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說會後連跌兩根跌停板 外資論斷:宏達電最壞的情況還沒到

2012-8-13  TWM




一場外資分析師怎麼問,都得不到答案的線上法說會,一連串難看的獲利數字,宏達電第三季又踢鐵板了。然而,還沒為滿腹疑惑的投資人解答,王雪紅就登高一呼要買庫藏股,能不能聽,答案就藏在歷史軌跡裡。

撰文‧賴筱凡

就在宏達電第二季線上法說會的前四十八小時,巴克萊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蓋欣山,正忙著準備寄給客戶第一手報告,蓋欣山的指尖緩緩敲下這幾個字:「看起來最 壞的情況還沒到。」四十八個小時後,宏達電線上法說會不只沒交出好消息,第三季還會更差,投資人的心已經先涼了半截。

「未來十二個月(宏達電獲利)要翻船的機會,還滿大的。」蓋欣山這一席話,其實說得已經算是非常保守了,在他沒說出口的背後,真正要示警的是,或許宏達電由盈轉虧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只想做手機,股價難破三百元為時一個小時的宏達電線上法說會,每位外資分析師開口都先稱讚宏達電今年的旗艦機種,「One系列在各大科技網站上有很高的評 比,甚至超越三星S3」、「One是不錯的產品」,只是,話鋒一轉,緊接著所有分析師都想知道的是:「產品不錯,為何拿不出成績單?」「大陸出貨成長強 勁,為何第三季營收數字繼續向下掉?」這就像是一場找不到答案的法說會,不論外資分析師怎麼問,宏達電財務長張嘉臨能回答的只有:「我們會持續努力,提高 消費者對宏達電的品牌認同度。」蓋欣山深深的嘆了口氣,「最重要的是,Peter(周永明的英文名)必須想想,他們希望五年後的宏達電,會是什麼樣的公 司?」宏達電就像是一艘迷失航向的船隻,找不到方向,堅持不跨入低階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策略,更是招致外資的不諒解。

於是,外資分析師得不到答案,法說會後,一份份報告從各大券商寄送出來,賣出、減碼、調降目標價;更可怕的是,摩根大通證券大刀一砍,宏達電的目標價只剩下一六○元,距離昔日股價登上一三○○元榮景,不過只有一年三個月的時間。

新產品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進入衰退期「簡單這樣講好了,未來科技業的戰爭,不能只靠一種武器來獲勝,如果在Cher(王雪紅的英文名)、Peter心 中,宏達電五年後只是一家手機廠,那很簡單,股價就是差不多三百元以下,市場給它的本益比不會高,三百元差不多就到頂了。」蓋欣山話說得直接,卻也透露出 對台灣品牌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儘管宏達電的研發設計實力,讓宏達電的股價不至於跌破百元關卡,但上漲空間同樣有限。

過去三季,宏達電財測跳票、新機銷售不佳、營收縮水、毛利直落,幾乎沒有一個是好消息,但壞消息結束了嗎?顯然還沒有。

美國電信商AT&T將兩年綁約的宏達電One X手機售價,直接腰斬,只賣九十九美元,「這是一個警訊,宏達電的One系列推出不到三個月,電信商綁約價就砍半賣,宏達電花了大半資源研發的殺手機種, 獲利貢獻還沒出來,就即將進入衰退期。」一名外資分析師搖了搖頭,這無疑是敲響了One系列產品的警鐘。

看完宏達電繳出的上半年成績單,追蹤宏達電多年的蘇格蘭皇家銀行亞太下游硬體首席分析師王萬里直指,「看來宏達電年底前都不會有什麼題材了。」即使宏達電開發已久的Win 8手機可能在第四季露臉,但強碰上蘋果iPhone 5的現身,風險真的很大。

今年六月十三日,下大雨的日子,王雪紅撩著褲管、涉水走進股東會的畫面,猶在眼前,她大聲疾呼將加碼宏達電的話,還在資本市場上迴盪,但王雪紅始終沒有告訴投資人,加碼宏達電的理由何在。

威盛殷鑑不遠,當王雪紅喊買庫藏股……「王雪紅都買進宏達電五千張股票了,能跟進嗎?」這是一位小散戶的疑問,王雪紅沒有拿出有力的理由說服他,答案卻已在歷史軌跡裡。

二○○三年九月,威盛股價從天上六二九元掉下來,只剩下不到五十元,王雪紅說話了,威盛要實施庫藏股,預計買進一萬五千張,結果實施了兩個月,僅買進了七九九一張。

○四年,王雪紅又大聲疾呼要力挺威盛,連續三次買回庫藏股,但威盛股價卻從近五十元,四、三、二、一,最後威盛股價只剩不到十元。

當然,宏達電不必然會步上威盛的後塵,但宏達電去年三次買回庫藏股,都難替股價加分。

如今,王雪紅又疾呼要加碼宏達電,能否奏效,挽回市場投資人的信心,還有待觀察。但無庸置疑的是,面對市場投資人、外資分析師的滿腹疑問,宏達電若繼續對投資人打官腔,答非所問,得不到答案的投資人,也會直接反映在股價上,讓宏達電了解他們有多失望。

威盛5次實施庫藏股,股價仍然回不去,那宏達電呢?

公司 買回期間 買回股數(千-股) 實際股價表現(%)威盛 2003/09~11 7,991 -4.2 2004/03~05 8,336 -14.8 2004/06~08 7,879 -23.2 2004/09~11 12,651 +3.0 2008/11 17,456 +6.9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7.80元宏達電 2011/07~08 10,000 -12.9 2011/08~09 10,000 +1.9

2011/12~

2012/02 6,914 +15.5 截至101/08/07最新股價:240.50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169

初創公司被大公司高額收購也會後悔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1/2408640.html
些需要自己招聘創業團隊並開發有趣產品的創新型初創公司往往無法找到龐大的消費客戶群,而且也很難打開企業客戶市場,從而導致這些初創公司很難長期維持下去。

當這些公司難以為計時,自然而然的,他們會選擇關門歇業。

然而實際上,他們也可以有另一種選擇:那就是,給公司以一個象徵性的金額,比如幾百萬美元,出售給一家更大的科技公司。

像Facebook,谷歌,還有蘋果這樣規模較大的科技公司往往資金雄厚,更重要的是,這些公司也樂於收購。因為對他們而言,這是一種招募人才的最佳方式,甚至還可以招募到具有創業精神的科技員工。

這種模式,被稱之為購請(aqui-hire)。

最成功的購請案例應該是Facebook收購了FriendFeed。FriendFeed曾是一家提供社交分享服務的公司,但是沒有得到大多數青睞。在Facebook購請了該公司以後,原FriendFeed的高管們在Facebook擔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並且將FriendFeed的技術紮根在Facebook網站上。

但不是所有的購請模式都能令交易雙方滿意的。

一家初創公司的法律顧問Gil Silberman回答了筆者的問題,他表示:

的確,有太多太多初創公司或創業團隊在購請之後有所後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收購企業的公司文化與被購請公司所期望的不一致。被收購公司的人員不喜歡新公司的產品、管理、環境、工作制度、等等。

2.新公司的高層產生了後悔收購的想法,導致被購請的公司員工得不到期望的重視度。

3.被購請的公司產品/項目/部門失去了主心骨。原來的負責人、市場份額、授權機制、以及資金被強制取消或移交他人負責,或者是將原團隊全部解散到邊緣部門。

4.被購請公司的每一個員工被告知,要麼到另一個城市工作,要麼被解僱。

5.誘導並替換公司高層。實際操作併購的人員通常不喜歡談判對象不是購請公司的實際項目執行者,因為一旦併購完成後,他們會替換公司高層。

6.辦公室政治。這點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無論是新公司,還是被購請的公司,他們都有可能破環員工關係。那些在原公司工作多年的員工會對很快就獲得高昇的新同事產生怨恨的情緒。

7.差合同。也可以說買斷合同,一份差勁的合同會讓被購請公司的員工再次面臨解僱的問題,並且他們在公司購請交易中一無所獲,只能在毫無競爭力的妥協中度日,最終離開公司。

8.公司被收購的太早。被購請的公司認為如果晚點被收購可能會更值錢。

9.被購請公司沒有及時告知公司工程師,公司已經被收購。如果新公司不認可原公司產品,可能會讓這些工程師感到失望。

10.不是真正意義的購請。如果收購方只是想得到被購請公司的技術、品牌、或者客戶,而不是被購請公司的團隊,一旦上述要素被收購方得到,被購請公司成員可能會導致解僱,或者以一個更低的價格再次出售。

11.被購請公司的工作氛圍和新公司不符。比如被購請公司的員工習慣於原來的老闆,遲到早退,在公司隨心所欲,休息時玩兒桌上足球,憑藉創造性地直覺和勇氣做決定,等等。而在新公司,他們可能要適應穿著正裝、佩戴工作證,還要面對預算、費用報告,甚至要接受性騷擾培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73

「郭氏新政」敗走 金融救火指揮官上場 肖鋼接掌中國證監會後的新挑戰

2013-04-01  TWM
 
 

 

接替「叫好不叫座」的「鐵血主席」郭樹清,肖鋼成為中國證監會新任主席。對於歷練完整、戰功彪炳的肖鋼來說,眼下的挑戰,是如何在延續中國證券市場改革路線之中,找到提振股市之道。

撰文‧乾隆來

三月,大陸人大、政協兩會結束,所有中央領導班子正式接任,隨即宣布「證券沙皇」── 掌管每天約新台幣一兆元交易的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郭樹清,改調任山東省委書記,原職由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接任。

肖鋼與郭樹清,都是現今大陸金融領導層中,最勇於任事的頭號戰將。郭樹清是殺開血路搞改革的「鐵血主席」,肖鋼則是彈無虛發的「全壘打王」。三月十七日宣布兩人交接之前的一個月內,深、滬股市竟然有八個交易日出現二%以上大漲大跌的巨幅震盪,「證券沙皇」的更替,深深影響著全中國一億兩千萬股民的荷包。

中國證監會從一九九二年十月正式成立至今,二十年的時間內共有七位主席,郭樹清是其中最銳意改革、卻也是短命的一位,在位僅有五○六天。

在郭樹清一年多的任期內,推出了七十幾項重大的政策改革,從懲處內線交易、整頓上市公司假帳惡習、引進中長期資金、提高上市公司股息,並且同步在證監會內部進行主管輪調,這些被統稱為「郭氏新政」的革新,招招打中利益糾纏、作手莊家充斥的滬深股市要害。

「坐在火山口」的證監會主席郭氏新政的主軸,就是要將「政府圈錢、經理人內線、散戶短炒」的大陸股市,扭轉成為歐美結構均衡、訊息透明的長期投資市場。郭樹清高舉三種武器:「一把火燒向制度改革」、「一面旗宣導價值投資」、「一柄劍斬向內線交易」,一次全面開戰的勇氣,堪稱空前。

然而,證監會主席一向被大陸媒體用「坐在火山口」來形容,利益團體盤根錯節,各省上市公司股價漲跌關係著領導的官運,中央更將股市作為政策操控最便利的工具,長期投資與資訊透明對於大陸股民來說,就是不如股價上漲來得實惠。

大陸媒體喜歡用指數漲跌來總結證監會主席的成績,用這個標準看,郭樹清是失敗的。郭樹清上台時上證指數二四七三點,三月十七日下台當天收盤二二七八點,任內指數下挫八%,最低還曾經來到一九四九點,創下五年空頭市場的新低紀錄。郭氏新政叫好不叫座,若不是他後台夠硬,否則絕難全身而退。

與高舉改革大旗的郭樹清截然不同,新接任的肖鋼,則是大陸金融領導班子當中,戰功最彪炳的全壘打王。

一九五八年出生,今年五十五歲的肖鋼,一九八一年湖南財經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曾經創下央行系統最年輕的局級幹部、金融系統最年輕的副部級幹部、中國國有五大銀行最年輕的一把手高速升官紀錄。肖鋼在三十六歲就擔任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總經理,還擔任過計畫資金司司長、貨幣政策司司長,四十歲就已經完成總經研究、貨幣、外匯、參與中央決策等歷練,坐上人民銀行副行長大位。

成功化解多次中國金融災難肖鋼不只會做官,大陸過去每次碰到重大的金融災難,都派肖鋼擔任第一線的救火指揮官,肖鋼也都能戲劇化地擊出逆轉勝的全壘打,戰績彪炳。放眼大陸一線金融官員,可說無人能出其右。

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廣東成為中國經濟擴張的火車頭,外資金融機構捧著錢在廣東找案子,直屬廣東省政府的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很快就成為外資拚命注資的標的。不過,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香港股票與房地產大跌,外資狂抽銀根,廣東國投不良資產比率高達五○%,泡沫瞬間破裂,廣東欠債的債主,牽涉到一百三十幾家國際最主要的大銀行。

廣東是中國經濟榮枯的指標,廣東國投違約,可能引爆為全球金融機構對中國全面撤出的風暴。國務院前總理朱鎔基向全世界宣告,人民幣不會藉機貶值,先將大勢穩住,同時,朱鎔基指派後來被稱為「中國金融總書記」、現任共產黨中央常務委員的王岐山南下廣東,以廣東省常委的身分處理廣東國投危機,中央銀行則派肖鋼接任央行廣東分行行長、廣東外匯局長,接受王岐山指揮並肩處理危機。

在王岐山、肖鋼的安排下,廣東國投宣告破產,但是順利保住整體中國金融情勢,後來中央更注資三五○億元人民幣給廣東國投。

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當年承受破產損失的外資,陸續從其他案件獲得補償,王岐山、肖鋼則因此成為高盛、美林等國際大行認定的往來窗口。隨後揭開了中國石油、中石化海外上市,以及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撥離、中央國企紛紛在A股與H股上市的資本運行黃金十年。

○三年,四十五歲的肖鋼已經完成中央銀行的歷練,接下中國第一大銀行中國銀行的董事長,有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海外上市成功的經驗,北京現在要順勢處理銀行巨額不良資產問題。九九年央行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國有銀行帳上高達一兆四千億元人民幣的壞帳撥離,並用外匯存底注資重整四大國有銀行的資本結構,最終目標就是四大國有銀行的股票上市。○六年,肖鋼成功完成中國銀行在香港股票上市,集資將近一百億美元,上市承銷的股價淨值比高達二.一八倍,又為國家立下戰功。

值得台灣金融界人士關注的是,肖鋼畢業於湖南財經學院,這所學校被大陸金融界稱為「財經黃埔」,是大陸本土金融業最核心的領導幹部群,而肖鋼則是排名第一的代表人物。

湖南財經學院在一九五八年建校,文革後一九七八年恢復招生,當時是直屬中央銀行管轄的「部辦高校」,以肖鋼那一班四十位同學,就有十二位畢業後直接進入中國人民銀行服務,其餘則都進入各大銀行擔任幹部。湖南財經學院在二○○○年併入湖南大學,現在是湖南大學北校區。

根據校方的統計,湖南財經學院累計向金融業「輸送了一千多位銀行行長」,執掌了中國金融產業三分之一的天下,大陸從央行以下的司、局級領導,以及各大商業銀行的行長,到處都是財經學院的校友,中國農業銀行在全國的十七個省級分行行長,一度全部來自於湖南財經學院。

肖鋼在一九七八年入學,是文革後採用高考新制的第一屆學生,他的太太吳透紅也是同班同學,吳透紅先在工商銀行負責人事與教育訓練,後來參加了民生銀行的創建,從○三年到一○年擔任民生銀行財務總監長達七年,成功完成股票上市的工作,目前是民生銀行共產黨紀律委員會的書記。

不只在銀行,「證券湘軍」也是大陸股市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財經學院後來創了「校辦券商」湘財證券,董事長就是與肖鋼同年入學的陳學榮,而同屆入學年齡最小的娃娃學生,當年只有十五歲的黃鐵軍,現在則是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副總經理;還有股市大莊家歐陽雪初、方正集團財務副總裁湯世生(負責創設中金公司),以及晚他們十年的吳敏文,都是在大陸股市呼風喚雨的大腕。

對證券市場多有著墨

肖鋼雖然一直在央行體系,對於證券市場卻多有著墨。他在○七年就曾經被盛傳將要接替尚福林擔任證監會主席,香港吵了很多年的「港股直通車」,開放大陸人開戶直接購買港股,也是肖鋼等人發想出來的。他當年主張在剛剛成立的天津金融新區設立試點窗口,的確是具有高度開創性的突破。

肖鋼接任證監會主席之後,大家最關注的焦點就在「郭氏新政」是否延續,還有新股上市的「堰塞湖」如何疏通。肖鋼上任當天就對媒體強調政策延續性,上任第三天,證監會就啟動對青鳥華光、SST華塑、海聯訓這三家上市公司的違規調查,算是肖鋼整飭違法的起身炮。

至於新股上市的「堰塞湖」,問題就可怕了。大陸排隊等上市的企業高達八百多家,而且去年十月黨中央十八大換屆會議結束後,就再也沒有新股上市了。現在上海與深圳股市,主板加上創業板的上市公司總家數也不過兩千家,八百家公司排隊等著上市圈錢,每家背後都代表著龐大的政商利益集團,放多了,股市就漲不起來;口子緊了,必然得罪當道,如何解決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IPO堰塞湖」,考驗著肖鋼的政治智慧。

至於一億兩千萬名大陸股民,他們想得就簡單多了,肖鋼在中國銀行董事長任內,年年創造獲利新高,大陸股民期望他繼續打出全壘打,成為「會漲」的證監會主席,只要股市上漲,什麼問題就都次要啦!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肖鋼

出生:1958年

現職:中國證監會主席

經歷: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銀行董事長

學歷:湖南財經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60

40歲前不買會後悔的5張保單 用小錢養出大保障


2013-07-08 TCW
 
 

 

40歲前不買會後悔的5張保單

用小錢養出大保障

保險商品五花八門,怎麼買也買不完。自己若沒有定見,很容易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付出高保費卻不一定買到該有的保障。

保險該怎麼想?怎麼算?怎麼買?才對自己最有利?

人生不同階段該有的保險都不一樣,每一階段都有一張一定要有的保單。

撰文‧方德琳 研究員‧辛曉昀十五年前,一場嚴重車禍,讓淑琪(化名)在床上整整躺三個多月。她回想:「一醒來,醫生宣布我骨盆都碎裂,這輩子只能坐輪椅了。」但她憑著宗教信仰,熬過兩年多漫長復健期,最後終於又站起來,醫生讚歎她的信念與勇氣,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毅力過人的淑琪說:「意外發生後,我找保險業務員,才發現原來自己只有壽險,所以沒有得到任何醫療理賠。」車禍讓她驚嚇到,因此下定決心,要買足保險做好保障,才能讓先生與兩個小孩無後顧之憂。

保費高到變負債 保險還買不完?

但沒想到,這個美意卻是另一場噩夢的開始。

當時,她與先生一起在高雄經營便利超商,「先生是原住民,個性很樂天,但不會想到要存錢。」車禍後她立刻加買醫療險與長期看護險,年付七萬六千多元。而業務員看到她有存錢需求,又建議她買儲蓄型保單,每年支出將近四十四萬元,單單保費,每一年就要付五十一萬五千元。

六年多前,便利超商所在商圈外移,淑琪店裡業績不斷下滑。二○○七年,全家年收入約七十二萬元,可是保費加上日常支出卻高達一○八萬元,在付不出保費下,業務員又建議她以保單借款,年利率高達六.九%,每年再付保險公司兩萬多元利息。

○八年,淑琪開始出現車禍後遺症,雙腳越來越無力,完全沒辦法搬運貨品。「醫生建議,一定要趕快換人工關節。」她跑去問保險員關於醫療相關費用,沒想到詢問後才知道,當初買的醫療險,已將車禍事故產生的後續醫療列為除外責任,所以這六萬到十萬元換關節的費用,完全得不到理賠。

處在崩潰邊緣的淑琪,最後只好求助理財顧問。經過全面健診後,顧問建議她降低保費、停扣或者解約,讓淑琪每年保費下降到四十二萬元,以維持她每年正常家庭收支平衡。

繳了幾年保費,最後白忙一場。淑琪很感嘆:「人家都是賭博亂花錢才欠債,我與先生辛辛苦苦工作,只想早點退休,為小孩存教育費,居然會因為存保險而欠債。」她搞不懂,自己在哪個環節走錯路,才一步一步走到保費高到自己快破產,而得不到任何保障的慘境。

別以為淑琪的經歷是個特例,事實上,很多保戶也付出高昂保費代價,卻沒把該有的保障補齊,他們沒有抓住先保障後投資儲蓄的優先順序,以至於該保沒保,完全弄錯重點。

保額只有標準的四五% 保費卻超支七成保險專家常建議,保額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倍。若以台灣平均國民所得約六十萬元(兩萬美元)計算,平均保額應該是六百萬元左右。然而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統計,一二年,每人平均壽險保額僅僅只有一四三萬元,即使加上意外險,兩者加起來的平均保額也只有二六四萬元而已。這個數字只有國人平均該有的四五%。

保額明顯不足,但台灣人花在保險的支出卻屢創新高,毫不手軟;去年,每人平均年保費支出首度破十萬元,達十.六二萬元。如果根據另一個「雙十原則」,也就是保費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保費支出顯然又比六萬元(六百萬元的十分之一)多出快七成。

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觀察,這幾年,大家對保險意識提高,知道保險是理財不可或缺的一環,所以台灣人保費增加,投保率提高就不足為奇。「但只有保障觀念還不夠,如果沒有進一步了解正確的保險需求,反而容易被保險業務員牽著鼻子走,把預算花在刀背上而不是刀口。」他說。

會買保險的人總是基於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懼。邱正弘說:「你會不會擔心未來老了常常要跑醫院,會嘛!所以買一張終身醫療險;你會不會擔心老了坐輪椅需要人看護,一定會嘛!那就買一張長期看護險吧!台灣的保險商品很多,如果保障意識很高,無限放大恐懼,保險商品怎麼買也買不完。」很多業務員抓住保戶恐懼的弱點,就能成功地多賣幾張保單。

有保障觀念固然很好,但千萬別讓未來的恐懼蒙蔽理性。所以,應先搞清楚什麼恐懼該保,什麼恐懼不該保。

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說:「引起的財務損失很大,大到自己完全無法負擔的事故才最需要保險。」就如同沒有人會保感冒一樣,因為感冒發生的財務損失很小,一般人用自己的錢來支應絕對不會形成負擔。

買保險原則︾ 保大不保小 保近不保遠從這個角度思考,很多人會將日額型醫療險買到三千元以上,萬一住院七天也不過給付二萬一千元,沒有太多補償。《平民保險王》暢銷作者劉鳳和說:「保險就是要一次賠大的才有用,一次只拿一點點小錢,不叫風險保障。」劉鳳和最推薦的三種險種,壽險、意外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都是可以支付大額財務損失的險種。」他說。

「如果錢夠多,當然都可以買,但反過來說,錢多也就不需要保險了。」領有CFP(認證理財規畫顧問證照)的理財顧問師陳敏莉笑著說。她認為,在預算有限情況下,要以下一秒鐘會發生的風險為主,而不是去保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故。

業務員喜歡用「年輕時買,保費比較便宜」當話術,很多人在年輕時就買了年金險、終身醫療,這種四十歲甚至六十歲以後才可能派上用場的保單。但是,對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下一秒鐘風險是萬一自己發生事故,家裡缺少經濟支柱,更急迫需要的是壽險。

保險要階段性地買。面對林林總總的商品,先從「保大不保小,保近不保遠」原則,縮小對未來的恐懼。克服恐懼後,才能理性持平地分析自己眼前最需要的保險。

如何找對保險商品,用小錢養出大保障?邱正弘建議保戶可以從「買對、買夠、買好」三個層面來考慮。

買對險種︾ 根據人生階段選擇不同險種所謂「買對」,就是買到符合自己需求的商品。雖然說,需求因人而異,但保險絕大部分與人生階段有關,每一人生階段適合買的險種都不相同。

人生最主要風險有四個:死得太早、病得太久、殘得太重與活得太久。一旦發生這四種狀況的其中一種,都會對家庭財務造成嚴重損害;而這四種風險恰巧可用壽險、醫療險、殘廢或失能、年金險來彌補。

彭金隆說,年輕時最怕死亡風險,年老時怕長壽風險。像年輕單身貴族,若不需要奉養父母,就等於完全沒有家累,這時候,他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防止自己成為家人的負擔」;此時,根據不同殘障程度給付的意外險,就可以給因意外殘廢而無法工作者基本的保障。

隨著年紀漸長,尤其結婚生小孩之後,家庭責任變重,這時,人生最害怕的事莫過於「死得太早,責任未了」,小孩的教育費,配偶的生活等,每一項都需要錢,壽險可作為死亡風險的保障。

「死亡風險會隨著年紀增長而下降。當小孩長大,房貸還完,家庭責任已了後,就不太需要擔心死亡風險。但之後,反而要擔心活得太久,所以長壽風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加。而這中間的交叉過渡,約在四十歲到五十歲間。」彭金隆說。

年紀一到四十歲後,保險的焦點需要轉到年老的相關照顧上,加強醫療險與退休的年金險,是這階段最該考慮的險種。

每一人生階段都有它自身迫切需要的險種,但若經濟條件能力強,是不是可以提前準備?舉例來說,一位年輕單身貴族有了意外險後,覺得有餘裕又花一筆預算買壽險,這樣的購買行為會有什麼問題?

陳敏莉說:「從資源配置來看,這筆錢若不放在壽險,而是拿去投資理財,其實得到效果更大。」她直言,人生不是只有買保險,還有其他理財目標要完成。譬如:存錢買房、退休規畫等。而對年輕人來說,投資時間可拉長,更適合用積極型的投資方式來獲取較高的報酬率。「這筆錢放到基金或買投資型保單,都比買壽險好。」陳敏莉說。

買夠保障︾ 理賠金額足以解決風險問題選對險種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精算保障到底夠不夠。「很多保戶都敗在這一步,因為他們把保險當投資,把投資當發財。結果買了多功能保單,卻偏偏沒有買夠保障。」最典型的保單就是買儲蓄險,但儲蓄險設計的目的是「儲蓄」,屬於基本保障的保額只有一點點。

以三十歲男性來說,年繳三萬元,可以有終身壽險一百萬元的保額,但若放在儲蓄險就只剩下二十萬元。「不是說,儲蓄險一定不能買,但是要搞清楚你最初目的。如果是買保障,那就用最單純的險種,保費也比較低。」南山人壽業務襄理,同時也有CFP的王麗文說。

如何計算自己的保障夠不夠?以年輕人的意外險來說,最簡單的計算方式就是年收入的二十倍。年薪六十萬元,那就需要一二○○萬元保額。這個數字是假設萬一意外而全殘,餘命以二十年來計算。若買定期意外險,頂多年繳八千元左右就可解決。

另一個重要的保障就是壽險。壽險是保費最貴的險種,以至於很多保戶最後都因為預算而讓保額大打折。「寧可買保費較低的定期壽險,也不能讓保障打折。」王麗文說。

關於壽險的保障計算,可用「家庭需求法」來推算。把喪葬費用、子女教育費用、房貸費用與五到七年的家庭日常生活開銷等加總起來,就是大約需要的保額。

以居住在台北市的小家庭來說,房貸加上子女教育費,動輒上千萬元的壽險保額一定跑不掉。然而,三十歲男性,每百萬元的終身壽險保費就要三萬元來看,怎麼可能買得起千萬元保額?但若變成定期壽險,則每百萬元定期壽險(二十年)則為三千多元,兩者價差可達近十倍。

即使同一個險種,也有不同類型商品,保費差距很大。

在雜誌社擔任業務的小葉,就有這樣親身經歷。剛結婚買房子的小葉想要買保險,一開始,他鎖定買意外險、醫療險,預計每年花三萬元預算購買,可是保險業務員拿出來的規畫單卻嚇了他一大跳;因為單單終身醫療險就要年繳二萬八千元,再加上三百萬元保額的終身意外險四萬八千元,總共七萬六千元。

買物美價廉︾ 用低保費買到該有的保障事實上,業務員給小葉的商品都是屬於「終身型」,也就是繳費二十年,保障終身的險種。但如果小葉願意把終身型險種改成一年期的定期險,同樣日額兩千元的醫療險加上三百萬元保額的意外險,卻只要七五○○元,終身與定期的保費可以差到十倍。

台灣保戶偏好終身險,因為保費一定「賺得回來」。不過陳敏莉說,終身險是否有必要實在值得深思,以壽險來說,家庭責任有時間期限,定期壽險就已經足夠。

目前,定期壽險的觀念已慢慢推廣,但是能接受定期醫療險的人則少之又少。

劉鳳和曾經精算過終身醫療險,以目前住院一千元日額,保費一年至少都要一萬五千元,繳費二十年等於花了三十萬元;以住院一天理賠一千元來看,也要住院三百天,幾乎十個月才「回本」。

陳敏莉同樣認為,終身醫療險未必迫切需要,主因是住院才給付的醫療險,是照顧「醫療品質」而不是「把病治好」。「住健保房也能治病,只是住院品質較差而已。如果預算有限,更應該把錢拿去買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與重大疾病、癌症險才正確。」她進一步強調,未來醫學進步,住院天數越來越短,與其把錢拿去買一個只有住院才給付的醫療險,倒不如把錢拿去投資換一個現金帳戶,「應付未來醫學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現金。」陳敏莉說。

如何用小錢養出大保障?說到底,就是把錢花在對的險種,買最物美價廉的商品。

先根據人生每個階段的下一秒鐘風險,選擇最需要的保險,然後剔除終身、還本型的險種,用最單純的保障型商品,把基本保障做足。盡量以定期險商品為主,一定能把保費控制在自己的預算內。

人生不同階段一定要有的保單40~50歲開始為 長壽風險準備短命風險:死太早,責任未了

單身族

規畫重點:傷殘、積極投資

優先險種:定期意外險

有餘裕時:實支實付醫療險

已婚無小孩房貸

規畫重點:傷殘、積極投資優先險種:意外險、實支實付醫療險有餘裕時:重大疾病險、癌症險、基本型住院醫療

已婚有小孩房貸

規畫重點:家庭責任、投資優先險種:定期壽險、意外險

有餘裕時:補強醫療險

長壽風險:活太久,晚景淒涼

壯年期

規畫重點:醫療、養老

優先險種:重大疾病險、年金險

有餘裕時:補強醫療險

空巢期

規畫重點:節稅

優先險種:壽險

有餘裕時:無

年老期

規畫重點:節稅

優先險種:壽險

有餘裕時:無

台灣人購買保險行為大調查對保險認識正確,但無正確購買行為根據《今周刊》調查,75%的民眾認同「保障」是保險最主要功能。多數人期待買保險可為家庭帶來保障,但實際上能達到目的者卻很少,為什麼?

錯誤1 沒有調整保單的習慣6成人買了保單後,就不再調整Q.你購買保單後,是否曾經因環境改變(家庭狀況、經濟條件)而調整保單? 單位:%

有 39.32

沒有 60.68

錯誤2 壽險保額偏低

超過6成人保額不到300萬元;而年薪超過100萬元者,有54%的人保額不到500萬元Q.請問你的壽險身故保障是多少? 單位:%一○○萬元以下 21.6 一○○萬至三○○萬元 40.9 三○○萬至五○○萬元 16.4 五○○萬至八○○萬元 5

八○○萬元以上 3.8

不清楚 12.4

Q.你的壽險身故保障有多少?(針對年薪100萬元以上者)

一○○萬元以下 0

一○○萬至三○○萬元 29.7 三○○萬至五○○萬元 24.3 五○○萬至八○○萬元 13.5 八○○萬元以上 18.9

不清楚 13.5

錯誤3 險種錯置

26歲~30歲族群重壽險高於意外險;30歲以上族群重癌症險輕重大疾病險Q.請問你目前手上的保險商品有哪些?(複選) 此表為26歲~30歲年輕人 單位:%超過5成的人有儲蓄險,其實年輕人有時間優勢,適合採較積極的長期投資累積財富。

不清楚 1.5

儲蓄險 50.4

投資型保單 35.9

重大疾病險 29.8

癌症險 47.3

醫療險 66.4

失能險 9.9

意外險 63.4

壽險(含定期與終身) 74.8 近7成5有壽險,但只有6成3有意外險。

30歲~40歲族群重儲蓄險:高達52%的人有儲蓄險;重癌症險遠高於重大疾病險:64%有癌症險,但只有40%有重大疾病險Q.請問你目前手上的保險商品有哪些?單位:%高達6成4的人有癌症險,但只有4成人有重大疾病險;其實癌症也在重大疾病行列,而一旦確定罹病,能一次拿到定額理賠金,更符合醫療需要。

不清楚 1.4

儲蓄險 52.4

投資型保單 32.2

重大疾病險 40.5

癌症險 64.3

醫療險 81.9

失能險 12.2

意外險 70.3

壽險(含定期與終身) 83.8 調查時間:2013年4月10日~4月16日樣本數:1318份 調查單位:波仕特科技行銷公司三大保障型險種 購買前請深思

終身壽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身故理賠,因為是終身型,所以一定能拿回理賠金。

深思原因

●壽險主要保障家人,保障自己發生事故,對家庭責任未了的風險。

●家庭責任都有期限,通常隨著小孩長大,責任就越來越輕。

替代方案

●以定期壽險來取代終身壽險。

●同樣保額,終身壽險保費會比定期壽險至少貴10倍以上。

終身醫療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年老時一定有醫療需求,所以應該趁年輕保費便宜的時候趕快買。

深思原因

●醫療技術進步很快,很多病症住院天數都縮短。

●終身醫療險住院才賠,不符合未來就醫模式。

●與其把錢去買一個未來不一定得到理賠的醫療險,何不把錢去投資醫療帳戶,用現金模式保障未來的就醫。

替代方案

●醫療險以實支實付最重要,若需要日額型住院險,也應以定期險為主。

●以30歲男性,日額1000元為例,終身醫療險保費比定期醫療險貴2~3倍。

癌症險

業務員銷售話術 台灣每四人就有一人得癌症,一定要買才行。

深思原因

●標靶藥物成為未來癌症治療趨勢,但目前癌症險無法給付這筆費用。

●應以一次拿到一大筆金額的給付最適合未來癌症治療。若從這個角度看,重大醫療險比癌症險實用。

替代方案

在預算有限下,應先買重大醫療險,若預算有餘裕再考慮買癌症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9

蘋果會後悔沒收購Nest的3個理由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8/58037.html

本周一,Google 公司以 32 億美元高價收購智能調溫器廠商 Nest 的消息震驚了智能家居市場和科技行業。鑒於 Nest 的創始人 Tony Fadell 是前蘋果公司高管之一,更被人稱之為“iPod 之父”,所以有人在這個消息出來之前都認為,Nest 理所當然會被蘋果收購。然而消息披露,蘋果甚至都沒有參加過競標活動。i黑馬分享的這篇文章,作者認為這會讓蘋果以後感到後悔。有以下三個理由:1、數據Google 很清楚,收購公司其實收購的是數據平臺,這才是科技的未來。科學技術越來越能預測到消費者的需求。只要你稍微關註一下 Google 搜索引擎的開發歷程,你就會明白確實如此。如果你還是不同意,請穿越回 5 年前使用 Google 搜索引擎,然後再回來使用一遍,你便知道 Google 充分地利用了隱私數據、地理位置信息、臨時文件和環境因素等數據來讓搜索結果更加精確,這一切都是數據分享和篩選的結果。Nest 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平臺。雖然目前只是一個一個設備貢獻的單一數據,但是隨著設備數量的增加,Nest 可以充分地利用放置在消費者家中的傳感器,向 Google 提供消費者生活、習慣、需求等與之相關的信息。再結合 Google Now,那將是巨大的創新。2、設計團隊如果其他兩個理由的說服力不夠強的話,那麽光憑這一條,蘋果就應該收購 Nest。蘋果的現金儲備可以買下它想買的任何公司。Nest 已經在市場上火爆了,只要收購,立刻就開始盈利。即便 Nest 單獨發展,也能成為物聯網、智能家居領域的一霸。既然這樣,為什麽蘋果不拿出點錢來買下 Nest,讓 Tony Fadell 再一次為蘋果提供更好的設計理念來應對快速變化的產品市場呢?蘋果沒有收購 Nest,其實跟“放虎歸山”的道理差不多,Nest 落入 Google 的懷里,為 Google 提供更好的、更具競爭力的設計,勢必會在市場上對蘋果造成威脅。3、產品線創新蘋果在計算產品上做到了極致,手機、平板、筆記本、臺式機,各種各樣的計算產品,但卻一直在這個範圍內跳不出來。把產品做到極致固然很好,但是除了計算機之外,還有更多的內容、更多的產品可以去追逐。它們大多是具有單一功能的設備,但是卻種類繁多,或許市場潛力沒有計算機大,但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卻至關重要、無處不在。到現在為止,蘋果在物聯網市場上沒有一絲立足之地。Apple TV 或許是跟物聯網沾邊的產品,但是卻沒有 iPad、iPhone 那麽成功,市場反響一般。探索未知的市場需要巨大的決心,而且前途未蔔。Google 已經踏上了探索新市場的路,或許這個市場不會因為 Google 的摻入而發生變化,但是如果 Google 找到了突破口,那麽蘋果作為後來者將徹底失去優勢。上面所說的並不是蘋果一定要去收購 Nest 或者說蘋果不收購 Nest 一定會帶來壞結果,但卻給蘋果提了個醒,是時候應該轉變一下方向了。但 Google 收購 Nest 足以嚇到蘋果,因為 Google 不僅收購了 Nest 這家公司,還有它旗下的 100 多名前蘋果雇員。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張瓏馨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38

德希財長會晤“刀光劍影” 會後發布會互不相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049

QQ圖片20150206085029

德國財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uble)與希臘新財長瓦魯法基斯 (Yanis Varoufakis)昨日的會晤既未達成共識,也沒縮小意見分歧。

朔伊布勒在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雙方就希臘反緊縮政府(Syriza)的提議“同意各自保留不同意見 ”,他將談判的過程形容為“漫長而激烈”。

但瓦魯法基斯卻在發布會上反駁稱,“連同意各自保留不同意見的共識都沒達成。”

盡管如此,兩位財長仍在極力避免出現劍拔弩張的局面。朔伊布勒表示,德方理解希臘人民所經歷的困難,也對希臘所取得的進展表示敬佩;希臘在實施改革計劃方面取得了進展,失業率雖然仍很高但已經有所下降。而瓦魯法基斯則對朔伊布勒為歐盟一體化做出的貢獻表示敬佩。

但朔伊布勒也強調,希臘屬於歐元區,希臘必須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ECB)和歐盟委員會合作。朔伊布勒還稱,不希望打造一個“德國式歐洲”,但希望提升歐洲經濟的競爭力。

他還表示,希臘不能期待進一步的債務減免:

我們上一次已經做到極限了,我們只能為那些願意幫助自己的人提供幫助。

......

是的,我們必須尊重希臘選民,但是我們也必須尊重歐元區其他國家的選民。

而瓦魯法基斯稱,未與朔伊布勒討論希臘償債時間表或債務減免,希臘需要來自歐洲夥伴的政治、道德和技術上的支持。他希望,國際債權人能夠給希臘政府一個短暫的時間,以向歐盟、歐洲央行和IMF提交面向中長期的過渡計劃。

僵持不下的局面,使得希臘和歐元區在希臘後續融資問題上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性。希臘此前接受的救助項目將於2月底到期。

彭博新聞社日前援引消息人士表示,除非希臘的“三駕馬車”國際債權人提高150億歐元的短期借貸上限,希臘政府可能在2月25日就用完現金。

華爾街見聞網站還介紹過,歐央行本周三宣布,將暫停希臘國債作為抵押品時可享有的信用評級豁免權,這意味著下周開始希臘國債無法作為合格抵押品。

希臘新財長瓦魯法基斯最近一直在為減免希臘債務而到處遊說,昨日歐洲央行的舉措可被視為對瓦魯法基斯行動的回應。即,如果希臘政府不同意加入新的救助計劃,則歐洲央行也不再接受其國債作為抵押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141

還是沒創新?又一次蘋果新品發布會後例行吐槽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603.html

還是沒創新?又一次蘋果新品發布會後例行吐槽來襲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9-10 09:50:00

預熱已久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新品上並沒有帶來大大的驚喜,iPhone6s和6s Plus、尺寸更大的iPad Pro、新Apple Watch與新Apple TV,這些在此之前已成功被媒體全部預測。

每一次蘋果公司的秋季新品發布之後,從來不缺的是吐槽的聲音,而這一次似乎更為明顯。

北京時間9月10日晚間,預熱已久的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在新品上並沒有帶來大大的驚喜,iPhone6s和6s Plus、尺寸更大的iPad Pro、新Apple Watch與新Apple TV,這些在此之前已成功被媒體全部預測。

發布會結束後,不少外國科技媒體也對蘋果發布會進行了點評。

彭博:隨著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Apple Watch和Apple Music,蘋果發布的設備展現了公司的野心:使其產品融入人們生活。

路透社:蘋果的手機、平板電腦和機頂盒沒能給投資人留下深刻印象。

今日美國:盡管蘋果發布了不少產品,但股價還在下跌。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蘋果股價在這次發布會前沒有出現上揚,而出現的失望情緒。新產品缺乏任何突破性進展,蘋果的創新者形象因此岌岌可危。

在社交媒體上,尺寸變得更大的iPadPro可以算是這一次承受更多批評聲的新品。

微博上,知名網絡評論人@所長別開槍是我 的點評是“這一次,iPad真的大的可以砸死人了。估計很快就會出現新聞,某人因為沒能拿穩iPadpro掉在臉上導致送醫。”

除了iPad Pro太過笨重,還有不少人反應配上Apple Pencil和鍵盤的iPad Pro和微軟的Surface太過神似。

於是,知名評論人@和菜頭 昨晚在微博上這樣抱怨,“得有多少微軟粉抱著Surface哭成狗啊?早知道蘋果也要做Surface,何必買微軟版的?”

此外,最新出品的玫瑰金色的iPhone也遭遇不少吐糟。

知名脫口秀譯者@谷大白話 在微博上用這樣一句話總結本場蘋果發布會。“The only thing that’s changed is the color(唯一改變的只有顏色)。”對此,以後@谷大白話還調侃每次發布會庫克的臺詞應該換成:"Wait,one more color."

最有意思的還是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昨晚雷軍在微博上發布只有兩個字“晚安”的微博,但配圖為與新款iPhone的玫瑰金色頗為接近的粉色小米Note 16G全網通版,並在圖片顯著位置標記處其起售價為2099元。

不過,即使蘋果的新iPad Pro可以看到不少微軟的標誌性平板電腦產品Surface的影子,而Apple TV的遊戲功能又和任天堂的Wii過於相像。還是有網友認為按照之前新品發布後飽受吐槽的經驗,蘋果公司這次似乎並不需要太過擔心新品的銷售前景,特別是在擁有大量“腦殘粉”的中國。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22

為什麽特朗普會後悔當美國總統?

即使能夠獲得總統大選的勝利,估計特朗普的日子也會在未來的4年里不那麽好過。

畢竟,四年有整整1460天。而特朗普是一個從未在華盛頓工作和生活過,也從未有過一支經驗豐富的政策團隊在背後支持過他的非傳統型總統候選人。

雖然一直喊著要打敗希拉里入主白宮,特朗普沒意識到的是,如果競選成功,從2017年1月20號開始他的生活將發生多大的變化。還有,掌管一個政府和運營一個私人公司有多麽的不同。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特朗普提前知道美國總統的真實生活的話,他可能真的會選擇最後關頭放棄,甚至壓根不會參加總統競選,因為拿他的話說,“沒有獲得成功的話就是在浪費時間”。

那麽,特朗普所不知道和沒意識到的美國總統的真實工作和生活到底是怎麽樣的,有哪些和特朗普的個人風格格格不入?

“你被炒掉了”這話不再能說了

首先,特朗普將很難應對他一直批評的華盛頓官僚政治。特朗普曾稱一旦當選,他首先要“修理”的就是華盛頓的官僚政治。然而,和《飛黃騰達》中特朗普想炒掉誰就炒掉誰不同,也和他在當前的競選中想炒掉哪位競選經理或者顧問誰就要走人不同,美國聯邦政府同特朗普集團有著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為了讓聯邦政府推行他的政策綱領,特朗普需要同難以計數的政府部門和公務員打交道,而這些員工都受聯邦政府員工工會多項制度的保護。所以,如果有員工“不聽從”特朗普的命令而讓特朗普不高興的話,他也沒法執行他最擅長說的那句“你被炒掉了”。

研究美國總統的學者曾在多本著作中指出,聯邦官僚制度讓很多新總統“措手不及”。而對華盛頓政治本來就是新手的特朗普可能就更不知道應該如何應對這個龐大和繁瑣的美國聯邦官僚體系了。

和“炒掉”政府公務員相比,雇用政府公務員,特別是政府內閣成員的程序則更複雜。因為,所有總統任命的內閣成員都要通過包括FBI等在內的多項背景調查,還要通過安全審查等例行程序。這個過程可能要耗上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特朗普內閣的高層官員,包括國務卿和財政部長等要職還需要得到國會參議院的批準,已經有大多數參議員都表示不會同特朗普合作的參議院也被認為將是特朗普執政中最受挑戰的難題。

個人財富和納稅不再是秘密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一旦成為總統,特朗普將要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個人背景審查,無論他是否許可和認可。作為一名商人,特朗普曾在他的個人財富和納稅記錄上存在多項爭議,一直對這些議題躲躲閃閃的特朗普如果成為美國總統,這些非常容易被公開的數據將不再是特朗普的私人秘密,而是有關美國總統個人信息的公開記錄。不僅如此,美國國會也將對特朗普作為商人期間的一切記錄進行詳細審查,包括他同外國政府和國外私人公司的所有商業往來記錄以及任何有關公共利益的信息。而一旦特朗普涉嫌任何的商業醜聞,美國司法部也會進行相關的獨立調查。

如果這些華盛頓的傳統政治議題已經讓特朗普足夠頭疼的話,每天白宮的例行新聞簡報會和美國總統的隨行白宮記者團將很有可能讓特朗普現在就想提出退選。在未來四年的每一天里,這些美國主流媒體和世界媒體的記者們將對特朗普的每一項政策提出質疑,這還不包括記者獲取的小道信息、熟悉內幕的人撰寫的傳記,還有互聯網24小時不休息的新聞轟炸。最讓特朗普郁悶的是,在正式當選總統後他將無法和從前一樣,想說什麽就用自己的推特發出去。

“枯燥”的程序化工作比新鮮事多

可能會讓喜歡熱鬧和戲劇化的特朗普失望的是,美國總統還要做很多“枯燥”和程序化的例行工作。比如,美國總統有責任參加各種“照本宣科”的白宮慶典活動,他還要每年出席多次同其他國家元首的會晤,並還要準備好隨時放下手里的一切工作前往包括加州森林大火這樣每年都發生的自然災害現場。

分析人士認為,對特朗普來說,當上總統後其實沒有那麽多“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新鮮事可以做,更多的時候他是要同國會、媒體以及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打交道。很有可能在他無比興奮的第一天上崗時,需要參加的第一次內閣會議是同美國農業部討論艾奧瓦州幹旱的應對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625

為什麽希拉里可能會後悔當總統?

“如果她參加競選,民主黨其他候選人基本都可以提前退選了。”在希拉里正式宣布參加美國大選後,被認為是“史上最有希望獲勝候選人”的希拉里果然不負眾望,在經過艱苦漫長的初選後即將迎來同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的最終對決。

雖然已經在多項民調中領先,並且被認為基本可以憑借在各地明顯的優勢,毫無懸念地拿下選舉團的270張選票,成功入主白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多位分析人士卻指出,在希拉里的白宮生涯開始的第一天,困難的日子可能才會到來。

這包括她要面對的是已經輸掉3屆大選的共和黨國會;她還要繼續應對有關她在國務院期間處理克林頓基金會問題時卷入的利益紛爭,以及大部分美國民眾都在質疑她的誠信問題;在此前多次對華爾街金主們發表了天價演說後,她是否還能對華爾街進行在競選時承諾的監管?此外,包括控槍、難民、網絡和美國國土安全等領域,希拉里也將面臨比以往入職後的美國總統都要大的壓力。

共和黨準備打持久戰

猶他州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監管委員會主席查菲茨(Jason Chaffetz)最近宣布了撤銷對特朗普競選的支持,查菲茨表示,從明年一月份開始,他要集中精力做的事情是,對“希拉里·克林頓總統”展開全面的調查。

“我們手上已經有兩年多的材料需要調查,她在美國國務院有4年的歷史,而期間的情況不太好。” 查菲茨在接受猶他州媒體采訪時表示。

查菲茨的計劃也得到了一大批共和黨國會成員的支持,這也讓未來4年的白宮和國會蒙上了對立的陰影。

除了監管委員會準備長期同希拉里過不去之外,國會班加西特別委員會也準備繼續就班加西使館被襲事件對希拉里展開調查。在目前正在進行的國會中期選舉競選期間,多位共和黨成員都表示,希拉里應該為班加西事件承擔法律責任,甚至應該受到法律制裁。

“毫不誇張地說,事實是從希拉里走進白宮的第一天起,共和黨已經對她展開比以往任何一位總統都要詳細的調查。”查菲茨議員表示。

拿華爾街錢,怎麽去監管?

希拉里會像她的丈夫一樣,對華爾街采取“放松管制”,還是追隨奧巴馬的腳步,推崇大政府嚴格監管的主張?

希拉里對金融機構的立場和主張,不僅將對她的經濟政策構成重大考驗,更是外界關註的另一大焦點。目前有美國選民指控她“貪婪地斂財”,從各種金融機構收取超過2000萬美元演講費,質疑她如何能對華爾街進行嚴格監管。

今年6月份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有超過50%的選民表示,他們對希拉里給華爾街所做的無數演講感到非常困擾,特朗普更多次聲稱,希拉里“完全被華爾街掌控”。

組閣難題

從進入白宮的第一天開始,希拉里就要面臨組閣的難題:她要在表明自己獨立主張的前提下,權衡如何在內閣成員中選擇民主黨中間派和民主黨激進派成員。

比如,她是不是能將在競選中立下汗馬功勞的民主黨內激進派代表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自稱獨立人士的中間派代表、紐約市前市長彭博成功地召集到一張桌子前開會,這顯示的是她不僅能聽取沃倫所代表的工薪階層的利益,更能代表她也會聽取來自商業和金融上層階級的訴求。

此外,多位曾在奧巴馬內閣工作的人士目前都是希拉里競選的重要成員,希拉里將如何合理“安置”這些為她的競選做出過重要貢獻的人,而不陷入“奧巴馬第三任期”的指責,也是她要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90

太遲了,會後悔 李碧華

1 : GS(14)@2012-07-03 22:29:0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703/16479168
寫完《深夜食堂》的「馬鈴薯沙律」後,亦想起地產王國城中富豪郭氏三兄弟的母親。
日前83歲的掌舵人郭老太入院留醫,未知是否出院近況如何。病情屬於私隱也不想八卦,但腥風血雨中互相攻訐的三兄弟,探病問候時是何等光景?
天下間老人其實樂於頤養天年,怎麼開心舒服怎麼過,重出江湖是被逼的。三個兒子不和還鬧官非,捲入貪污案對簿公堂?起訴與否下回分解,目下她大概只希望在生一日兄弟冰釋前嫌吧,平凡而簡單的心願──一個母親的心願。
再多的財產再崇高的地位,稱霸武林富可敵國,又如何?最重要是健康,最快樂是天倫,最大的禮物是「失而復得」。
種種前因,大家失去太多,甚至比不上入息不高但團聚歡快的小家庭。當然清官難審家務私怨及恩仇,不過醫生一定認同有些錢買不到也買不起的減病良方。
愛護呵護老母親,別受其他影響,多關照一時是一時,多快樂一天是一天。太遲了,回頭會後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