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統百貨轉型互聯網要過的3道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5/59223.html

i黑馬接觸的99%傳統零售企業,都在謀求轉型,也都遇到了不同的難題。但是,只要拋開表象,歸納其中問題,其實根源情況都差不多。本文來自《億歐網》,講述了傳統零售百貨轉型互聯網將會遇到的三個根本問題。所謂企業基因、渠道沖突、缺乏團隊,不過是浮在水面的表象罷了2013年,我應邀給某單位做關於傳統百貨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的調研與整體項目規劃,發現了一些與傳統商業邏輯完全不同的新問題與新觀點。實際上,電商圈經常嘮叨的所謂企業基因、渠道沖突、缺乏團隊、物流不暢等問題對於百貨業而言,很可能不過是浮在水面的表象罷了,真正制約與影響百貨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的根源,是整個百貨電商背後的三大博弈秘密。一、體制局限,導致百貨電商不敢舉步中 國的互聯網市場,從來不乏國家隊的身影,即使他們的手里握有壟斷性的優勢資源也始終未能成為互聯網行業的主流團隊。很多人把國家隊的失敗歸結為國有體制的 束縛,但是很少有人能真正深刻認識體制具體在哪些實操層面束縛了國家級電子商務軍團的發展。現在,傳統百貨企業拓展電商市場就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詮釋案例。我 國百貨業主要分為國營百貨和民營百貨兩大類別。隨著零售業的快速發展,民營百貨與國營百貨在數量上的比例已經比較接近,但是在銷售規模、企業品牌、地段面 積三個主要的零售因素方面,國營百貨都占據著巨大優勢,市場地位難以撼動。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國內幾乎所有著名的百貨企業都是國營百貨,如廣州的友誼百 貨、廣百股份、北京王府井百貨、上海永安百貨等。因此,我們一般說的傳統百貨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其實就是國營百貨拓展電商市場。雖然地球人都知道電子商務是商業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雖然地球人都感受到電子商務對百貨業帶來的巨大沖擊,但是肯定很少人曉得其實百貨企業的一把手壓根不想拓展電子商務市場!更神奇的是,這里面的緣由卻始終沒有人擺上桌面。在這里,我用一位知名百貨企業董事長的話語來詮釋清楚這個理由與動機。他提到:“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我們肯定比誰都了解電子商務對我們傳統百貨企業的沖擊!我們集團2012年的銷售規模超過百億,但是我們實際凈利才2個億,而且這2億並非是銷售利潤,而是我們擁有的固定資產溢價!如果我們大力拓展網購市場,我們能拿出多少錢做投入?百貨屬於一個商品高度同質化的行業,面對京東、天貓等動輒幾十個億的資本投入,我們實在沒有多少勝算。我們都這般進退維谷,更勿論那些比我們更弱小的民營百貨企業了。”據筆者查詢,2012年6月,北京王府井宣布投資1億元拓展網購市場,應該是迄今為止傳統百貨企業對電商市場最大的單筆投資金額了。董 事長繼續說:“我們是國營上市百貨企業,一把手是三年一換屆,由政府指派。我們做電商,前期幾乎沒有什麽可能性產生盈利,不盈利就意味著虧損。百貨業的股 價已經連續多年持續下滑,一旦產生較大的虧損,我們的股價肯定迅速往下跌,我們怎麽樣向股東交代?怎麽樣向政府交代?作為一把手,說不想繼續升遷那是騙人 的。不搞電商,凈利還有2億;搞了電商,2億都保不住,還憑什麽往上面走?哪個政府官員還敢投你的票?”董事長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電子商務做還是要做的,不過只能順應一下政府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意思,點到即止,不能真幹。其實,我們做電商真正的目的就是給一把手的簡歷上面加分,美名其曰在任期之內對傳統模式有所創新,具有創新的勇氣與魄力。”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件峰回路轉且頗為諷刺的事情,但我亦深以為,這位國營百貨一把手的觀點極具代表性,他的觀點背後恐怕也折射出整個中國百貨業對於電商網購市場真正的心態與動機。事 實上,沒有一位國營百貨董事長會把上面的心思堂而皇之地對外擺出來。他們能擺上來的也就是渠道沖突、物流倉儲、缺乏專業電商人才這種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理 由(這些都是理由,但是這些理由對於一個真正想做事的企業和高管而言,都是可以解決的問題)。當一個百貨企業董事長是懷揣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無過便是 有功的心態去做電商,開創一種新的行銷模式的時候,還能做得好嗎?還能昂首闊步披荊斬棘勇敢前行?讀懂了上面的因果緣由,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在百貨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當中,做得比較好的百貨企業只有銀泰了,因為銀泰百貨身上與生俱來便是民營百貨企業的血統。二、團隊派系,制約百貨電商市場運作缺乏專業的電子商務運營團隊一直是百貨業和電商圈廣為流傳的理由之一,實際上,即使傳統百貨企業招來專業的電商團隊,要做好百貨電商也是極為曲折困難的,造成這個困局的主要博弈根源有兩個:第一是權力,第二是利益。前 段時間,電商江湖流傳一篇講述富士康當初投資做“飛虎樂購”的深喉文章,里面主要講述飛虎樂購的運營團隊主要分為本土和外來兩大派系,兩個團隊之間互相傾 軋,內耗嚴重以致飛虎樂購逐步走向失敗的故事。其實,這種故事在傳統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的時候,幾乎每一家都會輪番上演。傳 統百貨業拓展電商市場,由於原有團隊缺乏專業電商人才與經驗,必定會從外部招來合適的電商運營團隊。基於傳統企業管理思維,多半也會從原有的百貨零售渠道 抽調人員到電商業務版塊。這就是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從未做過電商的人會成為傳統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的一把手,而這些高層往往都來自企業原有的線下系統,國美 在線、蘇寧易購、百麗鞋業均是如此。一方面是新進的專業電商團隊,一方面是原來打江山的線下百貨老臣,雙方在實際的電商運營當中必然很容易引起矛盾與分歧,從而逐步形成“新和尚”與“舊和尚”的兩大派系,權力的分配與平衡將成為雙方爭鬥的焦點所在。新進的電商團隊為了強化話語權,只有靠業績說話,必定堅持“大投入,戰略性虧損”的市場策略,實際上,這個策略既與傳統零售業操作策略迥異,也與一把手“點到即止”的態度相駁,是很難得到貫徹實施的。過度的派系之爭必將導致企業內耗嚴重,從而直接影響電商業務的實際運營。如果說派系之爭是很多傳統企業拓展電商市場的必然門檻,那麽隨後的利益博弈,就是傳統百貨業的特有屬性了。傳 統百貨企業幾乎都擁有專門的商品采購部,在傳統的零售業態當中,采購部是一個水很深的特殊部門。這個部門之所以特殊主要原因是:第一,能坐在這個部門的 人,必定是高層的親信級人物;第二,在商品采購的過程當中很可能涉及回扣問題。回扣這個問題肯定不是今時今日才產生的問題,也並非中國特有的商業現象。對 於一些年銷售規模過億,甚至過百億的大型百貨企業來說,這里存在很多可以想象的操作空間。傳 統百貨企業做電商,基於定位、渠道、品類等問題考量,往往會把線上商品采購這一塊獨立出來操作,由電商版塊的同事來負責。這種策略毫無疑問傷害了原有傳統 百貨采購部門的既得利益,深刻點來說,甚至很可能傷害了某些百貨企業高層的既得利益。這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容許的事情,但是里面的秘密卻同樣不好宣之於口, 所以他們最可能的策略就是為電商項目有意或者無意制造很多困難與波折,從而使得電商項目在各方勢力心照不宣的圍追堵截當中,始終處於半死不活茍延殘喘的狀 態之中,也只有這種狀態,才最符合各方利益訴求。三、稅率差異,擠壓百貨電商生存空間目前,我國傳統百貨零售業的稅率是17%左右,而電子商務企業屬於高新科技,享受的多為8%的稅率,兩者相差兩倍有余。某些取得政府扶持資金的電商企業,沖抵之後,實際支付的稅率可以去到更低,從而對於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大有裨益。很多百貨企業在前期往往是抱著試水的心態觸網,在沒有取得一定業績之前(特別是沒有真正想做電商的心的時候)多半是不敢大舉投入獨立操作的,一般都會采取項目部門或者分公司的形式開展電商業務。這種策略,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依然是按照傳統的百貨零售業17%的稅率納稅,相對京東、一號店等專業電商企業而言,17%的稅率無疑大大降低了傳統百貨業拓展網購市場的動力,同時也降低了百貨電商的市場競爭能力。不能獨立操作的電商項目,往往受到很多來自原有體系的羈絆,難以盡情施展拳腳。仔細研究傳統企業拓展網購市場中那些失敗或者半死不活的案例,大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種問題。基於網購市場渠道扁平化的原因,在線上百貨銷售當中,同一種商品,線上價格約比線下價格低20%-30%左 右。傳統百貨企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在品牌、團隊、技術、經驗、資金等均不占優勢的前提之下,還要肩負更高的稅率,更低的零售價格,其商品銷售利潤空間必 然受到進一步的擠壓,從而再次加深傳統百貨零售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的難度。同時,傳統百貨更深層次的考慮是擔心電商業務沒什麽大的進展,線上銷售反而把線 下銷售拉低。尚未啟程,已然荊棘漫途,其中艱辛,可想而知。深刻洞察與認識這些實踐當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無論是對於傳統企業拓展電子商務市場,還是對於電商落地實操層面而言,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與意義。i黑馬開通了O2O行業交流群,請創業者們加i黑馬O2O行業QQ群進行交流(群號:361970018)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蔡勇勁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156

德拉吉想要買主權債?先要過德國人這一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79

angela-merkel-42

德國是德拉吉啟動更大規模的貨幣刺激的最大阻力。

到目前為止,歐洲央行還沒有大規模購買主權債券,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依然不能說服德國支持他的政策,而柏林方面批評歐洲央行不斷擴大貨幣刺激的批評聲越來越響。

反對歐洲一體化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支持率迅速上升,而歐洲央行最近購買私人部門資產的行動,引發德國所有主要政黨的反對。

法國興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Anatoli Annenkov告訴彭博新聞社:“現在德國民眾的觀點非常重要。”

“德拉吉想要的是一個與其他國家央行類似的歐洲央行,但是他非常清楚德國人反對他,德拉吉未來將面對更困難的局面。”

在本周IMF世行華盛頓會議上,各方可能將施壓德拉吉進一步采取行動刺激歐元區18國複蘇。但面對德國的強大阻力,德拉吉很難立刻啟動全面量化寬松。

10月14日有關是否購買主權債的辯論將會繼續,屆時歐盟最高法庭將就歐洲央行還未啟用的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進行聽證。

德國政治家此前曾上訴德國最高法院,指控歐洲央行的OMT計劃違反德國憲法,盡管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最終駁回了上訴,但是這凸顯了德國人對歐洲央行實施大規模貨幣刺激的憂慮。

害怕惡性通脹的德國人

德國人對濫發貨幣引發的惡性通脹恐懼深植於他們的記憶中。

德國在1918年至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時期遭遇惡性通脹,1923年德國物價翻了近萬億倍,每隔48小時價格就會翻一倍,一條面包售價4280億馬克,而一千克黃油售價為6萬億。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今天將在布魯金斯學會發表演講,他此前已表示意識到德國的憂慮。

彭博新聞社報道,德拉吉稱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保持溝通,歐洲央行最近宣布一系列政策之前,與默克爾保持聯系。

歐洲央行的最新會議上只公布了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的方案,還是遭到了德國官員和經濟學家的廣泛批評。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主席Hans-Werner Sinn,這個計劃並在央行的職權之內,呼籲各國政府抵制這個行動。

默克爾執政聯盟中的官員擔心歐洲央行將買入垃圾債券,而德國反對黨則批評這個方案將威脅到普通德國人的“錢包。”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說他理解歐洲央行處境困難,但是它“應該始終銘記錯誤激勵,或者使用一個站不住腳的借口將導致更多問題。”

德國另類選擇黨成員Jan Bollinger說,歐洲央行實施的是有害的政策,這會把銀行業的風險轉移到德國納稅人頭上。

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反對歐洲單一貨幣機制和救助歐元區高負債成員國,過去兩個月該黨派在德國三個州的議會選舉中贏得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11

4D打印很美,但還有3關要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015/152363.shtml

“3D打印是制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理念和模式。”李總理在國務院專題講座上發言的余音猶繚繞耳畔,由此激發的熱情創業者們,已奔著“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促進中國制造上水平”的目標義無反顧向前。而在這過程中,走過了三十多年發展歷程的3D打印從後宮走向了前殿,搭乘中國制造2025的東風,將有望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看似一片美好的前景背後,3D打印卻多少還是給人有那麽一點孤帆自賞的調調。一臺打印設備如何能在物聯網體系中有效地發揮互通互聯的媒介平臺作用;而本身又在設備升級方面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如打印速度、打印效果穩定性等,這也致使3D打印沒有在很大程度上獲得較好的VC青睞。

無獨有偶,承繼3D打印而來的4D打印,雖然剛邁上蹣跚學步之路,卻已面臨著一系列客觀的發展瓶頸問題,如設備、材料、技術等。而如何克服掣肘,讓4D打印在突破發展中實現蛻變,不僅是尖端前沿科技者的思考,更是新興科技創業者踐行的機遇所在。

設備:4D打印技術普及的突圍點

在3D打印的世界里,當我們需要打印大型工程項目時,必須使用大型機器才能制造出所需要的大型材料。比如建築、管道等物品的打印,都對打印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包括體積、精確度、可靠性等。這也讓3D打印技術的推廣與普及遇到了現實的屏障。

面對3D打印的前車之鑒,4D打印走出了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依賴“智慧”材料讓打印物在打印完成之後具有自變形的能力,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打印機對技術發展的掣肘問題。但是,“智慧”打印也就意味著對打印設備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而由此導致設備價格高昂的問題將再所難免,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致使4D打印要經歷一段漫長的“有錢人玩物”的命運才能走向技術普及與發展。

對於小型4D打印機,也就是家用級的打印機來說,除了設備價格之外,打印精度、操作專業性等方面的問題,也還處於待完善發展的階段。這些在一定時期內仍制約著4D打印快速發展的要素,卻也為有誌於在4D打印領域創業的人士留出了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而如何通過有效的設備打造,集中力量針對專業市場精準切入,決定了創業者的成功概率。

材料:讓“智慧”材料為成功開路

除了設備本身的制約之外,4D打印所面臨的比3D打印更為嚴峻的問題,便是對特殊性打印材料的需求,因為相比較於3D打印而言,4D打印對所需材料的要求更高。

首先,4D打印所需要的並非一般的普通材料,而是帶有記憶功能的智能材料,是一種能感知外部刺激,並能夠通過判斷而進行自我變形、組裝的新型功能材料。

其次,該材料不僅具備3D打印材料的那種可打印性,還要具有傳感功能、反饋功能、信息識別與積累功能、響應功能、自我變形能力、自我組裝能力、自我診斷能力、自我修複能力和超強適應能力,以及快速響應的變形、組裝能力。

目前,4D打印物還只能感應到水的刺激。換而言之,目前的觸發介質還只是局限於水。而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我們勢必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借助於光、聲、熱、水、氣、溫等任意觸發介質,實現對材料自我變形的觸發的時候。這也就是說,4D打印在走向成功的漫漫長路上,面臨著無限挑戰的同時也面臨著無限的可能與機會。就如對每一項特殊材料的試用和測驗,都存在著失敗的風險和成功的概率一樣,對4D打印材料選擇和應用的關註與投入,將成為創業者們重要的方向和道路選擇。

設計:軟件研發伴你一路同行

4D打印之所以能夠通過介質觸發,從而在特定的時間下進行自我變形、自我組裝,除了材料本身與打印技術之外,另外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軟件的設計;也就是通過程序軟件,將變形要素直接設計在打印材料中。簡單卻並不十分精準的理解,那就是3D是設計產品,4D是將打印機設計在模型中。所以,設計軟件對於4D打印至關重要,也是目前需要重點突破的一個關鍵環節。而如何實現去專業化,讓用戶能進行“傻瓜”式地操作應用,則是4D打印技術的應用與普及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總理的講話擲地有聲,鼓舞了一批資本和人才的聚集,繼而助推了3D打印浪潮。模板初現,3D打印發展的這本教科書,將引領4D打印及相關領域的創業者們闊步向前;而在這個過程中,今天制約著4D打印發展的這些問題必將一一得到解決,並由此帶動新一輪4D打印設備制造機會和應用軟件的開發機會,以及新型材料的發展機會。

與3D打印的“三十而立”相比,4D打印還只能算是個小嬰孩。但漫漫長路,這項革命性制造技術的發展之路已徐徐拉開帷幕。而在這個過程中,越多的發展掣肘得到揭示,也就意味著越多的發展機遇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釋放。

本文作者陳根,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698

生仔要過四關 by 盧志威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11/04/%e7%94%9f%e4%bb%94%e8%a6%81%e9%81%8e%e5%9b%9b%e9%97%9c/

生仔要過四關

IMG-20151031-WA0000
十三五計劃,終於正式開放二孩政策,相信是因為中央政府認識到,中國的人口紅利已見頂,將來社會面對老齡化、少子化問題,社會福利開支將大大增加,目前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高達8.87%,高於全球平均的7.6%;0至24歲人口比例16.6%,遠低於全球平均的26.8%;勞動人口比例(15至59歲),由2012年的68.8%下跌至2014年的67%,種種跡象都顯示就算現在多生,起碼未來二十年老齡化亦不能逆轉,有專家更估計,中國人口結構要達到合理程度需要100年時間。

現代人來說,生不生小孩的規劃,在於經濟狀況,老實說在香港豆腐潤咁大的劏房單位,也要賣二萬元一尺,入場費四百萬,最近參觀過的新盤所謂一房單位,就是放一張雙人床就沒有的房,加上一個放完餐桌就沒有的廳,連垃圾筒發展商也體貼到收在廚櫃內,要放多一張BB床,看來要做個架,吊到上天花板才可以。

千辛萬苦解決了土地問題,還有醫療要爭,首先要爭到一個手術位和床位,然後才能生;生出來後到糧食問題,早幾年買罐奶粉都難,現在減少了水貨問題,相對比較容易,但開放二孩後就很難說了;糧食問題後到教育,原本香港人口減少,可以慢慢做小班教學,現在做到一半湧來新的人口,學位的競爭激烈,每位家長也想孩子過得好,於是在Game Theory下全力進行軍備競賽,教育花費和壓力壩升越高。

明白了世事如何運作,你會奇怪GDP不斷升,官員在說經濟如何發展,實質完全不關你事,因為工作時間已延至不能再長,生活質素卻在年年下跌,意即通過工作所能換到的實質報酬,如樓價/平均收入、教育費用/平均收入,卻在變差。

箇中原因在於政府在很多領域製造壟斷,形成霸權,取得不尋常的利潤,也通過金融騙局如印錢、通漲等手段,令大家覺得經濟好了,願意奉獻勞動時間和生命,同時暗暗地把換到的實質報酬減少。

以上道理未必人人想通,但人類很現實,潛意識穩約覺得經濟基礎不足,自然就不會多生育,所以了解到生育無關政策,只視乎生存環境是否適宜便足夠,二孩政策會否成功?你覺得呢?

Posted in 宏觀經濟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58

穩坐全球第一?新日月光還有三關要過 前景解析》日矽合併 只是打世界盃的第一步

2016-06-06 TWM

日月光與矽品交易案終於塵埃落定,然而面對國際半導體業的劇烈整併, 新控股公司未來仍將面臨三大關卡,挑戰並不輕鬆。

日月光與矽品下市重組新公司,為台灣半導體業的國際競爭力,站上難以超越的新高度,但若從打世界盃的角度看,這次整併無論早晚,必將發生,由日月光發動,而非國際禿鷹發動,或許值得慶幸。

去年以來,全球半導體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購併案層出不窮;統計去年全球半導體業的購併金額,累計高達一二五○億美元!這個數字,是前五年總和的兩倍。多家重量級企業出手:包括安華高( Avago)以三七○億美元,購併博通(Broadcom)、威騰(WD)以一九○億美元收購新帝(SanDisk)、英特爾(Intel)以一六七億美元併入拓朗半導體(Altera)等。

整併強化體質 預防未來景氣趨緩除了天價購併頻傳,許多產業模範生如英特爾、高通、微軟先後大裁員,而且動輒裁減萬人以上,也讓產業前景蒙上陰影。這些在全球競爭力皆為頂尖的優質企業,不約而同積極整併、瘦身,不無預先強化體質、防範未來景氣趨緩的意味。

尤其封裝測試領域,戰況更是硝煙濃厚。全球市占率第四的江蘇長電科技(下稱長電),先是在去年第三季完成合併世界第五大廠星科金朋,今年市占率將上看一○.六%;而世界第二大廠艾克爾(AMKOR)去年也出手購併日本業者J-Device,市占率挑戰一四.六%。

如果把整併後市占率達二九%的新日月光放在一起看,封測巨頭連三併,創造出有史以來,前三大廠合計市占率首次超過五成的新局面。這意味著新三強:新日月光、艾克爾與長電,已進入一輪更激烈的廝殺。

但除了日月光,其他台灣業者多顯得「老神在在」,態度不動如山,僅有宏達電、晶電、華映等少數企業的零星動作,連裁員都不曾聽及;產業發展一日千里,企業積極尋求合作、結盟時,就好像屋外世界風狂雨急,台灣老闆們卻關在屋內,蹺起安逸的二郎腿,想要等待壞天氣過去。

日月光獨立董事、漢鼎亞太創投董事長徐大麟直言,台灣企業抗拒合併,市場又普遍「同情弱者」,小規模公司數量太多的結果,是每家都在國際競爭面臨困難,除了台積電,鮮少公司有一錘定音的能耐、競爭力。從矽谷出發,在全球各地從事創投四十餘年的他感慨道:「購併可增加競爭力,大公司有能力做更多研發,我不懂為何台灣不了解這個道理?」新日月光 體質、競爭力均有提升例如,日月光與矽品最後以合意購併收場,無論調整體質、提升競爭力,都算是繳出成績單;向來股本龐大的日月光,因新控股公司資本額降至約三九六億元,等於透過這樁交易減資一半,稅後EPS(每股純益)也將增至上看七元,在不考量配息的情況下,每股淨值上看六十四元。

然而新日月光成局後,未來仍有一定挑戰,眼前至少就有三道關卡。

首先,日月光與矽品各自經營,但同隸屬新控股公司旗下,這種結構能否通過各國的反托辣斯法審查?這是最「硬」,也是最難估算的考驗。

第一道關卡:官方審查作梗面對這種質疑,日月光方面均以「兩家公司全球市占率合起來只有一五%,因此不會有反托辣斯問題」回應。然而這個計算方式,本身就是爭端所在。根據Gartner數據,IDM廠大概占了全球四九%的市占,因此日月光宣稱的一五%市占率,是把IDM(整合元件製造)廠自行封裝的業務,與全體封測廠合併計算而來;若專門計算專業封測廠市占率,今年日月光與矽品分別占全球一八.六%、一○.五%,共計接近三成左右,仍有遭受反壟斷調查的可能。

反壟斷調查基於各國自身考量,是否被擋,難以判斷。一位專精各國反托辣斯法的律師指出,此案一成,將造就出難以挑戰的封測業巨人,各國基於保護本國企業立場,還是會仔細研究,也不排除審查時提出異議,例如是否形成對本國企業的不公平競爭,或是有限制條款才放行。

譬如聯發科併晨星,被中國商務部延長審查期限兩次,又經過公司主動撤案,最後,中國商務部提出的同意條件有五大項,包括:晨星雖下市,但仍須繼續獨立經營,而非消滅公司;聯發科雖是主要股東,但除了參與分紅、委任董事及獲得財報資料,不得交換任何業務訊息,也不得影響晨星的獨立性。

此外,未經批准,聯發科與晨星不可有業務合作,若要購併任何LCD電視晶片業者,須得到中國商務部批准。這種種限制條件執行,時間長達三年,直到今年八月底才將屆滿,堪稱是「以最嚴苛的要求,有條件過關」。

第二道關卡:人才可能流失若通過各國審查,第二道關卡是人才問題。儘管未來日月光、矽品將下市,由新日月光以控股公司單獨掛牌,但事實上,此一控股模式,與其他產業控股架構,內涵上有所不同。就以購併連連的大聯大控股為例,兩者即有明顯的不同。

大聯大的方式,是讓被併公司股權,都換成控股公司股票,大聯大先後併入的世平、品佳、友尚等公司,原創辦人黃偉祥、陳國源、曾國棟等手上都有大聯大持股,是憑藉著本身股權成為董事,彼此各有相當實力。

相形之下,此次矽品股東以每股五十五元賣給新日月光,換得現金後全數退場,包括林文伯、蔡祺文等經營團隊,也一樣是拿現金出場;未來在掛牌公司內,原矽品團隊將全無持股,換言之,形式上變成純「打工」的專業經理人。

即使張虔生已邀請林與蔡擔任控股公司董事,但要有一定比率的持股,也得從頭買起。

對照交易定案前,矽品所有處級以上主管聯名刊登廣告,強烈宣示要與矽品共進退的決心,這種全由日月光掌控的控股模式能否順利留才,還得再仔細觀察。據了解,目前林文伯與張虔生的默契,是將保留矽品納入控股公司後的獨立性,未來子公司經營團隊維持不變,董事會尊重林文伯的任命、主導權。

第三道關卡:轉單危機

然而,未來新日月光能否讓雙方團隊獨立運作,不但影響公平會評估,也關乎人才去留,更關乎客戶訂單的流向,這也是本次世紀購併案的第三道關卡。

無論對日月光或是矽品的客戶來說,此次雙方合組控股公司,勢必影響訂單流向。先前,在日月光發起公開收購矽品時,林文伯就曾說過,兩家公司有不少客戶重疊,若落實合併,一定會有訂單流失,最可能的去處,自然是艾克爾或長電。

對追兵而言,自然盯著重疊的客戶見縫插針,設法分食訂單,如此一來,新日月光業績能否保有過去優勢,不無疑慮;若日月光一方人馬,在新控股公司下全面主導訂單談判與定價權,客戶流失風險便依然存在。

搶先日月光一步、去年已各自完成整併案的艾克爾及長電,目前正虎視眈眈,隨時準備見縫插針,趁日月光與矽品的新控股架構落實前,盡可能爭取客戶下單。

以本益比高達九十七倍的長電為例,去年購併星科金朋後,引進中芯國際、中國官方半導體產業基金成為股東,各持有長電約一四%、一○%股權,儼然成為半導體紅色供應鏈旗艦。由於購併進來的星科金朋,今年將開出系統級封裝(SiP)產能,中資券商普遍看好,長電將有機會逐步進逼、挑戰新日月光的龍頭地位。

更大的挑戰是,目前已有風聲傳出,中國官方考慮金援上百億元人民幣,鼓勵本國企業購併在那斯達克掛牌的艾克爾。如果此一交易成真,二、三名聯手,第一名的新日月光如何與擁有主場優勢的長電競逐,難度將更高,這也是一路擴張的張虔生,下一個考驗與難題。

封測廠資本支出大,整併可望提升成本效益。

撰文 / 林宏文、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4

辦全環節物流企業要過70項審批 交通部欲降本增效

被專家們稱為“交通物流19條”的《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幹意見》15日出爐,交通運輸部同時還公布了根據這一若幹意見確定的《三年行動方案》。

“‘交通物流19條’最大的亮點是推動完善物流業營改增政策,促進物流各環節增值稅稅率統一,探索物流領域增值稅差額抵扣。”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物流費用占GDP比率逐年降低

物流業為何要“降本增效”?物流企業目前的生存狀況如何?對於社會上有關“物流成本高”的說法,交通運輸業內人士是如何回應的?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巡視員於勝英告訴記者,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推進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國已形成了“五縱五橫”為主骨架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建成了150個左右公共服務屬性突出、輻射範圍廣、帶動力強的貨運樞紐(物流園區),200個左右甩掛運輸試點項目已經啟動,還開展了多式聯運示範工程。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港口收費項目從原來的45項減少到18項;港口收費標準明顯降低,其中港口設施保安費減半征收,減輕進出口企業和海運企業負擔每年合計10億元。

“應該充分肯定物流業降本增效取得的成效。”賀登才說,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逐年降低,2013年為18%,2015年為16%,2016年上半年為14.6%。

“但與新時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物流供需匹配效率的要求相比,交通運輸仍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於勝英說,突出表現在運輸結構不合理、運輸組織方式落後、裝備技術和信息共享水平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等方面,難以適應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元化、個性化物流需求,影響了物流綜合效率效益的提升。

賀登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物流企業的苦惱還是很多。根據調查,開辦物流企業的審批環節太多,辦一家全環節的物流企業,要通過70項審批,而且是總部取得的分部不能用、去年取得的今年不能用、甲地取得的乙地不能用。有一些物流企業不得不設置證照專員,專門對付審批。”賀登才說,“各個環節的收費還是很高,有降低收費的空間”,“有些環節上還是有些難,比如快遞車輛進城的問題。”

賀登才反映,目前物流企業的負擔仍然較重,據對900家物流企業的調查,物流企業的稅收支出增長快於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長速度,且稅收負擔高於全國宏觀稅負水平。

“我個人感覺,物流業降本增效,不是要一味地降低運輸及物流服務的價格,主要應該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費,營造創新發展的環境,通過市場的力量增加銜接協調,優化資源配置,從整體上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並能夠增強物流企業創新發展的後勁。”賀登才說。

29件“幹貨”三年兌現

對於物流企業和普通消費者來說,“交通物流19條”到底有哪些“幹貨”?

“交通物流19條”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經濟便捷、高效優質的交通運輸物流服務體系,支持150個左右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和3000公里左右重點港口集疏港鐵路、公路建設,培育出一批規模化、網絡化平臺型物流企業,開展50個左右道路貨運無車承運人試點,重點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比例年均增長10%左右,鐵路貨運集裝箱運輸比例達15%,車輛運輸車等重型載貨汽車標準化率達80%。

《三年行動方案》稱,到2017年,形成15個左右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多式聯運示範項目,推動一批快遞“上車上船上飛機”項目。這意味著未來快遞到達客戶手中的時間會更短。

我國還將引導全國交通物流樞紐合理布局,推動上海、廣州、武漢等一批骨幹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到2018年,推動形成一批示範性強的交通物流樞紐(城市)。這意味著上海、廣州、武漢等區域中心城市將在全國乃至全球物流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於勝英稱,我國物流運輸效率不高,問題主要出在交通工具不銜接、轉運效率低等方面。“比如,500公里的貨運,火車運輸方式成本低,運輸時間短,但目前兩端占用時間太多,把效率都抵消了。”

《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我國將推進鐵水、公鐵、陸空等多式聯運發展,重點支持以集裝箱、廂式半掛車為標準運載單元的聯運組織形式,提高一體化銜接水平和中轉換裝效率。2016年8月前,形成《關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若幹意見(送審稿)》。

大連港集裝箱海鐵聯運現場。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26

年輕人怎麽在2B領域創業?有三道坎要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01/159545.shtml

年輕人怎麽在2B領域創業?有三道坎要過
張曉軍 張曉軍

年輕人怎麽在2B領域創業?有三道坎要過

2C和2B創業最大的差別在於,2B創業需要有非常多的經驗,因為它涉及到很多業務邏輯、應用以及資源。

今年十月份,企業管理雲服務商“理才網”宣布獲得6億元B輪融資,成為國內當前企業級服務領域最大一筆B輪融資,在資本寒冬格外引人註目。

理才網創始人陳諫作為中國HR SaaS領域資深老兵,曾任用友、金蝶等國內大型上市公司高管,先後主導了國內四代企業管理軟件和互聯網應用的研發。

近日,陳諫接受了i黑馬采訪,他結合在企業級服務20多年的工作積累和創業經驗,分享了對近幾年企業級服務爆發動因、2B和2C創業差異以及企業級服務如何深入與行業結合上等諸多問題的看法,希望對在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者有所啟發。

以下是陳諫分享內容,經i黑馬編輯整理 :

2C和2B創業有什麽不同

2C和2B創業最大的差別在於,2B創業需要有非常多的經驗,因為它涉及到很多業務邏輯、應用以及資源。所以一般來講,年輕創業者在2B領域創業難度非常大。2C往往想出一個創意,抓住一個點,很小的項目可以把它做大。

從2B來講,並不是看你有多大的創意,而在於企業管理,里面有各種業務和系統,需要很多年的積累。另外2C往往依靠個人創業就可以把公司逐步做起來,2B無論是從產品營銷,還是市場、服務來講,每個方面都需要很強的團隊,這是兩個不同的地方。

第三個不同的地方是,2C是砸錢和燒錢的項目,要砸入市場往往需要打很大的廣告,第一時間占領市場。2B並不需要砸很多的錢,你只要把產品做好,客戶能夠感受到你的價值,口碑就起來了。

企業級服務近幾年爆發原因

1、移動互聯網興起

在很長時間里,中國的企業級服務都處在一個比較痛苦和艱難的時期,也就是說企業的需求在之前一直遠遠超過產品的服務。無論是產品的完善程度還是服務質量,都很難服務好企業的管理。

在企業級服務這一塊,拿做SaaS來講,表面上看是把傳統的東西搬到了互聯網上,但是本質上而言,是改造了它的運營模式、運用特征,特別是把一些企業服務之中難點、痛點問題都解決掉了。

所以在這一塊來講的話,企業的需求是很旺盛的,只是現在找到了一種解決這種需求的思路。通過互聯網平臺,構建一個生態,再在上面把應用碎片化,就是很好的思路。

2、資本市場催熱

目前來講,企業級服務還是一片藍海市場。在中國也就是2014年正式起步,2015年被稱為SaaS之年,現在還處於初級階段,所以這塊市場的空間是巨大的,資本市場也是看好這一點。另外,2C這塊機會已經非常少了,資本在培育一些新的熱點,資本一進來,行業也隨之熱起來了。

3、技術基礎逐漸成熟

技術基礎的逐漸成熟也是非常關鍵,其實我們在2005年做過一次SaaS,那時候把整個運用都開發起來了,包括新浪都是我們的客戶。後來也就是基礎、寬帶等基礎技術不成熟的原因,導致速度運行比較慢,安全系統不是很完善,再加上服務器的獲取成本太高,整個項目做的不是很順利。

所以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雲計算,也沒有大數據的概念,基本上跟你配套的平臺公司或者基礎技術服務公司都還沒有成熟。

為什麽現在這麽火呢?因為從2012年起,不論是BAT還有國內的其它企業,都在往這塊布局,包括騰訊和阿里的一些平臺,在大數據、應用系統以及技術設施上都比較完善。通過這幾年的搭建,現在應該是一個最好的時期,也就是說在一個外圍的環境中能夠很清晰地找到你的SaaS之路,或者是找到企業級服務上很優質的夥伴。

中美年輕人進入2B領域創業的差異

中國和歐美國家最大的不同在於,歐美國家的企業標準化程度很高,基本上它運營模式是可以預知或是簡化的。但中國的企業各自為政,需求、運營特點、發展規模、運行方式上往往有很大的差異。

所以在這一塊來講,國外的年輕人有很多方法可以第一時間去模仿,或者是填補標準化程度小的空白。在中國基本上是空白的,或者標準化程度太複雜,很難找到哪里是你的切入點。所以在中國做2B創業來的話,它還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年輕人要來這個領域創業的話,選定一個細分領域深耕,采取和做B端,做平臺的公司進行合作,這是很好的出路。

企業級服務人才跟C端人才有何不同

企業服務這一塊人才合作的程度非常高,也就是說在行業知識互補或者是需要協助的方面非常多。在2C這一塊,找機會繼續留人搭建隊伍,把產品幹起來基本上是可以的,相對於2B要簡單很多。

舉個例子,有的C端業務,把它做起來以後,換CEO或者換創使人,可能影響都不是很大,但是2B這一塊幾乎不可能。團隊搭建了以後,換人很難幹下去,所以在2B這塊,應該是它的系統結構像一個整體的結合體,哪一點少了都不行,它更加複雜。

企業級用戶有什麽特征

普遍來講,在最早期階段,新興公司這類用戶比較多,像我們系統偏向於中小企業,大概在100人左右,甚至是在一個部門進行使用。所以這類企業的組織,或者業務系統相對比較簡單,但它能夠在我們平臺上獲取培訓,繼而搭建管理體系,包括測評、績效、組織體系等。

往後面走,一些中型公司用戶會對於管理和一站式的服務平臺要求比較高。到2016年,我們發現企業在使用某個模塊的時候,在往深的方面走,很多的工具都已經在使用了,而且付費的意願提高了很多。另外從行業來看,一些服務性公司、高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公司用戶會比較多,制造類公司少一些。

企業級服務創業中容易碰到的幾道坎

核心還是產品,所以首先要把產品開發出來,這個產品不光是把功能實現,還是要客戶真正喜歡的產品。受歡迎的產品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用起來非常方便,第二個要非常專業,能夠支持複雜管理系統。我們平時都說一個偉大的公司,必須要有一個偉大的產品,所以這是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你有了好的產品以後,總歸要把它推向市場。這里也講解很多策略,因為2B的市場,不是靠你打廣告,大家就能接受。你要通過一整套可以落地的方案、方法論等去教育客戶,在營銷體系建設這塊,中國還沒有可以參考、學習的SaaS公司,這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成長。

第三個坎,企業級服務確實還是一個大資本投入的市場,不是說幾百萬幾千萬就能搞定的。理才網這個項目,前前後後的投入估計在15個億左右。像一下子能夠融到這麽多錢,能夠吸引這麽多錢來投資的團隊,在中國應該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在這一塊來看,當客戶用起來以後,你怎麽樣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去長期地服務好這些客戶,讓客戶在使用過程中源源不斷地產生價值,並分享利益,達到與客戶共同發展的良性狀態,是非常關鍵的。

企業級服務產品如何推廣運營

最好的方式就是合作,在運營方面,你自己的整個體系建立起來以後,客戶上來以後,你就需要在生態圈里不停地尋找跟你互補的團隊,特別是創業型的團隊。

另外就是跟BAT的合作,其實我們跟騰訊已經開展了9個方面的合作。再加上像平安、阿里、華為這些大公司,都是我們很好的合作夥伴。還有就是我們跟人力資源管理友商在進行合作,業務方面雖然有一些重疊,但我們是以開放的心態,盡量讓合作夥伴到在daydao生態中的定位,找到可以快速發展的機會,我們去支持他們發展起來,共同服務好用戶。

如何增強企業級服務的營收能力

企業級服務做到盈利是非常非常難的,包括國外一些公司,有的做了10多年,也還在虧損的狀態。一個企業要做到盈利的話,首先你要抓住客戶的付費點在哪里,跟客戶一起來分享價值。如果你做一個產品提供給企業,能夠使企業的價值成倍的增長,這個是比較好的,也能讓客戶產生很大的付費意願。

像一些標準的應用,像OA、CRM、HR這一塊,都難以做到很高的收費,這也是在企業級市場難以實現盈利的重要原因。理才網的做法可能跟這個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主要核心是抓行業產品,是客戶需要憑這些行業產品來吃飯的一些應用。

企業級服務如何與行業深度結合

一個是要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平臺,在平臺上集成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從安全、數據庫、運營管理,到服務模式等等。第二個,你要對行業運營有深入了解。比如說制造這一塊,分為十幾類不同的制造,每個應用都非常的複雜和不同,所以就需要一個很強大的專家團隊,才能夠把它應用起來。

同時,在這塊單靠平臺本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需要各種行業上的合作夥伴,也就是說你要有深厚的資金,才能夠把行業的團隊並購進來,才能成為一個體系中的股份。

企業級服務有什麽樣的發展趨向

普遍上來講的話,很多公司都是想先做一個SaaS,然後再慢慢發展成PaaS。我們不是這樣的,從2005年到2014年,近10年時間我們已經把整個企業級服務的藍圖規劃出來了。我們先規劃了一個PaaS,在這個PaaS平臺上部署我們的水平應用、行業解決方案,還有C端怎麽走,都已有成熟的思考。

有時候先做SaaS,再去做PaaS的話,肯定是這個PaaS沒有搭建好。就像蓋房子一樣的,先蓋了房子再蓋地基,是有問題的。甚至要把這個SaaS成型改造,這個難度非常大。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先做好一個地基,再蓋房子,再來提供使用,是這樣一個邏輯。

我們的daydao平臺開發80多個人,做了近三年的時間,現在還沒有做完。初創型企業把資金、人力、物力搭建在這個PaaS平臺上,那對你的融資,以及後面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在PaaS平臺的結構研究和分析上,差不多花了十年的時間,應用框架、底層技術等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這實際上在短期內很難完成。

那對於初創型的企業,我建議它的一個很好的想法、點子,是跟我們來進行合作,作為一個細分的應用。我們提供整個平臺還有技術方面的支持,同時還可以給他帶來第一批客戶。

巨頭與中小型公司的企業級服務有何不同

BAT做這一塊,大多是從OA來切入的,因為OA相對於企業來講,是比較簡單的,它的標準化程度很高,是較輕的應用,容易形成規模。如果是涉及到複雜的行業,或者是細分領域的一些應用的話,BAT並不占優勢。

BAT的優勢一是資金,第二是大量的C端用戶,推出一個產品,傳播的影響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在專業的深度,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營銷服務,基本上他們是比較欠缺的。所以,他們的優勢很明顯,短板也是很明顯的。

企業級服務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70

“錢荒2.0”隱現,春節前要過緊日子

10年期國債期貨持續暴跌、銀行間市場利率不斷上行,市場焦慮“錢荒2.0”來襲。然而,這一次與2013年相比不盡相同。

“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沒有發生改變,市場要有理性認識,只是在過去‘不差錢’的背景下,市場可能過度樂觀。”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2013年發生“錢荒”的深層原因是商業銀行自釀“苦果”,而近期的資金面偏緊卻包含監管層“抑制資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的意圖。

多名市場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態較為一致,與其說是“錢荒2.0”,不如說當前正迎來“資金面緊平衡”的“新常態”。雖然“保持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仍是前提,但是,“大幅度提供流動性,應該不會有了。”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資金面偏緊的情況可能持續到明年春節前。

真的“差錢”了

市場的“錢袋子”確實有些緊。

十年期國債期貨11月30日小幅高開後,迅速掉頭向下翻綠,主力合約T1703一度跌逾0.5%,報98.605,跌幅0.39%。事實上,國債期貨前一日已經出現恐慌式下跌,T1703當日收報98.93,下跌0.71%,創上市以來最大跌幅,自10月24日以來已累計下跌2.58%。

銀行間市場利率也繼續上行。11月30日隔夜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報2.3160%,上漲1.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4960%,上漲1.5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358%,上漲1.86個基點,連漲30個交易日,創2010年12月底來最長連漲周期。

除此之外,同業存單利率在今年8月以來一路震蕩上行,近期已達年內高點。目前1個月、3個月、6個月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分別為3.17%、3.51%、3.52%,明顯超過國債收益率。分析人士稱,作為債市的重要配置資金來源之一,同業存單利率反超國債收益率造成銀行主動負債壓力增加,使得其未來配置需求減弱。

在市場利率一路看漲的情況下,央行11月30日終於結束此前連續4日凈回籠,進行了1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8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400億元逆回購到期。

Wind資訊數據顯示,11月24日開始,逆回購日到期量驟升至2000億元左右;11月26日~12月2日共有9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截至11月28日,央行逆回購余額仍接近1.4萬億元,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長江證券分析師趙偉表示,央行連續凈回籠是債市大跌的直接導火索。當前,央行堅持“收短放長”降杠桿,債市驅動邏輯或逐漸改變;全球債市調整等也壓制了國內政策和資本市場。國內外利空因素較多,債市調整或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劉東亮表示,近期資金面持續緊張的主要原因在於10月份後人民幣貶值速度加快,外匯占款下降壓力加大,基礎貨幣缺口擴大,央行選擇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且央行通過拉長投放期限,事實上提高了投放資金的加權成本,導致貨幣市場利率水漲船高。同時,市場機構對寬松政策的預期已從前三季度的相對樂觀轉為謹慎保守,再疊加月末、MPA(宏觀審慎評估)考核等因素,導致資金面持續偏緊。

都在擔心“錢荒” 要來

此輪資金面的收緊從今年10月開始初現端倪,在近期的債市集中爆發,各方開始擔憂,2013年6月的“錢荒”會否卷土重來。

2013的6月6日,Shibor隔夜利率驟升135.9個基點至5 .98%,隔夜回購利率暴漲139個基點至6.13%;同日,農業發展銀行6個月期的200億元金融債發行利率超過3.4%,但竟以“流標”告終,市場流動性全面趨緊。

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此前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造成2013年“錢荒”的表面因素有四方面。第一,美國退出QE(量化寬松)明朗,導致全球資金回流;第二,外匯占款下降,貨幣創造渠道缺失;第三,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偏緊;第四,年中存貸比考核、上繳財政收入和繳納存款準備金。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也表示,全國性商業銀行融出資金減少在這兩輪資金面緊張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表面來看,近期的資金面緊張與2013年的“錢荒”非常相似,但如果進一步分析,原因又不盡相同。業內普遍認為,2013年的“錢荒”深層原因是商業銀行自己釀造的“苦果”,而近期的資金面偏緊背後存有央行的意圖。

任澤平的上述報告指出,2013年6月銀行間利率飆升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銀行資金期限錯配。面對金融脫媒(銀行體系中介功能弱化)和傳統部門融資需求黑洞導致的影子銀行快速發展,商業銀行和央行認識不足,且商業銀行普遍存在著將短期拆借長期化、拆短貸長,造成期限錯配,引發了嚴重的流動性問題。

2013年6月7日,“錢荒”爆發後的第二日,央行召集各行金融市場相關管理層開會,市場預期央行將會註入流動性,但央行反而繼續發行央票,同時進行了100億元的正回購操作,回收流動性。6月20日,Shibor隔夜利率大幅飆升578.40個基點,利率首次超過10%,達到13.4440%。同時,上證、深證指數均創年內新低,上證綜指收於2084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2.77%。

這一次截然不同。鄧海清表示,在中國的銀行體系中,基礎貨幣和資金流動方向為“央行→大行→中小行”,大行是貨幣市場的主要資金融出方,同時大行直接受到央行的窗口指導,是中國銀行體系的“中流砥柱”。

進入10月,央行貨幣政策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陷入兩難。對內需壓縮資產價格泡沫、降低市場資金杠桿、防範金融系統風險;對外面臨人民幣持續貶值的匯率約束壓力。因此,央行始終堅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態度。然而,我國當前經濟政策重心已明確轉向“去杠桿、防風險”,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明確指出,下一步政策重心將轉向“主動調結構、主動去杠桿、主動防風險”。

自今年9月開始,央行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縮短放長”的公開市場操作,來提高貨幣市場的利率。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貨幣政策或已由實質穩健轉入“非典型緊縮周期”。

借錢貴難平

“去杠桿、防風險”的大背景下,與其說是“錢荒2.0”,不如說是“資金面緊平衡”的“新常態”。不過,大幅度提供流動性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了,且資金面偏緊的情況可能持續到明年春節前。

魯政委表示:“中國經濟離‘L’型底部只有一步之遙,但政策托底仍不可避免,2016年具有較為明顯的滯脹特征(通脹回升、經濟內生動力不足),利率沒有大幅上行的基礎。”

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亦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流動性不會大幅收緊的原因是,這可能給增長帶來過大下行壓力,並導致金融市場不穩定,“如果未來外匯流出的壓力趨緩、房地產價格趨穩,同時經濟增長有明顯疲軟的跡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有可能回升至今年年初的水平。”

“如果市場流動性出現枯竭,那必然是貨幣政策想向更緊的方向進行,這種可能性比較小。”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這個前提還是有的。”

央行11月30日結束4天凈回籠,向市場凈投放900億元,顯然就是為了緩解資金面的緊張。

但劉東亮認為,公開市場投放無法解決借錢貴的問題,“央行如果加大公開市場投放力度,只能解決借到錢的問題,解決不了借錢貴的問題,況且目前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投放流動性的規模也並沒有預期中的大,甚至出現階段性回籠,對市場的心理影響不言而喻。”

因此,在劉東亮看來,盡管可能性不大,但央行降準的必要性在上升,“如果央行繼續堅持不降準,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進行調節,那麽預期資金緊張至少會持續至明年春節前。”

民生證券固收研究負責人李奇霖則表示,一旦風險進一步擴散,流動性較差的資產也難以獨善其身。而當此類資產出現拋售壓力時,為防止金融機構風險過大、企業融資成本過高,央行或將出臺利好政策,刺激債市回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596

芒果TV正式進軍互聯網電視:三年用戶數要過1000萬

2月22日,芒果TV聯手創維、國美、光大優選基金,發布“愛芒果”品牌互聯網電視,正式進入互聯網電視硬件市場。

從內容上看,“愛芒果”電視將依托湖南衛視和互聯網綜藝平臺芒果TV,擁有湖南衛視所有自有版權內容的獨家播出權。在技術方面,芒果TV推出 MUI智能操作系統,實現互聯網視頻從單一點播觀看到內容多元、互動多維、體驗多樣、產品合一的發展。

愛芒果電視這次發布了高端定制的“星芒”系列和“獻給90後”的“青芒”系列。其中“星芒”主推高端市場,粉絲們可以定制有自己偶像ID的電視,還可以去綜藝現場,甚至是和明星面對面親密接觸。 而“青芒”系列則主打90後市場,采用了“買內容,送硬件”的銷售模式。

據了解,愛芒果電視的目標為“青芒”、“星芒”,以及稍後即將面世的”金芒“三大產品系列,針對不同的目標人群精準定位,三箭齊發,第一年目標用戶數直指100萬,三年內目標用戶數達到1000萬,沖擊互聯網電視第一陣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13

【港日有別】日本tabelog點解咁靠得住?香港OpenRice批食評要過22關

1 : GS(14)@2017-01-26 18:22:58

香港最大型的食評網OpenRice的營運手法,究竟與日本人公認最普遍使用的食評網Tabelog有何不同?



去年6月,有blogger因為食評被拒登,因而引發起大家關注食評網的營運手法及可信性,事件予頭直指OpenRice。但相反,日本食評網Tabelog,就是當地人公認最普遍使用的食評網,甚至連遊客都跟它搵食,究竟兩者的運作有何不同,即管依據其會員數目及分級、頒發獎項、審批食評方法及網站收入等幾方面比對一下。

(1)會員數目及分級


OpenRice及Tabelog的會員數目相差一倍,前者有約286萬位,後者則超過500萬位。不過兩者同樣會按食評數量及質素幫會員分級,對餐廳的評分可能有影響。


(2)頒發獎項


每年Tabelog都會選出年度最佳餐廳,以今年為例,在投票期內會選出得分高過4分或以上的若干數量餐廳,再請用戶投票選出金銀銅獎。而OpenRice也相若,每年會讓全香港人一人一票選熱店,不過每月十大餐廳是由網站編輯自己揀。


(3)審批食評方法


Tabelog審批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沒有人身攻擊或者如粗口字眼,就可刊登。相反,OpenRice就有一堆指引,有機會會根據以下情況刪除食評,包括「同一人於同一次光顧之下連續提交多於一次食評」、「使用具侮辱或挑釁性之字句或圖片」,以及「內含不法或侵犯私隱的內容」等等22項。


(4)網站收入


除了廣告費,兩個食評網同樣設有訂座服務,即有付款後給網站的餐廳,用戶可直接在食評網訂位。記者︰黃依情


OpenRice單單是審批食評方法,就已經有22條規例。

Blogger Meling去年因為食評被拒登,因而引發起大家關注食評網的營運手法及可信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6/199088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