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未來銀行業存款競爭策略隨談 影子武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41.html
 
  無論所謂一名中國銀行業的從業者,還是一名愛好銀行股投資的投資者,2012年6月8日都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中國銀行業的存款利率開始有了自主定價的權限,雖然這個權限還非常小,離真正的利率市場化還有很遠的距離,但是其意義是深遠的。雖然從去年以來,存款理財化的趨勢事實上已經改變了銀行存款的成本結構,但那只能算是預演。由於工作關係,我在第一時間參與了銀行業的存款定價情況調研,結合自己的行業工作經驗,談一些對未來銀行業存款競爭策略的看法。

   利率市場化喊了多年,之前也和業內及投資圈的朋友多次談及此問題,其中最確定的一點是:四大行會在初期達成價格默契,這一點是在今天首先被驗證了,無論這種默契是如何達成的,從今天一早四大行最先做出利率調整和公告的情況來看,至少是早有準備的。四大行的定價保持一致,就基本上保持了行業格局的基本穩定,保證了不出現大規模的惡性競爭。當然,以目前的存款浮動範圍,也鬧不出多大動靜,但這至少給出了一種信號:利率即便市場化了,行業的格局依然是穩定的,這也是管理層希望看到的。

   那麼四大行為什麼不保持基準利率呢?可以發現四大行的價格制定是很有意思的,活期上浮到頂,一年以下定期維持降息前標準(實際上浮不到10%)。四大行的存款結構中,活期的佔比是比較高的,而這一部分實際上浮非常小,與降息前比實際是下降的,而其他股份制銀行如果根據四大行的定價,實際付出的成本要高得多。此外四大行的定期存款中大部分是一年期以下的,四大行維持與降息前不變,既避免了老客戶來轉存的麻煩,又讓新客戶感覺不到利率的變化,享受和老客戶一樣的利率,也給自己減少了業務的壓力,是非常聰明的選擇,而留出的空間離最高限額也僅有不到0.1個百分點,即便其他銀行上浮到頂,也沒有太大威脅。最後,四大行也做出了存款上浮的姿態,響應了銀行業還利於民的輿論和號召。所以說四大行的定價策略是一舉三得:打擊股份制銀行、節約操作成本、獲得輿論支持。

   同時,也不出意外的,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業跟進了四大行的存款定價標準,從這兩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和客戶結構來看,這也是目前的最佳策略。上述六家銀行的價格默契也許會存在較長時間,這也就進步一保證了行業結構的穩定性。

   從圍脖流傳的最新消息來看,不少城商行、信用社執行了一浮到頂的存款定價策略,從過去幾年的行業競爭格局來看,這些銀行一直有較強的攬儲衝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規模小、業務單一,綜合競爭力不足,更加依賴價格競爭;二是貸款議價能力較強,同時運營成本較低,可以接受更高的負債成本;三是為了上市融資,規模擴張的衝動較強,要做大規模,首先要有存款。

   最糾結的還是股份制銀行,規模上來說,不大不小,客戶群體來看,上要和國有銀行競爭,下要和城商行激戰。所以股份制銀行對競爭策略的選擇更為慎重,在一開始還處於觀望的態勢,通過電話和網點諮詢,大都告知未接到利率執行變化的通知。到了今天下午,才有了最新的消息:招商銀行跟進執行四大行標準,興業銀行上浮到頂。這兩種策略或許表面了股份制銀行未來道路的分化。

   首先說招商銀行,其存款規模僅次於交行,不算郵儲銀行的話,行業排名第6位,從規模上來說跟進四大行定價無可厚非,同時也是不得不跟進的,否則不說別的,輿論的負面評價就承受不了。但招行為什麼不上浮到頂?過去我們看招行的年報,發現招行的存款成本是股份制銀行最低的,這一優勢在利率市場化時代是否能夠延續?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招行和四大行比較類似,活期存款的佔比高;其次,招行的理財業務優勢,招行客戶特別是零售客戶的金融資產中存款的佔比比較低,以金葵花客戶為例,存款只佔其資產的不到1/4,那麼即便招行的存款利率不是最高的,也不至於馬上失去客戶。

   其次看興業銀行,執行了上浮1.1倍的策略,是有一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興業的存款成本過去也是比較低的。但是仔細考慮也不無道理,因為興業在負債業務上,對客戶的粘性並不強,而是依靠信貸和結算業務為主要的客戶維護手段,這也是除招行外大多數股份制銀行的現狀。與一些地方的城商行、信用社相比,興業等股份制銀行在競爭中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因此在存款定價上不得不跟進。

   截止目前還沒有看到民生銀行的最新消息,拍腦袋猜一下,應該會和興業一樣一浮到頂吧,包括其他大部分股份制銀行也會跟進。

   以上分析是比較粗淺的直觀判斷,也談不上進一步深入的研究。個人感覺反而是四大行對此次存款利率浮動定價是有所準備的,同時它們之間的默契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市場的利率的風向標。而股份制銀行的反應似乎比較倉促,並沒有提醒出我們想像當中應有的靈活策略和更加適應市場化的表現。

   當然,此時定論為時尚早,畢竟這只是第一步,也許這一次的利率調整,象徵性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想像一下如果所有銀行都按照四大行標準或者上浮到頂,那麼也就等同於執行了一次不對稱加息。而事實上各家銀行可以做的文章還很多,比如可以對不同地區、不同客戶、不同額度的存款執行不同的利率,還可以利用存款浮動的空間設計創新各種結算、理財和信貸產品等。

   此外,各家銀行,特別是股份制銀行可以按照自身的業務特點在不同市場環境下調整存款定價策略,比如招行有負債業務優勢,可以在降息週期降低存款利率,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而如民生有貸款議價優勢,可以在加息週期提高存款利率攬儲,充分享受緊縮週期帶來的高息差。

   短期來看,銀行利差收窄無法避免,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利率市場化的必然結果。而作為銀行人和銀行股的投資人,利率市場化也的確不是太好的消息,前者導致我今天加班做調研,後者導致我的銀行股票大跌,呵呵。但是這畢竟是對實體經濟、其他行業和老百姓都有好處的事情,不走出這一步,中國的銀行也許就是永遠大而不強,所以,必須要為改革鼓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