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秦對於比亞迪意義重大,那麼秦DM2的壁壘在哪裡? 投資懶人

http://xueqiu.com/1111674617/26743536
要瞭解壁壘,先需要瞭解秦的構成。請看秦的六大核心技術。

驅動電機控制器
驅動電機控制器是比亞迪秦整車動力控制的大腦,結合動力電池的當前能力,實時響應用戶的駕駛需求,分配發動機和電動力總成的輸出力矩、功率,使整車動力性和經濟性達到完美平衡。相對於比亞迪DM Ⅰ代的控制核心單元,比亞迪秦對電控系統的各主要零部件進行了優化設計,提升效率,降低能耗,控制器策略更加豐富嚴謹。比亞迪秦在驅動電機控制器上同時集成了雙向DC/DC變換器,可將整車高壓轉為低壓供整車低壓電器及蓄電池充電使用,也可將發電機輸出的低壓電升壓為高壓電供空調使用或對動力電池進行保養。同時,比亞迪秦搭載的電控系統具有重量輕,尺寸小的特點,實現了效率、防護等級的提升。

ECU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
汽車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ECU)是汽車發動機控制系統的核心,根據發動機的不同工況,實現最佳空燃比和最佳點火時間,使發動機始終處在最佳工作狀態,充分提升發動機的動力性和經濟性。

雙離合變速器
比亞迪秦採用自主研發的6速雙離合乾式變速器,換擋時間小於0.2秒,實現了換擋「無縫連接」,加速平順,無頓挫感。加速過程中,雙離合變速器將在最佳點位進行換擋,百公里加速可節省2秒時間,帶來超乎想像的加速性能。基於手動和自動的雙重優勢,雙離合變速器的齒輪系統傳動效率高,發動機燃油的消耗可降低15%。

TCU自動變速箱控制單元
比亞迪秦採用了比亞迪自主生產製造的TCU自動變速箱控制單元(Transmission Control Unit),可以完全掌握其控制策略及全套軟件技術,實現雙離合自動變速器對檔位、離合的精確控制,提高車輛的動力性、經濟性以及平順性。

電動力總成
比亞迪秦搭載了比亞迪全新研發的高性能大功率驅動電機,具有輕量化、高轉速、高效率的優勢。該電機整體結構緊湊,空間尺寸相較於同參數電機減小了50%,電機定轉子質量只有28kg,電機功率質量比可達到3.9kw/kg,同時有效提升了電機效率94%的覆蓋範圍,拓寬了制動回饋的高效區,使整車節能更加有效。據數據顯示,比亞迪秦電機最高轉速可達12000轉/分鐘,在混合動力模式下,能爆發出250N.m的最大扭矩,使得秦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5.9秒,最高車速超過185公里/小時。

電池以及電池管理系統
比亞迪秦的動力電池和啟動電池均採用比亞迪自主生產的鐵電池,其具有高容量、超耐用、零污染、零排放的特點。據數據顯示,從體積能量密度、質量能量密度、最大放電能力、低溫充電能力等因素分析,比亞迪秦所搭載的電池性能和系統效果均有較大提升。
電池管理系統除具備基本的電池能量管理、電池熱管理功能外,還具有電池單體自動均衡功能。在整車運行過程中,監控整個電池包的單體性能參數,通過電池均衡功能達到及時、自動保養的目的,極大的減少了動力電池保養的人力成本、時間成本,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提升各階段的性能。

六大技術看完,可以發現,秦是一個複雜的集成性系統,主要是講現有的系統加以整合控制而成的集成性工程。秦有3大硬件和4大軟件。
3大硬件:雙離合,電池,電機。

四大軟件,ECU,TCU,電池控制,電機控制。

涵蓋了化學,工藝,磨具,鑄壓,IT,電子元件,線路,電機,等多種不同行業的技術和製造。

首先要承認,出了電池,其他的所有技術。國外都有,但是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其技術分佈在不同企業之中,而本身DM需要的是完美的融合,那麼要眾多不同企業相互克服,相互協作,相互妥協,共同合力做一個系統,是不可能的。一個公司大了,通部門的事情都要反覆拉扯,更別說跨到不同企業國家。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舉個簡單的例子,秦的10度電變13度。如果發生在一家電池企業和一家汽車企業,是不可能做成的。比如大眾。之前我就說了,大眾被體系高度綁架。

企業。技術,說到底就是無數的人構成,人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上面說了大眾的問題,那麼豐田呢?豐田的問題,不在技術,仍然在於企業體系和結構。眾所周知,豐田的混動已經佔據其全球銷量3"20%。日本最熱門的車都是混動,豐田已在雷克薩斯全系普及混動。但也正因為如此,豐田的混動在集團內變成了龐大的利益體。而這個利益體,在阻礙豐田的新革新出現。創新革命,首先革的就是原來體系的命。豐田目前沒有力量可以打破。

豐田大眾不行,其他得車企水平上差距比較大,更沒法做了。當然秦的出現,成功,會倒逼他們去做改變,但缺乏內部能量+時間成本。大大降低了他們的效率,等其他車企能掌握DM2,DM3,甚至更多都將出來,比亞迪將一直走在混動的前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7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