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外匯管理局: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由“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126.html

外匯管理局: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由“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

外匯局網站 2016-02-04 17:43:00

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現新變化,從長期以來的基本“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15年四季度及全年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

2015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5391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含當季凈誤差與遺漏,下同)逆差5391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2762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7368億元人民幣。

2015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18272億元人民幣,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8258億元人民幣,其中,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29814億元人民幣,儲備資產減少21537億元人民幣。

按美元計價,2015年四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843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1616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486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213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7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843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基本平衡,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1997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1153億美元。

按美元計價,2015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2932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781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2094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592億美元,二次收入逆差163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611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順差3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5044億美元,儲備資產減少3429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2015年國際收支狀況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就國際收支狀況等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狀況。

答:2015年,我國國際收支出現新變化,從長期以來的基本“雙順差”轉為“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

一是經常賬戶順差增長至近三千億美元。2015年,經常賬戶順差293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經常賬戶順差與當期GDP之比為2.7%,上年該比例為2.1%。

貨物貿易順差創歷史新高。2015年,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578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3%。其中,貨物貿易收入21450億美元,下降4%;支出15669億美元,下降13%。

服務貿易繼續呈現逆差。2015年,服務貿易逆差209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9%。服務貿易收入2304億美元,下降1%;支出4397億美元,增長15%。其中,旅行項目是服務貿易中逆差最大的項目,2015年逆差195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1%,主要是由於我國居民境外留學、旅遊、購物等支出需求旺盛。

初次收入逆差有所擴大。2015年,初次收入(原稱收益)逆差592億美元,較上年增長74%。收入2301億美元,增長8%;支出2893億美元,增長17%。主要是由於來華直接投資存量較大,投資收益支出增幅高於我國對外直接投資收益收入增幅。

二次收入逆差縮小。2015年,二次收入(原稱經常轉移)逆差163億美元,較上年下降46%。收入379億美元,下降8%;支出542億美元,下降24%。

二是金融賬戶呈現逆差。2015年,我國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5044億美元(包含第四季度的凈誤差與遺漏,實際數據預計會小於該數據)。

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有所下降。2015年,直接投資凈流入771億美元,較上年下降63%。一方面,對外直接投資凈流出1671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8%,說明因“一帶一路”戰略不斷推進,境內企業看好境外投資前景,“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大。另一方面,來華直接投資仍呈現凈流入2442億美元,雖較上年下降16%,但總的來看,境外投資者仍看好我國的長期投資前景,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仍然較大。

三是外匯儲備下降。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3萬億美元,較上年末減少5127億美元,下降13%。其中,因國際收支交易形成的外匯儲備下降3423億美元,因匯率、資產價格變動等非交易因素形成的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1703億美元。

問:2015年經常賬戶順差大幅增長,而資本卻呈現流出,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資本流出是否會給我國國際收支帶來風險?

答:回答這個問題要從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說起。按照最新的國際標準,國際收支平衡表分為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如果不考慮誤差與遺漏,那麽經常賬戶與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相等,而符號相反。也就是說,只要經常項目是順差,那麽資本和金融賬戶必然是逆差,經常賬戶順差越大,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也越大。

根據國際收支平衡表的記錄原則,對外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記錄為資本流出,也就是說,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表示我國對外凈資產增加。以往年份,經常項目大幅順差,我國是通過儲備資產增加也就是儲備資產對外投資形式的資本流出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的。2015年這種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由以往儲備資產大幅增加形成的資本流出轉變為由其他民間部門的對外凈資產大幅增加而形成的資本流出。

2015年出現的資本流出主要是境內銀行和企業等主動增持對外資產,並償還以往的對外融資,與通常所說的外資撤離有著本質區別。2015年,國際收支交易引起的儲備資產下降3429億美元,在平衡表中體現為資本流入,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為資本凈流出5044億美元。也就是說,一方面儲備資產在下降,另一方面,民間部門的對外凈資產在增加。前三季度(尚未有第四季度數據),我國對外資產共增加2727億美元,其中“走出去”等對外直接投資增加1150億美元,港股通和QDII等形式的對外股票和債券投資增加573億美元,在國外存款和對外貸款等其他投資增加969億美元。對外負債共下降321億美元,其中,來華直接投資仍流入1841億美元,而負債下降主要體現在非居民存款下降以及償還以往年度的貿易融資等。

總的來看,我國目前的資本流出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的過程,我國的對外資產負債結構決定了我國涉外經濟的穩定性,也有能力抵禦大的沖擊。首先,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對外凈資產較大。2015年9月末,我國對外金融資產6.28萬億美元,對外負債4.74萬億美元,凈資產1.54萬億美元,凈資產穩居世界第二位。只要我國經常賬戶持續順差,就必然會形成對外凈資產增加形式的資本流出,只不過凈資產以儲備形式存在還是由民間部門持有會有所不同。其次,央行持有大額外匯儲備,有利於國家集中資源應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資本流動沖擊。2015年末,我國儲備資產3.33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1.2萬億美元)的近三倍,是排名第三的沙特(6000多億美元)的約五倍。第三,與其他國家對外負債主要是外資的短期股票和債券投資不同,我國對外負債以來華直接投資為主,直接投資具有長期經營、穩定性強的特點。2015年9月末,我國來華直接投資存量2.85萬億美元,占總負債的60%。這些投資已融入實體經濟中,撤資需要將所持有的土地、廠房、機器等變現,需要逐步的過程,即便要匯出以往積累的未分配利潤,也需要足夠的現金流支持。第四,當前民間部門對外凈資產的增加,絕大部分是生產性的,例如對外直接投資,是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積極結果。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民間部門在全球範圍內配置生產和金融資源將是一個趨勢。最後,資本不可能長期大規模流入,有進有出也是客觀經濟規律。2000年以來到2013年,國際資本大量湧入新興市場,中國資本凈流入尤其突出,累計達到1.35萬億美元,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資本有序正常流出也是難免的。對於資本和金融賬戶出現逆差、外匯儲備下降的國際收支形勢變化,需要客觀看待。

問:請預測2016年中國國際收支情況。

答:總的來看,預計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順差。一方面,貨物貿易維持順差。從出口看,全球經濟延續緩慢複蘇態勢,有助於穩定中國的外需。IMF預測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3.4%,較2015年增速提升0.3個百分點;同時,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等戰略規劃的逐步落實,雙邊和多邊戰略合作的不斷加強,出口也會迎來新的機遇。從進口看,由於美元總體走強和實際需求不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還會在低位震蕩,使得2016年進口價格較難反彈;同時,中國國內的需求還會保持相對穩定,進口變化可能不大,進口規模仍會低於出口。另一方面,服務貿易等項目將繼續呈現逆差。其中,旅行項目仍是最主要的逆差來源,我國居民境外旅遊、留學等消費需求仍會較高。預計經常賬戶將在貨物貿易主導下持續順差。

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持續逆差,不同項目的跨境資本流動將呈現有進有出的局面。首先,境外長期資本仍會看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資將繼續流入。2015年外國來華直接投資凈流入2442億美元,預計2016年將繼續保持較大規模凈流入。其次,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新興市場運行風險等因素確實會繼續加大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性,境內市場主體配置境外資產的需求以及境外債務去杠桿化的傾向還會存在。如果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步伐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能夠逐步釋放,中國資本項下的資金流出仍會總體有序、可控。

總體而言,預計我國2016年國際收支狀況將基本平穩,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中國國際收支平穩、健康運行的一些根本性支撐因素依然較多。例如中國經濟基本面未發生實質性改變,在經濟體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居前列,而且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正在加快;同時,我國經常賬戶順差局面沒有改變,外匯儲備依然充裕,短期外債余額與外匯儲備余額之比遠低於100%的國際安全邊線,因此正常的國際收支支付完全有保障,抵禦跨境資本流動沖擊的能力較強。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59

我國首季國際收支繼續“一順一逆” 資本流出壓力已緩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正式數據。從最新數據來看,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有喜有憂”。喜的是經常項下仍然保持較大的順差,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雖然繼續逆差,但資本流出壓力有所緩解。憂的是經常項目順差有所減少,與此同時直接投資項下出現了較大幅度的逆差。

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2016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的格局,國際收支總體有望基本平衡。

經常賬戶順差大幅下降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6年一季度經常賬戶順差393億美元,同比下降54%。外匯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經常項目順差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貨物貿易順差下降,二是服務貿易逆差增長。

一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1039億美元,下降11%。服務貿易逆差576億美元,增長47%,主要來源是旅行項目。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一季度的國際收支數據和整個國內宏觀經濟開局低迷有關系。此外,外部市場也都在下行和放跌的狀態,尤其是以石油為主的大宗商品價格,必然影響經常項目的收入和資本項目的狀態。

由於國際市場需求不振,今年一季度出口由2015年同期的增長0.3%轉為下降12%,而進口則因國內經濟企穩、大宗商品價格回升使得降幅由2015年同期的16%收窄至12%。

“經常項下包括很多內容,但是最核心的是外貿,目前隨著我國實體經濟下滑,創匯能力是下降的,反映在國際收支上就是經常項目順差減少。”譚雅玲對記者表示。

值得關註的是,一季度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尤其是旅遊項目逆差554億美元,增長33%。新聞發言人稱,這表現出我國居民境外實際購買力提高,境外旅遊、留學和就醫需求日益旺盛。

外匯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也不排除在服務貿易項下,既有服務貿易的用匯,也可能存在一些資本性的擠出。比如按照我國要求,個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用匯額度,申報可以以旅遊觀光的名義,但實際上是到外國投資了。目前,我國尚未對境內居民個人項下開放境外投資。

“這與人民幣貶值預期不無關系。”外匯專家、建設銀行總行金融市場部韓會師對本報稱。

不過,管濤表示,這也只是影響國際收支的結構,並不影響國際收支的總量。總體來看,經常項下的順差雖然有所減少,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較高。

新聞發言人稱,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經常賬戶將保持一定規模的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仍將處於國際公認的合理水平。

跨境資金流出趨緩

2016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持續呈現逆差。發言人表示,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主要體現了境內主體對外投資的增加和對外負債的減少。

2016年一季度,金融賬戶的逆差規模為1233億美元,同比增長9%,環比下降26%。

一方面,境內主體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活躍度上升,但較2015年四季度更趨理性。一季度對外資產增加1098億美元,同比多增35%,環比少增3%,其中直接投資和其他投資的對外資產分別增加574億美元和287億美元,同比分別多增77%和26%,環比分別少增13%和6%。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對外債務繼續下降,但去杠桿進程趨緩。一季度對外負債下降135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分別少降57%和75%,其中其他投資負債項下凈流出385億美元,同比和環比均下降67%。

“直接投資項下境外資本仍保持較大規模的凈流入,顯示境外的長期資本仍看好中國。”發言人表示。

不過在譚雅玲看來,外資流入我國的投資主要是在三至五年的長期項目上,比如“一帶一路”、亞投行等。但是,我國的對外投資則是短期較多。由於自身生產力水平和素質不高,且對海外市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不強,導致我們“流出”的多,“進來”和“出去”的比例失衡。

總體來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出壓力近期已經逐步緩解。已經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和5月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分別下降35%和47%;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4月環比收窄66%,5月的外匯收付款由逆轉順;外匯儲備余額4-5月月均下降104億美元,與一季度月均下降393億美元相比,已經明顯好轉。

外債降幅放緩

據外匯局公布3月末的外債數據顯示,經濟主體償還外債的行為是外匯市場供求失衡和國際資本流出的主要驅動因素。總體來看,我國外債總規模降幅放緩,償債風險可控。

首先,外債余額降速大幅放緩。截至2016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為等值13645億美元,較2015年末減少517億美元,降幅為3.6%,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減少3.8個百分點。

管濤對本報表示,這是企業對市場的價格機制做出的正常反應。“現在人民幣有貶值預期,恰恰是應該去杠桿,減少外債。”他說。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造成外債余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歐美等發達國家之間經濟和貨幣政策分化,這導致美元匯率持續走強,利率關系紊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外債的匯率和利率風險上升,使得經濟主體選擇加快償還外債進程。

企業借外債的首要前提是看成本,過去人民幣升值,外債的利息又低,外債的實際成本甚至可能為負。而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自2014年人民幣出現貶值以來,外債余額就開始大幅減少,不過根據2016年一季度末的數據來看,外債減少的幅度已經放緩。

根據《關於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銀發〔2016〕132號),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幣一體化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和企業。對金融機構和企業,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不實行外債事前審批,而是由金融機構和企業在與其資本或凈資產掛鉤的跨境融資上限內,自主開展本外幣跨境融資。

發言人稱,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根據目前外債數據變動的趨勢,加上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政策的落地實施,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趨於平穩。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積極構建和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債和資本流動管理體系,加強事中事後監測分析,防範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15

2016年國際收支延續“一順一逆”雙收窄 儲備資產降幅擴大

繼2月7日公布的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後,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初步數。“一順一逆”——即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逆差——的格局與2015年大體相同,只是與2015年相比,呈現出順差、逆差“雙收窄”的局面。

從2016年全年的國際收支情況看,經常賬戶順差13950億元,同比減少6639億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183億元,同比縮小5676億元。而作為比外匯儲備範疇更大的儲備資產減少了29620億元,降幅同比擴大8083億元。

順差、逆差“雙收窄”

數據顯示,經常賬戶順差同比2015年減少了6639億元,這一變動與貨物貿易順差下降、服務貿易逆差擴大都有關系。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經常賬戶順差2104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4852億美元,較2015年的歷史高位下降14%;服務貿易逆差2423億美元,增長33%。主要是旅行項下逆差增長,反映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提高,更多國人走出國門旅遊、留學,享受全球化及相關政策不斷開放帶來的便利。

對於經常項目順差同比縮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指出,2015年中國貿易順差偏高,曾突破2萬億元人民幣,2016年順差減小屬於正常現象。此外,外資企業利潤匯出也使得同比順差減小,反映了對人民幣匯率的擔憂。

對於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3183億元,趙慶明認為,盡管去年12月的一些措施使中國資產海外配置的增速放緩,但從全年來看,中國居民部門配置海外資產增加的步伐是十分顯著的。而外資的流入增長幅度緩慢。此外,非直接投資部分,2016年進入了企業償還外債高峰期,外債余額有所減少,說明企業償還流出增加,所以資本項目下逆差有所擴大。

但另一方面,資本項下3183億元的逆差增幅,同比縮小了5676億元。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剔除2016年四季度凈誤差與遺漏影響的話,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逆差水平還將進一步下降,將大大低於2015年4856億美元的逆差水平。

外匯負責人預計,2017年我國國際收支將繼續呈現“經常賬戶順差、資本和金融賬戶(不含儲備資產,下同)逆差”的格局。資本和金融賬戶預計繼續呈現逆差,但逆差規模會有所收窄。

“左口袋掏右口袋”非消耗性減少

在招商證券首席分析師謝亞軒看來,此次發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只是初步數,最值得關註的應該是儲備資產減少,其可與外儲破三萬億美元一起看。

數據顯示,儲備資產減少29620億,降幅同比擴大8083億。謝亞軒指出,對應資本外流,2015年、2016年儲備資產都呈現減少的態勢。

謝亞軒認為,從平衡表中不難看出,2016年儲備資產減少,對應廣義的資本外流。從2016年前三季度數據分析,儲備資產的下降主要對應私人部門(個人、企業、機構)對外增加持有資產。“就像左口袋掏給右口袋”,儲備實際上對應著央行代全國人持有對外資產減少,而私人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

具體而言,外匯局相關負責人2月8日答記者問時指出,2016年,我國對外金融資產凈增加規模創歷史新高。對外直接投資凈增加2112億美元,較上年多增12%;通過QDII、RQDII和港股通等對外證券投資凈增加近1000億美元,多增約30%;存貸款和貿易信貸等資產凈增加約3000億美元,多增約1.5倍。

謝亞軒指出,儲備資產減少,居民部門持有對外資產增加,說明對外資產結構變化,而非儲備資產的消耗性減少。反之,例如1998年時的泰國,外債多,儲備資產下降都用於償還外債,但外債依然很高。消耗性的儲備資產減少的特征是,儲備資產減少對應經常項目逆差,說明儲備資產彌補經常項目逆差。“就好比一個人將錢全花了,而另一個人將錢用在了自身的投資上,二者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

謝亞軒指出,私人部門投資相比儲備投資的特點是風險大,但收益也高。儲備資產的特點則是高流動性,高安全性與相對低的收益。如果將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看,這種結構轉變提高了中國對外資產風險承受度,但相應的收益是上升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770

陸振球:「一順一逆」 推升香港樓價

1 : GS(14)@2017-05-13 05:28:52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581&issue=20170513


【明報專訊】近年政府打壓樓巿的兩大招數,一是推出各式辣招印花稅,同時也不斷收緊樓宇按揭,但後者卻有不少後遺症,就是令到一般人更難儲到首期買樓,於是乎一些買家唯有買入銀碼較細但呎價卻較高的細單位,一些買家在正常途徑儲不到足夠首期,又或銀行未能提供足夠按揭,於是便轉移目標去買發展商透過旗下財務公司提供高成數一手按揭的新樓!

先說辣招稅,去年11月政府再加辣,向非首置住宅買家一律徵收15%的印花稅,結果導致大量「一約多買」藉以少付新辣稅的買樓個案激增,至上月政府終出手堵塞漏洞,管它是否首置,總之是「一約多買」便要付新辣稅,之後有關成交佔新盤比例即急跌,新盤銷情也降溫(見圖1)。

至於透過發展商財仔的高成數按揭入巿情况卻未見收斂,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2017年落成的新盤由財務公司承按的有821宗,涉及買賣合約金額61.02億元,分別佔15.5%及16.4%。至於2016年落成的新盤,由財務公司承按的有814宗,涉及買賣合約金額96.82億元,分別佔8.7%及11.6%。數字反映新盤一手買家第一按揭市場,財務公司的市場佔有率有上升趨勢(見圖2)。

財仔新盤按揭急升 恐成計時炸彈

大家認為,什麼人會採用由發展商財務公司提供的一按?要知道,有關按揭的成數雖較高,往往是樓價的八成半或以上,但利率也會比一般按揭高2厘,且年期較短,相信需要申請有關按揭的人,一般是張羅首期有困難,才不得已付高息,如是投資的話,其入巿成本便會增加,如是用家,現時一般住宅的租金回報率約兩厘多,但發展商財仔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要付的利息可能要4厘至5厘或更高,那除非認定往後樓價和租金會不斷急升,否則付高息供樓,未必比租樓更划算!

更令人憂慮的是,用了發展商財仔提供的高息按揭,日後負擔不了要斷供的機會也會較高,成為樓巿的隱藏計時炸彈,事實上近期巿場拍賣的新樓銀主盤也開始增加!

對於發展商來說,他們如是由銀行取得融資來提供高成數按揭,一來可將未能提供相似按揭的二手樓的買家搶過來,既有利新盤銷情和可以賣樓賣得更貴,二來也在買地賣樓的正常收益以外,再賺埋按揭息差,那實在要多謝政府不斷打壓樓巿!

金管局收緊地產商融資 後知後覺

其實,銀行也可能是被逼要借錢給發展商的財仔去提供高成數一手按揭,原因是既然二手樓按生意難做,但銀行水浸,總得為資金尋出路,於是唯有錢借給發展商的財仔,同一時間,原來銀行也積極借錢給發展商高價搶地,到了昨天,金管局似乎才後知後覺地終於出招收緊貸款準則,包括限制認可機構向地產商提供購地的融資上限由地價成本的50%降至40%,建築成本的融資上限由100%降至80%,同時若發展商向置業人士提供按揭貸款,將影響認可機構對其之信用評級,變相提高有關融資成本。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昨就推出新指引作出解釋,指截至今年3月底的數據,香港銀行業對本地發展商的貸款約5400億元,佔整體在香港使用的貸款11%,他認為這是一個較高的比例,發展商紛紛借出高成數按揭貸款,也屬高風險的業務,因此要推出措施控制銀行對發展商貸款的風險。

匯豐銀行前副總經理劉智傑也曾撰文表示,近月中資如海航等內地發展商以癲價來港投地,如本地銀行向他們融資,實乃涉及高風險,呼籲金管局要看緊香港的銀行相關貸款,大家認為今次金管局同時出手要求銀行調低地皮的融資上限,會否有助冷卻地價,甚至樓巿?

金管局只能管到「小氣候」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學部委員余永定最近在第六屆中美經濟學家學術交流會表示,數十年來,中國保持了「雙順差」,亦即一直在積累大量的低收益資產(美國財政部債券),同時又在積累高成本的負債,造成了資產負債管理失當,而中國正由「雙順差」變為「一順一逆」,順差乃來自經常帳戶,逆差則來自資本帳戶(見圖3),逆差原因是資本外逃,並在多國購置房產而把樓價推升。

筆者認為,金管局只能管到香港融資的「小氣候」,內地發展商來港高價搶地,卻是由余永定所說的「一順一逆」的「大氣候」所造成。或許,當中國能有效控制資本外逃之日,才是香港樓價能真正冷卻下來之時。

樓價瘋漲! 如何部署?

《明報》將在5月27日舉辦「樓巿大時代之攻守兼備 進退有道」投資研討會,請來身經百戰的百億舖王黎永滔、九龍站大業主兼在多國有地產發展經驗的江雅琦,以及多本地產暢銷書作者陸振球,一起分析樓巿最新形勢,出席者可獲贈陸振球新書《樓巿大時代》(圖)乙本,詳情及報名:link.mingpao.com/50858.htm

[陸振球 樓市解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7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