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眾期待的私有化價-電訊盈科(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104/LTN20081104432_C.pdf

在今晚十點五十八分宣佈,真是夠絕。

最終私有化價為四個二(五合一前的八毛四),較沙示時期的四元一角五分(即五合一前的八毛三分)多五仙(多一仙),由李x楷和網通分別佔74.13%和28.57%,即今次李氏間新加坡公司出大份,網通出細份。

私有化之後,電訊盈科派息給李的公司和網通,和私有化所出資金相若,即不用一分錢就取得公司,真是高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7

電盈科水 李澤楷幫SUNDAY填氹

2005-6-16  NM




好不容易才轉虧為盈的電盈又再有動作,本週一宣布以近二十億元,全面收購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SUNDAY股權,加入第三代流動電訊(3G)市場。電盈翌日復牌,股價即跌,反映投資者並不看好。

SUNDAY去年純利僅得五百多萬,但電盈仍慷慨地以溢價兩成三收購,疏爽得令人咋舌。與李澤楷份屬友好的SUNDAY大股東衞斯文(Richard Siemens)及鄭維新,終於成功鬆綁,套現逾十億。

不過SUNDAY股價在上週五急升一成,涉嫌內幕交易,惹來監管機構插手調查,為這項交易添上一條不光彩的尾巴。

電盈入主SUNDAY的消息,在本週一傳出。電盈主席李澤楷當日早上在會展出席研討會,被記者問及交易詳情時,不但沒有迴避,還風騷地說:「好有信心在四至五年內,將SUNDAY變成第一網絡,成為最賺錢及ARPU(每戶每月平均消費)最高的公司。」電盈及SUNDAY在當晚才正式發出通告,公布交易詳情。

小小超一番雄心壯志,卻未被市場接納,電盈週二復牌後跌百分之一,報四元七角五仙。SUNDAY股價則急升一成九,報六角三仙。持有一萬股電盈股份的劉先生勞氣地說:「咁難至等到電盈有錢賺,有息派,而家李澤楷又走去倒水。」

分 析員亦對電盈入股SUNDAY不表樂觀,認為短期內會拖累電盈盈利。一名中資證券行分析員說:「我估計SUNDAY今年至少蝕二億,後年繼續蝕,好難睇到 電盈將SUNDAY起死回生。」第一信貸波士頓在研究報告亦指出,SUNDAY每賺十億元,最多只能將電盈每股盈利提高一角五仙,更何況SUNDAY一年 都賺不到十億,短期只會拖低電盈收入。

豪擲廿億全面收購

不過電盈一於少理,週一與SUNDAY達成協議,以每股六角五仙,向分別持有SUNDAY四成六及一成三股份的Distacom及富聯提出收購,作價為十一億六千萬。電盈亦要按比例向其他股東提出全面收購,預計總收購代價近二十億元。

這 二十億現金對電盈來說,並非大數目。電盈執行董事艾維朗週二在記者會上,稱擁有三十億美元流動資金。不過有歐資證券行分析員便質疑,電盈管理層口口聲聲稱 以減債為重,但一有錢便身痕,收購一項需要長遠投資的業務,猶如一個無底氹。電盈截至去年底負債淨額仍高達二百六十二億。

事實上,電盈的固網業務不斷萎縮,營業額由○一年的一百九十八億,跌至去年的一百五十二億。住宅及商業電話線在五年間,分別流失七十九萬及四十二萬名客戶。固網市場佔有率由○○年的九成四,跌至去年的六成八。

電盈去年才轉虧為盈,賺十六億元,全賴來自出售貝沙灣地產項目的得益。不過貝沙灣在○七年便全數出售,電盈需要透過開拓流動電話業務,以彌補固網業務走下坡的損失。

然而3G在香港仍然是一門蝕本生意。以李澤楷父親李嘉誠經營的和記電訊為例,旗下的香港及澳門流動電訊業務,前年還賺六億元,去年推出3G後,流動電訊業務即蝕五億三千萬。規模較和電小得多的SUNDAY,要在四至五年做一哥,實在是高難度動作。

電盈曾經營過流動電話CSL,二千年李澤楷蛇吞象電盈前身的香港電訊,令公司債台高築,被迫賣子救母,於是將最賺錢的CSL六成股權,出售予澳洲電訊Telstra,套現一百三十億。兩年後,電盈再向Telstra出售餘下的四成CSL股權,套現近五十億元還債。

有分析員估計,電盈今次入股SUNDAY,很可能是第二大股東網通的主意。網通今年一月宣布入股電盈兩成股權,持股量比持有兩成六的大股東李澤楷只差百分之六,網通入主電盈只是遲早的事。

網通目前只有固網業務,但市場預期,中國最遲會在明年發出三個3G牌照,網通將是其中一個經營者。網通透過電盈入股SUNDAY,取得香港3G牌照,長遠有利於發展內地的3G業務。

舊老闆解困

電 盈收購SUNDAY的效益,不知何時反映,但可以肯定的是,SUNDAY是今次交易的大贏家。SUNDAY○一年投得3G牌照,因缺乏資金發展,令其3G 服務遲遲未能推出。今次李澤楷用電盈資金慷慨仗義,救SUNDAY一把,皆因SUNDAY高層與李家十分稔熟。SUNDAY創辦人衞斯文曾助他一臂之力發 展衞星電視(Star TV),另一創辦人馬世民又是前和黃高層,前任和現任董事總經理何力勤(Craig Ehrlich)及許博志(Bruce Hicks),都曾是和黃要員。

SUNDAY居然有人以高於市價兩成買走,最開心的莫過於持有SUNDAY四成六股權的大股東衞斯文、馬世民,及持有近一成四的鄭維新,他們分別套現八億九千七百萬及二億六千七百萬元,放下SUNDAY這個包袱,成功甩難。

嘴頭最了得

其 實SUNDAY由成立開始,管理層的經營手法已令人側目。曾在SUNDAY打工的業內人士形容,SUNDAY一開始經營已像在等出售:「啲人唔理成本㗎, 啲設備明明貴咗都買返嚟,邊有人咁做生意㗎!」SUNDAY創辦人衞斯文從事電訊業近三十年,追隨李嘉誠父子多年。八四年他成功拉攏和黃與摩托羅拉成立和 記電話,又參與成立亞洲衞星、衞視及歐洲Orange之業務。九三年與和記高層不和而離巢,與同年辭職的和黃前董事總經理馬世民創辦了匯亞通訊,並落嘴頭 氹掂麗新集團林建岳、富聯國際鄭維新及中旅等入股,打算在電訊市場上吃大茶飯。匯亞九七年正式以SUNDAY命名推出流動電話服務,首推月費八十八元無限 通話計劃,掀起流動電話市場減價戰。

一名SUNDAY上市包銷商說:「衞斯文把口好叻,成日自認和黃的電訊業係佢一手搞出嚟,想話要自立門戶,搵咗唔少闊佬出錢來搞,我都蝕到唔想講啦。」二千年SUNDAY坐網股尾班車,以每股三個七毫八招股,上市就跌破招股價,潛水至今,○二年曾跌至九仙二水平。SUNDAY上市後不出一年,麗新、中旅等有意減持,衞斯文及馬世民無可奈何地出資購回股份,令持股量由兩成增至六成。第二大股東富聯是永泰鄭翼雄家族在港的上市公司,SUNDAY業務由他的第五子鄭維新負責。鄭維新與衞斯文共同擔任SUNDAY之聯席主席一職,當初眾多孖沙股東中,亦只有他參與實務。如今電盈提出全面收購,富聯亦乘機鬆綁套現。

公司蝕本董事掠水

SUNDAY 正式推出前,衞斯文找來和記舊臣何力勤擔任董事總經理。何力勤的太太就是前立法會議員陸恭惠,創辦思匯政策研究所,專替大財團做政治游說。何力勤八七年加 入和黃,擔任和記有線電視董事總經理,其後參與創立衞星電視和出任和記電訊營運總監。何力勤出名鬼主意多又敢於創新,由他帶領的SUNDAY,狂谷廣告吸 引客戶,包括「夜班的士司機撞鬼——平到你驚」及「食麵送牛眼——儲值卡送全套增值服務」,大膽得曾被公眾投訴。

他在任時不斷燒銀紙的作風,令廣告費用及經營成本高昂,SUNDAY連年蝕錢,由九六至○一年共蝕近廿九億。雖然SUNDAY流血不止,但何力勤在○一年仍執意要投3G牌照,令SUNDAY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事後他更把投得3G牌照視為有功,向公司支取二千八百萬元袍金作獎勵,惹來股評人David Webb大力批評。最後何力勤在○一年底黯然離任,由許博志頂上。他於○三年重返和黃,擔任國際電訊業務的顧問至今。

何 力勤雖離職,但仍留給SUNDAY 3G業務這個爛攤子。○一年投得的3G牌照訂明首五年每年要交五千萬頻譜使用費,之後的十年都要交最低保證金,總額達十億五千多萬,牌照又規定○六年底前 要興建好至少覆蓋一半人口的網絡,投資額龐大,財政緊絀的SUNDAY根本無力負擔。現時四個3G經營商中,只有SUNDAY未正式推出服務。

3G牌也押上

○ 一年,3G經營商要支付首五年頻譜使用費,共二億五千萬的銀行備用信貸額,以換取牌照,但唯獨是SUNDAY因未能及時取得銀行的支持批出該備用信貸,而 要以現金一次支付全期二億五千萬的費用。當時何力勤還死撐集團有足夠現金,未對他們造成壓力,又說一次過交現金不用蝕息給銀行,但實情是該筆款項已用掉他 們一半手頭現金,而且SUNDAY本身亦孭了十幾億的長債未還。

SUNDAY的債務主要是上市前 借落的,當時的大股東匯亞通訊利用所有資產及收入作抵押,向北電網絡及華聯銀行借下長期信貸額共十八億元,每季還款直至○四年九月。但SUNDAY還債乏 力,最後為了維持這信貸額,○二年SUNDAY要將3G牌照拿出來,加押在這筆借貸中,投資者擔心SUNDAY的賬目有問題,引致股價單日急挫一成五,淪 為仙股的厄運。

為了在到期日前搵錢還債,SUNDAY引入內地電訊設備商華為科技,借款共十六億元,興建3G網絡和償還到期債務,華為還購 入SUNDAY股份並增持至現時的百分之八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一直債冚債的SUNDAY,截至去年底淨負債四億八千萬,負債比率近七成,手頭現金只有 一億一千多萬。

3G投資亦拖累SUNDAY的業績表現,公司去年只賺五百五十萬,比前年大跌近八成,就是因為3G的初期成本用掉了四千三百萬。SUNDAY營業額年年下跌,去年營業額十一億多,較○○年上市時還少兩成,規模亦是六間流動電話經營商中最「奀」。SUNDAY這間半生不死的公司,獲電盈睇上眼,股東自然雀躍。難怪SUNDAY上週五股價突然急升一成,成交量亦多了六倍,而當時SUNDAY仍未公布電盈入股一事,表面看來有春江鴨先行偷步買貨。證監會亦罕有地透過不同傳媒,高調表示會調查事件,令這單交易畫上了不光彩的一筆。

SUNDAY坎坷九年

年份事件

96年由衛斯文及馬世民創辦的Distacom,拉攏麗新集團、富聯國際、中旅及僑福合資成立匯亞通訊,成功取得本地流動電話牌照

97年以「SUNDAY」品牌推出流動電話服務

00年3月主板上市,集資$23億,但首日掛牌即跌破$3.78招股價

01年以底價投得3G牌照。年底,因未能及時預備銀行信貸額而要動用現金$2.5億一次過支付5年頻譜使用費

02年以3G牌照作銀行借貸抵押,股價單日急挫一成半至$0.092,淪為仙股

03年年底引入深圳電訊設備商華為科技,向其借款還債及為設備融資

05年6月,電訊盈科以每股$0.65向SUNDAY兩大股東Distacom及富聯買起SUNDAY,兩大股東成功套現共$11.6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12

電訊盈科負資產300億 李澤楷慘勝


2000-8-18  NM




▲重田康光,李澤楷,孫正義

  去年十二月,當盈動市值還不足一千億,位列亞洲第三大互聯網公司時,主席李澤楷曾許下宏願:「希望有朝一日,盈動可以成為全亞洲第一!」   當時全亞洲位列一、二位的網霸,正是日本公司, 分別是孫正義的軟庫及重田康光的光通信。今年三月網股泡沫爆破,亞洲網壇大執位,一輪移形換影,虛擬變實質後,李澤楷的盈動今天已突圍而出,透過收購電訊 的壯大,以及軟庫市值大跌八成的此消彼長下,登上亞洲網霸第一位。   然而高處不勝寒。李澤楷今天擁有的,原來是一間負資產逾三百億元的上市集團,大賣資產減債的功夫將陸續有來。而事實上,合併後的新公司「電訊盈科」,因前景不明及眾多大戶出貨而遭龐大沽壓,股價散落十六元以下,跌勢未止。

 

小超人圓亞洲網霸夢

▲李澤楷(左三)要收購電訊,馬上獲得由中銀牽頭的銀行貸款百二億,創了亞洲紀錄,盈動因此亦周身債。

  李澤楷於去年底許下的願望,將於本週四盈動電訊合併完成而實現。新公司市值將飈至三千一百億,拋離市值跌剩二千六百億的軟庫;而原本排亞洲第三位的光通信,市值更只得一百一十八億元。電訊盈科不單成為亞洲最大的網霸,而且更位列全球第三,僅落後於美國在線(AOL )及雅虎(Yahoo ! )。

  李澤楷只用了短短八個月時間,便完成他稱霸亞洲網壇的大業,身家亦因此暴漲至一千一百億。唯其如此,李澤楷並沒有大肆慶祝。這兩星期,他依然要為公司業務四出奔走。上週四乘夜機飛往英國,到那邊巡視寬頻網絡NOW 的業務;本週二返港,翌日便向和黃董事局請辭副主席。本週四,他會一早到香港電訊總部,與高級管理層及工會代表開會。

  原來,電訊盈科成為亞洲網霸後,李澤楷的煩惱才正式開始!

  根據盈動的收購方案,香港電訊股東,每股可換取一點一股盈動新股,或選擇收取七元二角三仙現金加零點七一一六股新盈動,若以盈動週一股價十五元三角計算,香港電訊股東收取現金加股票比較着數,每股可多一元三角。

一千億負債沉重

▲NOW 在英、港、日設置辦事處製作互動節目,未來幾年仍要不斷投資。

  所以,盈動無可避免要動用銀團貸款,斥資八百八十一億元現金,以完成收購。換言之,電訊盈科因合併而令負債升至一千億元,而總資產則只得七百四十億,負資產達三百一十四億!

  由於債高,利息支出沉重,電訊盈科的賺錢能力亦被削弱。根據與融資銀行訂立的協議,電訊盈科每年須還息高達五十億,而去年香港電訊盈利只有十一億元, 即使無需為設備撤銷七十億,電訊全年盈利亦只八十億元而已,夠還息多少少。況且,電訊的流動電訊及長途電話面對激烈割價競爭,難有可觀利潤,iTV 就更難有利可圖。

  至於來自盈動方面的盈利更乏善可陳,去年盈動公佈有三億五純利,但只是投資項目升值的賬面利潤,可謂「有得睇無得使」!現在科技股吹淡風,盈動旗下投資的互聯網公司亦風光不再,好像去年九月與美國CMGI 換股取得的百分之三股份,今日賬面已蝕了四億多。

  至於李澤楷近來經常巡視催谷的寬頻業務NOW ,雖然在六月底已開台,但還在投資階段,一眾分析員估計,未來三、五年都無錢賺。

  由於債台高築,電訊盈科還息還到氣咳,不單侵蝕盈利,而且根本無能力像香港電訊一樣,年年派高息,盈動在收購文件中,亦講明短期內無息派。

前景不明 股價受壓

▲孫正義在今年六月成立日本Nasdaq ,更與美國Nasdaq 主席Frank Zarb (左)手牽手出席記者會。(路透社圖片)

▲孫正義與雅虎的楊志遠不單合作搞日本雅虎,而且還一起與紙板公仔影相。

  電訊盈科財政受壓,市場預期,李澤楷除了會將電訊業務分拆上市套現減債外,亦會出殺手鐧,不斷進行併購去支持股價。然而,有盈動分析員預期,招數已然用老,「投資者唔會再為投資一、兩間細公司而雀躍,除非電訊盈科收購五成中國聯通,或是美國微軟入股一成等大交易才掂。」

  事實上,合併後電訊盈科的股價,有沉重的沽壓。獨立分析員David Webb 表示:「我哋依然覺得電訊盈科每股只值六元,而且市場上有很多備兌證,當股價下跌時,發行商會減持手上的股票作對沖,進一步構成沽壓。另外,大東在本週四 合併後可馬上出售百分之四點九股份(現價值二百億),半年後又可將手上一半股份(約一成)賣出。」再加上盈動員工持有的二億零六百萬認股證,亦可於本週四 行使,由於每股認購價只是二元三角五仙六,行使機會極大,令市場多出兩億股股份沽售。另外,電訊股東換回的電訊盈科股票,下週二便到手,可加入沽貨行列。

  對於電訊盈科股價形勢,李澤楷心裡有數。本月初,大東為配售盈動而找來承銷商;然而李澤楷先發制人,趁盈動股價升去十六元多時,上週一配售私人持有的 二點四億股盈動予盈富基金及其他大戶,每股作價十五元八角,自己套現卅八億元。其後盈動的股價,在十六元水位「死守」四天,最終於本週一跌至十五元三角五 仙,而且跌勢未止。

  雖然成為亞洲網霸,李澤楷看來有排煩,「李澤楷現在最大的對手,再唔係軟庫,而係佢自己——由於佢野心太大,今日佢要面對怎樣搞番好自己間公司。」一位分析員說。

軟庫風光不再

   曾是李澤楷最大假想敵的軟庫,今天亦風光不再。今年二月中旬網股熱潮時,軟庫主席孫正義曾榮登全球十大富豪榜第二位,僅次於首富蓋茨;其控制的軟庫集 團,亦是亞洲第一網霸,當日市值高達一萬五千六百億港元(下同),是盈動的五倍!當時意氣風發的軟庫,除宣佈成立全日本最大規模的百一億元創業基金外,並 有意向政府收購日本債券銀行。

  可惜只半年光景,網股潮退,孫正義今天身家固然縮水八成多,而軟庫集團亦四面楚歌。其中總值二百一十六億元新股集資計劃泡湯,而股價由最高峰的二十萬日圓(四月股份一拆四),跌至最近的九千二日圓新低。

  本來,收購日本債券銀行七成八股權,令軟庫業務由「虛擬」變「實質」,然而收購涉及的七十二億元資金,軟庫至今仍未有着落;加上網股潮冷卻,軟庫計劃分拆旗下五間網業公司的集資計劃,亦不得已於上週擱置。

  這與軟庫「露底」有關。今年三月集團公佈業績時,一直強調集團的「賬面盈利」有二千一百六十億元,部份來自持有的yahoo! 股票市值;但揭開賬簿,集團年營業額三百億元,五成半來自軟件批發生意;而實質盈利則只有六億元而已!「虛擬」本質盡露。

稀世吹水大王

▲孫正義(右)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讀書時與同學合照。

▲日本債券銀行(圖)的七成八股權,收購代價七十二億元,但軟庫暫時未付款。(美聯社圖片)

  自八一年創立至今,軟庫一直在「爭議」中成長。四十二歲的軟庫社長孫正義,在日本有兩個極端的評價:喜歡他的人,會認為他是「電子情報革命家」,將日本僵化了的商法常規打破,破舊立新。例如他大搞創業投資,做其「IT 收買佬」,一直以來花樣百出,令人目不暇給。

  但不喜歡他的人,則封他為「稀世吹水大王」,只會「出口術」,靠傳媒做話題,將一個一個所謂「商業模式」推出,加上所謂「高科技」包裝,利用網股泡沫,發放利好消息來推高股價,然後批股、發債集資去收購。軟庫生產的,只是一件叫「孫正義」的商品。

  為什麼看法如此極端?皆因孫正義所靠的,並非舊經濟主義奉行的企業盈利能力,而是美國風行的「新經濟主義」。他認為「電子情報」革命已來臨,故此新興事業都是一些看似有前景,但大家都是摸不透的「網上前景」。

  最近孫氏揮動魔術棒,成立日本Nasdaq 創業板,以及收購日本債券銀行,都是希望推行自己的構想:建議銀行以「企業前景及現金流量」為貸款基礎,而並非沿用多年的「磚頭」;成立創業板,更可以讓有「前景」無盈利的企業,透過上市集資實行公仔紙換銀紙,然後收購有潛質的事業,這條「橋」軟庫過去五年行之有效。

  其實,細看軟庫所創的事業特徵,多數是與日本大企業拍檔,較少獨資搞生意,正所謂有個好靠山。例如九七年與梅鐸的新聞集團,合股收購一成朝日電視;去 年八月亦找來微軟及東京電力組成speednet 。孫氏認為軟庫是靠食腦去定勝負,而不是靠錢多,但能說服這麼多大企業「落疊」,正正就是他成功之道。

家臣內鬥成隱憂

▲日本雅虎是軟庫旗下最值錢的投資,所持股票現值逾七百億。(美聯社圖片)

▲李澤楷與重田康光(右)在今年初互換公司股份,結果,小超人手上的光通信勁蝕七十六億,現只值兩億。

  所以,軟庫經營手法,一言蔽之,「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與香港盈動合併香港電訊後的宣傳語句不謀而合。而軟庫的成功,與集團擁有一個財技專家,「港版」袁天凡的北尾吉孝有莫大關係。

  軟庫開始大動作,乃始於九四年七月,公司透過小型的日本第三交易所(OTC )掛牌買賣,上市時每股一萬日圓,集資二百一十四億日圓。當時做開軟件批發的軟庫,想以收購合併財技來發大。但縱有軍糧,也要有勇將軍才成,而這位人物,就是從野村證券企業部過檔的北尾吉孝。

  北尾在野村時代,因為負責為軟庫搞上市,因而與孫氏認識。九五年六月,他正式加盟軟庫出任財務大臣便大顯神通,透過財技及與野村的關係,令軟庫上市剛兩年,便透過發債、發行新股而籌得三百四十六億元資金,令軟庫有錢做收買佬,收購雅虎。

  然而網股泡沫爆破,靠「虛擬」及收購壯大的軟庫亦窘態畢露,集資無力。今年六月,孫正義於是為軟庫請來另一位財政大臣——前安田信託銀行大班笠井和彥 加盟,結果一山不能藏二虎,北尾與孫正義不和消息外洩,連軟庫股東大會上,亦有股東質詢北尾會否退休。市場預計,軟庫際此多事之秋時北尾一去,將動搖軟庫 的經營和軍心,孫正義有排力挽狂瀾。

光通信樹倒猢猻散

▲光通信旗下的手機分銷店Hit Shop 生意每況愈下,現正計劃關閉四成分鋪。(《蘋果日報》圖片)

  三大網霸中,以光通信最倒霉,由二月份高峰期市值五千三百多億,狂跌九成八,現跌剩「零頭」,只得一百一十八億。

  主席重田康光曾經風光,去年被美國《福伯士》雜誌選為全球第五大首富,現身家大縮水,只得八十億,而且還要為光通信的財政問題煩惱。

  以分銷手提電話起家的光通信,想趕搭網熱尾班車,大舉投資互聯網業務,結果異常黑仔,碰正網股低潮,無法集資之餘,連賣電話本業都蝕大本,預料今年將 會蝕八億五千萬,是成立十二年以來首次見紅。旗下賣手機的門市Hit Shop ,由於未能代理日本時下最受歡迎的Docomo 電話,所以生意額大跌,其中三間特約經營商已申請破產。至於屬下的互聯網創業基金,最近已無新投資,六十名員工中已有廿名離職。以「樹倒猢猻散」來形容今 天的重田康光及光通信,可能是最貼切的了。

撰文:郭慧妍、陳丹莉 圖片:何少忠 插圖:祝健中[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34

電訊盈科:包辦婚姻式民營化的悲劇

http://www.xcf.cn/newfortune/gongsi/201202/t20120214_242143.htm

 李澤楷2000年通過盈動併購香港電訊,組建電訊盈科以來,電盈市值蒸發九成以上。從這一「急就章」式政府干預、欠妥的產權安排與危險的資本結構 設計所釀成的人禍中,我們可以看到國有資產民營化過程中各類資本間的慘烈爭奪、政府隱於幕後卻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以及將資產交給熱衷資本運作者後對於企業 與社會造成的沉重拖累。

 

  2011年3月21日,電訊盈科(00008.HK,Pacific Century CyberWorks,簡稱PCCW)公告,擬分拆旗下電信業務並以企業信託形式單獨上市。10月12日,電訊盈科特別股東大會通過這一分拆議案。11月 16日,由電訊盈科分拆成立的香港電訊信託(06823.HK)在港發售,這是香港首個公開上市發行的商業信託。

 

  香港電訊信託:金融怪胎的誕生

 

  電訊盈科是香港最大的電訊公司,在2000年由華人首富李嘉誠的次子李澤楷控股的盈科數碼動力有限公 司(簡稱「盈動」)和香港電訊有限公司合併而成,並創下當時港股市場最高併購規模紀錄。因兼有李氏家族與政府推動的背景,公司合併之初曾受到市場熱烈追 捧。但由於李澤楷當時以巨額銀行借貸完成收購,在債台高築的壓力下,公司窮於繁複的資本運作以還本付息,沒能創造新的業績增長亮點,自成立至今的10餘年 間,市場表現一直乏善可陳,股票市值也隨著李澤楷接連不斷的金融運作、資產拆分處置而逐漸蒸發。從2000年上市至2011年9月,電訊盈科調整市場變動 後的股票月累計異常回報率是-250%(圖1),令其投資人血本無歸。


如果將當年盈動併購香港電訊比喻成一次聯姻的話,現在看來,這場「婚姻」雖未結束,卻已經確 定是一場不幸。它很像是一樁包辦婚姻,主導這樁「婚事」的是香港政府。政府首先拆散香港電訊原來的「追求者」—新加坡電信,然後將其託付給熱衷交易卻缺乏 經營熱忱的「富二代」李澤楷。也許出於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與對李澤楷才華和李氏家族聲譽的信任,政府沒有要求李澤楷支付高昂的「聘金」,更協助其取得巨 額銀團貸款權充大部分的併購資金。在事後看來,李澤楷所支付的收購代價大都是泡沫化的股價。「婚禮」剛結束,支撐李澤楷身家的科技概念泡沫就告破,其立即 面臨緊迫的還貸壓力。如影隨形的壓力讓李澤楷有志難伸,對「新娘」的熱情迅速消退,並使用各種手段想擺脫這段「婚姻」,但是包辦這樁婚事的「家長」可不同 意,多番拉鋸戰之後,這一問題最終以電訊業務被分拆告解,這便是近日香港電訊信託這怪胎誕生的背景。

 

  電訊盈科為這次分拆香港電訊信託進行了悉心的準備。通過與港交所和證監會反覆溝通協商,香港電訊信託 最終採取了一種複雜的方式發售,名曰「股份合訂單位」,即將香港電訊信託單位、香港電訊有限公司普通股、香港電訊有限公司特定優先股三者合為一個股份合訂 單位。這特別的發行方式是因應香港沒有商業信託立法,為便於港交所和證監會以現行法例和上市規則監管所做出的妥協。沒有深厚背景的一般人,可不容易說動監 管單位讓這金融怪胎現身股海江湖。

 

  當然,無論如何複雜的金融工具,最終都以籌資為目的。李澤楷能否融資成功,取決於香港電訊信託的發售 情況。而投資人似乎並不買賬。由於2011年12月21日香港電訊信託的公告中僅僅提到「國際發售初步提呈發售的發售股份合訂單位錄得適度超額認購」,我 們無法獲悉具體認購數額,但是香港市場對於電訊信託的冷淡是顯而易見的,散戶投資者僅認購了20.5億個信託單位的1.2%,而此前計劃發售給散戶投資者 部分佔比高達10%。對於香港市場認購不足的部分,公告同時披露瞭解決方案,即被分配到國際市場重新發售。

 

  電訊盈科:分拆電訊業務目的何在?

 

  從電訊盈科方面看,此番將電訊業務以商業信託方式分拆上市,其實有著多重考慮,可謂一石三鳥。

  首先,融資用於還債。據電盈2001年年報披露:「集團的一位成員發售了價值10億美元的擔保債券, 利率為7.75%,於2011年到期。」再看香港電訊信託所籌資金中,預計以78億港元「償還集團債務」,不難理解,本次籌資的意圖可能是償還此筆巨債, 至於剩餘的18.41億港元,則會流入電訊盈科全資附屬公司CAS Holding No. 1 Limited,以償付早前向其發行的承付票據。

  其次,對於李澤楷而言,使用商業信託籌資的好處在於,它可以保證電訊盈科在獲取融資的同時,保留對香 港電訊相關業務的控制權。信託單位持有人可以從香港電訊的營運中獲取收益,但是無法干預香港電訊的運作。而商業信託對於大股東的優先授權,又使得李澤楷有 了足夠空間在未來的資本運作中重新整合電盈旗下的各項事業。

  再次,雖然李澤楷未來如何處置電訊盈科還不明朗,但是,剝離電訊業務之後的電訊盈科所受到的政治限制 將有所減少,李澤楷在經營、股權或資產轉移上將獲得較大自由度。對於李澤楷,這或是最大的收穫。而根據公開資料,電盈將保留60%左右的電訊信託權益,這 也符合政府堅持電訊業務由香港控制的底線。

 

  回頭來看,倘若李澤楷在此次分拆前可以自由轉讓電盈股權或電訊資產,那麼,更有心有力的經營者可以出 高價從李澤楷手裡將企業買下,電盈的價值毀損就不會特別嚴重。不幸的是,港府不允許這樣的做法。而採取商業信託方式將電訊企業拆分出電訊盈科,則可以將政 府監管重點由電訊盈科轉移到香港電訊信託。同時,香港電訊信託成立時對於中國聯通的多項授權,令李澤楷以相對較小的股權取得對香港電訊信託的有效控制,滿 足了政府「資產不外流」的要求。而且,拆分之後的電訊盈科市值進一步減少,這有助於資金不如外資充裕的香港購買者或中方收購李澤楷手中的股權。由此,我們 不排除在未來的融資活動中,李澤楷減持電盈股權或電訊信託權益,在不與電訊「離婚」的前提下,更接近擺脫政府監管與受電訊業務盈虧影響的目標。

  為保證此次分拆順利進行,李澤楷於2011年數度增持電訊盈科股權,截至2011年10月11日,其 持股已增至27.66%。同時,為了便於香港電訊信託的公開發售,李澤楷也在公開場合承諾不減持電盈和香港電訊信託股權以增強中小股東的信心。然而,電盈 投資人顯然並不領會這項分拆交易在大股東眼裡的各種好處。在電盈公告分拆電訊業務的前三天,其股票扣除市場變動後的日累計異常回報率就開始下降(圖2), 投資人「用腳投票」表達了對大股東的不信任。


此次分拆實質上是對電訊盈科核心資產的一次售賣,2010年,電訊業務收入佔電盈總收入的 77.87%,貢獻了99.77%的除稅項、利息、折舊及攤銷前收入(EBITDA)。拆分之後,香港電訊信託旗下將包括固網、流動通訊及寬頻服務等具備 穩定現金流入的業務,尤其是固網電訊,為當前電訊盈科現金流最為穩定的業務;而電訊盈科則保留NOW寬頻電視和企業方案業務。所謂企業方案業務,就是為香 港政府開發智能身份證系統,其穩定的現金流前景是李澤楷用於說服小股東通過拆分建議的論據之一。

 

  事實上,企業方案業務原本也在分拆之列,李澤楷最初只準備為電訊盈科保存過去曾被譏笑是「No One Watching」的NOW寬頻電視業務。而根據港股上市規則《第15項應用指引》,申請分拆業務上市的「母公司須使上市委員會確信,新公司上市後,母公 司保留足夠的業務運作及相當價值資產,以支持其分拆後獨立上市的地位」。由於電訊盈科最初的分拆計劃中只保留寬頻電視業務在母公司,上市委員會質疑分拆後 母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否決了這一申請。耐人尋味的是,一向運營低迷的寬頻電視業務在2010年底的EBITDA由2009年的400萬元,突然飆 升57倍至2.32億港元。聯想到3個月後電訊盈科公告拆分的可行性研究,這一突然的盈利上漲可謂久旱後的及時雨。

 

  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並非李澤楷靈光一閃的隨興之舉,在2000年收購香港電訊後,李澤楷就開始為償還高昂的貸款進行紛繁的財技表演。為了更清晰地展示電盈十餘年間波瀾壯闊的資本運作圖景,我們不妨回首一段李澤楷與香港電訊被香港政府包辦「婚姻」的悲情往事。

 

 民營化悲劇之一:包辦婚姻式的交易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後,在港的英資陸續退出,控股香港電訊的英國大東電報局並未急於行動,因為其管理層希望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內地電信市 場。為進軍中國內地,大東電報局於1983年即與深圳市郵電局旗下的深圳電信發展公司合組深大電話公司,在深圳經營固定電話業務。然而,內地市場一直沒有 放開管制的跡象,而香港電訊市場則因為港府提前開放電訊運營牌照,競爭日益激烈。1999年7月,大東電報局委任華拉斯(Graham Wallace)為總裁,新任管理層展開業務重組,決定集中發展在歐洲的網絡業務和企業數據業務,擬處置其所持有的香港電訊股權。

  在此背景下,受制於狹小國內市場而急於擴展生存空間的新加坡電信立即看到了進駐香港電訊的遠大前景,開始積極行動,並於2000年1月宣佈可能 和香港電訊合併。然其此舉受到了香港電訊商人的抵制,中央政府對於將涉及國家安全的電訊行業交由新加坡政府控制的新加坡電信似乎也頗為顧慮。適逢其時,李 澤楷控制的盈科數碼動力突然於2000年2月聲明也有意收購香港電訊。2月22日,李澤楷向銀團籌集120億美元貸款用於此次併購。2月28日,澳大利亞 傳媒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則聲言力挺新加坡電信,稱如合併成功,將投資10億美元購買新加坡電信4%的股權。李澤楷與新加坡電信對於香港電訊的爭奪進入白 熱化階段。

  儘管有新加坡電信投來的橄欖枝,但中國的廣闊市場對大東電報局無疑更具吸引力,況且李澤楷已籌措了巨額現金,大東最終選擇了李澤楷。2000年 2月29日,李澤楷成功收購香港電訊。自2月11日至2月29日,整個併購過程僅18天。而在這18天裡,李澤楷居然可以談定併購價格並調動120多億美 元巨款,若沒有政府授意與家族後盾相信很難做到。

  除了取得銀團的龐大貸款,李澤楷收購香港電訊的本錢是盈科數碼動力。1999年3月,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發表的施政報告指出, 香港需要發展信息科技以跟上時代的發展和滿足本地企業對資訊科技的需求。隨後,董建華政府於2000年在未經公開招標的情況下,將面積24公頃的香港南區 鋼線灣臨海地產(數碼港)批給李澤楷旗下公司盈科拓展,意圖開發高科技產業中心。這個未經公開招標的交易曾激起大眾對官商勾結的指控。然而無論輿情如何, 李澤楷憑藉數碼港的注入激升了其控制的殼公司得信佳(後改名「盈科數碼動力」)的市值,為之後併購香港電訊構築了股權基礎。李澤楷取得數碼港的時點與併購 香港電訊的時點間隔如此之近,不得不讓人產生聯想。此時的李澤楷,絕對是上帝的寵兒。

 

  民營化悲劇之二:錯誤的資本結構

  李澤楷旗下盈科數碼動力主要依賴數碼港概念和高科技概念支撐,並未進行大筆實體資產投資。1999年 5月,李澤楷將數碼港和部分物業項目作價24.6億港元出售給得信佳,獲取得信佳240億股權,佔其總股本的75%,擁有絕對控股權,這便是李澤楷真正投 入的身家。隨後,李澤楷通過一系列換股、配股和接受注資獲取了約70億港元的現金,得信佳股價也扶搖直上衝破每股20港元。在這一背景下,李澤楷向大東電 報局提出了兩種收購香港電訊的方案:一是股權置換,以每股「香港電訊」股票兌換1.1股盈動股票;二是綜合置換,以每股「香港電訊」股票兌換現金 0.929美元(約合7.23港元)和0.7116股盈動股票。

  大東電報公司對於虛高的盈動股價頗為顧慮,更偏好於綜合置換中可觀的現金收益。這促使盈動尋求巨額貸 款支持。依賴於中央政府的支持和李嘉誠的聲譽,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等四家銀行組成的銀團向盈動提供120億美元的1年期過渡性 短期貸款。最終,李澤楷以總額113億美元(約880億港元)的現金和價值約1300億港元的盈動新股,收購了大東手中香港電訊54%的股權。

  對照大東電報公司的審慎態度,李澤楷對高科技概念股票的預期明顯較為樂觀。倘若合併後的新公司電訊盈 科能夠維持高股價,李澤楷將有能力在股市募得足夠資金償還巨額貸款,甚至有餘裕支持企業的運營擴張或轉型,整合移動通訊、網絡和衛視傳媒。事實上,很可能 李澤楷最初的構想就是建立在電訊盈科因科技股概念而高估的股價上。2000年8月間,當盈動正式完成收購香港電訊改名為電訊盈科時,意氣風發的李澤楷曾聲 言要使電訊盈科的市值翻一倍,達到940億美元。

  然而,全球科技股泡沫破裂的風潮旋即席捲香港。納斯達克指數達到峰頂的2000年3月,恰好是盈動宣 佈併購香港電訊後的第一個月,經濟形勢沒有給李澤楷任何緩衝時間就開始惡化。李澤楷為合併後的電盈業務所做的戰略構想,包括互聯網基金公司和亞洲資訊互動 服務,都因合作方失去合作興趣或能力不足而流產。此外,李澤楷著意經營的世界網絡最終也沒能帶來預期的財務業績。

  這一系列的人為決定與天意巧合,造成剛誕生的電訊盈科怪異的資本結構:極高的銀行負債與極低的大股東資本。任何公司財管初級班的學生都知道,公司資本中負債過高或股東投資過低,將對公司生存發展造成極不利的影響。我們且看電盈是不是個例外。

  債權人沒有因經濟疲弱而對電盈抱有同情心,股票市場的低迷也束縛了李澤楷通過外籌資金償還貸款本息的能力,而運營層面的糟糕表現則限制了公司自籌現金流還貸的效果。緊迫的貸款壓力開始凸顯,並延續至今(圖3)。


在合併之初,李澤楷通過利用盈科數碼動力所持現金、處置當時盈利良好的移動通訊業務 (2002年7月由澳大利亞電訊收購)等手段曾有效減少了貸款。然而,這種資產處置只是權宜之計。隨著傳統盈利業務萎縮、其所倚重的互聯網業務又不能及時 產生穩定現金流,電訊盈科使用內籌資金還款的能力一直未有好轉。2003年以來,其貸款比例一直維持在50%以上的高位。還貸壓力迫使李澤楷施展財技,通 過將長期貸款轉為短期貸款、將高息貸款轉為低息貸款、將浮動利息貸款轉為固定利息貸款、將巨額貸款轉為多個小額貸款等債務重組手段進行應對。很明顯,其所 謂債務重組,就是借新債還舊債。電訊盈科現金流入中每一筆新增貸款,都對應著類似規模的貸款償還,尤其是2006年,所得新增貸款幾乎全部用於償還舊債 (圖4)。


高昂的負債束縛了企業擴張或轉型的手腳,使得企業很難進行正常的投資和運營。當企業不斷拆分 和售賣擁有穩定現金流前景的資產時,其盈利能力的衰弱表現也就成為必然,依賴內部籌資償債的可能性也越來越渺茫。當然,李澤楷在2002年合併後出售了具 有穩定現金流的移動通訊業務,在2003年分拆了具有豐厚盈利、收入佔綜合收益1/5的房地產業務,以及香港電訊業因管制解除競爭日益激烈的大環境,都是 導致電訊盈科財務業績低迷的重要原因。

 不過,除卻2000年進行大規模資產減值計提導致盈利急降外,電訊盈科隨後各個年度的盈利基本表現穩定:微小虧損或者微小盈利(圖5)。考慮到2008-2009年金融海嘯下惡劣的經營環境,其盈利的穩定性頗耐人尋味。


企業所面臨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管理層的一系列動作最終都會反映在證券市場。回顧2000年電 訊盈科成立時,市值達3367億港元,而2011年投票通過分拆香港電訊信託上市後,其市值已跌破200億港元,期間市值蒸發了90%以上,廣大中小股東 自電訊盈科成立以來長期蒙受巨額損失。

 

  民營化悲劇之三:
將希望寄託於對經營無熱忱的資本運作者

  李澤楷的表現令人失望,他何以未能力挽狂瀾呢?畢竟他是香港人心目中的「小超人」啊。回顧李澤楷的商 業經歷可知一斑。最初,他就職於其父李嘉誠參股的一家加拿大投資公司「哥頓資本」,其間沒有值得關注的事蹟。上世紀90年代初他因喪母返港,接受父親建議 進入和記黃埔並成立衛星廣播有限公司(Star TV,又譯作星空電視),因成功買賣衛星廣播公司套利4億美元,聲名鵲起。而後李澤楷興趣轉向房地產,投資魚湧皇冠盈利,但隨後投資日本房地產則因判斷失 誤而導致資金鏈斷裂,賴其父拯救脫身。此後受硅谷概念啟發,以高科技概念包裝房地產向港府推銷數碼港計劃,港府最初並不支持,但1999年出現轉機,取得 成功(表1)。


總體而言,李澤楷在電訊盈科成立前經手的業務有得有失,但共同特點是熱衷於大手筆資本操作, 動輒以數億港元買賣資產套利,看不出長期經營的意向。李澤楷雖然希望能有自己的事業,不願光芒被父親這棵大樹遮蔽,但事與願違,他重財技、輕營運的手法與 李嘉誠的經商手法頗為類似,從而限制了其成就。李澤楷職業生涯的各項顯著業績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李嘉誠,離開了李嘉誠的顯赫聲名,李澤楷的得意之作難以書 寫,這其實是許多商業家族「富二代」的共同處境。

  自成立盈科數碼動力以來,李澤楷習慣與運營經驗豐富者聯盟來建構事業。然而,隨著全球科技股的沒落, 聯盟者對網絡股相關投資變得慎重。於是,在2000年9月,李澤楷接連遭受聯盟者的背棄(表2),這直接導致其精心構建全球第一網絡的理想破滅。經此打 擊,本不擅長或者本無長久經營意向的李澤楷選擇了其一貫策略—退出。他先是拋售了電訊盈科的股票,套現約40億港元。隨後又策劃向外資出售電訊盈科部分股 份,但在政府反對下未果。看起來已喪失了永續經營電訊盈科的意願。


合併前,香港電訊的資本支出與總資產比率在9%左右,合併後的電訊盈科鮮有在運營投資上的大 動作,資本支出率僅在4%左右(圖6)。唯一的例外是2006年,查閱當年公司財務報告,管理層解釋這一年大部分資本支出用於NOW TV,拓展寬頻電視和提升移動通訊網絡。這可能是2005年電訊盈科購入香港最小的移動通訊服務供應商SUNDAY六成股份、重回移動通訊業務的配套投 資。回首2000年,電訊盈科售賣了具有豐厚盈利的移動通訊業務,2005年又重回移動通訊業務,這種反覆的舉動實在令人費解—到底這是在經營,還是在做 買賣?

 

  捆綁電訊與李澤楷的三條紅線

  回顧李澤楷運營電訊盈科的歷程,我們看到了類似包辦婚姻的悲劇。在合併完成不久,科技股泡沫破滅時, 李澤楷似乎就意識到他無法借由電訊盈科完成構築全球第一網絡的夢想,更別提超越父親的成就。35歲的年華,正是人生創富的黃金時代,而交易世家培養出的靈 敏直覺告訴他,應當急速從電訊盈科的漩渦中抽身。但當他著手運行這一「離婚」計劃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已經被三方力量捆綁。第一,儘管沒有明文宣示,但政 府希望電訊公司的控股權保留在香港人的手中。第二,李澤楷不願手中的電盈股權被父親李嘉誠或其財團接手,這是自尊的底線。第三,香港證監會對公司治理的限 制。

  李澤楷抽身電盈的過程伴隨著一系列的非議(表3)。2000年8月17日,他仍承諾將公司市值提升一 倍,事實上,他本人已在9天前的8月8日拋售了2.4億股公司(當時仍名為盈科數碼動力)股票,等到8月18日公司才公告此消息。這三個時間點的先後順序 啟人疑竇。到了當年9月,電訊盈科放出與CMGI、GigaMedia兩項戰略聯盟失敗的消息,其股票隨後在9月20日跌至10.75港元。先前拋售自家 股票的大股東李澤楷此時卻抱怨另一個大股東大東拋售造成股價表現惡劣。當經營者對企業前景缺乏自信而套現的時候,他對於其他股東套現自保的指責是難以令人 信服的。此時可憐的是無力自保的小股東,眼睜睜看著股價在2000年底跌到每股5港元的低位。


李澤楷的套現舉動一直沒有停止,並在港股市場的管理架構下順利進行,直到2006年他碰觸到 了第一條紅線—意圖將股權轉讓給海外機構。事實上,李澤楷向麥格理銀行及美國基金新橋資本出售電訊盈科股份的佈局十分精密。2006年6月10 日,李澤楷曾拜訪過時任網通總裁的張春江,商討購入網通所持有的電盈20%股份,並聲稱回購是他個人的原因,希望網通高層能夠從簡處理並在數天內答覆。網 通當時並不明了李澤楷意圖取得網通持股,旨在消除向外資出售電訊盈科的潛在阻礙。網通發言人李濤宣稱,在電盈6月19日發佈公告披露麥格理銀行購股一事之 前,網通沒有收到過任何正式通知。網通2005年初入股電盈時,獲得一項否決權:電盈出售香港電話公司10%以上股權或出售互動影院公司25%以上股權, 都要得到網通同意。而電盈辯稱,此次打算出售的是資產而非股權,網通的否決權並不適用於本次收購。這份合約中的文字陷阱導致網通無法逆轉李澤楷的出售決 議。

  然而,李澤楷的這一舉動被認為違反道義,觸怒了網通高管,也背離了政府推動李氏家族收購香港電訊的初 衷。網通以一封措辭嚴厲的聲明反對此次併購,並求助於中央政府。隨後,有了李嘉誠赴京的消息。各方具體的互動過程我們不得而知,個中的折衝樽俎恐怕一言難 盡。最終,李澤楷向外資出售電訊盈科的計劃被擱置。

  隨後,李嘉誠多年老友梁伯韜聲言收購電訊盈科,似乎是網通和李氏家族的一個妥協。對於網通而言,梁伯 韜的方案可以使網通無需增持股份而繼續保持對電盈核心資產的權利,並免於受外資牽制。這一妥協也可能意味著網通方面已不看好李澤楷繼續運營電訊盈科,想尋 找新的繼任人選。倘若收購成功,李澤楷就可能出局。李澤楷的回應是鼓動小股東反對梁伯韜的方案。坊間的傳言是,李澤楷不想要父親出手幫助,這可能在他看來 是極大的挫敗。梁伯韜的方案最終還是被否決了。受此影響,電盈股價2006年12月1日下跌4.95%。這一次,大股東們沒有任何成果的資本遊戲還是要小 股東們一起埋單。

  如果說背著網通向外資出售電盈,將李澤楷推向了道義上不利的一面,那麼,2008-2009年意圖私 有化電盈期間的「種票」事件,則可以說他是遊走在法律與公司治理界限的邊緣。2009年1月31日,香港獨立股票評論員David Webb宣稱收到匿名舉報,指有投資者計劃向保險經紀提供電盈股票,以換取投票支持電盈私有化建議。在翻查股東名冊後發現,部分交易日在一天內有數以百計 的1000股成交及轉戶記錄,有多份來自李澤楷曾控股的富通保險公司。2月4日,電訊盈科重新召開股東特別大會,私有化提案通過。然而,2月10日,香港 警方搜查了李澤楷的三處住所、電盈總部及富通保險等10多個地點,為電盈私有化期間「種票」一案蒐集證據。2009年4月,高等法院上訴庭一致裁定否決電 盈私有化。


儘管如此困難曲折,李澤楷始終不懈的拋棄電盈還是有些結果,其持股電盈的比例從2000年的近40%下降到2011年的近25%(圖7)。

  對內地企業的啟示:
民營化中如何重構產權


  電訊盈科的歷史可謂一部摧毀股東與社會價值的歷史。其價值滅失,與其說是全球大勢下的時運不濟,不如說是「急就章」式政府干預、欠妥的產權安排,與危險的資本結構設計所釀成的人禍。


李澤楷最初收購香港電訊,所憑藉的不過是高科技概念和李家盛名支撐的泡沫股價,以及過渡性的巨額銀團貸款,其自掏腰包的投入是杯水車 薪。四兩撥千斤的惡果就在於,身為資本運作者無須為3000億港元市值的蒸發肉痛,卻可以控制整個企業的運作。在李澤楷一系列擺脫香港電訊的行動中,我們 看到小股東面對大股東的決策總是很少話語權,稀有的幾次慘烈勝利,也不過是中央政府或香港證監會出面抗爭的副產品。


企業產權的重新安排是中國現時代的大問題。天下民眾何其多,國有資產交給任何一個家族或個人都可謂民營化,那麼究竟交給誰合適呢?電訊 盈科的悲劇是政府將公用事業交給了一個長於買賣但不重經營的商人(trader),事後又不許其出售資產。對於李澤楷,這同樣是一出悲劇。在舉債買下一個 價值2000多億港元的資產後,面對情勢有變,經營不善,他就做了商人再自然不過的決定:嘗試賣掉資產,還清債務後得餘款走人。可悲的是,作為一個慣於靠 買賣套利的商人,他不小心買了一項不能賣的資產。當然這是事後之見,雙方的選擇在事前也無可厚非。可以商榷之處在於,政府既然看中的是李家雄厚的資本,卻 為何不要求其投入必要的資本,將財富與企業命運綁定,做負責任的大股東與經營者?


最近,電訊被剝離成為盈科的子公司,是李澤楷為了擺脫干預的最新手段。這讓筆者想起了20世紀初美國管制行業中的企業集團架構,為了規 避政府為保護公眾利益而對公用事業行業(如電力行業)所做的諸多限制,美國公用企業通常採取金字塔結構形式,在具體運營企業之上設立控股公司。由於政府的 監管重點放在了下層的實體運營企業,這方便了上層控股公司的新股發行和債券發售等金融活動。能夠想到此種精巧的機制以規避行政干預,李澤楷的財技果然名不 虛傳。


在早前一項對中國內地數百個商業集團的研究中,筆者之一與合作者發現,像盈科與電訊這種金字塔式的母子公司結構普遍存在於中國的國有與 民營企業。這種母公司控股子公司、子公司再控制孫公司的組織結構,的確是為了隔開各級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就像李澤楷為了隔開政府對其自身事業的干預將電訊 分拆一般。但是,金字塔結構也伴隨著嚴重的公司治理問題:大股東的決策可能侵犯中小股東權益,就如李澤楷對電盈的一系列決策大大傷了投資人的心。電訊盈科 的故事,很可能在中國內地早已一再上演。


健力寶和張海,是主導企業產權重構的力量將企業交給商人或者資本玩家,招致企業經營敗落的其中一個案例。2002年初,當佛山市三水區 政府與李經緯創業團隊交惡之時,資本玩家張海以浙江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名義向當地政府提出收購健力寶。浙江國投本無資金,張海尋找到祝維沙以國債抵押方式拆 得1億元短期資金,成功收購了每年有30億元銷售額、每月有2億元穩定現金流入賬的健力寶。而後張海因不善企業運營,擯棄健力寶創業團隊,當年中國飲料業 第一品牌就此隕落。此外,張海還以企業資金包豪華遊輪做廣告、投資他興趣所在的足球隊(原深圳健力寶隊),最終導致了健力寶的全面衰落。在電訊盈科和健力 寶兩個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當優質企業產權轉移時,各類資本之間的慘烈爭奪,政府隱於幕後卻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以及政府將企業交給無心無力經營的資本 運作者對於企業與社會的沉重拖累。


張海在2005年3月被佛山警方拘捕,因職務侵佔與挪用資金獲罪10年(後獲減刑)。當然,需要為健力寶沉淪負責的人也許不止張海一人,但張海的獲罪畢竟給了股東與社會一個說法。反觀在法制健全的香港證券市場,一個上市公司市值蒸發了3000多億港元,竟無人被問責。


李澤楷的特殊之處,說到底在於他是華人首富之子。他有雄心超越其父,卻仍不禁接受父親的庇蔭得以接手香港電訊,事後卻成燙手山芋,在無 所不用其極的掙扎後喪失了他早前在香港大眾心中的好名聲。李嘉誠已屆84歲高齡,他面臨著眾多華人商業家族共同的問題:如何交班?商業家族二代普遍缺乏父 輩們自底層摸爬滾打而鍛造的堅強意志和踏實作風。然而,利用父輩積累的人脈、財富進行資本運作,喜好買賣事業卻不好實體運營的「富二代」,鮮有能守業甚至 超越父輩的成就者。反觀成功繼承者,多在父輩打下的基礎上精益求精或創新轉型。近日,筆者途經香港飛鵝山,偶見電訊盈科斑駁鏽蝕的電話亭,不由得感慨電盈 本應獨步香港的輝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72

踢爆新報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之對盈科大衍地產(0432)歪論(部分更正)

這個星期,盈科大衍(432,前友聯建材、東方燃氣)股價急升,最初據稱是信報報導指稱SOHO中國出價68億人民幣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失敗,並有其他人出價達80億人民幣,故股價快速上升,但是之後有幾個專欄作家包括新報的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發佈一些對上市公司的錯誤評論,並稱其為大折讓,導致股價無道理地上升,今日讓筆者開始剖析一下他們3位的言論。

他們3位文章的內容分別有以下各點:

1. 關於資產淨值

(a) 新報高山行
「不過,盈大可博前景又豈只私有化憧憬那麼簡單,而是既有實資產淨值保證、又有未來轉型憧憬。截至去年6月止,盈大每股資產淨值達14元!近期有媒體報道,盈大手上最主要資產——北京盈科中心,近期不斷有包括SOHO中國等買家出價至65億元人民幣洽購,即折合85億港元,目前只待物業命名權是否保留、及敲定最後議價而已。去年6月止,盈科中心在盈大資產負債表上列值54.2億元,若最後以85億元沽出,已較其時帳面列值高出57%,亦令盈大資產淨值由55.84億元提高至72.84億元,以盈大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每股伸算18.3元,即高出昨日收市價2.58元的6倍!
...

另一亮點亦得留意,盈大去年底曾作連串資本重組動作,表面似為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但其實內藏大動作伏線。盈大首先向第二大股東及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結果獲大部份接納,先將市場貨源作第一步歸邊。完成後,集團再向股東1送4紅股、然後5併1,但大股東則不取紅股,改而選取收納一批等值換股債券,即巧妙地將多持了的股份隱藏,令控股權減至74.5%水平,一來將市面流通問題解決﹔二來亦令發行股數最終大大收窄到目前不足4億股水平,令每股價值大大提高!

(b)爽報古飛鷹
主要資產為北京盈科中心的盈大地產(432),其巨大隱藏價值被忽略,去年底連串資本動作更隱藏大變身伏線,近期高位回調已足,昨又見春江鴨入場,看來又是策動新攻勢先兆。北京盈科中心去年6月止的盈大資產負債表估值54.2億元,近期媒體報道有多個買家高價爭奪,只待議價收窄及若干細節敲定便成事;傳聞中議價已搶上85億元計算,相當於每股21.4元!昨收報2.58元,折讓之巨令人咋舌。再看去年底連環資本動作,集團先以高於市價三成多作價,向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完成後再向股東一送四紅股,然後五併一,因須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故大股東電盈(008)不取紅股,以換股債券作代價,雖這債券未來可能攤薄NAV,但因電盈現控盈大74.5%股權,一旦兌股,意味有大動作進行,取NAV零頭計算,目標已達4至5元。」

(c) 經濟日報賀升
「根據2012年6月底止數據,公司的北京盈科中心在盈大地產的資產負債表上,帳面值為54.2億元,若最後以81億元出售,較當時帳面值高出49.4%。即是說,盈大地產的總資產淨值會由55.84億元提高至82.64億元,按盈大地產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算,折合每股資產淨值高達20.76元,較昨日的2.98元收市價高逾6倍。」

按:
三位報紙大哥其實他們對這項每股價值的計算完全錯誤。因為根據紅利可換股票據的細則,其實類似之前和林少陽爭論的新意網(8008)一樣,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不能贖回,只能換取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清盤也是需要強制換回股份,派息也要和派予普通股股的股息一樣,所以亦應把之視作普通股計算,只是缺乏了投票權。上市公司的中期報告就公司對上市公司計算每股資產來看,其實是把這批可換股票據之視作股本計算,所以他們這樣計算是斷章取義的計法,實實在在誤導讀者,這種行為與欺騙無異,實應予以譴責,但筆者看不到這堆人或者編輯對這些專欄作家的離譜行為加以阻止,反而變本加厲,在第2日的報導,部分專欄仍大大以錯誤理據鼓吹戰績,實在屬於不知所謂的行為。照筆者計算,除了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外,亦需計及另外一批於2004年電訊盈科(8,前德信佳,盈科數碼動力及香港電訊)注入物業的2014可換股票據的效應,其調整後每股資產淨值如下。

(1) 扣除盈科中心資產值


(2) 股本數


(3) 出售假設及折讓


*按1人民幣兌1.25港幣計算

按照計算,以60億人民幣出售,折讓只是28至36%,如以人民幣80億計算,折讓是37至45%,相較一般陀地地產股的約30至50%折讓,未計算需要繳付的稅項會降低資產值,這價錢只算是合理,未算低估。

2. 後續發展

(a) 新報高山行
「從部署看來,盈科中心出售機會甚高,盈大套回數十億元後,基本上已成一隻現金牛,屆時進行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一選擇,派發大比例現金又是另一可行之法,又或可作注資轉型。至於盈大合理身價多少?以盈科中心最新身價計算,每股折合18.3元,就算計及電盈獲新發的換股債券全兌為正股,每股資產淨值仍達4.6元,但這批換股債券一兌,便會令其持股超逾75%的法定水平,所以要麼就不兌,一兌的話,必會在同期有大動作配合,屆時身價大大提升又當另論。」

(b) 經濟日報賀升
「從整體部署方面拆局,公司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後,將可套回81億元,盈利必定激增,使公司成為一隻超級現金牛,屆時公司可籌備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中一個選擇,每股派發大比例現金亦可,抑或動用手頭現金向大股東李澤楷收購其私人資產,壯大業務規模。姑勿論公司作出任何一個選擇,現有小股東均可享受公司安排的盛宴,股價節節上升指日可望。

  去年,「超人」李嘉誠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他所持有的40%長實(00001)及和黃股份(00013)(當時市值約2,000億港元)全歸予長子李澤鉅。至於細仔李澤楷,即會給予其現金,總額會是其本人擁有資產高好多倍,市場估計至少亦會達2,000億元。

  去年尾,李澤楷持有的私人公司盈科拓展以約167億港元收購ING位於香港、澳門及泰國的保險業務,此乃李氏於2007年向富通出售盈科保險股份後,再次重返保險業的第一步。

憧憬獲李澤楷注資

  由於李澤楷私人擁有的資產規模以千億計算,預計將來會獲李氏注入巨額資產,變身憧憬可驅使股價以倍數上升。目前,盈大地產僅一億股街貨,並且早已被醒目資金收集,街貨極疏,相信未來股價會愈升愈急,量度目標價可達7元,相當於反映資產價值的三分之一。」

按:
1. 當年電訊盈科注資這公司的時候,有部分人對這間公司有憧憬,又不知道股票會10合1,股價一度炒上1.9元(即現在的19元),合股之後,公司基本上除了貝沙灣外,購了日本渡假村外,並不停出售香港的物業如過往的總部電訊盈科中心等,基本上完全發展停頓,雖然派發了合共22.5仙股息,其後經濟轉差也沒再派息,後股價變得低迷,也提出了以2.85元私有化,最終失敗,不過在2009年電訊盈科私有化失敗並派發1.3元特別股息後後,盈大利地又派發1.32元特別股息,他們回購Elliott的股票只是1.85元,就算以現價來看,以當年未合股1.9元購買股票的股東,虧損達74.75%,這次又是否值得憧憬,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

2. 注入資產目標只是希望為項目籌得資金。但正如那些報導所講,他父親已經給他一大筆錢作收購之用,如果項目回報真是不錯的話,私募基金也可提供資金,銀行也會借錢給他,為何還要尋求在資本市場界在2000年以後已經轉劣的名聲作集資之用? 用股票市場是最不有效的手法,李澤楷會不會這樣笨重試一次? 請記得,當年分拆保險業務,不是注入盈科數碼動力,是直接把盈科保險上市,相信今次也是差不多。

3.如果要上市,相信是在經營一段時間後,把盈利做到增長,才會得到良好估值,他在2009年以5億美元購入PineBridge,上年又用21.6億美元購入ING港澳泰業務,之後又作收購,相信整合兩項業務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要3年良好的經營紀錄,相信也要等到2015年間才可真正付諸實行,才能賣到一個好價錢。這是否一個短期利好因素?我看也未必,就算炒也要多等2年吧。所以這些報紙佬吹水的說話,我覺得還是少相信一些較好。

4. 就算注入資產,因為規模和資產值也夠,其實也可直接分拆上市,為甚麼要這樣醒上市公司,過一大堆股東會,還要去做大量文件工作,上市就已經可忽略股東會程序了。筆者不相信有人會花這樣多心機來搞一些達到一樣效果的事。

5.注入資產的作價相信要充份反映各方立場,平賣了,出資一方會不高興,貴賣了,股東也會譴責,為甚麼不直接上市,要搞大動作? 那班報紙寫手腦袋是否發了燒,食左興奮劑,腦袋也不見了? 咁對股東是否有利,我不相信。為了短期股價做的事,一定不是好事情。

3. 總結
報紙佬為了使自己有股日日推,竟然以偽價值投資欺騙他人,誤導別人去購買股票。如果未來甚麼都不能實現,會導致相當多人失去寶貴的金錢,相當不應該。筆是你們的槍,亂用即可致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715

關於盈科大衍地產(0432)的可換股債券的補充

上個禮拜寫出前一篇文章之後,回覆比較多,發現自己有錯,立刻改回那些數字,謝謝這位讀者的幫忙。但留意到有一位讀者詢問,「想問下2014年度可換股票據的換股價為$3.6。如果到期而432的股價在認購之下,果672,222,222股是否不會實現呢? 」
今日就回覆這個問題。

翻閱回電訊盈科(8,1186,前得信佳、盈科數碼動力)當年注入資產的通函,這批可換股債券贖回價是以票面值的120%計算,即是當年的24.2億可換股債券,到期時即需29.04億贖回,但誰不料這堆可換股債券過了9年尚未兌換,雖然以2011年底的現金水平28.55億相信足夠支付這項需要,但是因為回購Elliott的股份,導致現金大減,所以無力應付這項回購支出,故在回購的時候,順勢推出一項新的可換股債券,以使舊的可換股債券到期時可續期5年,至2019年,這批新可換股票據贖回價為票面值。概約細則如下:


至於在股數及每股淨值計算方面,假設並無重大重估,筆者會以兩種假設來計算,分別是(i)最低可換股價1.64元及(ii) 20交易日內的平均價格2.8865元的140%,即4.0131元,另帳面值經調整可換股債券贖回價值及帳面值之估計相差。

1. 假設(i): 新可換股票據換股價1.64元

(1) 扣除盈科中心資產值


(2) 股本數


(3) 出售假設及折讓


2. 假設(ii): 20交易日內的平均價格2.8865元的140%,即4.0131元。

(1) 扣除盈科中心資產值


(2) 股本數


(3) 出售假設及折讓


可以見到,如以現時假設該批可換股債券延展至2019年後,其折讓也維持在約溢價10%至折讓30%以上,視乎情況而定,這公司是否大折讓呢,可認真的想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44

妙盈科技:人工智能革新傳統落後的金融機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7/161713.shtml

妙盈科技:人工智能革新傳統落後的金融機構
2B青年 2B青年

妙盈科技:人工智能革新傳統落後的金融機構

我國的財富管理才剛剛起步,市場尚處在快速發展期。事實證明,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需要外部科技公司來驅動。

近年來,隨著高凈值人群不斷增長,如何管理資產、實現保值增值成為了人們關註的重點。

細數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崛起的互聯網金融,無論是P2P信貸,還是支付、征信,絕大部分是渠道/商業模式的創新,產業從銀行轉向了眾多創業公司,渠道由線下走到線上,再走到手機端。普惠金融已經在中國深入人心,遍地開花。高凈值人群不斷增長,市場規模越來越大,然而在金融機構內部這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數據排列或統計而已。

舉例來說,(超)高凈值人士通常同時展開多種投資,資產分布方廣泛,如股票、債券、結構與非結構性產品、資產證券化產品、私募與風投產品等,多個賬戶建在不同托管機構也是慣例。對應的香港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私人銀行和家族辦公室業務發達,相關監管法規完善,但其軟件系統仍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水平。已不能適應如今即時呈現給用戶的需求,(除非你雇傭很多的人工,不停統計)。

那麽問題就來了?

一方面是客戶端的複雜數據的即時呈現、綜合分析,另一方面則是金融機構老的管理系統,包括手工錄入和Excel建模。

妙盈科技正是看中這一點,由財富管理機構為切入口打造科技為本的智能財富管理操作系統。

瞄準這個數據整合管理和輸出分析的市場痛點,妙盈MPro財富管理平臺整合客戶分散的海量資產信息及外部市場數據,以圖表和報告形式綜合呈現,讓理財顧問和客戶得以多維度檢視資產明細。系統可以根據客戶的風險偏好和產品的風險屬性,分析產品的匹配程度,無縫連接業務雙方。

在此基礎上,妙盈系統支持一鍵實時分析金融參數和金融場景,並依靠大數據洞察市場對客戶資產的影響。理財顧問將從繁重而低效的Excel建模分析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拓展客戶關系和留意投資機會。此外,系統集成了從前臺到後臺的完整解決方案,可以自動推進並精簡理財顧問的工作流程。

我們知道,我國的財富管理才剛剛起步,市場尚處在快速發展期。但相較於全球個人財富的增長,中國市場的潛力是巨大的。

而傳統商業銀行、私人銀行等機構在智能化發展中存在著創新周期長的問題,開發、部署過程繁瑣,軟件系統的改動常常要經過漫長的討論和需求收集。即便是開發出來,也往往會落後於科技潮流。事實證明,傳統金融機構的創新需要外部科技公司來驅動。

妙盈科技CEO塗鑒彧表示,香港金融行業發展更加成熟,也是妙盈科技優先開發的市場,預計2017年年中將進入內地市場。

1363347803

 
企業級服務 金融 財富管理 SaaS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120

中南証券及負責人員處理電訊盈科股份交易違規遭譴責及罰款共130萬元

1 : GS(14)@2010-08-29 18:23:13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 ... rvlet?docno=10PR100

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對中南証券有限公司(中南)及其負責人員鄭惠忠(男)及吳貴初(男)(註1)作出讉責,指中南、鄭及吳在處理有關電訊盈科有限公司(電訊盈科)股份的客戶指示時,沒有遵守證監會的《操守準則》(註2)及《內部監控指引》(註3)的規定。

證監會同時向中南罰款800,000元,鄭及吳則分別被罰款250,000元。

電訊盈科按法院頒令於2009年2月舉行股東大會;本案所涉及的客戶指示,均在緊接該大會前的一段期間內接獲。

證監會發現,2009年1月13日至16日期間,中南分別從132名客戶接獲合共132個電訊盈科股份的單一手買盤,但中南收到上述各買盤後並沒有逐一盡快執行,反而將當中123個買盤集合成為多個較大額買盤後才執行(註4)。

此外,中南沒有妥為記錄客戶的買賣指示,因而無從確定該123個買盤的次序,致令買盤無法盡快及公平地分配入有關客戶帳戶內(註5)。具體來說,證監會發現:
[ul][li]大部分相關盤紙上蓋有兩個相同時間印章,以致未能辨別買盤的接盤時間和執行時間;及[/li][li]就2008年12月30日至2009年2月3日期間所接獲的電訊盈科股份買盤而言,中南沒有備存客戶與客戶主任及客戶主任與交易人員之間的電話談話的錄音紀錄(註6)。[/li][/ul]
中南沒有制定和維持適當的政策及程序,以確保備有清晰全面的紀錄作審計用途、客戶的買賣盤以公平和公正的方式處理,以及在所有情況下,中南都符合有關處理買賣盤的規定(註7)。

鄭及吳當時負責監督中南的交易運作,因此應就中南的缺失直接承擔責任。

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施衛民先生(Mr Mark Steward)表示:"備存買賣盤的紀錄及盡快執行客戶指示這兩項基本規定,都是為著保障客戶及整體市場的利益而設立。整體來看,中南的有關缺失顯示其行為取向遠低於香港經紀行的應有水平。"

證監會在決定罰則時,考慮到中南自證監會展開調查後,並未採取任何補救行動加強內部監控系統,此外,證監會亦考慮到中南以往曾就內部監控缺失遭受證監會紀律處分(註8)。

中南、鄭及吳在獲知證監會擬作出的紀律處分決定後,向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上訴審裁處)就證監會的紀律處分決定提出覆核申請,但申請在訂明限期過後一天才提交。

上訴審裁處今天駁回中南、鄭及吳要求將提出覆核申請的限期延展的申請,故此,中南、鄭及吳就證監會的紀律處分決定所提出的覆核申請因逾期提交即告無效,證監會施加的懲罰亦因此全面有效(註9)。




備註:[ol][li]中南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獲發牌進行第1類(證券交易)受規管活動。鄭及吳均獲發牌從事第1類(證券交易)及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受規管活動。[/li][li]《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持牌人或註冊人操守準則》[/li][li]《適用於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註冊人或持牌人的管理、監督及內部監控指引》[/li][li]《操守準則》第3.1段規定,持牌人應盡快依照客戶的指示執行客戶的交易指示,第3.5段則規定,不可以方便為理由暫緩執行客戶的交易指示。[/li][li]《操守準則》第3.3段規定,持牌人或註冊人應確保其代表客戶執行的交易,能夠盡快和公平地分配入有關客戶的帳戶內。[/li][li]中南的電話錄音系統以人手操作,職員可選擇是否將某次電話談話錄音。此外,中南的交易運作程序亦無規定必須將客戶主任與客戶之間的電話談話錄音。中南沒有備存有關電話談話的錄音紀錄,違反了證監會《操守準則》第3.9段,以及證監會2004年11月25日就電話錄音規定致持牌法團的通函所載述的要求。[/li][li]中南違反了《內部監控指引》第Vll章第6及8項指引。[/li][li]中南曾被證監會罰款700,000元,理由是中南未有設立適當或足夠的系統來保障客戶資產,也沒有制訂有效的程序,確保客戶的證券不會被挪用。詳情請參閱證監會2008年11月12日的新聞稿。[/li][li]上訴審裁處的裁定載於其網站(http://www.sfat.gov.hk/english/determination/AN-6-2010-Determination.pdf)。[/li][/ol]
2 : GS(14)@2010-08-29 18:23:28

http://www.sfat.gov.hk/english/d ... 0-Determination.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517

電訊盈科(0008)、城市電訊(1137)及有線寬頻(1097)或會獲批搞新免費電視台

1 : GS(14)@2011-05-23 21:58: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76582



好野又有新野睇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76583
未能受惠
免費電視廣告難「做大個餅」
2011年05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76584
分析
收費電視止血路更長
2011年05月23日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5276585
伺機出籠
中移擬 9月推流動電視
2011年05月23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449

香港領袖系列 - 盈科電訊主席李澤楷(2000)

1 : GS(14)@2013-10-05 15:42:08

歷史自有公論
2 : buyanbai(42258)@2013-10-05 16:06:03

有無簡介
3 : GS(14)@2013-10-05 16:11:2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0%9F%E6%AE%BC%E4%B8%8A%E5%B8%82
http://www.millionbook.net/js/z/zhaoying/zbdw/013.htm
第一章 烽煙又起

  2000年2月,香港和新加坡發生了一場世紀大戰,香港盈動的主席李澤楷和新加坡電信主席李顯揚為爭奪香港電訊的控制權,展開了一場激戰。整場收購戰史無前例盛況空前,令李澤楷再創高峰。
  盈動与新加坡電信兩虎對峙,令香港電訊并購戰烽煙四起,扣人心弦。持續一個多月的戰事既激烈又精彩,各路英雄備种關系都被卷入其中,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鹿死誰手。2000年2月29日是閏日,閏日四年才碰到一回。這一天香港電訊的母公司大東電報局正式表示,愿意轉讓香港電訊的控制權給李澤楷掌握的盈科數碼動力,整個收購過程涉及金額359億美元。小魚吞大魚,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一經傳出,引來了巨大的轟動。
  香港電訊近來每年都有超過100億港元的收入;而李澤楷的盈動1999年才成立,當時還沒有實實在在地掙到錢——1999年中期報表顯示,盈動虧損了3970万港元,這場以弱并強的收購戰注定要被寫進MBA教程。
  以收購期間的股票价格計算,盈動与香港電訊的市值之和達6000億港元,這個數字僅次于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電信和匯丰銀行,名列第三。而李澤楷的身家也隨著并購水漲船高,直逼其父李嘉誠。
  事實上,香港人已經不滿足于拿李澤楷和他老爸比,在他們看來,李澤楷的身家超過李嘉誠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他們更愿意拿他跟世界首富蓋茨比,認為李澤楷的身家雖然不及蓋茨,但他致富的速度卻遠遠超過了蓋茨:微軟的股价在2000年2月以前的26個月里勁升了16倍,平均1個月升0.6倍;而盈動的股价在盈動借殼上市以來的9個月里上漲了50多倍。
  在并購香港電訊之后,盈動的實力大大地增強,成為亞洲最大的互聯网企業已指日可待。你方唱罷我登場

  大東:走為上策

  香港電訊的大股東是英資公司大東電報局,大東是一家跨國公司,其員工超過4万人,在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的業務,它持有香港電訊54%的股票。
  香港電訊是大東旗下最重要的公司之一,它的業務包括固定電話网和移動電話、國際電話。衛星通訊。互聯网接入服務以及電訊成套系統等。從財務報表來看,香港電訊的幣值2000億港元左右,盈利相當穩定健康,每股淨資產為3.18港元,這几年每股盈利始終保持在亞港元左右。
  在外人看來,香港電訊是一只能下金蛋的雞,大東怎么說不要就不要了呢?這還得用資本市場的語言來說明。在資本市場里,“想象力”似乎是比現實的盈利更重要的東西,香港電訊現實的盈利能力固然不差,但是它給資本市場所提供的“想象力”已經很有限了。事實上,香港電訊的股价長期徘徊在20港元左右,也就是說,它的市盈率(所謂市盈率就是股价与年盈利之比)長期是20信上下。
  在以前,香港電訊在香港的地位相當于國內的中國電信,享受獨家經營權。這是能為資本市場提供“想象力”的東西,而今,這個權利已經被香港政府用贖買的方法給剝奪了。現在,香港地區有電信經營牌照的公司達9家之多,雖然香港電訊還是不可動搖的龍頭老大,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競爭的壓力,這樣,它在資本市場的魅力就要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香港畢竟只是個擁有有數百万人口的彈丸之地,電信市場的發展潛力很有限。而發展國內的業務是一個能看得見的增長點。在這方面,香港電訊也做了不少努力:它先后給在香港上市的中信泰富和中國電信讓出股份——中國電信持有香港電訊10%左右的股份,是其第二大股東,以期換來他們的幫助,打開進入中國電信市場的大門。但中國電信管理部門的強硬態度沒有給香港電訊一個好的結果。沒有了獨家經營權,沒有了繼續發展的空間,香港電訊就失去了在資本市場上的吸引力。再加上大東畢竟是一家英國公司,在1997年之后,繼續呆在香港的理由也不太多了。1999年7月,大東高層換上了一個新的班子,考慮到經濟的。政治的因素,新班子決定兵退香港,集中力量在歐洲搞更受資本市場歡迎的互聯网。

  盈動:賺錢最實際

  李澤楷曾表示,香港電訊的現有人才。寬頻技術及移動電話業務是吸引他并購香港電訊的原因,這個說法應該不會是言不由衷,但是,它恐怕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香港電訊畢竟缺少市場想象力層不然大東也不會撤了。
  李澤楷為什么花大价錢和別人搶購香港電訊,這要從盈動的發家過程去分析。在收購香港電訊前,盈動尚無業績,即使是最樂觀的估計,盈動當前每股淨資產也不超過0.7港元。“數碼港”本身沒有多少油水,而且該項目的效益得等到數年后才能看到。所以,盈動很可能在2000年還是虧損的,即使盈利,其市盈率也將高達數千倍。
  對一個傳統企業來說,這樣的經營狀況根本不足以支持那么高的股价。要維持高股价,對盈動來說,只有兩條路:其一般續高高地扛著互聯网新經濟的大旗,維持一個“高科技”的形象;其二,迅速地產生一定的利潤,維持‘房成長’切形象。在第一條路上摩澤楷的財技可以說几乎發展到了极致,不到一年時間,已令盈動的市值從3億港元飆升至1000多億港元。而且香港人炒股惟美國人馬首是瞻,美國的互聯网企業既有虧損的,也有高達數千倍市盈率的,這也給盈動幫了不少忙。
  入主得信佳后,盈動不斷地和世界著名高科技企業換股,不斷地并購和成立互聯网公司,同時推廣其PCC業務,一次又一次地強化了自己“高科技”的形象。未來的盈動也許會類似于一個大型企業風險投資基金,不斷地投資和并購高科技企業,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再把某些公司推到資本市場上去,就像軟件銀行投資難點一樣。
  但是,這一切說得再好也都是‘概念”的成分多一些,要保持其股份,單靠“概念”不是一個長遠之計。而對偏好實在的人來說,吸引力就更少了,這也是大東為什么不大愿意全部接受盈動股票的原因(此是后話)。所以對盈動來說,迅速提高業績就顯得尤其重要。要提高業績,最現成的辦法就是購并盈利能力比較強的企業,香港電訊顯然是一個比較合适的并購對象。
  首先因為電訊和互聯网的聯系本來就比較緊密,并購這樣一個企業不但不會對盈動“高科技’懶形象有很大的負面影g亢,反而增強了其ICP与ISP合作的實力;另一方面,香港電訊的盈利能力很強,如果能把其一部分業績注入盈動,至少在張面上看來,盈動的業績也就能得到迅速的改善。
  一個20多倍市盈率的企業(香港電訊股份20多港元,每股盈利1港元左右)和一個數千倍市盈率的企業(如果盈動不再虧損,并因此而有了所謂的市盈率的話)的結合,勢必會大大改善后者的財務報表。這恐怕是盈動并購香港電訊的根本動因。稱霸亞洲燃戰火
  李澤楷曾對傳媒表示過,要達成合并收購的“美滿婚姻”,最好是找“同文同种”的對象。打過几次胜仗后,不用一年,盈動的版圖已擴大了不少,到了2000年1月,李澤楷這次所鎖定的目標,正是一個歷史悠久、實力強大的“同文同种”王國,它就是香港幣值最大的電訊公司——英國大東電報局旗下的香港電訊。
  早在1999年6月,大東電報局已有出售香港電訊之意,到了2000年1月初,盈動慢慢受到消息的吸引,開始認真研究并購計划。李澤楷一直都覬覦香港電訊的龐大規模,希望透過其發展完善的寬頻网絡,配合盈動的PCC業務,使其可在短期內超越日本軟件銀行及光通信,稱霸亞洲。
  不過,盈動要收購成功,要具備相當數額的現金作餌,才能吸引正急需資金調動的英國大東電報局,所以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正是錢。可是盈動的市值雖過千億,但手頭可動用的現金只有240億港元,并不足以收購香港電訊這頭巨象。故李澤楷靜觀其變,以便找尋适當的時机。香港電訊固然是個靚女,畢竟事涉2000多億港元,能出得起嫁妝的集團也寥寥可數。大東明知肯定有香港公司有意收購香港電訊,但它并不希望順順利利地讓它們得到香港電訊。英國人首先將新加坡電信這只海外猛虎引來,目的就是要讓香港電訊被搶購,以便自己待价而沽。一位專業人士當時評論道:“把新加坡電信引到香港來,本來就是為了引起搶購。這是英國人慣用的一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克什米爾問題就是一個經典例子。”
  大東招來的新加坡電信甚有來頭,它是新加坡國有電話公司,由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的次子李顯揚執管,市值2600多億港元,擁有四倍市盈率,手中可動用的資金達930億港元,比盈動多數倍,頗具實力。
  同香港電訊一樣,新加坡電信也面臨著發展空間狹小的問題。在新加坡那一畝三分地上進行了精耕細作之后,它隨時都想發展一塊自己的“殖民地”。如果能并購香港電訊,新加坡電信便會成為世界第六大電信公司,這對急于擴展生存空間的新加坡電信來說,顯然有不少吸引力。2000年1月24日,新加坡電信跟香港電訊同時公開宣布它們已經發展至可以“山盟海誓”的階段,期望可盡快‘訂婚”,達成收購協議。
  這個始料不及的消息,令李澤楷大感愕然。香港各界的反響也很強烈,香港人似乎不大愿意讓一個外國的國有企業控制他們的通訊業。
  給新加坡電信搶先一步,李澤楷的如意算盤一時不能打響。他本想找新加坡電信合作,但遭到拒絕,于是,他急忙部署新的戰略。首先,他向香港電訊股東之一的中國電信‘請救兵”。作為第二大股東的中國電信,擁有香港電訊10%的股份,聞知大東倉促決定把香港電訊出售給新加坡電信,同樣大感不悅。基于“同仇敵愾”,中國電信逐暗示盈動可以隨時“進攻”。而盈動也得到香港電訊非執行董事李國寶從旁鼓勵,注射了一支強心針。机不可失,盈動決定冒險飾演“第三者”,“橫刀奪愛”。
  資金是困扰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最大問題。英國人對盈動的股票不感興趣,他們更樂意接受鈔票。但盈動手頭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錢,為了解決資金問題,盈動展開了大規模的集資行動。市場傳出消息指,在中國電信穿針引線下,李澤楷在農歷新年期間飛往北京,親自拜會中國金融界權威人士,希望中國金融界予以財政協助。
  李澤楷有意收購香港電訊的消息不知道是誰走漏了風聲。2月10日下午,這一消息在倫敦的股票市場廣泛流傳,經過香港數份報章在翌日大肆報道后,盈動。長和系及香港電訊的股价顯著上揚,恒生指數很快升上17400點。盡管長和系在11時宣布与收購無關,跟盈動‘划清界線”,但盈動与香港電訊股价仍大升兩成,香港電訊更飆升至20港元,一洗以往備受冷落的頹風。由于升幅非比尋常,兩只股票遂于下午開市后雙雙停牌。
  眼見騎虎難下,盈動唯有授命華寶德威及中國銀行國際部出任財務顧問,被迫在未有充分准備的情況下,向大東電報局正式提出收購計划。2月12日,盈動的財務顧問首次与香港電訊會面商談,但經過連日的談判,雙方都是半推半就,未有具体意向。千鈞一發扭乾坤
  為了增加收購香港電訊的本錢,盈動一方面進行配股,以每股23.50港元配售2.05億股,籌集10億美元。另一方面著手向銀行貸款。可能是得到了有關方面的指示,中國銀行積极配合盈動,2月14日,在證券商BNP百富勤。中銀國際的幫助下,這項配股在2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可見其效率之快。要是在國內,做一次配股,從申報材料算起,少說也得半年時間吧?貸款也沒有用多長時間,一個星期后的2月22日,由中國銀行、匯丰銀行。巴黎國民銀行以及巴克萊銀行等四家銀行組成的銀團答應向盈動貸款130億美元,折合港元1千多億。其中中國銀行占50億美元,匯丰占40億美元。盈動將以香港電訊股份作為這筆巨額貸款的抵押品,整項過渡期貸款分為6個月及一年期兩部分。
  同時,盈動的兩家戰略性伙伴美國的CMGI及日本光通信各向盈動注資5億美元,其中CMGI的注資是留作為大東套現手上部分盈動新股之用。這兩家公司成了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抗衡的另一股勢力。CMGI及光通信均為全球互聯网投資的龍頭公司,有网股“伯樂”之稱,在完成增持股權后,CMGI与光通信在盈動的持股比例增至3.5%及人5%。有這兩個戰略合作伙伴的注資,盈動如虎添翼。
  大筆的融資增強了盈動收購的實力。
  可是消息再次提早外泄,盈動不能在情人節2月14日复牌,而香港電訊在同一天恢复交易后,在搶購消息的刺激下,股价暴漲,從停牌前的17.65港元漲至對.65港元,并以26.4港元報收。到了下一個交易日,盈動复牌,股价升至26港元,市值也已超過200億港元。由于股价發生了變動,談判的基礎就不同了。
  在“子彈”充裕的情況下,盈動提出了兩個收購方案,即分別為純股票方案和混合式方案。根据方案一,盈動將以l.1股盈動股份換取1股香港電訊股份。按此方案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雙.37港元,市值380億美元,約合2860億港元;根据方案二,每股香港電訊可換取0.7if6股盈動,另加7.23港元現金。按此方案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對.98港元,市值359億美元,約合2700億港元。后者的优點在于能夠有大量現金套現,比較符合急于賣掉香港電訊套取現金的大東的要求。而新加坡電信和大東談判時,股份在16港元上下,所以新加坡電信開出的价碼也就是16港元左右,按照新加坡電信的出价,香港電訊的總值不到300億美元。
  盈動新方案的提出使其与新加坡電信爭購香港電訊的戰情變得峰回路轉,新加坡電信的如意算盤給打破了。本來新加坡電信希望利用收購香港電訊稱霸亞洲,其后進軍全球,集團也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業務重組計划,但沒料到盈動橫刀奪愛,還先發制人提出新的收購方案。
  不過,處于劣勢的新加坡電信并沒有投降。就在盈動宣布將于三天后即2月29日就收購香港電訊作最后公布之際,新加坡電信為提高現金收購能力,爭取到傳媒大王默多克的新聞集團的注資,新聞集團以現金10億美元入股新加坡電信4%股權,雙方合作在新加坡開展互聯网、電視及移動電話業務。收購戰變得更具國際性。
  有了這筆价值10億美元的籌碼和注資后更強大的業務作后盾,新加坡電信總裁李顯揚飛抵倫敦,親自向大東董事局提交新的收購方案,以求力挽狂瀾。新方案將現金部分的比例增加到8港元,而每股香港電訊可換取1股新加坡電信,按此計算,香港電訊每股為對.14港元,市值2562億港元。雖然在市值上不如盈動,但由于現金的比例較大,加上其業務比較穩定,再有新聞集團入股后的業務支持,對于作風一向保守的大東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默多克的突然殺入增添了并購戰的變數,新聞集團所發的新聞稿更不諱言協助新加坡電信競投香港電訊股權,其高調行動可見阻撓盈動奪魁的決心。
  面臨新加坡電信和新聞集團的圍攻,李澤楷頗感壓力,他曾感慨地說:“默多克先生的建議給了我們一個12個小時的不眠夜。”
  不過盈動也非等閒之輩,其部分高層早已在倫敦恭候多時,積极備戰。兩派勁敵云集倫敦,希望盡最后的努力。盈動与新加坡電信的爭奪戰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前面已經提到李澤楷在1993年在衛星電視買賣過程中与默多克交手,李澤楷曾就此事接受電台采訪,坦言出售衛星電視為他帶來丰厚利潤,奠定了他發展個人事業的基礎,可見默多克与李澤楷有一定交情。那為什么默多克會在最關鍵時刻出錢助新加坡電信對抗盈動呢?背后動机的确耐人尋味。是否真如新聞集團所言,是為了与新加坡電信建立全球优質數碼傳輸网,還是另有玄机?
  据說,默多克之所以插手,是因為他發覺買衛視其實是“買貴貨”后,一直都耿耿于怀,這次終于找到一個好机會,可以將李澤楷一軍。
  另一方面,新加坡電信散布煙幕,說准備向香港法院提出訴訟,控告銀團之一的匯丰控股在為香港電訊的獨立董事擔任顧問期間,曾接触新加坡電信尋求与香港電訊合并的机密資料,但又為盈動籌組銀團貸款,它認為匯丰的這种做法違反了利益沖突條款。
  當上市公司涉及重大收購及合并項目時,一般都會聘請財務顧問。這次收購戰中,新加坡電信和盈動以及香港電訊的母公司大東電報局,都聘請了財務顧問,香港電訊額外聘請財務顧問。根据香港的收購及合并守則的規定:由于收購或合并牽涉股東利益,董事局為了小股東的利益著想,有權聘請獨立的財務顧問,在實際情況下,財務顧問的主要責任是為客戶与對方討价還价,爭取最大利益。匯丰在香港電訊爭奪戰中的角色,便是要為香港電訊獨立董事分析新加坡電信和盈動的收購建議。新加坡電信這一招,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破坏盈動的貸款計划,使之知難而退。
  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斗得難分難解,為粉碎謠言,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均表明了不會出面干預的態度,畢竟香港的電信市場已經開放了。香港政府一再表示,并購是個純粹的商業問題,作為奉行“積极不干預政策”的香港政府來說,它所要做的是保障全体香港市民的利益。香港政務司陳方安生表示,對于香港電訊由哪一間公司收購,政府沒有意見,它關注的是保持整個電訊服務范圍內的公平競爭,以及有關持牌人能夠符合持牌條件,合并事宜沒有牽涉任何政治因素。
  2月25日,盈動停牌。原因是香港證監會向盈動施壓,要求盈動交代收購香港電訊的最新進展,提高市場透明度,讓投資者了解情況,避免連日來因揣測而令該股股价持續上升,造成不公。
  2月27日,大東召開董事局會議,商討盈動与新加坡電信提出的收購方案和條件,但直到2月28日,大東仍未公布最后決定,盈動恢复買賣。顯示雙方的協議還沒有達成。不過,扑朔迷离的收購戰終于在2月29日划上了句號。當天盈動發出通告指出,大東董事局已選擇了盈動的“混合方案”,以出售其持有的香港電訊五成四股權。這樣,大東淨賺了400億港元。大東董事局還提出,如果股東選擇混合式方案,他們所收取的現金用于購買更多的盈動股份的話,可享有特殊优惠,盈動每股作价僅為18.62港元,遠低于22港元的市价。
  當然撈了一大筆的大東也沒有過橋抽板,馬上將手中的盈動股票拋售套現。其行政總裁華萊仕表示,大東有可能繼續持有約15%至16%的盈動股權,并承諾不會在6個月內出售,即使6個月后,大東最多也只能出售其持有的一半盈動股權。華萊仕形容盈動和香港電訊的結合將為雙方創造新的商業机會。他說:“擴大后的盈動,核心業務焦點將是為亞洲消費者提供的寬頻互聯网服務,這存在巨大的潛力。我們認為大東電報局和擴大后的盈動有許多合作的机會,這項服務包括提供全球的互聯网際協議服務。”
  香港電訊董事會審議盈動收購計划期間,盈動与香港電訊的股价均上漲了3%,顯示市場對兩家公司的合并充滿信。0。在取得香港電訊董事會通過后,盈動會在7個半月內全面完成收購。李澤楷表示,如果全面收購香港電訊的計划順利的話,只需2至3個月。屆時,香港電訊將被除牌,其資產變相并入盈動,盈動和香港電訊合二為一,組成新公司,以PCCW -HKT為新公司的名稱。
  由于盈動向香港銀團貸款78OJ乙港元,假設年利率為7厘,一年就要支付54.5億港元,加上730億港元可換股債券的21.5億港元年利息,新公司將要背上逾100億港元的財政負擔,即使中國電信和香港政府外匯基金愿意選擇股份代替債券甚至現金,盈動可以減輕包袱,但每年支出的利息仍然超過80億港元。故此,新公司可能在短期內分拆香港電訊的業務出售,這樣對于四大銀行來說,承擔的風險就沒有想象中那么大,何況還有香港電訊的股票作抵押。中國銀行港澳管理處主任劉金寶表示,亞洲金融風暴之后,香港銀團貸款出現萎縮,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組織大型的銀貸活動。盈動收購香港電訊過程中能成功組成金額龐大的盈動銀團貸款,對推動金融市場資本的發展是有益的。
  新加坡電信未能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大部分的傳媒和學者均認為新加坡電信是失敗者。但新加坡國立大學金融會計系汪康懋博士卻認為:新加坡電信退出收購是明智的決策,理由如下:
  -。380億美元的收購价過高,香港電訊近年來傳統的電話業務下降,公司盈利也下降。寬頻業務剛起步,而且寬頻主要面對中國內地市場,与其花巨款收購香港電訊,不如直接和中國相關的寬頻業務公司建立策略聯盟。
  二。香港電訊以往管理層曾下決心削減成本,擬對員工減薪一成,但造成全体員工罷工,港府出面干涉才使減薪動議作罷,在這种背景下,新加坡電信在收購成功后對香港電訊的管理將較難執行,如派員去處理或管理,可能遭當地雇員反對,如完全依靠當地管理層,有可能無法确保新加坡電信股東的利益。
  三。因收購所需現金龐大,相當比例需用換股形式,但新加坡電信流通資金僅占20%,如大東方面要求現金,新加坡電信更難以承受。
  四.香港電信業已開放,有電訊公司9家,香港電訊之壟斷地位已喪失,大東看到此才放棄。新加坡電信有實力。有管理經驗,將有許多机會可以用更低成本和方式進入中國的電信市場。
  通過汪康班博士的分析也可從一個局部了解盈動在收購香港電訊后要面對的問題。据分析,盈動在吞并香港電訊后,接下來要處理的是如何重整電訊業務。李澤楷表示,要待9至18個月后才考慮將低增長的流動通訊業務分拆上市或出售。而据證券界人士分析,盈動可能只保留重組后香港電訊中的互聯网業務,理由是互聯网業務有高增長的潛力,但這類業務必須有完整的配套服務,相信盈動可能出售流動通訊及固定网絡,只為其寬頻网絡保留一批配套服務。
  正如分析家所言,4月12日,也就是盈動收購香港電訊的一個多月后,盈動即宣布与澳洲最大的電信集團TeLstra組成策略性聯盟,雙方協議合作成立兩間新公司,在亞太區拓展移動電話、互聯网及電訊服務。
  Telstra將投資約30億美元(約合234億港元),其中包括:購買15億美元盈動可換股票据;分拆國際業務,以15億美元購買香港電訊移動電話業務的四成股權,与盈動合組新的移動電話公司,并會盡快將新公司上市。
  有關協議在盈動正式入主香港電訊后即可生效,到時,盈動會与Telstra組成互聯网骨干公司(IPBackbone)及提供以澳洲為基地、面向全球的互動*TML內容服務,同時亦會利用Telstra的网絡,在澳洲發展推動盈動旗下的NOW內容。應用程式及寬頻。
  香港電訊現有約100万移動電話用戶,預計合并算入Telstra的客戶后,會有300万客戶。這次盈動發行的可換股票据的作价,以簽訂意向書前30天的平均收市价厘定,作价為19.742港元,為6年期票据,首4年息率為3厘,后兩年的息率為5厘,Telstra可于任何時候行使該批票据,行使价為對.69港元,較作价有兩成溢价。如將所有認股權行使,約占盈動与香港電訊合并后的2%股權。
  李澤楷在宣布這項消息時說:“与Telstra完成交易后,盈動負債將減至48億美元,約374.4億港元。”他否認這种做法是分拆香港電訊業務,并表示沒有出售海底光纖,只是將之成為一間网絡協議骨干公司,盈動并不是由互聯网公司淡化電訊公司,而是發展成為互聯网基建公司。他表示,因以后的業務發展,香港電訊不會裁員。
  香港電訊行政總裁張永霖表示,盈動為電訊引入策略股東是件好事,過去受區域局限,但相信這次与Testra的合作可令集團的互聯网骨干及移動電話業務邁向國際,但他不同意盈動与Telsha合組新公司是將香港電訊“拆骨”,并稱即使盈動將來為合營公司引入其他策略性伙伴,香港電訊也會持有超過50%的控制性股權。
  盈動副主席袁天凡表示,擬定在18個月內把骨干公司分拆上市,但他未透露上市地點。雖然李澤楷和香港電訊的高層都极力否認這項策略協議是分拆香港電訊業務,但從其發展計划可知這無疑是分拆的一种作法。這對盈動是件好事,市場對盈動、香港電訊与Telstra的合作抱樂觀的態度。當天,香港電訊股价大升2.5港元,以對.8港元收市,升幅達13.6%。市場人士指出,透過Telsthe的通訊网絡,盈動的互聯网業務可進入澳洲市場,而澳洲市場有其潛力,引入Telsha可增大香港電信市場的占有率,同時也可解決盈動的財政問題。

  盈動電訊成新貴

  經過一個月的扰攘香港電訊購并案塵埃落定,市場上一顆懸著的心也終于落下來了。這場收購戰之所以爭持得這么激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誰能夠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就意味著誰能搶先一步占領亞洲的互聯网市場,特別是寬頻上网市場。為什么在互聯网業務大部分虧本的狀態下,仍然有為數眾多的公司舍身犯險?就是因為互聯网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競爭异常激烈,誰先走一步占領市場,誰就有优勢,后來者要超越它,就要花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試想一下,在同類网站中,有誰的名气比Yahoo、Hotmail.Amazon大?香港電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就合情合理了。
  這次合并對于盈動這類沒有實質業務的公司來講,可以說是如虎添翼,而對于香港電訊,則可以拓展發展的空間。李澤楷表示,香港電訊對盈動有三方面的吸引力:首先他看好香港電訊的管理層,其二是它具有覆蓋面較廣的固定网絡資產,其三是它目前与其他伙伴之間的合作項目。
  另有消息靈通人士指出,盈動能成功收購香港電訊是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所謂天時,是盈動本身正向互聯网業務發展,這是最有前景的一項業務,早前盈動為測試市場的認同程度,光透過BNP百富勤等在市場配售集資10億美元,反應熱烈,正說明該公司的業務發展順利;地利方面,香港及新加坡正競逐成為東京以外亞洲地區的資訊科技中心。盈動成功收購香港電訊可使香港保持這方面优勢,加上目前除了拉丁美洲區,全球沒有一個國家的主体電訊公司受國外控制,港人自然偏向由盈動收購香港電訊;人和方面,雖然新加坡政府曾派員到北京和香港為新加坡電信收購作政治游說,但未得中港支持。而盈動的建議則獲香港的廣泛支持,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和前行政會議召集人鐘士元等香港電訊獨立董事,一直支持盈動的建議。
  通過此次收購行動,盈動搖身一變成為一家寬頻互聯网供應商,不但身兼互聯网內容供應商(ICP)及互聯网供應商(lSP)于一身,而且手上更擁有330万個電話用戶。ito万個移動電話用戶。40万個互聯网用戶、9万個互動電視用戶和2.2万個寬頻用戶,成為區內舉足輕重的互聯网巨頭。通過香港電訊原有的网絡,盈動擁有了占全港八成家庭的龐大固定网絡,這在互聯网業務高速增長的今天,絕對是任何互聯网供應商所夢寐以求的。
  因此,市場人士認為,合并后的新公司,資產將作几何級數跳升,今年內市值便可超過lop億美元,直接挑戰中國電信的地位。另外,盈動除了占領香港寬頻互聯网市場外,亦可依賴香港電訊的海底光纖,全力發展跨海業務,尤其是進入華南沿海城市市場。由此可見,盈動耗資3000億港元的收購行動的确物有所值。不少財經專家都認為,這只是起步,李澤楷將來還有更多出人意表的舉動呢!
  果然,在盈動鯨吞香港電訊的1個月后,盈動便闖入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禁地,宣布將于今年夏天開始在网上播放溫布爾頓网球錦標賽的精彩片段,將來更可能直播全部賽事。李澤楷已与“英國草地网球會”達成原則性協議,与另一体育電視台一起進行网上播放,IBM會提供技術上的支援。
  李澤楷會在倫敦西部聘請超過150人負責這件事。雖然現在网上直播技術仍未完善,但李澤楷很有信心,到2003年播放質量則可与電視相比,更有互動功能,到時候預料全球很多人愿意花3英鎊(對港元)在网上收看,故其收入非常可觀。盈動的這种做法也將對其他運動賽事,包括极受歡迎的足球產生深遠影響,其他賽事必定會爭光效仿,在网上增加收入。
  盈動這一舉措打破了BBC壟斷多年的溫布爾頓网球錦標賽播映權,因為溫布爾頓网球賽轉播權65年來一直是英國廣播公司的特權,它還剛与球會簽署了到2004年的5年電視轉播合約,轉播費高達5000万英鎊,約6.15億港元,但它的獨家權利已受到李澤楷的挑戰。英國廣播公司在新總裁戴克的領導下,正野心勃勃地擴展其電視覆蓋面,同時亦正努力發展网站,希望可繼續取得轉播權,以免敗在李澤楷手上,但盈動現時顯然處于优勢。可見,李澤楷來勢洶洶,攻勢一浪接一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