為其開發和提供更好服務,並進行其他產品的交叉銷售。

第三方平台的商業模式是收取佣金,目前的額度是1%-2%。科通芯城建立開放平台的目的,不僅僅是向第三方賣元器件,更在乎行業數據的積累。通過自營和第三方平台積累的大數據,獲悉市場行情和趨勢,並通過數據挖掘和分析,再向企業提供它需要的軟件、金融、供應鏈服務等高毛利的產品,已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是科通芯城的戰略規劃之一。據悉,科通芯城集團已於2014年成為微軟金牌認證合作夥伴(Microsoft Gold Certified Partner),開始向客戶推廣微軟云端服務。

以供應鏈金融為例,某中小企業收到訂單,但沒有資金購買元器件。科通芯城會分析其供應商、企業客戶,行業狀況,然後做綜合評估,符合要求就會由科通芯城出面,整體打包多個訂單,金額到100億元再去跟銀行談貸款。這樣既能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貸款問題,也能獲得金融收益。

科通芯城使用互聯網思維,借助硬件創新潮改變原有的電子製造業模式。把硬件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需要三五年時間壓縮到最短。圍繞硬蛋的圈子,科通芯城正在建設平台,讓製造業的設計者、生產者和消費者實現無縫對接,不僅可以縮短產品推向市場的時間,更可以及時瞭解消費者需求,實現C2B。

2013年底,科通芯城明確提出了「芯」硅谷戰略:不僅將為硬件創新創業者提供包含技術方案指導、上游產品資源以及硬件知識培訓為一體的硬件領域資源,同時也將聯合互聯網頂級公司、投資機構,為創業者提供營銷、資金以及運營支持。依託硬蛋平台,更是定位於全球硬件創新供應鏈資源連接平台,將專注於滿足硬件創業者以「供應鏈資源為核心的連接」——從創業者開始有概念,從概唸到產品、從產品到量產,硬蛋平台會在每個環節提供支持。

2014年上半年的硬蛋i未來硬件大賽受到業界廣泛關注,這僅僅是一個開端,硬蛋作為全球硬件創新供應鏈連接第一平台,通過硬蛋公開課、硬蛋開放日、硬蛋web網站(www.ingdan.com)、硬蛋微信(Hardeggs)等一系列的線上線下閉環O2O產品體系,加快打造硬件創新生態系統。

這一龐大的體系一旦建立完成,或許科通芯城將成為中國電子製造業的阿里巴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401

科通芯城:是行業模式引領者,還是個泡泡? 格隆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13&extra=page%3D1
電子製造業B2B電商科通芯城宣佈向港交所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股票代號為00400,IPO定價區間為每股3.20港元至4.48港元,最高募集15.40億港元。股票將於2014年7月8日-11日公開發售,7月18日買賣。獨家保薦人為瑞銀。科通芯城此次共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慧聰網旗下慧聰國際認購2000萬美元,神州數碼旗下Unique Golden Limited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禁售期為6個月。據招股書顯示,科通芯城將在全球發售3.438億股,其中國際發售股份3.0942億股,香港發售股份3438萬股,超額配股權最多5157萬股,相當於原始發售股份的15%。全球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的35%用於擴充營銷及宣傳活動;30%用於擴充及提升電商平台、投資技術基建;25%用於撥支技術及配套在線業務、合夥業務及特許業務機會的潛在收購或投資;剩餘10%用於撥支營運資金及作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科通芯城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隸屬科通集團。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線上客戶商品交易總額15.3億元人民幣,線上客戶總量3141家。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2013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全年未經審核營收為24.17億人民幣,淨利潤8657萬元人民幣;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人民幣,淨利潤2899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19%

這個公司熱度挺高,看好這個公司的人很多,認為它是IC元器件領域的京東,但也有不少人在審視其業務模式與相關數據。到底是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個泡泡?歡迎大家討論。如果是機會,討論後會對機會把握更牢,如果是泡泡,討論後也能迴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25

關於阿里、搜房、科通芯城、彩生活、攜程及去哪兒(港股那點事) 港股那點事直播間

http://xueqiu.com/4091164142/30186072
開放+共享+共識,追尋有趨勢的價值——格隆

港股那點事微信公眾號:HKstocks

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

讓最普通的個人都能享受到最專業的研究服務,讓每個個體的投資之路不再那麼孤單和艱難!

股金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1、關於本期封面照片—安多與青海油菜花

安多平措託人從青海湖邊給我寄來了他今年5月進山挖的新蟲草。他說他在幫人打阿嘎(類似內地的蓋房子頂),一天可以掙五塊錢,還問我會不會去看今年青海湖的油菜花,說今年開得特別好。

安多是典型的安多**人,面部一幅刀刻一樣的挺拔棱角。因為磕長頭,額頭上的一個凸包非常醒目。認識安多是在一次走川藏線大北線時認識的,當時他帶著母親、弟弟一起,從青海湖一路磕著等身長頭去往拉薩。我與他一路同行了兩天,一起磕頭,一起露宿路邊,我吃他的糌粑,他大碗喝我的青稞酒,在近在咫尺的星空下,我們很自由很散漫地聊了很久。分手那天,他把他身上戴的最大的一顆南紅送給了我,然後指著他的弟弟,很結巴地問我有沒有可能幫上他。安多說他信佛,這輩子也只想與佛在一起,但幫不了弟弟什麼。弟弟很野,總想跑出去看看外面。

我答應接他弟弟來內地看看。但後來聽說他弟弟很快就結婚了,並去了阿里安家落戶,說那裡苦是苦一些,但掙錢更容易。安多則留在青海海北,一如既往過著自己不變的生活:每年5月去挖蟲草,其他時間則流落整個藏區,靠做些苦力謀生。但從沒聽他叫過苦,那個字似乎與他無關。後來我托西寧的朋友給他送去了一些治療關節炎與關節腫大的藥,還有當年我給他拍的照片,朋友說他高興得手舞足蹈,象過年一樣!

我不知道一個幹一天苦力活只掙五塊錢的人把每根市價至少100塊錢的蟲草寄出來是怎麼想的。他身邊從來都是沒有電話的,我只能默默遙祝他好,也期待著哪次真的能徹底拋下工作,去青海湖看看7月的油菜花,去海北看看帥氣而實在的安多。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2、對最近幾件大事的簡評

(1)、關於美聯儲退出QE與英央行考慮加息

6月份的美聯儲會議紀要首次明確表示美聯儲準備在今年10月結束購債。美聯儲在會議紀要中表示,將通過在10月份縮減150億美元來終結資產購買計劃,除非經濟領域出現了意外情況。這是美聯儲首次給出資產購買計劃的明確終止日期。但美聯儲沒有提供何時加息的線索。很多朋友擔心著是否意味著美國股市面臨著一波大調整。

格隆看法是,首先,美聯儲退出對全球經濟都是個好消息,因為這說明美國經濟已經在足夠健康的恢復。觀察美國經濟有幾個非常有效的前瞻指標,一個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所謂「這個星球上最重要的經濟數據」的非農就業數據,另一個是做研究更具參考價值,也更領先和敏感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這個數字上週減少了1.1萬,總數降低到了30.4萬,接近7年來的最低值,已完全恢復到了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在中國經濟開始下台階尋找新的平衡點的時候,美國經濟的一路高歌無疑不單是美國人的喜訊;

其次,QE退出後自然的事情就是美聯儲未來會用何種方式,在什麼時候加息,這個需要同時觀察失業率與核心通脹率兩個指標。但可以確定的是,美聯儲加息是遲早的事情,格隆早說過,你要認為美聯儲年內不會加息,你就死定了。美聯儲加息帶來的直接後果是加速全球資金向北美的回流,這對印度、南非以及南美、東南亞那些在金融危機中陪綁美聯儲放水並嚴重依賴外資的發展中經濟體會有立竿見影的抽離作用(從現在這個時點看,某著名私募ZDY兩年前撤離印度,回歸A股是對的,只是時間早了兩年而已。在他這麼做後的兩年,A股從2500跌到了2000點。印度孟買指數卻從15000點漲到了25000點)。另一個後果是逼著其他經濟體也收緊水龍頭(美國人收緊,你不收,等於在義務為美國人印鈔票)。但問題在於享受了放水泡沫快感的發展中經濟體沒幾個有收緊的魄力與能力:前面放水製造的泡沫與泥漿還沒有清完,能做的只能是做些所謂的定向寬鬆動作。這種擰緊總閘,定向放點小龍頭的大背景下,A股指望有趨勢行情,不啻痴人說夢。

最後,美聯儲收,表明經濟的健康與活力。綜觀歷史,美股基本不會在沒有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調整超過15%的,說美股會因為QE退出而做一個大頭部,基本是一種想當然的慣性思維。

(2)、關於中國經濟新常態

7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這是十八大後首度公開報導的由習近平主持的經濟座談會,會上釋放出中國經濟四大新訊號:經濟呈現新常態,調控鎖定新目標,執政關注新重點,決策呈現新風格。會上釋放的信息是十八大確定的奮鬥目標(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GDP和人均收入翻番)是必需要實現的。簡而言之,未來六年年均GDP增速需要達到6.9%,目前看這是存在難度的。為了避免重蹈全面投資導致全面過剩的覆轍,可以預期的是未來中國經濟整體放緩,局部加速的定向式寬鬆與局部刺激會成為經濟抓手的新常態。從投資角度看,鐵路、特高壓、核電、軍工、環保、新能源等都會大概率成為新常態中加速的「局部」。

(3)、關於歐債危機陰影重現

葡萄牙最大的上市銀行BES母公司ESI上週四宣佈推遲部分短期債券的息票支付後誘發投資者對葡萄牙金融體系安全的擔憂,BES股價大跌17.24%後停盤。很多人擔心歐債危機重燃。格隆意見是,歐洲是個整體,歐債危機後,在歐洲核心國與邊緣國之間的防火牆與救援機制已經構築得足夠完善,歐洲整體去槓桿後抵禦風險的安全墊也厚實了很多。最關鍵的是,相對於近乎接近通縮的CPI數據,如果整體需求存在問題,歐央行可以斷然減息——實事上他們一直想這麼做。簡而言之,今日歐盟已不是6年前的吳下阿蒙,ESI這事只是一個小插曲而已。實事上,如果考慮到歐洲股市的整體估值水平,歐洲市場如果因此被砸坑,很大可能是不錯的研究機會,尤其在美聯儲要完全退出QE的背景下。

(4)、關於Google解禁

格隆不知道這個是否屬實,只是有很多格隆匯朋友告訴我,貌似google已經在內地解禁。我不想從什麼中美戰略合作之類的大角度去分析這個事,如以上信息屬實,只談兩點感想:

首先,百度是否會打個寒戰?不一定中風,但感冒一下是必須的吧?我一直想告訴某家搜索公司,我在您網站搜到的東西,一定不是我想要搜的。要持續做到這一點,還真是不容易啊!

其次,Goole和Facebook在全球都有超過10億的用戶,沒有這些互聯網巨頭落地,中國的互聯網只能算是個局域網。從真正的信息與大數據互聯互通角度,GOOGLE以某種方式獲准在內地使用也是大勢所趨。借用一個文藝青年的話:在大航海時代,我們曾實行海禁政策;在大貿易時代,我們禁絕國際貿易;在今天和未來的大數據時代,我們不能再隔絕全球網絡的互聯。Google , Welcome Back To China。

(5)、關於阿里提交第三版招股書

阿里巴巴集團7月12日凌晨公佈第三版招股書,顯示其普通股目前公允價格為56美元/股,其整體估值為1302億美元(6月16日更新的招股書其價格區間為40-50美元/股,估值為930億-1163億美元)。

格隆在前期已經對阿里巴巴做了詳細的估值分析(請至格隆匯官網http://www.guuzhang.com參閱2014年6月22日之港股那點事),這次最新版的招股書沒有任何超出格隆上次分析的範疇,只是估值不出意外地抬高了。格隆還是那個意見:阿里巴巴合理估值應該在1740億美元,如果市場那些很扯的噪音真的讓阿里巴巴定位在一個合適的水平,比如目前的1300億以下,那麼,擁抱馬云吧。

3、關於彩生活(1778)的最新調研解讀

上週格隆匯資深專家97MOCHA完成了對彩生活上市後的再次調研,基本信息反饋如下:

·公司目前的物業管理面積全國第一,是萬科、中海、綠城的其他國內同行的兩倍左右。

·管理層給的物管面積增長目標:截止2014年6月底1.7-1.8億平米,2014年底2億平米,2015年3.5億平米,2020年10億平米。

·兩種方式完成增長目標:招標和收購,其中收購標準是項目IRR20%以上,目前平均收購成本2元/平米,預期未來將上升至4元/平米,IPO60%的資金用於收購

·增值服務:(1)增設鄰里互動圈(2)奇虎這邊在考慮在彩生活社區免費推廣其路由器

假設以上數據成立,格隆簡單測算是(數據未做模型):按照公司面積增長指引,公司去年底物管面積0.64億平米,今年底2億平米(考慮到2014年6月底就達到了1.7-1.8億平米,2億平米應該相對保守),增速超200%,假設物管業務收入翻兩倍,其餘兩塊業務保守假設收入增速分別為70%和100%,綜合下來可以粗略估計今年收入增長130%,由於利潤率水平趨勢向上,其淨利潤增速約200%至2億人民幣,扣除今年1500萬的上市費用後,上週五收盤價4.9元對應2014年21倍,對應2015年約11倍,2015年至2020年純利複合增長率30%。

簡而言之,如果公司以上物業管理增長目標能夠達成,即使完全不考慮O2O互聯網概念對估值的提升,公司的估值還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明年。如果市場價格能有一定的調整,則長遠看是值得跟蹤的;

如果從長期看,判斷公司長期趨勢,可以重點關注兩個指標,即面積增長和APP活躍用戶數增長,前者反應公司基礎業務的增長情況(安全邊際),後者反應公司增值服務的增長情況(想像空間)。

4、關於搜房(sfun):苦日子可能剛剛開始

格隆在2013年10月就已經重點分析了房地產電商搜房網(sfun)。之後該公司展開了一波股價翻翻的行情。最近又有很多格隆匯朋友詢問怎麼看搜房,因為經過中介集體抵制風波後,搜房股價已經跌回到了去年10月份的水平。

格隆簡短的評價是:如同後文格隆分析的在線旅遊公司去哪兒一樣,作為搜房的投資者,你得要做好和搜房一起克服商業模式轉變中遇到重重困難的心理準備。展開如下:

(1)、搜房這輪市值被殺跌是遲早的,它折射的是整個中國地產行業湖水高位堰塞,不能導流,無處導流,也無法導流,整個行業開始觀望、等待、停滯的尷尬狀態;

(2)、搜房與中國地產行業,尤其地產二手中介行業息息相關,整個行業的高點見到沒有,不知道,但最舒服的日子大概率過去了——現在的地產業已經不是一個傻瓜殺進去都能賺錢的時候了。大風,確定已經停了!除非業務模式轉型成功(逆風轉型,談何容易),否則,搜房的高毛利、高增長將暫告一段落;

(3)、搜房通過發佈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並收取競價端口費(早期搜房網只提供60版、120版端口,後來相繼推出了180版、300版。不同的端口對於中介來說意味著「刷新量」,版本越高刷新頻次就越多,發佈的房源信息就更能高頻次地出現在相應位置上。在線下各大中介機構競爭激烈同時房源同質化嚴重的情況下,中介只有拚命刷房源,才能在線上獲得足夠的客源。過去5年來,搜房網的端口套餐費用從60元/月上漲到600元/月,上漲了10倍。)為主的盈利模式在地產整個行業走下坡路的大背景下是竭澤而漁,必然難以為繼(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經歷了一個空前困難的時期,二手房市場受到的衝擊尤其慘烈,部分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下滑超過50%,其中北京上半年相比於去年同期減量54%。目前中國房產經紀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3%-5%,而已上市的房產電商利潤率基本都在30%以上,搜房一季度利潤增長還超過40%)。搜房不盡快找到新的,能貢獻一定基數的盈利模式,搜房的長期估值水平完全可能除繼續遭受擠壓;

(4)、中介集體抵制搜房,以及搜房佈局世聯與合富輝煌這兩個一手房中介為主的公司,既談不上是什麼江湖恩怨,更談不上什麼佈局O2O\O2M的戰略,本質是都是被逼急了,為了活命,病急亂投醫。長期看,這種臨時性的攻伐與妥協,對中介群體,對搜房,都不是什麼好事。對中介群體而言,只是獲取了暫時的喘息,散兵游勇式的中介群體(全國有超過5萬家房產經濟公司,從業人數超過100萬。進入門檻低,服務同質化)不抓緊提高要價能力並積極佈局和改善線上軟肋,下一輪餓得前胸貼後背的日子並不遙遠。對搜房而言,佈局世聯與合富輝煌,表面看是既分化了中介群體(最起碼不會再出現房源一清而空的現象

),又獲得了線下支點,同時還在二手房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借新房業務實現一個新的增長點,但代價是巨大的:搜房在自己破壞自己一手打造起來的行業產業鏈盈利模式與佈局,極有可能偷雞不著佘把米:房產電商與傳統中介,前者向個人提供後者發佈的房源,按點擊量收費,即「賣端口流量」。這種盈利模式成立的前提在於搜房網中立、公正的公眾平台屬性,一旦這個屬性發生了變化,也即自己不僅建市場,同時它也下場交易,各方必然懷疑這種非獨立的商業化的平台的公正性,懷疑平台被交易環節中的一方所影響甚至控制,將來的房企排名、項目點評、企業負面,是不是都會明碼標價。這樣,搜房連上市的根基都會被撼動:原來基於中立平台的信息發佈業務老巢都可能被毀掉。

(5)、未來搜房一方面必須做好準備在目前六折的水平下進一步放低競價端口費,以和諧目前與中介群體等整個產業鏈的利益分配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加快新盈利模式的摸索與轉型。之所以要做好進一步減少自身在整個產業鏈切分蛋糕的準備,是因為中介行業身上肉確實已不多,竭澤而漁的結果只會無魚,無魚的搜房擁有再多流量也是擺設。而且,很長時間,房屋交易環節的中介都是不可取代的:房產不是快銷品。房子這種大宗非標品的交易,很難繞開線下服務環節直接通過互聯網完成。相比於動輒數百萬的房價,交易費用只佔了極小的比例。線下中介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更是服務,這種服務是搜房這種線上電商無法完成的。

至於新的盈利模式,不外乎在前端與開發商進一步拉近距離,簽訂服務協議,為其提供廣告、組織看房團等營銷服務,用一手房保證發展,通過時間來積累二手房。在後端則繼續去中介化,進一步拉近與終端消費者的距離,將業務延伸到後期的交易環節,包括擔保、抵押、貸款甚至房子的設計裝修、建材、生活服務等。但這兩個動作都需要相當的時間來積累,這個時間過程,就是搜房及搜房投資者煎熬的過程。

(6)、很多朋友和我討論搜房在整個房地產產業鏈的佈局多麼高大上,公司管理多優秀,要價談判能力多麼高。格隆想說的是,搜房可預見時間內不再是好的研究對象,不是它不夠優秀,也不是它的市場地位與要價能力不夠強勢,而是:魚沒了。公司依然還是好公司,但行業的風停了。沒有風的時候,鳳凰與雞沒有區別。

5、關於科通芯城(00400):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

本期新股,格隆要跟大家討論的是科通芯城(00400),一隻將於下周登陸港交所的B2B電商公司。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隸屬科通集團。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線上客戶商品交易總額15.3億元人民幣,線上客戶總量3141家。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2013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全年未經審核營收為24.17億人民幣,淨利潤8657萬元人民幣;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人民幣,淨利潤2899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19%。股票將於7月18日買賣,獨家保薦人為瑞銀。另外,科通芯城此次共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慧聰網旗下慧聰國際認購2000萬美元,神州數碼旗下Unique Golden Limited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

之所以把這家新股拎出來,是因為格隆分析新股時試圖為所有格隆匯朋友達致的的兩個目標:既挖掘好的研究機會,也甄別疑點與分歧。廢話少說,我們直奔主題:這家公司,到底是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因為前有京東上市熱炒的榜樣,後有電商大佬阿里巴巴很快要上市,不少人認為科通是IC元器件領域的小京東,很多格隆匯朋友也躍躍欲試,詢問格隆怎麼看。但同時也有一些聲音在質疑,認為公司本質就是一家貿易公司,電商盛名,其實難符。格隆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科通芯城的商業模式,財務情況和這次IPO價格對應的估值水平。之後再與各位探討一下這家公司的一些疑問。

根據科通芯城招股書中的描述,科通芯城是一家直銷型的B2B電商公司,經營的品類專注於電子元器件。其上游連接500家供應商,2013年的SKU(StockKeeping Unit)為51000個。在下遊客戶層面,科通把其客戶分成了兩類:藍籌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科通定義中小客戶是全年下單量少於400萬人民幣的客戶。客戶數量在2013年達到了2753個,其中97%是中小企業客戶。如果以GMV來劃分,2013年藍籌客戶銷售額為20.6億,中小企業客戶銷售額為19.1億,大約各佔50%。公司的盈利模式為典型的直銷型電商的盈利模式:從供應商處批量採購,自己承擔庫存風險,這樣就以一個批發價格採購到電子元器件。公司2013年從供應商處獲得的扣點約為5%,對於中小企業客戶公司還會加價5%售出商品。也就是說公司在藍籌客戶身上可以賺到約為5%的毛利率,對於中小企業客戶毛利率水平約為10%。2013年收入24億人民幣,其中1%是來自平台,其餘來自自營收入(由於平台是按照淨收入計入營收,所以來自平台的交易額遠高於1%)。2013年公司毛利率水平為8.4%,這個數字高於大客戶5%和小客戶10%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平台部分的收入是高毛利率的。13年淨利8656萬人民幣,淨利率為3.6%。14年Q1的營收同比增速是250%,達13.5億元;同期淨利增速超過300%,達2899萬人民幣。公司IPO發行價範圍是3.2-4.48港元,按高價算募集15.4億港元,公司市值61億港元。目前市場普遍預期2014年公司營收能做到75億人民幣左右,為2013年的三倍。因為公司14年將會加大營銷投入,我們就假設公司的淨利率在2014年與2013年持平,這樣公司14年的淨利潤也為13年的三倍。以此計算公司定價的上限是13年PE56倍,14年PE19倍。如果數據沒有水分,這個估值對於一個電商公司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不是電商,就要另當別論了。

下面格隆與各位探討一下一些疑惑。首先,科通芯城業務的本質就是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而非一個全品類的B2B公司。所以科通芯城在招股書中列出的可比公司慧聰網,環球資源等等,其實都跟它不太可比。格隆覺得跟科通芯城非常可比的是同在香港上市的時捷集團(01184)。時捷集團與科通芯城同為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並且13年比12年淨利潤也有高達90%的漲幅。但是目前股價對應13年的靜態估值只有8倍。當然有人會說時捷集團是傳統的分銷商,而科通芯城是一個電商公司,所以科通芯城理應獲得更高的估值。那我們就要來看一看科通芯城電商的含金量有多少了。

首先,B2B直銷型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2B電商和2C電商有很多根本性的差異,使得2B電商很難介入交易的環節。首先,公司與公司做生意都是有一個賬期的,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一點對於科通芯城也不例外。科通芯城給自己的藍籌客戶90天的賬期,給中小客戶30天的賬期。而2C電商剛好是相反的,零售客戶網購的時候都是預付款。不管你在淘寶還是京東買東西,你的錢都是先質押給電商公司的,然後電商公司才會發貨。這樣的預付機制才能保證B2C和C2C的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按照科通芯城的模式,交易在線上完成,還給客戶30天以上的賬期,試想這樣的模式如何能夠保證客戶拿到貨之後一定付款給科通芯城?如果沒有互聯網行業的流量獲取、流量變現、長尾效應等這些經典特徵,只是把2753個(是個,不是萬個)客戶的簽單放到網上實現,我們很難把這種B2B強行歸納為一種互聯網電商模式。

另外一個支持格隆判斷的依據是在市場上除了科通芯城之外還找不到這類所謂的「基於交易的B2B電商」。所有其他的B2B電商都是一個信息平台而以,賺取廣告收入和會員費,交易的環節都是客戶在線下自行完成的。比如慧聰網就一直想介入B2B的交易環節,為此在慧聰網在順德投資慧聰家電城,希望能夠更多的參與到B2B的交易環節之中。2B與2C的客單價存在巨大區別,2C的客單價通常在1000元人民幣以內,而2B的客單價往往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比如科通芯城2014第一季度客單價為16.8萬人民幣。這麼大的客單價交易雙方都希望在線下交易才比較穩妥。如果僅靠線上就能完成B2B的交易,慧聰網也就不需要投入巨資去建電器城了。當然,找不到基於交易的B2B電商,也有另外一個解釋:科通確實在創造和引領一個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互聯網電商公司另外一個經典特徵與行業優勢就是非常健壯的現金流,這一點目前看來科通芯城也暫不具備。雖然科通芯城表示可以通過把應收款抵押給銀行來獲得流動資金,但是科通芯城目前的營運資金還是來自銀行貸款。目前公司賬面上的銀行貸款高達9個多億,帶來13年1400萬和14年一季度770萬的財務費用。而真正的電商公司通常是享受預付款帶來的利息收入的。

還有一個令格隆有所保留的是,科通芯城在上市的前兩年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以至於公司過往三年的業績都是不可比的。公司的電商平台,也只是公司在2013年收購來的。這樣一個整合了不到一年的平台,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它是否是一個可行、有效的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以上分析文章之詳細內容,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之IPO專欄研究)

6、中國在線旅遊研究之二  公司篇:攜程去哪兒之戰剛剛開始

在上期的港股那點事中,格隆以行業的視角梳理了在線旅遊業的市場格局。具體到在線旅遊的上市公司,格隆會重點分析四家中國在線旅遊公司中有研究價值的三家:攜程、去哪兒、途牛。攜程代表的是傳統OTA公司,產品線覆蓋在線旅遊的各個子行業;去哪兒代表的在線旅遊行業的平台型公司,或者叫做垂直搜索引擎公司;而途牛代表的是專注於在線旅遊某一個細分行業的OTA公司。先講一下格隆的判斷:攜程和去哪兒之間早晚會有一戰,而途牛則會在這個過程中獲取漁人之利。

攜程與去哪的矛盾並不像同屬OTA公司的攜程與藝龍那麼明顯,所以在分析之前需要有些必要的鋪墊。我們先從攜程與去哪兒的商業模式開始講起。

攜程模式:以攜程為代表的OTA公司是在線旅遊的中介機構,與房地產行業的房產中介的盈利模式幾乎一致。OTA公司將自己的客戶流量倒給旅遊產品的供應商(酒店、航空公司等),並由OTA引導客戶與供應商完成交易。如果在交易過程中客戶與供應商之間出現任何問題,客戶都可以找OTA公司來處理(這一點在在線旅遊這個行業非常重要)。在一筆交易完成後,OTA公司就可以從客戶的交易額中按照一定比例收取交易佣金。

去哪兒模式:去哪簡單理解就是一個搜索引擎,只是與百度這樣的門戶搜索不同,去哪的搜索引擎是專門為了搜索旅遊產品定製的,因此結果更加精確。與OTA公司相比,去哪兒的搜索引擎就是一個信息聚合平台,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在攜程上搜索一個產品,搜索結果都是來自攜程的供應商。而在去哪兒的搜索結果中會包含多個OTA和傳統供應商線上直銷平台的結果。

(2)與第一點相關的,攜程需要大量人力去線下拓展供應商,平台模式就不需要。

(3)OTA會引導用戶完成與供應商的交易,而搜索引擎只是讓用戶跳轉到OTA或者直銷平台的頁面,搜索引擎本身不涉及交易環節;

(4)如果交易出現問題,用戶可以找OTA解決,去哪兒並不負責(在百度搜到什麼信息受了騙百度也不管)。

結合以上幾點可以看出去哪兒在交易環節中所承擔的責任遠小於OTA,自然也就不能向OTA一樣在交易額中收取交易佣金。去哪兒的收入來源是類似於百度的按點擊收取的廣告費。

對於供應商與用戶而言,在OTA都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但代價就是要花更貴的錢。供應商如果與OTA公司合作,就不需要搭建自己的線上直銷平台,坐等OTA公司把客戶送上門就好。但是這樣坐享其成就要被OTA分走相對高額的銷售佣金。對於用戶而言,搜索引擎可以提供多家OTA和供應商的報價,因此用戶往往可以買到比單一OTA平台更便宜的商品。但缺點就是買到的可能是一家小的OTA或者供應商的商品,服務未必有保障。交易環節每個供應商直銷平台和OTA都會有所不同,很難保證用戶體驗。

有了上面的鋪墊,格隆就可以引出攜程與去哪兒之間會有一戰的核心邏輯:對在線旅遊這個細分行業而言,垂直搜索是一個做不大的商業模式。去哪兒如果想要發展壯大,其商業模式必定會越做越重,最終變成一家OTA公司。做平台型公司的最主要邏輯就是在一個足夠大的市場當中,以輕資產和薄利多銷的模式迅速擴張,佔領大部分市場份額。做平台的典型公司就是阿里巴巴。淘寶加天貓兩個平台佔到中國線上零售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是靠直銷的模式,就完全沒有這個可能。而線上零售這塊市場足夠大,淘寶天貓2013年的銷售額高達驚人的1.5萬億人民幣。在這麼一個天量的交易額中切下一小塊蛋糕也足以成就阿里巴巴這樣一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切的部分是廣告費、天貓會員費以及支付寶交易手續費,佔其整個交易額2%-3%,也就是阿里巴巴的貨幣化率)。但是在線旅遊中酒店加機票兩大品類13年的交易額加在一起也不過2千億人民幣左右,而且OTA公司已經先發佔據了領先的市場份額,去哪兒已經失去了借助輕資產模式迅速擴張的機會(設想如果京東是比淘寶先發的而且已經佔到在線零售50%的交易額,淘寶幾乎不可能再有今天的市場份額)。如果去哪不能夠擴大市場份額,那獲得更多收入就只能靠更深度的介入交易環節,從而在交易額中獲得更高比例的分成。這樣一來就動了傳統OTA的蛋糕(去哪兒最近也是這麼做的),矛盾激化在所難免。

查看原圖
格隆還是一如既往的用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上表中攜程和去哪的交易額是根據上一期港股那點事在線旅遊行業分析中的行業整體規模和市場份額計算得出的(讀者請登錄港股那點事網站http://www.guuzhang.com查閱往期內容)。從上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到,雖然去哪兒與攜程在酒店業務上的交易額相當(兩者都是28%左右的市場份額),但是從交易額中獲得的收入去哪兒遠低於攜程。原因就是攜程從交易額中收取的是12.5%的交易佣金(公司並沒有在財報中披露交易佣金率的水平,這個交易佣金率是格隆根據淨收入和交易額簡單計算得到的),而去哪酒店業務的貨幣化率只有不到1%,這就是去哪兒通過效果廣告獲得的收入。如果按照這種貨幣化率,即使去哪獲得了攜程以外所有的酒店交易額,去哪的酒店業務淨收入還是遠低於攜程。由此看來,去哪兒深入參與交易環節,爭取從交易額中獲得分成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一個使去哪兒必須提高貨幣化率的壓力來自高額的流量費用。根據去哪兒與百度的「知心合作協議」,百度會在14-16年為去哪兒提供一個最小流量導入的保證,而去哪兒付出的代價就是向百度支付2.29億美金的廣告費。雖然這部分費用是以非現金方式支付的,但是股票也是錢。「知心合作協議」費用在14年的一季報中反映出的是6700萬人民幣,佔到一季度收入的20%。如果去哪兒的流量都是自有的或者是以極低成本獲取到的,那這樣一個極低的貨幣化率還是可以維持的。但是現在去哪兒的流量是以高成本獲取到的,再以低貨幣化率賣出去,這樣高買低賣的生意顯然是不可持續的。雖然去哪兒的CFO說去哪兒的大部分流量都是自有的,但這就更無法解釋去哪兒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向百度買流量。去哪兒CFO表示來自百度的流量只佔PC端不到20%,而PC端的營收佔比在14年Q1已經不到70%,手機端佔比顯然還會不斷提升。去哪兒為何要花如此大的成本去購買對公司營收貢獻只有10%左右的流量?

從去哪兒現在的做法來看,也確實在加大向線下滲透的力度。去哪兒的做法就是面向酒店推出一個SaaS平台(Software as a Service),這個服務平台的作用就是幫助酒店方便的建立起一個直銷平台,與去哪兒的搜索引擎對接。正如之前格隆在行業篇中分析的,中國的傳統旅遊產品供應商還沒有經過信息化的過程,就迅速的面對互聯網時代的衝擊。這對於OTA公司是件好事,因為很多酒店根本沒有搭建自己線上直銷平台的能力,線上銷售只能依靠OTA。但是這種局面對於去哪兒是不利的。試想一個酒店如果連自己的網站都沒有,去哪兒的搜索引擎如何能夠找到這個酒店的信息?所以對於去哪兒而言,推廣這樣的SaaS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去哪兒的員工人數迅速由2013年中的1699人擴張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3869人,這樣的團隊規模顯然是地推的需要。14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首次單列出了一項產品採購費用(productsourcing expenses),反映的就是線下爭取供應商的費用在公司總費用佔比已經非常顯著了(這項費用的佔收比由2013年Q1的4.7%增加到了2014年Q1的11.6%)。推廣這樣一個平台的結果就是使很多酒店擺脫了對OTA的依賴,這必然會使得OTA公司與去哪兒產生激烈的矛盾。而這種在線下一家一家酒店推廣SaaS系統的做法也使得去哪的業務模式越做越重,本質上已經從平台公司變成了OTA公司。

中美在線旅遊代表公司的估值水平

查看原圖
小結:做了以上深度分析,格隆可以開始做些總結了。攜程與去哪兒都是朝陽行業中的龍頭公司,關於兩家公司的深入分析各位投資者有大量的研究報告可以參考,無需格隆贅述。格隆是以自己的視角來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做一個判斷。

具體到公司,首先是攜程。格隆想要提醒的是,目前攜程估值已經比較高(上表中展示了中美在線旅遊代表公司的估值水平),而且面臨一系列的短期壓力,包括:

(1)傳統OTA反擊。從去年開始,無論是酒店還是機票的佣金率都是在下降。最近國航南航又將銷售佣金率固定部分從3%下調至2%(在攜程4.6%的機票佣金率中,3%是固定的,剩餘部分是根據特定航線或者銷售量來確定的浮動部分)。

(2)來自去哪兒的競爭。2013年攜程酒店業務的貨幣化率是去哪兒的12倍以上,如果去哪兒已經下決心深度介入這塊市場,那麼攜程和去哪兒直接的價格戰還有得打。

對於去哪兒而言,理論上,在一個如此細分領域的平台型公司一定是干不過精耕細作的OTA公司的,從美國的經驗來看就是垂直搜索被OTA收購(Kayak被Priceline收購)。但是中國的情況還有些不同,首先是中國的傳統旅遊供應商比美國分散和落後,給去哪兒推廣SaaS平台留出了空間。另外去哪兒背後強大的乾爹也決定了攜程和去哪兒之間會是一場持久戰。對於去哪兒的投資者而言,格隆要提醒的是,要做好和去哪兒一起克服商業模式轉變中遇到重重困難的心理準備。

在攜程與去哪兒之爭中,會受益的無疑是途牛。途牛作為休閒旅遊細分行業中的老二,最大的不確定性就是來自老大攜程的壓力。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攜程並不想多線同時作戰,而是要專心打好酒店和機票這兩塊佔其收入80%的主戰場。攜程入股途牛以及CEO梁建章加入途牛董事會都釋放了明確的信號。所以在格隆看來,現在的途牛是一家除了股票價格外,什麼都很好的公司。

關於途牛的深度分析,格隆會在下一期港股那點事中推出,敬請期待。

(以上分析文章之詳細內容,請參閱「港股那點事」官網http://www.guuzhang.com首頁)

7、兩個要求

A、請有空的時候,尤其是有投資線索的時候與格隆做個互動。獨木不成林!

B、請有空的時候,挑選任何一期「港股那點事」轉發在你的朋友圈裡,算是對格隆辛勤筆耕的一點鼓勵!如果摘抄轉發,請註明來自「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166

科通芯城,如何利用微信做到100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8/144217.html
i黑馬消息,7月18日上午10點左右,科通芯城在香港上市,股票交易代碼「400」。

科通芯城確定發行價為4港元(發行價區間為3.2港元-4.48港元),發售3.4億股,融資13.75億港元。科通芯城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共有3位基石投資者捧場,總計認購5000萬美元(約合3.88億港元),分別為Unique Golden Limited、慧聰國際、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其中,Unique Golden Limited為港股神州數碼全資子公司,認購2000萬美元;慧聰國際為港股慧聰網子公司,認購2000萬美元。

科通芯城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短短3年時間,科通芯城的年營業額已經接近100億元。在快速成長壯大的背後,科通芯城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商業思考呢?為此,《創業家雜誌》&i黑馬採訪了科通芯城的創始人、董事長 康敬偉。

 
\
 

在IC元器件行業,代理商服務一家大客戶和小客戶的流程基本上一樣。所以同樣的時間投入下,傳統的代理商體系必然會忽略小客戶。但數以百萬計的中小企業代表的IC元器件年採購額高達8000億元。無數創業者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在此掘金,但都成了先烈。2010年康敬偉開始籌備科通芯城時,他對用戶痛點的認識並不新鮮——中小企業缺乏正品元器件和售後服務是個普遍現象。康敬偉也犯過先烈們的錯,他試圖把B2C的流程照搬到這門B2B生意上。 但康敬偉成功了。

他的成功邏輯是:第一,深度認識自己。雖然在2005年康敬偉就把科通集團帶到納斯達克了,但他知道自己的DNA不是科通集團所需要的產品方向。他不喜歡賭技術方向;第二,避開BAT。康敬偉創立科通芯城時,自知不敵阿里巴巴而沒有選擇黃頁模式,他選擇了阿里巴巴一定不會做的重資產的自營電商。第三,盤活自己的資源。康敬偉先用科通芯城的「免費」模式維持住積攢多年的大客戶關係,然後用大客戶的龐大交易量跟上游拿下換貨協議等條件,再以此樹立的品牌快速獲取中小客戶並彙總其需求向上游要價格。簡言之,大客戶打量小客戶掙錢。第四,深度理解客戶需求。科通芯城商業模式的施展平台無法全部放到線上,於是康敬偉放棄了更改客戶習慣的做法,將公司屬性定為O2O。第五,深度理解業務流、微信、IT系統、大數據之間的關係。康敬偉想清楚了業務流的環節,將線下團隊的職能定位為服務,微信為公司數據庫、IT系統的核心前台。如此帶來的結果是,機器幹了事務性的工作,員工則專心開拓市場、服務客戶,科通芯城成了一個相對而言輕庫存、輕人力,但是生產效率大增的重資產公司。傳統代理商體系下,一個銷售一年只能服務20家客戶,而科通芯城的銷售能服務效率提升數倍,科通芯城成立僅4年,年營業額即接近100億元。

本質上,科通芯城是用移動互聯網的方法和工具在一個紅海市場彙集起海量的中小客戶,在幫助它們運轉得更有效率時,科通芯城也收穫了供應商返點和未來提供高增值服務的可能性。

(強東哥推薦京東高管集體學習,小馬哥讀完點贊!---《創業家》7月刊封面「重度垂直」,如何應用微信工具重建公司運營體系,3年100億,香港IPO。科通芯城老康的故事!我們將請康總帶核心高管班子給咱黑馬專門開課,上市後第一講!歡迎報名。)

以下為科通芯城創始人、董事長康敬偉口述:

中國的電子製造業有300萬家企業,每年大概要採購兩萬億元的IC元器件,其中大企業的採購規模佔採購總額的60%。所以華為、聯想、金立這種大企業的數量不超過1%,但原廠或者大分銷商都在幹一件事兒:服務大企業。當你有一個客戶是華為的時候,你哪兒有精力去管小客戶的需求。

那長尾市場去哪兒了?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中型貿易商,而且中國每個城市都有個華強北、中關村這樣的電子配套市場。它們或者在大代理商貨多的時候弄點過去分銷,或者向大型EMS工廠買些尾貨。這兩種貨源的供應量都不穩定,而且元器件出了問題沒人負責。

我們說那就做一個IC元器件電商平台。我們就一個賣點:假一賠十。而且客戶在科通芯城採購後,不管是方案設計的問題還是產品質量的問題,我都拍胸脯幫你解決。因為我賣的是微軟、英特爾的東西,出了問題它比我更著急。我們的口號是「你能享受到華為享受到的供應鏈服務」、「華為都相信科通芯城,你也可以相信我」。我們要把華強北、中關村裡的貿易商的生意給搶過來。

基於這樣的目標,我們開始研究商業模式。阿里巴巴是黃頁模式,它們做得是流量生意,收得是廣告費。阿里巴巴不介入交易環節,一旦兩端的企業和商家開始做生意,它們就可以撇開阿里巴巴。

京東是交易模式,它自己買貨,加一定的差價,再賣給客戶。京東模式的第一個好處是客戶的粘度高;第二個是平台的交易額跟公司的營業額有關係;第三個是積累出的交易數據有很大價值。它不好的地方是公司要備庫存,相對來說重資產,業務流程也很複雜。

我們還分析了潛在的競爭對手。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阿里巴巴調一個部門來做這個生意,所以我得選阿里巴巴不敢幹也不願意幹的事兒。阿里巴巴的DNA是PC互聯網的流量思維,它不太敢去做交易環節,它不太願意做任何有庫存的事。2012年科通芯城與阿里巴巴的IC元器件頻道合作,我問馬云IC元器件市場夠不夠大,他說足夠大,但他有別的大事要去做。

科通芯城把「客戶怎麼來我們這個平台買東西」作為第一位的目標值。最後我們選擇了比較重資產的京東模式。科通芯城就掙差價,交易量起來了去跟供應商要返點,我不要廣告費。如果我有幾百家頂級供應商的幾萬種高端元器件,那總有客戶需要的東西。反過來講供應商也是一樣。
 

那我們怎麼讓自己沒庫存風險?

第一,我們把成千上萬的企業的訂單彙集在一起給供應商。我們90%的訂單是客戶先給我們下訂單,我們再給供應商下訂單,這樣的話90%的庫存風險就沒有了。

第二,我們利用比較大的交易量跟供應商簽了換貨協議:我可以把賣不掉的貨換新的來賣。

第三,IC元器件佔地小、單價高,科通芯城2013年平均每一單的交易額差不多是十幾萬元,而京東是幾百塊。

過去這三年,我們還是有一點庫存,但它屬於「滾動資金」:今天來,明天就走了。所以對我來講沒風險,我們的庫存等於零。解決庫存講起來容易,但如果沒有很強的用戶基礎和行業關係,就得虧很多錢才能補足經驗。這個錢不是燒流量那種級別的錢,吃錯了一把庫存就能虧掉一千萬美元。

做我們這種生意需要大量的現金流,這怎麼解決?

第一,我們公司足夠大,我們讓所有的供應商給我們30天賬期,而我們給大客戶的賬期一般是45-60天,中小企業客戶一般是COD。

第二,我們在香港每年可以拿到上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並且年息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第三,我們基本上沒做過廣告。科通芯城主要是靠口碑營銷、事件營銷、做活動的方法做品牌。我們在2013新增一個客戶的成本大概是1000美元,但一個新客戶一年平均的交易額是20萬美元。

高風險的事,在我這的風險就沒那麼高了。我們沒融過資,也沒燒過錢,成立以來沒虧過本。事實上,我們用輕資產模式幹了重資產模式才能做得活兒。

長尾市場很難做成規模,我們的策略是先從大客戶下手。對於華為、聯想這些大客戶而言,我們除了給原廠同等價格外,我們還提供更好地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包括供應鏈管理,新產品信息以及強大的售後服務體系,而這些所有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大客戶很容易就把交易額做起來。目前大客戶貢獻了科通芯城50%的營業額,它把科通芯城的運營成本降得很低。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我們有最頂級的供應商體系,其意義在於我們有核心的高端IC元器件資源,這些對於中小企業都是稀缺資源,而且由於大客戶的規模效應,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又能享受到華為等大客戶才能享受到的服務,自然就可以吸引中小企業。

對於供應商而言,我們替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售後服務,而供應商自己做服務的成本是遠高於我們,因為我們有規模效應,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幫助供應商推廣新產品和技術,供應商也願意依託我們的平台。

我們想用互聯網的方法去擴大小客戶的數量。2011年,科通芯城做了一個網站,把所有產品和方案都放上去。我們還模擬線下交易的全流程做了一套工具,希望客戶下訂單、查庫存等環節都在線完成。我們想得很好,產品做得也挺好,但是業績很一般。2011年科通芯城只做了不到1億元。

我們意識到,B2C的那套打法用來做B2B是行不通的。

第一,B2B的應用場景太複雜。企業要採購元器件,得通過選方案、選產品、談價格、下訂單、確定交貨期、付款、驗收等漫長的過程,其中交易環節佔得比重比較低。而B2C非常簡單,消費者看好價格,點一下就買,然後等配送就完了。

第二,B2C是消費者從頭到尾一個人決策,而B2B的商業決策是一群人通過流程做出來的。為什麼阿里巴巴幹完在線黃頁這件事兒後不往下做?不是他不想做,是B2B的應用場景和業務流的複雜度太高。不光是我們兩家,不光是我們這個行業,無窮的先烈都沒做成。

第三,B2B做不成還因為企業的一些習慣。江浙一代很多商人和小老闆不太喜歡坐在電腦前指揮公司,華為員工的電腦不允許接入外網,你怎麼做B2B?我看現在做TO B的人中99%還是PC思維。

我們不能用書本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應該怎麼做呢?直到移動互聯網出現後我們才找到感覺。B2B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流,但那也是人與人的交流。一個公司就那麼三五個關鍵決策人決定了這個公司的行動。如果能把決策流上的三五個人圈在一起,形成社區,科通芯城只需要影響到這群關鍵人,我的生意就活了,我就能把他們的採購決策轉化成交易量。我也不需要去找幾千萬個粉絲,1萬個企業的關鍵決策人的數量可能才5萬人,而這5萬人可能決定了1萬億元的採購額。

要改變客戶的習慣太難了,但如果我們能用一套移動互聯網或者IT工具,從一個環節開始,把B2B的每個環節的信息都給它記錄下來,隨時能掌控這些信息的話,就會是很大的進步了。2012年三四月間,我跟張小龍在深圳聊天時,突然意識到微信有可能是我們正在尋找的一個工具。

人人都有一個手機,所以微信把不太上PC互聯網的那一票傳統行業的高端人士都囊括進去了。但微信不只是一個通訊工具,我們認為它是移動版的Face book,它是個交互式的終端。我根本不管什麼內網,我用微信打進去。從2007年我們就在研究怎麼找到Facebook這樣的社交工具幫企業做營銷,現在科通芯城可以通過微信來掌控整個業務流程的信息。

但我們不是讓客戶在一夜之間放棄線下搬到線上來。我們先用信息把它的整個業務流打通,線上的效率比線下高,當客戶嘗到甜頭了,他自己會一步步把業務環節搬到線上去的。這種TO B生意要求的服務形式應該是O2O,一部分流程線上做,一部分流程線下做,效率比以前高就行。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是他第一天就想把自己的模式做到最完美,這是不現實的,要學會管理客戶的期望值。

一下子,Sky is open(豁然開朗),科通芯城通過微信找到了革命性的突破口,而微信也通過科通芯城,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其實,當時,微信也在探索除了人與人交流之外其它的連接形式,包括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而科通芯城的想法恰恰和微信的戰略吻合。於是,微信和科通芯城的戰略合作開始了,雙方找到了一個雙贏的方向。

於是,我們以「把微信作為CRM」的思路研發了公眾賬號「芯云」。芯云是一個傻瓜式的前台,它的界面很簡單,你在上面輸入關鍵詞或者語音詢問一下,系統會自動回答問題。它的功能就是打穿B2B的交易環節。我們找了一百個樣板客戶,得知零庫存是大家最想做到的目標,那到貨時間的準確度就很關鍵。芯云是免費的服務。

客戶除了最怕自己信息滯後外,還最想知道別人在幹什麼。比如客戶要做手機,那該用誰的指紋識別方案?如果芯云告訴客戶Iphone6的指紋信息是A公司提供的,華為馬上也要採用,你(指創業家記者)說這對客戶來講有沒有影響?我會告訴你我認為能夠影響你產生採購的信息。

不管是信息還是產品還是服務,你對我都會產生依賴,那我就可以蒐集無窮多的數據。我們的智能化後台積累了馬云都沒有的高質量的企業數據,包括設計人員喜歡查什麼資料、採購人員喜歡問什麼問題等。數據越多,我就能更準確的分析行業狀態和需求特點。

挺有意思的是,我們絕對不做信息轟炸。「你跟做手機的工程師講冰箱,人家不感興趣;你給做電表的人講汽車,人家也不感興趣。但找對了人,經常是你給工程師介紹三個產品,他就會買一個,就嘗試幾十萬美元的採購。」康敬偉說,「我們看中微信的就是精準和轉化率。」供應商每天都有想推銷的新產品。他們把信息庫給我,我的工作只幹一件事,篩選。科通芯城篩選完了後把有用的信息給需要它的人。我們不會告訴做電表的人手機圈的事。我的後台能精準定位到客戶是哪個公司,公司做什麼產品。我只針對你,一個星期給你一兩條信息。我們這個客戶數據庫現在有大概1萬家公司。

信息化帶來的好處越來越精準的管理,最後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科通芯城現在有80%的客戶是通過微信來服務的,我們的內部目標是要在2014年年底之前通過微信服務100%的交易客戶。我們的客戶目前的重複購買率超過90%。

由微信主導商業模式後,我們的業績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突飛猛漲,當年營業額大概做到了6億元。2013年的營業額我們大概做到了40億元。2014年,科通芯城會成為年營收80到100億元級別的公司。2013年我們的淨利潤超過1億元。

大部分人沒搞懂我們的業績為什麼是滾雪球式的。

第一,科通芯城比很多企業少了浮躁的心態。你(指創業家記者)知道的所有互聯網應用,我在2000年全做過。我們當時融到錢了,也有很牛的人,但我們的定位非常混亂,一會想賣產品,一會兒想做服務,結果什麼都沒做成。我從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要把公司的定位想得非常清楚。科通芯城在這幾年雖然做了很多微調,但商業模式一點沒改過。我們就掙差價。

第二,IC元器件市場每年2萬億,中小企業每年採購的就有8000億。我們沒有去創造市場,它一直存在。而這2萬億僅僅是電子製造業採購市場的一部分,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電子製造業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的採購市場近10萬億,這是一個可以和馬云的B2C消費市場同樣大的垂直市場。過去這二十年,互聯網在傳統行業之外,創造了一個在政府看來相對非主流的針對消費者的市場,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現在互聯網正在進入國民經濟的每一個行業,每個行業都可能出現一個BAT。

第三,科通芯城的團隊是「混血」。我們是個是兼具線上推廣和線下交易、服務的平台,有大概五六百人。其中線上團隊是新建立的,而線下團隊額是經過科通集團十幾年熏陶出的完整團隊。如果你要新建線下團隊,得花很多錢,而且創業者耗不起時間。我們是把十幾年積累下的知識、經驗全放到科通芯城上面去了。

第四,科通芯城從創業第一天起就沒缺過資源。我早就在這個行業積累起了對別人來講好像是要捧在天上的資源。我賣的模塊或設計方案,現在賣元器件,但客戶都是華為、中興、那幫人。我們的網站上線第一天就把全世界最牛的幾百家公司給拉到線上了。

第五,我們的後台IT系統都是自己做的,這個才是真正的積累。吸引客戶的不是「芯云」本身,而是它所傳遞的內容,後者才是產品。那個界面人人都可以做,但做成「芯云」的難點在於對業務流程的理解和對後台系統的設計。而我們花了十幾年時間把CRM、ERP那一套早就搞通了,我們IT系統的底層軟件都是我們自己寫的。

當科通芯城成功以後,我們一定會被同行當成學習的目標,但別人不一定做得成。做互聯網流量思維的人一般不太懂怎麼做傳統生意。線下的創業公司不具備我們的資源配置。業內規模能跟我們比的美國和台灣公司對中國互聯網的理解就是就是「做個網站,賣點東西」。剩下的大陸的大公司有學會並超過我們的可能性,但我們之間的規模已經拉開距離了。按照我們目前的速度,GMV(商品交易總額)1000億元這個目標即便不是唾手可得,也在看得見的範圍內。

剛剛有黑馬營同學說做O2O找不到標竿企業怎麼辦?一旦我們上完市,資本市場馬上就會在各個細分行業裡尋找存在成功可能性的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41

關於科通芯城(00400):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 格隆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77&extra=page%3D1
本期新股,格隆要跟大家討論的是科通芯城(00400),一隻將於下周登陸港交所的B2B電商公司。公司成立於2010年,是中國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隸屬科通集團。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線上客戶商品交易總額15.3億元人民幣,線上客戶總量3141家。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截止2013年12月31日,科通芯城全年未經審核營收為24.17億人民幣,淨利潤8657萬元人民幣;截止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人民幣,淨利潤2899萬人民幣,同比增長319%。股票將於7月18日買賣,獨家保薦人為瑞銀。另外,科通芯城此次共引入3名基石投資者,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認購1000萬美元,慧聰網旗下慧聰國際認購2000萬美元,神州數碼旗下Unique Golden Limited認購2000萬美元的股份。
之所以把這家新股拎出來,是因為格隆分析新股時試圖為所有格隆匯朋友達致的的兩個目標:既挖掘好的研究機會,也甄別疑點與分歧。廢話少說,我們直奔主題:這家公司,到底是行業盈利模式的開創與引領者,還是其他?因為前有京東上市熱炒的榜樣,後有電商大佬阿里巴巴很快要上市,不少人認為科通是IC元器件領域的小京東,很多格隆匯朋友也躍躍欲試,詢問格隆怎麼看。但同時也有一些聲音在質疑,認為公司本質就是一家貿易公司,電商盛名,其實難符。格隆首先簡要介紹一下科通芯城的商業模式,財務情況和這次IPO價格對應的估值水平。之後再與各位探討一下這家公司的一些疑問。
根據科通芯城招股書中的描述,科通芯城是一家直銷型的B2B電商公司,經營的品類專注於電子元器件。其上游連接500家供應商,2013年的SKU(StockKeeping Unit)為51000個。在下遊客戶層面,科通把其客戶分成了兩類:藍籌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科通定義中小客戶是全年下單量少於400萬人民幣的客戶。客戶數量在2013年達到了2753個,其中97%是中小企業客戶。如果以GMV來劃分,2013年藍籌客戶銷售額為20.6億,中小企業客戶銷售額為19.1億,大約各佔50%。公司的盈利模式為典型的直銷型電商的盈利模式:從供應商處批量採購,自己承擔庫存風險,這樣就以一個批發價格採購到電子元器件。公司2013年從供應商處獲得的扣點約為5%,對於中小企業客戶公司還會加價5%售出商品。也就是說公司在藍籌客戶身上可以賺到約為5%的毛利率,對於中小企業客戶毛利率水平約為10%。2013年收入24億人民幣,其中1%是來自平台,其餘來自自營收入(由於平台是按照淨收入計入營收,所以來自平台的交易額遠高於1%)。2013年公司毛利率水平為8.4%,這個數字高於大客戶5%和小客戶10%的平均水平,原因是平台部分的收入是高毛利率的。13年淨利8656萬人民幣,淨利率為3.6%。14年Q1的營收同比增速是250%,達13.5億元;同期淨利增速超過300%,達2899萬人民幣。公司IPO發行價範圍是3.2-4.48港元,按高價算募集15.4億港元,公司市值61億港元。目前市場普遍預期2014年公司營收能做到75億人民幣左右,為2013年的三倍。因為公司14年將會加大營銷投入,我們就假設公司的淨利率在2014年與2013年持平,這樣公司14年的淨利潤也為13年的三倍。以此計算公司定價的上限是13年PE56倍,14年PE19倍。如果數據沒有水分,這個估值對於一個電商公司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不是電商,就要另當別論了。

下面格隆與各位探討一下一些疑惑。首先,科通芯城業務的本質就是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而非一個全品類的B2B公司。所以科通芯城在招股書中列出的可比公司慧聰網,環球資源等等,其實都跟它不太可比。格隆覺得跟科通芯城非常可比的是同在香港上市的時捷集團(01184)。時捷集團與科通芯城同為電子元器件的分銷商,並且13年比12年淨利潤也有高達90%的漲幅。但是目前股價對應13年的靜態估值只有8倍。當然有人會說時捷集團是傳統的分銷商,而科通芯城是一個電商公司,所以科通芯城理應獲得更高的估值。那我們就要來看一看科通芯城電商的含金量有多少了。

首先,B2B直銷型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2B電商和2C電商有很多根本性的差異,使得2B電商很難介入交易的環節。首先,公司與公司做生意都是有一個賬期的,並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一點對於科通芯城也不例外。科通芯城給自己的藍籌客戶90天的賬期,給中小客戶30天的賬期。而2C電商剛好是相反的,零售客戶網購的時候都是預付款。不管你在淘寶還是京東買東西,你的錢都是先質押給電商公司的,然後電商公司才會發貨。這樣的預付機制才能保證B2C和C2C的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按照科通芯城的模式,交易在線上完成,還給客戶30天以上的賬期,試想這樣的模式如何能夠保證客戶拿到貨之後一定付款給科通芯城?如果沒有互聯網行業的流量獲取、流量變現、長尾效應等這些經典特徵,只是把2753個(是個,不是萬個)客戶的簽單放到網上實現,我們很難把這種B2B強行歸納為一種互聯網電商模式。

另外一個支持格隆判斷的依據是在市場上除了科通芯城之外還找不到這類所謂的「基於交易的B2B電商」。所有其他的B2B電商都是一個信息平台而以,賺取廣告收入和會員費,交易的環節都是客戶在線下自行完成的。比如慧聰網就一直想介入B2B的交易環節,為此在慧聰網在順德投資慧聰家電城,希望能夠更多的參與到B2B的交易環節之中。2B與2C的客單價存在巨大區別,2C的客單價通常在1000元人民幣以內,而2B的客單價往往是幾十萬上百萬的。比如科通芯城2014第一季度客單價為16.8萬人民幣。這麼大的客單價交易雙方都希望在線下交易才比較穩妥。如果僅靠線上就能完成B2B的交易,慧聰網也就不需要投入巨資去建電器城了。當然,找不到基於交易的B2B電商,也有另外一個解釋:科通確實在創造和引領一個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互聯網電商公司另外一個經典特徵與行業優勢就是非常健壯的現金流,這一點目前看來科通芯城也暫不具備。雖然科通芯城表示可以通過把應收款抵押給銀行來獲得流動資金,但是科通芯城目前的營運資金還是來自銀行貸款。目前公司賬面上的銀行貸款高達9個多億,帶來13年1400萬和14年一季度770萬的財務費用。而真正的電商公司通常是享受預付款帶來的利息收入的

還有一個令格隆有所保留的是,科通芯城在上市的前兩年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以至於公司過往三年的業績都是不可比的。公司的電商平台,也只是公司在2013年收購來的。這樣一個整合了不到一年的平台,是需要時間來證明它是否是一個可行、有效的新的行業盈利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59

為什麼很多人讀不懂科通芯城?托比網為你解讀! 托比研究

來源: http://xueqiu.com/8756838586/31342140

如何解讀並評價$科通芯城(00400)$的中期業績,研究中我們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難以完成的任務。在以傳統B2B平臺為核心的圈子里,科通芯城的模型是相當獨特的。我們希望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給出答案:

一、科通芯城與其他B2B上市企業模式不同,難以同類項比較

科通芯城無疑是一家B2B企業,無論是從企業對企業業務產生營收的商業模式上,還是通過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業務俱是如此。但是將科通芯城和B2B第三方平臺,如阿里巴巴(B2B業務)、慧聰網、環球資源網、上海鋼聯、生意寶和焦點科技放在一張表格中進行對比,或許缺乏信服力,尤其是是在評判股票,並進行股價參照的語境下。

先秀一下各上市企業2014年上半年的營收情況及市值情況。

先說科通芯城的商業模式,與其他B2B上市公司相當不同。簡而言之,科通芯城是京東模式,自營意味著備貨,成本自擔,同時在營收中會錄入銷售售價,這也造成了科通芯城的高營收;而後五家B2B企業主要是第三方平臺模式,營收模型是會員費及其他增值服務費,本身不會產生實物貨品庫存,營收模式為輕模式。商業模型的不同,意味著把這些企業放在一起會形成錯配,難以對科通芯城的走向、趨勢形成借鑒意義。

這已不是先例。上海鋼聯加入鋼貿電商時,艾瑞的報告就曾在業內惹出不小動靜。上海鋼聯在接觸鋼貿後,實物計入成本,其營收數據出現大幅增長,在市場格局排名中直接前移了6個位次。艾瑞對此的處理方式是提供一張第三方平臺服務市場份額和一張總營收的市場份額兩張圖表。下圖是2013年第一季度艾瑞的兩張圖的對比。


這件事到後來是2013年Q2到Q4,艾瑞都只出一張餅圖。從2014年Q1開始使用柱狀圖進行展示,並將企業總營收作為唯一指標。

對上海鋼聯,這一行為最終被接受並認可。上海鋼聯作為B2B平臺起身,業務出現調整被認為是自然延續。但對科通芯城,這一根正苗紅的自營類、非平臺類企業而言,是否納入同一體系值得商榷。恐怕第三方數據機構又要撓頭了,呵呵。

顯然,不同的商業模式將難以通過類比看清楚其在行業的真實位置。那麽,我們如何看待科通芯城?


二、科通芯城在行業中的地位

我們必須把科通芯城放回到IC元器件自營電子商務的領域里來看。

下圖反映了行業的基本情況,其中,艾睿和安富利是IC行業中最頂級的通路商,而歐時、e絡盟、力源信息則是目錄經銷商,相對艾睿和安富利體量較小。為什麽把科通芯城放在中間,因為在筆者看來,科通芯城正好彌補了頂層和下層中間的空間,這是筆者曾經在硬件集成企業從事采購工作的經驗之談。這是幾家企業的相關信息:





上面的圖,明顯得把科通芯城的位置和對應市值進行標記。各位請對號入座,概不構成投資建議。這類電子元器件銷售類企業我個人認為是科通芯城真正的參照物。個人觀點,科通芯城的股價已經很對得起這一營收規模了。


三、科通芯城的未來發力點在哪里

大家眼中這個營銷第一的B2B代表究竟怎麽樣,我們先看下科通芯城的數據。

圖中可以看出,2013年第4季度科通芯城出現了一次營收的巨額增長,這是收購關聯企業Envision Global所致。此後其營收增速又降回20%-30%的基本區間上。同時要註意的是科通芯城模式的一大特征——高營收、低毛利率。這一特征與B2C行業中的京東商城極為相似,科通芯城的毛利率維持在6%-10%的區間。

這一營收增速反映了什麽問題?科通芯城的既有營收模式——自營電子元器件銷售已經比較成熟,這代表著1.這一業務會持續貢獻穩定收益;2.這一穩定收益帶來的投資價值相對來說顯得吸引力不足。這一點科通芯城如何突破?科通芯城給出了四個方向:

1.      增加中小企業采購商的規模

科通芯城中報顯示,其自營業務中藍籌客戶營收占比達56.4%,中小企業客戶營收占比43.6%。藍籌客戶是科通芯城的傳統客戶,但這一客戶的高占比,以及客戶群的稀缺,顯示這一營收的增長動力有限,同時面臨大客戶流失對營收產生嚴重影響的風險。

從上表可以看出五大藍籌客戶,尤其是最大客戶對科通芯城業績的重要性。這五大客戶在藍籌客戶占比較高,其2013年平均貢獻營收1.99億人民幣,除此之外的藍籌客戶(91家)平均每家貢獻1172.93萬。而大量的中小企業則平均貢獻71.72萬元。這也解釋了為何科通芯城平均每單交易價值達14.7萬之高。

在元器件交易市場,大企業在交易中話語權極強,往往銷售額越高,利潤率就越低。相對應,科通芯城對中小企業則具有定價優勢,增加中小企業采購商的數量將能夠大幅提高科通芯城的利潤。這也就解釋了為何科通芯城會與慧聰網、神州數碼達成基石投資協議。慧聰網上的中小企業客戶如能與科通芯城深度合作,將進一步完善科通芯城的營收結構。不過,目前為止暫未看到雙方就業務層面披露過合作信息。

2.      增加第三方平臺的規模

對科通芯城而言,第三方平臺業務(傭金收入)利潤率極高——

“該增加主要由於自營收入增加及毛利率為100%的第三方平臺銷售增加。”

顯然,科通芯城熱衷於推動第三方業務。2014年上半年第三方業務的GMV占比達全站的19.20%,較2013年下半年大漲17.9個百分點。
第三方平臺對科通的利潤改善不言而喻,很多人擔心科通如何維持高價值客戶是否會遷移,而科通的答案在於其向客戶提供的免費增值服務——技術咨詢與支持。對普通銷售商來說,這是一條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3.      供應鏈金融服務
對科通芯城來說,供應鏈金融服務同樣值得期待。藍籌客戶與中小企業本身就有不同的賬期,以及不同的采購周期,大價值采購本身對企業帶來的資金流壓力為科通芯城提供這一服務制造了良好的條件。

科通芯城與慧聰網、神州數碼的合作在這里也有合作的機會,後兩家公司成立的重慶神舟慧聰小貸拿到的小貸牌照極具價值——第三張全國性牌照,其兩家分別為阿里小微金融旗下的阿里小貸,和蘇寧雲商旗下的小貸公司。這一牌照僅可在重慶這一試點地區審批。三方的合作有望解決科通芯城開展對應業務的資質問題。

4.      硬蛋生態系統
科通芯城是一個成功的B2B企業,無論從營收規模上看,還是營銷上看。近期的營銷重點是科通芯城推出的硬蛋平臺。根據董事長康敬偉的說法,科通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全球性智能硬件平臺。科通芯城更是希望借此平臺推出類似Kickstarter的眾籌平臺。這一生態系統的構建對科通芯城整體營收將產生不小的協同效應。科通為此也已做好準備,對硬蛋的推廣仍將是後續獲得行業、互聯網高度關註的主要陣地。科通芯城運營成本中銷售及分銷開支不斷上升。招股說明中,35%的上市融資將用於擴展營銷和宣傳服務,其中硬蛋的支出將達到125.4萬港幣。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科通芯城無論從行業角度還是投資者角度,都應該更多與IC行業電子商務這一垂直模式以及行業模式掛靠,而不要與傳統B2B平臺相互參照。科通未來的發展模式將主要通過提高中小企業占比、第三方業務占比,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展開、硬蛋的推動效應而進行。

對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這一範疇來說,下一個科通芯城在哪里?值得行業和投資人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892

科通芯城業績創新高 借硬蛋平臺建IOT生態系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2/147675.html

i黑馬:香港上市公司、中國最大IC及其他電子元器件交易型電商平臺科通芯城集團(股份代號:400) 11月11號發布了今年3季度未經審核的財報。

回顧期內,受新客戶數目持續增加所帶動,尤其是中小企業,公司業務實現強勁增長。於2014年9月30日,在線交易客戶數目達4,219名,其中約3.0%為藍籌客戶及97.0%為中小企業客戶,較2013年9月30日的2,405名增長75.4%。截至2014年9月30日,科通芯城登記客戶數為28,107名。

科通芯城蓄勢待發為客戶提供更多增值服務,已於2014年9月份開展新的供應鏈融資業務,為客戶提供若幹融資服務(包括提供營運資金及展期融資計劃)並收取服務費。供應鏈融資業務充分體現了科通透過現有平臺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而產生新收入來源的優勢。供應鏈融資業務已於回顧期內產生GMV。

截至2014年9月30日止三個月,科通錄得GMV合共人民幣2,223.9百萬元,同比增長132.4%,其中80.7%來自自營平臺,16.5%來自第三方平臺,2.8%來自新的供應鏈融資業務。整體而言,GMV的54.5%來自藍籌客戶,另外的45.5%來自中小型企業客戶。

回顧期內,科通錄得總收入為人民幣1,802.3百萬元,同比增長226.7%。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顯著增加,約為人民幣59.1百萬元,同比增長155.8%。毛利率為7.8%。Non-GAAP公司權益股東應占溢利約為人民幣72.8百萬元,同比增長194.7%。Non-GAAP經營開支為人民幣48.2百萬元。Non-GAAP經營利潤率為5.1%。

科通芯城第三季度錄得約人民幣74.1百萬元的正現金流。截至2014年9月30日,科通現金、現金等價物及已抵押存款共計人民幣1,846.6百萬元。存貨天數及應收賬款天數分別為27.7天及35.0天。

打造智能硬件生態

在業務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科通芯城亦引領開放式、合作及共榮互惠的“硬蛋”平臺的發展,培育智能硬件(Internet of Things, “IoT”)生態系統。近期,“硬蛋”與微信的連手合作標誌著IoT時代的到來。

科通芯城CEO康敬偉表示:“我們是領域內的先行者,致力於透過‘硬蛋’平臺促進IoT生態體系的發展。各行業巨頭紛紛加入我們,共同合作建立IoT小區並優化平臺發展。我們現時與微信攜手舉辦‘微信硬件大賽’便是最佳例證。本次合作把各創作單位連接到‘硬蛋’平臺,共同創建開放式、合作的IoT生態系統,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展望未來,我們計劃與更多互聯網持份者合作,進一步充實我們平臺的資源並鞏固生態系統。更重要的是,我們正在為創新產品建立客戶粉絲群體。我們相信,這個粉絲群體將對我們的未來業務有著重大的意義。”

康敬偉認為:“第三季度維持強勁增長,顯示來季的需求殷切。受周期性因素影響,第四季度是全年最重要的季度,而我們看見需求將較預期旺盛。我們預計供應鏈融資業務將憑借公司的增長勢頭,成為我們來年的增長動力之一。展望2015年,我們保持樂觀,並將繼續在這個高速發展的電子制造業垂直市場中發揮關鍵作用,全力以赴朝著千億GMV目標邁進,同時致力將‘硬蛋’發展成為IoT的全球平臺。”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07

【年度創業家】“科通芯城”康敬偉VS“房多多”段毅:2014誰在顛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06/148199.html

2014年度創業家候選名單中,共出現了20個金燦燦的名字,他們被寄予在不久的未來,能夠帶領公司向100億美金的規模沖刺。接下來的五天,i黑馬將每天推出2篇年度候選人的“英雄事跡”,看看誰才能最配得上“年度創業家”這個光榮稱號。

首先推薦的就是3年內,將重度垂直的IC元器件行業企業“科通芯城”做到100億元的康敬偉,和試圖顛覆房屋銷售模式的“房多多”段毅。


\ 
【年度創業家】康敬偉:用微信讓科通芯城做到100

7月18上午10點左右,科通芯城在香港上市,股票交易代碼400。科通芯城確定發行價為4港元(發行價區間為3.2港元-4.48港元),發售3.4億股,融資13.75億港元。
 
科通芯城成立於2010年,是國內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短短3年時間,科通芯城的年營業額已經接近100億元。在快速成長壯大的背後,科通芯城究竟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和商業思考? 

 
以下為科通芯城的創始人、董事長康敬偉在接受i黑馬采訪時的口述:


\ 
中國的電子制造業有300萬家企業,每年大概要采購兩萬億元的IC元器件,其中大企業的采購規模占采購總額的60%。所以華為、聯想、金立這種大企業的數量不超過1%,但原廠或者大分銷商都在幹一件事兒:服務大企業。當你有一個客戶是華為的時候,你哪兒有精力去管小客戶的需求。
 
那長尾市場去哪兒了?中國有成千上萬的中型貿易商,而且中國每個城市都有個華強北、中關村這樣的電子配套市場。它們或者在大代理商貨多的時候弄點過去分銷,或者向大型EMS工廠買些尾貨。這兩種貨源的供應量都不穩定,而且元器件出了問題沒人負責。
 
我們說那就做一個IC元器件電商平臺。我們就一個賣點:假一賠十。而且客戶在科通芯城采購後,不管是方案設計的問題還是產品質量的問題,我都拍胸脯幫你解決。因為我賣的是微軟、英特爾的東西,出了問題它比我更著急。我們的口號是“你能享受到華為享受到的供應鏈服務”、“華為都相信科通芯城,你也可以相信我”。我們要把華強北、中關村里的貿易商的生意給搶過來。
 
基於這樣的目標,我們開始研究商業模式。阿里巴巴是黃頁模式,它們做得是流量生意,收得是廣告費。阿里巴巴不介入交易環節,一旦兩端的企業和商家開始做生意,它們就可以撇開阿里巴巴。
 
京東是交易模式,它自己買貨,加一定的差價,再賣給客戶。京東模式的第一個好處是客戶的粘度高;第二個是平臺的交易額跟公司的營業額有關系;第三個是積累出的交易數據有很大價值。它不好的地方是公司要備庫存,相對來說重資產,業務流程也很複雜。
 
我們還分析了潛在的競爭對手。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阿里巴巴調一個部門來做這個生意,所以我得選阿里巴巴不敢幹也不願意幹的事兒。阿里巴巴的DNA是PC互聯網的流量思維,它不太敢去做交易環節,它不太願意做任何有庫存的事。2012年科通芯城與阿里巴巴的IC元器件頻道合作,我問馬雲IC元器件市場夠不夠大,他說足夠大,但他有別的大事要去做。
 
科通芯城把“客戶怎麽來我們這個平臺買東西”作為第一位的目標值。最後我們選擇了比較重資產的京東模式。科通芯城就掙差價,交易量起來了去跟供應商要返點,我不要廣告費。如果我有幾百家頂級供應商的幾萬種高端元器件,那總有客戶需要的東西。反過來講供應商也是一樣。
 
那我們怎麽讓自己沒庫存風險?
 
第一,我們把成千上萬的企業的訂單匯集在一起給供應商。我們90%的訂單是客戶先給我們下訂單,我們再給供應商下訂單,這樣的話90%的庫存風險就沒有了。
 
第二,我們利用比較大的交易量跟供應商簽了換貨協議:我可以把賣不掉的貨換新的來賣。
 
第三,IC元器件占地小、單價高,科通芯城2013年平均每一單的交易額差不多是十幾萬元,而京東是幾百塊。
 
過去這三年,我們還是有一點庫存,但它屬於“滾動資金”:今天來,明天就走了。所以對我來講沒風險,我們的庫存等於零。解決庫存講起來容易,但如果沒有很強的用戶基礎和行業關系,就得虧很多錢才能補足經驗。這個錢不是燒流量那種級別的錢,吃錯了一把庫存就能虧掉一千萬美元。
 
做我們這種生意需要大量的現金流,這怎麽解決?
 
第一,我們公司足夠大,我們讓所有的供應商給我們30天賬期,而我們給大客戶的賬期一般是45-60天,中小企業客戶一般是COD。
 
第二,我們在香港每年可以拿到上億美元的銀行貸款,並且年息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第三,我們基本上沒做過廣告。科通芯城主要是靠口碑營銷、事件營銷、做活動的方法做品牌。我們在2013新增一個客戶的成本大概是1000美元,但一個新客戶一年平均的交易額是20萬美元。
 
高風險的事,在我這的風險就沒那麽高了。我們沒融過資,也沒燒過錢,成立以來沒虧過本。事實上,我們用輕資產模式幹了重資產模式才能做得活兒。
 
長尾市場很難做成規模,我們的策略是先從大客戶下手。對於華為、聯想這些大客戶而言,我們除了給原廠同等價格外,我們還提供更好地服務,這些增值服務包括供應鏈管理,新產品信息以及強大的售後服務體系,而這些所有的服務都是免費的。大客戶很容易就把交易額做起來。目前大客戶貢獻了科通芯城50%的營業額,它把科通芯城的運營成本降得很低。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我們有最頂級的供應商體系,其意義在於我們有核心的高端IC元器件資源,這些對於中小企業都是稀缺資源,而且由於大客戶的規模效應,產品具有價格優勢,又能享受到華為等大客戶才能享受到的服務,自然就可以吸引中小企業。
 
對於供應商而言,我們替供應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售後服務,而供應商自己做服務的成本是遠高於我們,因為我們有規模效應,除此之外,我們還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幫助供應商推廣新產品和技術,供應商也願意依托我們的平臺。
 
我們想用互聯網的方法去擴大小客戶的數量。2011年,科通芯城做了一個網站,把所有產品和方案都放上去。我們還模擬線下交易的全流程做了一套工具,希望客戶下訂單、查庫存等環節都在線完成。我們想得很好,產品做得也挺好,但是業績很一般。2011年科通芯城只做了不到1億元。
 
我們意識到,B2C的那套打法用來做B2B是行不通的。
 
第一,B2B的應用場景太複雜。企業要采購元器件,得通過選方案、選產品、談價格、下訂單、確定交貨期、付款、驗收等漫長的過程,其中交易環節占得比重比較低。而B2C非常簡單,消費者看好價格,點一下就買,然後等配送就完了。
 
第二,B2C是消費者從頭到尾一個人決策,而B2B的商業決策是一群人通過流程做出來的。為什麽阿里巴巴幹完在線黃頁這件事兒後不往下做?不是他不想做,是B2B的應用場景和業務流的複雜度太高。不光是我們兩家,不光是我們這個行業,無窮的先烈都沒做成。
 
第三,B2B做不成還因為企業的一些習慣。江浙一代很多商人和小老板不太喜歡坐在電腦前指揮公司,華為員工的電腦不允許接入外網,你怎麽做B2B?我看現在做TO B的人中99%還是PC思維。
 
我們不能用書本上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應該怎麽做呢?直到移動互聯網出現後我們才找到感覺。B2B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交流,但那也是人與人的交流。一個公司就那麽三五個關鍵決策人決定了這個公司的行動。如果能把決策流上的三五個人圈在一起,形成社區,科通芯城只需要影響到這群關鍵人,我的生意就活了,我就能把他們的采購決策轉化成交易量。我也不需要去找幾千萬個粉絲,1萬個企業的關鍵決策人的數量可能才5萬人,而這5萬人可能決定了1萬億元的采購額。
 
要改變客戶的習慣太難了,但如果我們能用一套移動互聯網或者IT工具,從一個環節開始,把B2B的每個環節的信息都給它記錄下來,隨時能掌控這些信息的話,就會是很大的進步了。2012年三四月間,我跟張小龍在深圳聊天時,突然意識到微信有可能是我們正在尋找的一個工具。
 
人人都有一個手機,所以微信把不太上PC互聯網的那一票傳統行業的高端人士都囊括進去了。但微信不只是一個通訊工具,我們認為它是移動版的Face book,它是個交互式的終端。我根本不管什麽內網,我用微信打進去。從2007年我們就在研究怎麽找到Facebook這樣的社交工具幫企業做營銷,現在科通芯城可以通過微信來掌控整個業務流程的信息。
 
但我們不是讓客戶在一夜之間放棄線下搬到線上來。我們先用信息把它的整個業務流打通,線上的效率比線下高,當客戶嘗到甜頭了,他自己會一步步把業務環節搬到線上去的。這種TO B生意要求的服務形式應該是O2O,一部分流程線上做,一部分流程線下做,效率比以前高就行。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是他第一天就想把自己的模式做到最完美,這是不現實的,要學會管理客戶的期望值。
 
一下子,Sky is open(豁然開朗),科通芯城通過微信找到了革命性的突破口,而微信也通過科通芯城,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其實,當時,微信也在探索除了人與人交流之外其它的連接形式,包括人與物,物與物的連接,而科通芯城的想法恰恰和微信的戰略吻合。於是,微信和科通芯城的戰略合作開始了,雙方找到了一個雙贏的方向。
 
於是,我們以“把微信作為CRM”的思路研發了公眾賬號“芯雲”。芯雲是一個傻瓜式的前臺,它的界面很簡單,你在上面輸入關鍵詞或者語音詢問一下,系統會自動回答問題。它的功能就是打穿B2B的交易環節。我們找了一百個樣板客戶,得知零庫存是大家最想做到的目標,那到貨時間的準確度就很關鍵。芯雲是免費的服務。
 
客戶除了最怕自己信息滯後外,還最想知道別人在幹什麽。比如客戶要做手機,那該用誰的指紋識別方案?如果芯雲告訴客戶Iphone6的指紋信息是A公司提供的,華為馬上也要采用,你(指創業家記者)說這對客戶來講有沒有影響?我會告訴你我認為能夠影響你產生采購的信息。
 
不管是信息還是產品還是服務,你對我都會產生依賴,那我就可以搜集無窮多的數據。我們的智能化後臺積累了馬雲都沒有的高質量的企業數據,包括設計人員喜歡查什麽資料、采購人員喜歡問什麽問題等。數據越多,我就能更準確的分析行業狀態和需求特點。
 
挺有意思的是,我們絕對不做信息轟炸。“你跟做手機的工程師講冰箱,人家不感興趣;你給做電表的人講汽車,人家也不感興趣。但找對了人,經常是你給工程師介紹三個產品,他就會買一個,就嘗試幾十萬美元的采購。”康敬偉說,“我們看中微信的就是精準和轉化率。”供應商每天都有想推銷的新產品。他們把信息庫給我,我的工作只幹一件事,篩選。科通芯城篩選完了後把有用的信息給需要它的人。
 
我們不會告訴做電表的人手機圈的事。我的後臺能精準定位到客戶是哪個公司,公司做什麽產品。我只針對你,一個星期給你一兩條信息。我們這個客戶數據庫現在有大概1萬家公司。
 
信息化帶來的好處越來越精準的管理,最後大家的效率都提高了。科通芯城現在有80%的客戶是通過微信來服務的,我們的內部目標是要在2014年年底之前通過微信服務100%的交易客戶。我們的客戶目前的重複購買率超過90%。
 
由微信主導商業模式後,我們的業績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突飛猛漲,當年營業額大概做到了6億元。2013年的營業額我們大概做到了40億元。2014年,科通芯城會成為年營收80到100億元級別的公司。2013年我們的凈利潤超過1億元。
 
大部分人沒搞懂我們的業績為什麽是滾雪球式的。
 
第一,科通芯城比很多企業少了浮躁的心態。你(指創業家記者)知道的所有互聯網應用,我在2000年全做過。我們當時融到錢了,也有很牛的人,但我們的定位非常混亂,一會想賣產品,一會兒想做服務,結果什麽都沒做成。我從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要把公司的定位想得非常清楚。科通芯城在這幾年雖然做了很多微調,但商業模式一點沒改過。我們就掙差價。
 
第二,IC元器件市場每年2萬億,中小企業每年采購的就有8000億。我們沒有去創造市場,它一直存在。而這2萬億僅僅是電子制造業采購市場的一部分,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電子制造業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的采購市場近10萬億,這是一個可以和馬雲的B2C消費市場同樣大的垂直市場。過去這二十年,互聯網在傳統行業之外,創造了一個在政府看來相對非主流的針對消費者的市場,它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非常有限。現在互聯網正在進入國民經濟的每一個行業,每個行業都可能出現一個BAT。
 
第三,科通芯城的團隊是“混血”。我們是個是兼具線上推廣和線下交易、服務的平臺,有大概五六百人。其中線上團隊是新建立的,而線下團隊額是經過科通集團十幾年熏陶出的完整團隊。如果你要新建線下團隊,得花很多錢,而且創業者耗不起時間。我們是把十幾年積累下的知識、經驗全放到科通芯城上面去了。
 
第四,科通芯城從創業第一天起就沒缺過資源。我早就在這個行業積累起了對別人來講好像是要捧在天上的資源。我賣的模塊或設計方案,現在賣元器件,但客戶都是華為、中興、那幫人。我們的網站上線第一天就把全世界最牛的幾百家公司給拉到線上了。
 
第五,我們的後臺IT系統都是自己做的,這個才是真正的積累。吸引客戶的不是“芯雲”本身,而是它所傳遞的內容,後者才是產品。那個界面人人都可以做,但做成“芯雲”的難點在於對業務流程的理解和對後臺系統的設計。而我們花了十幾年時間把CRM、ERP那一套早就搞通了,我們IT系統的底層軟件都是我們自己寫的。
 
當科通芯城成功以後,我們一定會被同行當成學習的目標,但別人不一定做得成。做互聯網流量思維的人一般不太懂怎麽做傳統生意。線下的創業公司不具備我們的資源配置。業內規模能跟我們比的美國和臺灣公司對中國互聯網的理解就是就是“做個網站,賣點東西”。剩下的大陸的大公司有學會並超過我們的可能性,但我們之間的規模已經拉開距離了。按照我們目前的速度,GMV(商品交易總額)1000億元這個目標即便不是唾手可得,也在看得見的範圍內。
 

==========================================
 
【年度創業家】段毅:如何帶著房多多3年做到2000億?

房地產營銷領域目前正處於新老對決。一方是代表廣告的信息平臺搜房網,一方是代表交易的O2O服務平臺房多多。這場決戰的本質,是誰能更準確地向消費者提供地產信息與服務。所以,誰對房地產和購房需求理解最透徹,誰的執行力最強,誰的朋友最多,誰就將勝出。
 
房多多已經交出答卷:2014年,房多多預計自營平臺上的交易額為2000億元。7月時,該公司估值據說已達5億美元。當萬科副總裁肖莉離職,加盟房多多後,段毅本人無疑成為2014年的大贏家。


以下為房多多創始人段毅在接受i黑馬采訪時的口述:


\ 
在中國,房地產經紀人是爭議很大的角色,很多人說互聯網應該去中介化,但我個人判斷中介不會消失,為什麽?我們來看美國,到今天為止,美國經紀人是一個非常發達的行業。為什麽我們所有人對中國的經紀人有偏見呢?因為現在這個行業的發展不是很健康,很多中介公司是靠信息不對稱在賺錢。
 
以二手房為例,假如你想在北京三元橋一帶買房子,經紀人永遠帶你看那兩套,實際上可能有50套在賣。經紀人發到網上的信息幾乎都是假的,把價格標低或者那套房子根本不存在,他吸引你打電話過去,得到你的信息,再不停地打電話給你推銷房子。你沒有買過房,所以經紀人跟你談交易環節的所有流程,你肯定是不知道的,你在這個領域里是“小白”,我怎麽說怎麽算。互聯網最終影響這個行業的發展會有幾個方面,它會讓信息更加對稱,中介怎麽賺錢呢?是靠他的服務賺錢。

在美國,待售房屋的價格都是透明的,你上網搜完以後,在網上解決了信息不對稱,你買房過程中需要更好的服務,一定需要經紀人。因為整個房產的交易過程比較複雜,你不光需要了解信息,而且涉及到坐下來談判、交易、辦手續等一系列的問題。
 
生態系統里面你永遠不要設定誰會存在
 
對個人來說,房地產是大宗交易,一個人可能這輩子買房子只有一兩次,不可能掌握這方面的全部知識,你甚至都不知道什麽房子是好房子,什麽房子是差房子。如果你第一次買房子的時候,我會告訴你,兩房好,還是兩房半好,因為你有了居住體驗之後才會知道,房子的開間應該是四米二好,還是四米五好,不是越大越好。
 
知識的空白和交易頻次低,導致房產服務行業會長期存在,也是服務費能產生的主要原因。但是這種長期存在的行業,是不是就是中國現在這個狀態存在呢?肯定不是。我一直講,房多多做的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里面你永遠不要設定誰會存在,誰不會存在,所以我特別不喜歡聽說誰沒了,誰出來誰就死了。
 
誰都死不了,你一定要把各個角色用他最真實的、最本源的形態搬到這上面來。說到根子上,經紀人服務的好壞,是他能否通過專業知識讓購房者買到滿意的房子,讓售房者滿意地賣掉房子。

以前的交易鏈是房東把信息給到中介公司,經紀人發到網上,我作為買房的人到網上來看,你怎麽保證信息是真實的?有的房地產網站本質上就是廣告。
 
買房子和賣房子的信息對稱 是地產買賣中最關鍵的部分

2001年,我以蘇州一家大型房地產代理公司的創始股東的身份進入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快十年後,我發現自己做得比較痛苦。這個行業對參與者而言都很痛苦,消費者信息不全、經紀人收入過低、地產公司推廣成本過高……偏偏又沒有一方認為你對他產生了價值。

我創辦房多多的初心是改變這一切,我想做一個能夠提高房屋買賣效率的平臺。互聯網改變了很多行業,唯獨沒怎麽改變房地產行業,我希望改變這個行業,我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集合這個行業所有的信息,並為提供更好服務的經紀人使用,讓買房子和賣房子的人能夠充分交流。雖然房子不可能在線上交易,但是我相信交易只是最後的一個動作,最終讓信息對稱,這才是整個房地產買賣中最關鍵的部分。

我一開始跟李建成講,他也聽不懂我到底想做什麽。這不奇怪,他是騰訊出來的,並不了解房地產行業。我用了一年來跟他鼓搗這事,正式幹是2011年,我把原來公司的股份全部處理掉,跑到深圳跟他租了一個民房。其實在做第一套系統的時候,我們什麽商業模式都沒想好,我只是覺得一邊把新房放上來,一邊把所有經紀公司的經紀人放上來,它的效率就能夠提高,當時我們就想著一點,怎麽樣通過這個系統讓賣新房的效率提高,就這麽一個想法。

具體來說,在沒有我們平臺之前,市場上有幾家大的房產互聯網媒體,中介可以在上面發布房源廣告,而我們是幫買房和賣房的人做以交易為導向的真實信息平臺,這是本質的區別。經紀人依靠自己的信譽與服務水平在平臺上生存。
 
建立信用體系是成功的關鍵

在我這個平臺上所有行為我都記錄下來了,每一個行為都產生積分和信用,例如帶客看房次數、成交套數、業主和買家對你服務的好評差評、累計的星鉆冠、你的響應速度、服務專業度、對小區與市場的熟悉程度等等數十個緯度,長期的日積月累會建立起來一個體系。
 
衛哲在阿里就幹了建立信用體系這事,所以他看到房多多為什麽要投,因為我們是有信用體系支撐的。只有把交易的每個環節都搬到我的系統里面來,才能談得上信用體系的建立,這相當於我們把每一個經紀人的行為搬到我這兒來,我才能知道他這個經紀人到底是從善的還是從惡的。

現在,開發商或房東直接把房產信息發給房多多,中介到房多多平臺上提供服務,買房子的人上房多多看房源信息,他要不要你這個中介服務,完全看你的服務評級,如果你服務不好,一天到晚騷擾我,一個差評就能拉黑你,拉黑之後就再也無法聯絡到房東或購房者了。
 
推著推著你的商業模式就出來了

經紀人通過房多多平臺促成交易,我會跟他分成。這種交易模式對開發商、購房者、經紀人、平臺四方都是正向的作用。對中介公司來說,未來比拼的是大家資源獲取的成本和運營的效率,我提供了移動端的平臺,讓他的效率更高。相當於你本身是開實體店的,現在順便在淘寶也開家網店,有兩頭客流過來。

我們的系統做出來以後,沒有變現能力,所以只能靠一個個去推,但推著推著你的商業模式就出來了,因為有的經紀人開始嘗鮮上來了,開發商願意把一些房子放上來,慢慢有了交易以後,我們就有收入,有收入以後,這套東西就慢慢的成型了。

房多多剛開始出來的時候,我跟所有的開發商講他們聽不懂。一邊說服別人,還必須做出交易效果來,這件事起步就難在這。到今天,我們去找開發商,會跟開發商說,我會讓你看到龐大的數據量和你在短期之內實現的爆發式的房屋銷售量。

2012年2月,產品推向市場。2012年我們迅速開了十個城市。2012年平臺的交易額是40億,2013年是400億,今年上半年是500億,今年全年我們的目標是2000億。

我們之前的業務主要是B2B,連接經紀公司和開發商,買房用戶並不知道我們的存在,即使他是通過房多多買到的房子。今年我們開始推用戶端了,之所以現在才開始推,過去沒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讓用戶端的體驗好,一定要把底層基礎做好,如果沒有那麽多人給他服務,沒有那麽多的房源,你讓用戶上來幹嘛?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先推經紀人、先抓房源,然後再做買家用戶。

去年年底,我們推出了房點通,房點通可以將開發商的樓盤項目,直接投放到很成熟的互聯網精準效果營銷渠道上面,從搜索引擎等各個互聯網流量入口平臺找到精準的購房受眾。

房點通對房產媒體廣告模式是最大的顛覆。媒體廣告模式的核心邏輯是這樣的,它在360、百度等流量入口投廣告,采購流量,流量買來,加上自己寫軟文打包高價賣給開發商,買來一塊錢的流量,賣給開發商是十塊錢。
 
開發商對這個沒有感覺,他出1塊錢和10塊錢差別不大。但是,當所有開發商的利潤降到了0.1%的時候,你看它還投不投廣告?房點通是去中間廣告層,我們給開發商做了移動端,開發商按照效果付費的方式把他的廣告通過房點通直接投放到360、百度等流量平臺上面去。

=============================================

“年度創業家”評選活動:《創業家》作為創業、創新領域的第一媒體平臺,每年都要對新冒出來的創業新貴進行表彰,是為“十大年度創業家”。“年度創業家”每年評出10個,獎勵通過產品、商業模式等顛覆性創新,挑戰行業既有秩序,並被公認取得成功的高成長企業創始人。這樣的創始人已有比較高的個人影響力和號召力,未來3-5年有成長為商業領袖的潛能。

歡迎大家一起 參與,評選出你心中的十大
“年度創業家”,猛戳點擊評選開始投票。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269

電子元件交易平台:科通芯城 投資之旅 TRENDALYSIS

http://trendalysis.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30.html
兩星期前曾為文分析智美控股(1661),當日收市價$4.
02,隔天最低跌至$3.86,之後走勢向好。昨天最高升至$4.75,較貼文日升了超過18%。不知讀者有否賺少少?

過了年底又未到公佈業績期,近日不少盈喜盈警的公告,值得投資者留意。高陽科技(818)發盈喜翌日,股價升超過18%,然後稍微回落。2013年每股盈利僅$0.011。按公告披露的數字估算,2014年每股盈利~$0.15,升幅超過13倍。而現價2014年市盈率約14倍。細看內容,盈利大升主要由出售聯營公司股權和金融資產錄得,並非來自經常性業務。其經常性業務為『支付交易處理解決方案』和『金融解決方案』,而收入分別錄得15%-20% 及40%-50%增長,未知是否錄得經營利潤(去年主營業務虧本)。既然主要盈利來自一次性收益,而我又對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存疑,加上股價已經單日大升超過8%,現價超越趨勢通道頂部,短期未必會投資,但其支付業務的性質有趣,會將其加入觀察名單。


這星期吸引我注意的是科通芯城(400)。公司的上市時間短,僅超過半年。股價曾由首日$4 於短短兩個月升至最高$6.07 (+50%), 然後輾轉回落至去年12月的最低點$3.23,之後爬升至近日的~$4.4 水平。去年12月尾至今年1月,大股東多次回購合共超過1620萬股份,而買入價約$4.2 - $4.5。當然,大股東回購不代表股價有力上升,而現價亦的確達致上升通道頂部,未必是最佳投資時機,但其業務有增長潛力。先看財務狀況,其VIS (Value Investment Score) 半年勢頭指數達9分(10分滿分),截至2014年6月30日(以下為人民幣):

營業額:    $29.93億(2013H1: 8.54億,+250%)
經營利潤:$8010萬 (2013H1: 2900萬,+176%)
淨利潤:    $6240萬 (2013H1: 2260萬,+176%)
經營利潤率:2.7% (2013H1: 3.4%,-0.7%)
淨利潤率:    2.1%(2013H1:  2.6%,-0.5%)

上述數字可見,營業額和淨利潤都大幅增長,但業務並非高利潤行業,經營利潤率和淨利潤率僅2-3%。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約1.54億,而持有現金約6.87億,而短期銀行貸款約9.74億。

究竟甚麼類型的業務可以增進咁快,但利潤率又咁低?而公司的現金不足以償還短期的銀行貸款,會否是強行谷大業績造成?的確,單看上述數字,而且上市年期短,會感到不穩妥。那再看其主營業務 - 中國最大的集成電路及其它電子元件交易型電商平台,即是專攻商用電子元件的網上交易平台。類似淘寶,但主攻商業貿易(中小企業),尤其是電子元件類產品。網上交易是大勢所趨,而錄得驚人的營業額增長,但利潤率僅2-3% 屬合理(一般網上交易抽佣大概2%)。

那麼業務增長勢頭能否保持?我們再看截至2014年9月的第3季業績。
  • 營業額達$22.24億,較2013年同期增加132%。而第3季是上半年6個月營業額的75%!
  • 而非公認會計原則計量(Non-GAAP) 的股東應佔溢利達7280萬元(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6610萬,+10%),而相比2013年同期,更增加了132% 
  • 線上交易客戶數目達4,219名,較2013年同期增加75.4%。儘管線上客戶數目看似很少,但營業總額驚人。而交易客戶中,僅3% 屬大型藍籌客戶,基於97% 均為中小企業。以客戶數目和組成紅,仍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
  • 持有現金和已抵押款項,合共18.46億
公告更指2014年9月起,集團為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營運資金和展期融資),並收取服務費。這種網上融資是新興行業,亦是大勢所趨,滿有潛力。然而,集團同時公佈未來將不會再公佈3個月和9個月的未審核業績。即是投資者難以再像現在般及時掌握公司的增長速度。我不知公司是怕麻煩,或者沒信心未來的季度增長率能媲美去年。這是值得投資者注意的。在互聯網的世界,半年已經可以天翻地覆。投資前最好先了解內地對電子元件的需求,或者每年採購量是否穩定,以及入行門欖的高低。

若只計算2014年首3季,每股盈利約HK$0.1375,估計2014年全年的每股盈利超過HK$0.183。每股現價約$4.4,估計2014市盈率約24倍,屬合理價,不是特別便宜。

科通芯城的業務有高增長潛力,然而利潤率低,加上未知其截至2014年9月底的銀行貸款狀況(其大幅提升的現金水平,可能來自銀行貸款),現價未必是最抵買。但業務具備潛質,加上大股東持續在低位回購,絕對值得加入觀察名單,未來再謀定而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3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