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財智語陸:切忌盡信投資指標

1 : GS(14)@2017-01-21 03:34:56

現今投資產品種類繁多,曾有不少投資者問我,有沒有一個絕對客觀「指標」,來衡量產品是否抵買?我個人認為所有指標只可供參考,而非一個絕對的決定買賣指標,因每個所謂指標,背後基建於有很多假設,好像股票傳統上以PE來比較平貴,但有些行業我們會用EBITDA為準則,因此所謂的指標,並非放諸四海皆準。好像保監署今年要求所有保險公司須按「指引十六」,將保單內的非保證紅利的「履行比率」(即在銷售保單提出的非保證預期回報率建議,有多少實際可派回給投保人之比例)披露予投保人。當條例生效後,保險公司們的保單之「履行比率」被作為保單是否值得投保之指標,低比例的「履行比率」即未能履行預期派息承諾,投資價值也較低。如真的要以「履行比率」作投保的回報準備,投保人首先不應只看此比率的高低,反而要知道要投的保單,背後究竟是用甚麼機制去派取紅利。坊間保險公司派送紅利有兩大主流機制:一是英式「歸原紅利」,分紅之後會將紅利再投入保單內的投資工具上,投資工具在股票的比例會較多,此類分紅機制多重看長線的投資工具增長回報。另一是美式的「現金分紅」,主要是分紅以現金方式派送,而主要投資工具也以定息產品為主。由於投資機制不同,「履行比率」也會不同,前者好比一個投資組合是買增長型股票,焦點自然落在資產增值之上。因此,當大家去睇「履行比率」的高低,首先要了解你是想走那一條投資路線了。陳永陸獨立股評人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20/199024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