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烏鴉經濟學家」出掌印度央行總裁 拉詹擋得住亞洲金融危機第一張骨牌?

2013-09-02 TCW
 
 

 

撰文‧乾隆來

金磚四國之一的印度,最近匯率重貶、利率飆漲、股市重挫,出現令人心驚膽顫的金融風暴徵兆;印度盧比兌美元的匯率,從五月開始一路走貶,到八月出現劇烈震盪,平日一天只有○.三%震幅的匯率,這段時間竟然頻頻出現一天二%至三%的震盪。三個月內,盧比兌美元匯率已經狂貶一八%。

同時,具指標性的印度十年期政府公債利率,也出現暴漲警報,五、六月還在年息七.一一%左右的及格邊緣,在七月中旬跳升到八%,八月十九日當天更創下九.二四%的天價,飆出二○○一年至今、十二年來最高的水準。

原本相對穩健的印度股市則在八月大幅下挫,七月下旬還在兩萬點的孟買股價指數,短短一個月內下跌近一○%。台灣投資人熟悉的塔塔集團(Tata Group)旗下上市公司塔塔鋼鐵,從開年的每股四三六元腰斬至二百元才反彈;此外,塔塔電力全年跌幅二五%。

八月二十三日,在印度紮根甚深的滙豐證券(HSBC)發佈投資報告,將印度股市由買進「降級」為中立。HSBC的報告說,印度面臨嚴峻的風險,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經常帳赤字難以控制;而印度中央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與政府為了阻止資金外逃,推出一連串資本管制的措施,使得總體經濟與金融情勢雪上加霜。

一連串的警訊,令人想起一九九七年橫掃東南亞的金融風暴,是否捲土重來!當年東南亞金融風暴的主角泰國,股市過去三個月跌掉一七%,印尼股市也出現相近的走勢,三個月內跌掉一八%。而且,印度、印尼、泰國,甚至馬來西亞,都同步在八月中旬的幾個交易日內出現重挫,外資熱錢集中逃離的現象,已經成了東南亞各國立即、明顯的危機。

面對步步進逼的金融風暴,印度總理辛格充分瞭解,印度已經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新一波金融風暴的最前線;稍一不慎,就可能像九七年的泰國,或者兩年前的希臘,成為熱錢外資、金融大鱷集體獵殺的肥肉。

八月七日,辛格推出他的救援投手,宣佈由著名的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美國金融協會總裁拉詹(Raghuram Rajan),從九月四日接任印度中央銀行總裁。

國際化色彩強烈的經濟學家拉詹臨危受命,令人想起二○一一年十一月,在歐債危機中接任歐洲央行總裁的德拉吉。

德拉吉比拉詹大十六歲,是拉詹在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的「學長」,也曾出任世界銀行的執行董事。四十四歲就回到義大利接任財政部長,協助債台高築的義大利度過多次危機。

具有濃厚「美國派」色彩的德拉吉,在接任歐洲央行總裁時,一度被質疑是否能夠保護歐洲利益;但是德拉吉上任後一方面提供市場源源不絕的流動性,另一方面同步改革歐洲金融監理結構。在複雜的國際金融、歐洲政治,以及歐盟龐雜的金融決策體系中,以庖丁解牛的細膩手法,完成拆除歐債地雷不可能的任務。

拉詹與德拉吉相仿,都是具有強烈「國際化」色彩的經濟學家。拉詹出生在一個印度塔米爾家庭(Tamil,印度南部、最古老的原住民族群),出生不久就隨著在國際組織工作的父親遊歷各國,曾經住過印尼、斯里蘭卡、比利時等國。

家庭的因素讓拉詹從小就有國際化的視野,並且在學業上展現優異的成績。他在印度理工學院取得電機學位、印度阿赫馬巴德管理學院取得MBA學歷,兩者都獲得最優獎章;一九九一年,拉詹完成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時才二十八歲,博士論文的主題就是關於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影響。

危機預言比末日博士早兩年一九六三年出生的拉詹,今年剛滿五十歲,卻已經戰功彪炳。他早在○五年,一場「(各國)中央銀行總裁向葛林史班致敬」的論壇中提出報告,警告金融產業的發展,將會觸發全球經濟金融災難。拉詹的研究報告認為,金融資產證券化讓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升高,而不是像許多金融大師所說的風險分散。他質疑,一旦金融風險爆發,銀行業可能沒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因應。

當時仍是美國聯準會主席的葛林史班,名望聲勢如日中天,正要榮譽交棒,而且美國房地產市場才正展開起漲行情,拉詹卻大開烏鴉嘴,當著葛林史班的面前吐槽,反對當時「全面金融解禁」的主流思想。

他對金融風暴的警告,足足比被稱為「末日博士」的紐約大學教授魯比尼早了兩年。兩人的差別是魯比尼積極在媒體上曝光,而拉詹重心還是放在芝加哥大學的教職,後來進入印度政府成為財政部的顧問。

拉詹還曾經向桑默斯(Larry Summers)、克魯曼(Paul Krugman)公開叫陣,提出與這兩位美國金融學界泰鬥完全不同的理論。桑默斯與華爾街過從甚密,當然對於拉詹的理論嗤之以鼻,桑默斯在○五年那場央行總裁論壇中,公開批評拉詹的報告「具有反資本主義色彩」,而且「大量誤導」;如今看來,拉詹有先見之明。但是,桑默斯就算錯了,仍然獲得華爾街的支持,至今還是下任美國聯準會主席第一候選人。

接近歐洲「撙節」觀點

路透的專欄作家斯旺(Christopher Swann)最近就在專欄譏諷此一現象,他說:「拉詹可能比桑默斯更適合(接替柏南克)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可惜他回印度去了!」不過,拉詹並不像那些發動「佔領華爾街」運動的異議人士那樣民粹,他不將風暴的形成歸責於單一族群,而是用更宏觀的角度分析。他認為金融風暴的起源,是「全球化造成勞動競爭力不平衡」的先天因素。拉詹的論點,被歸類為「供給面學派」,也引起需求學派的克魯曼公開駁斥。

此外,拉詹也質疑金融海嘯後以美國主導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認為各國政府「印鈔票」浮濫銀根的作法,只是人工地維持原本就不合理的GDP(國內生產毛額)規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他認為,美國、歐洲與發展中國家,必須各自解決結構性問題,美國要提高勞動力與教育水準,壓制過度貪婪的金融機構;歐洲要解除過度社會主義的保護,推動企業與勞工自由化、降低政府干預;而發展中國家則要解決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

拉詹的論述,無疑更接近歐洲經濟學家的觀點,主張從調整經濟結構來尋求最終解決,在結構調整、提高生產力、追求平衡的過程中,必須適度「撙節」政府浮濫的財政支出,甚至加稅。這個觀點遭到克魯曼的強烈批評,並且在去年引發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論戰。

不過,拉詹如今最大的挑戰,不再是葛林史班、桑默斯、克魯曼等人,擺在他眼前的,是印度的「立即而且明顯」的金融危機。

印度財政部與央行在八月十四日宣佈了一系列的資本管制措施,卻觸動了市場高度反感,立刻在八月十六日造成印度金融市場近年來最大的動盪,盧比匯率大跌、股市急墜、債券利率暴升。

八月十四日宣佈的資本管制措施,大幅收縮企業與個人結匯的額度,例如企業匯出的海外直接投資金額,原本上限是公司淨值的四○○%,如今大幅縮減為淨值的一○○%;個人海外匯款的上限,原本是每年二十萬美元,也一口氣縮減為七萬五千美元。

與歐美關係好 可望尋外援還有,印度人對黃金有瘋狂的偏愛,每年進口黃金的金額,造成將近五%的經常帳赤字;而政府對柴油的補貼,雖然照顧了窮人,卻也是印度經常帳赤字居高不下的元兇之一。因此,進一步限制黃金進口、調高柴油價格,都是政府正在考慮的方案之一,卻也可能引發強烈的政治副作用,對明年五月將舉行的全國大選,帶來無法估計的衝擊。

八月十六日大震盪,讓總理辛格強烈體認到金融危機的威脅已經迫在眉睫,隔日清晨立刻召集現任央行總裁蘇巴拉、財政部長、經濟部長,以及仍然擔任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的拉詹等財經決策官員召開緊急會議。

之後各自對外發佈安撫民心的說法,印度央行在八月十九日開市之後,也推出購入十二億美元的長期政府公債,放寬銀行持有債券的上限等,試圖緩和市場疑慮。

大家現在都把焦點放在拉詹身上,這位反對印鈔票的MIT經濟學家,面對正要襲擊的風暴,會不會像他的學長、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那樣,「用盡全力防止金融風暴擴散」?一方面大量印鈔票向銀行體系放水,另一手爭取時間調整印度的經濟結構,還必須在複雜的政治糾結中尋找活路。

而那些虎視眈眈的熱錢外資,到底會不會從印度、印尼身上製造新的金融風暴?曾經當過IMF首席經濟學家、與美國關係良好的拉詹,又能不能從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尋得外援,共同對抗外資大鱷的攻擊?還有,辛格預定在九月二十七日前往白宮拜訪歐巴馬,蠢蠢欲動的風暴能不能在此之前獲得控制?

九月四日將要接任印度央行總裁的拉詹,要用什麼方法將印度從金融風暴的邊緣拯救回來,將是今年全球金融市場安危與否,最關鍵的一戰!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拉詹接下一個爛攤子?

近4任印度央行總裁在位時經濟表現過去20年,4任印度央行總裁都未能改善通貨膨脹與匯率貶值,現任央行總裁蘇巴拉則將金融危機的難題,留給了將在9月4日接任的拉詹。

央行總裁 C.Rangarajan Bimal Jalan Y.V.Reddy D.Subbarao 任期 1992~19971997~2003 2003~2008 2008~2013 通膨率(%) 7.79 4.53 5.85 7.23 匯率變動(%) -9.16-5.67 0.68 -8.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03

「潮州鯊」狠搶股權 王石擋得住? 萬科老董持股僅萬分之七 遭寶能奇襲

2016-01-07  TWM

中國房地產業龍頭萬科業績出色,營收連年逆勢成長,如此一家大鯨魚公司,為何成為有「潮州鯊魚」之稱的寶能眼中肥肉?這場經營權爭奪戰,堪稱中國商界二○一六開年大戲。

一家長期績效突出的龍頭公司,因為經營團隊持股太低,當突如其來的敵意購併叩關,霎時面臨尷尬、憤怒的易主考驗……。這不是台灣矽品與日月光之爭,而是中國房地產龍頭萬科的當前困境。

二○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萬科公告停牌,以籌備資產重組等重大事項。萬科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創立,比上海、深圳交易所成立還早,A股代號「○○○○○二」。 身為天字第二號老公司,萬科眼中的重大事項,自然非同小可。原來是一家神祕投資公司,竟危及中國房地產龍頭的經營權!

資料顯示,由深圳寶能投資(以下簡稱寶能)控制的鉅盛華實業發展(簡稱鉅盛華)和前海人壽,多次收購萬科股票,目前持有約二四.三%股權,正式超越持有萬科一七%股權的央企龍頭華潤,成為萬科的最大股東。

寶能一個月買下五%股權

另方面,先前連番在海外「掃貨」、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飯店等資產的安邦保險,也在近期快速吃下萬科七%持股;雖然安邦屢屢強調購股動作「純屬財務投資」,但仍一度被外界認為是寶能的「一致行動人」。

由於寶能近期動作極大,竟然在一個月內,用成本甚高的兩倍槓桿、融資人民幣六十四億元(約新台幣三二○億元),一口氣吸納五%萬科股權。這場中國資本市場罕見的爭奪戰,令萬科股價接連暴漲,截至停牌,萬科在一年內大漲一○七%,達人民幣二四.四三元。

相較之下,與萬科並稱「萬保招金」的保利地產、招商地產與金地集團,股價仍未收復暴跌前失地,顯見這次萬科的籌碼流向高度集中。來勢洶洶的寶能,終於讓萬 科高層全力應戰,萬科董事長王石就在內部會議直言:「萬科不歡迎寶能當第一大股東!」寶能背後藏鏡人是誰?目前只知道,實際負責人是來自廣東潮州地區的姚 振華、姚建輝兄弟。他們自稱一九九二年創立寶能,從生鮮超市起家,業務橫跨金融、房地產、物流與科技園區。集團宣稱資產高達人民幣上千億元,但旗下沒有一 家公司掛牌,致富過程諱莫如深。中國媒體於是給了姚氏兄弟一個傳神的封號:「潮州鯊魚」。

萬科並不小,中國七十個大、中型城市,萬科在其中六十五個有建案;在一五年四月《今周刊》統計「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市值排行裡,萬科高居第七十二名,當時市值甚至超越中華電信、台塑石化。這一家大鯨魚,之所以成為潮州鯊魚眼中肥肉,理由很簡單:業績奇佳,防守奇差。

「萬科雖然穩坐市場龍頭多年,但在年輕人心中,對這個品牌的印象依舊很好,這也是萬科獲利的主力。」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張永河觀察,萬科的強項,是在市郊拿 下大面積土地,規畫適合年輕人、首購族群的中小房型社區;儘管通勤距離遠、戶數多,但萬科的建築品質好,物業管理周全,因此只要是萬科的建案,市場多半有 口皆碑。

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中國房市降溫,銷售面積、銷售金額雙雙下降,惟獨萬科握有品牌優勢,仍然維持成長。年報顯示,過去三年,萬科營收從人民幣一○三一億元增加為一四六四億元,稅後淨利率約為一成左右,股東權益報酬率更維持在一八%上下。

即使業績傲人,但萬科大股東持股過於分散,是引發此戰的遠因。以靈魂人物王石為例,雖然年薪高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長年是中國最高薪的上市公司老董,但 其持股竟只有萬分之七,遠遠低於其他上市公司。對照之下,同為地產大亨的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持股萬達商業地產六二%,對這家市值近港幣三百億元 (約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的公司具絕對控制權。

萬科態度轉變 不排除妥協另一方面,一四年時,集合萬科全體合夥人持股的「盈安合夥」,占比也只有四%;當原本最大股東華潤暗示,增加持股能力有限,寶能距離拿下萬科,似乎只有咫尺之遙。

十二月二十三日晚間,萬科緊急發表「歡迎安邦保險成為萬科大股東」的聲明;但值得留意的是,就在萬科發表聲明同一日的稍早,王石也公開表示:「我和萬科管理層不排除做出妥協。」安邦究竟是站在哪一邊,仍然是謎。

十二月二十六日,萬科發表最新聲明,強調「重組方案以能提升公司價值為底線」,這樁經營權大戰的後續發展,似乎還有得瞧。

撰文 /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