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不退而求其次 艾薩 Isaac Sofaer

2013-05-30  NM
 
 

 

今時今日,要找出股票贏家一點也不容易。無數公司技術上已告破產或孭重債;許多管理層運用會計手法誤導投資者;有些就連經營模式都出問題!不過,投資者卻一窩蜂追捧他們,只因他們的名字夠「響」,經常在新聞中出現;可惜,全部逃不出我的法眼,你也來學做個精明人吧!太古系起動

本倉工業股偉易達和德昌電機公布了全年業績,表現是合理和正面,事關它們有一半的出口市場或客戶群正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而且,數字背後,你會發現它們皆是偉大的公司。以企業價值或淨現金來計算,現價可謂「平到無朋友」。再看產品質素、管治水平、股本回報率、流動資金、資本開支及股息增長,買入它們,就如在一九八九年六月,用每股一元買入長江(1)!同樣正面的,還有蒙牛與法國Danone計劃成立合資企業,拓展低溫產品業務,蒙牛股價有望再上一層樓。許多投資者對中國食品和飲料企業望而生畏,但我卻一點也不怕!其實,只要你買入的公司擁有一流的管理、嚴格的品質控制及3A級的財務狀況,何懼之有?我想讓惡魔知道,即使中國偶然爆發食品安全問題,只要一間公司肯吸收經驗及作出改善,作為投資者,亦能安然無恙!事實上,這正在中國發生中。我認為,與其用高價買入海外不知名的食品企業,倒不如投資便宜的中國公司,外國的月亮並非特別「圓」!爆發瘋牛症及Perrier礦泉水受污染的又是哪些國家?太古B在起動中!我估計,股價將升至三十元,只要「數口精」的投資者掃描一下港股,就會發現太古B有多麼便宜!事實上,我亦預期,國泰航空(293)及港基工程會上升。兩間公司極具質素,業務亦逐漸轉好。太古作為他們的控股公司,自然最「得米」!

遠離債券及商品市場

維他奶的股價走勢可以用「狂野」來形容。上週,其市盈率一度升至四十倍的歷史高位。對於普羅投資者,現價看似太貴。不過,我寧願用一百倍的市盈率買維他奶,都不會用一倍的市盈率買入利豐(494)、聯通(762)、中鋁(2600)、中人壽(2628)、平保(2318)、中信泰富(267)、華能國際(902)或瑞房(272)!維他奶及本倉其他成分股擁有清楚易明的收入、超班的管理層及3A級的財政水平,為何要捨優擇劣?投資市場千頭萬緒,只注意你所能控制的事。不必理會伯南克或其他政客,他們不會為你的福祉着想!相反,本倉成分股的管理層為股東的長遠利益,努力不懈。如果我發現它們有失職的地方,我會毫不猶豫地賣掉它們,並告知你原因。與此同時,債市已形成二十八年來最大的泡沫,商品價格在過去十三年亦颷升了一倍,兩個市場已屆強弩之末,或者對股市及其他資產市場帶來啟示,投資者好應為此作好準備。在這個轉勢的時刻,千萬不要被理財專家的意見所嚇怕,去遠離股市,或沾手債市或商品市場!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 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91

史玉柱也退而不休,要為互聯網金融重出山?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448.html

據《北京商報》報導,巨人網絡近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遞交了「全額寶」商標註冊申請,預計會在8月推出。而巨人網絡相關負責人並未否認。

實際上,史玉柱作為多年投資銀行業的老手,涉足互聯網金融不無可能。一直以來史玉柱對投資金融領域興趣極大,曾經多次對多家銀行進行大手筆投資,若他旗下的巨人網絡成為第一家試水電子金融業務的網遊公司,「全額寶」的想像空間不小。

有玩家猜測以後可能可將遊戲金幣變現,但是目前巨人方面不願意透露更多的細節,還不清楚具體的全額寶操作方法。

網遊行業有著可觀的現金流。《2012中國網絡遊戲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絡遊戲市場收入規模已超過600億元,玩家通常會在賬戶中預存大量資金(主要是虛擬貨幣)。如果允許玩家能夠通過網遊中的類存款增值服務進行資金管理,那麼全行業每年將會產生億元級額外收益,對廠商和玩家兩方面的誘惑顯而易見。

不過,目前遊戲行業都是「遊戲點數」等虛擬貨幣形式,操作電子金融業務還會涉及虛擬貨幣變現、返現等環節,遊戲公司也需要獲得相應資質許可。

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佔領分析,網遊企業跟支付寶不同,後者屬於第三方支付工具,本身即用作購買其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支付工具,且有央行頒發的資質。網遊企業若用遊戲虛擬貨幣帳戶購買金融產品,存在直接的法律障礙,按照文化部的規定,遊戲虛擬貨幣只能用於購買發行企業的虛擬產品或服務,且不能反向回兌成人民幣。

未來能不能做到匹敵餘額寶的互聯網金融生意不能妄下定論,最起碼互聯網金融業是一個存在不少機會的新興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5

買指數基金是退而求其次嗎?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1kl.html

  事物的規律往往都是很簡單的,股市也這樣,其最最基本的一條規律就是:它是一個長期多頭市場,即永遠是向上的。由此直接可知,隨著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制度建設及機制安排越日益完善,優勝劣汰日益充分體現,市場將日益趨於有效,於是,作為反映市場發展狀態的各種指數也就更為科學,更加趨於準確。這也是為什麼市場難以長期戰勝的原因,而絕大多數人注定跑贏不了與其投資標的相關對應的指數,因為大多數公司都要衰退,而指數是由擇優公司股票的表現所貢獻,始終是生生不息而鮮活的。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雖然跑贏了上證大盤指數,但由於我做的大都是中等規模的或中小規模的中小盤股,相應對標就應該選擇中證500指數才比較合理。這樣的話,對比檢查發現,除了2008年至2009年的這一年小牛市我明顯超過中證500指數,而此後至今,只比它高出幾個百分點而已;再對比途中的幾個大波段,水平基本與之相當,絲毫不見優勢。鑑於這一歷史及現狀,又因我眼睛不好,很少看東西,精力越來越差,進步越來越慢,不能與時俱進了,因此我越來越感到,按照市場發展規律,如此長期以往,我跑輸中證500指數將是大概率事件。
   我曾在2010年6月22日寫的小文《追求相對收益》中說過:如果哪天有買中證500,我買了,看能有幾個勝得過我?
   半年前,我因眼疾,把自己兩個盤子都分別托給了兩個人全權管理了,並且絕不干涉。前幾天,我與其中的一位青年朋友談股,建議:如果是追求相對收益的話,可以考慮選擇中證500指數作為對標;該指數基金現已推出一年多時間,聽說還比較準的,那就不妨把我那個盤子,一半買這個指數基金,另一半買個股,看看到底哪一半會更好?
   「既然沒能力做到很好,還不如退而求其次,多買一點指數基金吧。」我說。
   「這是『退而求其次』嗎?哪裡是啊!要知道,跑贏中證500談何容易啊!」朋友嘆道。
    呵呵!

 

這是2007年1月至今(7年半時間),中證500指數(上方的紅綠月K線)和上證大盤指數(下方的灰色月K線)的月K線百分比的對比走勢圖。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中證500都比上證大盤走得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59

「台灣急診之父」退而不休 堅守看診第一線 胡勝川:急診室醫師的基因就是 哪裡有意外,人就往那裡去


2015-09-07  TWM

胡勝川,是台灣急診醫學成為醫療專科的關鍵人物,四十年的努力,為他贏得了「台灣急診之父」的美譽,卻也占據了人生絕大多數的精華歲月。退休之後,胡勝川試著用不同心態剖析事業與生命間的關係,在享受人生與自我成就之間找到平衡點。

撰文•鄭閔聲

編按:銀髮長者如何以正面尊嚴姿態迎接退休人生,是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必須正視的議題。適逢重陽敬老節,「台灣急診之父」胡勝川醫師退休後,努力在貢獻社會與享受人生間取得平衡的故事告訴我們,放下,是一門深奧的生命哲學。

現在的我,不適合再衝鋒陷陣了,但還是希望把一生累積的專業傳承下去,想貢獻最後一點剩餘價值。」在宜蘭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部略嫌窄仄的辦公室一角,被譽為「台灣急診之父」的胡勝川,正訴說著退休人生;他的語氣雖然很平淡,說話速度卻快得嚇人,彷彿正在生死交關的急診室交代醫囑,不容許一絲猶豫停頓。

今年六十七歲的胡勝川,二○一三年卸下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主任職務,正式與每周至少值班四十小時的職涯告別。相較於許多人退休後完全拋下原有事業,胡勝川相信「循序漸進」讓他更容易適應人生階段轉變,因此過去兩年,他每周依舊工作四天。

眼看退休後第三個重陽節即將到來,他也開始嘗試「周休四日」,用更多時間,尋找工作之外的生命價值。

憑熱血勤奔走

催生出急診醫療體制

如果你曾看過美國影集《急診室裡的春天》,片中喬治.克隆尼憑著果決的判斷與精湛的醫術,從死神手中搶回一條條珍貴的性命,你一定會同意,總是面臨各式各樣突發狀況的急診醫療,是值得尊敬與重視的專業。

但在二十多年前的台灣,情況卻剛好相反。在第一線搶救性命的急診室,因為發生醫療糾紛的機率高,常被醫院認為「有功無賞,弄破要賠」,不願投入太多資源,僅由各專科輪流指派醫師支援。而胡勝川,就是那位讓台灣急診醫學從無到有,逐漸受到重視的關鍵人物。

一九八八年,結束美國進修返回台北榮總服務的胡勝川,深感任務編組式的急診醫療團隊,容易讓支援的醫師有「這是額外工作」的疏離感,因而積極倡議效法美國,將急診室擴編為獨立單位,由專任主治醫師為病患服務。原本就相當重視急救醫學的北榮,也因此成為全國第一所成立急診部的大型醫院。

當年,胡勝川與台北榮總的同仁一起編寫出︽急診醫療部評鑑辦法︾,讓急診室成為衛生署定期評鑑的對象,各級醫院再也不能對這項業務掉以輕心。

接著,在他的大力推動下,急診醫學於九八年成為衛生署認證的醫療專科,從此醫學系畢業生得以急診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也讓有志於急診的學生,就讀醫學院期間即可學習基礎課程。

除了建立制度,胡勝川更深耕急救技術。他從美國引進的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目前已成為緊急救護人員的必備認證;將病患視重症程度送往適當醫療單位的緊急醫療救護網(EMS)觀念,以及《緊急醫療救護法》草案,也是胡勝川率先提出。

快速翻閱胡勝川的生命歷程,幾乎就等於讀完半部台灣急診醫學發展史;也正因為這段對急診醫學篳路藍縷的貢獻,為他贏得了「台灣急診之父」的美名。

談起陳年往事,胡勝川像是一頭陷進了回憶裡,罕見地停頓了幾秒才開口:「我的一生幾乎都在做Pioneer(先驅者)。」雖然只是短短一句話,卻道盡了他對醫學成就的自信與自負。

胡勝川過去四十多年的人生,幾乎完全獻給了急診醫療;但總是堅守工作崗位的他,為何會在六十五歲那年、身心條件一切良好的情況下毅然退休?退休後又是否曾因失去生活重心而感到徬徨無措?

看診熱情未減

仍站在第一線指導新進

「我認為年紀大的人,不適合做行政主管。因為人一旦失去年輕時的衝勁,就不會有開創性,對組織不是好事。」胡勝川解釋,自己的體力雖然因年齡而退化,但並非無法勝任工作,讓他下定決心離開的關鍵,其實是老化的心境。

「我以前是火爆浪子,想做什麼一定力爭到底。現在遇到阻力卻常覺得『算了吧』,這種心態沒辦法追求進步,當然該交棒給年輕人了。」雖然卸下急診部主任,胡勝川卻無法以同樣瀟灑的態度,脫下穿了四十多年的白袍。

退休後,他還是每周固定在花蓮慈濟急診部值班兩天;每周另外花兩天到羅東博愛醫院擔任顧問,協助博愛醫院成為衛福部認證的重症急救責任醫院,未來還計畫至少花一年時間,親自指導新進的住院醫師。

胡勝川熱愛看診是出了名的,一般醫學中心主任常為了處理行政業務減少看診時間,但他在花蓮慈濟擔任急診部主任的十多年,每個月值班時數,甚至比一般主治醫師還多,值班時也一定親手參與診療工作。

放下輝煌成就

轉化為協助成長的力量

退休後,胡勝川對看診的熱情依舊不減。花蓮慈濟急診醫學部主任賴佩芳就說,「很少有急診醫師到了這個年紀,還像他堅持留在第一線,他的意志力真的非常堅強。」「雖然年紀大了,我還是很有工作的意願和體力。現在可以不受行政工作羈絆,完全專注在醫療上,感覺很自在。」儘管言談間不斷將「年紀大了」掛在嘴邊,胡勝川談起手邊工作的神采,一點也看不出服老退休的消極,反而像是達到了孔子口中「從心所欲」的境界,開始懂得在有限的時間裡,挑選最有意義的幾件事。

採訪過程中,一位呼吸困難的老人家被輪椅推進了急診室,雖然值班的醫護人員已經用極快速度做好初步處置,胡勝川還是本能似地拿起聽診器,湊到病床前觀察患者狀況。

「不管在什麼樣的場合,急診醫師看到有人倒下,第一個反射動作,一定是衝上去救人。這種本能一輩子都不會改變,因為所有急診醫師身體裡,都流著同樣的血液。」胡勝川解釋,為什麼自己無論如何都堅持繼續值班看診,「急診醫師的基因,就是哪裡有災變意外,人就往哪裡去,差別只是年紀大了,會多把插管、心肺急救這些事交給年輕人;我就看一些比較不緊急,或不那麼需要力氣的病患。」放下過去的成就,是一般人面對退休時最困難的一門課題,但胡勝川似乎已經輕巧地跨過了門檻。

「現在的我,就是找到這個年紀適合的角色。不衝鋒陷陣、不當主管,用顧問身分協助區域醫院,對我來說,也是全新的經驗。」胡勝川似笑非笑地說:「反正我就是出意見,老闆不聽就算了。」儘管說得輕鬆,但是他對急診運作的堅持卻始終沒有鬆懈。一位醫護人員就透露,胡勝川一向堅持斷層掃描與放射線儀器應該設在急診室旁,以加快檢傷救治速率;但博愛醫院的配置並非如此。為此,胡勝川拿出年輕時的磨功,不斷地向管理階層提議,反覆陳述它的重要性,始終不肯放棄。

「胡P雖然只是顧問,但對每件事要求都很嚴格,剛開始讓人感到壓力很大。」羅東博愛醫院急診醫學部主任許智翔表示,自己面對這位「從教科書裡走出來的人物」,總是戰戰兢兢。賴佩芳也說,退休之後的胡勝川,對於教學的細心與堅持,完全沒有改變。

雖然身體裡流著與年輕時相同的熱血,但隨著年歲漸長,胡勝川同樣理解完整豐富的人生,不可能只有醫療工作這項元素。家庭,則是他在人生下半場最想充實的一門課題。

退休人生登場

回歸家庭首重盡孝

「我的父母親都超過九十歲了,以前在花蓮全職工作時,我一整年只能回家一、兩趟,就連過年也常常要在醫院值班;雖然常常打電話,但總覺得沒有盡到兒子的孝心。」退休後,胡勝川每個月至少會回台南老家一趟,好好地陪著年邁的父母吃吃飯、聊聊天;最近,他每周只到博愛醫院一天,能陪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又更多了。

「我終究還是要好好享受不一樣的人生,像是在庭院好好種些花草,或是出國到處遊山玩水。所以我自己定下每周工作不超過四天的原則。」胡勝川微笑著說,「退休人生就是一個平衡,既不想太忙碌,又還想對社會有些貢獻,所以只要有人需要,我隨時願意分享;沒人找你的時候,也就證明真的該退休了。」顯然,對這位早已習慣隨時應付突發狀況的急診醫師而言,「退休」兩個字並沒有理所當然的定義;它或許代表某個階段的結束,但更像是另一場探索旅程的開始。

胡勝川小檔案

出生:1948年

現職:花蓮慈濟急診部兼任主治醫師

羅東博愛醫院高級顧問

經歷:台北榮總急診內科主任

花蓮慈濟急診部主任

急診醫學會創會理事長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退休人生就是一個平衡,既不想太忙,又還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要有人需要,我隨時願意分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9

湛江離休幹部陳光保:裸捐“保伯” 退而不休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544

6月7日,陳光保回到“廣東省包產到戶第一村”潭葛村。(新華社記者 梁旭/圖)

從南海明珠廣東湛江市往雷州半島走,一路蔗田蔥蘢,蕉果飄香。過了北和鎮拐個彎,不多時,便到了遠近聞名的“保伯農場”……

保伯農場占地2800多畝,之所以有名,不是因為大,而是因為它的主人陳光保。十里八鄉的街坊相親都知道,這位85歲的老黨員、老革命,曾歷任海康縣(今雷州市)縣長、縣委書記,為黨為民奔波勞碌了大半輩子;從湛江市政協主席任上離休後,仍不肯留在城市享清福,跑到離湛江市區100多公里的雷州北和鎮仙過嶺墾田開荒,並將農場收入連同自己的工資以及兒女的“孝敬”拿出來獎教助學、扶貧濟困,十幾年如一日,甚至在下肢癱瘓後依然初衷不改,累計捐款1415萬元,人稱“輪椅上的裸捐書記”。

這位耄耋老人仍在延續著“人民公僕”的事業。這不,日近黃昏,“保伯”又讓人推他到地頭,查看甘蔗的長勢。“希望今年是個豐收年,我的目標是再捐200萬。”

隨著他往田間遠去,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更加高大;而那輪紅日,像極了他那顆為黨為民無私奉獻的赤誠之心。

治南渡河推包產到戶

陳光保16歲參加革命,早在海康公社社長、縣長、縣委書記任上,就是公認的好幹部。有農民自撰的雷歌(盛行於雷州半島地區的漢族民歌)為證:“譚葛原先是醜樣,破舊茅房窮村莊,改革開放政策好,保伯著力來幫忙,人民致富全憑黨,政策英明城和鄉……”,說的是陳光保頂住壓力,支持雷州農村率先搞包產到戶的往事。

“廣東包產到戶第一村”北和鎮譚葛村老支書吳堂勝回憶說:1977年—1978年,譚葛大隊大膽嘗試包產到戶,一下讓這個“乞丐村”“逃荒村”拔了窮根。當他懷著忐忑的心情將這件事匯報給時任縣長陳光保時,得到的不是質疑,不是制止,而是旗幟鮮明的支持。

1979年11月,陳光保在全縣公社書記會議上力推包產到戶。人們不知道的是,轉年陳光保就被點名參加全省農業工作會議,有人直接拍桌子指責他“搞倒退”,可想他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當被問及當年怎麽敢頂那樣的“雷”時,“保伯”的回答直截了當:“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讓農民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有錢花才是硬道理,為什麽不敢幹?”

南渡河是雷州人民的母親河,但也是一條災難頻發的河,治理南渡河,化害為利是雷州人民的千年夢想。每當看到南渡河兩岸一眼望不到邊的黃葉,聽到“田里光禿禿,人人住茅屋,三餐食薯粥”的雷歌時,陳光保就感到陣陣心痛。面對群眾期盼的眼神,他斬釘截鐵地承諾:“相信我,有共產黨領導,一定能根治好南渡河,讓大夥過上好日子。”

在當時的廣東省委、湛江地委的支持幫助下,海康縣自籌啟動資金、人人義務出工修建南渡河大堤。1970年破土動工,陳光保身先士卒,日夜住在工地、吃在工地,聲音沙啞了,兩眼熬紅了,兩腳浮腫了,都不離工地。經過10年苦戰,南渡河全線築起一道寬10米、長20公里的攔海大堤,被馴服的南渡河安靜地灌溉著兩岸22萬畝的東西洋良田,使之成為“金色糧倉”。

墾田開荒帶村民致富

為官不為福祿壽,為國為民來擔憂。1994年,63歲的陳光保離休了。忙活了大半輩子,家人都盼著他享享清福。

保伯哪是個能閑下來的人?為貧困村辦幾件實事,一直是他的夙願。有一回,他經過北和鎮仙過嶺時發現,幾千畝荒山閑置著,於是做了個讓人意外的決定:和50多名老幹部共同出資,租荒山開農場。他被推選為場長,和老伴張少喬將家搬到了距離雷州市區60公里、距離湛江市150公里的荒郊野外。

保伯說,“人雖然退了,但黨性沒有退,為人民服務的黨員責任沒有退”。職務有年齡界限,為黨工作、為人民服務沒有年齡界限。

“保伯”畢竟不是農民。剛開始好幾年,他認為不錯的經濟作物卻相繼遭遇了寒潮、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種植的芒果被凍死、香蕉林被臺風攔腰折斷,投入農場的資金一再虧損。有人勸他將農場轉租出去,省心省力,旱澇保收。陳光保堅決不同意:來這里開荒種地建設農場,目的不是為自己掙錢,是為當地農民致富拓新路、作示範,如今目標還沒實現就要逃跑,哪像一個共產黨人。

陳光保重新調整生產布局,改種甘蔗、辣椒等抗自然災害能力比較強的經濟作物,終於扭虧為盈。在他的帶動下,周邊群眾也到荒郊野外開墾種地。短短幾年,就開墾了一萬多畝荒地。北和鎮委書記顏樹政介紹說,“保伯”還在周邊的六個村,出資修通了20公里路;自費打深井100多口,協調相關部門修建了5個飲水水塔,解決了村民的抗旱和飲水問題。

就在陳光保為農場經營不斷改善而高興的時候,自己卻陷入了人生低谷:2006年因腰椎增生手術失敗,致下肢癱瘓,人生只能在輪椅上度過;2007年,陪伴陳光保近半個世紀的老伴張少喬去世……接連的打擊下,陳光保沒有輕言放棄!

如今的保伯農場,甘蔗、香蕉等經濟作物茁壯成長;腳下的田埂邊,一條條筆直整齊的灌溉水渠為作物輸送著養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可誰能想到,這里曾是一片亂石林立、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呢?

獎教助學興學育人才

“保伯”關心作物的長勢和農場的收成,並非在意自己或家人的收入。那些土坷垃里刨出的每一分錢,都化作春雨,灑向那些亟須幫助的貧困學子。

從2000年起,陳光保堅持資助大學生。開辦農場後,他每月的工資、農場的盈余,大多數都用來獎學助教。

在華南師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讀研二的黃仁龍,是陳光保捐資助學的受益者之一。2010年,黃仁龍家三兄弟同時考上大學,家里窮,砸鍋賣鐵也只供得起一個大學生,哭得雙眼紅腫的父親決定讓三兄弟“抓鬮”上大學。絕望之時,“保伯”送來了希望:資助1萬元現金,發動社會募捐,圓了三兄弟的大學夢。

黃家兄弟不知道的是,當年,“保伯”農場收入僅余85萬元,為了湊齊105萬元獎學金,他打電話向在暨南大學工作的小女兒陳席“化緣”,女兒連夜帶20萬元趕回農場。

那一年,陳光保為409位高考上一本線的學生發放獎助金。不知誰脫口而出,喊了聲“保伯”,隨後,“保伯!保伯!保伯!”的聲浪經久不息,成了雷州人對陳光保的親切尊稱。

獎教助學,與陳光保在職期間提倡的“治窮先治愚,興學育人才”一脈相承。據統計,十多年來陳光保累計捐出1162萬元用於獎教助學,惠及6000多名學生;此外還捐款253萬元建設道路,資助老人、殘疾人、貧困戶等。2010年,他將農場改為“重教助學基金會農場”,並表示徹底“裸捐”,不留給子女一分錢。陳光保關心教育、情系學子的善舉在當地產生了示範效應,帶動了一批企業家捐助大學生,雷州大地掀起了重教助學潮。

“我們共產黨的領導幹部不是官,是‘人民公僕’。這幾個字看上去簡單,可內涵非常深刻。”雷州市委書記江毅坦言,要做好一個真正的人民公僕並不容易,能像“保伯”這樣純粹、徹底地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是難上加難:“保伯的精神,應該成為我們黨員領導幹部的指路明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9

【我主場】享受入片場鬧人 洪金寶退而不休

1 : GS(14)@2016-08-13 14:59:47

洪金寶跟陳木勝日前為電影《危城》宣傳,現年64歲的洪金寶對於退休有另一種體驗,他日前接受本報專訪說:「我十年前試過退休,去咗美國一兩年後返香港就唔再退休,有乜嘢好玩過拍電影,現場有幾百人可以畀你用粗口鬧,最重要食得、玩得,做得開心。我而家一把年紀,講嘢仲有人聽,呢樣嘢用錢都買唔到,所以千祈唔好講退休,只可講『退而不休』,好多朋友一話退休,兩年就歸古,心靈好空虛㗎。」已經榮升爺爺的洪金寶,講到孫仔其詞若有憾的說:「佢哋(孫仔)玩我㗎咋,又要畀錢又要睇佢面色,真係特攻爺爺。」



■陳木勝(右)新戲強調「公義要有人執行」以對抗惡勢力,但否認影射現今社會。

■彭于晏在戲中以俠客身份仗義出手對抗強權。劇照


「公義要有人執行」


戲中劉青雲擔起衞城的責任,跟吳京、古天樂周旋,本着「驚先要面對,唔可以退縮」,彭于晏以俠客身份仗義出手對抗強權,似有香港現今狀況的縮影,洪金寶說:「咁啱啫,你睇番三十年前古裝片,有邊套題材唔係講呢啲,只係遇着香港社會畀你嘅感覺就好重。」陳木勝認為全世界都有欺凌的情況,內地窮人不敢跟富二代鬥,大國家會欺凌弱國,陳木勝說:「戲入面有一句對白『公義要有人執行』,靠講冇人執行係冇用嘅,有冇呢種俠義精神(彭于晏)嘅人走出嚟呢?大家感受到幾多就幾多,電影世界就係咁,冇得勉強人哋感覺。」那麼香港要到幾時至會有個彭于晏?撰文:卓寶花場地:E-Max九龍灣展貿中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3/197338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695

西環集中營:689死抓一帶一路 部署退而不休

1 : GS(14)@2017-05-13 01:52:27

特首梁振英周六啟程率領30人代表團到北京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論壇,聲稱獲破格安排在大會上發言。據知梁視今次高?論壇為其重要政治表演,除了向國家主席習近平顯示其重要性外,也為落任特首後,鞏固他在中港政治扮演的角色,為其7.1落任後「退而不休」鋪路,更有政界人士預言,梁影響力可能較他做特首時更大。事實上政圈早前流傳,梁想力保部份「梁粉」司局長,包括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留任,「除咗吳克儉呢類連建制派都反對嘅人外,外面傳緊梁振英同北京力爭佢一啲梁粉司局長留任,好似陳茂波、楊偉雄等等」,當然梁以這些司局長「有能力、政治上可靠」,作為爭取他們留任賣點,「但明眼人都睇得出,如果呢班梁粉司局長留任,等同喺下屆政府插針,到時梁有乜想推,佢喺政府外以政協副主席身份提出,政府內就有自己友配合落實」。


繼續插手香港事務

另一政界中人稱,梁最近再次落區,其實就是為7.1落任後「退而不休」鋪路,顯示他無意落任後,淡出香港政圈,而他不斷死抓一帶一路不放,甚至不讓林鄭隨團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論壇,就是要將「一帶一路」變成他退任特首後,繼續在中港政治扮演角色的切入點。這位政界中人更預計,梁到時會用政協副主席身份,藉推動一帶一路從而在中央層面繼續插手香港事務,「到時佢唔使再同香港人、傳媒交代同中央講乜,要繼續插手香港事務話咁易,林鄭到時難有好日子過,隨時俾佢向北京打小報告」。季陶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12/200189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45

洛城首位華裔副市長退而不休繼續推動本土經濟

1 : GS(14)@2017-08-04 06:36:29

洛杉磯市首位華人副市長陳紓樺(Raymond Chan)上月底正式結束在洛杉磯市政府33年職業生涯,他接受《蘋果》專訪,除了分享他的任內點滴及處事之道,也分享了他身為領導人的方針。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於海南島出生,陳紓樺6個月大與父母遷居香港,17歲前往加拿大讀書,其後於1980年前來洛杉磯攻讀第二個學士學位,主修結構工程。畢業後就進入洛杉磯市政府工作,先從水電局起步,再轉往建築安全局。2014年獲市長加爾塞特(Eric Gracetti)委任為總經理。原本去年達60歲已經申請退休,不過市長極力挽留,最後退休不成,反而以合約形式擔任副市長,主力洛杉磯市的經濟發展。61歲的陳紓樺個子不高,幾乎全白的短頭髮襯上圓圓的臉,經常笑笑口,非常和藹可親。記者跟着他在市政廳遊走時,不到三步就會碰到他的老朋友,可謂相識滿天下。他表示,去年想退休時,市長想他留任一年過渡市長選舉,而他不想多留,並向加爾塞特提出「如果你找不到人,我多留一個月做義工吧!」結果周旋了一會就決定多留3個月。但真的入到市長辦公室後,他覺得要做的及改革的事太多了,3個月無可能做到他想做的事,所以最後決定多留一年。短短一年內,陳紓樺與市長辦公室一同構思了50個目標去增加洛杉磯貿易,並已經實行了20個,其餘的在他離去後仍繼續運行。其中有3個計劃是他最引以自豪的,第一個是關於將本地商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市長辦公室打電話給不同的生產商,鼓勵他們將產品出口,並舉辦相關講座提供更多方法及措施,有興趣的商家就可以跟市長辦公室去到其他國家推銷商品,將商機帶出洛杉磯。其二是邀請了25個國家大使到來市長辦公室,與他們共同協定各2至5項計劃,希望可以增加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合作。第三則是加強內部合作,很多時一個項目要經過多個部門及分局的合作,所以將各部門連線,產生不同計劃去幫助投資者,其中最自豪的就是爭取到星球大戰導演George Lucas的博物館Lucas Museum of Narrative Art。對於從市政府退休之後的生活,陳紓樺一點也不閒,除了多花時間陪伴父母,好好鍛練身體外,他亦沒有真正退下來,洛杉磯市議長組成了一個可負擔房屋(Affordable Housing)的委員會並邀請他成為委員。另外,他個人亦會從事地產策略性的工作,幫一些香港或內地的地產界朋友牽頭來洛杉磯發展。他舉例,由中資綠地集團興建的大都會(Metropolis)項目,就是自己一手一腳促成,亦是洛杉磯史上最快完成的興建項目。他表示,現時很多中資已經在洛杉磯市插旗,更透露下一個洛杉磯的大型項目,將會是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合資,位於Grand Avenue及第一街的大型商住混合建築項目。縱使不在政府工作,他都希望可以繼續推動洛杉磯的經濟,吸引更多外資,但他表示,工作量較以往減少很多。歡送會上無論是建築安全局的同事、市議員、市長辦公室都對於陳紓樺退休依依不捨,陳紓樺非常感動亦衷心感謝同事的厚愛,「沒有更好的形式去結束我的職業生涯。」他認為作為一個好的領袖,不要自己將所有事攬上身,要懂得知人善任,懂得尊重及支持替你工作的人,「人們尊敬你是因為你能做的事,人們喜歡你是因為你幫他們做的事」(People respect you for what you can do, people love you for what you can do for them)。他臨別贈良言勉勵記者,只要緊記這個宗旨,人生就會更加成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4/20111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93

梁錦松:退而不休 快樂之源

1 : GS(14)@2018-02-04 20:56:02

【明報專訊】翻查港府統計處《2017年至2066年香港勞動人口推算》報告,2018年原來是一個分水嶺,因為全港的總撫養比率(即每1000名勞動人口需負擔多少非勞動人口的生活)跌至2017年的917之後,今年轉跌為升,升至924,30年後更達1193。隨着五六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港人踏入60歲,愈來愈多市民會展開他們的退休生活。要人生下半場活得精彩,除身心健康之外,如何善用工作時積聚的財富亦很重要。《Money Monday》由本周開始,推出「退休綢繆」專題版,與大家一起規劃這段黃金歲月,亦為尚未到退休年齡的你及早準備。原本在《Money Monday》刊登的「新經濟新天地」,已移到《明報》A疊「創科線」,逢周一刊登;「社企新天地」則會在每月首個星期三在B疊刊登,敬請垂注。

年輕時,總幻想可以早點退休,過自由自在的生活;眨眼到了65歲,拖着因工作而遭不斷損耗的身軀,還有只會不斷萎縮的銀行儲蓄,美夢變成噩夢。由財政司長高位退下、後轉任南豐集團董事長及行政總裁的梁錦松坦言,短暫而悠閒的退休生活並未有為他帶來多大的快樂,不斷的挑戰反而可讓他保持身體和心境上長青不老,讓生活更見豐盛。

撰文:李凱茵

在不斷突破的科技和醫學輔助下,不少人都活到八九十歲。換言之,若65歲退休,往後要面對的是長達數十年的退休生活,可謂人生脫離職場後面對的另一場挑戰。今年屆66歲的梁錦松日前出席理工大學活齡學院一個名為「喜迎中年」的講座時,以「動盪、不確定、複雜和模糊」來概括他對社會未來發展的預期。他指出,新技術湧現、全球化浪潮、政府大量印發鈔票、普選制度、人口老化等,全部都是引發社會不安的因素。活在這個不安的社會中,再加上長壽,可預見人們將來的退休生活只有更加困難和不穩定。

梁錦松說:「2003年在政府退下來後,過了3年半的退休生活。首半年過得非常自在,但其後就開始覺得沉悶,而且身體健康亦未有因此而變好。」他解釋,退休後雖然堅持每天運動,但由於沒有了早睡早起等的良好生活規律,大腦失去了不斷思考的挑戰,健康狀況未見好轉。直至重投商界,體力和智力再次受到挑戰,生活再次變得充實,活得更加開心。

鍛煉腦力有助抗衰老

他引用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指出,適度的腦力鍛練對健康狀態和延緩衰老有實質作用。所以,延後退休年齡或適度的重新投入職場,不但有助解決財政困難,更是有助於對抗衰老的良藥。

從職場退下來,退休人士往往會為自己失去了昔日的家庭和社會地位而煩惱。梁錦松表示,在有限的生命中增加幸福感,是退休人士在財政問題以外更應着力的課題。他又引述了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結果指出, 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原來跟金錢和社會地位沒有多大關係。幸福感的來源,是我們與身邊人,特別是配偶的關係。

開源較節流更有效

就業困難,加上體力衰退,退休人士即使有心重投職場亦未必能心想事成。梁錦松建議可多利用網上的服務配對平台,為自己創造工作機會,例如由他牽頭成立的創投基金新風天域有份投資的hellotoby。這類平台可讓不同人士以自己的專長向有需要人士提供服務,例如補習、教授樂器、翻譯、校對、資料輸入等等,讓年長人士可以自僱形式繼續為社會服務兼賺取收入。

作為香港的前任財爺,梁錦松被問到如何為退休理財時,他說不外乎是開源和節流兩大方向,但開源就永遠較節流來得有效。

[李凱茵 退休綢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13&issue=201801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71

黃錢其濂退而不休 重拾寫作夢

1 : GS(14)@2018-02-12 07:11:01

【明報專訊】年華老去,身體機能衰退,老伴病倒,種種退休後接連出現的挑戰,很容易就會把意志薄弱的人擊倒。不過,年屆八旬的港英時期女高官黃錢其濂,則選擇以她一貫的從容態度迎接挑戰,更努力實踐寫作夢,以一支筆為香港寫下一頁頁的歷史。

撰文:李凱茵

談起黃錢其濂,經歷過殖民時期的一代,總是第一時間想起她一身「花碌碌」的旗袍裝束。她每次出現均打扮得一絲不苟,氣度雍容。1980年代末出任社會福利署長、90年代晉升衞生福利司的黃錢其濂,任內推行長者卡服務,從此創立了70歲以上免申報資產領取生果金的福利;及後轉戰立法會,以「票后」姿態成為回歸前最後一屆立法會議員。至1997年,黃錢其濂因持有外國國籍而未有續任議員,便選擇移民澳洲。

關心香港 決意為港記錄歷史

「我是苦命人,我不會退休。直至眼睛看不到,才會退下來。」黃錢其濂以她爽朗的招牌笑聲和中氣十足的聲線,說到自己的眼睛開始有毛病。

卸下公務後,黃錢其濂未有讓自己閒下來。她選擇為少時的寫作夢重新出發,翻出多年來儲下的大量筆記,執筆當起專欄作者來,並出版自己的著作。2011年她回流香港,曾經再執起為官前放下了的教鞭,在著名補習社擔任「補習天后」,教授英文。

黃錢其濂強調繼續工作並非為掙錢,「老人家無所謂,唔食得幾多,但人要活得有志氣,即使老了也不能失去這份志氣。」雖然退休超過20年,但她表示仍然十分投入香港的事情,仍想為香港出一分力。她決意當一位香港時事的記錄者,不偏不倚地為香港編寫歷史。

去年4月開始,黃錢其濂放下所有的專欄工作,專心撰寫名為《回》(英文版書名為《Return》)的香港回憶錄,集合過往出版過的材料,記錄下過去七十年她在香港的所見所聞。英文版已出版,惟鑑於英文書在香港市場的需求一般,故只限量印製,送予好朋友和支持者閱讀。中文版方面,她預計在今年的農曆新年過後動筆。

至於教學工作,黃錢其濂自從2014年動過大手術兼大病一場後,身體狀况已大不如前,所以未能繼續為香港的英文教育出力,不過她並未因此感到氣餒。「I'm very conscious of mortality(我深感人生的大限),人人都會死,我要做的是活好每一天,活在當下,盡我所能留下一份功勞,是我的人生哲學。」

寫長者生活之苦 冀政府改善配套

新書的中文版還未動筆,擔任社會福利署長時曾大力推動各項長者服務的黃錢其濂已經計劃好,未來要再為香港的長者發聲,執筆談談長者在香港生活的苦處,希望政府改善配套,照顧長者所需。

■寄語青年:親身感受記錄香港

「回頭是岸、回望過去、回歸祖國、回首香港」,黃錢其濂表示,《回》這個書名有多重意義,但都是包圍着香港所發生的故事。自11歲由上海來港,至今剛好70年,她的新書正是記下了她來港後英國治下50年和回歸20年所見所聞。大家當然希望可以讀到一些鮮為人知的政府奇聞,不過,黃錢其濂已肯定地告訴大家不用有所期望了,「我堅持三不做:不抵譭、不稱讚、不爆料」。黃錢其濂表示她每天都會看電視,希望知道新一代的想法。她在新書中寄語年輕一代,不但要好好見證香港的未來發展,還要動起手來記錄下眼睛所見的一切。

[李凱茵 退休綢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152&issue=2018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0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