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演員李立群對海外溫州人的第一印象來自18年前的一次經歷。1994年他和好友賴聲川在歐洲遊玩,到了意大利,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幾乎每個華人餐廳的老闆都是溫州人。「後來我們就不信了,非找一家不是溫州人開的餐館不可。那天找到一家蠻高端的湖南餐廳,進去一看,老闆還是溫州人!」
高滿堂採訪了二百多位溫州商人,「徹底震撼」到他的是一位海外溫商。阿雨在劇中遭遇的諸多細節都來自溫州瑞安籍女商人程慧秋的真實經歷。程慧秋13歲隻身前往法國投奔舅舅,多年以後完成學業,並在巴黎涉足服裝銷售加工業。1990年代末,程慧秋回國創辦了多家企業。與程慧秋喝掉6瓶紅酒之後,高滿堂信心滿膛。
隨後高滿堂奔赴荷蘭、法國、意大利。在荷蘭,溫州人開了三千家餐館;在法國,高滿堂採訪到了溫州的黃先生,此人十幾歲到法國,創業過程中打敗了日本、俄羅斯商人,開設了歐洲第一家上市的倉儲公司,曾代表意大利商界陪同時任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訪問中國。《溫州一家人》中阿雨拿下倉庫辦市場的細節,就取材於黃先生的經歷。在意大利,整個歐洲的紡織業中心普拉托幾乎被溫州人佔了。
導演孔笙對海外溫商生存處境印象最深的則是,初到意大利小城普拉托採訪時,正值當地警察查抄溫州人社區,「天上兩架直升機,地面上百警察」。
NHK好奇的是什麼
《溫州一家人》中周萬順的女兒阿雨13歲時胸前掛著一塊牌子去歐洲投奔舅舅,起步在普拉托,寄人籬下,半工半讀,躲避警察,最終成功在普拉托,艱辛程度絲毫不亞於在國內打拚的父親周萬順。
普拉托(Prato)是歐洲著名的紡織業中心。日本NHK紀錄片《意大利品牌中國人造》中稱,普拉托現有居民18萬多人,中國商人、勞工超過4萬人,華人企業超過3000家。2012年7月14日,《意大利品牌中國人造》在NHK電視台播放,片長49分鐘。
蔣樂群、俞程珊兩位華人加入了該片攝製組,在意大利採訪一個多月,記錄了溫州人在普拉托的真實生態。
據蔣樂群介紹,NHK導演小黑看到意大利取締華人商販的報導後得知,歐洲大量的「意大利製造」其實是溫州華人在意大利開辦企業生產的。NHK之所以不惜工本拍攝這樣一部與日本人無關的紀錄片,原因是如同電子照相機等日本製造是世界名牌一樣,「意大利製造」的服裝是世界的品牌。中國人不知不覺地佔領了中低檔意大利品牌,NHK認為這是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日本人提出的問題是——「MADE IN ITALY」到底屬於誰?
採訪組最初與普拉托4個主要的華人企業家協會聯繫,都被婉言謝絕。製片人神田聰親自赴意交涉,告知NHK紀錄片只是紀實,絕無偏向和惡意,如果中國人做的意大利品牌物美價廉也會如實記錄。經過百般說服,性格溫和待人誠懇的普拉托華商會新一屆會長、溫州文成人王增理同意了NHK的跟蹤報導。
片子開頭展現了普拉托的一條街道,街上到處是中文牌匾。中國工人在縫紉機方陣中忙碌,產品上掛上「MADE IN ITALY」的標籤。
歐洲服裝銷售商蜂擁而至,有用卡車拉貨的大商人,也有用轎車後備箱拉貨的小商販。片中說,普拉托華人服裝企業每年僅在歐洲各國的銷售額就超過1100億日元(約合80多億元人民幣)。
王增理的工廠主營以休閒裝為主的各類女裝,他的設計師全是意大利人,其中也不乏從當地企業挖來的資深設計師。事業蒸蒸日上,王增理一手抓宣傳,一手抓品質,設法擺脫低廉形象,變成真正的「MADE IN ITALY」。
普拉托溫州商人聚餐,輪到王增理做東。數萬日元一瓶的葡萄酒不斷打開,這次餐費花費超過百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5000元)。不過這些溫州商人不是扎堆炫富,而是交流信息,借貸融資。片子的解說詞寫道,「這種聚餐就像標會(呈會)一樣」。
王增理就是這樣一步步起家的,他20年前來到意大利,開始替意大利人打工,後來向同鄉借錢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
意大利式「運動式執法」
從11世紀開始,普拉托的紡織業長盛不衰。然而近3年,普拉托失業率從4%逼近10%,職介所人滿為患。NHK的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職介所一天只有4份招人廣告,還全都是臨時工。失業者抱怨,外國人來了,意大利人失業了。
當地企業呼籲控制使用「MADE IN ITALY」的標籤,理由是華人品牌的「MADE IN ITALY」品質參差不齊。一位鬚髮皆白的意大利老師傅聲稱,「我們的傳統和品質是無法複製的。」
壓力之下,王增理等溫州老闆出席了普拉托市政府的聽證會,會議主題是,是否限制中國企業使用「MADE IN ITALY」標籤。
聽證會上,意大利人攻擊華人企業的量產方式;華商則質問,「普拉托市大部分稅收來自中國企業,為什麼還要限制我們?」
市長最終拍板:「中國企業若存在違法將徹底取締!」
王增理覺得,即便華人企業完全守法,質量過關,也無法避免這次打擊。
取締查封行動之前,有一場市民活動,用意是增進中意兩國孩子的瞭解。中國眼鏡男孩說,他幾次嘗試與意大利人交流,對方非常冷淡,只好躲回到中國人自己的團體中。意大利人則堅持說,由於外國人增加,意大利變了。
會後,一位中年男人操著嫻熟的意大利語質問議員,十年前你們難道沒有把中國人當奴隸使用嗎?為什麼現在才來談融合?我在意大利待了20年,沒有一個意大利朋友。意大利出了問題,難道責任全在中國人嗎?坑坑窪窪的道路也怪中國人嗎?犯罪增加也怪中國人嗎?議員說,你在意大利待了20年,卻一直堅持稱自己是中國人,可見融合是多麼困難。
二人握手告別,敬禮如儀。隨後中國男子走向牆邊的留言板,在中國人寫下的「傳統」、「文化」、「和諧」、「尊重」、「友誼」、「團結」等詞彙中間寫了一個字——「恨」。
運動式執法開始了。2012年6月18日,直升機在唐人街上空隆隆作響,普拉托警察、稅務、衛生局全面出動。
意大利警方提供的資料稱,溫州人的主要問題是偷稅漏稅、非法用工。一家服裝工廠裡20人沒有工作簽證,工廠內部違法改造成宿舍,其中有的工人一年多沒出過工廠。工廠裡搜出的「來路不明的現金」裝滿大紙箱。一個箱包廠,三十多位中國工人沒有工作簽證,工人月薪只有兩萬日元左右(不到1500元人民幣),不到意大利人的十分之一。
普拉托政府矛頭所向不僅僅是服裝企業,華人餐館也被牽扯其中,查封了二十多家,四萬人的唐人街陷入蕭條。NHK的紀錄片中也提到,「有的餐館被查封的理由,竟然是店主不會說意大利語」。
設計師徐月娟不僅不在打擊之列,還是意大利人追捧的一個。她的自創品牌「毫無疑問已被認為是『MADE IN ITALY'中的頂級品牌」,2012年2月獲得意大利政府頒發的「正宗意大利製造」證書,是中國企業中惟一一家。她理解的「MADE IN ITALY」,「意味著精工細作,追求完美」。
與徐月娟不同,王增理「寄希望於力量不斷增長的祖國的力量」。他在網上獲知,大連正在籌建一座7層的時尚大廈,三分之二的店舖將展示意大利品牌。王增理邀請大連那家企業的老總來到意大利,以期與意大利人在合作中消除摩擦。
「世界一體化過程中,利益追求、民族尊嚴、文化隔閡……人性的複雜性都表現出來了。」蔣樂群說。
《溫州一家人》中,普拉托戲份最多,事實上劇中普拉托的街景不是普拉托,而是普拉托附近的小城盧卡。
孔笙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去盧卡拍普拉托,原因有兩個:一是溫州人整天請客,會打擾劇組的工作,二是新市長上任後溫商生存環境動盪。孔笙在意大利採訪期間,上了普拉托當地報紙的頭版頭條,報導所談的都是移民、產業、種族關係等政治問題、國際關係問題。
孔笙對普拉托現象的觀察與NHK不謀而合——意大利民眾的抱怨是,華人過於勤勞,將本該屬於他們的生意搶走了。而且華人移民沒把意大利當作祖國,掙了錢總是要走的。意大利官方查抄溫州人的理由,一是非法移民,二是現金往來的地下銀行。
高滿堂在歐洲採訪時發現,第一代溫州創業者已經隱退了,第二代創業者特別注重孩子的教育,在歐洲辦了很多學校。溫商繼承了第一代創業精神,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公民意識強了,法制意識也強了,歐洲溫商的書房裡、餐廳裡,製衣車間裡,法律書籍處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