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專題籽】玉器市場另類專業 報稅師爺

1 : GS(14)@2016-02-18 08:57:38

陳球用由親友送的打字機,替公司打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



【專題籽:舖仔小店】稅關如鬼門關,打工仔注定逃不過,收到稅單便愁爆,條文繁複,迫不得已要看着小冊子乖乖填寫。六、七十年代,教育尚未普及,稅單上的名詞,令低下階層愁爆,需找專業人士代勞填寫。這時幫大家一把的,是精通英文的平民師爺。這班平民師爺曾於油麻地叱咤一時,全盛時期有三十多間寫信及報稅攤檔聚集於油麻地雲南里,守在郵局外成「書信街」,並於八十年代初遷入玉器市場。今日,報稅程序方便得多,甚至可上網辦妥,平民師爺彷彿被遺棄,現時在玉器市場只剩七檔,生意淡靜。他,朝十晚六如常默默耕耘,平易近人,有客如常接待,聊天亦無任歡迎。這位隱世高人,精通四國語言,幫過大公司打工,更曾於越南當兵做繙譯。招牌上的「梁老易」不是他的本名,他其實叫陳球。


單看以上簡介,便覺得球伯型到裂,當中最型的,就是他竟然懂得法文!71歲的他中氣十足地說:「報稅的法文係impôt de déclaration。」身為越南土生土長的華僑,求學正值法國殖民地時期,學懂法文及越南文。不過在香港用途不大,他說近40年的平民師爺生涯,只做過三四單法國客人生意。別以為球伯學歷高,其實他只念到中二,幾十年前來說已相當不錯,家道中落仍好學不倦。深諳語言是煞食的搵食工具,遂進修英文。他善用讀書所學的會計知識,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越南分部當過約十年會計文員,負責點算戲票數目,以及向總部匯報業務等工作,對於當時的工作,他說:「好他條,下午五點收工。」隨後當地徵兵,球伯驗身後本因近視不被取錄,「後來考官話識英文就可以考繙譯員,問我以前做乜,一提舊公司即入選。」說時滿臉自豪。1967年入伍,看到南越無心戀戰,深感政權遲早倒台,五年後經台灣偷渡來港,尋找新生活。



報稅檔和玉器市場看似毫無關連,自成一隅。

寫滿字的木凳由從事裝修的客人送贈,比摺凳闊落,客人坐得舒服。



陳球覺得用算盤更得心應手,滴滴答答聲清脆利落。

為了遷就桌子的高度,陳球把家用椅子墊高,墊子陳舊也沒想過換張可調校高度的椅子。

文件及信件依照客人中文姓氏排列好,以便查閱。



風光八十年代 好搵過做教師

來到香港,第一份工竟是在尖沙嘴當酒保,認真估佢唔到。有幸朋友識貨,得悉他懂英文,無謂嘥料,即刻介紹「秘撈」給球伯,1976年到油麻地雲南里兼職替人報稅。當年填稅表每份30元起,有前途更有錢途,三年後索性轉全職。由雲南里搬至廣東道地攤,八十年代搬入玉器市場,跟拍檔梁老易共同經營,亦是報稅行業最鼎盛的時期。梁老易逝世後,他才全權接手。每年4月至10月是報稅旺季,平時都是遲交稅、新店開張或清盤的客人,「做呢行好困身,要聯絡客人同稅局,又要幫客人執手尾。文件從稅局來來回回,至少做七至八小時,有時仲喺屋企OT。」除了幫打工仔或公司報稅,他還會替客人寫法庭信件。「報稅係基層幫襯多,如的士或小巴司機,裝修工人等,最勁試過每月賺兩萬幾蚊。」八十年代初普通教師月薪五千,對比下絕對是天文數字,不用憂柴憂米,太太專心在家照顧小孩。他把會計的技能應用於報稅上,何解不索性考會計師牌,他慨嘆,「呢行到稅季就好忙,哪有時間讀書,無謂追夢啦。」多美好的夢,敵不過殘酷現實。九七回歸後,找他報稅的人越來越少,法庭書信也可用中文書寫。行業式微不要緊,一對子女已長大成人,現時球伯順其自然,開舖只當打發時間,「唔覺可惜,到時年老轉數慢,都唔到你做落去。」



陳球為了精益求精,用字準確,檔口放着英法及英英辭典。

這隻玉龜由一名法國客人送贈,只值20元,陳球卻珍而重之。

全盛時期,陳球靠報稅可養家,絕對是有錢途之行業。



老實盡責 裝修東主幫襯廿年

雖是夕陽行業,但總有知音人。採訪當天大年初八,玉器市場部份檔口已啟市,有位男士在球伯檔口徘徊,正是從事裝修工程生意的李先生,我立刻暫停訪問,讓這位光顧20年的熟客坐下。為免偷聽別人私隱,只退後到玉器檔攤觀察。見球伯拿着一堆文件細看,像中醫及病人般望聞問切,「問吓交通費、有冇請夥計等,仲有工具損耗等。」經過一番「打爛沙盆」後,李先生大讚球伯,「喺大埔幫襯過其他報稅舖會呃人,佢會檢查清楚文件,好盡責,有啲行家都搵佢。」現在報稅十分方便,或網上已辦妥,「我對文件唔熟,焗住要搵佢。」李先生無奈道。幸好有球伯這個好幫手,雖然他的聽力有點衰退,但魄力不減。30分鐘後,又有一名女士於這列報稅寫信攤檔徘徊,似是有意光顧,攝影師問:「不如先停機,好嗎?」球伯竟瀟灑地說:「照拍啦,個客係你嘅就係你嘅。」30多年來,沒視相鄰檔口為競爭對手,君子氣度,始終如一,收費便宜,個人薪俸稅約數十至100元,公司約600至1,000元左右。最重要是他老實又細心,怪不得人緣甚佳。



陳球於越南讀中學時學過書法,這個招牌出自他的手筆,年紀漸大怕手震,已少寫。

寫信及報稅檔位於玉器市場A區,即油麻地街市斜對面天橋底。



搵食架生殘舊 不離不棄

伴隨球伯並肩作戰的,還有很多「老朋友」。最估唔到有至少放了20年的辭典,英漢、英法、英英一應俱全。「文字耐冇用就會醒唔起,攞本字典參考吓好啲。」球伯說,有個學問水平很高的客人,跟他討論英文用法。還有一部笨重、佈滿銹迹的打字機,從搬進玉器市場擺檔一直沿用至今,「好難會壞,噴除銹劑,即潤滑油就得,維修師傅退埋休,壞咗惟有自己整,哈哈。」他嫌棄電子產品易壞,枱頭明明放了計算機,卻視算盤為可靠戰友,「用慣咗計加減數會快啲。」提供服務後,客人有時會送他禮物,例如其中一位法國客人送了一隻玉龜,更有裝修師傅客人送了張椅子,包免費送貨,球伯不勝感激。行業可能被時代淘汰,人情卻永不褪色。或許未必有人記起,曾經有種行業叫報稅,但球伯告訴我們,有一種執着叫惜物,用壞了,修補它,變醜了仍不離不棄。



從事裝修工程的李先生是熟客,大年初八專程光顧。

71歲的陳球老當益壯,採訪當天只得攝氏十多度,也不用穿厚褸。



梁老易專一報稅油麻地玉器市場A區11號檔(甘肅街及廣東道交界)



由一封家書開始

香港掌故專家鄭寶鴻表示,油麻地的報稅檔原本只替客人寫家書回鄉,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增設報稅、代寫英文信等服務。最初集中於雲南里開檔,即是當時郵政局一帶,高峯期多達數十檔。1967年郵局關閉,報稅攤檔依舊,至1978年,檔攤遷往油麻地停車場大廈的一塊拆卸了唐樓空地,1982年再遷入玉器市場,形成一條報稅小巷。



寫信檔早於戰前已有,當時市民教育水平低,需要專人代勞寫家書及處理契約文件。圖片由鄭寶鴻提供

油麻地玉器市場只剩七間報稅檔口,集中在同一條橫巷,平日客人不多。



記者:梁慧琳攝影:林栢鈞編輯:黃仲兒美術:吳子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18/194947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