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助推高端養老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77683&time=2011-07-09&cl=115&page=all

在基本養老服務短缺、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並存的現狀下,天津市動用公租房土地及公益基金會支持高端養老項目,被認為是補貼錯位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藍方 李慎

 從天津市寶坻區向西北方向驅車十餘公里,即是「全齡化綠色生態宜老社區」上河苑。此地西距北京72公里,南到天津80公里。路過的農民看著這個從大片農田裡拔地而起的項目,總是不免困惑:怎有城裡人會到這裡來買房子?

與中國其他大城市一樣,天津市也面臨養老資源緊張、一床難求的困局。圖為正在鍛鍊的天津老年人。未來十年內,天津計劃建設1.8萬畝規模的高端養老社區。程子/東方IC


  到今年10月,此困惑可解:那時上河苑將開門迎客。這裡將是一座養老社區。圍牆上,是一幅幅白髮老人頤養天年的畫面,「綠色、生態、健康、宜 居」的口號隨處可見。整個社區共有17棟6到11層的公寓,戶型從6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不等。2000餘套住宅,從外部的電梯、樓道到內部裝潢,全部 針對老年人生活特性而專門設計。樓下則有包括醫院、老年餐廳、老年大學在內的配套設施。

  這只是天津市12個老年宜居社區之一。未來十年內,天津將建設1.8萬畝這樣的社區,每個社區的規模都將在300畝以上,供10萬餘名老人集中入住。社區的建設和運作,擬交給市場化機構。

  按照天津市民政局局長張中華的設想,社區公寓「只租不賣」,「只對老人劃定居住年限,收取租金,老人在居住期限內擁有房屋使用權,待居住期滿, 租金退回」。為鼓勵市場資本進入,天津市政府將從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提供支持,並期望將其建設成天津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張中華設想,入住老年 宜居社區後,老人平均壽命期望高於天津市平均壽命五歲。

  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轉向和中國老齡化的加速,各大中城市的養老地產開發方興未艾。而在政府的推動下,天津老年宜居社區建設,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養老地產開發項目。

政府搭台

  在天津市基層民政局官員眼中,局長張中華是一個意識超前的人。「幾乎每週的工作會議上,他都要強調、討論政策,扶持、引導高端養老產業發展。」一位基層官員對財新《新世紀》說。

  張中華所說的高端養老產業,其代表便是老年宜居社區。這個從美國舶來的概念,在中國已醞釀多年。「這是我們天津對傳統居家養老的創新,我們叫做 集中居家養老。」天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在中國大規模開展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背景下,老年宜居社區已被正式 寫入由天津市政府常務會通過的《關於進一步發展天津市居家養老服務的意見》(下稱《意見》)。

  該負責人介紹,由於老人集中居住,在社區設計上,可以配備更完善的服務設施和更高檔的養老服務。入住老年宜居社區的,將是天津市區有著較高收入且追求較高生活質量的健康老人。

  至於這部分老人在整個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他表示,當前還沒有準確的計算,但隨著老人養老、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老人收入的提高,「市場需求還會進一步發展」。

  不過,中國老人的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且消費能力弱,真正側重於養老服務的老年社區,在國內少有成功的先例。在民政局官員的設想中,養老宜居社區將由「政府搭建平台、社會各方參與、市場化建設」,從而「打破以往單純靠財政投入發展養老事業的模式」。

  為此,天津市政府在2010年5月成立天津民政侷促進老年產業建設領導小組,並在2009、2010年連續舉辦兩屆「養老設施建設項目招商洽談會」。

  更重要的支持政策,即在最新通過的《意見》之中。根據《意見》,對於老年宜居社區的用地,天津將從規劃建設的公共租賃住房中,按照老年人口比例予以保障。這部分土地的出讓價格,將按照公租房政策享受減免優惠。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針對老年宜居社區投資週期長、資金壓力大等問題,天津市政府還將出台政策,鼓勵金融創新,並成立政府自己的融資平台。具體到後期養老服務的提供,則還會有相應的支持。

  在政府部門看來,檯子已經搭好,就等著開發商和運營商們上來唱戲。老年宜居社區的開發商和運營商享受這些政策的對價,則是要接受政府的指導。

公益基金注資

  在這個檯子上頗為活躍的市場資本,是2010年6月29日掛牌運營的鴻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鴻福投資)。其背後的大股東,則是天津民政局直管的一家政府背景公益基金。

北京朝陽區的將府莊園敬老院, 也以政府低價提供的民政用地,面向高端富裕老人出售會員資格。諸如此類的高端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牛光 攝


  由鴻福投資發起並運作的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總股本為7500萬,市場化運營,盈利按股份分紅。其投資方向有四,包括老年宜居社區、高端養老院連鎖、老年科技產品開發和老年養生產業。

  鴻福投資的副董事長時寶光大致測算,按面積300畝、容積率1.1、每平方米成本7000元計算,12個老年宜居社區需要185億元的投資。產業基金準備投入20億元,參與三個到五個項目,當前正在進行前期籌資。

  天津市福老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福老投資)是鴻福投資的發起人,擁有56%的股份。福老投資註冊資本2000萬元,在民政局局長張中華的協調支持 下,享受政府「零註冊」稅收優惠政策。福老投資的投資人,則是一家公募慈善基金會——天津市福老基金會。2008年12月29日,福老基金會正式成立,由 天津市民政局主管,面向天津市行政區域內募捐。基金會的原始基金數額為人民幣400萬元,來源於天津市民政局撥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鴻福投資還有三個股 東,分別是兩家地產公司和一家鋼鐵企業。

  不過,福老基金會並不像傳統慈善基金那樣,去操作或資助具體的公益項目。除了對天津職業大學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資助,以及向一些老年機構捐贈苦瓜汁、衛生潔具等活動,基金會最主要的項目便是投資和融資。

  事實上,福老基金會本身就是天津市為老年產業發展而發起的地方融資平台。民政局將此種做法稱作「社團經濟創新」,不但「為社會組織和民營興辦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設施提供融資擔保」,還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

  福老基金會前後共向「愛心企業」募集了2000餘萬元資金。而這些「愛心捐贈」,均為定向捐贈,且享受稅前扣除待遇,在捐贈之初即明確是用於成立福老投資有限公司。

  福老基金會、福老投資有限公司以及鴻福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三家機構一套人馬,均在同一場所辦公,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企業編制,由基金管 理公司支付工資和獎金。據時寶光介紹,作為鴻福投資的股東,福老投資將從產業基金的運作裡分紅,並讓福老基金受益。而作為融資槓桿的福老基金,再進一步撬 動更多的資金。

  不過,時寶光強調,在此過程中,民政局和捐贈方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樂觀回報預期

  一位學者指出,老年住宅不僅需要「無障礙」的居住活動空間,還需要有公共服務網絡及較齊備的醫療康復設施,其開發成本比普通住宅高10%-20%,有的甚至在50%以上。由於造價高、投資額大,資金回收期也頗長。但天津方面對養老宜居社區的未來盈利,有著樂觀預期。

  如前文所述,由於政府承諾將提供低價土地,對資金的最大需求主要來自建設開發。按民政局和福老基金會設計,老人們入住社區需要交納會員費,即為 「本金」。本金的計算,是按老人的入住面積,計算建設成本和三年財務成本,由此得出房屋使用權的價格。「相當於老人們的錢把房子給修了起來。」時寶光介 紹,該價格約是同區位商品房市場價格的80%。

  老人退出後,這筆「本金」將如數歸還,相當於開發商又將使用權回購,再出賣給新入住的老人。通過收取「本金」回籠資金的同時,房子的產權並未轉 移,開發商作為物業的持有者,可以將資產抵押,再進一步融資開發新的項目。為此,福老基金會還註冊了福老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同樣享受政府「零註冊」稅收優 惠政策。

  老人每月還須再為養老和物業服務支付費用,這將為運營商提供穩定的現金流。時寶光表示,此種投資模式短期的收益率不會特別高,但是週期長且回報穩定。在他看來,中低端的養老機構是不賺錢的,大部分需要政府去覆蓋、保障;高端的項目,則完全可以盈利。

  以盈利為基本出發點,天津的老年宜居社區定價頗高。以上河苑為例,其項目部的工作人員介紹,老人們入住首先要繳納會員費,以6000元一平方米 的成本價計算,按使用面積出售給老人使用權;老人入住後,每月還要繳納3000元-4000元的服務費用,這才是老年宜居社區的盈利點。

  2010年,天津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24293元。「雙方都是老幹部的恐怕才住得起吧。」上河苑的工作人員感嘆。

  不過,作為一個試點性的項目,上河苑的第二期和第三期不再繼續修建老年公寓,而改為開發別墅和普通高層公寓。期望以普通商品房的銷售,分擔老年社區運營的風險以及資金的壓力。

補貼錯位爭議

  隨著老齡化加劇,政府投入向養老服務傾斜。包括天津在內的地方政府,都在推動建設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老年餐桌、家政服務等項目,並將其納入公共服務的範疇,部分由政府購買服務。

  天津的老年宜居社區計劃爭取更多的政府支持。2011年年初,上河苑主動前往地方民政部門,詢問是否能註冊為民辦非企業,從而享受養老機構的補貼待遇。不過,這一申請尚無下文。

  當地民政局的一位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市級民政局對老年宜居社區的定位不明確,遲遲未給出答覆。在該官員看來,政府不應去支持此類高端的項目。「政府要給政策,就要給到低端的人群,要給兜底的保障。」

  他強調,當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中最大的問題,是基本服務供給不足,「窮人養不起老」,政府應該做的是面向這些低收入群體,或支持中低端的養老院,或提供補貼,「這種高端的項目,讓市場決定」。

  與中國的其他大城市一樣,天津市也面臨著養老資源緊張、一床難求的困局。統計數據顯示,天津市從2005年開始,老年人口呈加速增長趨勢,位居全國前列。截止到2010年底,天津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176.40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7.91%。預計到2020年,四個天津人中將有一個是老年人。而當前,天津市306家養老服務機構、26423張床位,遠遠無法滿足城市中十幾萬癱瘓老人的養老需求。

  在此種背景下,天津市動用公租房的土地以及公益基金會去支持高端項目的行為,不少學者認為有補貼錯位之嫌。

  按照規定,天津的公租房定位於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而老年宜居社區所面向的高收入老人,並不符合這樣的制度要求。

  將公益基金全部用於投資盈利性的投資公司,也在業內多有非議。一名基金會專家表示,公益基金的全部收入用於投資,有可能是進行社會企業投資,但立足應在非盈利的公益事業。不過,「這麼大規模的投資,可能是不盈利的項目嗎?」上述民政局官員反問。

  學界質疑,政府將公共財政用於補貼少數高端群體,將讓普通老百姓難以從中受益。社科院學者楊團解釋,當前中國老年人的狀況及政府應保障的服務, 是一正一反兩個金字塔。正金字塔的基角,是低齡的健康老人,頂端則是失能失智的高齡老人;倒金字塔的頂端,是政府應為這些弱勢老人購買的大量專業服務,而 底端是對健康老人的少量支持。

  在她看來,政府對面向少數富裕的健康老人的項目提供的支持,「定位是完全錯誤的」。楊團強調,這樣的投入方式,既不能解決大多數老人的實際問題,還可能因監管的疏忽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最終由企業從中獲利。

  補貼錯位的爭議之外,在未富先老的格局下,不少官員和學者對高端養老社區前景也不看好。「不符合國情。」上述民政局官員表示,就當前中國老人普遍貧窮的情況來看,真正有錢的健康老人,一個月4000元的開支,也足以請個好保姆在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楊團則分析,根據她之前所做的調研,有著較高支付能力的低齡老人,並沒有購買社會養老服務的需求。真正需要機構養老服務的高齡老人,其有限的支付能力不僅限制了企業的定價空間,護理服務的高人力、管理成本更抑制了企業的利潤。高端養老機構空置率高,已成普遍現象。

  目前,對於未來的利潤回報,時寶光表示,事實上無論是民政局還是福老基金會,都還沒有明確的測算。儘管市場資本紛紛看好養老社區,但在收益上,各方都還只有一個概念。

  至於天津老年宜居社區的市場前景究竟如何,時寶光表示,「還是先做出一個樣本來再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37

海外併購PE需成「助推劑」:以解資金短缺問題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0814/

在央企紛紛加大海外併購力度的同時,中國民企也不甘落後,在中國資本「走出去」戰略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矚目。而且,越來越多要海外併購的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資金實力較強的PE機構,從中尋求最佳併購助手。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100多家央企在三年半間完成海外併購交易35起,披露交易金額的32起交易共涉及 447.37億美元,每筆交易的平均金額達13.98億美元;國資企業同期共完成海外併購交易109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額的89起案例共涉及212.71 億美元,平均交易金額2.39億美元;民營企業共完成海外併購交易118起,83起披露交易金額105.69億美元,平均交易金額為1.27億美元。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今,中央企業海外併購總體上保持穩中求進的趨勢,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經歷了兩次趨冷之 後,2012年上半年憑藉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國五礦4筆共計超過100億美元的海外併購再創新高。而同時期,民營企業海外併購基本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尤 其進入2012年,民營企業上半年共完成30筆併購交易,其中24筆共披露交易金額達39.16億美元,在鼓勵政策的推動下,民營企業海外併購2012年 下半年或將保持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中PE機構動作頻頻,或將成為央企民企海外併購「助推劑」。央企和民企在海外併購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題是資金短 缺,尤其是民營企業,由於銀行融資週期長和條件嚴格的限制,企業在「走出去」的同時亟待拓寬融資渠道。為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把目光轉向資金實力較強的 PE機構。而PE機構在國內市場投資疲弱的形勢下,積極調整自身的投資策略並探索拓寬投資渠道,積極地發掘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蘊藏的投資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98

YY生存哲學:不要太高調 增值服務成助推劑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17/233770.html

1年前多玩YY公司CEO李學凌曾在一次大會上講述YY語音成長故事,稱產品不成熟前要低調,給自己一個生存期,直到自己壯大。他還建議創業者,產品不成熟時一定要給比較長時間的生存期,不要太高調被對手盯上。

如今多玩YY公司遞交招股書,財報首度曝光,業界立刻注意到這家刻意低調的公司,並為之快速成長的速度所驚嘆:YY註冊用戶達到4億,三個季度更實現盈利,最新一個季度淨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163%。

不僅如此,多玩YY更擺脫早期廣告單一模式,實現遊戲、廣告、YY音樂多條腿走路。其中,YY音樂、YY教育等增值服務更是快速壯大法寶,成長迅猛。相反,早期的廣告收入已日趨被邊緣化,佔營收比重不足20%。

YY語音的快速發展為YY團隊增強了雄心壯志,李學凌一度放言:YY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幾款具備全球潛力產品,肯定有機會到美國市場發展,而這只是時間問題。

異軍突起——YY音樂半年營收9千萬

或許一些人並不知道YY音樂。根據招股書介紹,YY音樂為草根歌手、名人及專業演出人員提供實時演出的舞台,提供包括卡拉ok、歌唱比賽和歌友會在內的眾多活動。借助YY語音,YY公司支持並組織大型線上音樂活動,如粉絲線上集會、歌手見面會。

YY野蛮生长:增值服务成助推剂 广告被边缘化

儘管與騰訊一直存在競爭關係,YY音樂在商業模式上卻向騰訊借鑑不少。如按月付費並參與VIP會員服務的YY語音用戶可獲得會員特權,包括使用含有 額外視頻流量的內測頻道,優先進入某些實時現場演出,VIP會員專屬頭像、鈴聲、字體和表情。從2011年3月起,用戶還可購買虛擬禮物並送給喜歡的表演 者以示支持。

這種向用戶收費的增值服務模式迅速帶動了YY音樂收入增長。財報顯示,YY音樂單季營收達5896萬元,較上一季度的3376萬元增75%,同比更是500%以上增長,YY音樂火箭式的上升使得其收入一舉超過在線廣告,僅次於在線遊戲收入。

在收費上,YY音樂並未止步,YY語音計劃發展更多會員專享權利,爭取吸引到更多用戶加入VIP會員的行列,這一會員模式一旦成功推廣也意味著這一業務將進一步高速發展。

2012年第二季度YY音乐占总收入比达31%

2012年第二季度YY音樂佔總收入比達31%(騰訊科技配圖)

實際上,YY音樂並非是YY語音的唯一功能,教育也是其一大功能。歌手、教師和其他人都可以通過YY的虛擬商品賺錢,人氣最旺的演員月收入已高達2萬美元。聽眾可購買虛擬玫瑰,然後贈送給自己喜歡的表演者,表演者隨後可以將這些虛擬玫瑰變現為真金白銀。

YY公司甚至宣稱YY可以幫助「很多行業恢復青春」。YY公司創始人李學凌曾宣稱:「很多人都知道,由於盜版的氾濫,音樂很難賺錢。但如果你是一名 有才華的歌手或演員,只要有YY,有攝像頭,而且能上網,就可以通過表演來賺錢。」將YY音樂收費模式如法炮製,多玩YY醞釀向更多教育類或有潛質付費用 戶的房間(或頻道)收費。這也是為什麼多玩YY其他收入會快速佔到總收入10%,未來這一比例還會增加。

與此同時,YY公司在線廣告收入佔比持續下降,今年第二季度廣告收入為2970萬元,較上一季度增44%,較上一年同期增長27%,但僅佔比15.8%,較兩年前所佔比重不可同日而語。

YY生存哲學——靜悄悄野蠻生長

YY語音最初依託多玩生長,逐漸成長為多玩第一大業務。李學凌曾表示,多玩最早只是個做魔獸世界的專用網站,後來才開始做資訊。隨著多玩網獲得認可,很快發現YY語音這款產品,多玩的理想變成要將互聯網語音應用做到極致。

這中間有個小插曲,2007年底雷軍周鴻禕都投資了一款名為iSpeak的在線群聊語音產品,李學凌拒絕了共同投資建議,他一度認為iSpeak毫無價值,但很快iSpeak的同時在線人數超過了5萬,直接讓李學凌急了,多玩開始開發同類產品YY語音。

有趣的是,09年11月26日,iSpeak運營方上海勤和公司副總裁馮希因涉嫌惡意攻擊多玩網,被法院判處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獲刑6個月。這時YY語音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已經過百萬。一個由iSpeak所驗證的巨大業務前景,就這樣被競爭對手YY做成。

不過,YY成功也並非偶然,YY一路走過來主要靠的是遊戲,但YY最初並不是玩家第一選擇,以魔獸世界為例,最開始玩家使用最廣泛的是UT。但UT 網絡不穩定,給YY提供大量蠶食市場機會——特別是在09年,UT頻繁斷網無法登陸,大家紛紛轉移。一位玩家說,用戶要求的並不多,只要滿足核心需求,即 便UI丑,UE落後都完全可以忍受。YY解決的則是遊戲語音中卡,掉線,延遲三個問題,且隨便群聊還完全免費。

實際上,即便打敗了iSpeak、UT,YY一路走過來也面臨很多強勁對手,還包括QT語音、TS等,李學凌一直有深深恐懼,感覺YY生活在巨大陰影下。

這也回到了這篇文章開頭,李學凌建議創業者做產品早期要低調,不要輕易大庭廣眾宣講被人盯上。李學凌稱,很多大公司想把YY消滅在嬰兒期。YY能生存起來,跟早期比較低調,一直通過用戶間傳播來積累產品有很大關係。

YY語音真正被關注是在去年10月,5萬小賣家抵制淘寶收費漲價活動,不少賣家通過YY語音宣傳自己主張,這讓業界注意到YY語音不可小視的威力。

當然,YY依然面臨巨大挑戰,除原有威脅外,隨著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崛起,不少人開始通過微信語音,這使得YY用戶遭遇部分分流。有觀點認為,在資本市場還沒有完全回暖之際,YY公司啟動上市,一是獲取更多資源抗衡對手,二是為安撫團隊和投資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01

手游「職業托」潛伏 助推「妖股」泡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948.html

中國人不喜歡購買遊戲,但卻會在遊戲中一擲千金。」

曾協助多款歐美遊戲進行本地化的游道易(Yodol)公司CEO方志航如此描述中國遊戲玩家的特徵。

這些在遊戲中大肆消費的玩家,在玩家群體中被稱作「土豪」,也是中國遊戲運營的主要業績來源。為了讓這些「土豪」掏出更多真金白銀,遊戲運營者無所不用其極。「托」就是最為常見的手段。他們或通過挑戰激起「土豪」的怒火,或以「高玩」身份指導「土豪」如何提升實力,最終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

在手游領域,同樣有各種「職業托」在用戶端「潛伏」,利用各種手段提升流水業績。不過,這也導致手游的生命週期被快速消耗,短期的業績有成為「泡沫」的風險。

潛伏

與歐美手游市場不同,中國手游中收入排名前十的遊戲均是免費下載的遊戲。

「中國人不喜歡購買遊戲,但卻會在遊戲中一擲千金。一旦找到心儀的遊戲,大多數玩家會通過遊戲程序內的付費通道進行投資。」方志航表示,這些玩家樂意購買虛擬升級裝備,並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富有玩家也能通過這種方式,贏得遊戲中更高的社會地位。

從2005年起進入手游研發的吳瀾也向記者坦言:前置收費在海外比較盛行,國內手游的主要收入來自道具付費。這從《植物大戰殭屍2》在國內改變收費模式中,可以略窺一二。

「現在最賺錢的手機遊戲類型還是手機網遊,比如:《我叫MT OL》。」據業內資深高管許先生向記者透露,按照端游運營經驗,超七成以上的收入會來自「深度玩家」,也即業內所說的「大R用戶」(高消費用戶)。但是,由於玩法簡單、相對輕度等特點,大R用戶在手機網遊上的消費還相對較弱。

「我業餘在玩《我是MT》,每月大概花幾千至1萬,開新服的時候會花到2萬以上。」成都一位張姓女玩家表示。不過,她每月在《魔獸世界》的花費在20萬~30萬,手游的一兩萬隻是「打著玩兒」。她也告訴記者,據她瞭解,每月在手游燒錢數十萬的也有,但屈指可數;不像端游圈子那麼普遍。

記者近日隨機採訪幾位區域級大R,其在傳統端游的消費每月為20萬~50萬以上不等,目前在手游端的消費為0~2萬多不等。

如何吸引「大R用戶」,成為手游必須考慮的問題。與端游、頁游的操作方法類似,自建一個小號陪大R玩,也是手游最常用的解決方案。

不同之處在於:端游、頁游往往有自己的客服團隊(遊戲管理員),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陪玩推廣;由於手游團隊的規模較小,絕大多數不會設立專門的「職業托兒」,小號陪玩的工作由研發人員「閒時」兼職。

「我是一邊玩兒一邊做托兒。」一款武俠類手游的研發人員Mike向記者描述,他給自己開一個小號,混到(遊戲中)第二大「家族」。他強調必須「潛伏」,絕對不當家族的「一把手」,而是充當「煽風點火」的角色,不斷挑起「戰爭」,達到讓大R充值買裝備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第二大家族會和第一大家族血拼,初戰往往打不過。」Mike表示,此時,他會鼓動自己所在的家族與其他家族進行合併,合併之後繼續開戰,通常的結果仍是繼續戰敗。

「假如你戰敗了,並不意味著結束,而是付費鏈的起點。比如:你可以強化武器裝備,強化裝備之後,發現遊戲幣不夠了,繼續購買遊戲幣甚至鑽石。」Mike稱,他通過自己在後台的權限,製造花錢購買的假象;由於相當熟悉產品的付費點所在,更吸引同一陣營或競爭陣營的大R攀比性購買。

相對少量由開發商兼職的托兒,在手游領域,最為常見的是由遊戲運營平台包攬上述業務。

據國內一家中型運營平台的市場推廣經理「不喝可樂男」介紹,遊戲運營平台的「手游職業托」主要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獨家代理一款手游,此時,運營平台會大量傾斜資源,調配平台自己的客戶團隊「做托兒」,用各種手段吸引用戶不斷消費;第二種情況則多見於聯運遊戲,由於平台的資源有限,通常與一些「遊戲公會」簽訂協議,由遊戲公會主力推廣。

獨代遊戲的推廣手段,與前述「潛伏者」類似。但由於經過端游、頁游等階段,運營平台已經積累起眾多大R資源,不僅需要提高已有大R的消費值,還要不斷引入新的大R用戶。

「有時,會申請為同一款手游開新服。」「不喝可樂男」稱,除了讓大R「重刷」,另一大目的就是以「同一起跑線」為幌子,吸引新入的大R加入。這時,新舊大R為了初期就奠定(遊戲中的)社會地位,可能引發「暗戰」。

「一方面比拚自己的裝備,甚至還是購買道具和能力值,作為禮物送出、拉攏其他成員。」

他坦言,付費率由此提升幾個百分點並不是問題。

隱藏的利益鏈

9月2日早上8點,上海一家店面不大的開鎖店內,「90後」的陽陽一邊等待顧客,一邊用手機玩著《大掌門》。她在一個遊戲公會內,擔任這款遊戲小組的二把手,每天花費5小時左右的業務時間組織大家玩遊戲。

「我們的成員遍佈全國,還有新加坡、美國的。」陽陽告訴記者,她加入該公會5年多了,前輩中的高手太多,終於在手游「混」到一職,算是進入「管理層」。

如果在QQ群查找中輸入「遊戲公會」,至少能搜尋到600多個結果。在手游領域,其依然是一個「霸道」的存在,YY頻道、微信群等也有領地。

在前述「不喝可樂男」的描述中,遊戲公會通常直接與各家運營平台簽訂協議,幫助其「拉人」玩遊戲。據他透露,遊戲公會拿到的分成比例可達20%~40%不等,即:以月流水計算,扣除研發商、發行商等的分成後,獲得運營平台剩餘部分的20%~40%

「遊戲公會手上有直接的客戶資源,特別是大R資源。這相當於投放精準的廣告。」他表示,在簽訂合約後,運營平台提供手游的SDK給遊戲公會,後者依據資源拉攏玩家;最後按照CPA(安裝量)或CPS(消費率)進行分成,而手游特點決定其以CPS分成為主。

陽陽告訴記者,從遊戲公會會長、副會長,到各個遊戲小組的組長、副組長,都會有一定收入。「剛剛開了這個小組,我還沒拿到分成。」她表示,按照以往端游的經驗,組長級別每月收入幾千至上萬不等,而會長層級的甚至可以達到幾十萬至數百萬的月收入;「由此推測,手游收入可能低一點,但也不會太差。」

「不喝可樂男」也證實:遊戲公會通過幾款遊戲月入數百萬,在業內也屬於比較常見的情況。為了獲得更多的分成,遊戲公會確實在吸引大R消費;但有時確是很多運營平台的一種「數字」策略。即運營平台暗中對遊戲公會提供各種支持,比如開放部分權限、贈與點數,甚至直接給予資金支持。而包括資金在內的上述資源,會在短時間內回流到運營平台的某款遊戲,在各方作用之下,手游的月流水收入會很好看,並能迅速衝進排行榜,但大多數不可持續。

對於手游市場而言,操縱著市場發展的無疑是「渠道」,隨著手游廠商的增多,產品的豐富,互聯網巨頭、端游頁游公司的轉型殺入,渠道爭奪戰會愈加慘烈,平台流量被包,推廣刷票成本上漲,許多月流水百萬甚至千萬的遊戲根本就賺不到錢,在這種大環境下中小公司處境越發艱難。

據前述業內人士許先生透露,「網遊洗錢」等灰色產業鏈,也隱有在手游領域「複製」的趨勢;這可能也是造成部分手游或運營平台流水虛高的原因之一。

相對的,一款手游真實的營收情況往往不為人知。在許多上市公司眼中,手機遊戲是能夠貢獻大量利潤的「現金牛」,更不斷踐行做大和收購手游業務的衝動。

易觀遊戲分析師薛永鋒曾向記者表示:國內收入排名前十的手游團隊,基本都接到過併購的「繡球」。就A股目前的環境看,遊戲企業被上市公司收購,能一下獲得二十倍甚至更高市盈率對應的估值;這甚至比自己IPO更有吸引力。

好看的流水收入,則是這些手游團隊賣個好價錢的前提條件。今年併購手游團隊的一家A股上市公司董秘曾向記者坦言:初次篩選標的,主要通過收入排行榜進行排除。而其所述的收入排行榜就是月流水收入。

由此產生的手游「泡沫」讓業內人士無比擔憂。「不喝可樂男」對比頁游的發展情況稱,為了讓產品獲得更好的運營效果,提高流量所帶來用戶的付費率和付費額度,網頁遊戲也從一開始的前期免費,逐漸演變成了2012年某聯運平台運營總監的那句話:「不能在十分鐘內讓玩家付費的頁游,我們統統不代理。」

快速洗涮用戶,無腦化遊戲過程,衝動欺騙型消費,加上越來越短的服務器生命週期,讓網頁遊戲的前路越走越窄,2013年上半年開服14萬組,是2012年上半年的7倍,但所產生的產值總量,卻只有2012年上半年的1.6倍。

他表示,手游正在複製網頁遊戲的「老路」;由於各類資本的瘋狂介入,手游產業的生態環境更加不健康。目前,市場、機構和企業其實大多數看不清手遊行業的方向,雖然都知道有泡沫,但泡沫何時會破裂誰也說不準。

「雖然玩一票就走的心態的企業和機構不在少數,但在泡沫破裂之前,各方都需要漂亮的數字。」許先生稱,手遊行業的職業托兒盛行,最本質的還是在助吹資本市場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863

IPO回暖助推投行家獎金激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830

隨著股市的高歌猛進和IPO市場的回溫,企業對於融資和財務顧問需求增加,投行手續費收入創六年來最佳。 以英國為例,投行傭金收入較上一年增長12.5%,達到46.5億美元,一些在英國的投資銀行家們獲得了豐厚的獎金回報。其中以股票資本市場部門(ECM)員工獲得的獎金最多,這得益於去年IPO收益激增111%,IPO收益占投行業務整體收入的一半。 英國IPO市場不斷回暖,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股市亦創下六年新高,企業新獲融資達到157億英鎊。在IPO排行榜上高盛以承銷2.99億英鎊位列排頭兵,分列其後的是摩根大通,德意誌銀行,美銀美林和摩根士丹利。 但IPO的熱潮並未提升並購重組部門的收益,該業務收入整體下滑14%,僅為13.5億英鎊,顯示在經濟增長整體放緩的情況下,企業收購擴張仍舊缺乏活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588

什麼助推萬達上市融資 西峰

來源: http://xueqiu.com/1025819408/32020623

本刊特約作者 西峯/文  http://www.capitalweek.com.cn/2014-09-26/951282553.html 

經過一年多的上市籌備, 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約證交所以68美元的價格掛牌。算上承銷商的超額配售權,阿里巴巴和股東這次釋股將達到250億美元。這是全球歷史上最大的首次公開發行。阿里巴巴的領導者馬雲,以150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取代此前的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一時間阿里巴巴風光無限。

與此同時,9月16日晚,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萬達商業地產”)在港交所發布了800頁的IPO預披露材料。這意味著萬達商業地產在放棄A股上市之後,正式開始了其香港上市計劃。

根據預披露材料,以商業及住宅物業合同銷售額計算,萬達商業地產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的合同銷售額分別為902億元、1012億元、1264億元及567億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萬達商業地產總持有面積(包括在建)達到2950萬平方米,其中已完工1684萬平方米。萬達的目標是在2015年底擁有完工物業組合2500萬平方米,並進而成為全球擁有最多商業體量的上市公司。

如一切順利,按照正常的港股上市流程周期,萬達商業地產最快將在年內完成掛牌上市。這將會是2014年港股最大規模IPO,萬達也將成為千億級市值的上市公司。王健林能否重登中國首富之位還是未知數,但此次順利上市,將極大地解決擴張中的萬達商業地產的融資需求,降低財務費用,則是事實。

複制萬達模式

萬達集團一直對外宣稱,其標誌性的商業綜合體萬達廣場在過去十余年經過四代的演進。不過明眼人可以看到,萬達廣場作為商業綜合體的產品形態和設計理念雖有所變化,但從經營者的角度看,萬達對其經營的思路基本如一。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以售養租、快速周轉、快速複制。

具體而言,這個基本思路就是:利用地方政府對大體量商業物業的渴望,主要在二三線城市拿下大體量地塊,用複制的方式完成快速設計、快速開發和快速開業,同時通過快速銷售辦公、住宅、服務式公寓、商業街等物業,達到快速回款和資產周轉的目的。這使得其能以低成本持有商場和酒店物業。由此發展所帶來的富余的資金以及存量物業,還可以為下一個綜合體的啟動和開發提供融資。

以萬達商業地產在華東地區的投資為例,可以發現其模式複制的意味非常明顯。這些項目大體體量在50萬平方米左右,一般都是由大型商場、商業街、辦公、住宅、酒店和服務式公寓等物業類型組成。其中萬達自持的大型商場是必備部分。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註意到,約八成的萬達廣場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六成左右的萬達廣場項目位於城市郊區或新區。這樣的分布特征也有很強的萬達特色。

對於大體量的商業開發而言,一線城市或市中心土地獲取不易,而二三線城市和郊區、新區則可以為萬達提供大體量的廉價土地。此次的IPO預披露資料顯示,過去三年,萬達每平方米的平均地價僅有千余元。這顯然是和其避開一線城市和中心區,偏好二三線城市和郊區擴張的發展模式密切相關。

銷售強、租賃弱

2013年,萬達商業地產銷售物業毛利達到306.36億元,占其當年總毛利的82.1%。而其引以為豪的物業租賃業務,僅僅提供了總毛利的15%。和通常的印象截然不同,萬達商業地產的主要業務居然是物業銷售而非租賃,初看確實令人驚訝。

更令人驚訝的還有萬達商業地產的高毛利。

預披露資料顯示,2011年、2012年、2013年,萬達商業地產的銷售收入分別為455億、 505.7億和749.8億元人民幣,分別占到其營業收入的89.6%、85.6%和86.4%。而同期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為47.3%、50.6%、40.9%。遠高於一般同行30%左右的銷售毛利率。

在巨量的銷售規模和快速周轉的經營方式下,萬達商業地產是怎麽獲得如此高的銷售毛利?分析其由來,主要和兩個原因直接相關。

其一,萬達主要選擇二三線城市和郊區大盤擴張綜合體的模式,使得其地價低廉。從市場角度看,由於綜合體開發難度大,回款周期長,商業用地一般較同地段住宅用地低,往往只有同地段住宅用地的三分之一或者更低。從各地土地成交資料可以獲知,萬達獲取的土地,多在底價附近成交,這大大控制了其地價成本。截至2013年,萬達的平均土地收購成本僅為1091元/平方米,甚至低於2011年的1821元/平方米。

其二,萬達的商業物業雖然拿地成本低,但憑借其大體量綜合體的開發,也吸引了客戶。2013年,萬達的住宅銷售毛利率也是在30%左右,和同行相仿。但是零售物業毛利率則高得多。以2013年為例,其零售物業平均售價29135元/平方米,而成本則只有10517元/平方米,其銷售毛利率高達64%。此外萬達寫字樓物業銷售的毛利率也有43%。由於這兩項收益占其當年銷售額的近五成,其平均毛利率遠高於同行,也就順理成章了。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萬達銷售物業一路突飛猛進的時候,其引以為豪的物業租賃表現又如何呢?

從披露的材料來看,2011年、2012年、2013年萬達的物業租賃及管理收入分別為23.37億、37.84億、56.12億元。增長同樣迅猛,這主要和萬達廣場不斷落成,出租物業面積大量增加有關。截至2013年,萬達開業的購物中心的總可出租面積約770萬平方米,比2011年增長近八成。平均出租率99.2%,平均月租金70元/平方米。但是其租賃業務的毛利率只有66.2%,這對於商場的租賃業務來說,顯得有些偏低。

根據披露,萬達銷售型商業平均成本10517元/平方米。若萬達持有的商業部分和銷售物業成本相仿,那麽萬達廣場每平米一年租賃毛利556元,折合年毛利回報率5.28%。若扣除毛利率中未計入的稅收和管理成本,那麽其凈回報率就更低了。

此外,由於萬達主推快速租賃的模式,大部分萬達廣場在開業之初就基本滿租。過往三年,萬達披露的開業購物中心出租率都在99%以上。因此租賃收益率要增長,只能依靠提高租金。

2013年,萬達的單位租金大約比2011年增長約三成。考慮許多萬達廣場開業不久,在一個較低的基數達成增長,其表現仍較為合理。但是伴隨著開業商場逐漸成熟,以及電商日趨發達的當下,萬達要繼續提升租金、改善租賃回報仍是一項有挑戰性的工作。

綜上所述,從披露的材料來看,過往3年萬達商業地產呈現銷售強、租賃弱的特點,這和萬達以商業為主導的形象並不一致。除此之外,萬達也常被外界詬病其高負債率,擔心其大規模擴張危及財務安全。那麽,其實際情況如何呢?

快速融資是必然選擇

伴隨業務的迅速擴張,萬達商業地產的債務水平也同時上升。2011年底,萬達計息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共計876億元人民幣,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294億元人民幣。至2013年底,萬達計息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合計就增加近一倍,達到1669.61億元人民幣,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也增加近五成,達到455億元人民幣。

其後,萬達的債務水平進一步快速上升。僅僅半年後,截至2014年6月底,萬達計息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增加了518億元,攀升至2187億元人民幣。應付賬款和其他應付款攀升至半年前的近4倍,達到至1791億元人民幣。兩者相加,再加上其披露的有擔保債券和可轉換債券,總計4087億元人民幣,約合其1126億凈資產的3.6倍。

較高的杠桿也帶來較高的融資利率。2011年,萬達披露的實際利率在5.4%-12.7%之間。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上半年,其實際利率分別為6.94%-13.7%、6.55%-13.4%以及7.05%-12.6%。萬達願意以兩位數的利率融資,一方面固然有其高毛利業務作支持,可以憑借融資獲得快速擴張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見在其較高的負債率下,借款方也有提高利率的要求。

考慮到萬達在109個城市的159座萬達廣場目前僅有71座整體完工,萬達還亟須大量的資金去完成建設。而IPO所募集的資金,也有利於其改善財務狀況、降低財務費用。萬達此番退出A股上市隊列,轉而赴港上市,應該是早有兩手準備。目前地產市場下行,融資不易,而萬達擴張態勢難以立即止步。選擇香港完成快速上市融資,對於當下的萬達來說,則是必然而恰當的理性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22

德銀:跨境並購資金大舉流入美國 助推美元上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45

德意誌銀行(Deutsche Bank)昨日發布最新跨境並購(M&A)資金流動信息。該行指出一般來說,資金流入意味著對該國貨幣構成提振,反之亦然。

美國是資金流入的最大受益國,年內迄今資金凈流入美國的規模達320億美元,而2013年美國資金凈流出460億美元。

相反,歐元區最近三個月經歷的嚴重的資金外流,目前資金流出量為330億美元。

最近三個月,英國吸引了3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但是年內迄今仍錄得資金凈流出84億美元。

截至目前日本資金凈流出380億美元,超出了2013年全年的資金凈流出量350億美元。近三個月日本資金凈流出量為80億美元。

X72

摩根士丹利在十月末的報告中曾指出,最近投資組合資金流出歐洲、流入美國,造成歐元下跌、美元上漲。從長期來看,總體外國直接投資(FDI)對外匯市場趨勢的影響更為持久,但跨境並購資金流向是FDI的領先指標。

大摩認為,這些長期資本的流入意味著美國正在成為一個投資目的地,而美元正在成為一種資產貨幣,而不是過去的融資貨幣。

大摩認為美國增長前景的改善以及低能源成本成為吸引投資流入的主要因素。加上已經出現的投資組合資金流入,投資流入將繼續支持美元中長期走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711

上證所闕波:資本市場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可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7837.html

上證所闕波:資本市場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可發揮更大作用

第一財經日報 徐燕燕 2015-06-27 11:06:00

回顧歷史,資本市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從一開始的B股、H股、QFII、QDII試點等,它們是資本市場的有序開放,疏通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如今,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提到議事日程上,人民幣資產投資渠道要打通。

6月27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闕波在2015陸家嘴金融論壇的“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開放”的分論壇上表示,人民幣離岸市場快速發展,有利於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

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人民幣加入SDR籃子進行評估;今年將再次進行評估。跨境貿易結算和自由使用是兩個重要的評價標準。

“我也接待了一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跟我們交流這個話題。大概念來講,跨境貿易結算問題不大,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但是,自由使用里面,涉及到儲備、債券、外匯交易,這些里面四個指標有三個指標跟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有關。”闕波表示,人民幣離岸市場快速發展,有利於人民幣加入SDR。

“我們兩個交易所去年做了業內非常矚目的‘滬港通’項目,非常受大家的關註,‘滬港通’項目的作用始終在發揮當中。圍繞今天人民幣國際化的主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速度是非常快的,剛才很多領導和專家都講了,超出大家的預期。從大家的感受當中,的確現象是非常鮮明的,人民幣從跨境貿易使用、投資和儲備三個功能當中,跨境貿易結算功能已經充分發揮了。”

闕波稱,資本市場在助推人民幣國際化當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也是到了非常關鍵的節點。回顧歷史,資本市場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當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從一開始的B股、H股、QFII、QDII試點等,它們是資本市場的有序開放,疏通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如今,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提到議事日程上,人民幣資產投資渠道要打通。

“要讓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不能僅僅依賴於人民幣會升值這種很簡單的預期,一定要發揮資本市場投資、產品交易的功能,一定要有這種儲備資產,大家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交易很方便,回流很順暢,保值增值預期比較明顯。 無論金融危機怎麽變化,金融危機怎麽演變,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非常重要,下一步資本市場創新發展,就是要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成熟度、流動性,對我們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還是非常有貢獻的。”闕波表示。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926

資本助推 家教O2O掀“熱潮”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8-03/935329.html

龐大和剛性的教育需求,使得資本紛紛湧入家教O2O領域,今年呈現集中爆發之勢。業內人士表示,從2014年開始,依托互聯網平臺的家教模式將開啟新一輪的在線教育“熱潮”,傳統家教市場將面臨洗牌。

日前,請他教宣布在6月初完成了8600萬元A+輪融資。此前,老師好、跟誰學、輕輕家教、選師無憂、師全師美等平臺都在今年拿到了融資,其中跟誰學獲得5500萬美元,老師好和選師無憂獲得融資千萬元,輕輕家教更是三個月內連續完成三筆融資。

龐大和剛性的教育需求,使得資本紛紛湧入家教O2O領域,今年呈現集中爆發之勢。業內人士表示,從2014年開始,依托互聯網平臺的家教模式將開啟新一輪的在線教育“熱潮”,傳統家教市場將面臨洗牌。

家教O2O蘊含巨大市場空間

“家教市場的潛力巨大,隨著80後一代的子女步入入學適齡區間,與教育相關的行業都發展迅速。”請他教創始人兼CEO陳遠河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的家教O2O創業公司不低於50家,獲得融資及被收購的公司近10家。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家教O2O受到了資本市場的歡迎,盡管這些創業公司正面臨激烈的競爭和淘汰賽,但仍有不少風投都在踴躍進入,數家家教O2O的平臺完成了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融資。

陳遠河告訴本報記者,“家教行業發展多年,這個領域有很多值得被改造的用戶痛點。在國內市場,家教行業的價值顯而易見。根據相關數據,K12領域是當前眾多家長購買教育服務的最常見形式,40%的K12家長每年的小孩課外學習花費在5000元以上,而其中15%的家長在這部分的投入甚至過萬元。除了教輔機構之外,個人性質的家教是其中一個所占比重較大的選擇。”

據《2014年K12教育市場分析報告》顯示,中國K12教育的市場規模為2549億元,其中,輔導機構以920億元的市場規模占比21%;K12學生平均每天參加輔導1.5-2小時,人均花費5121元/年;40%的K12家長每年在子女課外學習上的花費在5000元以上,其中15%的家長投入上萬元。

陳遠河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興起的家教O2O平臺來看,互聯網的介入,已開始顯現其優越性。首先,解決了家長與老師信息不對等問題,家長能通過平臺看到每位老師的詳細資料和授課經歷。其次,基於LBS匹配用戶身邊家教供求的移動應用,也為家長和老師雙方大大降低了路程成本。通過互聯網的切入,還能夠對家長的要求和老師的考核兩項標準進行規範。”

業內人士認為,家教O2O的模式解決了傳統家教行業信息不對稱的痛點,每年數十億元的市場規模也為家教O2O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

在陳遠河看來,市場競爭被資本迅速地催熟,國內家教O2O戰略格局已定,未來更多的是人才、資本的激烈競爭。

行業痛點亟待解決

對於家教O2O領域來說,教師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教O2O企業爭相采用高額補貼等方式來搶教師。

對此,陳遠河向本報記者表示,家教O2O平臺主要競爭均集中在對優質老師的爭搶方面。但“任何行業都有它的規律,任何從業者都應該良性競爭,而不應該破壞這個行業,攪局者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從長期看是損人不利己的。請他教在教師方面的補貼並不多,甚至沒有,但教師的穩定性一直不錯,除了教師一端,學生資源也很重要,教師能夠在這里找到長期穩定的教學對象,獲得更好的口碑,這些也是很重要的價值所在。”

“對於家長和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質量顯然是最受關註的。”陳遠河說,盡管目前請他教會對任課老師的身份、教學資質等進行驗證,但任教資歷卻很難考核,在任教水平上也難免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這也是目前我國在線家教發展中所存在的痛點。

陳遠河進一步解釋說,家教O2O平臺的一大挑戰是教師質量和安全問題較難控制,相較於找老師、找機構的試錯成本會更低,因為傳統培訓機構比個體老師更可控,背後的風險也小很多。實際上,家教O2O平臺目前大都沒有找到突破口,圈老師圈學生的策略往往莫過於巨額補貼,同質化競爭嚴重。

陳遠河建議,在不遠的將來,教師資質和任教水平應有硬性的評斷標準,其中要納入家長的評價體系。

另外,業內人士表示,在線家教平臺迅猛發展,教育信任難題仍待解決。教育不同於其他服務,它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如果解決不了背後的質量問題和信任問題,平臺本身很難走遠。

“融資速度決定生死,支撐這一邏輯的則是家教O2O行業的燒錢事實。”陳遠河告訴本報記者,據他觀察估算,家教O2O公司平均每月要燒至少上千萬元。除了大額“流血補貼”之外,技術研發是家教O2O公司相對重頭的一類成本支出。對很多家教O2O創業者來說,這個行業和打車O2O有著相似的生存邏輯——初期比拼的是誰能更早融到錢,籌到錢的活著,沒籌到的死掉。

“融錢活下來,只是晉級的第一步。對於家教O2O公司來說,未來誰更早獲得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誰將獲得先機。品牌和用戶是競爭的核心資源。如果平臺的品牌越大,就會吸引更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更海量的用戶,這又反過來會促進品牌的提升。”陳遠河表示。

  • 中國經濟時報
  • 陽若曦
  • 李曉紅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81

創業板六周年: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5279.html

創業板六周年: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一財網 雯尨 2015-10-30 22:31:00

截至目前,創業板共484家上市公司,其中95%為高新技術企業,73%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板塊總市值3.6萬億元,累計融資規模3951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5%以上

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掛牌,時至今日,創業板迎來了六周年的生日。截至目前,創業板共484家上市公司,其中95%為高新技術企業,73%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板塊總市值3.6萬億元,累計融資規模3951億元,研發投入強度持續保持在5%以上,六年收入複合增長率18%,這一連串的數字客觀地詮釋了創業板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培育新興產業方面取得的成績。

創業板本身的市場定位為給予了更多增長型公司籌集資金的手段,創新行業的優勢在創業得到體現。創業板上市公司六年來研發投入近年來持續保持在5%之上,並且6年來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減持金額僅占創業板流通市值的3.5%,創新創業企業實現了將實際控制人與投資者利益相捆綁。並且創業板不斷註入的新鮮血液使投資者結構持續優化,機構投資者參與流通市值份額在創業板成立一年間從3.56%增長值至33.02%。

中國經濟轉型確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期望與機遇,但創業板發展存在阻力依舊使人深思。 阿里巴巴與奶茶京東,IPO雙雙赴美私奔。諸多企業選擇背井離鄉,轉投美股,不難看出企業對上市平臺選擇“用腳投票”。經統計,創業板成立六年來,遠赴海外上市的公司增幅雖有漸弱的跡象,但總數591家依然大於創業板的上市總數。

正如某公司董事長感慨:“ 8 年奮戰終於一償所願。” 創業板上市數量控制和審核效率領企業望而卻步。成長形企業對資金需求緊迫,相比起海外市場三四個月的審核周期,3年上市準備和5年發行審核的“奮戰內容”,成為眾多創業家耗不起的“馬拉松”。並且靈活並購融資制度的缺乏,也使產業整合效率受阻。

為了提高融資效率,2014 年 5月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機制出臺,大大縮短了審批周期。半年內有13家公司出小額快速融資方案,實際審批周期卻“形態各異”。13家公司僅1家公司的申請獲得快速核準,3家公司審核周期遠長於規定核準決定日期,6家否決或終止。小額快速融資機制卻面臨著“名存實亡”的尷尬境地。

今年2015年8 月31 日,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和銀監會四部委聯合發 布《關於鼓勵上市公司兼並重組、現金分紅及回購股份的通知》,擴大了取消審批的額度與範圍,重新推進了小額快速融資機制。深交所積極地支持上市公司的小額快速融資,致力於成為完善創新創業企業的平臺。創業板未來發展與改革任重道遠。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