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奀時代 :當低回報成為常態
1 :
GS(14)@2016-08-09 07:31:00今次升市很特別,恒指一路升,中環卻依然是一座愁城,死氣沉沉,金融業不單止沒有受惠,甚至還可能面對裁員風險。近期走勢的特色,是成交低,即日波幅細,炒味欠奉,而上升股份極之集中,升來升去都是同一批強勢股,細價股甚至一度出現爆煲潮。入市的很可能是一批股市稀客大有錢佬,誘因是擔心錢唔值錢,於是搶購資產、將股票當作債券買,長期收藏慢慢收息。散戶面對這個狀況進退兩難,追強股怕蝕章,最重要是想像不到還有太多的上升空間,炒落後非但無得贏,還隨時倒輸;包拗頸做淡友,就不斷被挾死,所以中小經紀無不叫苦連天。專業人士也好不了多少,新股活動毫無起色,過去幾年抽中資新股的慘痛經歷實在太過深刻,加上大戶的心態是求穩,不想冒險,資金絕大部份都是追逐藍籌股,或者少數被認為信得過的中型股,對新股根本沒有興趣。是還有零星啤殼上市的活動,可是整體規模杯水車薪,養活不了幾多人。即使是資產管理一樣死,表面上股市水漲船高,基金經理分紅可以看俏。可是今次是升大股而不升二三線股,能夠跑贏指數表現的基金經理數目相當少,股市又長期給人位高勢危的感覺,投資者見主動型基金表現差,又沒有ETFs那種可以即時撤退的靈活性,肯幫襯買基金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中環變成一座愁城
不少人寧願改用最簡單便宜的方法:月供ETFs,難怪很多大型資產管理公司都開始縮減人手。暫時生還的基金經理也會面對一個困局,就是低回報會成為一個新常態。如果,要爭取10%的年回報率非常困難的話,那麼對沖基金根本不可能繼續維持現有的收費水平,客戶無可能甘於先蝕大大注,去博幾個巴仙的低回報。現在,股市可能變成一個神仙難變的格局,在完成目前一次過形成的升浪之後,就是長期在相對高位窄幅牛皮。其實很簡單,只要想像一下,將香港樓市的狀況移植到股市,就知道情況可以幾大劑。有錢人將好股票收收埋埋,有價無市成交低迷,跌少少就有人爭住買,高少少無人肯再追,既得利益者賬面富貴,一味等收息,無貨炒鬼局住博兩三個巴仙的波幅,基金經理怎會有前途?所以次次大牛市,金融股都是領頭羊,今次反而大落後,大家不是扣好安全帶去準備大上大落,而是無奈地迎接低回報時代的來臨。投資銀行、經紀、基金瓣瓣黯淡,中環注定是一座愁城,奉勸年青人還是找尋有前途的實業去博。阿飛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09/1972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