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x7j.html
理論的誕生是我們在吸收前人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觀察,通過歸納法得到的,可以適用於普遍現象的一種規律。可是簡單的歸納法事實證明了是很荒謬的,例如剛學股票時候,技術分析所說的圖形分析,例如「烏云蓋日」的K線組合,預示了股價的下跌,這顯然是簡單的歸納法。
所以,我們自身投資理論的形成是充滿很多陷阱的。首先,我們觀察歸納所依賴的理論可能存在錯誤;其次,我們在觀察的結果可能因為獲取事物信息的不足或事務-心理投影的扭曲而發生偏差;最後,我們在歸納中可能犯下簡單歸納的毛病。
證偽主義,意味著我們認為一切理論,都是需要進行「證偽」的,在不斷的證偽中,來修正理論,以期望形成一個在目前階段「最優」的理論,直到最終被新的理論所取代。
非科學,按照波普爾的說法,是無法證偽的。其實價值投資理論本身也屬於「非科學」一類,無法證偽。例如價值投資所以來的幾個基礎理論: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可以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所衡量的;長期而言,企業的股價必定會反應其內在價值。實際上,這兩者都無法被證偽。
但我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非科學性,並不意味著其不可證偽或試錯。特別是針對具體投資行為的試錯,更是非常重要。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一定是基於「假設性的猜測」。例如「現價貴州茅台是一個極佳的投資機會」。
和科學的偉大進步一樣,對普遍認知的「真理」做出大膽的反面猜測,一旦證偽,則可能導致科學的重大進步。很多卓越的投資機會往往來源於普遍「共識」的反面 猜測。但僅僅有猜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猜測進行不斷的試錯,直到確認它的高概率性。這種猜測和試錯,是需要經驗的積累的。如果說閃光的「猜測」更多反 映的是創造性思維或者說天賦,則證偽試錯過程則需要更多嚴謹細密的邏輯推理。需要掌握更多事實信息和防止事實在心理的投影扭曲。
查理.芒格在思考時,常常說:「逆向,記住一直逆向」。別人演講「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時,他卻演講的是:「如何獲得失敗的生活」。道理一樣,我們也許需 要判定xx公司是一家偉大的企業(2007年泡沫時,長期投資者必備的口頭禪)時,更多思考的並非證實它是如何如何偉大。而是通過事實和邏輯推理,尋找它 衰亡的可能性。
最近看了英國的哲學家查爾默斯寫的《科學究竟是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能充分閱讀思考下投資哲學的問題,那該多好?可惜我們每天被迫淹沒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