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學學費該漲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314

新一輪高校學費漲價潮來了。根據廣東省2016年6月發布的《關於調整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費的通知》,這次廣東普通高校學費標準增幅為20.2%,其中高水平建設大學和建設學科的學費標準在具有博士授予權本科院校學費標準的基礎上再上浮10%。此外,江西也上調了高校學費標準;內蒙古與海南等省份已召開聽證會並通過了高校學費調整方案,但目前尚未敲定執行時間。大學學費當漲不當漲?漲價會不會令貧寒學子的求學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正方:2012年,國家關於穩定學校收費標準的政策到期。口子一開,就沒完沒了。2014年,天津、浙江、江蘇等十多個省份的公辦高校學費上調。現在新一輪高校學費漲價潮又來了。公立大學是公益性機構,不是營利性機構,這一輪輪漲學費,是不是都鉆錢眼里了?公立大學一方面享受國家財政撥款,一方面又讓學費隨行就市,國家與市場兩頭的便宜都占了,是否合理?

反方:問題就在於,通過財政撥款來承擔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成本,已成為地方政府的一大重負。例如,2012-2014年,內蒙古公辦本科高校的生均教育培養成本,每年約為1.8萬元,而現在的學費僅為3000多元,地方財政要承擔1.5萬。目前海南公辦本科高校地方財政生均撥款,每年達1.2萬元。適當提高公辦本科高校的學費,也不為過,上調之後價格仍然低於成本。

正方:價格並不是由成本決定的。把一個高校一年內的人工支出、辦公支出與固定資產折舊支出加起來,然後除以在校學生,得出的生均培養成本是不合理的。不能把冗員的工資福利算作培養學生的成本吧?也不能把借巨債大興土木後的本息支出算做培養學生的成本吧?也不能把教師為了發論文評職稱而購置的實驗設備器材算作培養學生的成本吧?擠一擠水分,大學真正用於培養學生的成本有多少?關鍵在於,學生從高校學到的知識技能值不值這個學費?

反方:廣東調整公辦普通高等學校學費後,價格也不高。看價格最高的一檔“具有博士學費授予權的本科院校”,文科類是5510元/年,理工外語體育類為6230元/年,醫學類為6960元/年。這個價格對一般家庭來說不構成負擔。要是真隨行就市,真實市場價可能是這個價格的五倍十倍。要知道,市場化的民營幼兒園,三五千元一個月的學費在一線城市是常態。難道大學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還不及幼兒園嗎?橫向比,美國一流名校一年學費一般要四五萬美元。

正方:公立大學學費低廉可謂世界通例。美國的州立大學,對本州學生收費最低,對外來學生收費高一些。四五萬美元一年的那是私立大學。公立大學的大部分經費只應來自財政撥款,通過政府補貼確保學費低廉,讓貧寒子弟有均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積累人力資本,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與社會地位。這樣有利於實現促進教育公平、增加社會流動性等目標。2015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966元,以此為參照,五六千元一年的學費水平也不算低廉吧?

反方:現在公立大學對貧困學子的扶助體系已經較為完善了。家境困難、交不起學費的學子可申請學費減免,缺乏生活費的可申請助學金與助學貸款,學校還為他們優先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如果成績優秀,還能申請國家獎學金。總之,貧寒學子不會因為這個學費水平而上不起學。有誌氣的貧寒學子,也應該用貧窮來砥礪自己,努力學習取得優異成績,將來努力工作讓自己讓家庭擺脫貧困,讓自己的下一代站在更高的起跑線上。扶助自助相結合,才是長久之道。

【點評者說】下述兩種大學收費策略:一種是維持很低廉的水平,既補貼了窮人,也補貼了富人與中產;一種是定高一些,然後給窮人助學補貼足以覆蓋學費與生活費,你贊成哪一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55

部分航線票價將由航企自主制定 機票價格會大漲嗎?

據新華社報道,由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深化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票價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將於11月1日起實施,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市場調節價航線範圍,800公里以下航線、800公里以上與高鐵動車組列車形成競爭航線旅客運輸票價交由航空公司依法自主制定。

同時,航空公司制定、調整市場調節價航線的具體票價種類、水平、適用條件,至少提前7日向社會公布。在全票價基礎上,航空公司各航線票價上調幅度累計不得超過10%,每航季不得超過10條票價上調航線。

據興業證券研究報告統計,本次票價改革新增市場調節價國內航線375條,是歷次價改新增數量最多的。新政實施後,市場調節價國內航線總數達到677條,其中400公里以下航線196條,400-800公里之間航線408條,800公里以上航線73條。

對航空公司來說,市場化定價航線增多,意味著有了更大自主權,可以依據自身經營、市場競爭情況,對不同時段、淡旺季靈活定價,甚至針對不同消費者區別定價,有助於更合理配置資源,實現利益最大化。

據了解,上一次民航票價改革在2014年年底,當時市場調節價的範圍為101條“相鄰省份之間的部分短途航線”,平均航線距離在400公里左右。

此次改革放開800公里以下航線票價,有益於航空公司根據市場供需狀況更自由地調整價格,與高鐵進行直接競爭。

長江證券分析師韓軼超表示,此次改革是以往價格改革政策的延續,而實行票價改革的航線目錄未來有望持續擴大,為京滬、京廣等繁忙航線的價格市場化提供政策基礎。

對旅客來說,很多人擔心定價權交給航空公司會引發票價大幅上漲,業內人士給出否定的回答。2014年年底的票價改革後,機票價格就並未出現大漲。

華創證券分析師吳一凡表示,隨著高鐵網絡不斷擴展,在客座率不夠高的情況下,航企上調票價並無實際意義,因此淡季以及800公里以下短途航線票價受到的影響不大。在旺季以及黃金航線上,航空公司雖有了提價空間,但會推出更多層次票價,滿足不同消費水平的出行需求。

民航業內專家表示,淡季票價低,旺季票價高這是不變的市場規律。將價格交給市場,勢必帶來激烈的市場競爭,旅客將受益。且航空公司全票價上漲後的主要利潤,更多來自於商務旅客,他們對票價不敏感、時間靈活性要求高,其訂票周期短。

實際上,民航票價改革仍在路上,未來放開票價上限後的完全市場化定價才是改革終極目標。根據民航局2015年發布的《關於推進運輸價格和收費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主要目標》,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範透明的價格監管體系基本建立。

對旅客來說,即使現在完全放開實施市場化定價,也無需擔心票價大漲。東航股份總經理馬須倫此前就表示,如今,國內民航的競爭非常充分,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在此背景下,機票定價空間可以完全打開,由航空公司根據淡旺季自主定價。完全放開的結果是雙贏,因為這將倒逼航空公司強化管理,研究價格策略。事實上,國際航線價格早已放開,並未出現機票價格大漲,乘客時不時還可以買到特價票。

馬須倫認為,機票價格沒有徹底實施自主定價前,民航的價格和服務都是同質化的,自主定價會對航空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帶來極大觸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72

【新年特刊】美元還會繼續漲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889

(農健/圖)

會,不確定的只是會漲多久,以及能漲到多高。——南瓜回答

美元的強勢,主要來自美國經濟增長複蘇以及美聯儲加息的貨幣政策預期,同時受特朗普新政及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

2016年12月14日美聯儲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15年12月以來的第二次加息。

加息的原因首先來自美國經濟複蘇。在經歷數年的“去杠桿”後,美國家庭消費者的財務狀況正逐步改善,同時失業率也從2009年接近10%的戰後最高水平下降至5%左右。與此同時,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的上漲,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

但從長期而言,美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著一些結構性因素的制約,比如美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增速緩慢、貧富差距擴大,以及消費增長依賴於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應”等等。

特朗普在競選時宣稱要實現3%-4%的增長,但長期以來美元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如果有很大財政支出,可能在短期內提振增長,但長期保持3%-4%的經濟增長率會很難,因為這需要在生產力方面大幅改善,而這是“中央政府做不來的”。

不過,特朗普上臺後一個重要施政點便是重建基礎設施。市場普遍預計,特朗普可以利用各方有利因素,通過為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加杠桿”提升美國經濟增長率,但這一經濟增長能否維持仍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也並未因此次“最確定”的加息而變得更加清晰。美聯儲預計2017年可能加息3次,市場則認為未必能夠實現。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指出,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測向來就“大起大落”,2015年底普遍預測2016年加息4次,結果最終僅加息一次。

對於是否加息、何時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不確定性更高的特朗普政策,但無論2017年加息次數多少,伯南克預計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美聯儲將逐步、謹慎地進一步提高利率,貨幣政策也將從前期的量化寬松調整至“常態”。

這樣的經濟複蘇背景下,美元走強自然成為大概率事件。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對於加息是否必然帶來美元走強,市場上也有不同觀點。全球最大私人銀行瑞銀集團就認為,美債和美元同時走強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帶來壓力,加上目前的市場價格中已包含近1萬億美元財政刺激預期,如果美國未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力度低於市場預期,可能最終導致美元下跌。

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美國以外國家共發行美元計價債務9.7萬億美元,其中3.3萬億美元是由新興市場國家背負。美國加息意味著這些債務的清償成本上升,全球債務人籌措美元以期盡早了結美元債務,是近期推高美元價格的因素之一。

盡管如此,市場依然普遍預期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特朗普“新政”的疊加效應,2017年美元依然處於強勢上升周期,只是對於這一周期能持續多久存在爭議。當然,放眼全球,國際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曾經也很強勢的歐元因為頻繁發生的黑天鵝事件而前景不明,其他貨幣要麽體量太小要麽自身實體經濟深陷低迷,也讓美元自然而然地成為相對讓人放心的選擇。

而這一趨勢將通過匯率、資本流動、外債負擔、政策預期等多個渠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從歷史上看,上兩輪美元走強,分別發生了拉美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元上升持續近七年,美元指數上漲逾90%,最終引發了拉美債務危機;1995年開啟的美聯儲加息周期中,美元升值幅度接近50%,持續了約七年,最終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

而隨著美元新一輪升值周期的到來,全球資本已經開始回流美國,並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中誠信國際認為,新興經濟體將再度面臨新一輪甚至持續時間更長的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負擔加重。同時,不同國家貨幣表現預計差異較大,未來其抗沖擊能力將由於自身經濟增長和財政實力的不同而進一步分化。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而言,2017年的主要挑戰將是應對美元走強預期下的資本外流。而對於正處於貨幣金融體制轉型階段的中國貨幣當局來說,將再度面臨資本管制、匯率市場化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不可能三角”之間的艱難權衡。

在近期由於外匯占款下降及去杠桿帶來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央行遲遲未推出市場期待的降準寬松政策,就是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房地產等資產泡沫限制下所做出的選擇。市場普遍預計隨著2017年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的加大,央行貨幣政策將維系中性甚至中性偏緊。

而曾任香港金管局副總裁和三屆證監會主席的沈聯濤則指出,美元走強正在為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成本和挑戰,也顯示出美元體系下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深層矛盾與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推人民幣國際化和構建基於特別提款權(SDR)的國際貨幣新秩序,依然是中國應該選擇的正確方向。

(李伯根/圖)

持有美元靠譜還是人民幣靠譜?

網友

感覺題主懷揣上千萬資產,準備炒外匯,或者坐擁跨國公司,準備資產避險,賺大錢啊,最不濟也是留學生需要考慮匯率變動,是早兌錢還是晚兌錢交學費。

退一萬步說,就算人民幣對美元跌到十比一了,在普通小縣城你買煎餅果子還是兩塊錢一個,加個雞蛋還是五毛錢。並不影響你的生活。還有可能因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你們家附近的工業園生產線全開,你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而且還有可能在園區碰到了自己的摯愛,迎娶了隔壁村的秀芬,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25

【新年特刊】美元還會繼續漲嗎?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889

(農健/圖)

會,不確定的只是會漲多久,以及能漲到多高。——南瓜回答

美元的強勢,主要來自美國經濟增長複蘇以及美聯儲加息的貨幣政策預期,同時受特朗普新政及國際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影響。

2016年12月14日美聯儲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這也是自2015年12月以來的第二次加息。

加息的原因首先來自美國經濟複蘇。在經歷數年的“去杠桿”後,美國家庭消費者的財務狀況正逐步改善,同時失業率也從2009年接近10%的戰後最高水平下降至5%左右。與此同時,房地產和股票價格的上漲,成為推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

但從長期而言,美國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著一些結構性因素的制約,比如美國經濟的勞動生產率增速緩慢、貧富差距擴大,以及消費增長依賴於股市上漲的“財富效應”等等。

特朗普在競選時宣稱要實現3%-4%的增長,但長期以來美元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原美聯儲主席伯南克認為如果有很大財政支出,可能在短期內提振增長,但長期保持3%-4%的經濟增長率會很難,因為這需要在生產力方面大幅改善,而這是“中央政府做不來的”。

不過,特朗普上臺後一個重要施政點便是重建基礎設施。市場普遍預計,特朗普可以利用各方有利因素,通過為居民、企業和政府部門“加杠桿”提升美國經濟增長率,但這一經濟增長能否維持仍有待觀察。

與此同時,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目標,也並未因此次“最確定”的加息而變得更加清晰。美聯儲預計2017年可能加息3次,市場則認為未必能夠實現。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指出,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測向來就“大起大落”,2015年底普遍預測2016年加息4次,結果最終僅加息一次。

對於是否加息、何時加息,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不確定性更高的特朗普政策,但無論2017年加息次數多少,伯南克預計隨著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美聯儲將逐步、謹慎地進一步提高利率,貨幣政策也將從前期的量化寬松調整至“常態”。

這樣的經濟複蘇背景下,美元走強自然成為大概率事件。

不過,需要一提的是,對於加息是否必然帶來美元走強,市場上也有不同觀點。全球最大私人銀行瑞銀集團就認為,美債和美元同時走強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帶來壓力,加上目前的市場價格中已包含近1萬億美元財政刺激預期,如果美國未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力度低於市場預期,可能最終導致美元下跌。

按照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截至去年底,美國以外國家共發行美元計價債務9.7萬億美元,其中3.3萬億美元是由新興市場國家背負。美國加息意味著這些債務的清償成本上升,全球債務人籌措美元以期盡早了結美元債務,是近期推高美元價格的因素之一。

盡管如此,市場依然普遍預期隨著美聯儲加息和特朗普“新政”的疊加效應,2017年美元依然處於強勢上升周期,只是對於這一周期能持續多久存在爭議。當然,放眼全球,國際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動蕩,曾經也很強勢的歐元因為頻繁發生的黑天鵝事件而前景不明,其他貨幣要麽體量太小要麽自身實體經濟深陷低迷,也讓美元自然而然地成為相對讓人放心的選擇。

而這一趨勢將通過匯率、資本流動、外債負擔、政策預期等多個渠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從歷史上看,上兩輪美元走強,分別發生了拉美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美元上升持續近七年,美元指數上漲逾90%,最終引發了拉美債務危機;1995年開啟的美聯儲加息周期中,美元升值幅度接近50%,持續了約七年,最終引發了亞洲金融危機。

而隨著美元新一輪升值周期的到來,全球資本已經開始回流美國,並可能持續較長時間。中誠信國際認為,新興經濟體將再度面臨新一輪甚至持續時間更長的本幣貶值、資本外流、償債負擔加重。同時,不同國家貨幣表現預計差異較大,未來其抗沖擊能力將由於自身經濟增長和財政實力的不同而進一步分化。

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而言,2017年的主要挑戰將是應對美元走強預期下的資本外流。而對於正處於貨幣金融體制轉型階段的中國貨幣當局來說,將再度面臨資本管制、匯率市場化和貨幣政策獨立性這一“不可能三角”之間的艱難權衡。

在近期由於外匯占款下降及去杠桿帶來流動性偏緊的情況下,央行遲遲未推出市場期待的降準寬松政策,就是在人民幣貶值壓力和房地產等資產泡沫限制下所做出的選擇。市場普遍預計隨著2017年人民幣貶值和資本外流壓力的加大,央行貨幣政策將維系中性甚至中性偏緊。

而曾任香港金管局副總裁和三屆證監會主席的沈聯濤則指出,美元走強正在為國際貿易帶來新的成本和挑戰,也顯示出美元體系下全球貿易體系中的深層矛盾與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推人民幣國際化和構建基於特別提款權(SDR)的國際貨幣新秩序,依然是中國應該選擇的正確方向。

(李伯根/圖)

持有美元靠譜還是人民幣靠譜?

網友

感覺題主懷揣上千萬資產,準備炒外匯,或者坐擁跨國公司,準備資產避險,賺大錢啊,最不濟也是留學生需要考慮匯率變動,是早兌錢還是晚兌錢交學費。

退一萬步說,就算人民幣對美元跌到十比一了,在普通小縣城你買煎餅果子還是兩塊錢一個,加個雞蛋還是五毛錢。並不影響你的生活。還有可能因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你們家附近的工業園生產線全開,你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而且還有可能在園區碰到了自己的摯愛,迎娶了隔壁村的秀芬,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704

外盤都漲了,節後A股能漲嗎?近十年上漲幾率達九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0-08/1152453.html

國慶中秋小長假就要結束了,A股滬深兩市也將迎來開市,在我們歡度假期的8天里,外盤普遍上漲,節後A股能否緊跟潮流,迎來“開門紅”,成為投資者比較關心的事。

海外股市一路飄紅

本周全球主要市場漲跌情況。註:A股指標所指“本周”指節前一周(9月25日-9月29日),其他股票市場指標所指“本周”皆為10月2日-10月6日當周。(圖片來源:國金策略李立峰團隊)

這個假期,美股一路“開掛”,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都曾連續5天創收盤新高。過去一周,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1.65%、1.19%、1.45%。

在歐洲股市,過去一周,法國CAC40指數、德國DAX指數、英國富時100指數分別上漲0.56%、0.99%、2.04%。

亞洲市場上,恒生指數、恒生國企指數分別大漲3.28%、5.03%,日經225、孟買SENSEX30分別上漲1.64%、1.70%,僅俄羅斯RTS下跌0.22%。

港股的大爆發也讓中國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坐穩中國首富寶座,尤其是10月6日,中國恒大盤中報31.5港元/股,總市值達到4137億港元,股價創歷史新高。根據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顯示,當時許家印的身價一度達到438億美元(約2914億人民幣)。一邊休著假,一邊“躺著”就把錢給賺了,不知道許首富是不是睡著都能笑醒呢?

數據顯示A股節後上漲概率大 多家機構看好

看著海外股市一路飄紅,正在休假的A股投資者怕是坐不住了,那麽節後的A股能否緊跟潮流,來一波“開門紅”呢?我們可以先來看看歷史數據。

據新華網此前統計,包括2017年在內,過去11年國慶長假前一周滬指下跌5次,上漲6次;國慶節後一周看,滬指上漲的概率更大,過去10年中,9次上漲,僅出現1次下跌。

(國慶節前後一周滬指漲跌情況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不僅如此,統計結果還顯示,過去十年,“十一”前後多次成了市場的轉折點,如2010年,經過約2個月的盤整之後,當周上證指數開始上漲,並開啟了國慶節後逾一個月的上漲行情,累計漲幅超過20%。

歷史數據表現這麽好,是不是說節後A股迎來“開門紅”沒什麽懸念?別急,來看看機構都是怎麽說的。

川財證券認為,短期市場風險偏好維持,調整幅度有限,節後仍有望繼續上行,建議適度布局十月行情。從配置上看,業績仍是主線,關註低估藍籌。

申萬宏源認為,四季度將是一個確定性比較高的時期,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方向感會更加明確。對股市來說,此時走慢牛行情不但符合大的宏觀環境,同時也是具有現實條件的,因此投資者在實踐中有所認同。

國金證券表示,2017年國內經濟年內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大,“定向降準”的實施有助於A股盈利(ROE)的結構性改善,且釋放了流動性偏暖的信號,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收緊的概率幾乎為零,利於市場預期的穩定。

(中新經緯客戶端 王培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8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