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淺談電氣二次設備行業 林起

http://xueqiu.com/1020938303/24446318
電氣設備可不是家用電器,最初二次設備行業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電力系統穩定運行,但現在更多的是讓電力系統現實智能化運行。電力行業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五個環節構成,電力從生產到使用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大量的電氣設備,大致上可分三部分:發電、送電、用電。發電是發電廠的業務,在中國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另外還有水力和少量的核電,基本就這三種,風電和太陽能等新興能源,所佔比例可忽略不計。中間的三個環節是電網的業務——送電,這部分是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是電氣二次設備的主戰場。

其實現在不管電力系統的那個環節,都離不開對用電的高效、節能、安全、自動化要求,這個問題就得依賴電氣二次設備來解決。二次設備中的發電廠自動化系統針對發電環節,繼電保護及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針對輸電、變電環節,配網自動化系統針對配電環節。除此之外,還有電力監測、故障診斷、安全防護技術的應用。電力電子也是近年發展速度很快的技術。

每年國家對電網的投資預算都相當巨大,並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投入將會逐年增加,儘管短期受整體經濟放緩的影響,電力投資增長額度不會很大。未來舊網升級和電網智能化、自動化改造將是行業發展的方向。這也是近年來的行業情況,國家電網每年的招標金額增長幅度不大,但地方電網和變電站投資金額則有高速增長,我們相信未來幾年也將保持這種局面。

說到電氣二次設備行業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楊奇遜和沈國榮。繼電保護行業一直有「北有楊奇遜,南有沈國榮」的說法,可見在電氣二次設備行業他們的地位受到同行的廣泛認可。他們都是中國工程院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院士,楊奇遜是1994年第一屆當選,沈國榮要晚一點,在1999年當選。他們所創立的企業分別是:四方股份和南瑞繼保,這兩家也是目前行業最大的龍頭企業,合佔市場份額超過行業一半,即50%的市場份額由它們所掌控。

楊奇遜具有很超前的眼光,早在80年代初就看到繼電保護的微機化發展方向,那時候儘管該領域在國外很火,可在國內別說是外行,就是行業裡的人說到微機保護都沒幾個人懂,仍至於楊拿著他的科研成果找到國內數家繼電保護龍頭企業,準備跟他們談合作將科研成果產業化,但當時沒有人明白他搞的這個東西能幹什麼,也沒人相信微機繼電保護裝置會有什麼市場前景,頻頻碰壁。

其實所謂微機就再平常說的計算機,即現在你所使用的電腦。微機繼電保護簡單說就是用電腦來控制和保護用電線路的安全。現在的電力保護幾乎都是微機化,我國第一台微機繼電保護裝置,就是楊奇遜在1984年研製成功的,因此他也被稱為「中國的微機繼電保護之父」,出版了學術著作《微型機繼電保護基礎》一書,說他是中國微機繼電保護的奠基人也不為過。這技術當年說新也不新,在國外已經發展很多年了。

新技術早期沒人懂,並不代表就沒希望,找的企業多了也有識貨的,這個企業就是上市公司國電南自。當時楊跟南自談好了合作,四方股份最初的生產基地就設在南自在南京的廠房內,至今那個地方還在。國電南自儘管效益一般,但可以說是國內電氣二次設備行業的「黃埔軍校」,現在的行業頂樑柱很多都是從南自出來的。

沈國榮的南瑞繼保也是從江蘇南京開始,同樣是在國有企業裡開始起步的,這家企業就是國電南瑞。直到現在他的公司依然沿用「南瑞」的招牌,因為起初創業時這個品牌叫得響。從這個角度講,應該反思國有體制下「獎懶罰勤」的弊端,為什麼人才總是留不住,最後不是自己出去創業,就是成為出去創業公司的猛將,回過頭來跟老東家競爭。相比起楊而言,沈更有商人的味道。從辦企業上說,他們的性格也在所辦企業上得到很充分地體現,楊的企業更注重研發,沈則更為側重對市場營銷的鑽研。

這個行業我國從無到有發展到現在用了30年時間。現在對於電力的控制技術,中國的技術是世界領先的。當其他領域技術還在奮力追趕他國的時候,中國的電氣二次設備行業已經在引領技術潮流。國外巨頭在中國的競爭中,並沒體現出多少的技術優勢,反而在成本和本土化上處於劣勢。這也為行業的「走出去」提供了條件,事實上現在它們正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國周邊很多東南亞國家現在正處於工業化早期,未來對電力的投入將迎來一輪高峰,可預見未來外需對業績的貢獻和所佔比重將會越來越大。

對於這類型的企業,人才、技術、專利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這三樣,企業賺錢就不是難事。當然,考慮到中國特殊的商業環境,企業拿訂單的能力也要進行一定評估。現在電力行業雖然不能說像改革開放初那般窘迫,急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但未來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電氣二次設備行業並不是一個「老經濟」,當然也不是一個新興產業,應該說是一個「青年產業」。

中國的產業升級轉型帶來的短期經濟增速放緩,對電氣二次設備行業會有影響,但影響相對有限。其實這也是一個綠色節能行業,電力帶來的污染需要改造,這為二次設備帶來的是利好。這個行業也是政策鼓勵發展的行業,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跟宏觀經濟有相關性,就直接看空,它跟水泥、鋼鐵這類行業有本質的區別,可以說十年內都會是欣欣向榮的光景。話又說回來,有那一個行業可以完全脫離宏觀經濟而存在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本文系原創文章,只發表在林起個人的博客、微博,謝絕轉載,不得抄襲。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