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溫州應對老闆跑路潮 政府要求銀行不抽資不壓貸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3068&PHPSESSID=c096c1b82d0c8da7d5fda52af2e7d944

 銀行和民間借貸同時催債,令溫州中小民企資金鏈紛紛斷裂;溫州老闆「跑路潮」愈演愈烈,當地政府急派工作組進駐銀行,要求「不抽資、不壓貸」,試圖為企業爭取喘息時間。

  到底有多少老闆在這輪「跑路潮」中消失?《第一財經日報》從溫州市金融辦獲悉,截至27日,已經有26家企業的企業主「跑路」,涉及金額正在調查之中。

  僅9月22日一天就有9家企業主「跑路」,加劇趨勢明顯,引起了經濟社會管理者的高度警覺。

  「中小企業倒閉企業主 跑路 出現較為集中現象。」當地政府的一份工作文件注意到,「企業關停倒閉由規模較小企業向大企業蔓延,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胡福林 跑路 ,影響巨大並帶來了連鎖反應。」

  昨日下午,溫州市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分析了當前企業、金融、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問題,並通報了經濟金融「維穩」和民間金融規範措施。

  高息吞噬企業利潤

  溫州市政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當地民間借貸綜合利率持續上揚,年利率由1月的23.01%一路上升到9月的25.44%。

  其中,7月份融資中介機構出借年利率高達39%,意味著民間借貸月息在3分到4分之間。

  「如果利率超過這個水平的話,處於夾縫中的製造業僅存的利潤就會消失,企業也很難維繫正常的運營。」中國首傢俬人錢莊主人、溫州方興擔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方培林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來自溫州官方的文件還首次證實,當地民間借貸規模在1100億元上下,佔民間資本總量(超過6000億元)六分之一左右,且相當於溫州全市銀行貸款的五分之一。

  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的閒置資金。

  這些錢流向了何處?據當地政府的統計,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民間借貸規模為380多億元,佔35%;用於房地產項目投資的為220億元,佔 20%;一般社會主體(個人為主)借給民間中介的借貸資金餘額220億元,佔20%;民間中介借出,被借款人用於還貸墊款、票據保證金墊款、驗資墊款等短 期周轉的為220億元,佔20%;剩餘5%即60億元為其他投資、投機及不明用途等。

  當地民營中小企業對民間借貸的依賴程度很高。據對350家企業的抽樣調查,今年一季度末,企業運營資金構成中,自有資金、銀行貸款、民間借貸三者比例為56:28:16。

  據甌海區對105家中小企業抽樣調查,90家企業均有通過民間借貸籌措初始資金,其中有32家企業的初始資金沒有銀行貸款,完全來自民間借貸。

  經濟基本面惡化

  溫州民間金融發達並非一日,如今出現眾多企業被民間借貸壓垮,意味著企業經營狀況乃至地方經濟運行情況不容樂觀。

  溫州市經信委9月底對855家重點監測企業訂單情況調查顯示,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與人民幣升值影響,21.6%的企業主動減少長單或推掉部分訂單。

  企業利潤也隨之滑坡。1~7月,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增幅不斷回落。其中,小型企業回落最為明顯,利潤同比僅增長 6.9%,較上半年回落2.3個百分點。利潤增幅比銷售產值增幅低了7.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別擴大了3.4和0.9個百分點,表明「增產不增 收」情況加劇。

  1~7月,規模以上326家虧損企業虧損額為6.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億元,同比增長52.2%,比年初上升了27.1個百分點。

  企業利潤逐步回落和虧損企業虧損加深,經濟管理部門將原因歸納為工業生產增長逐月回落、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融資成本大幅上升。

  其中,融資成本上升、難度加大的原因是,商業銀行貸款緊縮同民間高利貸的「雙疊加壓力」。

  於是,許多中小企業資金鏈繃緊乃至倒閉;而一家企業的倒閉又會波及一批關聯企業資金鏈繃緊;大量企業倒閉又將風險傳導到商業銀行體系。在溫州發達的「塊狀經濟」裡,一旦爆發連鎖反應,後果將十分可怕。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建軍教授對記者表示,這只是本輪經濟調整表象的一個開始,在每一次的經濟調控中,都會有一些企業優勝劣汰,從而進行正常的產業升級,老闆跑路,倒閉潮會在本年的第四季度更加惡化。

  政府「維穩」

  還有一種令人擔心的連鎖反應是倒閉潮或「跑路潮」所引發的社會穩定風險。

  據法院部門統計,截至8月底,溫州市累計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數同比增長25.73%,比一季度高出8.7個百分點;涉案金額50多億元,同比增長71%,其中8月份涉案金額達10.7億,是1月份的2.69倍。

  據公安經偵部門統計,1~8月份溫州市公安部門立案的涉嫌非法集資案件17起,案件數比去年同期增加3起,涉案金額5.5億多元;其中8月份發生了3起,涉案金額7339萬元。1~8月份,溫州市民間借貸因擔保、糾紛引發的違法案件共71件,同比上升16.39%。

  為此,溫州市政府出台緊急措施,大力「維穩」。

  昨日的新聞發佈會披露,當地政府下一步將組織調查組進駐全市銀行縣級以上支行,市政府組織25個調查組,每組由一位副縣處級幹部帶隊,進駐25個市級銀行業機構。

  調查組將協助銀行業機構做好銀企融資對接,要求銀行業機構不抽資、不壓貸;協助銀行業機構瞭解貸款企業情況,防止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

  與此同時,政府還將鼓勵、規範民間金融發展,擴大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開展民間資本管理服務公司試點;探索組建民間借貸登記服務中心和溫州金融資產交易所;並將設立市縣兩級「地方金融監管中心」,規範發展民間金融,引導民間借貸行為。(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9

擔保公司變形記:連云港高利貸跑路潮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6/3MMDcwXzM4MzE3MQ.html

一個民間借貸者的突然死亡,引發了江蘇連云港金融圈的一系列「跑路」事件。

「只要是搞過民間借貸的人,不管有無關聯,紛紛到各自的上下家收錢,最終處於頂端的擔保公司頂不住了。」當地知情人士對本報表示。

一個月前,連云港市的揚帆、瑞陽兩家擔保公司老闆接連跑路。11月25日,連云港警方向本報記者證實,兩起擔保公司事件的處理已接近尾聲,相關責任人已被控制。

作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民間借貸本無可厚非。但連云港兩起擔保公司老闆跑路事件,還牽涉到當地的銀行職工。

就連云港的個案而言,當地高利貸、非法集資者與擔保公司之間的資金鏈條已然形成。對於政府來說,如何監管和引導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突然死亡

2011年10月中旬,在連云港從事民間借貸的滕亮突然因病死亡。

滕亮的猝死沒有任何徵兆,因而引發了集資者的擠兌潮,而與滕亮有合作的揚帆、瑞陽兩家擔保公司因此受到牽連。

這三者之間的借貸關係並不複雜:滕亮先從揚帆公司借來1000萬元,再轉手把這筆錢以更高的利息轉貸給瑞陽公司。但誰也沒有料到滕亮的突然死亡。

10月16日,揚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老闆呂海明突然消失,3天後,瑞陽投資擔保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兵也跑路,王與銀行合作的6000多萬元擔保資金也失去了信用保護屏障。

10月20日下午,連云港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金融辦以及銀監分局、公安等部門迅速介入調查。經排查發現,與瑞陽公司合作的銀行包括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江蘇銀行、東方銀行等。

這其中,江蘇銀行連云港分行存在風險的銀票敞口1300多萬,據該行一位內部人士向本報表示,「這並不是損失,也不會形成不良貸款,且已追回了一半的貸款。」

「由於王兵是做實業起家,跑路時,旗下仍有5家珠寶專營店,每個店每年利潤約百萬」,連云港銀監分局副局長殷路鳴向本報記者表示,「調查摸清情況後,迅速將王兵資產扣押,銀行也趕到法院申請保全,並與借款企業協商更換擔保機構。」

在連云港有關部門的合力下,王兵在出逃後一週即返回連云港自首。

王兵註冊的瑞陽擔保公司成立於2006年,這一年連云港各種擔保公司不斷湧現。由於當初成立時的門檻較低,全市範圍內擔保公司迅速達到160多家。

據當地知情人士向本報透露,2008-2009年,王兵不再專注於珠寶生意,轉而投資股票、期貨以及房地產開發。

一位與王兵有過接觸的浙江企業主告訴記者,王兵在玩大之後「更顯豪氣」,而各家銀行也不斷追捧他。2010年,瑞陽擔保公司註冊資本提高至6000萬元。

由於擁有擔保公司這個平台,王兵吸引了各路投資者,這其中就有滕亮的1000萬。實際上在事發後,王兵每年需要支付的高利貸利息就超過1000萬元。

「股票市場上王兵並不專業,搞地產需要大量資金且源源不斷,王兵玩不轉,最終資金鏈斷裂」,上述企業主表示,尤其是滕亮的突然死亡令王兵的瑞陽公司雪上加霜。

殷路鳴向本報表示,瑞陽擔保公司雖然因為資金問題出現崩盤,但其涉及銀行款項的風險已經被控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連云港目前約有160餘家擔保公司,其中融資性擔保公司84家,涉及銀行擔保貸款金額約150億元,「風險屬於可控範圍之內,」殷路鳴說。

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地方政府堅決否定了「王兵將家人送到國外並捲走1.2億元」之說。

揚帆涉嫌非法吸儲

揚帆擔保公司的事發,則更令監管層憂慮,該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呂海明系銀行員工。

記者多方證實,滕亮的1000萬高利貸款項來自揚帆擔保公司。經連云港政府部門排查,揚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揚帆擔保公司成立於2009年2月,一年後更名為揚帆投資公司,註冊資本金1000萬元,其中呂海明、李吉柱分別出資490萬和510萬元。

由於呂海明曾在建設銀行連云港分行工作過,並擔任過某支行的管理人員,背景和人脈網絡清晰,在其跑路後的第三天便被警方控制。

本報從當地銀行系統獲得的資料顯示,揚帆公司涉嫌違規吸納的公眾資金約1.3億元,吸收的存款利息在2分—9分不等,牽涉到300多人,目前已逐一登記完畢。

實際操作中,揚帆公司的股東李吉柱成立了一家「龍珠理財公司」,負責高息吸納公眾存款,而呂海明則利用存款進行放貸和投資。

「如果不是滕亮突然死亡,估計問題不是很大,但由於信息不對稱造成了百姓大規模擠兌」,一位給龍珠理財提供了50萬元(月息3分)的人士告訴記者。也正因為百姓擠兌不成紛紛報案,揚帆公司事件才得以浮出水面。

由於高額利息支付及時,揚帆公司曾在民間有不錯的口碑,「即使8月份陸續有人提現,也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重視。」 上述給龍珠理財提供資金的人士說。

有關揚帆公司的具體案情,連云港方面以「正在排查」為由拒絕透露更多信息。不過有當地銀行人士向本報證實,建行原職工呂海明是被警方控制後才從銀行「主動辭職」的。

此外,連云港跑路的民間借貸者不止是揚帆和瑞陽兩家。本報從當地銀行人士處獲悉,月餘前建設銀行連云港分行新浦支行原副行長顧某某涉及高利貸資金6000多萬,隨後顧與全家悉數跑路。建行總行曾派調查組前來調查,顧返回自首後也主動辭職。

被轉嫁的風險

殷路鳴向本報記者坦承,在兩家擔保公司老闆跑路之前,政府對擔保公司的運營監管一向較為重視,但監管手段相對落後。

在目前的體制構架下,融資性擔保公司在經信委系統核准登記,小額貸款公司由政府金融辦負責管理,而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則處於真空地帶。

擔保公司的迅猛發展,與銀行的直接推動亦有明顯的關係。

商業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的目的是為了轉移風險。實際操作中,能控制風險的中小企業客戶早被商業銀行納為己有,往往把一些償債能力較差的「垃圾客戶」與擔保公司捆綁,利用保證金起到約束擔保公司和降低信貸資金風險的作用。

據當地銀行的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80%以上的客戶都是銀行自己做,20%風險較大的企業客戶,銀行才會選擇與擔保公司合作。

由於目前在商業銀行的貸款考核中,「中小微企業數量」是一個重要指標,因此銀行不得不快速擴大「風險較大、原本不符合貸款條件」的中小微企業項目數量。

上述在連云港投資的浙江企業主向記者表示,很多時候銀行會向企業主動推薦擔保公司參與借貸業務。

但這種方式反而加重了企業的負擔。「銀行本來就是準備借款給該企業的,卻一定要拉來一個擔保公司,結果是企業多付了利息或手續費。」

目前大多數擔保公司都會要求被擔保的企業向其繳存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如某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100萬元,為其提供擔保的擔保公司會要求企業向其繳存20萬元保證金,企業按100萬元貸款本金向銀行支付利息,實際得到的融資僅為80萬元。

擔保公司變形

蘇州某商業銀行的人士告訴記者,如果企業正常經營,則擔保公司每年可獲得相當於註冊資本金10%的利潤,「這是相當可觀的收入」。

2006年之後,擔保公司越來越多,「當時的門檻較低,一般有個幾百萬的資金就可以註冊成立。」殷路鳴表示。

2008年—2009年期間,在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下,擔保公司數量井噴,「這個過程中,很多從事高利貸的人就註冊了擔保公司,甚至一些銀行的人和公務員成為了實際控制人。」

上述浙江企業主對本報表示,由於國家當前對信貸實行緊縮政策,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鏈壓力更大,「實體企業貸不到款,可銀行給鋼材城的貸款都是上億,而鋼材城並沒有實體業務。」

而擔保公司的另一個利潤源泉,是利用企業的「過橋資金」壓力。

按理說,企業的貸款到期時,必須歸還全額本金和利息後才能再行申請借款,但問題是,「現在銀行因為資金壓力要2-3個月才能續貸,以往一般是一個禮拜就可以了。」而要維持運作的企業資金鏈不能斷,高利貸成為了其短期借款的主要來源。

於是,這個「時間差」成為擔保公司大顯身手的機會——他們充當了借款銀行的角色。

據前述浙江企業主透露,擔保公司與商業銀行關係密切,對一些貸款到期的企業情況很熟悉。在銀行續貸批准之前,這些擔保公司主動找這類企業,願意提供高息借款,以解企業燃眉之急,等到銀行續貸批出款項時,企業再用來歸還擔保公司的借款。

「可以說,銀行的員工和擔保公司肯定存在著私下的利益輸送,這是存在已久的現象。」這位浙江企業主表示。

當地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揚帆公司正是扮演了上述角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7

泉州老板跑路潮調查:信貸收緊下的草根制造業困境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3/146674.html

 i黑馬:曾以鞋服業聞名的泉州,最高峰時曾出現數十個全國鞋服品牌,很早以前已是民營經濟的全國性標誌。大約從2011年開始,隨著產業環境逐漸變化,泉州制造業開始遇上了各種問題——有的制約是“中國制造”共有的,譬如勞工成本、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產業升級遇困;有的問題,譬如金融機構、信貸生態,乃至稅收政策等等,則指向了泉州當地本身。泉州老板們紛紛跑路,他們正在經歷在泉州制造業二十多歷史上的“最困難時期”,進入了難熬的冬天。

 

               \“中秋節時,我還跑來問工廠老板追貨款,他說過兩天就有。然後過了一個星期多一點,他全家都消失了。”陳力攤開雙手對騰訊財經說。“我跟他合作兩三年了,但他還是跑!”

瑞泰是泉州又一家老板跑路的企業,其董事長李發生是福建省江西商會的副會長,在當地從事鞋業將近20年。李發生被發現失聯時,瑞泰工廠仍在運作,廠里仍有眾多原料、成品鞋和縫紉機,之後人們發現,李發生的辦公室一片狼藉,杯子里還有未喝完的水。

老板失聯、跑路,工廠倒閉在泉州已非個案。騰訊財經於泉州走訪的一周里,當地便有三家類似的工廠發生倒閉;而在此前,媒體也曝光了當地金融系統內部所列的失信、(老板)失聯名單,羅列出諾奇、索力、鱷萊特、露友、紅瑞興等知名乃至上市的公司。

泉州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省內第一。在泉州,尤其晉江、石獅等鎮市有著密集的民營企業,以鞋服業尤為聞名,曾歷經迅猛的擴張,最高峰時出現了數十個全國鞋服品牌,而單是圍繞制鞋,中小企業便超過了6萬家,“晉江模式”等稱號,在很早以前已是民營經濟的全國性標誌。

冰封非一日之寒。用當地業界的話來形容,大約從2011年開始,隨著產業環境逐漸變化,泉州制造業開始遇上了各種問題——有的制約是“中國制造”共有的,譬如勞工成本、國際貿易環境變化、產業升級遇困;有的問題,譬如金融機構、信貸生態,乃至稅收政策等等,則指向了泉州當地本身。

如今,泉州的制造業界,從產業工人到上市公司董事長,都對騰訊財經直言,他們正在經歷在泉州制造業二十多歷史上的“最困難時期”,進入了難熬的冬天。

資金鏈之重

很多泉州人都註意到,從今年開始,停在馬路邊的豪車往往會被貼上“牛肉幹”:不是交警的罰單,而是抵押貸款的傳單——“大家都知道,老板們缺錢。”

李發生在跑路之前開的是奧迪車,他還在泉州投資了多處房產,而這些資產早前已被李發生抵押或出售,事先無聲無息。

在泉州的制造業里,李發生屬於早期的發家者,在1990年代,很多投資勞動密集型、外貿加工的工廠挖到了第一桶金。到今年,瑞泰還承接著多張外貿鞋服的訂單,但從6月開始,廠里便已開始拖欠工人的薪水。

在李發生跑路以後,瑞泰的工人們便開始了討薪行動。經過與當地政府的溝通後,泉州經濟開發區為他們解決了80%的薪水補償。而集體討薪、勞動仲裁等情形,還發生在鱷萊特等其它發生了老板失聯、倒閉的工廠。

一位泉州當地法院人士對騰訊財經描述,對於老板跑路等情形,一般通過查封工廠、處理資產等流程去解決欠薪的後遺問題,但往往因為事出突然,也給善後工作增加難度。

陳力說自己是後知後覺。他開辦了微型工廠,長期為類似瑞泰這樣的大鞋廠做代工,一做就是18年。他對騰訊財經說,瑞泰欠下的外界債務約為1千萬元左右,而他已經不指望取回自己的貨款。

“如果越來越多工廠倒掉,我是否還要做下去?”這是陳力,以及很多泉州鞋服業界人士的共同說法。“以前我們很在意客戶的黑名單,現在還得防著上下遊的合作者。不知道誰突然就消失了。”

在泉州,上規模的鞋服廠一般都有著五六百以上的人工數量,而很多工人都在不同場合對騰訊財經表示,已有聽聞工廠倒閉的事件。一位不願公開身份的運動鞋服類上市公司CEO對騰訊財經形容,泉州老板跑路、經營困難、資金緊張等情形,確系實情。

諾奇股份是最早被曝出老板失聯的企業之一。9月底,騰訊財經曾到訪被指老板跑路的諾奇工廠,但被廠房人員拒絕入內。諾奇工廠周邊的一位物流業主管形容,諾奇老板丁輝被懷疑失聯之後,廠方員工還自發籌款,希望能幫助工廠度過難關。

“即使是中型企業,隨便一個月結的、中間周轉的錢也可以達千萬水平,哪個鏈條斷了,就是上千萬的債。”這位主管說諾奇的債務數以億計。“供貨方他不肯供貨給你,你又發不了貨給客戶,客戶以後就不會找你,到最後形成三角債,大家都綁緊了。”

嗅到寒意的不僅僅是業界。據報道,在9月中旬,泉州經濟開發區的管委會針對企業主失聯的事件專門召開會議,希望有資金困難的企業老板“不要私自做出像諾奇那樣的舉動。”

騰訊財經則獲悉,在9月下旬,國家統計局、福建省工商聯等單位到達泉州、晉江等地調研,對象包括361、匹克、安踏、特步等當地龍頭企業。在調查過程中,泉州民營企業的主管們被上級部門提及多個問題,包括業績總結、前景預測、困難描述、政策建議等等。

事實上,福建的鞋服制造業經歷了OEM代工生產、大規模“造牌”運動之後,安踏等鞋服龍頭已在2010年之前上市。現在的泉州,大量企業仍然繼續代工和配套等生產業務,還有一些企業近年處於上市前的沖刺階段。

泉州市一名商會領導對騰訊財經坦言,最早靠海外訂單發展起來的企業,目前在這波困難里首當其沖,“很多都存活不下去。”

準上市的億萬級企業也不安全。“有些企業為了上市,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所以明知道不賺錢也要擴張。”泉州紡織服裝商會秘書長施正植對騰訊財經說。“像諾奇這樣的,沒有原始資金積累的過程,融資成本很高,還要做品牌做大,到了經濟下行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銀行“雪中抽炭”

施正植是泉州紡織服裝商會的秘書長,國慶前後,他正忙於參與泉州民營企業的各項調研。施的觀點代表了很多業界人士的看法——市場不好,資金鏈緊張之際,企業的死活就掌握在銀行的手上;如果融資的問題能解決,把冬天熬過去,老板跑路、信貸糾紛就不會成為泉州的“熱點”。

林佐(化名)子承父業,是泉州一個皮鞋品牌及工廠的經營者。他對騰訊財經形容,泉州的工廠們在2008年之後曾享受過一段美好時光:“天天有銀行的人來催你貸款,請吃飯,很多人都借錢擴大產能,乃至做其它項目。現在?好景不再了。”

恒泰鴻偉鞋業董事長蘇文濱更用“出爾反爾”來形容銀行們如今的“反目”。“有時工廠周轉可能就缺兩百萬,周轉開了就能還款,但說什麽都不給你貸。是為了對付房地產的一刀切嗎?實在是讓我們沒法活了。”

多名制造業界人士都著重提及了一種從去年開始的,當地銀行的“騙還貸”現象:以保證再貸款等理由讓企業還清貸款以後,以各種辦法變相“食言”,轉而不再對企業放貸,這些辦法包括收緊手續,增加接待門檻等等。

銀行們是從2012年開始轉變態度的。當時泉州的鞋服企業們普遍遭遇產能過剩、門店過多和庫存難消化的等問題,銀行業也開始對前者進行限貸。施正植說,銀行們今年對這些企業的限貸,更成為了泉州“公開的秘密”。

“政府確實出臺過很多政策,譬如要幫助中小企業的貸款難,但實際情況是,現在銀行還要把貸款的額度縮減,甚至給你收回來,逼死企業。”施正植說。一位在泉州當地銀行任職的人士則對騰訊財經解釋,今年鞋服類企業貸款出現過多不良,“對它們準入條件肯定高了。”

普華永道根據十大銀行的上半年財報做出的分析稱,十大上市銀行的公司類貸款不良額集中在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2014年6月末較2013年年末分別增加了13.39%和19.43%。各大銀行紛紛表示要對制造業貸款加強風險控制。

蘇文濱形容,在銀行關上大門以後,企業主們只能找地下錢莊,有的甚至惹來了黑社會的暴力對待。據泉州鯉城區的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涉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案件明顯增多,同比增長22.8%。當地商會如是解讀:“企業信用狀況差,通過正規渠道融資難,遇資金需求往往轉向群眾集資。當企業經營不善時,資金鏈極易斷裂,引發連環借貸糾紛。”

不但是工廠,泉州當地的民間融資機構也不好過。如同瑞泰工廠,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跑路事件,事先以在公司門口擺放租賃而來的名車,制造資金無憂的假象,接著老板在一夜間消失。

“然而,除了高利貸和民間擔保之外,我對其他的貸款方式已經絕望了。”當地一名叫做黃董的服裝企業主說。

在福建南部地區,類似“會子”這樣民間的、親朋之間的融資方式十分普遍。林佐說,近兩年經濟下行、銀行收緊信貸時,“會子”的利息越來越高,他所接觸的會子利息,已從過去的100飆升到300——“放1000元一個月就能賺300,還有哪里比泉州更缺錢?”

另外,泉州的工廠老板們還普遍對騰訊財經反映了一個與往年不一樣的現象:稅務部門今年到廠里特別多,有的企業還要求把前五年的賬都搬出來查,補交稅。對於上半年出臺的,一些關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減負措施,有的企業也表示未有落實,“空歡喜一場”。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就這個現象對騰訊財經做出分析:盡管已經有政策為中小企業減負,譬如對小微企業征收營業稅的起征額度提到3萬,但在在現行的分稅制財政體系之下,地方政府們未必有積極的動力去執行。

林江指出,泉州地方政府對產業升級和經濟穩定之間,需要一個仔細權衡的過程。“中小企業,‘三來一補’的工廠等等,理論上對產業轉型沒有太大幫助,但它們對穩定經濟和就業卻有重要意義。你到底是穩增長優先,還是結構調整優先?如果是穩增長優先,那你就要出臺很多政策,比如切實為中小微企業減稅。”

施正植說,對於稅賦的壓力,泉州的中小企業們比上市公司要脆弱得多。“中小企業沒有資源,沒有人脈,他們很容易被擠壓出局,但泉州的制造業,卻是眾多中小企業在支撐的一個產業集群。”

淘汰了什麽

從2012年開始,泉州提出制造業界的“二次創業”,試圖推動鞋服等產業的轉型升級。事實上,在過去幾年,泉州的一些鞋服企業紛紛尋找出路,有的“跨界”投資,乃至進入房地產業,通過並購獲得更高估值和業績增長。有的企業主也開始到東南亞地區考察,考慮著像先前的港臺乃至珠三角企業那樣,把工廠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

泉州企業的有些煩惱,是“中國制造”都共同面對的,譬如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在泉州,為引薦工人者提供現金獎勵已成通例。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的勞動力,鞋服工人們的工資收入在泉州三四千元左右計算,“招工難”的矛盾也日漸突出。

已有眾多調研報告歸納過泉州制造業,尤其鞋服企業們其它的一些整體困境:一方面是原材料、勞動力成本和店鋪租金上漲,另一方面,電商沖擊對線下銷售造成沖擊,行業整體陷入低迷;在國際貿易領域,TTP(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協定)跟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也正給中國的代工廠們構築起新的貿易壁壘。

現在,泉州的制造業正處於現實的淘汰賽之中。一些工廠倒閉,一些工廠依然在開動,忙著為“光棍節”生產皮鞋。在林佐看來,對比起傳統的外貿訂單,電商為他提供了一個新的運營周期,在這些新的周期里,一些經歷了多年風雨,代際傳承的泉州鞋服企業,也在努力適應——這些改變並非易事。施正植坦誠,由於IT人才在泉州並不多,泉州的鞋服電商平臺目前還處在零散作戰的階段。

淘鞋網CEO塗榮標對騰訊財經說,在當前的產業環境之下,那些商業模式不健康、抗風險能力差的鞋服企業,即使有規模優勢也不會有樂觀的前景,“成本太高,兩三年就會被淘汰。”

施正植則認為,那些不規範的,或者違反市場規則的企業會被洗牌,而那些缺乏資金,但又有競爭能力的企業也應該得到發展的機會。他對騰訊財經說,泉州的鞋服制造業不會就此跌落谷底——“這里有成熟的產業配套,還有長期在市場里奮鬥,吃苦耐勞,抗風險能力強,愛拼敢贏的企業家。”

恒安集團CEO許連捷說,他對“企業跑路潮”的說法很反感。“當前一些企業經營不好只是市場經濟的正常調整,外界不應對此誇大,企業家更不應該就此陷入焦慮,甚至失去信心。傳統企業只要勇於創新不斷創新,打造核心競爭力,未來就充滿希望。”

實際上,在服裝制造業進入低潮之後,泉州地方政府已經在籌謀新的產業增長點。今年,機械裝備等產業已成為當地“強化財稅扶持”,“強化金融保障”的對象。這種嘗試並非新近之舉,在幾年前,泉州屬下的南安市就曾大力發展光伏產業。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則從整個制造業升級的角度,去歸結泉州未來的最大挑戰:“先進的制造業必須有現代服務業的配套,比如說現代的金融和法律,現代的會計、物流配送,甚至還有互聯網金融和網絡的支持,這本質上就是法律和誠信,投資環境的問題——問題是,泉州人願不願意做這些事?”

但泉州企業家擔憂的仍然是資金問題。三個月前,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給30位福建企業家回信、鼓勵他們“愛拼才會贏”之後,泉州鯉城區工商聯撰文呼喊:實體經濟里的資金大幅度向房地產、金融投資等虛擬經濟領域轉移,實體經濟資金嚴重不足。“這個問題極為嚴重,要引起中央高層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對於林佐,他最擔心的是泉州的實業精神在風雨中逐漸磨失。“在泉州,人們都是要講派頭的。這兩年,你看得到,做鞋的老板很少買得起勞斯萊斯,但搞房地產的就做得到。”(騰訊財經 許十文 發自泉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80

年底P2P平臺再現“跑路潮” 投資者如何避免踩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191.html

10月份以來,出現問題的P2P平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10月份就出現了35家問題平臺,單月問題平臺數量居歷史第一。11月份以來也已經有7家P2P平臺暴露問題。

底臨近,P2P行業的跑路潮再度來襲。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10月份以來,出現問題的P2P平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10月份就出現了35家問題平臺,單月問題平臺數量居歷史第一。11月份以來也已經有7家P2P平臺暴露問題。

跑路潮愈演愈烈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麽?

民貸天下的副總裁張林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專訪時稱,P2P跑路潮的出現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部分目的不端正、經營能力有限以及投機的公司進入,導致整個行業魚龍混雜,素質良莠不齊。“詐騙、挪用資金導致提現困難、平臺運營出問題,是P2P跑路潮背後的三大原因。”

但P2P行業熱度依舊不減。易觀國際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P2P網貸市場急劇擴張,市場交易規模由第二季度的381億增加至第三季度的579.1億,環比增長52%。

與此同時,各路資金也在前赴後繼搶灘P2P地盤。今年以來,有超過40家主流機構紛紛涉足P2P網貸行業,包括產業資本、銀行、券商、基金等傳統金融機構。據悉,到年底,銀行系P2P公司有望超過30家,而目前銀行系P2P公司僅有7家。

“P2P目前仍然屬於競爭的藍海市場。”張林東對記者表示,預計政府的監管措施很快將出臺,未來整個行業會越來越規範,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而面對當前魚龍混雜的P2P行業,在1300多家平臺當中,投資者怎樣才能躲避“地雷”,選到靠譜的P2P平臺?

民貸天下的產品研發與創新總監吳李渺表示可以從四個方面對P2P平臺進行評估。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考核P2P平臺的風控能力,風控手段是否專業,防範措施是否充足,一旦出現借款人未能如期還款時會怎樣處理,這一點至關重要。

其次,要了解這家P2P平臺的背景,註冊資金是否雄厚,有沒有過億,是不是實繳資本,有沒有政府背景,是否有銀行專業風控等。

再次,要了解公司的管理團隊,一般而言,那些管理團隊素質較高,擁有高學歷,名校出身,既具備金融背景,又有互聯網從業經驗的平臺值得投資人認真考慮。

最後,要了解P2P平臺的壞賬率,一般選擇壞賬率低的P2P平臺。

在具體項目的選擇上,吳李渺則指出,投資者要理性看待項目投資的年化收益率,一般年化收益率在6%~18%之間較為合理,“收益越高,風險越高”。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