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俞敏洪:現在不管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差點投了余佳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0/151607.shtml

1369703013581

新東方董事長  俞敏洪

我不知道自己怎麽弄的就成了青年創業導師。發現這個背後的一個含義就是你已經老了,自己創不了業了,只能告訴別人怎麽創業。我們過去二三十年的經歷給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起反作用,不一定能指導大家。但是不管什麽時代,我們想成功、出色,想為自己多賺錢,順便把事業做得轟轟烈烈的心態是不會變的。尤其是在坐的男生。

男人沒有中庸選擇

這次去非洲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男生好孤獨。因為每個走散的動物,從羚羊到野牛到獅子,我突然發現全是公的,幾乎沒有母的。因為大自然為了物種的健康發展,公的動物之間永遠是競爭的,一只取勝的公的可以帶一群母的。在這一群中間,另外的公的生下成年的小的,公的一定會被趕出去,被趕出去別的群眾不接受,只能單獨地孤獨地生活。

男人也是這樣。男人沒有中庸的選擇,中庸選擇的男人,一輩子都是被人視而不見的男人。人類取勝的方法很多,男人要找到一個點,至少在一群人之間是老大的。我發現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我想說,其實人生沒有別的選擇,你必須在某個地方出色。我們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出色的過程。我並不是說女孩子就不要奮鬥了。女孩子的奮鬥可能不像男的一樣,非要在某個領域出色才能引人矚目,才能把自信建立起來,可能稍微緩和一點。但是現在這個時代男的自己都養不活,怎麽養活你,所以女孩子也要自立自強。

現在面對一個時代,大家都特別不容易的一個時代。其實人生是一個你不得不奮鬥的過程,應該是這麽一個結論。因為現在大家看我的話,應該算是一個成功者,你就是什麽都不幹也可以。但是我發現我什麽都不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做事情很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比如說我現在不幹新東方,新東方現在發展得還不錯,今年可能20%的增長,教育領域這麽激烈的情況下,新東方的地盤是20個億了。要保持這個過程是挺難的,你們創業的知道,要從客戶那里掏出一分錢這個難度有多大是吧。即使這樣,假如說新東方倒閉了,大家馬上明白這是你做垮的。因為這個企業是你創立的,最後你把它做到這個狀態,做沒了。就是它跟你個人的成敗生死連在一起了。現在為什麽做創投呢?其實有一點點逃避的意思,我想新東方早晚都會有問題,但是在它有問題以前說不定我已經轉型了。比如說(我成了)中國創業投資最有眼光的投資者。

所以現在不管是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哪怕占0.1%我也投。如果騰訊、阿里巴巴他們小的時候,我占了0.1%。大家不會問我占了多少,大家會說我是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可是我沒有眼光。我也跟特別成功的投資家們聊天,問“你們怎麽投這個項目”,發現基本上不是眼光的問題,基本上是撞大運的能力。尤其是天使投資人,比如說看趨勢,這個商業是不是符合趨勢,有沒有競爭力,看這個人本身到底是不是具備創業和發展的核心能力。

那麽也會看最後調動資源的能力,有多少資源給你配置。我現在做創投一年不到,其實我真正投資已經四五年時間。原來是我給別人錢,比如李開複的創新工廠,我還是LP,但是李開複他們投什麽項目根本不告訴我,一點參與感都沒有。現在做洪泰,我覺得很有參與感,這個項目我說投就投,我說不投,你即使用色來誘惑我也不投。我有這種感覺在里面就很好。

我發現這里面其實對我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於自己目前狀態的分析認可以後,重新定位的問題。我現在自己做一個創業項目真的不太容易做出來了,尤其是跟高科技相關的,盡管有很多資源,但你沒有年輕人的腦袋,和做某個事情的敏感能力。所以我決定現在動用我的資源,為年輕人服務。一個是錢的資源,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錢,我個人的錢幾個項目就沒有了。周圍的朋友都相信我,我說我瞎投了,他們說沒關系你就瞎投去吧。一個是社會資源。包括各種企業家資源,政府資源,還有品牌資源,這些都是社會資源,能幫助年輕人一點,就幫助年輕人一點。再一個就是真正在一起幹事的人脈資源,我們做洪泰基金,王勝江叫我們做洪泰空間,都是互相的資源的結合。一起來幫助年輕人把事情一點點做成。年輕人做事情會失敗,對我們來說是常態。

坦率地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做事情,某種意義上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在不斷地積累下不斷地努力的結果,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風格、為人處事等。而且有時候可能是,你抓的前面的商業機會可能不是真正的商業機會,要經過後來的篩選。創業的過程像我們做創業投資的過程,有兩個項目活下來就一定賺錢,這個比例是20%就能掙錢。只要活下來就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所以我們願意投入,然後進行輔導,讓盡可能多的人成功。如果不成功,你這個人合適,你做新項目我們再繼續給你投。

徐小平剛開始投聚美優品,就是這樣投出來的。第一個項目失敗了,後來做第二個項目——聚美優品。我記得陳歐跟徐老師說,那我把你原來投資的錢在新的投資中增加一點股份吧,後來徐小平還追加了一點錢。我覺得這個人人品不錯,所以你願意做新公司,我們會跟你合作。所以我說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所以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做新東方一次就成功了,這件事情對我極其不利。因為你做成功了,就抓住這個不放,你身邊的很多機會你都不會在意,到現在為止我還在做新東方。那為什麽我還要做創投?因為這樣我會關註到別的機會和新的發展。否則的話,你一心在新東方,新的眼界就越來越少。新東方到現在還算成功,但是要轉型做別的事情,這是我的感覺。

所有人都覺得新東方估值2500億

再回過頭來說,馬雲之所以能做到阿里巴巴,是因為他前面幾次創業都不太成功。阿里巴巴是馬雲做的第五個公司,馬雲跟我條件比較相似,我們都是英語出身的,高考三年。我考北大,他到杭州師範學院,從長相到智商都是有差距的。馬雲因為創業的不斷摸索,有了更敏感的商業嗅覺,更加不怕失敗,更加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邊界。所以他最後終於發現,用互聯網的方式為商家服務,這是一個出路。他剛開始做這個事情也是一個模糊的形式,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成功。馬雲只要覺得大概能夠做,給人講的時候,會有一個很大的激情,告訴別人是非成不可的事情。

不管是天貓、淘寶、支付寶,都是後來出現的商業模式。最初做了一個簡單的模式,後來到香港上市的時候,估值是200億港幣。這是為什麽馬雲後來要從香港退市,並且把之前所有的打包在一起到美國上市,最後達到兩千億美元的估值。200億港幣相當於30億美金。阿里巴巴到香港上市都不如新東方高,但是現在新東方還是50億美金,所以商業模式是一個不斷走高的過程。所以新東方這幾年看著馬雲都眼紅了,我就老在琢磨怎麽樣把50億變成500億。後來我發現,我的生意腦袋不如馬雲,其次是教育領域比較特殊,這是完全個性化的服務,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提供的教育模式。所以形成了典型的人與人之間必須深度的接觸。這個定義一旦出現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

說到教育領域,到現在為止,至少兩年時間,已經說過要顛覆新東方的有100多家,沒說過的在心里想過的估計有好幾千家了。教育領域是比較複雜的領域,我不斷地鼓勵大家進入教育領域進行探索,凡是我覺得這個領域比較有新意的,我都會去投資。新東方和我個人、洪泰基金投資的教育公司大概有100多家了,其中20家沒了。但是我還在投,因為我想這里面可能會出現未來真正的教育的顛覆者。因為後來我發現新東方要自我顛覆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性,一個大公司的自我顛覆意味著,你要把所有在公司里面的既得利益者顛覆掉。

我現在做的其實是某種意義上再次創業,另類突破的概念。一個人發展的過程是不斷地顛覆自己的過程,不斷地創新的過程。所以我現在講新東方怎麽樣從50億美金的公司變成500億美金的公司。有人說俞老師簡單,你從美國退市,到中國上市,最後你變成差不多500億了。我算了一下真的是這樣。我曾經動過這樣的腦子,在中國上市的教育公司全通教育的市值,股災之後跌到最低點,依然能夠到市盈率100倍到200倍。新東方在美國的市盈率只有17倍,你變成170倍,就變成500億美金了。新東方到中國上市,所有人都覺得估值2500億人民幣。後來我發現用這種資本的手段自以為自己很值錢,好像不太對。雖然新東方想回來中國上市,我覺得主體還是要在美國,在美國如果真從50億到500億美金。那個是大牛,那個時候我再拿回來就是5000億了。人就是不斷挑戰自己,推動發展,這個過程可能有成功有失敗。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一點點積累進步,一點點成長,這個東西非常非常重要。

大多數公司死在C輪

從創業本身來說,幾個要點要註意。第一個要點是我特別看重的,所有的創業者打的都是概念,實際上,你一定要把背後的一整套的大邏輯想清楚,就是我做這件事情,從商業模式上最終能不能走通。因為有的時候,有可能會走不通。比如說現在在教育行業中間,有幾個軟件APP,背後都是1億5千萬的用戶,但是最後怎麽變現?我們常常說可以變現,但是在有些領域確實比較困難。所以這個大邏輯要想通,一定要找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問。現在有人問,說俞老師最後用戶數可以到1000萬人,自然會有賺錢的機會。我說不行,你得想你假如有了做什麽。那個時候時代變了,人家花錢的模式不一樣。盡管可以狂想,我覺得一開始想清楚更好一點。這是從你一開始做起,不管什麽模式,最後能讓這個公司長續發展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的收入和利潤是不是實實在在的。

第二個,最怕的是創業一下子拿到錢以後,覺得我有錢了的這種感覺。其實離有錢遠得很。大多數公司是死在C輪的,到了C輪以後發現每個月的花費上千萬。後來看商業模式的時候,突然不看好了,覺得不值那麽多錢,最後投資人就猶豫了。一個公司每個月要花幾千萬的時候,要縮小到幾百萬,難度很大的。員工補助就是幾千萬。我在三年前投的一家公司,A輪進去的,到B輪的時候估值3億美金,到C輪突然發現上不去了。大家都在猶豫。我們所有的股東一起都覺得沒有辦法,不管怎麽樣就是要裁員,先把非主營業務和非核心業務裁掉。光裁幾百個員工就打了很多場官司。如果理性的話,錢可以多花幾年。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算你拿到投資者的錢,也要理性的花錢。有時候說我們要花錢搶占市場,不然最後就完蛋了,這個聽起來有道理,但是實際上如果你真的做好模式、好商品的話,這個市場不會丟的。如果你做爛東西,最後沒有辦法,占一點市場就是一點。小米做到今天,是因為雷軍對質量典型地一絲不茍。小米不管是電視還是手環,那些東西能帶來多少收入,還是單品打天下,追求極致比快速搶占市場更重要。

第三個要點對大家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的團隊。反正我現在處理最多的就是創業者的團隊問題。團隊主要的矛盾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誰也搞不清楚誰作主,這個團隊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個頭,大家可以參與決策,但是民主集中制一定要有。還有一個方面是團隊打架,剛開始的時候,股份分配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有的人投入精力大,有的人出的主意多,有的人投的錢拿股份之後參與的少,最後大家慢慢不平衡了。有人說我這麽累,而有些人什麽都不幹,拿得錢都差不多。最後就不對頭了。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要麽一方主動提出來,我這個不如你努力,把我的股份給你一些,這樣可以大家一起發展。要麽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之間怎麽弄。這個事情不去解決不行,再大度都不行。

我告訴大家要進行動態設計。什麽叫動態設計,如果你們拿30%的股權做這個。第二年設計出來一個方案,我們30%的股權中間,我們每年要增發30%。比如說現在有1千萬股,每年增發300萬股。增發給誰,最主要的核心是到年底評判誰出的力氣多。如果結果認可是我俞敏洪多,大家評判一下是不是300萬給我,這樣我在公司就提升到了50%,我願意繼續幹下去。這個討論的過程真的特重要。到現在為止,大家幹活不平衡最後散夥的,我看了很多。關鍵是最後還有互相拆臺,出去的那波人出去創業的時候,非要把前面的那波人整死的感覺。徐小平他們出去非要把我整死的話,那就不好了。他們真這樣幹的話,大家最後就很難受了。實際上大家分頭幹的話,背後一起鼓勵和支持就感覺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大家要記住,在投資者進入的時候,一定要給管理層再次設定未來發展空間的股權。假如說你是一個創始人,占了100%。我進來投資了,你占30%,未來我們涉及到一個問題,你們團隊的成員股份怎麽來。如果你給管理團隊一起分配,有的創始人說我80%,再拿出15%給未來的團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因為這樣可以支撐兩三年。也有創始人說,我們必須這樣,你看上的是我這個人,我們共同找團隊,我們能不能共同稀釋出15%的股份來給團隊,也有投資人會答應。但是一上來就要說好,不說好就怕投資者和創始人有矛盾了,基本上是兩敗俱傷。第一個是投資者有矛盾了,創始人後續拿到資金的可能會很小。因為投資界是相通的,大家會打聽。如果我說你一點誠信沒有,就沒有人投你了。但你把公司玩沒了,投資者是沒有辦法的,我們沒有辦法把你追回來。找投資者,有時候不是光看錢,有時候錢少一點,你知道這個投資者對你有幫助。像我這樣的人,我對錢不太在乎。我願意幫助你,我不太計較。

新東方差點投了余佳文

每個人都有個性缺陷,你犯點毛病很正常。在新東方跟我幹的人,我都能容忍。斤斤計較的投資者要特別小心,因為我也看過不少的創業者最後跟投資者打架,這是非常重要的。把這幾個關系理好以後,最後,無論如何,如果你想要創業,你得是第一把手,最後要變成領袖人物,就是一定要在這個公司說話算數,為這個公司制定理想、目標、價值觀。如果沒有這些指導的話,只是說跟著我幹,你們以後可以變成億萬富翁。這個不管用,有時候有負面影響。余佳文不是這個概念嗎?當時新東方是很想投的。但就是他一句話,我告訴新東方投資團說我們不要投了,再看兩年。這一句話就是,“我明年一定要拿出一個億的紅利,讓我們的團隊進行分配,讓他們開心一把。”我覺得這個不太靠譜,吹牛的感覺。

你要考慮投資者的心情。我給你那麽多錢,賺錢以後自己先分掉,公司怎麽發展?一個連商業模式都沒有的創業公司,第二年拿一億紅利分配,這個從商業上看,馬雲、馬化騰都不敢說。超級課程表跟新東方的業務上還是有點關系,而且余佳文這個腦子和感覺還是不錯的。沒想到,周鴻祎首先發難了,周是他的天使投資人,說這個不太對,說話不算數啊。

我不是說余佳文不好,投資者一定要該鼓勵的鼓勵,方式要對。你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團隊感覺到你耍他們,在創業的時候,只要人與人有任何一點不對勁的時候,就要聊天喝茶,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不能老是避著,有意見不說忍著,這樣絕對不行。你沒有發現,吵架的夫妻生活得更好。因為大家有話就直說,你沒有發現從來不吵架的夫妻離婚率更厲害。我不是鼓勵團隊吵架,但你作為第一領導人,要有坦誠和直接的風格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俞敏洪,編輯周路平,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338

聽過余佳文,或許你更應聽聽這位90後創業者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70.shtml

他充分符合被媒體炒作的全部要素,90後、創業者、富二代、機器人、帥氣、品味,當然,是在90後這個標簽還沒用爛之前。第一次跟他接觸是在上海TC峰會,他作為圓桌嘉賓,與同是機器人創始人的俞誌晨、葉琛及AngelVest 聯合創始人David Chen在一起探討機器人到底是敵是友。這一次見到他,是在《創業家》雜誌的北京辦公區,朝氣、自信、清爽,酷,對未來和未知全然享受,毫無懼意,這是整個訪談下來印在腦海中他的模樣。筆者曾采訪過不少斯坦福及矽谷回國創業人士,他氣質中整個對於創業的感覺,在本土創業者中算是比較接近矽谷場域的了。

還記得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Sheldon因為害怕被病毒感染而不去學校,用顯示器和車輪做成他的替身機器人,讓他的同居好友Leonard帶著“他”去學校這一集嗎?這位90後創客做的就是這麽一款酷酷的“遠端臨場機器人”。

他叫孔堯,創業明機器人roboming,小明的“明”,沒有“小”字。

這款機器人到底有何應用場景?是不是偽需求?研發的難點在哪?中國的市場前景如何?未來可以有哪些想象?本期i代言《創始人說》邀請明機器人創始人孔堯為你解答。有無幹貨,由你來評。

霸氣開場

“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走到我們的辦公室門口,你便能看到這幅對聯。穿過前臺,里面的設計和氛圍完全是谷歌範兒,燈籠都是自己畫上去的,全開放式辦公場地,有近一半是休息區,放松的時候來一桿臺球蠻愜意的。辦公區外面是1400平的空中花園,每每有面試完的小夥伴,我都會帶著他們到處逛逛。面試錄取了卻說不來的,我會把門口那句話送給他。科技範兒的公司自然配著科技範兒的產品。還記得Sheldon的那臺替身機器人麽?我們做的就是這個玩意兒,準確地來說,應該稱它為“遠端臨場機器人”,不過這東西在中國還沒太起來。你看他的外觀,很簡單,就是平衡車頂著個iPad,當然,你要是願意,可以給它穿上你的衣服。

其實,就算是在北美,這東西也算很新了,一年大概20、30萬的銷售量,當然中國市場幾乎還是空白。用孫正義的時光機理論來說,發達國家已經發生的事情,發展中國家在一個時間差之後,一定也會發生。說起來,我也創業好幾次了,做過在線教育,也做過文字降噪(類似核心文字搜索),也接過父親收購的服裝品牌做電商,直覺告訴我,在中國做這款機器人,能行!就這樣,我開始把國外的這些機器人產品一個一個拆解、研究,找他們的技術痛點,緊接著便組建團隊自行研發了。

核心場景

一般人看到這個產品都會覺得很陌生,不知道哪兒用得上。就目前來看,這個產品大致有三個大方向的應用場景。第一個是會議系統,第二個是家庭陪伴,第三是遠程參觀。

就會議場景來看,這個產品能很好地實現集體視頻會議下的單聊。就是說,你讓你的機器人替身現場參會,回憶中遇到一些小問題需要及時溝通,讓機器人扭個頭或者移動一下,靈活地實現跟其他人的對話。這是一種新型的商務會議方式,習慣還需要培養,最痛的是現在看來它對原有視頻體系並沒有絕對的顛覆。所以對於會議這個賣點,我們並不太強調。不過,這個產品在150人以下的小企業挺受熱捧的,他們很喜歡用這個產品。一方面可能視頻會議系統比較貴,不適合買很多,一方面QQ會議又不夠酷,用這個機器人開會,或者放在公司巡查,或是邀請客戶參觀,公司會顯得很有逼格。

另一個場景是家庭陪伴。在一般陪伴攝像頭基礎上加入可移動性,就更能親切地實現遠程陪伴了,更有家人的味道了。但這件事並不好做,家庭市場是很大,可中高端家庭又有多少?細分下來,這其中有多少願意花這個價錢,市場其實很難做的。

會議和家庭這兩個場景在我們看來都不夠理想,那我們就得重新思考了。這就引出我們現在及未來會作為核心打造的一個場景——遠程參觀。怎麽講?比如,我人在上海,但我想參觀創業家北京的辦公室,那我可以選擇兩種方式。第一種,你拿著iphone 用face time邊走邊派,帶著我看。這需要花費一個人力。還有一種,我遠程控制這個機器人,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想看什麽就看什麽。遇到周圍的小夥伴,我還可以跟他們打招呼致意。再如,我再網上預定了一個酒店,光看圖片還不夠味,我想了解一下更真實的場景,而老板店員又很忙,那這個時候如果有一臺機器人,我就可以去到各個房間、露臺、廳堂自由地轉一轉,順便看看衛生間犄角旮旯的衛生狀況,親自查看了,覺得滿意了再預定,到店再不會犯“圖片失落癥”。再比如,我想去某地的博物館、藝術館,空間的局限不能親自遊覽,圖片、視頻又滿足不了我。這時候,通過機器人聯網,我就能靈活地穿梭在博物館的各個展品之間了。

人與場景交互了,人與人也得交互啊,這是一種邂逅式交流,非常酷。假設“你”正在盧浮宮流連於某一作品,旁邊正好有一靚妞機器人也同樣被這個作品吸引,“你”可以走上前跟她聊上兩句交個朋友,再來個拍照留念。這里面有一種很微妙的同類(替身機器人)相吸。當然,這個靚妞也可以是真妹子咯。

遠程平衡和防碎屏是關鍵

想自由地邂逅妹子,讓眼睛更好地體驗另一個空間,兩個難點必須解決:遠程平衡感和防碎屏。

由於考慮到用戶群體和設計成本,我們的第一代產品只支持占到iPad市場份額45%-55%的air系列做屏幕,但下一代代會支持包括安卓、windows系統在內的所有平板。由於不同的屏幕尺寸和重量會給支架帶來不同的受力,想要無死角享受遠程視覺,又得做到屏幕360度自由旋轉,那這個機器人必須根據受力和角度隨時調整自己的平衡不跌倒。這就比一般的平衡車難了。平衡車由人的體感及時操作,相對還具有可控性。

平衡車在平衡性上最大的問題在於跑飛。一摔倒提起來,輪子還會不停地轉。2010年就因為平衡車跑飛,有人摔下20米的懸崖死了。雖然Segway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國內目前還沒有。我們從某機密研究所挖來了一位天才少年,他寫了一套非常酷的算法,硬是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當然也申請了專利。算法再加上我們自己不斷實驗研發出來的減速箱,目前在平衡的底層構架上解決得還不錯。當然,未來還得一遍一遍調試。

另外,防碎屏的問題也非常重要,用戶的iPad摔壞了肯定得找我算賬啊。那如何保證機器人跌倒時上面的ipad安然無恙呢?很難的。我們經過幾千次的防摔試驗,摔壞了11臺iPad才定下來的屏幕固定的構架。就在眾籌前一兩個月都還在不斷推翻了一遍遍重新改,國產泡棉根本不行,必須完全用進口泡棉。

幹脆我們再開展一個副業,出租泄怒神器,你看怎麽樣?哈哈。做機器人,做體驗這真的是一件充滿無限想象的事,你得把腦洞無限地大開。在這個方面,我們這群小夥伴倒是不缺想象力,當然,空想就沒意思了,得幹出來啊。未來會在用戶端提供VR(虛擬現實)眼鏡,帶上後就更能沈浸到場景中了。再一個就是AR(增強現實),比如每個人錄上自己的臉和介紹,當你的臉出現在機器人的視角時,機器人就能認出這是誰誰誰。此外,我們還希望在下一代產品加入簡單的室內定位。室內定位目前還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但應用場景非常性感。舉個例子,替身機器人站在門口,我輸入想去找誰,它自己就能根據定位朝他走去,你自己是不用控制的,非常智能。

盈利模式

智能硬件產品如果僅僅充當了一種智能化的工具,那火候還是沒到,它一定是能延伸到後端服務的。而這個服務往往就能跟商業模式結合起來。

對於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我目前的思考大致分三個層面吧,第一個當然是最基本的,把產品賣給b端(如商場、博物館等),再由b端租給c端做服務。比如在購物或博物館場景下,用戶不用出門,租一個機器人就可以遠程體驗,b端按小時收取體驗費。

再深入一步,你可以註冊自己的賬號體統。你的賬號會有你的購物、喜好、出行等記錄,根據這些記錄,機器人會精確推送所在商場相關的購物信息,提升購物體驗和效率。那通過機器人推送完成的交易,我是不是可以跟商家分成呢。

更深一步,當我在這個行業的app開發上占有首發優勢,有了產品積累和經驗沈澱,未來我完全可能把機器人技術開源掉,讓更多的人去生產機器人,賣機器人。但是,服務機器人管理的應用API接口得由我提供,機器人的訪問信息也得經過我。這就是更底層的盈利了。

夢是一定要做的,但一定要對你的夢想負責。未來5年,機器人的形態還會改變,可能是全息投影。地上放一個可移動的圓盤,上面是三棱鏡介質,支持立體全息影像,圓盤上面有模擬人眼球的攝像頭。這樣人就能以1:1的身形在場景中“行走”,更“真實”地感受周邊信息。

沒有什麽比探索未知挑戰科技更快樂的事了。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喜歡喬布斯的這句話,我也會在設計中向他致意。看看我們的名片,極簡,懷舊的淡淡的黃色,厚實的質感,有沒有一種文藝的蘋果味?我也喜歡中國的這位雷布斯和他的產品設計。他說,取名要簡單。小明機器人,好記麽?去掉小字,明機器人,這就是我的品牌,是不是聽起來又簡單又很酷?


後記:雖然跟同齡人比起來,孔堯的經歷算比較豐富了,連續創業3次了,這是第4次,看起來更接近85、86的年紀,但從對話中,還是不免露出些許稚嫩。他現在更多還是在模仿中學習。“今天你對我愛搭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是他對自己霸氣風格的外在詮釋,也是他所謂的追求“複仇成功的快感”。他會提到自己的資本家父親,提到父親給投的天使輪,提到對父親做資本並購不做實體創業的“鄙夷”。可是,很明顯,他的內心對父親是崇拜的。他還崇拜美國的喬布斯和中國的雷布斯,他們的設計理念、產品理念被他奉為聖經。他說,自己就是在追智能硬件和機器人這個風口。“風口這個詞是雷軍說的,雷軍這麽牛逼,他不會騙我的。”

他說話總是伴著笑,這是從內心湧上來的笑容,很真誠,很輕松,跟他的談話也很快樂。我想,稚嫩不一定意味著失敗,也許正是這種稚嫩讓他具有一往無前的自信。但是,我也隱隱有些擔心,他在未來可能會遇到很多坎,這些坎還會繼續打磨這個小夥子,讓他更落地、對行業有更敏銳和準確的感知。創業除了雞血與享受,異於常人的孤獨和辛酸也是必修的學分。經歷過這些東西,我相信,他的眼神會讀出更多的東西。畢竟,稚嫩跟大道至簡,還不是一回事。

不過,他有的是創業的本能和天然的性子,把創業變成一件如此快樂的事,還有什麽比這更美好呢?

本文由孔堯口述,蒲鴿采訪並整理,版權歸i代言所有,如需轉載,請後臺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935

朱波:投資溫城輝、余佳文、王凱歆後,我做了深刻思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2/162539.shtml

朱波:投資溫城輝、余佳文、王凱歆後,我做了深刻思考
創業家&i黑馬 創業家&i黑馬

朱波:投資溫城輝、余佳文、王凱歆後,我做了深刻思考

商業模式創新還有一個機會,那便是“曾經的紅海變藍海”。

溫城輝、余佳文、王凱歆,這些是創投圈有些“另類”的創業者,他們都被貼上90後創業者標簽,言論大膽,善於吸睛,也飽受爭議。

巧合的是,這三人的背後都有同一個投資人——創新谷創始人朱波。朱波對年輕人表現出了異於同行的偏愛,他投資的創業者中,90後的比例高達15%-20%。而巧合的背後也是處境使然,對於當時在創投圈剛剛起步的朱波而言,重倉90後是走出差異化道路的不二之選。

如今,溫成輝高調裁員、王凱歆創業失敗、余佳文則變得低調。三人的處境再一次激發了外界的好奇和猜測。近日,朱波接受創業家&i黑馬的專訪,對投資90後創業者之道重新做了思考。

“沒想到溫城輝裁員這麽高調”

22222

*溫城輝

【事件回顧】

2017年3月27日,導購電商平臺禮物說CEO溫城輝發布內部信,稱禮物說開始裁員,並將持續一段時間。溫城輝表示,加入創業公司本身即是一種賭博,創業公司不可能為員工提供安穩的工作環境,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溫城輝的高調裁員引起了其它創業者的反感,認為這是赤裸裸地讓員工為自己的錯誤埋單。但他認為,在禮物說這類創業公司,沒有一天會是安穩的。“不想把錢燒的差不多了,再去慌忙地找投資,沒前景的業務得馬上砍掉,不給自己留有後患,有流動性的生態才是健康的。”

【朱波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

溫城輝是潮汕人,有著潮汕人精明且聰明的特點。“精明”常形容一個人做事計算得非常清楚;“聰明”則是在精明的基礎上加上更多的智慧和視野,讓自己在不損失或少損失的基礎上把事情做得更棒。小溫這次高調裁員,更多地是出於商業目的考慮,如何讓公司更健康地發展。

我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們創業的時候,總是在人力資源上卡得很緊,把一人當兩人用。但最近幾年,在資本的追逐下,許多創業公司違背了創業公司的精神,失去了創業公司的味道。甚至有些創業公司創始人在外面誇耀說:“我們公司有多少多少人”,總覺得把公司人數報少了就丟了面子。

其實對於投資人來說,根本不在乎你公司人數有多少。如果你公司只有七八個人,就可以把業績做的很好,我會給你點個大大的贊。矽谷許多估值很高的創業公司,公司也不過三四十人而已。

國外有一種說法,一個公司若想效率最高,人員要有合理的配比,人多效率反而下降。一個公司就像一個木桶,任何一個短板都會拉低整體水平,如果公司養了懶人,沒有讓其發揮應有的效力和作用,對公司整體氛圍和其他員工的積極性都有所影響。所以創業者一定要回歸商業本質,精簡人員,把每個人心底的熱情激發出來,公司才有朝氣。

移動互聯網大潮興起時,很多創業者開始做加法,這也使很多創業者迷失了自己,頭腦發脹守不住自己的初心:

第一種在業務上做加法,也就是原來守著一條道路走得好好的,後來覺得還要做一些事情,於是在業務產品上做加法;

第二種在人員上做加法,找一批不錯的高管做面子;

第三種在目標上做加法,這種加法最可怕,比如本來定5000萬元的目標,但是泡沫起來以後就開始人為地拔高了。

有時,創業需要跑得快,但這種快不能建立在犧牲自己的基礎上。如果創始人不知道如何控制剛性成本,公司立刻會被拖到很難的境地,裁減剛性成本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僅是資金、名譽代價,最重要的是人心會動搖。所以很多公司人浮於事,創始人也不敢揮刀砍下去,於是便采用轉崗的方式。

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轉崗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後遺癥。創業公司不像大公司,有特別多的崗位可以轉,當初是按這個崗位所需的技能和素質招的,但轉到別的崗位,員工才能無法充分發揮,同時也耽誤了公司的事。如果轉的崗位不是他想幹的,他幹著幹著還會走,這對創業公司都是巨大的成本和損失。

所以,沒有這個項目就走人,有新項目就進人,這才是一個良性機體,這在矽谷很正常,但是中國人要面子,不願意裁人。我相信,今天中國絕大部分創業公司,如果人員砍掉20%,效率不降返升,人心會更凝聚。

回到小溫這個事情上來,我說他“精明”,就是說他用人很精明。他會看到每個人到底能發揮多少作用,不養懶人。在移動互聯網大潮起來時,他比一般的公司增人速度慢,能夠守得住。

他這次裁人就是因為公司有新業務要做,有些業務人太多了,於是他采用淘汰人而不是轉崗的方式,他覺得公司的每分錢要用好。在這點上,他是一名合格的CEO,也是對員工負責的CEO。

當我們知道他要裁員時,我們告訴他沒問題,但一定要妥當。不過,沒想到他這麽高調,讓我們大吃一驚。

“王凱歆對年輕人創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3333

*王凱歆

【事件回顧】

高中便輟學創業的神奇百貨CEO王凱歆,曾一度被視為“商業天才”。

2016年1月,王凱歆參加《我是獨角獸》創業真人秀節目後迅速走紅,“神奇百貨”獲經緯中國、真格基金和創新谷A輪融資,共2000萬人民幣。

2016年7月,神奇百貨被曝出數據造假、閃電搬家、非法辭退員工等消息,陷入負面輿論的漩渦。3個月後,神奇百貨官網關閉,眼看著樓起樓塌。

2016年11月,王凱歆回應:“神奇百貨”是她主動放棄的;運營主體“深圳大爆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未破產,即將被收購。

2017年3月,沈寂多時的王凱歆在朋友圈公開了新業務:教人炒外匯。

【朱波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

王凱歆在創業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很大的問題:

第一,她心氣太高,想一口氣吃個胖子,自認為能夠無所不能,對資本、對市場缺乏敬畏。這也是她沒有經驗導致的,當然她也完全聽不進我們投資人的話,包括真格、經緯和我都曾苦口婆心地勸過她,但沒用。

第二,她個人過早地陷入了感情問題。2015年2月,我給了她種子基金。她在我們的幫助下,一個人從西安到深圳組建團隊,慢慢產品打磨。2015年初跑得非常好,但到了2015年4月,我突然發現她精神恍惚,明顯感覺不對。於是我跟她說:有件事我一直不好意思說,現在能不能說一下,你18歲之前能不能不要談戀愛,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放到創業上去。

那時她非常聽話,第二天就回來了,住在公司附近。所以,她在2015年4月到2015年12月是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但到2016年,她再次陷入感情當中。當時我第一感覺是完了,她不會再聽我的了。因為我自己創過業,太知道創業該怎麽一步一步走了,剛開始創業時一定要專註。原來我給她發微信,她都是秒回,後來給她發微信,十個小時能回就不錯了。

她躲著我,後來說要搬走,我說不搬的話你能省下十幾萬的房租,但是她不願意,覺得我在控制她。但我投資了好幾百家公司,公司活得好好的,我開心都來不及,幹嘛要控制啊?我只是想幫助你走得更穩一點。

從那以後,我已毫無辦法,她裁完員其實賬上還有足夠的錢。曾經我想,如果她回來繼續幹,公司還是有機會起來的,因為市場不變,需求不變,投資人的支持不變,而且市場驗證、品牌都比剛開始創業時好得多,但她已經因為戀愛放棄公司了。

她現在去做微商、炒外匯完全是走歪了。我想,如果當時她能夠聽我們一言,不是那麽冒進,能夠保持對資本和市場的敬畏,踏踏實實地往前走,今天公司或許是另外一番景象。但她自己硬是把我們拉著她讓她“靠譜”點的那根線剪斷了。當她放棄公司時,我甚至特別希望她能夠回學校去讀書,而不是現在這個樣子。

我覺得很可惜,不單單是投資人損失了錢,更可惜的是,她這個事件對年輕人創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因為她只是一個個例,不能代表所有的90後創業者群體,我投資的多數90後都發展得非常好。她的公司是我投的90後項目里唯一死亡的一個。

之後,我們也無聯系了,因為我覺得她已經在追求自己另外一種生活了,或許很幸福,唯有祝福。我也不知道她是否有過反思,可能沒有,真正反思估計也是在25歲以後。她現在這個年齡還不知道什麽是反思和感恩,至少我從沒聽她說過一句對投資人感恩的話。

我覺得,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對過去感恩,對未來敬畏。面對曾經幫助、支持過你的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只有這樣才能有勇氣往前走;面對未來一定要敬畏,因為我們對未來只知道一點點,所以對客戶和行業保持敬畏,才能走得更遠。

這件事對我們投資人來說也是一個警醒,我也反思了幾點:

1.未來,對那些尚未成熟的90後創業者不能光給錢,還要在她發展的過程中幫助他,對其財務有所把控。

2.王凱歆的事情只是個個例,我真的不希望因為一個個例否定整個群體。未來,我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20歲左右的創業者。

3.未來投資年輕的女性創業者時,會更審慎些,尤其是沒有經歷過感情風波的女孩子,在創業的過程中如果遇到感情問題可能會迷失自己,這對資本來說是一個重大的風險。但是成熟的女性創業者,只要選對方向,處理好自己的事情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超級課程表活得很健康

444444

*余佳文

【事件回顧】

2012年,大學還未畢業得余佳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廣州超級周末科技有限公司(創業家&i黑馬註:超級課程表),後多次獲得投資。

2014年,在央視《青年中國說》節目里,余佳文公開承諾“明年拿出一億元給員工分紅”,並提到“超級課程表”的管理模式中有“員工工資自己開”、“上下班時間自己掌控”、“鼓勵員工用打架解決問題”等,被稱為“90後霸道總裁”。

2015年8月,余佳文公開“認慫”,自稱食言了“拿出一億元給員工分紅”的承諾。

一言激起千層浪。無數口水湧向余佳文,他關閉了微博評論功能,並在事後稱,“(我)被罵成這樣,沒去自殺已經很好了。不過我也有點炒作的成分,自己也有責任。”

【朱波對創業家&i黑馬的口述】

余佳文是最早的90後創業代表之一,輿論和資本把他捧到很高的位置。後來,他也是希望通過一些營銷事件帶動公司發展。於是《青年中國說》、《開講啦》等媒體找他,他就去了。

余佳文的言行舉止聽起來“不靠譜”,但他做事非常靠譜。這兩年,公司業務開始向良性發展,投資人也跟他講,做PR宣傳時不能傳遞社會負能量。在這點上,他嘗到了苦頭,事後也做了反思,所以這兩年變得低調了。

由於許多人不喜歡他,所以每次排創業公司死亡名單的時候總是把超級課程表排進去,但其實公司活得好好的,目前公司80多個人,日活300萬左右,數據量很好,今年實現盈利。

雖然他個人的炒作導致公司被非議,但客觀上對業務有很大的幫助,每個事件發生後他總是讓公司進入一個新高度。因為現在是一個眼球經濟時代,註意力就是流量,流量就是下載,下載就能夠帶來錢。

許多人批評說,90後創業者喜歡炒作。我覺得他們一開始並不想自我炒作,只是因為這個話題有爆點,自帶流量自帶故事,於是就容易被炒作。

我認為炒作分兩種:一種是圍繞公司,對業務進行炒作;另外一種是跟公司業務無關,炒作個人,這就有非常大的問題。至少溫城輝和余佳文的PR宣傳是圍繞公司業務進行的,沒有離開商業本質,所以我認為這種“炒作”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對他們的高調炒作也有些擔心,擔心他們會迷失自己。

當然,圍繞公司炒作的同時也要傳遞社會正能量。如果傳遞負能量,即使是圍繞公司的炒作也不行,因為會把品牌和口碑炒壞,盡管能贏得一時的眼球卻會犧牲未來。

我為什麽青睞投資90後?

在我的投資組合中,90後創業者占比約15%~20%。90後年輕創業者的短板是比較大的,20歲左右的創業者創業失敗率遠高於30~40歲的人。不過,之所以我會選擇將90後創業者作為自己重要的方向之一,有兩點原因:

1.年輕的創業者更具有顛覆性。

當初我創業的時候,也就20多歲。Facebook、蘋果、谷歌、微軟、雅虎的創始人都是在大學時候就開始了創業。所以我認為,年輕人是創業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

20~30歲的創業者無法在傳統領域跟巨鱷抗爭,只能面對未來去創造一個屬於新一代年輕人的東西,才可能彎道超車,因此他們的創業思路往往比四十歲左右的創業者更具有顛覆性。

現在這個時代發展如此之快,未知大於已知,今年能夠看得清楚,明年就可能看不清楚,後年更是無法預測。在不確定性如此大的年代,年輕人更具有想象力。所以,我覺得年輕人有足夠的夢想,有一個可行的方案,社會就應該滿腔熱情地支持他們。正是這樣的理念驅動著我關註年輕創業者群體。

2.為了在投資時尋求差異化發展。

當初我進入天使投資行業時,是資本市場的新手,不可能在主賽道上跟主流的投資人抗衡,所以只能在主流投資人不關註的領域和人群中去尋找切入點。如果我當時也高調地跟他們在主賽道上搶精英創業、海歸創業,別人為什麽選我?

《創新者窘境》這本書就曾說,所有成功的創業都是從一個不起眼的邊緣地帶切進去,經過幾年的發展,非主流變成主流,或者與主流並駕齊驅。我把做天使投資也當成一次創業,雖然我的目標是要達到最上層,但一定是從最容易成功的地方切入。

現在,我的精力主要是在第一層的上端圈子,因為中國60%左右的優秀創業項目是在這個圈子被消化掉的,所以我現在主要任務便是把圈子里的資源挖深挖透;第二層圈子創業項目質量次之,以區域位置為主,比如華南、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域性很強的圈子;第三層圈子創業項目再次之,是以平臺為主,他們形成了一個創業者生態圈;第四層圈子就是各地方的路演中心、孵化器里的創業項目,這些項目的質量大多數比較差。

當然,當慢慢變成“主流”後,我會繼續關註年輕的創業者。不過,今天的風口發生了變化,現在更多的是投資以技術驅動為主的創業,一些大一大二的學生不見得有資歷做這個事情,所以看的年齡會稍後點,差不多30歲左右的人。

給90後創業者的建議

我也想給90後創業者幾點建議:

1.無論資本如何捧你,都不要忘乎所以,因為資本不是傻子,如果你的盈利不行、市場有問題,資本遲早會棄你而去,因此創業者要守得住初心,回歸商業本質。第一把產品做好;第二把你的客戶關系客戶群體維護好;第三盡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或盈利。

2.90後創業者不要輕易放棄夢想,但也不要因為環境的冷熱迷失方向。我自己本身也是創業者,曾經上去又下來,品嘗過鮮花與美酒,也曾掉到過萬丈深淵。深知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尤其現在移動互聯網紅利、人口紅利已經漸漸消失時,所謂躺在路上推著你走的時代過去了。

3.CEO分兩種,一種是“極靠譜”,一種是“極不靠譜”。90後創業者要兼具“極靠譜”和“極不靠譜”的氣質。

“極不靠譜”的人一般都非常善於升維思考,他會站在很高的地位思考很長遠的事情,具有顛覆式創新思維和極強的戰略規劃能力,關註宏觀但不註重細節,缺乏端到端的執行能力;“極靠譜”的人則具有極強的降維打擊能力,關註細節,具有極強的端到端的執行能力,但不夠性感,而且上升空間會被擋住。

我希望90後創業者“靠譜”些比較好。因為“極不靠譜”的人創業不是建立在空中樓閣上,他之所以“不靠譜”是因為他有過很多靠譜的經歷讓他變得“不靠譜”,也就是“藝高人膽大”,如果沒有過去的積累,怎麽能靠譜?

從創業角度我比較喜歡這樣的創業者:有情懷、有夢想、有分享精神,而且他過往的經歷和資源能夠支撐這個夢想的實現,因為這樣的創業者能夠把事情做大,天花板夠高。當然,我也會看他邊上有沒有與之匹配的合夥人幫他完成這件事情。

如果創業者跟我講很實在的事情,我也喜歡,不過我也同時考慮這個公司的瓶頸在哪。因為往往公司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創始人會變成公司的瓶頸,他的視野和夢想可能會變成公司的天花板,太“靠譜”的創業者在貼地飛行的時候,很容易忘記仰望星空。

4.商業模式創新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是技術創新的時代。至今,美國互聯網發展2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15年,這波浪潮中產生了很多商業模式,最大的特征是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力,以互聯互通的模式,實現信息扁平化,使得信息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

但它並沒有從技術上對公司的效率和產業進行本質上的改造。未來,將是以技術和智能為主驅動力的創業,20歲左右的創業者在知識和技能上顯然是不匹配的。

所以,在這個新舊時代切換的年代,90後年輕的創業者一定要靜下心來。如果沒有獨特的東西不要瞎創業,因為死亡率很高。如果你想做外賣做微商,可以賺點小錢,但不要選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做,可以選擇一些流量變現、內容變現的方向。

5.商業模式創新還有一個機會,那便是“曾經的紅海變藍海”。

現在,有很多二十歲左右的人開始迷茫,不知道該怎麽辦,因為他們仍然停留在模式創新上。不過我覺得有一個模式創新還有機會,那就是由新技術、新業態、行業融合後產生新的東西,使得很多表現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曾經的紅海開始變成藍海”。

比如,微信、陌陌等社交形態是25歲以後的人喜歡的,而年輕人覺得他們太商業化,所以如果關註16~25歲年輕群體的需求和體驗,這就是“曾經的紅海變藍海”,90後創業者可以把目光放到新生代的成長上去。

朱波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1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