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微博投資感悟摘錄(三) 水晶蒼蠅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106xr.html

不確定性既可能是敵人也可以是朋友,區別只在於:你選擇什麼時候與其握手。當價格已經給出足夠的折扣以反映這種不確定性時,其可能會是友善的朋友;而當不確定性隱藏在高昂的價格和樂觀的預期背後的時候,就可能是致命的殺手。

 

投資者可以基於基本面對市場會如何預期進行判斷,但即使判斷準確了,這個預期所導致的市場走勢的時機和力度可能依然遠遠超出你的所料。這事實上證明了,要想精確的對市場預測是多麼的困難——即使他依據於一大堆的被證明正確的判斷。因為如果市場的波動是盤大菜,那麼「事實」只是其中的作料之一而已。

 

上午看了一個投資人討論世界經濟、貨幣格局的宏觀大作,洋洋灑灑言之成理,氣派非凡。但看完後只有一個感覺:這傢伙想說什麼?說了半天又怎麼制定投資計劃並落實到具體的投資標的呢?如果這氣象萬千的大報告中有那麼1,2個猜測和判斷是錯誤的,又會導致結論多大面積的調整呢?這是在做論文還是投資呢?

 

在對事物的認知上,智商並不重要(當然得正常)。認知的分歧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思維方式和視角。比如評價一件事物,在多大的範圍內來評價?比較的基準是什麼?由誰的視角來論述?都是造成分歧的主要因素。100%的黑和白的事情是極少的,所以要「正確」真的很簡單,要「客觀」則變得很難很難。

 

現場調研有無必要?籠統的講,能到現場看看當然是沒壞處的。不過缺乏經驗的投資者可能由於諸如企業管理者人格魅力、亮點資料(比如國家領導人視察)或者一些片面印象(員工態度、辦公環境)等反而形成主觀上的偏見。總之,在缺乏對公司生意本質,以及未來經營主要矛盾認知的時候,「現場」並不解決問題。

 

另一種問題是所謂產品調研,跑幾個商場聊聊天查查出廠日期,招呼網友一起記錄出貨情況,買一堆同類產品請幾個朋友評判,找個「業內人士」問問什麼的。但這些「用功」要注意2個問題:第一,樣本有限性的誤導;第二,在生意和企業整體的分析上出現謬誤,這些細節層面再用功也無濟於事。

 

以前中國有2個世界:真實的一個,新聞聯播裡一個。後來有了微博,就成了:真實的一個,新聞聯播的一個,微博的又一個。當你需要心理撫慰的時候就看看新聞聯播,當你忿世嫉俗的時候就看看微博,當你需要吃喝拉撒的時候就回到真實。這就像任何一個公司總是真實的一個,券商報告裡一個,淘股吧裡一個。

 

聰明人最愛犯的錯誤第一是高估自己,第二個是不肯努力。因為聰明,所以總是能找到捷徑並嘗到甜頭,所以越來越難以正確的評估自己和踏實下來,最後聰明人的期望值會越來越高,並為了這種期望值做出越來越偏離自己能力的事情。所以,所有的高估,都是從自己開始的。不是真正的聰明人的最大風險是....以為自己是個聰明人。

 

有些所謂的「清算價值」或者「資產變現價值」,就像我們的身體器官一樣,看著好像在器官交易市場裡能賣個不錯的價錢,就算在街上裸奔也是個富翁了。但實際上這些「價值」永遠也沒法變現,其意義只陷於yy,以此作為投資的一個假設條件是很搞笑的。

 

有朋友提到真清算的時候就有用了,當然,但是不盡然。真走到清算那一步的時候,早先的所謂「資產價值」很可能化為烏有---設想一下,如果古越龍山真到了清算基酒的時候,說明黃酒行業也玩完了,那時的基酒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趁火打劫是人類天性。就像死刑執行現場後的器官摘除,沒見過討價還價的。

 

環境的變化是絕對的,那麼投資人到底是該「以變應變」還是「以不變應變」?那要看怎麼定義「變」了。如果指的是投資最根本的依據,也就是「價值」,那麼任何環境的改變都不會動搖這個根基,完全可「不變」;如果指的是價值已經發生偏差,或者環境提供了更有利的價值標的,那麼「變」可能更理性。

 

名牌是在「知道」的層次,而品牌則必須達到「選擇」的力度。無法對用戶產生強大心理傾向性,並且讓客戶在與同類產品比較中產生某種遠超過簡單「價格競爭」因素的,都無法歸入品牌級別(比如單純靠便宜取勝)。名牌可以通過金錢投資建立,但品牌必須根植於某種牢靠的心理和價值認同感,也因此彌足珍貴。

 

我們總是容易過於關注結果或者目標,而容易忽略達到結果和目標所必須的努力過程和方法的正確性。這就很像一顆大樹,總是幻想那誘人的果實出現,卻不去思考和行動讓自己真正茁壯起來。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預測什麼時候開花結果,而是確保自己能一直在生長。

 

美國的醫療狀況是中國情況的另一面,就是投入過多而效費比極低。其醫療支出佔gdp的比重高達15%,以全世界1半的醫療支出供養20分之一的人口,而醫保覆蓋率和醫療質量還在發達國家中墊底。這種市場環境由於選票的因素不太可能大變,但又已不堪重負。敏感的人會意識到這意味著什麼。

 

(11年10月10日)幾年前,重慶啤酒的情況還可稱之為「低風險高不確定性」,到現在則演繹成了提前支付頭等艙機票買預期的典型。而且,不知道是否能往返...又比如廣晟有色曾經90多倍的PB---預期真是個黃金指,點到哪裡就能脫離地球引力。可惜,真能離開大氣層的宇宙飛船總是稀少的,更多的不過是刺激的雲霄飛車而已。

 

對於高端白酒我一直有一個疑問:大多數的分析都集中在產量的天花板以及提價能力上,但是作為世界上行政成本最大和單位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這一高端酒主要消費對象的市場潛力還有多大的彈性餘地?或者真的普通民眾開始喝高端白酒?最近五糧液高層的訪談中提出未來業績要看十二五的規劃,很有意思。

 

下手重倉前的3個自問題:第一,未來1年在中性條件預估下有無獲得40%收益率的機會?第二,如果價值實現的時間推遲,其預期收益的吸引力會持續放大嗎(也就是其收益潛力不是基於一個特定的時間窗口)?第三,如果買入後繼續下跌,那麼再跌20%時的價格能否讓我有欣喜若狂的感覺?

 

收益率40%是種冗餘,實際上無論是業績釋放還是市場定價稍微哆嗦一下就20%了,這個吸引力都沒有至少不是上佳的「時機(雖然也許是上佳「對象」)」。價值實現如果依賴於某個特定的時機(比如1年內必須政府上調價格),則一旦錯誤就無餘地。下跌的收益吸引力幅度則是反向的一種推導。

 

投資說到底,研究的無非是「對象」與「時機」兩大方面。持對象不可知論的,通常是時機投資者,只不過其中可能分為主動型和被動型;持時機不可知論的,則主要是成長型企業投資者。但成熟的投資人,應該不走極端,時機和對象不是截然排斥,而只不過是有所側重而已。

 

好的投資模式的5個標準:第一,能賺錢是硬道理;第二,在長期的各種環境的考驗中總顯示出可持續可複製性;第三,成功的關鍵因素掌握在自己這裡,而不是某種不可控制的外部因素;第四,能保持健康、舒適和自由的生活方式,不為賺錢折損生活品質;第五,任何情況下都能避免被推倒重來的小概率事件。

 

一直以來我就認為,做投資的人是最沒資格抱怨的。我們的收益率遠勝很多實業,但我們沒有提供就業,沒有產出什麼改善生活的產品,甚至沒有上繳什麼賦稅。所以做投資的人最應該有感恩的心,如果有幸在投資上獲得成功一定應該記得回饋社會。應該記得,在自己成為時代寵兒的時候,一些人卻在被時代遺忘。

 

普通股民:死了也不賣;文藝股民:世界的宏觀經濟及政治形式是這樣滴...;2B股民:今天的走勢正如我昨天預料的一樣。

 

看一個公司有時候與看一個投資者相似,就是在順境中能有很好的表現當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在低迷的大環境中,在大多數同業者都苦惱困頓的時期內表現如何?因為這才是其「不同尋常」的證明。這種結果靠的不是「靈機一動」,而是厚積薄發;靠的不是「抓個好項目」,而戰略的視野與執行的堅韌不拔。

 

人們往往津津樂道於某企業或者投資者靚麗的業績表現,但卻忽略了這一表現所依託的環境到底是怎樣的?一些業績爆發的企業或者投資人,如果其業績的基礎不過是大環境上的某種高景氣度的結果或者僅是較短週期內的一種概率勝出現象,那麼就要思考其可持續性有多高?而這恰恰是估值的關鍵因素。

 

(11年10月13日)大跌中,要學會看到金子正在閃光;大漲中,要審視下自己的所得是真的物有所值還是拜Mr.Maket的亢奮所致?前陣子的下跌不值得恐慌,因為好東西確實具有了增持的吸引力。最近2天的反彈也不值得欣喜,因為明明大把的牛皮股還在天上飄著,後面的故事依然曲折。好吧,我承認自己是打小就擅長唱反調的慣犯...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和恐懼時貪婪,靠的並不是勇氣,而是理智。就像段永平說的,一個值10塊錢的東西你3塊錢買,需要勇氣嗎?需要的是評估其真實價值的能力和理智。評估的前提,是放下偏見,尋找資料,展開邏輯,抓住對象的主要矛盾和本質性問題,並在恰當定性的基礎上去謹慎定量。

 

有感於知識和智慧的差別。知識是可以傳授的,而智慧只能啟迪;知識的天花板取決於智商和受教育機會,而智慧的天花板取決於太多說不清的東西;知識能讓人具有更高的能力,而智慧卻更讓人認識到侷限性;知識是規矩和死板的,而智慧卻是靈動而不拘一格的;知識是投資的起點,智慧卻可能決定了投資的終點。

 

投資的風險是什麼?我想包含3個層面。第一,是在根本不理解什麼才是投資,並以近乎「技能裸體」的方式進入這個市場;第二,是無法理解風險的本質在於不確定性,而它只能降低卻無法杜絕;第三,是忘記了投資本身一定是需要承擔風險的。這與第二條並不矛盾,而是風險與機會的關係不是固化的而是動態的。

 

由於溢價比較基準的不同,以及企業業績和經營態勢的不同步性。同一個企業往往會呈現PB與PE狀態的不同組合模式,而不同組合背後往往對於未來的投資收益分佈態勢有直接的關聯,反應了深刻的投資內涵及風險機會邏輯。我個人認為,對於這種現象的理解深度和應用能力,直接體現了該投資人的基本投資層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