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2-10月供指示 hiking

http://blog.yahoo.com/_ZWFS2772YECDLLL6GF2RZR4UFU/articles/744524/index

100期月供匯控以$70.8購入55股,第62期月供領匯以$35.1購入112股,第54期月供中人壽以$22.05購入179股。

領匯供款又一次創新高,以4厘回報計,領匯下一次股息將會大升,預期比上次派息升約17%,每股分派約$0.77,且看「4厘回報」的想法,是否仍然可行。下期供款繼續不變,匯控已12期不變,領匯第28期不變,中人壽亦第11期不變。

月供匯控100期,傳統觀念中,100是重要數字,這個blog亦藉呢個大日子改動一下,以後月供指示只維持記錄組合交易及有關股份的想法。另外,由於永利控股股價與價值逐漸拉近,之後會不定期將搜尋下一隻永利控股的經過記錄下來,作將來檢討。股神曾經講過,投資前最好把原因寫下來,否則便不要購買。為了「寫出來」,自然要四處搜尋有關資料並作思考,這個過程會更了解投資項目。

200939日,係最近一次恆指熊轉牛的大日子,當日恆指收報11344.58點,經過三四個月的反彈後,恆指已經橫行了三年。如果由20094月開始月供計劃,定額買入匯控、領匯及中人壽,結果如何?而早年的想法,把月供定時不定量供款(股價下跌時增加供款,反之亦然),是否效果較佳?

如果每月定額購入匯控、領匯及中人壽,平均買入價分別為$75.6$23.59$28.89,結果只有領匯賺錢,賺超過四成,匯控蝕約一成,中人壽約蝕兩成。當然,三隻股票這期間都有派息,實際回報會高一點。另一方面,如果以定時不定額供款(以下是自已的數據),我的平均買入價為$75.01$22.77$26.2,成績比定額供款為佳。簡單一點說,每次在平均買入價以下增加供款,平均買入價自然下調。另一項值得注意的是,月供選擇如能具有較強的派息能力,對長期月供的投資者是件好事。領匯是個上佳例子,過去12期月供總金額為$47811,所收股息共$14261,實際只需$33550,即每月$2796(遠比$4000少!),隨著持股月增及派息增長,每年所需投入的資金會愈來愈少,若有一天派息比供款多,便進入自然增長階段。

投資者各有所求,月供股票未必對每一位都適合,這一系列的資訊,並非投資建議,卻是對市場書本中,只講理論,不談踐實以外作些補充。

政府新班子將「置安心」推倒,推出「港人港地」,最快2015年推開千餘個單位,是垃圾政策(個人認為,「置安心」方向極佳,只要作一些調整,將成為世界各國仿效的房屋政策,有時間另文記錄)。以近期梁特首及其新班子的表現,在經濟學,或者管理學角度都不合格,梁特首會否在2015年 之前腳痛也成疑問。正所謂物以類聚,早在選舉時站在當時侯選人後面的陣容,現在的表現是可預期,正如股神所講,總有一天會有機會由傻瓜來管理,買股票時要 選擇連傻瓜也管理到的公司,好似可口可樂、箭牌等。股神亦曾經講過,管理者的誠信最為重要,會誤導投資者的人,遲早會誤導自已。股神呢兩句箴言,好似在講 兩個特首候選人,真有趣!

近年各國所出現的金融危機,宏觀而言,執權者都會「印銀紙」,之前已記錄過。近期歐洲、美國、甚至中國都有不同名稱的「救 市方案」,都是預期行為,只是各國決策者都要扮到迫不得已,以免成為千古罪人。最終「解決」方法都是通貨膨脹(唔一定物價上升),即係各地人民共同承擔, 至於會否導致物價上升?唔知道!市場認定通脹等同「d野貴左」,是美麗的誤會,當然,兩者經常同時出現,投資組合延續對通貨膨脹及物價上升的來臨作出準備,但絕不能以「一注獨贏」的心態分配組合,於借貸前亦要慎重考慮。

中國與美國將會相繼交棒,亞太區緊張局勢預期得以舒緩,如此,投資前景將漸見清晰(未必轉好,但清晰是投者最重要的因素),不看好股市前景的人,選擇不投資靠邊站最穩妥,選擇買空的風險太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