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個時代的無知與傲慢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56
  01.開放社會的意義


  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


  對於生活在封閉社會的人來說,開放社會的意義再清楚不過了。開放社會像征著自由,沒有壓迫。我在前蘇聯建立了一系列基金會,但我沒有想到要向相關人員 解釋開放社會理念,因為開放社會和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恰恰相反。當壓迫停止後,關於它的記憶也隨風消散。美國是個開放的社會,但人們對該理念知之甚少,就更 別提對開放社會的承諾了。    開放社會的理念並不簡單。它與自由式民主的理念類似,但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即開放社會的理念屬於認識論範疇而非政治範疇。開放社會承認,人類的理解是 不完全的,並把這種認識作為基礎,而不是以某種政治理論為基礎。


  在卡爾·波普的影響下我接觸到了開放社會的理念。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書為某些意識形態提供了全新的闡述,這些意識 形態曾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法西斯主義。波普稱,這種意識形態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聲稱自己掌握了現實唯一正確的理解,並要求人們對自己 獻上絕對的忠誠。人類根本無法獲得根本真理,因此這些意識形態只有通過武力或其他強迫手段才能被強加於社會,但是鎮壓最終只能造就封閉的社會。


  波普提出了一種社會組織的形式,其出發點在於,任何有關根本真理的論調都是無效的,因此所有團體都不允許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其他人。他把這樣的社會組 織形式稱為開放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在開放社會當中,人們能夠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而且還能尊重他人的自由權利 並與他們和諧共處。至於社會必需的限制措施,則通過法治來設立。


  「開放社會」一詞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在1932年出版的《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一書中最先提出的。他聲稱,道德和宗教的基礎如果不是種族認 同,就是對人類的普遍處境的考慮。前者的代表是《舊約》,而後者的代表為《新約》。種族道德是導致封閉社會產生的原因,因為它賦予該族成員以權利和義務並 要求族人共同排斥外來者。而開放社會則來源於普世道德:不論種族、民族以及宗教信仰,人人都擁有一定的基本人權。波普進一步深化了這個觀點,他是在人類不 完善的認知或是人們易犯錯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以上觀點的。卡爾·波普從未定義過什麼才是開放社會,因為他不喜歡定義。由於我們易犯錯的特性,任何定義都可能 是歪曲的或者不完整的。


  02.開放的社會的特徵


  它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


  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們面臨著無限的機會。在機會中取捨是批判性思維模式的主要功能。批判過程最突出的優點在於,與傳統或教條式思維模式相比,它能 夠提高人們理解現實的能力。然而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它不能滿足人們對確定性的需求。我利用模型檢驗了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以及政治學領域 的應用情況,這些領域是目前人類正刻苦鑽研的幾個主要領域。


  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中的運作最為成功,在其他幾個領域中則不盡如人意。這個結果是人們之所以感到失望並求助於教條式思維模式的原因之一。教條式模式在很多方面與批判模式是相反的:教條的模式帶給人們虛幻的確定感,但事實上,這只是對現實的歪曲罷了。


  一個開放的社會不但承認,並且還接受現實中固有的不確定性。開放社會的特徵在於,當中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經濟活動以市場為導向, 參與者也擁有決策的自由權利。只要選擇的空間足夠充分,參與者便能就資源進行最佳配置。金融市場也為參與者判斷投資決策正確與否提供了有效的反饋機制。但 市場並不完美,與某些經濟學理論相反的是,市場並不能保證資源的優化分配。市場為參與者提供選擇,但參與者的認知並不完整。因此,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 與生俱來就是不穩定的。


  再者,市場的任務不是滿足包括維護法律與秩序、保護環境和社會正義、維護市場的穩定性與競爭性在內的社會需求—這些需求和參與者的需求截然不同;滿足社會需求是政治領域的任務。


  對一個開放的社會來說,民主制度是最適合的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人們能自由選擇和變革本國政府。與其他政府形式相比,民主政府能夠儘量避免鑄成大 錯。因此,一個開放的社會,其主要優點在於,它允許人們應對不確定的事實,並且在滿足各種社會需求的同時確保人民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開放社會尤其支持思想解放和言論自由。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人們享受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有時候反倒成了難以忍受的負擔。人們去哪裡才能找到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從而幫助自己作出正確的決策?


  價值觀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人們可能會有意識地作出選擇,這種選擇是人們深刻反省和反思的結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被動地選擇。這種選擇通常會受家庭背景、建議、廣告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


  03.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


  缺乏目的的社會


  認知科學的最新發現顯示,選擇的運作方式與視覺相似。中央視覺的反應十分靈敏,並且能夠進入人們的中心意識;而周圍視覺的反應則比較遲鈍,而且容易為 人們所忽略。同樣,有些選擇可能是有意識的,而另一些決策則來自於人們的本能。我們很清楚為什麼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但是我們對自己所作的許多選擇幾乎毫 無意識。營銷專家和政治幕僚關注的正是這些被人們忽略的事物。人們往往為了尋求快樂而妄作選擇。當不再滿足於選擇的一時快感時,我們會發現開放社會也可以 被稱為缺乏目的的社會。這種說法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找到目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必須為了尋求目的而不懈努力。個人是社會最為薄弱的單位,其壽命比大部分以 人類的存在為基礎的機構要短得多。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為價值觀念奠定了一個不太穩固的基礎,這些價值觀念足以維繫一個比個人壽命更加長久的社會結構,而我 們需要這樣一種價值體系來為社會提供支撐。


  儘管開放社會缺乏目的,但它能否繁榮發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產生普遍的進步感。倘若開放社會不能產生幸福感和進步感,那麼找不到人生目的之人可能被迫向教條主義求助。教條可以為他們提供現成的價值體系。教條式思維模式包括建立一套至高無上的教義。


  如果一種意識形態試圖在競爭中獲勝,那麼它可以將可怕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目的性的因素統統消除,接著再向人們灌輸一種自豪的滿足感。從消極方面來看,為了將自己眼中的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封閉社會通常嚴格控制人民的言論和思想,並採取各種手段對人民進行壓迫。


  無論集體利益的理論定義是什麼,現實中它通常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優先權。統治者無須以個人名義遂行個人目的,他們作為一個階級就能夠從現行制度中獲利—從定義來看,他們是行使統治權力的階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