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利字當頭:曾淵滄專欄大市指標

1 : GS(14)@2012-10-09 01:02: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08/18035206
曾淵滄博士,是蘋果B叠眾多專欄中,網上點擊最高的一個。曾博士是前輩,《蘋果》第一代社論主筆,他轉攻股壇好多年之後,我才加入《蘋果》當社論主筆。下意識當中,我總會希望〈利字當頭〉,可以像〈曾淵滄專欄〉般受讀者捧場。
曾經有段日子,我要負責蘋果網站業務。當時,我研究過曾博士的專欄網上點擊率:驚人發現是,曾博士文章的點擊,有時比起財經頭條的更多。我推論是,財經新聞,資訊速度最要緊,報紙在這方面比較輸蝕。相反,評論和觀點,歷久常新;故此,報紙在財經資訊的競爭力,在於評論和觀點,甚至預測。
周末無所事事,我用過去五年,10月份的〈曾淵滄專欄〉網上點擊,以及當天的《蘋果》財經頭條,統計分析。07年10月,當時正值港股直通車的亢奮期;由10月8至12日,《蘋果》財經頭條的平均點擊是26520,曾博士的文章,也有23060。兩者的對比,大概是87%。
到了08年10月,雷曼爆破之後,《蘋果》財經的點擊高,比起之前狂牛市之時,要更高。由10月6日至10日,《蘋果》B1頭條的平均點擊34349,曾博士有30091。比率仍然87%以上。
去散戶化?
一年過後,大市經過QE後的大反彈。09年10月,《蘋果》財頭在10月首個星期一之後的五天,平均點擊38673,曾博士有26206,比率急跌至68﹪。為甚麼?到2010年,那年的10月,正是QE2之後的亢奮,《蘋果》B1平均點擊42206,曾博士仍然有22893,比率再跌至54﹪。2011年,數字沒有大變。不過,到了今年,無論是曾博士抑或《蘋果》B1,都只有去年的一半。為甚麼?難道,這就是大家所講的「去散戶化」?投機者連睇報紙都沒有心機,又說明了甚麼?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6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