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香港股市,外國股市,地產,樓市之(壹參參)發達三大要素之:買甚麼?(第一一八回) 阿牛

http://hk.myblog.yahoo.com/yomagyomag/article?mid=2077

 

投資樓市:唔賣地,可以點?

如果政府明白阿牛尋日嗰個論點,就知道齋賣地喺唔掂嘅。等如你成家都肚餓,你去攞晒啲珍藏鮑魚,花膠俾老婆,又話啲靚嘢點計點計,扣番幾多家用,咁冇用㗎喎,你喺度做緊乜嘢呀?

要有用就要老婆盡快煮啲嘢俾大家食。鮑乜嘢魚啫!

問題就在於『盡快』兩個字。

要發展商盡快,就要學祖國;俾個限期佢起屋,如果過左期起唔到,就當屯積土地,輕則罰錢,重則收番塊地。

一招攪掂。

政府一賣左塊地,就應該立刻公報,呢塊地兩年後有幾多千個單位供應。最好連土 地可建多少單位都粗略固定,而且起好仲要攞晒出嚟賣,唔准留貨尾,唔准擠牙膏;例如平均八百呎一個單位,除到條數,假設塊地可以起千五個單位,賣地時附帶 條件,就喺規定佢起夠千五個。如果發展商鍾意起大單位,咪由得佢起囉,咁佢咪起番啲四百呎嘅細單位,戥勻條數,總之起好就要啱數。

發展商如果唔肯投地,咁仲好,等個樓市知道唔喺咁向好,自然就會冷卻少少;如此類推。

今時今日,死喇,賣左地,人地 hold 住等下一朝再高啲樓價先推出,咪又喺遠水不能救近火。

日本學者大前研一話,香港人個大問題,喺『原全冇遠見,淨喺睇到前面三呎,再遠啲嘅嘢,完全唔睇,完全唔諗。』。

靚地就買少見少,我睇你將來點。

阿牛都冇嘢好再講囉,所以今日篇Blog到此為止

明日篇Blog好長,敬請收看。

謝謝。

下面隻蟹喺留番明日用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80

台灣學生變身中國最神祕的外來富豪 身價一一八六億 王恒:你把我丟在沙漠 我也能活著走出來!

2011-6-27  TWM




「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中名列第四的金鷹國際王恒,成長於台灣,在美國賺到第一桶金後,比大多數台商還要早進入中國市場。

他獨具的性格與國際觀,抓住中國內需崛起商機,使金鷹集團展店的動向成為中國各地景氣發展的重要指標。

撰文‧楊方儒、林宸誼

六月五日,江蘇省常州市的一家百貨公司,大張旗鼓的慶祝試營業,「金鷹商貿將引入常州首家蘋果專賣店。」語調平緩的長者,是現年六十三歲的王恒,他表示集團未來將按照每年開設五到八家新店的步伐發展。

王恒是誰?六月十六日,中國胡潤首次公布的「二○一一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除了眾人熟知的頂新魏家與旺旺蔡家分列第一、二,第三名為香港朱樹豪家族外,排名第四是台灣人相當陌生的名字,金鷹國際的王恒。

王恒在「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擁有約人民幣二五○億元(約合一一八六億元新台幣)身價;在「二○一一年富比世華人富豪榜」中,則以淨資產四十二億美元(約一二一七.四億元新台幣),排名第三十六。

出身金融世家

在美國發跡 九○年代搶進大陸市場出生於金融世家,一九四九年以前,父親是廣州銀行行長,王恒直到小學四年級,在性格謹慎的父親安排下從香港移居到台灣,而他的父親也從廣州銀行行長轉至台灣銀行任職投資管理部。

大學畢業於文化大學法律系的他,前往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他邊念書邊打工 ,從加州的房地產下手,七八年成立美國泛太平洋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和酒店經營;在九○年代洛杉磯房地產泡沫化之前,賣出手中八○%的房地 產,帶著三千萬美元轉戰中國市場。

能夠在中國詭譎多變的房地產與零售市場打拚而屹立不搖,王恒擁有著自創的「二、三線城市經營法」,從鄉村包圍城市,是金鷹集團董事長王恒的拿手好戲。

「王恒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比台商還要早,」曾擔任過南京台商協會會長、現任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陳武雄說。當時許多競爭者爭相投入一線城市市場,但王恒卻已勾勒出二十年後中國各行業群雄並起的版圖,於是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從二、三線城市發展。

對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來說,金鷹絕對是個陌生的名字。歐、美、日、港、台各路百貨公司早就「跑馬圈地」,消費者心占率高得很。但在江蘇多個二、三級城市,金鷹就是shopping mall(購物中心)代名詞。上金鷹購物,就跟台北人上新光三越般平常。

「中國二、三線城市發展情景一片光明,資金都湧向了二、三線城市!」王恒大聲疾呼說,現在正是他與金鷹積極投入的時候。

江蘇、常州、宿遷、溧陽、徐州、丹陽、安徽、南通、馬鞍山、雲南、昆明,這是王恒手上的展店名單。這些地名,不要說台灣地理課本很陌生,就連土生土長的大 陸人,可能一下都說不出來這些城市是在哪一省。「即便你把我丟在沙漠,我也能好好活著走出來!」面對一個個沒人願意聞問的消費荒地,王恒自剖說,這是他最 自豪的能力。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的「中產階級報告」調查,全球每年增加七千萬至九千萬名中產階級,到了二○三○年,全球會有二十億人加入中產階級的行列,中國則是開發中國家中產階級規模最大的群體。

可以想見的是,中國消費力量將由一、二線城市朝三到六級城市轉移,如何為新興城市的中產階級提供更好的服務,成了最大的商機。包括85度C等台商服務業,有點貴,又不會太貴,兼具高質感與流行性,正好抓住了這群新中產的眼球。

金鷹雄起 自有資金充沛大手筆展店 誓作中國百貨王一○年,金鷹集團營收達一○九.五億元人民幣,較○九年成長三三.七%;一一年,金鷹預計新開八家店,未來三年預計大手筆投入四百億元人民幣,拓展十七家新店,屆時全中國金鷹總店數將達五十家。

「資金我們完全不擔心!」王恒日前公開喊話,金鷹現在帳面有二十三億元人民幣,今年擴張需要二十億元,明年的帳面估計是十五億元,需要使用十三億元,自有現金流之外,還有七十億元銀行額度,由「二○一一胡潤中國外來富豪榜」排名第四,可以看得出王恒的荷包深度。

以預計在今年底開幕的溧陽金鷹來說,營業面積將達七萬○七○○平方公尺,比新光三越站前店的四萬四五○○平方公尺還要大得多。溧陽只是江蘇西南端的一座縣 級市,隸屬常州市之下,人口約為八十萬人,現在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商城,而在王恒的規畫中,溧陽金鷹有電影院、電玩中心、高檔超市,一開幕勢必就會成為整 個溧陽的地標。

的確,長三角富裕甲天下,金鷹如今正瞄準江浙開新店!如果從蘇州開車到杭州,沿途的鄉村景色,與台灣中南部相近,但若仔細觀察,稻田中的大別墅,還有城市邊緣新建的高樓大廈,就會發現這兒的基層景氣,比台灣雲嘉南地區更暢旺。

如同台商丹尼斯百貨在河南稱王,並且輻射到鄰近省分開店,金鷹如今也成為各地政府眼中的當紅炸子雞。王恒好比鴻海郭台銘,得到最優惠的政策配合,大刀闊斧來塑造一個個新城市印象。

「金鷹在南京有絕對的優勢,就像丹尼斯在河南鄭州有絕對優勢。」丹尼斯集團總經理蔡英德,如此評價同為百貨業的金鷹。

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河南王」丹尼斯集團董事長王任生,與金鷹國際集團董事長王恒,出席外貿協會所舉辦的台商高峰論壇。兩位在中國經營最成功的台灣百貨 業者,話鋒你來我往。不久之前想要參股丹尼斯不成的王恒,多次呼籲,以河南市場為主的王任生,盡快讓丹尼斯上市。不過不急著上市的王任生表示,除非丹尼斯 營業額能夠突破二百億元人民幣,不然不考慮上市。

王恒疾呼丹尼斯儘快上市的同時,早已命金鷹百貨悄悄布局中部地區。「請王恒幫幫忙不要這麼快來,先讓丹尼斯賺夠再說。」蔡英德打趣地說。

王恒本人與他的金鷹系統具有某種「混血」特質。身為美籍華人,成長於台灣的王恒在中國發光發熱,就是因為這種混血特質以及國際觀,讓他一眼就看出歐美精品名牌在中國發展的巨大潛力。

以昆明來說,目前已經有三家金鷹百貨,Gucci、Hermes等知名品牌,都是因為金鷹才首度落腳昆明。這看得出這些大品牌對金鷹的信賴與高契合度。

「混血」特質 眼光獨到獲歐美名牌青睞 大膽跟進「只要大牌能進來,跪下來都可以。」這是王恒對金鷹招商部門的要求,畢竟入駐的各路名牌,就是一個商場的靈魂。「任何一個品牌都不會放鬆細節的關 注,名牌更是細節的瘋子!」王恒一再對內強調,金鷹必須與這些歐美名牌教學相長,轉化學習成為金鷹獲得客人青睞的競爭力。

王恒在美國以房地產起家,專做公寓出租,簡單說就是「寓公」。九○年代初,他受南京市政府力邀,蓋起了一棟六十層樓高的金鷹國際商城,頓時成為南京的地標,由於進駐的都是大公司,甚至有「江蘇第一樓」美稱。

南京金鷹國際商城落成時,王恒原本想要找美國百貨公司進駐,但一直都沒有合適的合作對象,最終他不得不自己下海,硬著頭皮投入百貨業。沒想到,從住宅、酒店、辦公大樓、購物商場一路做來,金鷹現在成了全中國最有經驗開發「城市綜合體」的團隊之一。

金鷹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能把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化娛樂、交通等複雜因素,安安穩穩的成立在一個空間內,並且成為當地的地標。

「百貨朝向巨型化、全生活、一站式發展!」王恒在四月上旬金鷹上市五周年論壇上,如此為中國百貨業發展方向定調。

鄰近華新焦家的台灣名品城,金鷹即將在南京河西,設立全世界最大的百貨公司!預計金鷹的營業面積將達四十八萬平方公尺,相當七座台北一○一購物中心,更將超越全球目前最大、達二十九萬平方公尺的韓國釜山新世界百貨。

新加坡紅木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張永河觀察,位在上海陜西北路的金鷹國際購物廣場,離熱鬧的南京西路還有一小段距離,「雖然地段較恆隆廣場次一級,但金鷹集團很早就買下土地。」張永河訝異的說,誰也沒想到,南京路商圈會成為繁華的商業圈之一。

雖然河西目前好比當年的上海浦東,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在南京政府力推、金鷹等各路人馬積極跟進的情形下,後勢確實看漲。

除了一般百貨外,王恒也不放過任何一個新商機。

剛剛開幕的「南京金鷹奧特萊斯」,字面上可能台灣人都看不懂,但如果講到「outlets」(暢貨中心),可能很多人就能會心一笑。「奧特萊斯」如今是全中國百貨的全民運動,初估已有超過兩百家以奧特萊斯命名的商場,分布在大小城市周遭。

以北京來說,就有燕莎奧特萊斯、賽特奧特萊斯、愛家奧特萊斯折扣商店、東方奧特萊斯,分布在東南西北近郊。只要到了周末,開車來掃貨的白領家庭,往往把周遭道路堵得水洩不通。

話說回來,中國二、三級城市房地產,不因打房政策下滑太多,這可以看得出潛藏其中的消費力道,有多麼驚人。王恒瞄準這一塊塊處女市場,他與金鷹展店的動向,絕對是觀察各地景氣的最佳風向球。

王恒

出生:1948年

現職:金鷹國際集團創辦人兼董事長經歷:美國泛太平洋控股總裁學歷: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文化大學法律系

2011胡潤中國外來富豪前十名

單位:人民幣

排名 姓名 國家/

地區 財富

(億元) 公司名稱 行業1 魏應交家族 台灣 400 頂新國際 飲料、食品、零售、房地產2 蔡衍明 台灣 380 旺旺控股 食品、乳制品、媒體、房地產、醫院3 朱樹豪家族 香港 260 觀瀾湖 高爾夫、房地產4 王 恒 台灣 250 金鷹集團 房地產5 林文鏡 印尼 200 融橋集團 房地產6 黃柏年 印尼 150 外灘中心 房地產7 羅康瑞 香港 125 瑞安集團 房地產8 蔡永龍家族 台灣 105 晋億實業 緊固件制造9 李思廉 香港 100 富力集團 房地產10 劉名中 巴西 100 玖龍紙業 造紙

製表:辛曉昀

金鷹國際集團

成立時間:1992年

負責人:王恒

註冊資本:1300萬美元主要業務:房地產、購物、高科技、汽車營銷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4

不畏外界一致看衰 太設十年償債一八七億 章民強父子苦熬三千多天的悲喜轉折

2012-01-16 TWM




曾是營建龍頭,到背負二百多億元債務,章民強父子在這十年內,歷經太設財務困窘、太百經營權爭奪戰、老三章啟正罹患血癌等風雨,如今章家還掉近九成負債, 奮力再起,要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撰文‧方沛晶

舉起近一公尺長的安哥拉羊角,太平洋建設總經理章啟明揚起頭,在「把聲譽建築在建築上」的幾個大字前,奮力地吹出了雄渾低沉的嗚嗚聲調,簡單但渾厚的羊角 聲,劃破了這十年來的陰霾。

「羊角號角從摩西時代就有了,四個音階代表的是召集征戰,也是慶賀勝利。」章啟明說。呈螺旋狀的羊角,就像是這十年來他和父親章民強走過的日子,曲折離 奇,但終究找到了出口。

就在去年的十二月底,原本SOGO主張,章民強父子三人挪用太百公司資金支付太平洋建設員工薪資,導致太百損失逾二億元的背信案,台灣高等法院維持一審無 罪判決定讞。

雖然這只是SOGO相關二十項刑事訴訟案件的其中一件,但高齡九十歲的章民強,仍難掩心中的激動。「即使在最苦難的時候,我都相信上帝的真理是站在我這邊 的。」他操著濃濃的上海鄉音說,如果要留給子孫什麼,他最想留的就是「家世清白」四個字。

最苦時 還虧二十億做完工程這十年來,章民強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SOGO案上。三千多個日子,他的作息一模一樣,早上上班,下午開始研究SOGO案,下了班,吃完 晚飯後繼續研究SOGO案。直至今日,章民強的公事包內,還是裝滿了法律卷宗和相關媒體報導,打開辦公室的檔案櫃,一疊疊數以萬計的文件,都是他在這個案 子上努力的痕跡。

「一開始我也覺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就把這些東西丟掉吧,努力往前走就是了!但我父親堅持,他可以做生意失敗,可以被別人騙,但他不能接受背信、掏空的 汙名,因為他一輩子,沒有貪過公司一毛錢。」章啟明說,原本他自己設想,搞個三、五年也就算了,沒想到這官司一打就是十年,即使到現在,SOGO案尚未完 全落幕,「但是往好處想,這個案子讓我父親多活了好幾年!」章民強說,他一輩子信任人,太設在台灣做房地產超過四十年了,靠的就是「信用」,所以對於打了 十年還未結束的SOGO案,他沒有退卻,對於太設二百多億元的債務,他也沒有逃避。

太設之所以欠下巨款,一方面是多角化事業太多,力量過於分散,另一方面是一九九七年間,住宅產品景氣下滑,太設轉經營公共工程,卻又碰到亞洲金融風暴後環 境遽變,營造和建築景氣雙雙下跌,加上工程延誤、原物料上漲所致。

「那時候太設手上有十二件公共工程,大概是二百億元。」章民強說,當時上游廠商聽聞太設資金軋不過來,硬是把原物料價格上調,或是要求現金交易,像是瀝 青,就有廠商把價格調高三倍。

面臨這種內外交迫的窘境,章民強才會想要向政府請求紓困,沒想到一家太平洋建設紓困,旗下十八家子公司統統綁在一起,規定沒有一家能跳票,最後,非但紓困 沒有拿到一毛錢,原本太設向銀行申請的融資貸款額度也全部被凍結。

「我們在最艱苦的時候,還是虧了二十億元把公共工程做完,二○○六年八月完成時,太設還拿到了工程獎章。」章民強的笑容露出了一絲無奈,但他堅持,「你欠 人家錢沒有關係,但是不要倒人家。」這十年來,太設從負債二一三億元,一路還到只剩二十六億元。從目前四十家上市營建公司負債比來看,太設的負債比約五 七%,遠低於皇翔(七六%)、興富發(七○%)、鄉林(六四%)等大型建設公司。

「十年前,不是只有外界看衰太設,就連銀行也看衰,覺得這麼大筆錢,太設有能力還嗎?但現在,銀行告訴我,你不要再還了,要不要借點錢,做點開發案?」說 完,章啟明哈哈大笑了起來,可以這麼爽朗地笑著,幾年前他自己是想不到的。

深刻體認「人兩腳,錢四腳」為了籌錢,章啟明和爸爸在一個颱風天,半逼半求地請南寶樹脂買下現在台北捷運永春站EAT五○%的土地權利,總共賣了五億多 元,待對方臨時董事會一開完,章民強自己冒著風雨開車,趕快先拿一億元回來給公司。也曾在某個星期五下午,銀行過了三點半以後才告訴太設要軋票,章啟明須 在兩個小時弄到三億元,章家父子在這十年內,深刻體認到什麼叫作「人兩腳,錢四腳」。

靠著大幅處分資產,這十年內太設共還掉一八七億元的負債。包括SOGO產權、天母真園、富洋投資(有線電視)股權、高雄獅甲段土地、太平洋證券股權等旗下 大型資產,能賣的都賣了。其間不是沒有人告訴太設可以「債留台灣,錢進中國」,但章家父子覺得這會留下臭名,所以寧可賣掉中國控股(大陸百貨股權),抵債 四十億元。

曾經是營建龍頭,也曾經背著二百多億元的龐大債務,太設年營收最高曾到二百億元,而去年約莫是二十億元;一九八○年,太設的股價最高到一八○元,最慘的時 候,連一塊錢都不到。

從鼎盛到沉寂,章家父子有遺憾,但沒有怨懟。

「日勝生就是因為永春站的案子起家,那原本是為SOGO新館預備的,如果成形了,就沒有現在的復興館;我們的有線電視,當時一戶賣的是二萬九,現在一戶最 少是六萬元,但很多事情,不能只看當年。」章啟明說,當要保命的時候,當別人就是要你倒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上帝還讓你擁有了這麼多。

現在,章啟明對於「金錢」另有一套解讀。他進入太設時,正好是太設起飛的時候,關係企業高達二三十家;但太設營收高、負債也高,資金常要軋來軋去,就像是 一頭背負著重物的驢子,前面吊了一根紅蘿蔔,「你追著紅蘿蔔跑,但是愈跑愈累、愈跑愈累……。」走了一圈以後,對於金錢數字反而看得更明白。「以前的太設 就像小孩子去玩具反斗城一樣,看到每一個玩具都想要,拿了滿手,卻也掉了一地;現在是喜歡那個,你要衡量一下是不是手中的這個要放掉。」章啟明說,現在的 太設是從谷底往上走,因為沒有其他上市公司一定要賺多少、必須拿出多少EPS(每股稅後純益)的包袱,所以甚至可以推估未來五年的預算計畫。

從蓋硬體轉型創意服務業

「我不愛錢,但我現在一定要替股東掙錢!」章啟明說,太設過去曾是三進三出的全額交割股,去年十一月重新恢復正常交易後,對公司營運來說,等於是打上一個 「分號」,現在他可以睡得著,也知道太設之後可以對股東交代。

對於房地產循環,章啟明的看法也和其他房地產商不同。他說,現在建設公司的處境是,開發愈多案子,就愈發現賺到的錢買不回原來的土地,弄得壓力很大。「所 以你問我,會不會羨慕別人在這波大多頭賺了很多?我跟你說,我不會!因為我已經走過這一段了。」接下來,太設要擺脫土地高漲而獲利回吐的營建業高槓桿宿 命,以「創意」和「服務」走出一條新路。

「以前你會懷念太設蓋的硬體, 但我希望以後你會感動太設設計的軟體。」去年,章啟明開始在自家建案導入「植物工廠」,依照不同節氣,提供不同植物,夏天是向日葵、冬天是聖誕紅,公司裡 有一組人專門負責社區農場,以後會發展成綠色市集,這也就是太設把營建業轉型成服務業的創新概念。

另外,太設在今年還要發展「康健住宅」,例如社區裡每個住戶都配置一個專屬的USB(電腦連接埠),運動時可以記錄你的血壓、心跳,透過雲端監測你的身體 狀況;其他包括翡翠灣、台北市中山北路合建案、雨農路的百億元大案、桃園楊梅「陽光山林」別墅,和手上七、八個都更案。

面對未來的景氣,章啟明信心滿滿地說,「太設哪裡會怕錯過大多頭?我們的高峰還沒來到,而且一定會比以前高!」

太平洋建設

成立:1967年

董事長:章啟光 總經理:章啟明資本額:40億元 主要業務:房地產開發

近三年營收、EPS

2009 2010 2011(估)營收(億元) 21.3 18.6 23.9 EPS(元) 0.49 0.68 2.8(註)註:太設於2011.09減資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9

讓全球化妝品大廠都少不了的台商包材大王 興中控股 小盒蓋創造一八○億的奇蹟

2012-7-30  TWM




興中控股 小盒蓋創造一八○億的奇蹟被私募基金TPG以六億美元購併的興中控股,是一家創業五十年的包材業台商,二代接班的執行長陳紹文帶領興中積極建構全球服務網絡,又持續研發專利、擺脫低利競爭,終於讓興中成為世界級的包材大廠。

撰文‧周岐原

七月十六日,美系私募基金德太資本(TPG Capital)被披露將以六億美元(約新台幣一百八十億元)完全收購興中控股,成為今年以來亞洲第四高價的購併案。

興中控股是一家專門生產化妝品包裝器具的台商,創業至今已有五十年歷史,一只要價上千元的電動睫毛膏等許多創新設計,都是由興中在幕後研發促成,因此世界 前三大化妝品牌:雅詩蘭黛(Estee Lauder)、P&G、萊雅(L’Oreal S.A.)全都是它的客戶。

但在此交易前,TPG在中國投資的是李寧、達芙妮等知名品牌,這家本來準備在台灣掛牌的老製造業有何過人之處,讓管理資產總額達五百億美元的私募巨人砸錢買下?

兼具規模、專利與獲利優勢答案有三。首先,規模夠大。興中是全世界第三大化妝品包材生產商,各種產品的年產能合計超過十億件,這是讓買家垂涎的第一個理由。

但興中不只衝刺產能,它也盡可能貼近客戶腳步,以速度降低被取代的風險;除了將大本營設在長三角地區,歷年來也在美國、墨西哥、法國、英國、韓國、以色列等國設廠或成立據點,連網站都登記在英國。經營徹底全球化,是這家台商最顯著的實力。

其次,夠專精。生產一般包材是以加工機具射出成型,然後等待冷卻處理,技術門檻並不高。一位興中的同業解釋:「將原料液化、拉型,然後精準達成品牌客戶開 出的一切規格,其實很困難!」他指出,做化妝品包材不僅要具備精準開模技術,為客戶量身訂做獨家造型,還得一邊控制塑料生產成本,同時確保內容物和外殼不 產生變化,傷害使用者皮膚,這就是考驗業者製程管理能力的關鍵。

專注在化妝品領域的興中為了提高競爭難度,近十年來不斷開發新產品、同時申請專利,從粉盒、唇彩、睫毛膏到盒蓋,公司已經在各式產品擁有超過一百件專利。

第三,夠賺錢。例如同樣是包材業者,興中本業的獲利能力就比國內飲料包裝大廠宏全更佳;公開說明書資料顯示,自二○○六年至○九年上半年,興中的營業利益率從一五.八%一路上升至二三.九%,都比宏全更高,原因何在?

「它(興中)的客戶都是歐美一線化妝品牌,加上生產流程要有很多精密設備,資產價值加上專利價值,獲利自然比其他同業好,」前丁家宜董事長莊文陽分析。

儘管公司不願證實任何細節,但是私募基金熱烈追求興中,在業界已不是新聞。去年底,摩根士丹利亞洲私募基金(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 Asia,MSPEA)本提議以五億美元收購興中八成股權,但最終沒有定案,事隔七個月,興中不僅將股權全賣,「聘金」也多了一億美元。

二代接班成功 陳紹文創佳績由於TPG預定以股票、現金各半支付,交易一旦完成,興中控股執行長陳紹文和妻子程宗瑩(公司董事)持有的二○%股權,將換成約十八億新台幣以及等值股票。

這固然是一次漂亮的獲利退場,但是對將事業發揚光大的陳紹文而言,或許頗有感慨。

二十年前,陳紹文與兄長陳紹箕回台接掌父母成立的興中塑膠,當時業界的生態是化妝品大廠設計包材款式、下游只負責照樣生產,一旦油價上漲或品牌刻意打壓價格,大量使用塑膠原料的包材廠隨時無利可圖。

面對困境,陳紹文嘗試跨海到廣東設廠,同時大膽創新、爭取將本來屬於品牌的設計業務轉交由興中負責,又到美國、歐洲成立子公司,就近服務客戶,當前興中的全球化模式成形,這才逐漸扭轉業績經常波動的局面,讓營運轉危為安。

身為第二代,陳紹文絲毫沒有包袱,反而替事業一再拓展新局,他的管理風格既強調速度,也敢每年砸下數百萬美元投入研發,絕不讓化妝品包材事業成為流血的紅海。

一點一滴累積技術實力的結果,讓這條「護城河」逐漸加深、加闊,對手難以跨越,令最初以五千元新台幣起家的興中,成為全球化妝品包材業要角。

創造籌碼 傳統也有出頭天經營有成的興中,本打算將股票在香港掛牌,但因金融海嘯作罷;後來轉向回台上市,連代號「八四○七」、承銷價訂為一二○元都已選定,又因為法令有諸多限制未能如願,幾經波折,最後公司選擇賣給私募基金,這和另一家台商的歷史頗為相似。

一九九八年,英國大廠Rexam(雷盛)收購國內包材廠德奎三分之二股權,補足在化妝品領域的空白,這為Rexam後來登上世界第二大包裝企業打下堅實基礎。

從德奎到最近的興中,看似不起眼的包裝材料業台商,卻有能力在購併案中一再成為拿得好價錢的賣方,意味著只要具備足夠本事,即使是不吸引人的傳統產業,也能創造籌碼,成為國際大廠非買不可的對象!

興中控股

創立:1960年

資本額:新台幣18億元(2009年)年營收:約新台幣60億元(依公開說明書資料估計)

陳紹文

出生:1960年

學歷:上海交通大學EMBA

現職:興中控股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39

「星際大戰」製片一一八O億元賣掉公司 將捐出大半收入 喬治盧卡斯 從片場小助理到全球慈善家

2012-11-26 TWM
 
 

 

從「星際大戰」到「法櫃奇兵」,喬治盧卡斯的電影故事總是充滿傳奇;從廉價勞工到超級製片,他的成功過程也是傳奇。現在,甫以千億之價賣掉自家公司的他,又宣稱要把多數所得捐出,喬治盧卡斯超級製片生涯的最終曲,還是傳奇。

撰文‧乾隆來

二○一二年的十月三十日,現年六十八歲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把他的公司作價四十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八○億元,全部賣給迪士尼,並宣布不再參與好萊塢電影製作、不參與公司運作,而籌畫中的第七部﹁星際大戰﹂與第五部﹁法櫃奇兵﹂,都交由迪士尼完成。

自一九七三年以﹁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一片成名,這位雄踞全球電影產業將近四十年的超級製片,寫下他的「最終曲」,正式退休了。

不論用任何標準來排名,喬治盧卡斯都堪稱是「史上最偉大」的電影製片之一。他拍攝的﹁星際大戰﹂(Star Wars)、﹁法櫃奇兵﹂(Indiana Jones),陪伴了全世界一整個世代的影迷成長,絢麗的電腦動畫,更是當今所有主流電影的始祖。實際上,喬治盧卡斯帶給七歲到七十歲老老少少的歡樂,恐怕早已遠遠超過童話大師安徒生,甚至超越了創造白雪公主的華德迪士尼。

作為最成功的電影製片家之一,盧卡斯個人累積驚人的財富。據今年九月︽富比世︾雜誌估算,盧卡斯的身價高達三十三億美元,排名全美國第一二○名富豪,與另一位大製片家史蒂芬史匹柏的三十二億美元不分軒輊。

而在盧卡斯出售自家公司數日後,據報導,他又宣稱要將本次交易的多數所得捐出,若此,︽富比世︾雜誌計算,盧卡斯將躋身「全球捐款最多者」之列,與世界首富墨西哥電信大亨史林姆及金融大鱷索羅斯並列同一等級。拍電影成為巨富,盧卡斯堪稱全球第一人,名利雙收,無人可比。

夢想賽車,卻在撞車後轉上電影跑道盧卡斯的致富祕訣,對於一心想要發展文創產業的台灣政府,以及總是在理想與商業之間掙扎的苦勞導演們,無疑是一盞在重重迷霧中照亮前途的明燈。

盧卡斯出生在二次大戰末期的一九四四年,與台灣的企業家施振榮、趙藤雄同年。盧卡斯在加州土生土長,高中就迷上賽車,他喜歡修車、改車、享受飆速的快感。不過,十八歲那年,盧卡斯在一場賽車中被撞,差點丟掉小命,他的賽車大夢就此戛然而止。

退出賽車場的盧卡斯,上了當地的社區大學之後拿起攝影機,轉而成為記錄賽車選手的攝影者,也與朋友參加十六釐米實驗電影的拍攝。另外,他學習人類學、文學、社會學,成了後來﹁法櫃奇兵﹂與﹁星際大戰﹂故事的養分。

盧卡斯後來從社區大學轉學到南加大(USC)電影系,在一九六○年代,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主流還是師徒制,南加大是極少數開設電影系的大學,因此成為年輕電影人的聖殿。比盧卡斯小兩歲的史蒂芬史匹柏此時也在南加大念電影,兩人後來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持續了四十幾年。

雖然受的是學院教育,但包括盧卡斯在內的學生們如果要進入電影產業,還是得到片場擔任不支薪、隨叫隨到、沒有假日的實習生,一切都得從學徒做起。

年僅三十,締造一億票房的得獎電影盧卡斯很認真,他的編劇功力也進步神速。南加大電影研究所畢業沒多久,年僅二十七歲的盧卡斯就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Lucasfilm;兩年後,根據盧卡斯自傳發展出來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奪得金球獎最佳電影,還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四項提名。更重要的是,這部投資金額僅七十五萬美元的片子,締造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當時,盧卡斯才剛慶祝三十歲生日!

接下來就是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以及隨後在一九八一年與史匹柏合作製作的﹁法櫃奇兵﹂,﹁法櫃奇兵﹂第一集製作成本一八○○萬美元,全球電影票房賣了將近四億美元;而﹁星際大戰﹂花了一一○○萬美元,卻在全球席捲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票房。

但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並不代表導演或者製片就能跟著發財。盧卡斯起家的電影﹁美國風情畫﹂創造一億四千萬美元的票房,盧卡斯依據合約,其實只拿到五萬美元的編劇費與導演費(外加分紅),即使在﹁美國風情畫﹂之後身價大漲,但是﹁星際大戰﹂的導演與編劇費,合約也不過就是十五萬美元。簡單來說,身兼編導於一身的盧卡斯,當時還是個被電影公司壓搾的廉價勞工。

不是文青,懂得用成功元素締造商機不過,盧卡斯當時向電影片商二十世紀福斯要了﹁星際大戰﹂商品授權的權利,後來所有黑武士、機器人公仔娃娃、T恤、玩具、小說、電動玩具、外加電視授權金,全部進了盧卡斯的口袋。之後﹁法櫃奇兵﹂被迪士尼樂園簽去開發雲霄飛車,更為盧卡斯帶進數億美元的權利金。

在嬉皮文化中長大的盧卡斯,從來不是青澀的文藝青年,一九七三年拍攝﹁美國風情畫﹂時,盧卡斯已經成功抓到商業成功的要領。﹁美國風情畫﹂描述一群徬徨年輕人沒有目標地生活,情節根本是義大利導演費里尼一九五三年電影﹁小牛﹂的加州版。

至於一九七七年的﹁星際大戰﹂,更是世界名片一大抄,有影迷拿一九五八年日本導演黑澤明拍的﹁戰國英豪﹂比較,這部由三船敏郎主演的電影,描述十五世紀的日本,戰敗國的公主在武士與兩名小偷協助下,反攻打倒邪惡敵人。

﹁戰國英豪﹂有兩名一高一矮、引人發笑的小偷,在﹁星際大戰﹂中變成機器人C3P0與R2D2,難怪有人說盧卡斯根本是抄了二十年前黑澤明的故事架構;一九九九年上映的﹁星際大戰首部曲﹂,遊行街道的場景、故事的架構,更是一九五九年電影﹁賓漢﹂的翻版。

決勝關鍵,大量運用電腦動畫做特效盧卡斯號稱是編劇與製片大師,但是他拍攝電影的決勝點,並不在原創故事,他從來不避諱套用別人成功的老梗,盧卡斯真正的致命武器,就在電腦動畫。﹁星際大戰﹂裡最吸引觀眾的,就是在峽谷中飛得觀眾頭暈腦脹的太空戰機;﹁法櫃奇兵﹂裡大石頭緊追印第安納瓊斯的畫面,更成了名留歷史的經典。要知道,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個人電腦還沒有誕生的三十幾年前,一千多萬美元的製片費用,有大半都花在電腦動畫上。

盧卡斯很早就在他自己的電影公司下,分設專門從事電腦動畫的子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 (ILM),這家公司三十幾年來一直是好萊塢特效公司的龍頭,作品包括﹁阿凡達﹂、﹁鋼鐵人﹂、﹁變形金剛﹂、﹁明天過後﹂、﹁加勒比海海盜﹂、﹁珍珠港﹂,當然,還有﹁哈利波特﹂。

從盧卡斯電影公司設立的子公司,可以清楚看出盧卡斯經營電影事業的重點,帶頭的當然是ILM特效公司,然後有專門授權的Lucas Licensing、有做後製音效的天行者音效公司、有後來分拆獨立出去的戲院音響公司THX,再加上動畫公司、行銷公司,以及網路多媒體公司。

當今最有名的動畫公司皮克斯(PIXAR),也是由盧卡斯在一九七九年創立的,初期是盧卡斯電影公司的動畫部門,但是到了一九八六年,盧卡斯鬧離婚必須支付巨額贍養費,加上﹁星際大戰﹂電影剛告一段落,財務陷入低潮,只好把皮克斯賣給蘋果的賈伯斯。

如今,盧卡斯顯然沒有財務問題,但把電影事業用四十.五億美元賣給迪士尼,恐怕算是「友情價」,光以﹁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的授權,加上ILM等電影特效的霸主地位,迪士尼就撿了大便宜。

退出江湖,卻在電影界留下一場好戲華爾街的媒體產業分析師大多認為,盧卡斯可以高價將公司賣給福斯(FOX),他選擇迪士尼,是為了感情因素「託孤」,希望已經擁有米老鼠、白雪公主、巴斯光年、小丑魚尼莫,再加上原屬驚奇漫畫(Marvel)的鋼鐵人、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幾乎已經囊括所有動漫明星的迪士尼,能夠好好照顧﹁星際大戰﹂的黑武士,以及冒險大師印第安納瓊斯。

宣布退休之後,盧卡斯說他要重回獨立製片的陣營,拍攝他想拍的小成本電影,還要響應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股神巴菲特的號召,將大半的財產捐出做公益。

如今,賈伯斯駕返道山,盧卡斯又宣布退隱,在他們三十多年的努力下,電腦動畫已成好萊塢主流,年輕世代的電腦高手雲集,迪士尼又收編了所有叫得出名號的動漫明星,好戲,才正要上演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

出生:1944年

現職:盧卡斯電影公司董事長暨總裁

(半退休)

學歷:南加州大學電影所

家庭:離婚,領養三個孩子

得獎紀錄:

2005年: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終身成就獎、美國探索頻道選為100名最棒的美國人之一2009年:進入加州名人堂橫掃票房30年!

盧卡斯從不避諱「炒老梗」,事實上,光是靠著「星際大戰」與「法櫃奇兵」兩個系列,足以讓他橫掃全球電影業30年。

星際大戰系列

1977年 星際大戰:曙光乍現 7.7 1980年 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 5.3 1983年 星際大戰:絕地大反攻 4.7 1999年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10.2 2002年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9.2 2005年 星際大戰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8.4

法櫃奇兵系列

1981年 法櫃奇兵 3.8 1984年 魔宮傳奇 3.3 1989年 聖戰奇兵 4.7 2008年 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4

財經八一八的苦主可能是邊個?

昨日筆者翻閱Capital Weekly,發現有一個專欄「財經八一八」,講述一名高級管理層財困的事情,描述是這樣的。

「落難富豪何其多,缸湖傳聞又一個,話說某家從事林木業務的上市公司某高層正陷財困。事關該位高層本身搞地產起家,但自梁振英當特首以後,連番使出辣招打擊樓市,2D後又3D,結果如何,看近月物業成交便可知一二。要知道凡搞地產者,多數靠借款建樓,至賣樓後才償還貸款,如今賣樓不成,難免資金週轉出現困難。

老戴八到,此君本身私人業務繁多,可惜瓣瓣皆表現一般,連支付貸款利息也有困難,原本欲借公司轉營林木業務翻身,怎知當地政府又遲遲未批出相關文件。所謂福無重至,禍不單行,就是如此矣。

至於涉及的上市公司誰屬,老戴不想惹上官非,恕無可奉告,但可以給大家一點提示,不妨查閱月前的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應能看出端倪。另一貼士則是其擔任高層的上市公司,今年股價一度被炒高,如今卻只有高位的四成左右。高位接貨者,應該記憶猶新;未跳車者,小心逃生無路。」

根據文中的線索,這名高管的情況,大約有這4點:
1.  這名高層是搞地產起家
2.  搞地產資金周轉有問題
3.  私人業務眾多,但表現一般
4.  這公司轉營林木,但牌照未批出
5.  這名高管可能之前已有減持行動
6.  這隻股票股價一度炒高,但現今只剩下一半

筆者大約查過資料,其實這家公司也不難找,轉營搞木業應該只剩幾間,且容我說說個人的直覺預測,我認為這個人正如這份公告的內容,名稱我們也怕會出事,所以不會在文中提及的,只說中間這6點和這個人相似的地方。

1. 這名高層是搞地產起家
根據前兩年的一篇關於她本人的專訪,她當年就是憑著搞村屋起家,賺得第一桶金,並和原居民合作發展村屋項目,累積了元少資產。

2. 搞地產資金周轉有問題
根據同一篇專訪顯示,其實也暗示她資金周轉的問題不輕,她當年在專訪稱,「當地銀行很少貸款予外國人,故此她全數以現金付清,「我喺香港村屋賺到 錢就拎去巴布亞,有啲地盤未開工,又要每年交稅俾政府,現金流係有啲緊張。」他拍檔之一話,「佢真係做嘢,老實生意人,但要有足夠實力去發展,見佢咁辛苦,已經成日勸佢做好目前先。」。所以可以看好,假如他某一邊資金流一斷,會造成不小的危機。上面的打擊樓市措施真是使她的本身資金斷流。

3. 私人業務眾多,但表現一般
根據這個集團的網站資料顯示,其業務主要包括幾項,第一項是地產、第二項是建築裝修、家具及設計、第三項是醫療,還有鑽飾和娛樂,最後一項當然就是私人在巴布亞新畿內亞的投資。

第一項和第二項互有關係,第一項不行,第二項相信也不行,第三項據資料顯示,有官司纏身。其他那些我沒有看到有重大宣傳過,巴布亞新畿內亞的投資,根據上面報導所稱,也好像有困難,所以也好像符合這一項資料。

4. 這公司轉營林木,但牌照未批出
根據今年初這公司的訪問,她稱「巴國政府早前已向公司口頭承諾,將批出伐木牌照。她料1至2個月後,公司變可獲發牌,更可望於今年底產出首批木材。」,但好像香港電視台發牌一樣,至今仍未見有公佈成功取得牌照。

5. 這名高管可能之前已有減持行動
根據報導稱,「但可以給大家一點提示,不妨查閱月前的港交所股權披露資料,應能看出端倪。」,根據同一篇訪問稱,「她表示未來還有意增持。」,但是根據股權披露資料,她於34.7仙購入5,670.4萬股,大約花了1,967.63萬,但是後來她在7月竟然於20仙及19.5仙,分別減持各2,000萬股,19.6仙再減持剩餘的1,670.4萬股,套現合共1,117.40萬,未計手續費虧損850.23萬,行為非常反常,可能她一是認為有壞消息,一是就是急需資金,但真正減持的原因,她才會知道。

6. 這隻股票股價一度炒高,但現今只剩下一半

根據筆者手中資料,這隻股票在1月18日為12.9仙,但在2月18日,一度上升至40仙,估計執筆時股價約在18仙至20仙之間,資料也大約符合。

雖然我沒有這隻股,但本身這隻股是屬於宏安系,已經不適宜購買,現在只是先行向大家提醒一下這隻股不好的地方,未來會發生甚麼事情筆者也不敢說甚麼,希望大家注意、注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379

八一八新股發行註冊證 紫竹林

http://xueqiu.com/3424165574/26141861
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證券發行註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註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註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證券發行註冊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據以判斷證券實質要件的形式資料, 以便作出投資決定, 證券註冊並不能成為投資者免受損失的保護傘。如果公開方式適當, 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平, 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註冊。

日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透露,《證券法》修訂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按照證監會的修法思路,新的《證券法》將完善公開發行制度,簡化行政許可程序,強化事後監管執法,為從核准制向註冊制的轉變提供製度安排。

除了從《證券法》的高度確定註冊制的方向之外,真正完成股票發審的轉變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監管者轉變角色、市場主體回歸理性,以及中介機構誠信履責等。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需要一個類似香港市場有限審核的過渡階段。

今年6月,證監會就《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5個月過後,這份意見稿的正式版仍然沒有公佈,IPO也因此遲遲難以重啟。

這份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摒棄了過去一些行政干預措施,允許發行人自主選擇發行時機,允許發行人與承銷商自主確定定價方式,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這些安排更接近於成熟市場,同時還強調了加強市場監管執法的措施。儘管如此,市場不乏批評聲音。有市場人士稱改革意見稿沒有正視證監會自身審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沒有根本上改變行政審批,因而沒有「觸及靈魂」。

綜上所述,可見目前雖然在《決議》中提及了由審核制向註冊制過度,但是具體什麼時候開始註冊制並沒有時間表,甚至到目前來說,《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的正式版還沒有公佈,所以IPO開閘依然沒有時間表,並不是說《決議》提及了註冊制,新股發行就會在短期內開閘並且採用註冊制。很可能是以後的IPO開閘依然採取審核制,將已審企業進行發行,不再接受新的IPO企業,待條件成熟後才會推出註冊制,原因:
1、《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沒有推出,推出後新股發行才可能有時間表
2、 該建議肯定會加強新股發行的信息披露,採取更多的保護投資者的舉措
3、由審核制向註冊制過度,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案。雖然《證券法》修訂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但是條件需要慢慢成熟,法律的修改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從草案到立法修改,需要很多程序。
4、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期由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這期間有有68件立法需要修改,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已通過,而其他還有很多。《證券法》的修改只要在任期以內完成就都可以。估計一到兩年的等待是必須的。

由於IPO從審核制到註冊制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對股市影響如下:
1、高估值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很可能短期受壓,但是並非所有一棒子打死,中期來看,肯定出現分化,質地不好,在行業沒有競爭優勢,光靠概唸起來的股票,長期看要開始擠泡沫,殺估值。而條件好的,有競爭優勢,同時有高成長前景的個股,短期打壓下,會繼續受到資金關注,長期走牛。
2、很多st股票,殼資源將不再受到青睞。仙股會越來越多,退市政策很可能會漸漸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也是註冊制需要的成熟條件之一)
3、資金從高估值的泡沫中擠出,將有利於部分藍籌股的資金回流,國企改革有助於藍籌改善公司治理,大盤企穩是關鍵,創業板中小板受挫是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25

傲慢政府 譜出美河市一八三位地主悲歌 「我們是最大受害者 一想到就鬱卒」

2014-01-06  TWM
 
 

 

「美河市,這麼寬廣的空中花園,居高臨下,面對大山大水。」就是這個氣派的廣告詞,讓許多人心動,捧著一疊疊的鈔票來買屋。

美河市建案於二○○七年開始預售、一二年完工,創下二六○億元的預售銷售紀錄,預計入住戶數約二四一七戶,總樓板面積約十三萬坪。

當新屋主滿心歡喜地入住,卻很少人知道,這片鋼骨結構延伸近千米的建案背後,是監察委員李復甸口中「政府搶百姓土地去賣給建商」換來的。

一八三位地主,九萬多平方公尺的農田、房舍,在一九九○年黃大洲擔任台北市市長時代,將新店小碧潭一帶以興辦大眾捷運機廠用地名義,以一坪六萬元徵收;九九年台北市府改為聯合開發案,並未向地主說明及參與聯合開發的細節,先徵收後協調的手段,處處漠視原地主的利益。

被迫離開百年家園、農地

「我們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想到就很鬱卒!」原地主之一高兩勝接受《今周刊》訪問時長嘆一口氣,低下頭又陷入沉思,久久才抬起頭來。他說明自己的先祖早從清朝就落腳於此,市府徵收土地時,九位兄弟姊妹及其家人,被迫離開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家園,以及賴以為生的農地與房舍,只能讓怪手剷平。

說到徵收事宜,高兩勝表示,當年是父親處理,二三○坪土地,只拿到一千多萬元徵收金。由於高兩勝被祖父認作義子,所以他分得一半的錢,八位兄弟姊妹再平分其餘金額。因為分到的錢較多,也有一份客運司機的穩定收入,生活較無立即衝擊;但其他兄弟姊妹就辛苦多了。

從有屋一族變身無殼蝸牛,手上連一百萬元都不到,根本不足以買房,高家九位兄弟姊妹只好四散租屋,更因農地也遭徵收,還要解決生計問題。

高兩勝的四弟當時年近四十,與妻子帶著兩名年幼稚子,陷入生活窘境;由於務農多年,沒有一技之長,幾年後才在鴿舍找到工作,所幸妻子先在成衣廠做工,才苦撐下來,如今孩子長大成人,住在新店耕莘醫院附近。

二十多年過去,高兩勝的兄弟姊妹中,仍有多人租屋度日,雖兒女多已成家立業、扛起經濟重擔,但遭政府強制徵收搬遷的場景,仍歷歷在目,看到當年的老家土地,現在蓋上了千米長城,心中慨然。

原地主自救會的成員,從新北市新店區三民街五十一巷走入整個地面架高的美河市社區,數位年事已高的長者,甚或拄著枴杖而行,或有相互攙扶者,花費一番工夫,終於爬上所謂可觀看大片水景的平台道路上。只見他們分頭走向不同角落,過一會兒,各自指著某塊區域搖頭嘆氣說:「這裡以前就是我家的地。」原來,因二十多年來與政府打官司的艱辛過程,每次看到美河市便會觸景傷情,這一天竟是他們第一次踏上本該是自己家園的美河市。

為保護權益,自救會曾多次興訟,但台北市捷運局仍以取得大眾交通用地為由,將土地徵收費用全數交付法院保管,等於是強制徵收。幾年後,地主擔心徵收費超過保管期限被充公,只好分頭領回,也因此喪失了土地所有權。

一開始,在台北市捷運局以交通用地為名徵收後,曾改口要辦理聯合開發,在地主大力抗議下停擺,九萬多平方公尺土地,暫時闢為捷運公園綠地。但不到十年,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市長時卻豬羊變色,重啟新店機廠聯合開發案。當原地主發現綠地被剷除,建商在這塊地上立起巨大的美河市看板時,才恍然大悟,原來台北市捷運局以地主的身分,與日勝生活簽訂了聯合開發案。

多年興訟無果 老父抑鬱而終高兩勝家族的遭遇,也發生在許多原地主身上。在徵收當時,許多凝聚三代家人情感的三合院群居模式,一夕間崩解潰散。

原地主之一的林士宏,其父親當年因祖厝被徵收,鬱鬱寡歡多年;後來看到公園綠地被高樓大廈取代,又受到一次重大打擊,最終含恨抑鬱而逝。

現年已七十三歲高齡的楊正吉,多次在鏡頭前發出不平的吶喊,也是奉十年前過世父親的遺命而發聲,自家的三八○坪土地,也在徵收中無奈交出。

楊正吉說,當年地主清一色是農家子弟,大家本無他念,心中雖萬般不捨,但為了地方發展,勉強同意徵收;豈知最後變成建商的囊中物,怎麼說都無法接受,決定站出來抗爭到底。

自救會成員指著美河市社區後方架高的通行空地,異口同聲地說明,本來規畫為道路,如今卻未預留避難通道與防火巷,如果發生火警,消防車根本無法進來救災,連周遭的社區居民安全,都將一起賠上。

一個寫下漂亮數字,為日勝生活帶來三百億元收益的建案,背後隱藏的是一八三位無聲哭泣的地主及其家人。政府在此案的作為,是否合乎人民公器的職責,還是成為圖利財團的中間人,已不言可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57

八一八BABA的美國上市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uw4y.html

 阿里這一次要做美國投資人的爸爸了,最新消息說阿里最終恩賜般地點頭在紐交所上市,代碼取名BABA;在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的激烈交鋒之後,最後拔去納斯達克頂戴花翎,賜紐交所黃馬褂並上書房行走,紐交所主子感激涕零並熱情洋溢的發表感言,迎接在美國IPO史上排名前三甲的這一盛況;建議到8月8號桂花香的上市日,把美國傳統企業上市的敲鐘禮改成咱大清的皇家禮儀,甩一下長鞭,「皮啊」一聲脆響,口中喊道:跪!。。。。。。

不管怎樣,中國企業能做到如此大權重的規模到美國上市,先給跪一個,點個贊字,禮過之後,來吐幾口槽。

我想說,此情此景,很可能就是一個企業,一些人的輝煌頂點了,要歡呼的是孫正義,雅虎和馬云們,而不是投資者,作為買單人,請千萬慎重,雖同為巨大,但BABA不能和FB比,FACEBOOK從誕生起就是一個巨嬰,它上市也只是一個巨兒,阿里不是,他生於猥瑣,卻成長為一個巨人,如果早早上市,必將創造投資奇蹟,可現如今,它已經是一個有些隱患的巨人了。

不知是納斯達克太聰明還是裝傻,印象中它和紐交所爭搶的標的,最後放手的表現還真不怎麼樣,典型的遠有無錫尚德STP,紐交所主子親自來中國遊說的,最後那叫一個慘;近的有推特TWTR,上市後大玩過山車,爆炒之後逐漸跌破首日上市價,不斷新低,差點擁抱一下發行價,隨著FB在移動各個層面的不斷深度滲透,未來TWTR前景堪憂;

這次BABA 在紐交所上市,說其中一個理由是考慮到交易所的承受能力問題,因為FB上市時,巨量的交易曾讓納斯達克宕機,為避免這種情況,選紐交所更靠譜;這理由有點騙騙外行人的感覺,偷笑一個,因為要論處理巨額交易量的能力,舍納斯達克其誰,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金額,納斯達克都遠超紐交所,美國前20大交易量和成交金額的股票,60%以上在納斯達克,它是多個做市商和電子自動撮合的混合交易制度,在過去的十年間,大踏步的發展中蠶食了轉型不及時的紐交所市場,現在是美國第一大規模的交易所,其承接力和交易處理能力肯定是最先進的;阿里最終選定紐交所上市,可能還有其他的理由,這是心理上的,還是認識上的,還是某種條件的蹉跎拉鋸與最後的平衡,我們不得而知,紐交所在國人心目中可能類比主板市場,古老而正宗,與馬道長的太極身段更為相符吧。

近乎同期,也是來自中國的著名電商京東,選擇了在納斯達克上市,筆者不才,做一個小預測,一兩年後,對投資者而言,京東的回報將遠遠好過阿里,對於阿里,高調必然帶來高估,過分高調帶來過分高估,還是作壁上觀為好。

我認為阿里大的隱憂有五點:

1.它不是一個共贏模式

2.它不夠專注了

3.它是電商先驅和電商黃埔,未來會受到諸多新模式的挑戰甚至圍攻

4.馬道長的靈活變通會遭遇誠信拷問

5.它從來都不是友好投資人的。

 

1.關於非共贏模式:最新的阿里財報顯示,它的淨利潤率達43.8%,與去年相比,這個數字還是下降的,但即便如此,也已經好的「近乎和買白粉」相當,與此同時,阿里的衣食父母,淘寶賣家卻生存艱難,有調查稱流水2億的服裝店仍不能賺錢,80%的淘寶賣家處境艱難,在這個巨大但又無邊界,無距離的平台上,每一個細分業務和商品的價格競爭近乎白熱化,因此只有獲得高度關注才有可能勝出,淘寶賣家最大的成本支出就是廣告推介費,這也是阿里財報高利潤率的血源之地,有人撰文說:淘寶的靈魂就是一個流量販子,把自己的流量拍賣出更高的價格是其一切商業設計的目的,這也注定了淘寶只有讓商家更激烈的爭奪流量才彰顯自己的價值。

但是可惜這是一個不可持續的模式,第一代互聯網的本質就是追逐流量,這好比傳說中的夸父追日,雖是壯舉,但真的追到烈日,必被炙烤而死,凡事都有制衡,當流量追求成為一條不歸路,那麼顛覆他們的元素就成長起來了。

長期商業繁榮也有靈魂,它的名字叫共贏,無法想像,阿里的淘寶可以靠著基層賣家長期大量的痛苦支撐來完成一次又一次的高增長,這絕無可能!

 

2.專注的重要性

馬云開啟了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並已經開始有能力改造和昇華整個中國的商業消費體系,這一支系的業務就已經有足夠的容量供一個有超凡商業天賦的人去窮盡一生了,並且馬道長也的確去做了,比如物流、支付、甚至小額貸款業務等等,把這一切做好,做透,做大,甚至做出國際范兒,空間還會更大,但是馬云不專注,脫身出來,操持別的業務,他要上線「來往」比肩騰訊,他要組建文化體育娛樂航母艦隊來進入文化影視產業。

還是那句老話:術業有專攻,來往做不過騰訊,差得數量級簡直不好意思說,文化產業的團隊組建也生搬硬套,粗曠有餘,細節差錯太多,想讓拼湊到一起的各元素間之間產生協同,釋放化學反應,極為牽強,而且,這個領域的把持難度巨大,關鍵是人才隊伍的搭建與磨合,絕不是一個可以靠資金和一些小聰明小技巧可以立竿見影的,也不是一個外資公司可以去壟斷的。

專注本可以使阿里巴巴鑄就真正的偉大,顯然它有點脫線了。

 

3.從阿里身上踩過去

 

這兩年,陡然間突然產生很多電商,分化趨於多元,更加專業化,更加小眾化,更加精細化,淘寶極可能成為未來電商多元化大潮的黃埔軍校,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的行業賣家會不會合縱連橫搞些什麼獨立發展的事件?相比過去,就網絡環境,支付手段,物流能力和網民消費意識的培養等等,整個環境都大為改觀,淘寶並非沒有大的隱患,如果都很好,那天貓也就沒有出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了,商品畢竟是要走規範化,品牌化,精細化的道路,隨著中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升,粗放的,假冒橫行的淘寶必然遇到大限,在未來發展趨勢上,京東的價值大過淘寶,只要他把服務做到極致,商品本身的諸多現代化發展必備的元素,是不需要京東自己來承擔責任的,越到後來,這個因素的對比差就越是明顯;

今天在中國出現的電商平台如此強勢的根本,來自於品牌的極端弱化,有沒有品牌,能不能打造一大批享譽世界的品牌,是未來中國發展好與不好的分界線,做了30年的中國製造,從假冒偽劣,好不容易升級到無印良品,再繼續下去,難道還要為品牌做嫁衣,拱手相讓巨大的利益嗎?所以不誇張的說,阿里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摺射中國的現實問題和焦慮領域。

淘寶和賣家之間的不合與矛盾時有發生,並沒有更本性的解決,隨著電商整體環境的大大改觀,未來淘寶平台對賣家的吸引力、粘著性是增加還是減少,還是個未知數吧,如果出現批量的行業細分平台,提供更為公平細緻的服務,以及品牌戰略不斷深入人心,淘寶王國必將遭遇極大的挑戰。

 

4.誠信的拷問

一向聲稱打死不做遊戲的馬云,在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手游平台,一向在誠信上著墨最多,發言最多,寫文章最多的馬云,曾向上下游產業允諾「絕對不做物流」,現在菜鳥物流成立,不僅做物流,還要作大物流;對於這兩個例子,還可以看作是變化不及發展快,看作是個人認識的侷限於形勢發展的極度不合拍所致的一點尷尬,發展和競爭走到這一步,只能靈活變通來面對,甚至可以不上誠信有問題的綱,但是2011年,在不告知股東的前提下,暗箱操作,將支付寶私有化,那就是完全的違反了契約精神和誠信原則,馬云可以舉出1000條理由來說明這麼做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但是,契約就是契約,誠信就是誠信,他們的公共特性就是:都是一個時間段的定量,不是變量,不承認,不認可任何看似合理的變量,馬云的中式變通,可以在中國行得通,到了美國資本市場,如有再犯,必將遭遇重大打擊;而且,他個人過往的誠信歷史,也將會是市值構成的重大考量。

 

5.股東利益最小化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次年遇到次貸危機,股價大幅下跌,一年之間股價從40元跌至3元多,2009年最高恢復至21元多的位置,隨即一路下跌,最低6元多,然後在2012年突然提出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摘牌,設定的回購價格與當初發行價持平,阿里巴巴相當於獲得5年無息貸款,成為首次上市的最大受益者,而中小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則蒙受巨額損失。

十年前,雅虎,軟銀們投資馬云,是需要非常的勇氣和眼光的,同時還要賭運氣,畢竟中國充滿了變數,今天他們因為當年的英明得到收穫,天經地義,應該得到鮮花和掌聲,但是馬道長對此表現的似乎不是那麼很仗義的,他的上市條件:必須堅持合夥人制度,就是對股東的一種弱化,其實從阿里巴巴的發展史上看,軟銀和雅虎是很尊重馬云的個人意願的,基本上很好的守住了一個投資人的本份,但是在2011年,馬云在雅虎不知情的情況下把支付寶的控股權轉移到其外部控制的一家公司裡,使雅虎在美國資本市場遭遇重大打擊;

如此等等,可見阿里不是一個以股東利益最大化為考量的企業,這種企業思維的慣性,不得不防!

 

資本市場是一個精密的天平,長期的看,它絕不會忽視一個好的公司,也絕不會高估一個被過於讚譽的企業,阿里巴巴能夠成為如此規模的科技企業值得稱道,希望掌舵人馬云能夠清醒、理智,不要讓阿里在港交所上市的悲劇再次上演,在BAT三大企業中,百度和騰訊都給投資人帶來了極其不菲的長期收益,唯有阿里對不起資本市場的投資者,本次上市還有一個非常不好的動機是一定要在市值上和騰訊叫板,實在有些過於兒戲資本市場了,據我的經驗,美國資本市場不好玩的很,還是恭敬些為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24

彰銀經營權官方逼退民股 台新金不服嗆告 創紀錄!財部靠一八%委託書大勝

2014-12-15  TWM

 

彰銀董監事改選大戲落幕,但財政部在過程中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讓台灣在全球先進國家民營化的浪潮中,踉蹌倒退了好幾步,全民恐怕都為此付出不小代價。

撰文‧劉俞青

十二月八日,財政部在彰銀董監事改選一役中,最後以六比三的懸殊比數大勝民股的台新金控,並且創下許多紀錄與爭議,不僅空前,應該也是絕後。

首先是改選結果,這是史上第一次官方靠著強收委託書,逼退民股,拿下民間公司經營權,堪稱台灣資本市場上的一大奇景。

因為按照雙方當選的權數換算,財政部上榜的六名董事,共拿下四八.一三%的股權支持;但財政部名下持股只有一二.一九%,根據彰銀去年年報揭露,加計一銀、國發會等泛官股持股,「泛官股」也只有持股一八.八%。換句話說,為了這場選舉,今年以來官股「加碼」與「委託書」、以及其他外資等小股東的支持,總計增加將近三○%股權,才能在最後演出大驚奇。

委託書大戰遊走法律邊緣

將近三○%的股權怎麼來?選前,財政部兵分二路,一則公然委任元大寶來證券加計其他十五大券商,一起幫財政部收委託書;這種由官方主動鋪天蓋地、敲鑼打鼓大收委託書的形式,史上僅見。

委託書的本意是給「不克親自出席股東會」的小股東,一個執行股東權益的機會,但後來卻被民間扭曲為爭取經營權時的利器;但這次,官方竟也利用這種遊走法律邊緣的方式,靠著大收委託書來打贏這場戰役,而且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財政部還一邊警告台新金不得「價購委託書」。但市場上一位頗具威望的律師直言,政府這次在收委託書的過程中,「有沒有利用其他方法,在一些委託書的通路上,使用了政治性工具,使其變成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也應該受外界公評」。

根據公告,官股在這次改選中,收了超過一八%的委託書,這個數字應該也創下官股收最多委託書的紀錄。

另外,財政部也要求官股行庫加碼彰銀股票,財政部長張盛和曾在立法院答詢時親口承認「請官股行庫加碼買進」;根據統計,扣除彰銀以外的七大行庫,今年以來加碼彰銀至少十多萬張,占彰銀持股至少一.五%,持股成本約在十八元左右。

以彰銀過去平平的業績表現,試問加碼之前是否有充分的評估報告?「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價格加碼,這些行庫的小股東權益是否受到保障,萬一虧損誰要負責?」律師說,財政部應給清楚的交代。

再者,由於選前戰情吃緊,因此十二月八日股東會召開當天,財政部國庫署署長凌忠嫄一早就坐鎮現場,銜命全程監控,並且不時拿起手機回報戰情;股東會從九點一路開到下午四點,凌忠嫄也參與全程,創下中華民國財政部國庫署署長竟然坐滿一家民間公司的董監改選現場的紀錄。

事實上,這次彰銀的董監改選之爭,最初的起因是二○○五年七月,台新金以三六五億元標得彰銀特別股,隨後並由當時的財政部長林全具名,發函彰銀表示:「財政部同意得標者取得董監事過半權力,……財政部支持得標者主導彰銀經營權,且在合法及不損害全體股東權益前提下,財政部支持得標者在董事會中的提案。」這封由當時財政部長發出的公函,成為今日彰銀經營權之爭的導火線。只是一路發展至今,雙方不僅毫無協商空間,而且還擦撞不少火花;例如林全在任時的政務次長楊子江就曾表示,「台新金應該加碼彰銀,」以此顯示主導經營權的誠意。

外資投書直言政策朝令夕改據此,《今周刊》詢問台新金,發言人林維俊直言,台新金確實曾在今年向金管會口頭提出「加碼彰銀」的徵詢,但此舉立刻遭到金管會高層勸阻,原因是「不要為年底的改選平添變數」;台新金乖乖聽話的結果,卻是落得在改選中大輸落敗,這筆帳,如今要找誰去討?

又例如十一月下旬,一位外資投書《華爾街日報》,直言中華民國政府言而無信,他是曾經因為台新金標得彰銀而入股台新金,最後苦等多時未果只好黯然離去的外資代表人單偉建,他在文中表示:「台灣的政府不支持企業,而且政策多變,言而無信,使台灣市場成了一個高政治風險的市場,難怪外資裹足不前。」他還說:「政府完全沒有金融政策,到底台灣要公營化還是民營化?一個政策朝令夕改的政府,缺乏信賴保護與誠信原則的政府,如何搞得好經濟?如何讓企業發展?」彰銀改選大戲落幕,但冗長的法律程序才要開始。台新金揚言控告政府,要向法院主張○五年時財政部的公函有效,並請切實執行。

一位對此案了解甚深的律師則指出,當初財政部公函中有三項重點,一是台新金要拿到經營權;二是官股應持續釋出;三是官股釋出過程無論賣給誰都不可以影響台新金的經營權。目前即使雙方對經營權仍在爭議中,至少財政部應該執行第二點的「釋股」,但截至目前為止,財政部不僅沒有釋出還「加碼」,都是將來法庭上雙方攻防的焦點,而這樁史上頭一回民間業者控告政府的案例,也暴露台灣的政府治理風險,正在不斷升高當中!

財政部奪下彰銀主導權

—— 彰銀改選後新任董監事名單職稱 董事法人代表 得票率

(%)

董 事 張明道 (財政部) 8.50 董 事 梁懷信 (財政部) 8.50 董 事 阮清華 (財政部) 8.50 董 事 彭英偉 (財政部) 8.50 董 事 陳淮舟 (台新金) 5.71 董 事 吳澄清 (台新金) 5.52 獨立董事 梁國源 (財政部) 9.62 獨立董事 潘榮春 (台新金) 5.00 獨立董事 陳上程 (財政部) 4.51 合計 財政部 48.13

台新金 16.23

製表:張譯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