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港股走回舊有模式 林少陽

1 : GS(14)@2015-07-20 09:18:3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d5_ed5a1.htm
【明報專訊】港股經過7月3日至8日的瘋狂過山車後,市終於回復平靜。過去一個星期,港股可說是在憂慮中緩步前進──恒指以慢牛形式微升2%,國企指數表現反覆,全周幾乎沒有升跌。上周四及周五港股全日成交下降至不足千億元的近月低位,反映投資者入市態度極之審慎。

港股目前的行為模式,正重新走回2010年至今年3月底前的舊有模式──大部分時間市場以反覆上落為主,每隔一兩年便出現個別行業熱烈的炒作,直至相關概念被充分透支之後,終於不支倒地,推低整體大市,然後市場再次洗牌,重新上路。

然而,由於港股整體估值實在低得太離譜,加上環球利率長期處於極度偏低水平,港股過去5年的中長線表現,還是以反覆向上為主,只是上升力度不足,難以令一般普羅大眾確信,我們正處於牛市之中。

按周五收市價計算,彭博預測恒指未來12個月的市盈率大約是11.6倍。這相對自1973年以來整體的平均值估大約在14至15倍之間,存在大約兩成的折讓。

在市過度樂觀之時,港股估值高位大約在18至22倍之間,就以20倍作為估值頂部計算,按目前恒指成分股的預測盈利計算,港股估值封頂的水平,最樂觀可達43,800點水平附近。

恒指「正常」波幅 22000至32000點

當然,如果市場情緒極度悲觀,港股最壞的情,亦可以閃跌至8至9倍市盈率水平,按目前恒指成分股的盈利能力計算,那大約是相當於19,000點水平。

由於金融市場的估值彈性非常之高,令大部分投資者在鐘擺的兩個極端之間,很容易迷失了方向,加上大眾傳媒很喜歡將某些公眾人物給出的所謂「最牛」及「最熊」的極端預測,放到財經版頭條的位置。對我來說,這些極端的價格水平,其實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因為那很可能只會每隔十年八載才出現一到兩次。

對投資者來說,較為實用的情,是港股大部分情之下,最大機會出現的波幅範圍。以過去42年恒指的歷史來看,指數大部分時間,其實是在10至15倍市盈率之間上落。假如彭博引述的市場平均預測數字不是偏離事實太遠的話,則目前港股的正常波幅範圍,應該在22,000至32,000點之間,中軸位置則大約在27,000點水平。

因此,早輪恒指升至接近29,000點水平,部分投資者可能會覺得已經偏離了27,000點水平接近2,000點了,引發了部分投資者的獲利回吐。

心水清者 趁低入市掃平貨

內地投資者近年積極參與本港二三線股份的炒作,他們又喜歡利用孖展融資進行買賣,一旦市逆轉,這批股份的波幅便會被孖展斬倉盤帶動,引發連鎖反應。然而,對我來說,這些都不過是市場噪音,亦讓心水清的投資者,可以利用最近市場忽然重新跌回恒指「正常波幅範圍」下限(即22,000點附近)的清貨大減價水平入市「血拼」(shopping)。

很多時,傳媒很喜歡問基金經理,他們對港股是否有一個目標價。目標價這東西,其實是零度空間的概念,因為那不過是一個固定的點。但是,我們活在四度(維)空間之內,除了定點分析之外,金融市場的未來走向,其實是人類在線(一維)、平面(二維)、立體(三維)與時間(四維)空間內的互動。

由於我們人類的身體,被困於三維空間之內,我們是不可能穿透四維空間的。因此,未來基本上是永遠測不準的,雖則部分思維能力較強的靈魂,可以通過邏輯思維及對過往歷史的觀察,為未來作出合理的推斷(projection)。我所謂的推斷或projection,那不過是按過往固有的軌跡,在時間線上畫一條我們認為最可能發生的趨勢線而已。

世事難料 投資要留有餘地

作為一個凡人,我們必須明白,這個世界有很多突發的事故,可以改變事物發展的原來軌。因此,我們無論是做投資、做事還是做人,凡事都不可以去得太盡,要為可能出錯的空間,留有餘地。

上周,香港電台電視部《鏗鏘集》專訪了4名中國大媽,是該台近年一輯難得的人物專題特輯,讀者有時間的話,不妨可以上網重溫。這4名中國大媽各有個性,在這次A股狂潮之中,遭遇各異。在這個傳媒渲染報道中國已經全民皆股的當下,這一集的《鏗鏘集》為我們報道了中國民間小人物的真實故事。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分別是那名賣菜的浙江農村大媽,被最近一輪的股市熱潮吸引入市,還要按到盡炒孖展,最後於最近一次的洗倉潮中,記者嘗試再次聯絡這名大媽,但她的電話已經未能接通,但願這名大媽能夠渡過今次難關。

《鏗鏘集》報道內地大媽百態

另一名大媽於2008年的跌市中,汲取了教訓之後,從此絕股市,最近幾年最大的一次投資,就是在兩年前掃入了一批黃金首飾作為自用。現在的她,是上海申花的超級球迷。除了睇波,她亦是上海市魯迅公園廣場舞的常客。7月跌市期間,她跟幾個大媽朋友出境旅遊。今次跌市,完全影響不到她的生活。

幾乎同一時期,無電視《星期日檔案》以「大時代」為題,專訪了一批新入股場的小朋友,整個節目的格調,我只能說是人物性格極之平面與貧乏。我們這個城市,是否除了賺錢之外,就已經是一無所有?這究竟這是否就是所有香港人的寫照?還是這輯節目的編導太過疏懶,沒有用心製作這個節目?還是,無記的老闆給予節目製作的經費,實在少得太過可憐,唯有在趕工之下,粗製濫造了一個勉強回應當前社會現的一個流水作業式節目?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18

衝擊舊有華府體制Twitter變治國利器

1 : GS(14)@2017-01-21 03:36:36

特朗普(圖)可算是現時主要政界領袖中,在社交網最為活躍一人,他也承認勝選得力於社交媒體。對於熱衷在Twitter發表意見的特朗普而言,社交網已經成為「利器」,足以打破傳統的權力結構,加上他難以預知的言行,隨時衝擊甚至癱瘓舊有華盛頓體制。傳統以來,議員、官員和說客三位一體,主導美國的政策,但特朗普由競選到當選,不斷利用社交媒體爭取支持,牽動民眾的注意力,製造新議題。早前共和黨黨團試圖削弱國會道德辦公室獨立性引起爭議,特朗普在Twitter批評黨友做事不分輕重,分析認為這將輿論引導向對他有利方向,結果幾小時後黨員「縮沙」收場。


國內外無所適從

2012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的顧問馬登指,特朗普主導着一種全新的政治氣氛,知道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要得到注意很難,但他就有這個能力,一天帶起四至五個話題,反對者要攻破十分困難。現時白宮一向通過官方網站發放資訊,特朗普上任之後,會否「放空」官方網站,令Twitter變成主要發放資訊的平台,也是外界關注點之一。國務院內部有討論,今後應如何看待特朗普在Twitter的推文。傳統上,總統說的話就是美國政策,外交官員照着做從來不用擔心會跟白宮政策出現矛盾,但就特朗普近日在網上有違美國傳統外交政策的言論,例如質疑台灣是否「一個中國」一部份、美國應否為北約成員國協防等,都叫國內外無所適從。一名從派駐四大洲國家的國務院中層外交人員,上月初在國務院內部討論區網站留言說:「我以往毫不猶豫會聽取總統在演說、記者會等時候談及的政策。但Tweets又如何?」
POLITICO網站/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0/199030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