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ony

1 : GS(14)@2011-06-05 14:06:01

http://news.imeigu.com/a/1307130061177.html]

作為核心業務之一,索尼的平板電視已是連續7年虧損。

5月26日,日本電子巨頭索尼發布其截至2011年3月31日的財年年報,佔其整體收入近一半的消費、專業電子和部件集團實現3.57萬億日元(430億美元)銷售收入,但是營業利潤卻只有29億日元(3500萬美元)。 其中銷售收入超過130億美元、原本有望扭轉的電視業務,卻錄得9.264億美元的巨額虧損,這已是索尼電視的第7個虧損年。

“過去7年中,我們的電視業務的最高主管已經換了3位,從井原勝美到吉岡浩,再到在索尼內部有著扭虧專家之稱的石田佳久。”6月2日,索尼中國一位高管對記者表示,索尼電視業務的員工數量減少了30%,生產外包的比例也從最初的10%提升到接近40%,但是到現在還沒看到盈利。

連續7年虧損

虧損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

對於電視業務的連續虧損,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在給本報記者的書面回復中指出,“索尼的電視業務受到日元升值、市場整體價格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目前處於虧損狀態。”

而索尼集團CFO加藤優6月1日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採訪時的口徑則是,在截止到2012年3月的財年裡,索尼能夠將電視業務的運營虧損減少至少50%。

這意味著索尼電視業務或將連續第8年虧損,而過去7年,其虧損的總金額已經超過了50億美元。

索尼電視業務過去7年的虧損都有著各自的原因,最初2004和2005財年的虧損是戰略性虧損,為了盡快處理CRT電視的庫存,並且讓液晶電視業務搶占市場份額。

繼2005財年虧損9億美元、2006財年虧損3億美元後,索尼電視業務曾在2007財年一度達到19.7%的市場佔有率,甚至在2008財年上半年實現短暫扭虧。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下半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讓索尼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 日元升值40%,而韓元貶值30%,這讓索尼在與三星、LG電子的競爭中處於絕對的劣勢。

為了保持市場份額,索尼電視業務2008財年出現了20億美元的虧損,而且從2009財年下半年開始其占有率也跌到了行業第三。

事實上,在石田佳久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輕資產的改革,但是由於金融危機後日元升值,以及液晶電視價格連續大跌,其虧損的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扭轉。

為了走出虧損,石田佳久2009年4月接管電視業務後,他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將PC行業的一些做法引入到電視業務中,索尼電視全球9家工廠到今年3​​月已經壓縮到4家,其在墨西哥和斯洛伐克的工廠出售給了鴻海集團,而西班牙的兩家工廠則出售給當地企業。

然而這一“輕資產”的措施並沒有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至少2010財年出現的巨虧就說明了問題。 其實,2010財年初索尼曾預測,其2010-2011財年的電視業務將扭虧,並且出貨量達到2500萬台,但是在今年1月石田佳久就承認這一目標已經難以達到。

面板之困

與中國大陸的彩電企業一樣,索尼也深受面板之痛

索尼方面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進行的結構調整已經逐步顯現出效應,以面板採購為主的生產材料費用在不斷下降,中國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不斷增長,索尼將針對新興市場特點提供更為合理的產品型號組合,力爭盡快實現液晶電視業務的盈利。”

這個解釋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索尼電視業務面臨的障礙。 事實上,加藤優將電視業務的虧損歸咎於面板價格變動帶來的衝擊,按照其說法,2010財年上半年,索尼采購大型面板的數量沒有達到計劃量,下半年,索尼也無法利用好面板價格下跌優勢。

索尼中國有關人士進一步解釋說,“說到底索尼在液晶電視時代的虧損與中國企業類似,都是因為上游面板受制於人。”

記者了解到,三星電子等從2001年開始就在大尺寸的液晶面板領域進行投資,到現在三星擁有6條7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產線,而LG同樣擁有多條6代以上的生產線,而索尼在最初還是沉迷於特麗瓏時代的輝煌中。

直到2004年4月索尼才與三星電子簽署合資協議成立S-LCD液晶面板公司,索尼擁有50%股權。 直到2005年,索尼才開始使用S-LCD7代線的面板,到2007年7月索尼才開始使用8代線生產的面板。

然而由於S-LCD的核心技術為三星擁有,而且S-LCD的三條高世代線只能保證向索尼每月提供9萬片的產能,這只能保證索尼電視50%的需要,為了解決面板缺口,索尼一直向友達、奇美等採購,而從2011年開始甚至開始恢復向LGD購買麵板。

液晶面板價格的波動也是索尼無法控制的,索尼有關人士透露,“2010年5月前面板價格在上升,索尼就沒有購買足夠的面板導致供不應求,而6月開始面板價格連續11個月下跌,索尼雖然購買了大量面板,但面板持續跌價讓索尼承受了跌價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索尼原計劃參股夏普10代線的計劃也因為金融危機被推遲,其在液晶電視時代的上游缺失成為最大的痛處。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 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告訴本報記者,“與中國大陸的彩電企業一樣,索尼也深受面板之痛,而且由於其液晶電視出貨量大,而且日元升值等原因,其損失更大。”

有專家指出,在CRT電視時代,索尼通過遍布全球、相對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大大降低了管理費用,但是在液晶電視時代由於缺乏面板控制,其在全球各個地區不能建立各自獨立的供應鏈體系。

3D、互聯網電視自救

希望藉助技術升級的機會來赶超對手

2009年上任的石田佳久不僅在索尼推進了輕資產戰略,將更多的電視生產外包給鴻海等來降低成本,而且其還希望通過新技術的研發來彌補面板缺失的短處。

據介紹,他每週都會與零售商進行電話溝通,蒐集索尼電視的銷售數據。 這在PC行業是一種常見的做法,使得廠商可以根據最新的銷售數據調整生產計劃。

同時索尼開始加快產品開發的速度並調整研發方向,索尼內部人士透露,為了加快電視產品的開發,索尼減少了硬件和軟件平台的數量。 石田佳久甚至要求工程師降低對畫質的關注,因為多數用戶根本看不出其中的區別。

在普通液晶電視領域難以超越三星後,索尼希望藉助技術升級的機會來赶超對手,包括從CCFL背光向LED背光的升級,從2D到3D的升級,從數字電視到互聯網電視的升級。

目前索尼開始將目光瞄準3D和谷歌TV,因為索尼等日本電視企業在3D技術的研發上是領先三星等韓國企業,索尼更是將液晶電視、PS3、高清攝像機、高清數碼相機等產品都用3D和藍光技術聯接起來,用“3D World”的整體概念去沖擊市場。 索尼的這一戰略起到了一定效果,目前在全球3D電視的出貨量索尼與三星處於領先地位,而在中國和日本市場,索尼的佔有率甚至達到45%以上。

索尼還率先推出了首款採用谷歌互聯網電視平台的電視機。 這款產品允許用戶搜索網絡視頻,並觀看網上直播。 索尼內部人士透露,索尼的谷歌TV從計劃到推出僅用了13個月,為同類產品常規開發週期的一半。 顯然索尼希望通過加快研發速度來搶占互聯網電視的製高點。 但這些都面臨著競爭對手快速跟進帶來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