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談中國通脹:產能過剩vs成本推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49070261/item.html
交易的定價模式,有一種叫Cost-Plus,即成本加上一部份定價利潤去作定價,中國的情況跟這模式挺相似。中國整個生產可以看作一間很大的工廠,它有很多產能,而且用Cost-Plus的模式定價。倘若中國真的產能過剩,過渡競爭,令自身的盈利大減,但無論如何地減,它只能減那Plus,而減不了那成本 cost。中國的工業,真的是有很豐厚的利潤可以去縮減嗎?我不認為中國的通脤是產能不足,求大於供,以至出貨價上升,造成通脤以及工業的高利潤。我認為瓶頸的環節是在原材料以及基本生產成本的結構性趨升,如石油相關成本、水、電、環保、社會基本福利、運輸、薪金等等的成本的趨升。縱使中國有某些工業的產能過剩,但基建的投資不足,原材料的不足,財富分配不配,以及環保、勞動法律以及貿易的公平回歸等力量,對通脤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例如,中國的維c產業雖能提高比全球需求還要多的維C,產能嚴重過剩,但電價、化工材料價、人工、以及環保相關成本的推動,觸發維C價格可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由每公斤 $2.5美元,上升至每公斤$10美元。這雖與部分廠商因環保而要停產有關,但即使價格隨時間而回落趨定,但也比以前$2.5在較高的平台高位運行。這只是云云工業的其中之一例子。沃爾瑪無止境的壓價已到此為止,全球經濟要面對滯後的全球資源價格上升的後果。石油價格比五年前上升5倍,我們的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下同)五年加起來只有15%左右,我們真的可以輕易消化那五倍的成本嗎?

然而,首席經濟學家說的加息無效,反而導致過渡緊縮的說法,我是認同前半部份的。我相信中國加息是解決不了通脤問題的。加息加大了整個經濟體系的資金成本,增加存款動機,但增加不了養豬動機,降不了整體成本。投資不足的基建福利環保,無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息並不減低其投資進程。資金成本上升,只會讓成本推動的通脤更為惡化。因此,中國也深明此理,在嚴重的負利率情況下,也盡量不加息,只加準備金,嚴控貸款,讓經濟學家大跌眼鏡。

中國政府知道中國的通脤是成本問題,所以為了減低成本,他創造了成本下降的兩個先決條件:減低入口成本及增加經濟效益,就是減低Cost,增加Plus,再讓Plus去縮減,雙重的讓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下同)降溫。

中國的入口成本高昂,跟人民幣被低估有關。低匯率,入口油價自然高。跟”造紙行業低水平投資綜合證”相似,過渡地投資製造環節,只會推低售價,再讓原材料價拉升,壓縮利潤及投資回報。現在中國就是要重點打擊”低水平重複建設”,讓”中國工廠”成為一個高附加值的強大工業,而不是只賣勞力的OEM。人民幣被低估,讓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就是不斷地流入中國的資金,資金在區內無路可走,只去連低質素的投資也變得合理,再不是就是全國炒房炒股炒材料,造成資產膨脹及低投資回報的合理化。在這背景下,中國如何面對?

匯率被低估造成入口性通脹、資金過剩。入口性通脤及資金過剩造成通脹、資產膨脹以及投資回報低。然而,中國還未準備好開放人民幣匯率,背後有大量的三農問題及金融風險問題,要一百萬個經濟專家要處理。因此,中國採用了”經濟升級”以及”貸幣政府從緊”,配以”行業手段”去調控經濟。勞動法、減退稅及節能減排法,主動淘汰大量低水平工業,緩解”低水平投資綜合證”,同時限制貸幣供應量,而不增加貨幣成本去增加資金效益,同時不加大資金成本。這些法律及行政手段並非完全的市場經濟,但非常時期就是要用非常手段,再不這樣做,中國通脤便會跌向惡化的旋渦。

中國的方法暫時十分有效,房地產冷了,股市跌了,資金緊了,投資難了,貿易順差增長下來了。資金罕有了,並只流向有需要之處,是成功控制通脤的關鍵。”簡易資金”不足,商業便從房及樓市抽資,房及樓市不振越是脫離”中國溢價”,越是理性回歸,調控便越是健康。然而當中國初嘗讓人民幣升值以降入口成本以及透過產業升級去增加效益的同時,美國大降利息,讓美元大幅貶值,使油價急速高漲...這真讓中國頭痛呢~

行政手段控制價格之完結,只有兩個情況:供需失控導致社會混亂或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及時受控而能讓市場機制反映溫和通脤。中國在跟時間的競賽中,歷史雖然將結果指向前者,但我希望最後的結果是後者!

greatsoup:
中國的調控力量應一次較一次減弱,因對國家內的企業的控制度慢慢降低。不過以往績而言,宏觀改革大多數短期惡果多,長期惡果少。

企業改革主要都是因為中央財政收支不足失敗的。其實中國改革確實非常現實,三個字能講述此現象:「錢作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

分析工業股21 - 成本4(折舊)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273

踏入四月,永利控股(876)還未出業績,令 我有點擔心,過去四年,永利控股在截數後75-113天出業績,去年由於更改財政年度,用113天還情有可原,今年總不會比去年遲吧。星期二,永利控股終 於出通告,宣布四月十八日出業績,剛剛在旅行出發前一日,是截數後的第109天,比去年進步4天,但依然差強人意,很多工業股在財務的範疇都不注重。

在 興建廠房期間,公司要付出各項費用,對現金有寵大需求,或者會令負債增加,各項工程的費用,會暫存在建工程,但不影響損益。若果該項投資前景出現變數,管 理層可能會減慢工程進度,令投入資金速度減慢,同時讓已投放的資金繼續存放在在建工程中,延遲折舊對原有業務的盈利蠶食。若果新工程進度一再延期,投資者 應該加倍留意。

在生產線投產後,在建工程會被轉往固定資產,並且開始折舊,一般工業股,廠房及設備會扣除剩餘價值後以可使用年期作折舊, 每年折舊金額會直接列入成本,影響盈利,因此,不少管理層會選擇較長的年期作折舊。假設公司投資一千一百萬,剩餘價值一百萬,公司選擇以十年作折舊,每年 盈利會減少一百萬,若公司選擇五年作折舊,每年盈利會減少二百萬。一些管理層花紅與盈利掛鈎,在有今生無來世的考慮下,為了做靚盤數,會傾向選擇較長年 期。

可使用年期是投資陷阱,因為可使用並不代表可產生盈利,近十年科技進步,推陳出新,生產設備在最初一、兩年會產生強勁的盈利能力,但 隨著技術的轉變及競爭者加入,該生產設備盈利能力會大為下降(即毛利來大幅下降),換句話說,折舊金額在最初的時期會顯得微不足道,之後漸漸侵蝕盈利(由 於售價愈來愈低,折舊成本的比重會愈來愈高)。

另一個折舊的考慮是折舊方法,以下介紹兩種方法,直線法最簡單也常見,用餘額除以折舊年期得出每年折舊金額。遞減法的折舊金額逐年遞減,是較適合實際情況。

永 利控股(876)使用的折舊方法是直線法,為彌補預支盈利的缺點,在選擇折舊年期時,用了進取的三年,即每年折舊33又3份1%餘額。比較晶門(2878),同樣使 用直線法,機器及實驗室設備的折舊為12.5%-33.33%,即3-8年,當中可能出現扭曲盈利的可能性較永利控股為高,因為年報中沒有明確指示那些資 產作三年折舊,那些作八年折舊,若單憑管理層對「可使用年期」作判斷,便有可能出現為了短期盈利表現而作較長年期的選擇。

有了基本概念, 可以開始睇永利控股的折舊情況。2004年報的主席報告中,表示因東莞生產線已呈飽和,集團已購入位於廣東省羅定市及河源市若干工業用土地作興建新廠房。 羅定廠位於廣東省西北,佔地66000平方米,預期2005年中投產,而河源廠位於廣東省西北部,佔地170000平方米,第一期預計2005年底投產, 當時並未公佈第二期拖工日期。在附錄中顯示,當年並無在建工程,年初模具、廠房及機器(下同)的資產值為98M,當中已折舊達90M,而當年添置了13M 新設備,在未進行折舊前,未折舊的總數為21M,當年已這筆金額作出100M折舊,折舊率達47.6%,完成折舊後,期末未折舊的金額為111M,只佔當 時資產的10%,是非常健康的數據,鑑於其廠房產能已飽和,在此時擴充業務是合理做法。

2005年報(截至2005年9月)中,主度報告 顯示羅定廠及河源廠將相繼落成並逐步營運,在管理層論述及分析中,指出羅定廠建造已峻工,內部裝修已進入最後階段,這與一年前的時間表慢了半年,由於年報 中沒有指出延遲的原因,這是投資者要跟進的事項,若果半年後真的能開始投產,是情有可原的情況,因為新廠房需要通過不同的政府部門,這可能遇上不能預測的 延誤,加上新生產線的測試也會有不能盡控制的問題。河源廠的投產期也由2005年底延至2006年中,年報清楚地指出天氣不隱定令工程進度拖慢,由於管理 層提前作出報告,這處理方法是正面的。

在財務附錄13中,顯示該年度的在建工程金額已累積28M(去年是0),這是因為兩個廠房均未投產,期末資產117M,已折舊108M。若新廠房能於下年度投產,可預期折舊金額會大幅上升。
在2006年,永利控股把年結日改至12月31日,因此,這年年報所顯示的數字共 15個月,即由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尾,比較數據時要注意。順帶一提,年報中指更改原因是提高編製綜合財務報表之效率及效益,若單憑今年的 需時而言,我看不出這安排提升了效率,雖然這是小事而且不直接影響盈虧,但卻扣掉了我對她的印象分,減低再增持的機會。

羅定廠終於在 2006年9月投產,比兩年多前的預算慢了一年多,比上年年報所述慢了一季,由於年報沒有清楚解釋原因,我認為這項目的表現很差,這並不單是承諾的問題, 由於期內已投入資金,延遲了投產令回報期增長,又白白付出利息。河源廠於2006年12月開始第一期運作,比去年報告之期又慢了半年,而2007年會陸續 裝配自動化生產線。

在財務附錄16中,在建工程大增63M,這反映了這15個月投入大量金錢,新添置11M大部份由去年度的在建工程轉撥 而來。由於羅定廠已投產數月,這筆新添置的設備應該是使用在羅定廠中。而河源廠於12月才開始「運作」,年報不用投產而用運作,加上在建工程的金額大增, 我相信是河源廠已開始測試,但未正式投產,而從金額上來看,河源廠的投資額遠高於羅定廠,原因在年報中可以尋獲,年報中指出羅定廠主要為成品進行裝配,而 河源廠主要生產部件,在自動化的前題下,加上河源廠配備電鍍生產線,機器設備會遠高於前者。

這年度的折舊仍處於低水平,原因是舊資產的折 舊已絕大部份完成,但新資產只有11M從在建工程轉入,令折舊金額仍未上升,同時,128M資產中119M已完成折舊。在4月18日公佈的業績中,河源廠 去年於在建工程中那63M將要轉入資產並進行折舊,折舊金額將會大幅上升一倍以上,令邊際利潤下降。

去年業績共15個月,今年營業額上升 一、兩成也未必能錄得增長。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加上折舊大升,都對這份業績帶來負面影響。未知是否管理層為了減輕短期對業績的影響,在2006年12 月開始回購股份,至2007年6月30日,共回購36.712M股,約10%已發行股份,令今年的每股盈利不至大幅下調。這篇文章旨在分析折舊,關於永利 控股的盈利預測,有空的話另文再寫,否則下星期五便有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

投資心理散戶死穴,機會成本供求定律 hiking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2663

有機會再見恆指先生,近期股市氣氛良好,上升不少,他說呢個多月最大特色是牛熊證輸死好多 人,情況的確如此,在沒有牛熊證之前,散戶炒恆指認股證,如果一個月前無論買入認購或認沽證,如果還未到期,至今只輸差價,但現今炒牛熊證的話,隨時玩完 輸光。炒股猶如買大細,手風唔順一定要止蝕離場,不過,散戶心理質素能否勝任?用心理學的角度,得到大概答案。

一條有六百人的村落發生疫症,現時有兩個治療方法:

方法一:四百人死

方法二:有三份一人獲救

你會怎樣選擇?(節錄自「金融心理學」)

表面上兩個答案是相同,都是救二百人,死四百人,好似擲幣遊戲,理應在兩種方法機會均等的情況下,選擇兩種方法的人數相若。但結果是若四份三人選擇 方法二,只有四份一人方法一。文中指出,人在面對死亡時都會迴避,選擇方法一,猶如親手殺死四百人,相比方法二可以救二百人,大家傾向選擇救人。應用在投 資選擇上,大家在面對虧損時,同樣選擇逃避,傾向選擇先賣有賬面盈利的好股票,留下滿手已下跌不少的衰股。在決定止蝕時,也會抱著明天會更好的心態,繼續 持有,在價格反彈時,又會抱著明天會更好的心態,期望股價返回家鄉才出售,因而錯過一個又一個脫手機會。

要解決這個心理問題,坊間有不少良方,有人買優質藍壽或盈富基金當儲蓄,買入後放入保險箱,這個方法最簡單,縱使偶爾發生電盈大跌九成多的例子,但 整體而言都能安心增值。也有人以價值投資應付,理論同樣簡單,但計算價值時減少誤差需要專業知識,操作時同樣要克服心理變化,花時不少。有人用平均成本 法,隨著時間的過去,連買入成本都忘記,心理問題迎刃而解。三種方法也有可之處,喜歡月供投資也帶著她們的影子,選易捨難也。

星期一股市大升,匯控升$4.9,升幅4.08%,英國《星期日電訊報》報導,中投公司與匯控主席葛霖展開商談,主要談及中投在公開市場上直接購買 匯控股份的可能性。為什麼在市場買股票要與主席會談?星期一匯控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匯控與中投會面只屬一般交往,匯控現時資本充足,並無集資需要。換 句話說,中投公司與葛霖會面是事實,匯控不會發新股給中投,這是合理做法,我認為現價被低估,現時發新股損害現股東利益,除非中投承諾匯控未來在中國的發 展獲外資的特權。因此,會中所談則不是直接購買的可能性。

半年前,林森池曾說過收到「風」,中投公司與匯控聯絡發行新股事宜,但遭匯控以沒有集資需要婉拒。中投要買匯控的話,半年前已可以在市場慢慢地,靜 靜地買,那會事先張揚,被炒高後買貴貨?以近半年股價計,一百億港都買唔到1%的匯控,在市場買股票,沒有需要披露,除非中投已買夠貨。就現在的資料推 算,報導只是一般炒作。

繼九巴及維他奶後,屈臣氏蒸餾水工人罷工又一次成功爭取加薪。屈臣氏資方聲稱司機及跟車工人待遇分別為萬五及萬三,但勞方拿出工資單,實際只有萬三 及萬一,相信資方把公積金、保險、年終獎金等福利加入計算,導致雙方都提出有利已方的數據。屈臣氏部份員工聲稱12年沒有加薪,很奇怪,點解唔轉工而忍辱 多年?最直接的想法是,員工找不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即這個行業長時間(超碼12年,而且情況愈趨嚴重)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

十年前國泰高級機師罷工,原因是國泰削減薪金福利,由於當時國泰給予削減後的待遇,仍然是高於同行,最終資方可算是獲得勝利。高級機師月薪達五十多 萬,削減待遇可令資方每年節省以億元計的開支,加上客觀事實(工資同行最高),資方雖然在罷工期間損失不少,但堅持最終獲得接納及得到合理回報,勞作雖然 被迫接受減薪,但仍是同行之最。在供不應求的行業,員工在市場的推動下,能與雇主分甘共苦。

就運輸工人而言,長期供過於求,資方大可成全不滿意的員工,將其遣散,在市場中以更低的工資雇用新員工,但現實是資方接連屈服,這與供求定律背道而 馳。運輸工人薪金相對較低,資方不加薪所節省的金額較少,堅持不加薪對資方的機會成本大(罷工所損失的營業額或遣散員工令公司聲譽受損),精於計算的商人 不做蝕本生意,這是勞方能接連獲勝的主因。

無論如何,這意味香港「打工仔」在通脹的壓力下,開始對薪金上升有期望(縱使該行業供過於求),相信這是各國也在面對的問題,呢兩個月已接連在世界 各地傳來遊行擾亂等消息,尤其在已發展國家,薪金佔整體成本高,影響更大。通脹因薪金上調而再上升,加薪的期望持續,當薪金全面上升,又會觸發新一輪的通 脹,做成惡性通脹,世界各大國久經通縮或似有若無的通脹率,在大家未接受現實之前,成品加價幅度未能反映成本的上升,尤其在低增值的行業,企業盈利受損, 股市難有起色。結果會走向兩個極端,其一是大家接受通脹,情況返回八十年代的香港;其一是全球經濟受損,復元需時。

本周恆指升866.52點,平均成交671.99億,比上周升57.9億,情況是反彈回落後最好的一周,但平均成交仍然維持六百幾億,六百幾億平均 成交已維持六周,這是否熊三已進入熊三中成交橫行的階段?港股成交隨時間不斷上升,在1994年10月中首次突破100億,13年後,2007年10月突 破2000億,究竟現時600幾億成交是否屬於交投淡靜,單用數字好難比較,要將來才知道。

收筆之前,新確科技在有可能被清盤的情況下,發行五千萬元可認股債券,年息半厘。David Webb去年的聖誕禮物,成謙聲匯發盈警。再一次引證大股東爭持及名人推介的謬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

国产最大内资油脂企业因成本上升停产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204/03005587995.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0

中海油:控制成本和增加产量是生存之道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01/110131736.html


 【《财经网》香港专稿/记者 符燕艳】在国际油价低迷、前景未明之际,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883,下称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强调,控制成本和增加产量,是中海油的生存之道。

以成本优势对抗油价起伏

  3月31日,傅成玉在中海油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我们无法控制油价,但我们可以控制成本。油价即使再跌到每桶30美元,我们仍有利润空间,不过是盈利少了一点。”

  据中海油提供数据,中海油每桶石油20美元的成本,是国际市场同业的最低水平。每桶石油成本最高的是美国Andarko公司,为38.79美元。花旗集团3月13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认为,中海油的成本控制对冲了其因过于倚重上游业务而带来的油价敏感度。

  整体而言,中海油在2008年全年油价和气价同比分别上升34.9%和16.3%,其中油价为每桶89.39美元。而在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涨大跌。前三季度爬到每桶147美元的高位,随后又跌至每桶不足40美元的低位。

盈利增长推动企业规模扩张

  中海油总裁杨华在当天报告会中指出,公司2008年盈利增长,主要受益于油价上升、产量增长以及公司财务成本降低。数据显示,2008年中海油 油气总净产量为195.4百万桶油当量,同比增加14%;净利润444亿元,增幅达42%。这是中海油自上市以来连续第八年实现盈利增长,创下历史记录。

  傅成玉表示,以此为基础,2009年公司将继续增加资本支出,增加雇员,加大勘探和开发力度。预计,中海油2009年将有十个新项目建成投产,产量达225至231百万桶油当量。

  “产量增长肯定是因为有需求,而新的需求是建立在目前油价的基础上。国内生产不愁市场问题。如果服务能力足够的话,我们希望产量能增长更快。”傅成玉认为,不管中国经济是否已有上行迹象,但下半年肯定比上半年好。

海外并购,慎之又慎,重在中国海域

  面对新一轮的海外并购潮,中海油仍然显得谨慎。杨华强调,仍然要以中国海域为“重中之重”。傅成玉也表示,尽管目前进行海外并购价格可能最便宜,但正因如此,风险也最大。

  不过,海外产能在中海油产能结构中将有所扩大。在中海油的产量预计中,其中海外产量预计为40-43百万桶油当量,超过2008年产量的一半。

在惠州建成亚洲最大的石化基地

  发布会上,傅成玉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关于下游炼油厂的全国布局,母公司将集中发展位于广东省的惠州炼油厂,并建成亚洲最大的石化基地。“惠州炼油厂马上就要启动二期工程,此外,在山东和国内其他地方也会有些布局。”

  傅成玉还透露,为和下游发展的规模相适应,母公司已介入商业石油储备。主要是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华北地区也会有一些。

  对于新能源计划,傅成玉表示,这基本上是由母公司在进行。主要是因为初期资本开支大,对上市公司压力很大。“但三年至五年以后规模做大,可能会注入到上市公司。”不过,傅成玉强调,中海油目前尚无收购母公司资产的打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21

人力成本上升 味千中国净利下降5%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2/20090422025519924.html


每经记者  张娟娟  发自上海

        味千中国(00538,HK)日前公布年报,公司虽然2008年营业额上升54.6%至 16.73亿港元,但净利却同比下降了近5%至2.21亿港元。业绩披露后,公司周一股价最大跌幅达13.4%,昨收盘仍跌4.5%。有分析报告指出,该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受到员工成本及折旧急升所影响。味千中国常务总裁兼执行董事尹一兵表示今年将控制高管开支。

员工成本大幅上升

        2008年味千中国的员工成本从1.58亿港币猛增至2.98亿,增幅达88.1%。公司称员工成本增长主要是由于薪酬及其他雇员福利整体增长,以及新开设餐厅导致雇员人手增加所致。2008年味千已拥有315家店,新增105家。

        公司首席财务总监刘家豪表示,去年公司的员工成本占营业额比重按年增加3.2个百分点,其中1.6个百分点是由于内地调高最低工资及假期津贴所影响,另1.6个百分点是由于公司于07年开始从外招聘高层管理员所致。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从该公司两名离职高管处获悉,2007年3月赴港上市后不久,该公司便开始大换血,从国际知名餐饮集团招聘高级职业经理人,加上经营理念、文化氛围等方面难以磨合,数名原中高层管理人员相继离职。

        常务总裁兼执行董事尹一兵表示,经过一年营运后,公司已进一步掌握人力的配置,而从外招聘超过30名的高管,工作也已再作调整,他相信有关的成本于今年会下降。

        此外,公司去年折旧开支达8550.7万元港币,较上一年增长了72.6%。公司称该增加主要是由于餐厅数目增加以及若干现存的餐厅翻新导致总体折旧开支增加。

日客流量下滑20%

        另 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味千香港餐厅的每日每店营业额从上年的2.7万元港币下降至2.5万元港币,日客流量从484人降至438人,日餐台周转从8次下跌 至6.5次。而味千内地餐厅的每日每店的营业额也从07年的1.5万元人民币下降至1.4万元人民币,日客流量从475人大幅跌至382人,每日餐台周转 从6次下降至5.5次。

        尹一兵表示,受到金融海啸影响,香港地区以及部分华南地区一般较为敏感,因此所受冲击较大。

        刘 家豪表示,味千今年的资本开支约4亿元,较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约有1.4亿元用于增开门店,1.8亿元用于工场开支。预计至今年底,集团的分店将增加 90间至405间。主席潘慰称,今年将集中在华中地区现有城市扩展分店,策略是开小不开大,目前已新增门店数目23间,正研究推出高低端的拉面品牌店。

        申银万国证券发表报告称,预计09上半年该公司扩张步伐会放缓,新增店铺预计不会多于50个。若2009年整个经济持续恢复,外出就餐的老百姓会增加,餐饮业会受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19

中国水业重提项目收购 成本将更低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16/20090516020025109.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因为去年第四季度的金融危机,不少上市公司的收购计划被取消或者暂时搁浅,中国水业 (01129,HK)就是其中一家。不过,也正因为中国水业去年搁浅收购,今年再次收购时,价格变得更低了。受到重新收购污水处理厂及供水厂业务的利好消 息刺激,昨天中国水业股价表现抢眼,全天涨幅高达33.48%,报收0.295港元。

        中国水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通过其 全资附属公司迅盈控股有限公司与卖方信达管理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订立了协议。据此,中国水业将收购拥有分别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四会市、 惠东县、博罗县及佛山市的八个污水处理厂,以及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一个供水水厂的多家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权益。

        据悉,完成 上述收购的总代价为6.6港元,其中有6000万港元将由中国水业以现金方式支付;而另外的1.39亿港元及3.61亿港元将分别以发行新股及可换股优先 股的形式支付,新股发行价及兑换价均为每股0.182港元;剩下的1亿港元则将以发行可换股债券之方式支付。

        若上述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可换股优先股全部行使的话,信达管理及深圳市华南水务集团将最终持有中国水业63.55%的股权。相关收购及股本增加需待股东特别大会通过,待符合若干条件后方告完成。

        另外,就有关收购,卖方向中国水业无条件保证及承诺有关收购完成后的前三年,上述收购资产的综合除税后纯利将分别不少于4000万港元、6000万港元及9000万港元,并为此向有关托管代理存入代表1亿港元的证书作担保。

        据了解,实际上中国水业此次获得的资产注入本在去年就应该完成,去年8月20日,该公司宣布以总计为7亿港元的代价对上述多家污水厂及供水厂的收购,但后因第四季度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已经签订的协议在10月被终止。

        中国水业董事局主席李裕桂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现正采取措施大力鼓励及吸引外资及私人企业增加对内地水业的投资,所以中国水业便得以借此时机以更低的价钱重新启动收购上述目标公司。

        此 次中国水业收购的目标公司旗下污水厂的污水处理能力总规模为每日26万吨;其供水厂供水能力为每日27.4万吨。若完成对上述目标公司的收购后,中国水业 总供水能力及污水处理能力将分别达到每日562.4万吨及122.5万吨。该公司的战略目标是能够在三年内达到供水能力每日1000万吨及污水处理能力每 日200万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34

巧借股权并购杠杆 中国奥园实现低成本拿地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08/20090708030319838.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朱玲  发自广州

        当市场焦点都集中在土地拍卖场上那惊人的天价“地王”时,中国奥园(03883,HK)却悄然地利用并购战略,低于当时拍卖价的频繁拿地。

        中国奥园昨天又宣布收购世纪协润投资公司41.33%已发行股本,代价为3.7亿元人民币;同时向世纪协润授出一笔4.6亿元人民币短期贷款。

        世 纪协润拥有北京王府世纪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府世纪)90%的权益,王府世纪则持有拥有北京朝阳区项目公司38%的股本权益,其旗下的项目用地将开 发成商业以及酒店综合大楼,该项目处于北京核心CBD区域,据悉项目建筑面积达247646.3平方米。

        纵观奥园近2个月抄底行动,可谓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三次激进的并购战,斥资人民币约13.7亿元,获得了一批具有相当潜力的物业。

        据了解,中国奥园间接买下的这块土地,从2004年取得到2008年期间因开发商缺钱而停工,经过多次的转让并购,最终被“走中端物业路线”的北京开发商首开股份拥有。2008年4月,首开股份以4.587亿元将其持有的全部股份转让给世纪协润公司。

        而 王府世纪和世纪协润均为同一老板。一方面,作为一家房产规模不大的王府世纪来说,根本不能吃下这块大项目,除去股权收购款之外,还需工程款等各种杂款,仍 需付出15亿元;另一方面,对于资金紧缺的世纪协润来说,此次,奥园出手3.7亿元,外加4.6亿元的贷款,债务上将会得到缓解。

        根据奥园公告显示,紧随收购及垫款完成后,买方及卖方将成为合营伙伴;世纪协润将进行公司重组,重组后世纪协润将增持其项目公司的股权。

        不仅此次出让股权的世纪协润,资金紧缺,此前奥园先后夺得的两项广东项目,卖方也是负债累累。

        由 于金融危机,导致雷曼兄弟破产,受其牵联的天誉置业不得不忍痛割爱低价贱卖天河项目80%的股权,以偿还2.2亿港元债务。5月下旬,奥园以3.6亿元的 价格成功收购了广州天河北一总建筑面积为11.3万平方米的商业用地,并表示将在此地块上兴建高端商业以及写字楼的大型商业项目。初略计算,该地块楼面地 价仅为4000多元/平方米。

        而深陷双重债务危机的昌盛中国,起初也是传言卖掉旗下物业广州中华广场还债,最终以折扣1.5亿元,贱卖了中山项目地。6月19日,奥园以6.4亿元,低于当年的拍卖价1.5亿元,夺得中山的一块靓地。

        市场回暖,土地拍卖会上土地价格节节攀升,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地王”,而奥园却能够通过并购低成本频繁拿地,据奥园2008年的年报显示,截止2008年年底,该公司拥有土地储备约560万平方米,足以应付未来5~7年发展的需要。

        当初,尽管成功上市,但作为典型以住宅发展的企业而言,奥园缺乏一定的土地储备。基于此,奥园曾多次加大力度寻找项目合作进行广告投放,收到成效不大。2008年4月,奥园定制计划以收购项目公司股权或收购房地产集团公司股权为合作形式购买土地。

        目前来看,股权并购策略效果不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47

英之見:平均成本法穩陣取勝 黃國英

2009-07-24  AppleDaily





 

今 次升浪肯定是另一個泡沫,他日爆破之後有一定殺傷力。以往自己的心態,和提供的建議一樣,是密切留意市況,勢色不對便高速撤退,但溝通要照顧對方的水平, 究竟跌1000點、2000點抑或3000點才算是終極爆破要撤退?對大部份人而言,要執生根本不可能,像林少陽所言,是要一個普通人仿效電影人的特技動 作一樣。所以平均成本法雖然不算特別,亦難以指望可以作為發達之路,但如果本身有一定本錢,只是想投資股票賺取穩定現金流,順道抗衡通脹,平均成本法可以 說是不二之選。

棄昔日股王揀領匯

唯一值得提醒是不應再用昔日股王作為箭頭,等如皇馬買的已是C朗拿度,而不再是哨牙仔朗拿度 一樣。只求穩中有增長,領匯(823)會是不錯的對象,想博資本增值會有較多水位,就不妨買國企指數ETF。上述做法是悶到嘔,不似炒變身股一日可以升4 成,但還是那一句,人貴自知,沒有技術又不求炒股票發達,還是安份守己最好。管理銀行和管理資源公司,照計是有極大分別。以股價上升所增加的市值計,名人 效應價值逾20億元,市場用錢投票,升勢天公地道,作為旁觀者,也希望公司締造雙贏,只不過賠率實在有欠吸引。人貴自知,有些生意自己力有不及,沒有優勢 便不應投資,買股票永遠要買自己明白,覺得有值博率的公司。不清楚公司的底蘊,不能因為貪念而胡亂參與。博退休大班點石成金,倒不如買大股期權,後者極考 技術,絕不易贏,但起碼有章法,輸了是自己技不如人,不會怨天尤人。買變身股失手,一肚子氣之外,隨時被周邊朋友取笑。其實對於不少有錢人而言,如果不接 觸金融,日子應該會更加好過。時至今日,仍有不少海嘯中重創的苦主求救,多數是貪心兼無知,光顧私人銀行買結構性產品出事,其實如果安分守己,簡簡單單買 幾家中資銀行股,由於不用槓桿,就算最高位入市,也只是輸3成不到,不必傾家蕩產,又或者至少輸一半以上。申報:作者目前持有領匯(823)股份。黃國英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52

CB及認股權的成本比較(留言回覆)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1&tid=3314

CB不同認股證,CB是可換股債券(Convertible Bonds),顧明思義,即是一張債券,但可以有換股的權利。如到期不換股,可取回本金。

認股權(Rights)是在一定時候購買此股的權利,如在認購期內不換股,錢是收不回來的。

可見到,CB投入成本較高,但防守性強。認股權投入資本少,但風險較高呢。

兩者均有一個行使價,就是他們換股的其中一個成本。忽略交易成本後的換股真實價格簡化如下:

認股權的股票成本 = 認股權價格 + 行使價
CB換股的股票成本 = 行使價 x 1- (已收的利息/ 購入CB的金額)

假設兩者換股價相同的話,在沒有利息、沒有認股權價格的情況下,兩者成本是相同。

但在可換股債有利息,且認股權有成本的話,認股權的換股成本較可換股債券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