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天下遠見】歐美股東大會:拿再多錢的高管也是僱員

http://www.infzm.com/content/77037

每年的四五月份,眾多歐美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年度大會扎堆。各大公司的管理層在大會前莫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精心準備,努力證明自己在過去一年裡如何增進了每一個股東的利益,如果過去乏善可陳,那就要把重點放在承諾改革和未來將如何讓股東滿意上,這樣,一則才能維繫和穩定股東和投資者們的信心,二則高管薪酬方案才有可能被股東接受。

如今,經濟危機持續深化、流年不利,平日裡一言九鼎的高管們要做到這一點可就難了,股東不滿意,就不會太給高管面子。畢竟管理層理論上是股東利益的執行者,你為我服務不力,我是小股東、進不了董事會照樣能給你難堪,股東大會上不見不散哈。

是的,在各大公司的官方網站上,無一例外都有設計精美的「投資者關係」(investor relations)欄目,提前數月發佈召開股東年度大會的日程。所有的大會相關材料、議程及財務數據,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該欄目上下載。只要你持有公司的股票,哪怕只是一股,你就有資格提交申請,獲得參加股東大會的門票,並在現場或通過網上系統行使自己的投票權,對大會上的議題表明態度。

熱門的上市公司股權大多非常分散,這意味著小投資者和個人股東,也有機會對大會造成影響。而且,多數大公司都會在網上現場直播自己的股東大會,有什麼風吹草動,也很容易吸引媒體及輿論的興趣。因此有些團體也會借這個舞台表現自己。

比如十幾個代表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年輕人,通過購買一點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得以出現在2012年5月15日的股東大會上,大唱反對貪婪金融家的論調。大摩的CEO James P.Gorman對此見怪不怪,淡然對記者說「還不夠刺激」。

投票通過高管薪酬報告,是股東大會的必要議題。這個提案一般都能順利通過,但是若是公司表現令股東失望,陰溝裡翻船的也不乏其人。在2012年4月27日巴克萊銀行的股東大會上,高管薪酬報告被股東們投了31.5%的反對票,使得CEO Bob Diamond1700萬鎊的收入可能不保。該公司的員工分紅三倍於股票分紅的情況,也被媒體廣為詬病。

當然,最慘的還是花旗的CEO Vikram S. Pandit。在2012年4月17日的花旗股東大會上,薪酬報告的反對率是55%,花旗集團主席Richard D.Parsons只得當即表示董事會將認真對待股東們的意見。可憐見花旗的CEO連拿了兩年1美元年薪,公司的表現也有所改善,仍沒能平息股東的怨氣。自金融危機以來花旗股價下跌逾8成,季度每股分紅僅1美分。

無怪乎匯豐銀行在2012年5月25日的股東大會前,先於5月17日開了個投資者互動日(investor day),大肆宣傳公司的成本削減及業務拓展計劃,並承諾將35%的利潤用於股份分紅。雖然Pirc(一家英國的投資者服務公司)在會前提議反對匯豐的薪酬報告,CEO Stuart Gulliver 720萬英鎊的薪酬仍然獲得了股東大會上近90%的支持率。

除了投票,中小股東還有其他方式表達自己的聲音。比如在股東大會上發言提問,比如提起議案。關於提問方式,各公司規定不同,最多也只是要求事先提交審核,確保沒有不當內容(比如人身攻擊)。

提起議題的門檻也不算太高。以英國的公司法為例,取得5%以上參會股東的同意,即可提起議題。在5月2日的百事集團股東大會上,由於達到了提案要求,某人權組織在股東大會上正兒八經的作了一個抗議瓶裝水公司危害用水權的演講。不管台下的集團總裁Indra Nooyi女士對這番言論作何感想,也只能乖乖聽完發言,並禮貌性的表示作為印度女性,水的議題頗能引起自己的興趣。

如果你看不懂上市公司發佈的數據,或不知道作為股東的權利怎麼辦?沒關係,有的是投資者諮詢和教育的機構和網站,教你怎樣不在大公司面前吃了虧去。

當然,從市場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上市公司們,也非常懂得不能得罪股東和公眾的道理,所有你應該知道的公開資料和常見問題的解答,都能在公司官方網站上輕鬆查找到,並有專門的投資者諮詢熱線面向公眾。

歐美的上市公司們如此小心認真履行義務,未必出於企業社會責任感,也不單是因為監管嚴格。道理簡單明了:高管拿的薪酬再多,也是僱員;股東出的本金再少,也是老闆。僱員能「哄」人繼續當老闆,「哄」更多的人來當老闆,才能製造對僱員更高的需求,僱員的收入才有保障。

【點評者說】是的,僱員不管拿錢多,還是拿錢少,要提高自己收入,無非兩端:一是一個儘量自由的勞動力市場,換工作、另謀高就的交易費用儘可能低,二是增加市場對你的需求,就是要有更多的人當老闆開廠開公司,老闆之間的競爭會推高僱員的工資,舍此之外,無非歪門邪道和零和遊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90

【天下遠見】倫敦奧運:政府搞基建,私企來承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217

當看到倫敦奧運彷彿一個熱鬧的屬於平民的大派對時,人們也許會問:倫敦奧運的賬怎麼算?花的是誰的錢?怎麼花的錢?如果賺錢,怎麼分?如果賠錢,怎麼辦?

根據英國政府披露,整個倫敦奧運的預算分為三個部分:申辦、準備和承辦。

申辦預算是2910萬英鎊,埋單者是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及倫敦發展署這兩個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各1000萬英鎊),餘下部分則從各種商業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中籌措而得。

準備部分,根據2010年7月的一份政府報告,預算為93億英鎊。這個總額包括了(一)由奧運交付管理局(Olympic Delivery Authority,縮寫ODA)負責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預算80.72億,及(二)由其他機構負責的殘奧會、安保工作等,預算12.26億。

承辦部分,由倫敦奧組委(The London Organis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縮寫LOCOG)負責,預算是20億英鎊。

好了,倫敦奧運這台戲的兩個主角已經出現。說是主角,準確地說它們是兩個管幹活(當然也就等於管花錢)的機構。

主角A——奧運交付管理局。這是一個政府機構,隸屬於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是在《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的基礎上成立,負責奧運會的基礎設施建設。

主角B——倫敦奧組委。人們想像中的「奧組委」應該長著一張政府衙門的臉吧?然而,倫敦奧組委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私企。它負責的是整個奧運會這個大派對的運作:籌錢、拉贊助、賣門票、賣電視轉播權,等等。這個活兒聽起來像是個大公司干的。

這裡的「領導」也都是牛人:雙料奧運冠軍,曾12次打破世界中長跑紀錄的前「飛人」塞巴斯蒂安·科擔任主席,副主席則是足球營銷高手基斯·米爾斯,至於CEO保羅·戴頓,他是歐洲高盛的首席運營官,在國際奧委會以及跨國企業圈子擁有廣泛人脈,全是能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

這兩個分工明確的機構一個是臨時的政府機構,另一個是私人公司,都在位於倫敦第二大金融區「金絲雀碼頭」32層高的巴萊克銀行總部辦公。當然,它們僅僅是租賃了銀行大廈的部分樓層作為辦公地點。

除了這倆「豬腳」之外,還有「導演」。擁有77名僱員的政府奧運會執行委員會(The Government Olympic Executive,縮寫為GOE)是英國政府主辦奧運會的負責機構,它要管理整個奧運的承辦和財務,要對《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負責,隸屬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是對國際奧委會負責的整個倫敦奧運在財務上的擔保人。

單是從機構的分工和構成上,就可以看到,倫敦奧運在申辦和準備階段是政府出力,在承辦階段則是商業運作。

準備部分的93億英鎊由奧運交付管理局負責花,基本上可以視作是從整個英國人民的腰包裡面掏出來的,感覺有點像賈府辦生日宴,大家看著自己錢包湊份子。看看預算的構成就知道了:其中22億英鎊來自國家彩票;6億來自大倫敦政府(GLA)徵收的奧運稅;倫敦政府給3億;當然了,大頭還是英國政府出:62億。從這筆賬可以看出,辦奧運,最主要的花費並不是其他,而是場館和基礎設施,這些錢都來自不同來源的公共支出。

所以,倫敦奧運村的基建花的都是公家的錢,辦事的也是政府部門。當然,基建並不限於本次奧運會使用,更主要考慮了對倫敦東郊的開發。即便如此,英國人對奧運會龐大的開支並非毫無怨言,在經濟不景時期,更是可以理解納稅人不想掏腰包的心態。

奧組委承辦奧運會(開閉幕式、所有賽事等)不是需要20億英鎊麼?這個錢可不能由納稅人出了吧?差不多如此,奧組委的主要收入包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贊助、TOP贊助商(也稱奧運夥伴)的投入、英國當地贊助商的贊助,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還有英國政府的津貼。早在兩年前,20億中的3/4就已經籌到了,所以這一塊英國納稅人出的錢不多。

不過,雖說奧組委是私人企業,但倫敦奧組委並不能在股東中間瓜分利潤。要是整個營運有盈餘,那麼根據協議,其中六成要用來建設英國的體育事業,兩成交給英國奧委會(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兩成交給國際奧委會。要是虧了,埋單的是英國納稅人。

上述就是英國奧運的大致賬單,其最大的特點是透明,在和奧運相關的政府部門(奧運會執行委員會、奧運交付管理局),私人企業(奧組委)及審計部的網站上,預算、財報和進程報告一份接一份,目不暇接,包括任何一個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公務接待、請人喝茶的每一筆細目都定期更新、一清二楚。這麼透明的支出,應該有權得到公眾的讚美吧?甭想,公眾的板磚那是一塊塊拍過來。挑剔歸挑剔,不妨礙奧運會開鑼,英國人還是挺享受和自豪的。

【點評者說】奧運會,挺花錢的,主辦者虧的居多,賺的居少。最精的是美國人,洛杉磯奧運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都是盈利的。倫敦奧運會,要回本恐怕不容易吧。

上一頁1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25

【天下遠見】伊朗的「人體器官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083

人體器官移植,是指運用醫學技術手段摘取捐獻者具有特定功能的器官(或組織)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內以代替病損器官(或組織)的過程。這一技術的誕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有數字表明,到2003年,全球器官移植總數已達到936萬例。器官移植對於人類已經不再陌生,而器官移植也已經納入公眾談資和視野當中。

雖然器官移植技術日益成熟,應用愈發廣泛,但供體器官來源不足,卻成為這項新技術的瓶頸。對此困境,學界多主張以「政府主導下的器官捐贈補償機制」進行解決,而伊朗,正是世界上實行此制度的唯一國家。

1965年時,伊朗開始採用血液透析法治療腎病,由於資源有限,55歲以上的患者被排除在治療計劃之外。透析對任何一個國家的醫保經費都是沉重的負擔,如2005年時,美國腎病患者花掉了政府210億美元,佔到聯邦衛生支出的6.5%。

1967年時,伊朗進行了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如何促進器官移植便成了首要任務。於是在1988年時,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終於被批准,隨後,腎移植數量大幅增加,到了1999年時,伊朗成為了全世界唯一消滅了腎臟移植等待名單的國家。

就此,美國醫療政策專家John Goodman認為美國需要向伊朗學習。在美國,每天都有約十多人因無法及時接受器官移植而死亡。據美國器官共享聯合網絡2009年8月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共有103363名等待接受捐獻器官的患者,但在2009年1-5月期間,美國僅有6009人捐贈了器官。

實際上不止是美國,全球其它國家都存在嚴重的器官危機,即便是實行「預先默認同意」制度(即假設每個人都是捐贈者,除非他主動提出不加入捐贈)、在世界器官移植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西班牙,其每百萬人口中也只有32位屍體捐贈者,要知道這個比例還是位於歐盟國家之首的。截至2011年底,西班牙仍然還有5484人在排隊等待接受器官移植。

那麼,伊朗的「有償器官移植制度」究竟是如何消除供應器官不足的呢?由腎病患者組成的「透析與移植患者聯合會」(DATPA)擔任整套系統的核心。患者如果無法從親屬處獲得腎臟,則由DATPA尋找合適供體。願意等的人可以等待屍體腎源,等不及的可以去首都德黑蘭,在位於市中心的腎臟病患關懷慈善協會(CASKP)周邊的區域,賣腎廣告多如牛毛。

接下來,DATPA將會為患者匹配合適的腎源,合適的話將擇機進入手術階段。手術後,政府將對有償捐獻者提供1200美元的補償和一年左右的健康保險,患者也會付一筆錢。如果患者比較貧窮,特定的慈善組織將給予捐獻者2300-4500美元的補償。

這套看似簡單的系統實際大有文章。免費中介DATPA將患者與捐獻者分隔開來。此外,透析、徵集、移植手術、術後抗排異藥物和術後康復的所有費用都會由政府來承擔,移植團隊均屬於大學的附屬醫院,開銷由政府支付,這些設定旨在降低窮人移植器官的門檻。而伊朗器官移植協會也會全程監督移植事宜,為了讓市場可控,患者給捐獻者的補償費用並非雙方私下商定,而是由DATPA協調而成。

伊朗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並未出現明顯的不公平問題,據一項隨機調查顯示,在器官接受者中,有50%是窮人,36%是中產階層,13%為富豪。對於大多數國家在「利他行為」的倫理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器官捐贈制度,以及那些唯道德論者而言,這不啻於一記打擊,就連已經教育和呼籲「無償捐獻」、「利他捐獻」三十多年的美國,仍有太多的人因等不到器官而遺憾地離開人間。器官短缺則必有器官黑市和器官移植旅遊。

總之,這個由國家財政支持,嚴格監管的有償器官市場帶來了比較理想的結果。目前,伊朗不僅已經沒有腎移植等候名單,還有超過50%的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因為器官移植而重獲新生。

除了伊朗外,新加坡的「有償器官捐獻制度」也正在籌劃中。世界衛生組織在《保住腎臟》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不能充分利用腎捐獻所具有的潛力,這方面的代價是人為造成的。」

【點評者說】器官移植市場涉及器官供給,由於在市場交易中自願供給方往往是窮人,這就帶來了倫理問題,反對者認為窮人沒有損害自己健康的權利,市場交易器官「越界」,因此必須否定買賣雙方的交易權。不過白市不存在,可不意味著黑市不存在。也許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有望解決器官供給問題,雖然又會有新的倫理問題,但總比窮人賣腎的情感衝擊要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5

【天下遠見】屋主協會:美國共和傳統的一個樣本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886

當你去美國旅遊,你只能在大城市或自然風景區浮光掠影領略美國人生活中一些很表面的東西,但當你在美國準備買房定居下來,或當你玩《虛擬人生》遊戲時,你大概就得與屋主協會打交道了,譬如你在美國或在《虛擬人生》中,買下一個公寓單元,發現沒有停車位,你想建一個,屋主協會規約告訴你不能這麼做,太煩人了!

屋主協會,有人把它比作中國的居委會,有人比作業主委員會。其實合起來就對了,屋主協會=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公司)。從經濟學角度看,它是非營利的公司;從政治學角度看,它是一種特殊的共同體。屋主協會的成立者是開發商,當開發商賣出了社區所有的房屋後,協會的所有權就被移交給業主。社區的每一位業主都是屋主協會的當然會員。舊業主賣掉房子就退出協會,而把資格轉移給買入房子的新業主,租客是沒有會員資格的。

業主根據自己房屋在社區所佔產權的比例,在屋主協會享有相應的投票權,選出董事會成員、修改規約和決定社區公共事務等,這和公司根據股權分配投票權在精神上是一致的。在這個意義上,屋主協會更像一個公司,而不是更像一個政府,美國的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是按照數人頭的方式(民主)分配投票權的。由於屋主協會沒有被界定為政府,它的專職人員不受美國憲法的約束。

屋主協會規約最初的版本當然是由開發商定的,當業主取得協會所有權後,可以根據政府法律和業主投票修改規約。屋主協會的運作費用是由業主按比例分攤的。從歷史上看,屋主協會最早出現在19世紀中期,但數量一直有限。從1960年代開始,迎來了大發展,原因是多方面的:聯邦住房管理局對大規模住宅開發的推動;對建築外觀整齊統一的文化偏好等。

在美國,你買房子,除了要關心買賣合同外,很多情況下要關心規約,搬進社區意味著會視作你已經接受了本社區的規約。在早期,有些高尚小區會有禁止猶太人或亞洲人入住的歧視性規定,1968年的美國「公平住房法」對此予以禁止。一般規約會規定公共區域的綠化、衛生、設備維修、水電、安全等公共事務,在這個意義上有點像政府。

不過規約對私人物業範圍內的事項也有規定,如不許把衣物晾在院子裡,這就是美國家庭普遍買烘乾機的原因,常見的規定有:草坪草的長度該有多高;什麼花草能種什麼不能種;能不能養寵物,如果能,也有一些規則避免對鄰居造成困擾;能建什麼,不能建什麼,如果能建,需要履行什麼手續,滿足什麼要求等等。當然,規定限於外觀,在屋子內部刷什麼顏色的油漆、鋪什麼瓷磚規約是不管的。這些規定是強制性的,不是推薦性或建議性的,對私人物業的使用有約束,如果你違反了,會被屋主協會處以罰款甚至被起訴,在這方面這就更像政府了。

對此做法,可以有兩點辯護。一是屋主協會規約對私人物業使用的強制性規定,看起來是「侵犯」了私人產權,但你還是有權利選擇購買沒有屋主協會管的房產的;你不喜歡此社區規約中的某些條款如可以養狗,你盡可以選擇別的不允許養狗的規約和社區;如果本社區的規約變得讓你不喜歡了,你可以賣出物業用腳投票。屋主協會是一種小共同體,共同體有強制是常見的,只要這種強制是你自願選擇的,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對私權的侵犯,這實際上是美國共和與自治傳統的反映。

二是對私人物業使用的約束,使每位業主的物業看起來整齊乾淨漂亮,對提高私人物業價值是有好處的。如果業主可以自由決定對規約的遵守與否,在院子裡愛種什麼就種什麼,私搭私建,放縱動物製造噪音、威脅鄰居,那勢必影響整個社區的形象和物業價值。如果你的房子被颶風颳倒了,你也只能申請原樣建一個,不能自說自話把獨棟房子改建成六層八層高的大廈,如果你沒有錢,想建一個簡易房屋,那也是不可能的,這樣會降低社區內別的房子的價值。以為地是自己的,想幹嘛就干嘛是不行的。

根據2012年的統計,全美共有32.36萬個社區(屋主協會),管轄著2590萬房屋單位,共6340萬美國人,全美有3億人,超過1/5的人在屋主協會的管轄之下,比2011年的31.72萬個社區、2540萬房屋單位和6270萬人略有增長。

屋主協會像政府,但不是政府,這是業主自治的場所,業主常去開會,能知道本社區一段時間發生了什麼;能加強鄰里關係,有事彼此也可以有個照應;參與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培育了公共精神。修身齊家就從這裡起步,公益慈善就從這裡發軔。這裡不是一人一票的民主,而根據利害關係參與決策,每位業主都是股東。在這裡展現的是一個尊重私權和自由,也尊重共同體價值的美國,它的名字叫共和。公式

【點評者說】當一群人連自己的小區都管不好的時候,奢想能以「民主」方式管好一個國家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所在的小區晚上狗吠,養狗者在小區草坪、道路甚至電梯上留下糞便,不僅這些養狗者積極作惡、公共倫理太差,那些沒有去投訴、抗爭以改善小區環境的人消極容忍惡,也欠缺公共精神。管好自己和管好自己的小區,是一個美好國家的起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303

喬布斯用人之道:需誠實有遠見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5399.html
騰訊科技訊(中濤)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蘋果前副總裁詹姆士·希加(James Higa)近日接受了慈善雜誌《Lifestyles》的採訪,並透露了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用人之道:能夠成為喬布斯「左臂右膀」的優秀員工,必須為人正直且有遠見。

希加為人較為低調,他將自己在蘋果從事的工作性質描述為「喬布斯的特種部隊」。《Lifestyles》雜誌記者達倫·格拉克曼(Darren Gluckman)近日在網上公佈了對希加的採訪內容。

在這次採訪中,希加並沒有透露格拉克曼最希望聽到的內容。格拉克曼在文章引言中寫道:「如果你已經準備好紙和筆坐在希加面前,並希望他能夠講述自己同喬布斯的長期合作關係,但結果卻是空手而歸。」

希加對格拉克曼說道:「對於一些人利用喬布斯離世而大談自己同喬布斯親密關係來做文章之類的事情,我本人有些反感。」希加還表示,即使是面對喬布斯生前指定的傳記作家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他也不會透露自己與喬布斯之間的長期合作關係。

儘管如此,希加還是向格拉克曼透露了自己為何受到喬布斯垂青並委之以重任的原因。因獲得喬布斯賞識,在蘋果組建iTunes音樂商店過程中,希加曾負責蘋果同各大唱片公司的談判工作。在加盟蘋果之前,希加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政治學專業,並曾經是一名自由攝影師。這樣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顯然並不是非常符合蘋果員工招聘的常規要求。

而希加表示,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使自己能夠順利成為喬布斯的有力助手:一是必須為人坦率、誠實,並能夠就任何問題同喬布斯開誠布公地交換意見。二是必須有遠見,視野開闊。希加稱,喬布斯一直希望具有此種品質的優秀高管圍繞在自己身邊,這些高管必須具備「融會貫通」的能力,從而能夠將不同業務連接到一起。這些高管必須有一種「文藝復興」式的預見能力,因為這才是連接技術和藝術之間的橋樑。

1980年代中期,希加曾協助蘋果在日本市場開通業務。1989年,希加加盟喬布斯創建的第二家計算機公司NeXT,並負責該公司亞太業務的運營。1996年NeXT被蘋果收購,喬布斯因此重返蘋果。但希加並沒有隨著喬布斯加盟蘋果,而是轉投網絡多媒體軟件開發商RealNetworks,並出任該公司國際和消費者業務主管。

2001年,希加也重新回到了蘋果。而這一年,也正是蘋果市場業績出現轉折點的時間段——當年喬布斯發佈了蘋果iPod音樂播放器。希加於2012年7月從蘋果離職,然後於當年8月加盟慈善創業投資基金會(Philanthropic Ventures Foundation)並出任其執行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05

【天下遠見】英國:非法GDP也是GDP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252

非法交易的繁榮會帶來什麼?你會想像治安環境惡化,或者黑社會組織壯大吧?不過。至少在英國,非法交易還會帶來上億英鎊的額外GDP。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ONS)的公告,英國自2014年9月開始,將採用修正的方法計算GDP。統計方法的改變本來很難成為新聞,不過這次例外,因為ONS宣佈將把非法活動中的生產和消費,如毒品及性交易,亦納入GDP的統計中。

根據ONS的測算,非法交易的計入會給1997至2009年間,每年的GDP帶來額外70億至110億英鎊不等的收益。以2009為例,算上非法交易,英國GDP還要同比額外增長0.7%。不小的數字,不能忽略的增長率。

ONS還發佈了共20頁的手冊,說明如何將毒品及性交易活動計入GDP。詳細解釋怎樣從生產、收入及消費的分類,或供應及需求的層面,將這些交易納入統計,及如何把國民經濟賬目(National Account)做平等。

以性交易而言,嫖妓的消費,租用「場地」的費用,購買衣物及「橡膠產品」的費用,都將納入統計。在標準行業代碼(Standard Industrial Code)中,性交易活動被歸類在12.2「其他產品及服務」,而毒品則與酒精飲料及煙草一起,被歸在02.3「麻醉品」。當然,這裡理論上只統計「基於自願」的交易活動。

在英國政府及統計學家看來,這項調整的理由很明確:為了符合歐盟的最新歐洲賬目體系(European System of Accounts,ESA),該體系的統計方法亦與聯合國的國民賬目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SNA)一致。將非法活動,比如毒品與性交易,非法的賭博,盜版活動等納入統計,一個理由是希望GDP能更真實全面地反映國民經濟的活動。

比如在以往的統計中,以合法的收入來付嫖資或購買毒品,收入方面會被納入GDP統計,而消費方面則無跡可尋。又或以販毒的收入購買合法的商品或服務,也是同樣的問題。考慮到非法經濟活動量之巨,忽略這些活動確乎可以導致對GDP數值的影響。

另一個方面的考慮,則是增加不同國家GDP數字間的可比性。在某些國家和地區,比如荷蘭,大麻和娼妓業都是合法的,因此會納入GDP。但在許多大麻與娼妓業非法的國家,這些活動不會納入GDP統計。國家間的GDP統計口徑也因此不一致,這也會帶來一些麻煩。比如歐盟預算向來是爭吵不休的問題,而該項預算便是以GDP來分配各國繳納比例的。

實際上,被增加進GDP統計的項目也不僅僅是非法活動。根據ONS在2014年5月29日公佈的採用歐盟新標準對GDP的影響分析,非營利組織的活動、自建房屋等項目,也將進入對GDP的統計。

即便如此,如果你覺得正兒八經地討論嚴令禁止的非法犯罪活動如何影響經濟總量,是一件多少令人覺得不舒服的事情,那麼你絕不孤單。英國民眾對此做法也頗有微詞。女性慈善組織Eaves的發言人聲稱「看到人類的悲劇被以經濟指標衡量,被認作是『生產性』的,真是令人感到羞辱和驚恐……這是往將皮條客合法化為生意人上又進了一步」。

這個擔心倒不是毫無道理。非法經濟肯定難於通過正常渠道統計,現在採取的統計方法也無法保證數據的準確。若要保證GDP數據的「全面及準確」,把這些非法活動合法化是最簡單的事情。如果毒品和性交易納入統計數據有道理,那麼是否要把販賣人口、兒童色情等更為令公眾不可接受的交易也納入呢?無怪乎英國預防犯罪部部長Norman Baker趕緊出來聲明:政府對毒品的反對態度從未改變。

其實,這項GDP統計標準,並非什麼新鮮事物。聯合國早在1993年發佈的SNA中就已經明確建議把非法活動納入GDP統計。在1993SNA中,不但毒品及性交易應該納入統計,贓物買賣、賄賂、洗錢及造假幣等都應納入GDP。

但陸續有國家採取這個標準,則是最近的事情。比如意大利亦在不久前宣佈將把毒品、性交易及香煙走私納入GDP,並由此給GDP數值帶來2%的增長。考慮到意大利總理早前宣佈誓將政府赤字控制在GDP的2.6%之內,現在決定採取「更準確」的方法增加GDP數字,可真是一個好時機。也許,這個GDP新統計標準,對深陷債務泥潭的歐洲各國,都是一個不錯的消息。

【點評者說】坦白說,只要經濟繁榮,對大多數人而言,GDP數值及其增長率並不重要。若經濟低迷,再精確再漂亮的GDP數字又有什麼意義?GDP統計,本是為了政府徵稅或為干預經濟提供依據。英國與意大利政府在統計中納入黃色GDP,顯然是利益驅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780

【天下遠見】雲南白藥在境外:不再有“保密配方”?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39

說起雲南白藥,許多國人肅然起敬:那可是“國家中藥保密配方”。檢索中國食藥總局的數據庫,雲南白藥的批準文號是國藥準字Z打頭的,有散劑、片劑、膏、氣霧劑、創可貼與酊多種劑型。功能主治為“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簡直是居家旅行急救良藥。這樣的家庭急救用藥,怎麽著也要占領世界市場、賺洋人的錢吧?

從美國FDA(食品藥品管理局)官網公布的一份文件看,雲南白藥做出過進入美國市場的努力,不過,申報的不是藥品(Drug)而是膳食補充劑(Dietary Supplement)。

2002年6月10日,加州經銷商Herbmax公司總裁向FDA發出了一份通知信,申請把雲南白藥酊標註為“膳食補充劑”。根據該信件,(1)雲南白藥酊的成分為: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膽、穿山甲、淮山藥、苦良姜、老鸛草與酒精。酊劑是以酒精為溶劑的。那前八種中藥材就是雲南白藥的成分了。

這張成分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雲南白藥不是“保密配方”嗎,為什麽對中國人保密、對外國人就不保密?在美國,任何公開售賣的藥品食品,其成分是不可能保密的。因為事關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生產者隱瞞成分,消費者就無從知道其安全性,出了事故也就無從向生產者追責。美國的可口可樂號稱保密配方,其成分也是公開的,保密的不過是成分的配比而已。看起來,雲南白藥為了進入美國,根據美國法律公布了配方成分。

一種反詰的觀點說:雲南白藥在美國未必就公布了全部成分啊。不能排斥這種可能,但有別的後果,後文將談及。

(2)申請的結構/功能說明為:“膳食補充劑,用於暫時性肌肉疼痛緩解。雲南白藥酊是由自然植物提取物混合而成的液體,通過分離與萃取植物有效成分而得。可口服,也可外用,用於暫時性緩解與單純背痛、關節炎、拉傷、擦傷與凍傷相關的肌肉,關節輕微疼痛。”

並且還給出了確認聲明:“我們,作為上述產品的制造商(雲南白藥公司)與經銷商(Herbmax公司),確認我們已經證實上述根據《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403(6)(r)作的結構/功能說明真實、沒有誤導與科學上有效……”

8月26日,FDA的批複下達,否決了Herbmax的申請。理由是雲南白藥酊聲稱“用於暫時性緩解與單純背痛、關節炎、拉傷、擦傷與凍傷相關的肌肉與關節輕微疼痛”,是主張該產品能治療、預防與減輕疾病,包括關節炎與其他能導致疼痛的狀況。這就違背了膳食補充劑不得宣稱能診斷、減輕、治療、治愈或預防任何一種具體的疾病或一類疾病的強制令。

FDA還認為,申請者稱雲南白藥酊除了口服之外還可以外用,即要敷在皮膚上這一點,亦不符合膳食補充劑的定義,即要攝入胃與消化道。

最後,FDA下結論說,對雲南白藥酊的標簽說明,暗示了其作藥物之用,建議申請人做藥物申報的程序。這就意味著雲南白藥得向FDA提供三期臨床試驗的數據,以證明該藥物達到了安全性與有效性的標準。

不過,此事就沒有了下文,你懂的。事實上,目前沒有任何一種中藥通過了FDA的批準,包括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心臟病急救藥物”丹參。

事情的轉機來得很意外。2013年2月5日,香港衛生署要求中成藥批發商豐華(香港)公司從市場召回五款雲南白藥產品,包括:雲南白藥膠囊(註冊編號HKP-00776),雲南白藥散劑(註冊編號HKP-00775),雲南白藥膏(註冊編號HKP-00255),雲南白藥氣霧劑(註冊編號HKP-00777)與雲南白藥酊(註冊編號HKP-00805)。原因是上述產品含有未標示的烏頭類生物堿。

隨後,雲南白藥公司辯解說:“通過獨特的炮制、生產工藝,在加工過程中,已使烏頭堿類物質的毒性得以消解或減弱。”

這是說,2002年Herbmax公司向FDA申請膳食補充劑時提供的雲南白藥酊成分是不完備的,至少缺了一味含烏頭堿的草烏(又叫斷腸草)。這違反了美國1994年《膳食補充劑健康與教育法》:成分列表必須是完備的、安全信息必須說明服用的具體後果,膽兒夠肥。

事情的善後是:2013年11月,中國國家食藥總局發布《關於修訂含毒性中藥飲片中成藥品種說明書的通知》,規定產品中含有毒性藥材的中藥飲片企業,必須在說明書中寫明毒性成分並添加警示語。2014年4月,媒體披露雲南白藥修改了藥品說明書,明確配方中含草烏成分。

【點評者說】一是尊重科學,二本著對患者負責任的態度,對藥物成分的保密制度可以休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1

【天下遠見】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真的很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107

真有墻內開花墻外香的事兒?2014年8月中旬,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公布了全球領先的500所大學排名。看起來像上海交大在自娛自樂。有多少國人會相信內地搞的世界大學排名很權威呢?也就難怪內地媒體對上述消息幾乎沒有報道,也不難找到質問“上海交大給全球高校排名有啥意義”的評論。

不過,上海交大搞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ARWU),其實不山寨,還相當出名與權威。ARWU於2003年6月首次發布。2005年,ARWU已被英國《經濟學人》稱為“被最為廣泛使用的世界大學排名”。目前,公認最有影響力的全球大學排名包括:ARWU、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與英國QS(Quacquarelli Symonds)。有點不可思議吧?

ARWU可影響了一些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呢。為了提升在ARWU中的名次,從薩科齊執政時代開始,法國不斷在推動高校合並,以造就一些巨型大學,例如正在籌建之中的Paris-Saclay大學。2014年3月,其籌委會主席多米尼克·韋爾納說:“我們的雄心是成為上海交大ARWU排名前十的大學。”

還是工地林立的Paris-Saclay大學,位於巴黎之南。擬合並兩所大學、11所高等專科學校(Grande Ecole)與7個研究所,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巴黎高等商學院(HEC Paris)與巴黎綜合理工學院(Ecole Polytechnique)。校園面積達1350英畝,未來將有約60000名學生與10500名科研人員。

該項目總投資達65億歐元,用於建造研究設施、宿舍與餐廳及一條連接校園與巴黎的地鐵。迄今為止,一些學校已經就位,另有一些學校要從巴黎搬遷過來。

最有趣的問題來了:為什麽上海交大ARWU這麽有威力,居然能影響法國政府的高等教育政策?對比一下THE與ARWU的指標權重體系,不難發現答案。

THE:(1)同行評議,調查學者與專家對大學的評價,有幾千個樣本,權重40%。(2)雇主評價,會調查上千個國際公司,權重10%。(3)研究產出,十年平均每位教師論文被引用率,權重20%。(4)教學質量,學生教師比,權重20%。(5)國際化,國際教師/全校教師及留學生/全校學生,權重各5%。

可以看出,同行評議與雇主評價的本質是聲譽與口碑,這兩項權重占50%,都很難短時間內提升,哪怕砸錢也不行。研究產出取十年平均,也不容易短時間內提升。

ARWU:(1)教學質量,獲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校友數,權重10%。(2)教師質量,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數及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權重各20%。(3)科研成果,在《Nature》與《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及被SCIE(科學引文索引)與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的論文數量,權重各20%。(3)師均表現,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權重10%。

可以看出,ARWU的核心指標其實只有一個:科研能力。指標權重向理工高度傾斜,社科尚有一席之地,人文則完全被排除在外。這些指標有一些特點。

其一,確實都是客觀可比的指標。

其二,投入重金可以短時間內提升排名。所有的這些教師:獲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教師、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教師、在《Nature》與《Science》上發表論文多的教師與被兩大索引輸入論文數量最大的教師,都要麽可以通過花重金延請來增加數量,即使某些學術大牛看重研究條件,那也是錢能解決的問題,要麽可以通過高校合並來增加數量,弱弱合並會變強、強強合並會變更強。也就是說,權重占80%的指標,是能以砸錢與高校合並的方式在短時間內提升。

其三,一個大學的科研能力可能呈現規模效應。隨著科研人員尤其是學術大牛的增多,師均表現有上升的潛力。這就給了高校合並以額外激勵。

這些年來,內地大學在ARWU,一是上榜者越來越多,二是上榜者排名也不斷攀升。2014/2003年的ARWU,北京大學排名分別為119/264,內地分別有32所/4所大學上榜。秘密就在於高校合並與砸錢延請學術大牛這兩個大招。

2003的ARWU,法國大學最好的排名是巴黎第六大學65,排前二十的幾乎是清一色英美大學,高傲的高盧如何受得了。法國大學在ARWU排名不理想的現象,在法國引起了高等教育全國大討論。這些大招也被法國人想到了。2009年,薩科齊決定設立110億歐元的新教育基金,鼓勵大學合並,以創造“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大學如哈佛、普林斯頓與劍橋進行競爭”的大學。2014年巴黎第六大學的排名上升為35。

【點評者說】大學排名其實很重要,關系到大學能不能招到學生、能不能招到好學生等;對公立大學來說,還關系到對政府科研資金的汲取能力。ARWU能在短時間內走向世界可喜可賀。當然這個世界不只ARWU一個指標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551

融資1億美元 洋碼頭曾碧波吐惡氣:沒遠見的VC你們靠邊站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7/149002.html

126,跨境電商洋碼頭宣布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在給公司內部的公開信中,回憶創業4年融資屢次被拒的經歷。如今滿血複活,他想對那些沒遠見的VC童鞋們響亮地喊一聲:“對不起,親,我們漲價了!”

\在內部信中,曾碧波介紹了融資被拒的經歷:2010年,遭雷軍的投資人、晨興資本劉芹拒絕;2011年,被經緯拒絕;2012年下半年,再次被劉芹拒絕;2012年底找阿里巴巴無果;2013年被貨代公司APEX低估;2013年,終於,全年盈利滿血複活。

曾碧波表示:2015年將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雷軍、劉芹說告誡創業者要做風口的豬,但是沒有說的是,風過去掉下來的就是豬。2015年將會是一個冬天,所有沒有紮實根基的項目都只能隨風而去,所以這次我們拼了老命也要拿很多很多的錢。

公開資料顯示:洋碼頭創立於2009年,2010年獲得天使灣500萬元天使投資。2013年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目前總部設在上海,並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設立分部。

以下就是曾碧波發給員工的公開信。

各位碼頭貝海兄弟:

2009年9月10號我拿到了我這輩子最多的錢,80萬人民幣,10月1號我奔往常州啟動了洋碼頭項目,那個時候的名字不叫洋碼頭,叫蘿蔔開門xLobo.com。

2010年我接觸到晨興資本的劉芹,第一次聽到他轉述雷軍原汁原味的名言:風口的豬都能飛起來。告誡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雷軍為此還成立了一個風險投資基金叫順為基金。那年晨興拒絕了我們。(其實當年晨興如果選擇投資了我們,今天就輪不到天貓國際什麽事了)

2011年我找到了經緯,經緯的分析師們至今都還在說我們貝海做的就是轉運,我內心一直在吶喊著“你全家都是做轉運的”,直到2014年初邵亦波希望投資我們的時候我們已經和賽富簽訂了投資協議回天無術,經緯北京的王華東張穎轉而投了互聯網產品能力出眾的CN海淘也就是今天的蜜淘。

2012年下半年我曾再次找到晨興的劉芹,我想我唯一打動他的地方是我的固執和執著,他勸誡我阿里的射程之內無人煙的,我說馬雲如果親自跑業務我立馬把洋碼頭關掉。那次晨興再次拒絕了我。

2012年底我還找了阿里巴巴戰略投資部,見了號稱阿里二號人物謝世煌Simon,深入剖析我們的商業模式和計劃書後,半年後2013年6月份天貓國際誕生了。

2013年8月份,我找到了我們的貨代公司APEX尋找戰略投資,對方說你們洋碼頭不值錢,貝海還值點錢,打包作價最多也就是4000萬人民幣吧,給你2000萬,要占大股如何?我拒絕了,今天APEX複制了貝海的運營模式走天津口岸接了亞馬遜直郵中國的物流業務。

2012年5月份我們裁員,我給全公司當時僅有的30幾個人寫了著名的“黎明前的黑暗”郵件,落款一句是:“到滿血複活的時候我們能夠和這些沒遠見的VC童鞋們響亮得喊一聲:對不起,親,我們漲價了!”

恩,2013年我們全年盈利滿血複活,到現在,是的,我們漲價了,而且漲價很多,很多很多的那種,漲到今天我自己都看不懂.....

是的,大家能猜得出我的郵件想說什麽了,我們的B輪近期結束了,我們拿了很多錢,整整一個億美金。領投方是私募基金國家隊之稱的上海國際集團旗下賽領國際基金。這麽個規模普通VC風險投資們只能靠邊站了

我身邊幾個要好的朋友問我拿了這麽多錢開心麽?不想矯情,說實在的,我一點都沒有高興的感覺,1個億代表著什麽? 3-5年後還10億美金至少吧?從今天開始我背負10億美金的債務,換你能開心麽?

2015年將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雷軍劉芹說告誡創業者要做風口的豬,但是沒有說的是,風過去掉下來的就是豬。2015年將會是一個冬天,所有沒有紮實根基的項目都只能隨風而去,5年的艱辛和沈澱給了我們冷靜的頭腦,在這個行業的關鍵節點一年,我們既要積極備足糧草過冬,又要在市場進入冬天的時候逆勢而上,因為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所以這次我們拼了老命也要拿很多很多的錢。

我2010年拿到天使灣的第一筆500萬人民幣的天使投資的時候,和天使灣的LP出資人們吃晚飯,我說: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這500萬變成5000萬,但是我可以許諾你們的是,你們的每一分錢我會當兩分錢來對待。”他們的500萬到今天已經2個多億了…

這個信念放今天還是一樣的,拿了很多錢沒錯,我們還是需要謹守信托底線,好鐵放在刀刃上。

- 市場投放可以放大規模但是不代表不動腦子,只會砸錢當土豪的市場不是好市場;

- 我們會投入更多資源提升客戶服務體系,人更多了這不代表服務不動腦子,我們還是需要謹記“服務是帶靈魂的”

- 我們會激進的大規模招兵買馬,擴大研發資源以及海外團隊,但這不代表我們隨意抓壯丁,人傻錢多,豬狗不分見人就上。

- 我們會有更好條件的辦公條件,更人性化的待遇,但不代表你出差可以四星級酒店頭等艙隨便上。

2011年我曾去北極光創投在上海恒隆廣場的辦公室,上海頂級辦公樓寸土寸金,暴大一個前臺接待區至少60平方空蕩蕩,我當時就反思了,這麽個浪費法除了幫助合夥人們找來更漂亮的美眉前臺之外還能幫助到任何產業任何創業者麽?作為創業者,我一直深信一點樸素的信念, 我們任何一分錢花出去,我們都需要反思這分錢能幫到產業和客戶麽?

作為創業者,我一直深信的一點,就是我們所有的存在是因為客戶第一,因為客戶滿意才有我們的存在。這話你們別覺得我矯情,後面一年里我會一個一個事情的發生來告訴你這是一個實在話。

創業是艱辛苦澀的,創業是興奮幸福的。我自問我多年創業下來已經開始人格分裂了,我也正在追求不以物喜不以人悲的境界,但是真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我很多次和其他創業者分享過一點,當你順風順水的時候,你要記得左右看看,這樣你能知道你自己很爛;當你疲勞不堪心力不濟的時候,你要記得往後看看你已經走過的路,你會發現你真的很偉大。

在今天洋碼頭我們順風順水拿下跨境電商行業最大一筆融資之後,我要時刻告誡我們大家,多看看左右,我們的對手都是世界級的平臺和巨頭,都是沈澱長達十年以上的巨頭,不論從系統,產品,技術到市場,資源,品牌,我說真心話,洋碼頭真的很爛,很爛很爛。

我每天晚上自問我憑什麽可以殺出血路,顫悠悠,惶惶然,一億美金沒法給到我足夠的內心安全感,蒼茫星辰之下,我真切的知道,我只能指望你們了,兄弟們!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訪劉太格:新加坡如何從臟亂差到宜居,領導遠見最重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794.html

訪劉太格:新加坡如何從臟亂差到宜居,領導遠見最重要

一財網 劉展超 曲徑 2015-11-10 18:49:00

每一個城市都有希望改變、改善。你越早下決心改善,所花的成本就越低。現在要改變北京肯定要花相當一部分錢,但如果現在不處理,以後問題會更嚴重,花的錢會更多。

在諸多國際榜單中,雖然新加坡在宜居一項總是排名前列,但如果到它的城建部門去參觀,他們總會通過各種照片和影像資料告訴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的新加坡是如何的“臟亂差”。

新加坡是如何實現從“臟亂差”到宜居城市的轉變?這些經歷是否對中國國內一些城市的發展規劃有借鑒?

近日,包括《第一財經日報》在內的數家媒體集體采訪了新家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詢委員會主席劉太格。他現在也是中國很多城市的規劃顧問。

1938年出生的劉太格,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是新加坡“花園城市”和“居者有其屋”理念的實踐者,新加坡規劃設計經驗的典型代表。

他在1969年加入新加坡建屋發展局,1979年任建屋局局長,1989年任新加坡重建局局長與總規劃師。在劉太格領導下,重建局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圖的調整方案,國內外都認為這是一套具有前瞻性而且切實可行的發展指導藍圖,也是一套能引導新加坡邁向一個卓越現代城市的規劃方案。

劉太格認為,在城市建設問題上,新家坡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領導人的遠見,和註重遠期規劃。

領導人的遠見最重要

記者:現在新加坡宜居指數非常高,不過幾十年前也存在臟亂差的情況,從過去的臟亂差到現在宜居的改變是出於當時的一種壓力,是被迫的,覺得城市發展不下去了,必須做出改變,還是當時的管理者出於一種遠見,覺得要提升新加坡人民整體的生活環境,您覺得這是壓力還是主動還是兩者皆有?

劉太格:如果兩者要選一個因素的話,那就是領導的遠見作用非常巨大。我那時候吃過苦頭,殖民政府,寄人籬下,是非常難受的事,總覺得我們是第三等居民。在這種背景下長大,我們希望給國家拼出一個美好的前景,這當然是我個人的想法。我覺得李光耀先生感受會更深刻,因為他受罪的日子比我長。這是一個因素,要怎麽翻身,提升我們在世界上的自尊心。

第二是1965年被馬來西亞驅除出聯邦的時候,就更覺得這個彈丸之地不一定能夠以獨立國家的身份生存,所以就更有必要把我們這個城市做好,比如民族的和諧,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發展。新加坡今天經濟發展這麽順利,而且有這麽多外來投資,當然和政府政策有關系,和城市安全感有關系,不過,其中一個因素就是城市規劃做得好,各方面基礎設施配合地好。他們來投資。第一,知道資金投在這里是有保障的;第二,在這里的商業運作是可靠的。

我的意思是,領導的作用比較重要,如果我們有苦難的背景,而沒有領導的決心和明智的決策,新加坡現在不會是這樣的。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有決心的領導,有說服力的領導,他就會把其他問題處理的比較完善。

記者:從新加坡整個規劃的經驗來說,城市規劃者,政府決策者和公眾這三者是怎樣一個互動關系?

劉太格:首先還是講政府決策者,就是領導。以李光耀先生為例,他們每次有問題,都是經過深入思考和討論才做決定,而且是很客觀的做決定。我經常對外說,新加坡擁有最高權力的不是總理,也不是總統,是真理。總理和總統都要尊重真理。我在政府做公務人員的時候,如果上級領導讓我做我不同意的事,如果我對這個問題比較了解,我就會當面和他說“我認為是不妥當的”,基本上不用費勁我就能說服他們。因為我們的最高領導不是他們,是真理。這個我要強調,是因為,這個絕對是事實,以我個人經驗。這是我們領導一個很重要的素質,尊重真理,思考到位。

還有一點,我們的領導不幹預技術問題。他定一個方向,但他不告訴你怎麽做。如果你需要他們從政策上,法律上,經濟上帶來一些支持,他會做的,但你要先和他要求。

值得一提的,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建屋發展局建設能力非常強,他們那時候給我寫了一封信,說要我們在兩三年內把所有還沒有拆遷的貧困區的居民全部拆到公共住宅,就這一句話。他沒說我要你先遷這個再遷那個,就這一句話。這對我們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我們按專業能力去做一個計劃,費用要他們出,我們要做個估算。壞處就是,你沒有處理好這個問題,你的職位就保不住了,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制度,不幹預你的技術問題。

新加坡剛獨立時人才比較缺乏,所以我們沒有國內的能力就請外國人,包括我們做地鐵的時候,也請了外國人。那個時候剛好香港的地鐵做完,那些專家沒有事做了,我們就趕緊把他們請過來,這個好處是巨大的,因為這些外國人了解東方的特色。請外國的人才來,我們會有一個對接的本地的工程師或者建築師規劃師,他們走了之後我們就把他們的經驗留下了,所以現在我們這些專業人士的水平是世界水平。

講到跟市民的溝通,我的看法可能和一般專家的看法不太一樣,因為規劃的工作是宏觀的,而且要有大我的精神,而市民的理解是微觀的,是小我的。比如我在建屋發展局的時候有些居民給我寫信說,我們這條路前面必須有個公交車站,不過不能把這個站建在我的門前。我覺得一方面要聽他們的意見,不過多數的意見是微觀的小我的,我們聽了之後有好的意見要接受,如果是為私人利益考量的,我們沒有辦法接受,還是要有一個立場,定了立場之後還要說服他們。

我認為多數市民是理智的,過去在我工作的時候,也碰到有人埋怨,我們聽了他們的意見,分析之後做了一個決定,以很尊敬的態度說給他們聽,他們幾乎都能夠接受。所以不要把他們當成弱智的人,要把他們當做很聰明的人,用最有說服力的道理和他們解釋,他們基本都能接受。我們做方案更多是跟企業團體、專業團體、非政府機構,把我們的計劃跟他們解釋,那個反饋更有價值,他們基本上有宏觀的視野。

北京可以拆分成五六個城市

記者:現在中國國內主要是三個城市群: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我有看到一種說法是珠三角和長三角發展比較好,但京津冀還沒有總體發展起來。您怎麽看這種現象?

劉太格:我覺得中國國內更重大的問題,是北京本身的問題。如果把北京分為五六個四五百萬人口城市,每個城市里有它所有的配套,這樣第一方便市民的生活,第二防止交通的堵塞,第三提升宜居程度。

北京本身三千萬人口要怎麽處理,對國內這種超大城市我提出一種理念叫做“星座城市”,新加坡人口只有500多萬,可我們還把它分成五個片區,每個片區人口大概一二百萬左右,五個片區底下再分成二十五個片區鎮,你住在衛星鎮,日常生活需要,包括上學、體育、簡單的醫療這些你都可以滿足,如果滿足不了,你就到片區中心,如果再滿足不了,再到中央商鋪去。新加坡這種高密度的城市交通問題不是那麽嚴重,就是因為我們化整為零。我對中國的超大城市,先看大區域性的城市規劃關系,區域性的問題你用高鐵、高速公路就能解決,大城市本身的汙染問題、塞車問題、環境問題還是要當做很緊急的問題來處理。

記者:您覺得在現在的基礎上應該怎麽改變?

劉太格:我的立場是,每一個城市都有希望改變、改善。你越早下決心改善,所花的成本就越低。新加坡為什麽相對比較富裕,因為我們一開始就下決心要做正確的事,我們的冤枉錢幾乎沒有花。你現在要改變北京肯定要花相當一部分錢,但你如果現在不處理,以後問題會更嚴重,花的錢會更多。

記者:新加坡在做規劃時有長期規劃,比如50年的,也有5到10年的短期一些的規劃,那整個過程如何確保它順利執行下來並且不斷的優化?這個過程中有沒有出現過一些遺憾的地方?

劉太格:完全沒有遺憾怎麽可能呢。不過我們的規劃先是做遠期的,做完遠期的規劃再做中期的,才做短期的。比如我們1991年時做的規劃是做一個百年的,再做一個50年的,再做一個30年的,再做一個15年的。這個方案不需要不斷更改,只要按照大方案來做。那為什麽要分期來做呢,你把15年的規劃範圍劃定了,你就在最近15年的基礎投資的規劃就在這里,如果沒有分期開發,你的基礎設施可能就是到處亂投,成本就變得無謂地提高,所以我們也是打一個近期算盤。不過規劃一定要從遠期做到近期。中國國內一些城市2015年做的方案,才是做到2020年,這個是不可想象的。

記者:您多次提到成本問題,作為一個行政官員,一個城市規劃管理者,為什麽要談成本問題?

劉太格:上世紀80年代,英國《經濟學人》有期專門特刊,就說到新加坡經營這個城市是當做企業來經營,因為你如果要可持續的話,每做一個投入,就要考慮回收的問題,不過在各方面,有投資就有收入,比如我剛剛說我們有分期開發,你投了這個發電廠,短期內就有電費的回收。比如這個快速路,現在看來好像是一次性建設好的,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是把土地先預留下來,計劃建設三車道,但是先做兩車道,等車輛增加了再做三車道,再增加的話就把紅綠燈改造成立交,所以這些都是當成生意來做的,這個很關鍵,如果不這麽做的話,政府的作為就受到約制。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