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來水直飲困局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6-29/100405443_all.html'

 大限已至。中國城鎮自來水水質距離達標依然路途遙遠。

  按照中國2006年修訂並頒發的最新《生活飲用水標準》(GB5749-2006,下稱新標準)規定,至遲在2012年7月1日,中國各地將全面執行有106項指標的新標準。

  在該標準下,中國的飲用水(俗稱自來水)水質水平將與歐盟持平,與國際接軌,即末梢水(俗稱入戶水或龍頭水)可以直接飲用。

  在新標準強制執行前四天,6月27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代表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報告稱:2011年全國設市城市公共供水廠出廠水水樣達標率為83%,設市城市和縣城公共供水末梢水水樣達標率為79.6%。

  上述數據讓人樂觀,尤其是末梢水水樣達標率79.6%,代表著每100個居民水龍頭,就有79個出水達標——擰開龍頭即可直飲,而不再需要燒開喝。

  然而,與上述樂觀數據形成對比的卻是——中國至今沒有一個大中型城市宣佈全面實現末梢水直飲。

  多位水處理專家,包括來自住建部的權威專家,均對財新記者表達了他們的判斷:若無斷然措施,即將執行的飲用水新標準,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毫無疑問只能是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而難以真正強制實施。

  學者預計,未來各地政府仍會聲稱屬地「供水水質全面達標」,但相當數量的宣言只能是「皇帝的新裝」。

  這樣的「斷然措施」,或許正在來臨。在距離新標準強制執行前半個月,6月14日,住建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了《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 「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下稱供水「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全國將在「十二五」期間,即2016年以前,在城鎮供水領域投入4100億 元。

  此規劃若順利實施,將是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最大的一次供水投資潮,並且資金數量之大,基本可以解決主要問題。

  飲用水學界的一個共識是,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各地政府在供水領域鮮有大筆投入,這直接導致了數千城鎮自來水廠設備落後,以及相當數量的不達標管網長期運行,間接導致中國部分城鎮自來水水質不達標。

  但由於該規劃將資金保障推給地方政府和水價調整,業內人士對該規劃能否順利執行產生擔憂。

  當然,投資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在中國城鎮的6億多居民與可直飲的自來水之間,還橫亙著諸多難題。

無果的直飲努力

  在飲用水專家的眼中,中國離可直飲的龍頭達標水目標最近的大城市,無疑是北京。但北京市政府及其水務部門,至今並沒有對居民作出直飲承諾,仍然建議居民將自來水燒開再喝。

  北京的條件得天獨厚。在水源方面,三分之二以上來自地下水,近三分之一來自密雲水庫和河北省外調地表水。在首都的政治優勢下,無論是地下水還是 地表水,其水源在特殊保護之下,在近年呈好轉趨勢。在水處理工藝方面,北京多數公共水廠上馬了先進的深度處理工藝,而在管網改造方面更是投入巨資。

  即便如此,由於部分未更換管道和二次供水等問題的存在,北京並未宣稱其自來水可以龍頭直飲。

  事實上,在飲用水直飲方面,中國多個大城市曾經努力過,但均無果。例如杭州市,曾一度宣稱2008年實現全城直飲,但最新的說法變成了「直飲沒有時間表」。

  2004年12月,杭州市南星水廠深度處理工藝竣工。杭州市政府將此工程冠名「直飲水一期工程」,宣稱該工程讓該市城南和錢江新城10萬居民喝 上了龍頭直飲水。該市官方媒體的報導顯示市政府決心,經過水廠工藝改造和輸水管網改造,該市要在2008年率先成為全城直飲的城市。

  然而,2008年之前,該市又將全城直飲目標修正至2010年底。至2010年底,該市水務部門表示,全城直飲沒有時間表。不僅如此,據當地多家媒體報導,2004年已實現直飲的地方,不少居民後來也不再敢直飲。

  至此,杭州雄心勃勃的直飲計劃無果而終。更讓該市居民憂心的是,2012年初,該市宣稱將從千島湖引水,認為錢塘江單一水源存在污染隱患。媒體報導揭出了直飲未能實現的原因,主城區尚有180公里老舊管網未完成改造,實現全城直飲「投資巨大,難度巨大」。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廣州市的部分區域也進行過直飲努力。2004年7月,廣州南洲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完成,廣州市官方宣稱該廠出廠水質達到歐盟標 準,可以直接飲用。彼時,該市曾正式提出,該水廠供水區域,即大學城、海珠區、珠江新城等地段的居民可享用直飲水。為此目標,廣州市投入巨資,在上述區域 全面改造和鋪設了球墨鑄鐵管等合格管道。然而,廣州上述區域至今並未實現真正直飲。

  一位知悉內情的飲用水專家表示,雖然該區有了好的水工藝和水管道,但經過檢測龍頭水,發現其部分微生物指標依然不穩定,不能直飲。

  另一個進行全城直飲水努力的城市是深圳。2006年前後,深圳市政府表示,2012年、2015年,城市中心區域和全市將分別達到國際標準的生活飲用水(即可直飲的達標水)要求。然而,深圳近年卻再不提此事。

  在上述全城直飲努力之外,中國各個大中城市普遍進行著另外的直飲努力,即在某些住宅小區、學校、賓館、公共場所等處實現局部直飲水。

  但在近年,這種局部直飲水發展也並不順利。原因有二,一是其供水成本高,收回成本困難;二是局部直飲水僅解決用戶飲水問題,用戶洗澡等其他用水仍然要依賴傳統自來水,而後者如不合格,仍可能影響健康。

  由於上述努力的失敗,近年罕有城市再宣稱將實現龍頭直飲。

缺失的路線圖

  既然自來水新標準難以實現,那是不是標準本身定得過高?過於理想化?財新記者調查發現,不只是公眾,即便在飲用水業內,此質疑也廣有市場。

  標準爭議一直存在。多位熟悉內情的飲用水專家稱,就是住建部、衛生部等部委的多位高層,在制定標準期間,也認為在現階段標準不能太理想化,因為 水源污染短期內難以改變是基本事實,老舊管道更換需要巨額投入,也需要較長時間,二次供水設備的混亂管理現狀,也在短期內難以解決。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佔生認為,上述擔憂是完全有道理的,但新標準最終沒有遷就上述理由。原因很簡單,從人體健康角度,達到國際水平 的飲用水標準,是中國起碼應該做到的;難題固然存在,但不是不可以克服。另外,多位飲用水專家表示,飲用水標準與國際接軌,是在標準修訂之前,就由政府高 層確定的方向。

  王佔生說,正因為一系列難題的存在,2006年標準出台時,才留下六年的準備時間,即推至2012年7月1日才在全國範圍內執行。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飲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長劉文君認為,自來水新標準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六年的準備時間原本不短,之所以未能全面實現,根本原因是努力不足。

  劉文君認為,西方國家出台一個標準,往往會首先摸清現狀,在此基礎上會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漸進的路線圖,幾年之內達到階段水平,幾年之內全部實現。不僅如此,相關的投資計劃和投資項目,也會很明確地公佈出來。

  「對比一下,就知道中國問題出在哪裡。新標準出台,摸底調查和執行路線圖,都是缺失的。還沒有投資計劃跟進,沒有考核措施。」劉文君說。

  王佔生也認為,大限到了未達標的原因不在新標準本身,而是國家相關部委、各地方政府、自來水廠,都努力不足;經費沒落實,重視更是不夠。

4100億元懸念

  千呼萬喚之下,2012年6月14日,供水「十二五」規劃終於出台。史無前例、堪稱巨額的投資——4100億元,或將在四年之內投向中國城鎮供水領域。

  規劃顯示,水廠改造投資465億元;管網改造投資835億元;新建水廠投資940億元;新建管網投資1843億元;水質檢測監管能力建設投資15億元;供水應急能力建設投資2億元。

  王佔生說,據他所知,住建部近年一直向國家申請這筆投資,但國家規劃層面一直不予放行。此次不僅放行,且資金數額之大,超出業界預料。

  王佔生向財新記者具體解讀了這些投資的意義。465億元的水廠改造投資,主要用於全國出廠水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水廠升級改造。規劃認為共計需改造9.23萬公里管道。如果投放得當,這些錢是夠用的。完成之後,約等於全國20%水廠上馬深度處理工藝。

  835億元的管網改造投資,事實上也是經過住建部供水部門核算的。規劃認為共計需改造9.23萬公里管道。如投放得當,數年之內確實可以基本解決主要老舊管道問題。

  15億元水質監測能力建設費用,將用來解決目前各地水質監測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這筆錢可使各省省會、自治區首府、直轄市和不少重點地級市,具備106項全指標檢測能力,使全部地級市至少具備42項常規指標檢測能力。

  但王佔生對這份巨額投資規劃能否最終落實,有些擔心。

  規劃並沒有說中央財政出多少錢,僅在資金保障第四項中提到「繼續安排中央補助投資,重點向中西部及財政困難地區傾斜」。而其餘資金,均需地方政 府自行努力:一是包括土地出讓金在內的地方財政性投入,二是水價調整,三是吸引民間資本投入,四是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由地方政府組織。

  「如果國家不投入,僅靠地方政府,有些玄乎。未來經濟好的省、重視的地方可能會好點,經濟不好的地方可能麻煩。」王佔生判斷。

  多位專家的看法是,要想讓規劃落實,還得有嚴厲的後續措施來保障。

多道難題待解

  現實的問題是,假設「十二五」期間上述規劃全面落實,也僅是使大部分城鎮水廠出廠水、管道水達標,距離新標準要求的龍頭水全面達標,即可直飲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

  二次供水的規範管理,是中國城鎮供水真正達標不可踰越的現實難題。

  相比發達國家,二次供水是中國的特有難題。在中國省會一級城市中,每個城市都有數千個水箱或蓄水池,由於設施不達標以及管理失范,微生物二次污染時有發生。二次供水自從在中國誕生起,就飽受詬病,目前仍亂象紛呈。

  此次規劃雖提出「對供水安全風險隱患突出的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改造,改造規模約0.08億立方米/日,涉及城鎮居民1390萬戶」,但並未提出改造辦法。事實上,二次供水主要問題不在於設施的合格與否,而在長期維護和監管難,後者尚未找到破解之方。

  此外,業界認為,杭州、廣州等地過去的直飲水努力之所以無果,在於當地政府將自來水實現直飲,片面地理解為上馬水深度處理工藝和更換合格管道,事實上這還不夠。

  劉文君解釋說,飲用水是一個系統,出廠水合格了,進入合格的管道,必須保持其物理和化學穩定性,最終才能將合格水帶向用戶水龍頭。但再好的管道 里,都有細菌,它們遇到水中的營養物質AOC(生物可同化有機碳),會繼續生長,如不採取措施,好水到了用戶水龍頭,微生物方面仍會不達標。

  「中國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問題。美國和歐洲,氣溫較低,每升水中AOC只有10微克左右,而中國好多地方有100微克-200微克,有的地方甚至500微克-600微克。西方國家化解管道微生物污染,在出廠水末端加入足夠余氯即可,但中國用同樣的工藝就不行。」

  劉文君認為,只要講科學,事實上中國的獨特技術難題也能攻克。比如經過學界攻關,北京市就找到了游離氯外加氯胺的工藝,破解了上述難題。當然,北京工藝不一定適合全國,所以學界現已有針對性地發明多種工藝,紫外線加氯胺工藝即是其中一種。

  劉文君指出,要讓飲用水全面達標,各地自來水企業的管理水平也不夠。自來水處理工藝、保持管道水化學和物理穩定性工藝,都要隨時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進行各種調整,這讓當前自來水公司的僵化管理面臨挑戰。

  外部的水質監督也被學者提及。全球水質較好的地方,一個共同特點是擁有第三方檢測機制,由第三方和水廠每天共同抽取水樣,化驗後及時向居民公佈水質,接受監督。目前,中國官方尚未做此方向的努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