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 第一部分 友聯投資

http://xueqiu.com/6847723845/24768790
導讀:

在複雜的商業社會,你想創業,不懂經濟、不懂商業、不懂人情世故、不懂法律邊沿,你只有勇氣、只有夢想、只有天真,那麼也就只有一場空。這20部電影都是商學院學生在學習商科時被要求必須看的影片,其中包括哈佛商學院一直首推的《華爾街》,還有沃頓商學院排第一位的《顛倒乾坤》,斯坦福要求商科學生必看的《鍋爐房》。看完之後,你會對商業運行的本質和規則有更深入的瞭解,對你的職場生涯亦會有不小的幫助。

在這裡您可以看見較多的著名美國公司,包括其領導人、公司歷史、發展歷程!
$微軟(MSFT)$ $蘋果(AAPL)$ $可口可樂(KO)$ $埃克森美孚(XOM)$$IBM(IBM)$  $KKR(KKR)$ $卡夫食品(KFT)$

比爾蓋茨、喬布斯、巴菲特、Ross Johnson、Milken......  ......

查看原圖

《華爾街1》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這是被推薦的第一部,也是我們耳熟之作!
那時邁克爾·道格拉斯正當年,而入木三分地刻畫了一個唯利是圖的貪婪經紀人形象的查理·辛更是只有22歲!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片中描述的證券投機交易,內幕訊息違法操作等等,在今天看來,片中人物使用的手段,怎麼能跟當今華爾街鉅子們精妙設計手段,相提啊!
只有一個東西是20世紀初一直到21世紀初,華爾街都沒有變化的(其實整個人類有交易後,大概都沒有變過):
------貪婪!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邁克爾·道格拉斯飾演的人物在那篇臭名昭著的貪婪演講"Greed is good"。在提出這個振聾發聵的判斷後,Gekko用了一系列排比句來渲染鋪陳,其中一句說:
Greed, in all of its forms; greed for life, for money, for love, knowledge has marked the upward surge of mankind.
道格拉斯籍或許是憑藉這段表演抱回了當年的奧斯卡小金人。

「華爾街,金錢永不眠」!
查看原圖
-----------------------------------------------------------------------------------------------------------------------------

《拜金一族》(Glengarry Glenn Ross)(1992)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當房地產進入蕭條的時候,美國房屋中介的銷售顧問都在忙什麼?看他們如何利用數據庫,如何門到門地將房地產銷售出去,如何在蕭條期包裝房地產,如何瞄準新婚家庭的住房需求。

哦,那是說給MBA夢幻者們聽的說辭,當然,也是片中真實描繪的----地產顧問們真實生活!
他們就是如此生活,如此謊言浸泡,如此不吝口舌,如此~~如此~~~
都是為了獲取生存、獲取金錢、獲取更多的夢幻吧!

開篇,一股濃郁的,濃郁的海明威氣氛就襲來,這注定本片會是沉重的,若稍加希區考克元素,馬上就演變為生存壓力下的屠殺競賽!
我看見的是滿口髒話,一切唯利的房地產銷售公司銷售員們!
總共4個銷售員的小小分區辦公室,外加一個辦公室經理,就鬧騰出二派三幫,深夜入室,盜竊販賣。
而所謂突然銷售額彪悍起來的那個大叔,一夜賺到8萬元,可惜簽約的是個精神病,人人皆知,只有他沉迷在那些假扮副總,整體趕著要去機場的德性,而忘了查看通告欄!

4人中銷售最佳的,採取的銷售方法,顯然與其他幾個略有不同,基本是交朋友在前,交易在後!可就是如此,面對蕭條期,成功簽署支票的,又反悔了!
除了泡湯,還能如何呢?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蕭條期,那是什麼銷售技巧都白搭的時光,巧舌如簧,能做彈簧嗎?
這是個痛苦且長期的過程,按照有的數據記載,1992年後只緩慢上升,直至1999年才重新進入新一輪繁榮期!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另外,住宅銷售與抵押貸款利率呈現一個新的交叉點,就在1992年!查看原圖

或許哈佛要求看片,將此列為第二部是告訴我們:
您選錯了當下週期的強勢項目,那任憑翻騰何種技巧、模式、模型或者心思,最後都是----枉費!

附錄:
關於此片的成型原因,及其舞台劇查看原圖

-----------------------------------------------------------------------------------------------------------------------------
《顛倒乾坤》

這是1983版的《百萬英鎊》,雖然有艾迪·墨菲(Eddie Murphy)來填充笑料,但是依然沒有當年格利高裡·派克的那種冷峻幽默了!
本片,故事設計其實較為簡單!依然是環境改變人,金錢、地位改變人的觀點填空!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查看原圖
本片也是「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要求學生必看的20部電影」,看來其中主角所在生活環境中充滿了哈佛的味道是一個主要原因吧!哈哈!
而作為喜劇片因素之外可以觀看和學習的要素,大概就是下列幾點:
1、市場交易這個牢籠,帶動遊戲轉輪的那些高端人物,大多數可能都來自具有同等關聯的一個什麼俱樂部、學院或者XX,也就是說,圈子其實很小!
2、錢!流動的,交易中的錢,是短期內決定價格走向的,唯一方向標!因此,期貨交易中往往就是絕對資金巨頭短期獲勝的一個遊戲!
3、內幕消息的使用,在很多時候很難駕馭,因為任何訊息本身都存在公佈時機、公佈氣氛、市場解讀與市場消化的問題!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鏈接下艾迪·墨菲(Eddie Murphy)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
《垃圾證券》

娃娃臉的喬瓦尼·瑞比西( Giovanni Ribisi)、硬漢式的范·迪塞爾( Vin Diesel,《拯救大兵瑞恩》裡扮演士兵阿德里安·卡帕佐一角),構成本片二個元素!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至於其他的主要角色們,特性相對就不鮮明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現在該是說故事了!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顯然,這就是俗稱「排骨店」的垃圾證券推銷公司,我想應該屬於美國粉單市場的那些吧,比較接近的就是香港的細股!
他們利用購買來的擁有固定收入的客戶名單,採取電話銷售模式,鼓吹這些具有前途的交易,然後採用自己拉抬標的物股價,讓跟風者嘗到小小甜頭,再大額追加,冀望一夜暴富,最後就是血本無歸!

1、電話銷售
只要達到吸引潛在客戶感興趣、上鉤,採取任何忽悠,都是可以的,比如直接張口就說自己是這個「排骨店」副主席,假冒擁有獨立辦公室、秘書、司機,怎麼都行!
這讓我想起《拜金一族》中那些房地產銷售經紀人的伎倆,真是天下本無新鮮事,銷售就是那麼回事!查看原圖
2、誘惑式銷售
客戶首次購買,一定不能給予太多,比如100股或者1000股,因為這些小小籌碼,之後會以正收益兌現。
保證獲得正收益的前提是,「排骨店」自己來把它垃圾炒高!
這就是邪惡的蘋果,讓貪心的、缺乏獨立辨識能力的人喪失警惕,一頭栽倒陷阱!查看原圖

3、普世原則
上述二條,在日常的保險推銷、報紙推銷、日化品推銷等等中,不都是一樣的嗎?
至於證券標的或者證券概念(價值投資、價格投資、價值投機......)的推銷,採用誘惑方式,難道高盛、大摩等等不使用嗎?
他們哪家不是極盡蠱惑之能事,只是採用的手段更符合法規框框,更事先就設計好無數條退路!查看原圖
三年賺百萬美元,這個夢,對於那些不是常春藤名校畢業,又內心充滿金錢崇拜、物質崇拜的年輕人,怎麼能不具有誘惑力呢?查看原圖

一部《搶錢大作戰》描述了2000年前夕那瘋狂的股票推銷,也恰是當時網絡股泡沫大鼓的契機使然,之後過山車下滑,就算真是錦緞,奈誰也無能去上面添花!查看原圖-----------------------------------------------------------------------------------------------------------------------------
《硅谷雙雄》

這是給哈佛等商業學子看的財經篇嗎?想來是因為科技的緣故,在2000年左右美國高科技產業大發展,所以才可以成為一類樣本被呈現!查看原圖

是啊,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這二位都是全球IT界的大佬,更因為一個全美首富,一個全美最創意,從而迄今備受關注!

本片,拍攝於1999年,當然未見哈佛大學的電腦神童帶領下之微軟,在跨入21世紀後,其系統軟件方面的大幅跨越,2011年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份額高達44%,旗艦產品Windows和Office可謂譽滿全球!
而APPLE公司呢?近二年,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時代,微軟和英特爾在IT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將遭到嚴重侵蝕。
由於PC增長停滯,以及iPad等PC替代產品迅速普及,2012年的時候美國分析師普遍認為Wintel聯盟的影響在衰退。查看原圖
我們再來看看2013年1月份"全球操作系統市場份額":查看原圖
顯然,作為操作系統而言,微軟佔據優勢!
另一面,在硬件整體銷售上,微軟顯然除了遊戲機和其影響力微弱的平板還有什麼呢?因此不能和蘋果匹敵!
整體而言,在「把世界引向未來時速之路」上,他們是雙雄並立!

比爾·蓋茨和史蒂夫·喬布斯:查看原圖
二個都是1955年出生的天才人物,本片大致描繪了70年代初,二人在校期間,同時開創屬於自己、更屬於未來的IT世界!
不過喬布斯或許是因為俄勒岡州波特蘭的裡德學院校風使然吧,自由精神太豐富了,雖然他入學六個月後因為經濟因素退學!查看原圖

微軟這邊由比爾·蓋茲(安東尼·邁克爾·豪爾 Anthony Michael Hall 飾)、他的高中朋友史蒂夫·包爾摩(約翰·迪·瑪吉歐 John Di Maggio 飾)、保羅·艾倫(喬什·霍普金斯 Josh Hopkins 飾)為主;查看原圖

蘋果那邊由史蒂夫·喬布斯(諾亞·懷爾 Noah Wyle 飾)與史蒂夫·沃茲尼克(喬伊·斯洛尼克 Joey Slotnick 飾)為主;查看原圖

喬布斯1997年,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同年被評為最成功的管理者,是聲名顯赫的「計算機狂人」。
而蓋茨,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億萬富翁排行榜中,連續13年蟬聯世界首富。
您說,誰會戰勝誰?

片中通過喬布斯重回蘋果,在年度新產品發佈會上,與蓋茨遠程對話,展開了歷史恩怨描述!查看原圖
(1985年,喬布斯在蘋果高層權力鬥爭中離開蘋果並成立了NeXT公司,瞄準專業市場。
1997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回到蘋果接任行政總裁(CEO)。)

在創業的階段,喬布斯當年與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在自家的小車庫裡琢磨電腦、並成功於1976年組裝第一台摩托羅拉6502微處理器,帶有鍵盤、視頻顯示器的PC---「蘋果I號」!
成功來自於1977年4月,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計算機展覽會在西海岸開幕了。為了在展覽會上打出名聲,喬布斯四處奔走,花費巨資,在展覽會上弄到了最大最好的攤位。更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蘋果Ⅱ號樣機,它一改過去個人電腦沉重粗笨、設計複雜、難以操作的形象,以小巧輕便、操作簡便和可以安放在家中使用等鮮明特點,緊緊抓住了觀眾的心。它只有12磅重,僅用10只螺釘組裝,塑膠外殼美觀大方,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機。人們都不敢相信這部小機器竟能在大螢光屏上連續顯示出壯觀的、如同萬花筒般的各種色彩,「蘋果Ⅱ」機在展覽會上一鳴驚人,幾千名用戶擁向展台,觀看、試用,訂單紛至沓來。查看原圖

再看蓋茨,他沒有玩車庫經濟,在哈佛的時候,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 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的一個版本。1975年創辦的微軟公司,31歲的時候他已經成為億萬富翁,財富暴增的基礎,在於他很好買入,再加工賣出!
●1980年,西雅圖電腦產品公司(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一名24歲的程序員蒂姆·帕特森(Tim Paterson)花費了四個月時間編寫出了86-DOS操作系統。1981年7月,微軟以五萬美元的代價向西雅圖公司購得本產品的全部版權,並將它更名為MS-DOS。隨後,IBM發佈了第一台個人計算機,當時採用的操作系統是西雅圖公司的86-DOS 1.14,但微軟很快改進了MS-DOS,並使它成功地成為IBM PC採用的操作系統。在成立微軟「Microsoft(當時稱為Micro-Soft)」後起名為MSDOS操作系統查看原圖
●圖形界面操作系統
---bigstar

1980年 元老級的圖形工作站-three rivers computer corporation推出perq圖形工作站;查看原圖

1981年7月 alto的商用版本--star系統;xerox推出star系統,它是alto的商用版本。特點:雙擊圖標技術、多窗口、對話框概念、1024×768的分辨率。查看原圖

雖然1973年4月,第一個可操作的alto電腦在xerox parc完成。alto是第一個把計算機所有元素結合到一起的圖形界面操作系統。它使用3鍵鼠標、位運算顯示器、圖形窗口、以太網絡連接。但是真正實用還是1981年的!查看原圖

當時微軟、蘋果都看好該界面,於是紛紛踏足!
1983年1月 蘋果(apple)--lisa系統、1983年 首款ibm pc圖形軟件環境--visi on、1983年 微軟為ibm pc設計的windows程序。
---1983 az Apple Lisa、1983ibm、1983微軟、1984app

因此,片中描述為影射蓋茨帶隊趕赴蘋果,並最後通過未發佈的macintosh圖形系統,大幅改進自己的窗口,或許真的如Bill在這部電影播出後所言「這部電影沒有很真實地重現1980年代發生了什麼。」查看原圖

總之,這就是時代的巨輪。永遠有一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子們改變了世界。過去往往是軍事和政治天才,現代或許會讓位於技術與投資人士了!當然,我們或許要假設的前提,還是在美國吧!查看原圖
不過,也請想創業致富或者一夜暴富的人們記住,喬布斯和蓋茨先後說過的「好的藝術家複製,偉大的藝術家盜竊」。想來,大家對於騰訊的那些抄襲啊什麼的,都熟知!查看原圖

-----------------------------------------------------------------------------------------------------------------------------
《可口可樂小子》

我還是直接說吧,這是部爛片!
借助一個《可口可樂》的品牌,混到了這個20部推薦影片之列吧!
描述的實際為情場、商場小人物的小故事!且濫情!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因此,我們還是借此地,說一下可口可樂的聖誕老人形象吧!
片中也出現的聖誕老人開車前往某小鎮的場景!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81歲的聖誕老人】
這個#可口可樂#吉祥、和藹的形象貫穿了好多年,一直延續至今!(和#巴菲特#幾乎同年呢!)
1931代表可口可樂的第一個聖誕老人出現,由瑞典插畫藝術家Haddon Sundblom,以自己為模特設計而來。
請注意,他還設計了當時桂格燕麥片Quaker形象!查看原圖

【可口可樂:赫頓版聖誕老人】
一直至1964年赫頓先生以聖誕老人偷喝可口可樂為題材,替#可口可樂#設計44幅新年聖誕廣告!
在眾多形象中,以現在這個身穿大紅袍、蓄了大白鬍子的形象最惹人喜歡而流傳至今。
這些廣告畫都伴隨#巴菲特#成長!(畫家先生於1976年去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赫頓先生作品最後登上《國家地理雜誌》、《郵報》等封面。至此,聖誕老人的形象便牢不可破至今。
創造這個聖誕老人「標準形象」的赫頓是瑞典籍美國紐約商業藝術家。其設計創作的著紅衣紅帽,白鬚慈祥的老人的形象被人們廣泛接受,並流傳下來。
在此之後赫頓先生還繼續為可口可樂創作了150多幅廣告藝術畫。

【可口可樂:1932年聖誕老人】
赫頓版#可口可樂#聖誕老人形象,在1932年底的報紙廣告上!
當時#巴菲特#剛2歲!呵呵!查看原圖
再看看本片攝製那個時期1985的聖誕老人形象!
這裡是1989 Coca-Cola Classic Canada Christmas查看原圖

-----------------------------------------------------------------------------------------------------------------------------

《發達之路》

一文不名,如何發達?去紐約!!!查看原圖

本片描述一個21歲的堪薩斯州土帽大學畢業生,隻身前往紐約妄想獲得一片新天地!
可惜老帽太不走運了,剛步出肯尼迪國際機場(還是拉瓜迪亞國際機場?)就充滿了80年代的氣息,無論是市景、人物裝扮、音樂、甚至笑容!查看原圖
那麼地80年代美國農民工調調!更不幸地是,他翌日前往聘用公司報導,居然其已被吞併,僱員90%遭開除,於是就over了!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意興闌珊間,利用母親給予的親戚電話,終於得到人生的起點(大公司總部郵件等收發部門送件小弟)!
之後好運+大膽,終於登上發達之路!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不過,作為一部所謂推薦哈佛學子觀看的影片,其難道是鼓勵利用女人上位的做法嗎?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片中表現主角在租屋內,配合隔壁激情床音而佯做指揮狀,結尾部分還伴隨啤酒罐開啟的泡沫噴湧,實在幽默,導演赫伯特·羅斯諷刺地辛辣!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好了,拋棄這些雜音,我們不妨來看看發達之路需要的一些因素,其中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
您需要經過專業訓練,若是參與公司管理、發展策劃之類的,就必須是經過管理學、經營學、財務學以及綜合信息分類、統計、整理、檢索的能力!
您需要強烈的學習動力,以充實自己面對無時不刻都在變化的資訊時,可以用再學習來融匯;
您需要具有良好的身體狀況,連續工作的耐力,及時應變的能力!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偶然因素:
好運、大膽、智謀、策略!
就本片虛構的故事而言,您得需要一個親戚,哪怕是遠房,從而獲入門資格,否則隨便就被錄用的可能性太小了!
您要擅於在普通的工作中,發現不普通的地方,並敢於迎刃而上,挑出毛病!當然,前提還是您得有那個遠房親戚,否則您的真知灼見如何變為案頭呈文,又怎麼獲得認同乃至反對呢?連資格都沒有啊!
您要能言善辯,學會使用工具、聯合工具、維護好工具!看看主人公在花園露庭與一幫紐約商界大佬侃侃之景,沒有足夠舌辯,如何行啊!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查看原圖

最後是策略,行事需要邏輯、計劃需要節奏,沒有策略作為保障,突發情況很容易打垮完美設想!這就是本片結尾,導演設計主人公被開除後,居然可以絕地重生,並直接登上大公司總部一哥寶座!查看原圖

看完本片,我想哈佛的大多數才子要喪氣了!
必然因素或可有,偶然因素幾人能「偶」得呢?
查看原圖

呵呵!這是部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